中国人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移民这么喜欢挣钱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挣钱?_中国总会计师-爱微帮
&& &&&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挣钱?
导读:司马迁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究竟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企业家精神的具体关系如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且,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地方商业文化,小传统里有着大传统所不具备的因素:中国人喜欢玩麻将,中国人还拜财神,一生不断追求更好的现世生活,这些都跟可能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有关系……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源自哪里?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去挣钱?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形成了一个新型的企业家阶层。不同的企业家群体,具有一些相似或有区别的特征,呈现出不同的企业家精神样貌。对中国企业家精神进行梳理、研究,也已成为学界一个有意思的课题。本文试图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源头进行一番考察。企业家精神的普遍定义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大师米塞斯认为,在一个想象的循环流转经济中,谁也不是一个企业家或投机者。在任何实际生动的经济中,每个行动者总是一个企业家或投机者。人的行动总是有目的的行动,必然是“理性的行动”。他根据其目的“理性地”选择手段。他的行动是理性(即便是错误的)考虑的结果,而且是企图(即便是无效的)达成一个明确的目的。米塞斯的上述企业家观直指人的行动本质。当然,企业家的概念按照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定义。让我们首先回归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概念。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与工商业经验活动与承担风险相联系,对应于最初的“企业家”概念,后者是指一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因此,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可以定义为甘愿承担风险而组织资源去实现工商业机会者。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柯兹纳提出的企业家概念,则脱离了承担风险的特征要求。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属于“创新企业家”。这里企业家有别于资本家,不需要承担风险。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是指实现新组合者,推动发展者,或创新者。熊彼特认为,存在五种新组合:一是采用了一种新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相当于新技术或者新工序),三是开拓了新市场,四是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五是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按照熊彼特自己的话,实现新组合者就是企业家,不实现新组合者就不是企业家。企业家就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职位,因此也没法构成一个社会阶层。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创新者,是创新的主体。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他只需要意志和行动,从资本家借入资本,作为购买力基金,在现有购买力存量中注入新的购买力,从而为实现新组合而争夺本来投入于循环流转经济中的生产手段。以实现新组合,获得企业家利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不需要承担风险,而资本家则需要。柯兹纳意义上的企业家属于“套利企业家”。在市场过程中,这种企业家对由于人们的无知而存在的未被利用的利润机会抱有警觉,先于他人发现这种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套利机会,于是投入资源、采取行动,以实现这种套利。这种未被利用的利润机会,也体现为市场供求的不协调和不匹配。这种套利过程并不能使得买卖双方一步到位地发现最低的买价和最高的售价。但企业家的行动促进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买卖各方都能从企业家的行动中学习,从而减少各方的无知,也使他们自己的行动实现更好的调适。每一次买卖都会比此前的买卖更少无知,取得更好的调适。比如,买者比此前更知道在哪里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他们的商品,卖者比此前更知道在哪里可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他们的商品。这种市场过程既是竞争过程,也是企业家过程,呈现一种开放试错的态势,这种态势指向市场参与者的各种供求取得两两协调的状态。简单而言,企业家精神就是指,能够按照上述定义企业家的行为方式贯彻自己的意志、采取自己的行动,它体现出一种与此相应的才能或者精神风貌。古典的义利之辨我国历史上不乏企业家精神。但是究竟我国的文化传统与企业家精神的具体关系如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需要看看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些什么内核。可以先从“义”和“利”的关系去看。儒家强调“以义和利”,也就是用“义”来协调“利”。这里的“义”,指“正义”和“道义”,虽然其含义有着一定的自然法和习惯法基础,但是需要经由当时在位的皇帝、官僚阶层与儒家认定或者解释。商人追求自利的行为,是被这样认定和解释的“义”所框定。孔子也曾经说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把人两分成“君子”和“小人”,把“义”和“利”对立。按理说商人以通过经商追求自利为其本职,按照简单套用孔子的划分法,这种商人属于“小人”范畴。不过,在现代社会,即便商人言利,也容易被晓之以“利”,但只要商人以诚立本,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去挣钱谋利,他就是“君子”,而这种谋利本身就体现“义”。儒家里面还有一个功利主义分支,称为永嘉学派。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强调“学与道合,人与德合”和“通商惠工”,反对“重农抑商”,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其核心的隐含前提与正统儒家一样,也是以诚为本。按照叶适的观点,我以诚立本,放开追求自利,其结果就是正义的。这种主张因此被称为“以利和义”观,意指个体各自以诚立本,其对自利追求之和合即为“义”。这种观点恰好与正统儒家的“以义和利”观相对立。而且叶适特别强调“不以义抑利”,恰恰就是为了不使得在位的君臣和主流儒家拿自己认定或解释的“义”来压制“利”。“以利和义”观中,追求利润是放开的,而在“以义和利”观中,利润其实是受限的。前者虽然源自南宋时期的一个学派的观点,但符合现代精神,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后者来自古代轴心时代,但总体上包括前现代因素,只有对其进行重新诠释,才能确保其符合现代性要求,从而是指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统儒家主张“小政府”,反对“大专制”,但强调礼治的等级秩序,其实主张“小专制”。与此相应,儒家在古代,自然不会想到“大民主”,但确实也主张“小民主”,比如禅让制、科举制等。儒家的主流主要鼓励“小产权”、“小安富”。孔子在对待财富上,也对“大富足”感到不满。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可是他常常贫困。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这里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而在生活上常常贫困而深为遗憾,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安排而作为“套利企业家”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孔子还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这个“义”跟现代人还是有差距的。孔子对子贡经商做法并不满意,就有点涉及这种意思。《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符合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不过他提出“井田制”以及“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也就是家家丰衣足食,免于饥寒交迫。这体现了儒家支持“小产权”和“小安富”的理念。孟子主张“通功易事”,也就是思想大师哈耶克所崇尚的“交换秩序”。孟子强调,通过交换一个人所剩余的粟和另外一个人所剩余的布,互通有无,可达致交换者各自处境的改善。这种改善就是当今经济学家所称道的“帕累托改进”。但是结合儒家上述“以义和利”观和“小安富”观,还是体现了古代儒家的“小市场”理念。有人讲,中国百姓为什么历史上一直不特别追求个人的自由权利,就恰恰因为那时候中国儒家总体上有着小政府、小专制、小产权、小安富、小市场甚至低税的主张。无论是儒家、道家和西方自由主义者,均支持低税模式。孔子讲“苛政猛于虎也”,孟子则讲“井田制”。道家的鼻祖老子讲“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其意思是,老百姓肚子饥饿,是因为政府征税太多。儒家基于等级观念,在马克思·韦伯的《儒教与道教》的这本书里提到过。儒家的思想属于“大传统”,解释不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或者商业精神。儒家的等级观首先反映在“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不是情意绵绵的等级秩序,是可以让“人头落地”的。至于“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在市场秩序当中倒也是需要的,比如企业里面就需要管理,可以有科层等级。企业不是搞民主的地方,是有契约的地方,属于推行自由契约的地方。如果要搞经济民主,可以搞合作社,但合作社是有局限的。随着成员数量增加,合作原则难以推行,必然朝着商业化转化,或者为内部人所控制。古代儒家不鼓励官员经商,主张小产权、小民主、小专制、小安富、小市场,重视教育。这种文化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总体上还是回答不了一些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做生意?为什么这么喜欢去挣钱?为什么有企业家冲动?也就是要问:中国企业家精神到底来自哪里?中国的小传统塑造的企业家精神若要探源中国企业家精神,我们更要看中国的小传统。儒家是大传统,民间的信仰、民间文化属于小传统,中国的小传统更有利于商业,更加功利。小传统可能受大传统的影响,也可能影响大传统。就拿重视教育来说。中国的家庭普遍重视教育。但这到底是因为大传统影响小传统,还是小传统影响大传统,这个是说不清楚的。即便主要是大传统在这方面影响小传统,仍然不能得出结论认为是因为重视教育因素使中国人总体上富有商业和企业家精神。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小传统里有着大传统所不具备的因素。中国的小传统因素包括重视现世享受,这与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有关。中国人喜欢玩麻将,那就是赚钱的培训。麻将牌从一万到九万,从一饼到九饼,从一条到九条,都与钱有关,玩麻将一般要赌点钱。中国人还拜财神,发财就是“中国梦”。在中国有三个不同的财神,即:关圣大帝、玄坛赵元帅、增福财神。中国人拜佛往往不是出于真正的信念,是想送礼换取好处,或者是支付保险费。对钱的重视,可以推动中国人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企业家”,或者柯兹纳意义上的“套利企业家”。熊彼特意义上的新组合来自于哪里呢?部分与道家或方士有关,他们搞炼金术、炼丹术。火药和活字印刷的发明,可能不需要追溯到某个特定的思想流派的影响。有些发明属于灵机一动,但是将其变成一种仪器或者设备,那就体现企业家精神。指南针可能跟道家有关,因为它是跟阴阳五行“感应说”有关系,发明者偶然发现这种有着定向功能的东西。南宋人是这样描述指南针原理的:“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所谓“阳气之所在”,即为南。还有就是现世生活的压力和对更好现世生活的追求,都跟可能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有关系。比如,温州部分地方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曾悄悄实施过土地包干制,就是出于现世生活的压力。道教通过炼丹来延年益寿,甚至追求长生不老,这属于对更好现世生活的追求。对更好现世生活的追求,部分与大传统有关。孔子著述《春秋》,其春秋笔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敬鬼神而远之”,开辟了新的写史传统,也会影响国人转向重视更多现世生活的世界观。还有地理气候环境,比如说北方冰天雪地里,一年有好多天都干不了活,只能在家里,较难发挥多少企业家精神。南方气候暖和,经济活动就多。《史记》里面写了许多哪种地方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和习俗。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地方商业文化。吴文化从苏南一直延伸到钱塘江交界的地方,钱塘江以南则是越,北是吴。苏南都是吴。吴文化有四个特点,勤劳、精巧、阴柔、讲秩序。苏州这一带,是长江大金三角里面的小金三角,全国最富的地方,这个地方帝国控制比较重,税收比较重,形成的习惯就是讲秩序,得听话。政府抽取的税尽管比别的地方重,但是产出也高,所以税收上贡多一点,但是生活得还是很好。这里面包含了讲秩序,顺从。如果真是要做什么事情,政府安排下去,当地人就做得很按部就班,井井有条。钱塘江以南的越文化特点是自主、竞争、冒险、功利。总的看来,秦汉以前,绍兴一带称于越,温州一带叫瓯越,福建叫闽越,岭南一带叫南越。这说明越指的是“过”,过了皇权的控制范围,天高皇帝远。粤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兼容、开放、自主。秦汉之后,岭南有“百越”,是指那里叫“越”的民族散落很多。靠近海洋,是个华夏与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地方。百姓跟海外做生意,需要发挥开放、冒险的精神。岭南离开中华帝国的权力中心最远。与此相应,百姓的自主性强、有平等观,是一个反特权的天然地方。越是往南,百姓对于皇权专制文化的认可度越低。此外,广东与香港接壤,成为全国最开放的地方。温州一带的瓯越文化也属于越文化。温州地处东海之滨,古代称为“瓯越”。辖内多山,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很早以前,温州人要靠海为生。为了减少交易成本,防范各种风险,温州人需要依赖自身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带温州人,温州人帮温州人。海洋生活赋予了温州人独特的性格:不依不赖、勇于竞争、敢于冒险、追求功利。“天高皇帝远”,温州人形成了一种反抗皇权专治的文化传统。“瓯越文化”也是一种海洋文化。这种海洋文化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有关。它是一种重商文化,对当地持续的经济发展大有好处。上述越文化和粤文化相比之下更容易激发企业家精神。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吴越粤文化融合起来是最好的,浙江和广东的自主精神和冒险精神强,但可以调配入些许更多的秩序精神(比如在集资方面);吴文化里面可以增加一点点自主性、创新和冒险精神,不是像以前那样就讲秩序;越文化和吴文化可以更多融入粤文化的开放多元因素。这三个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中国将形成最好的文化。当然,文化融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能也是没必要的。即便这样融合最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发育,但是文化多样性本身就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司马迁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国人这种对自利和利益交换的重视,是企业家精神的立基之所在。但它也不能用儒家理论来解释。商业其实是作为一种自生自发秩序而出现的。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商人是舜。《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也就是当过“套利企业家”。《史记·货殖列传》是最早记载成功企业家的地方。比如越国范蠡在越王勾践报了会稽之耻后,带着西施,乘着扁舟,弃官从商,成为巨富,后来以陶朱公的名号闻名于世。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崛起,不要区分企业家、资本家,混在一起就行。但我国更多的企业家属于“套利企业家”,而非“创新企业家”。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发挥这两类企业家的才能和精神。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则需要更多人成为“创新企业家”。若要在这方面实现华丽转身,则需要更多人成为制度企业家,共同遵循哈耶克意义上的“法律下的自由”原则,切实推行真正的体制改革。文/冯兴元*******************************************【感谢您关注《中国总会计师》!更多精彩回复】回复【1】了解-杂志社简介;回复【2】接收-最新一期杂志目录;回复【3】获取-如何订阅杂志;回复【4】呈上-最新财会资讯更多精彩请点击了解!【关于我们】《中国总会计师》杂志是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主办,全国惟一以反映中国总会计师形象和以总会计师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中央级指导性大型财经类月刊。《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紧贴时代,关注财会政策和行业新动态,聚焦热点,彰显英才,传达中央财政政策,深度报道国内外财经界重大事件,传播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总会计师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中国总会计师》杂志,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刊将择优录取。在本刊刊登稿件,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多年来,我刊已经帮助大批英才晋升为高级或正高级职称。《中国总会计师》:中国总会计师(CFO)的思享平台;千百万财会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如何分享】如果您觉得我们分享的文章不错,不妨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朋友吧。【如何订阅】我们的公众微信名是“中国总会计师”,您也可以搜索微信号:zongkuaijishi ←←长按可复制。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发布国内外财经大事,深度报道财经界重大人物事件,以及总会计师、CFO、财务总监等人物,提供最新财经资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推荐到广播
11591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独自上路)
(飘来飘去)
第三方登录:发达国家都注重的工匠精神,中国人为什么说NO?--百度百家
发达国家都注重的工匠精神,中国人为什么说NO?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真正的价值在质量里,质量塑造口碑而不是数量。
从凡客失败说起
一说到凡客,很多朋友也许有印象,这家公司只创立了一年就创造了过亿销量的奇迹,然后发展了两年后,凡客突然破产了。原本以为是在滚雪球的凡客发现自己是在吹气球,由于服装质量变差,气球被吹爆了。后来,凡客老总陈年去了一次日本,日本有个制衣工厂的老总和他谈生意,完全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陈年很好奇,就跟着他去工厂看,发现这家制衣厂是个小作坊,但是里面所有的员工都是老法师,都工作了几十年以上。这些人放到中国,早就成了车间主任了,成了厂长了,但是他们在日本,就守着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什么是品牌?质量就是品牌。什么能打造质量?科技,还有工匠精神。而凡客一开始就想做大做大再做大,他们发现错了,他们想重走一次,想再来一次却惊奇地发现,在中国,根本不流行工匠精神,于是,凡客涅槃成了一句空话。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德国被称为“劳动精神”,在美国被称为“职业精神”,在日本被称为“匠人精神”,在韩国被称为“达人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在某项具体的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打造顶级的质量,也类似于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匠精神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农,工,商,都可以贯彻。比如烧菜,做衣服,种花,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工作,被灌注入工匠精神后,都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却存在无数私人的小作坊,甚至英国女王穿衣服,也要去找一家小作坊订做,这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换言之,工匠精神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你的衣服不会开线,你的面包不会认你拉肚子,你的自行车可以骑几十年,你的皮包不会开胶,等等等等。
中国人对工匠精神说NO
由于工匠精神的存在,在德国,日本,美国,除了有顶级的科学家,还有顶级的工人。在更多情况下,百姓认为科学家只是骗吃骗喝的废物,而他们却极其尊重战斗在一线几十年的工人们。因此,他们有世界顶级的大学,也有世界顶级的中专。然而,在中国,我们却对工匠精神说NO!我们来看看原因是什么!
1.中国人认为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
现代中国人都普遍认识到,文凭是带来财富的敲门砖,文凭时代和应试教育把中国人划成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于是,大家普遍认为,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动脑子强于四肢发达,而且,脑力劳动收入远高于体力劳动。由于这种误区,中国人把“技术劳动”也划到“体力劳动”里去了,你在工厂做零件和你扫马路完全是两回事,但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技术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电工,钳工,机修工,都是技术工种,却还是被当成和扫地阿姨,快递员是同类型的角色。而工匠精神恰恰就是集中在“技术劳动”的领域,既然整个“技术劳动”都被认为是“没大出息”,那么工匠精神想要滋养的土壤,几乎是干涸的。
2.中国人认为一线人员不如管理人员
除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以外,中国人还根深蒂固地认为,被人管的不如管人的。管理者才是成功的,而一线人员,包括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好,脑力劳动的各种专员也好,都不能算成功。我把这种心态称之为“领导情结”。而这种想法其实很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为在中国,管理者的收入毫无疑问是超过一线员工的。一家服装厂的技术总监的钱如果没有老师傅多,那么谁还愿意去管理呢?
3.中国没有工匠精神的历史传统
工匠精神其实并不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而是有历史传统的。在古代欧洲,德国在造东西时就强调精益求精,19世纪,欧洲最好的枪炮是德国造的。日本也是一样,东洋岛国自古以来物资匮乏,因此他们造东西很认真,中国人发明的百炼成钢,中国人自己却很少百炼,倒是日本人在炼。而我们国家,古代也有工匠精神,江西的陶瓷,江南的丝绸,但这种精神一来不延续,二来,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下,也被人看不起,因此,中国人对于“好好造东西”的热情,自古以来就是冷漠的。景德镇为什么能烧出“天瓷”,你给皇帝烧,你能不好好干么?不妨看看古代民窑瓷,多是粗制滥造的。
4.中国农民工不适合工匠精神
中国的工人组成结构里,农民工的数量超过一半。我们最熟悉的纺织,制衣,其实是最标准的技术工种,但是在里面干活的大多是农民工。所谓工匠精神,要求在某一个岗位,某一个点坚持很久,在美国一般是3年,日本一般是10年,德国是20年,但是,农民工是干不了那么久的,大多是捞一票就走人。对农民工来说,他们工作为的是“生存”,为的是养家糊口,生活压力巨大,根本不可能考虑工匠精神。农民工的流动性大得惊人,根据统计,中国的农民工平均每年都要换2份工作,更有甚者要换5份以上的工作。毫无疑问,农民工是中国最勤劳的人,然而却距离工匠精神很遥远。
5.职业工人想升职不屑于工匠精神
那么那些交了金,上了保的职业工人又怎么样呢?他们对工匠精神,对精益求精,更是不削一顾。在目前的中国,职业工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升职,脱离一线,脱离震耳欲聋的机床。如上所述,大家都觉得管理者高于被管理者,那么都想往上爬。别说是工人了,哪个一线员工不想做个经理,做个总监什么的?于是,拼命工作不是为了精益求精,而是为了加官进爵,一旦升上去了,做了管理者了,就算功力尽废也没关系。正是“好不容易从潘凤练成了关羽,没想到却被调到诸葛亮身边做秘书去了,白练了一身武功。”
中国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电视台经常说中国人需要工匠精神,但是我上面列的这5条,几乎就和大山一样不可撼动。最基本的问题:工匠精神能带来钱吗?50岁的钳工的收入是20岁钳工的10倍吗?说到底,在目前中国,工匠精神不能像日德那样为工人带来最切实的利益,带来社会的尊重,所以,工匠精神推广不开。为什么要在中国推广工匠精神?从小的方面来说,是让无数工人寻找到他们工作和努力的方向,而从大的方面说,则是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标杆。现代中国社会非常浮躁,一夜暴富的情绪满天飞,“劳动主义”越来越淡薄,造成了许多人不好好干活,却天天想着升职加薪。强调工匠精神,告诉社会,一位工作了30年的老工匠的收入超过他的年轻管理者10倍,20倍,那么工匠精神自然会流行。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工厂有一群老师傅,那何止是宝,就是一堆金山银山。爱马仕,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让人趋之若鹜;日本怀石,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让人倾财品尝;德国机器,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让世界刮目相看;意大利跑车,就是靠这种金山银山,在二里沟撞得粉身碎骨。再举个例子,老干妈,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老师傅,所以10多年都不变味,卖辣酱能卖到30个亿身价。可是,中国像老干妈这样的企业,又有多少家呢?企业都想着要融资,要上市,拼了老命要钱,要面子,可产品呢?于是我们看到,衣服,优衣库碾压了美特斯邦威,运动鞋,新百伦碾压了李宁。明明是中国造,为什么?因为这些衣服在设计的时候灌注了工匠精神,在定板的时候灌注了工匠精神,在制作材料的时候灌注了工匠精神,最后在成衣缝制时,也选择有经验的中国工厂,而不是普通的纺织厂。于是,质量出现了差距,虽然只是微弱的差距,虽然设计上也许只差一个图案,但是就这一个图案,也许就是几十年经验的差距,就是“俗”和“不俗”的分野。我们中国人要消防,要救火,却要买德国的MAN牌消防车,奔驰消防车,而不用我们自己生产的,真是太丢脸了!
再不转型中国奇迹变中国悲剧
我们中国的经济奇迹,说到底是“中国速度”和“中国数量”,总结起来是“中国效率”。中国的工人不是最便宜的,比起菲律宾,泰国,要贵不少,但是中国的工人性价比是最高的,他们一教就会,一学就懂。我们中国这40年来的经济奇迹,几乎都是工人们用双手和汗水创造的,高材生都逃到美国去了,能创造多少GDP?然而,速度和数量终究是有极限的,我们不可能永远这样无限制地扩张生产力。真正的价值在质量里,质量塑造口碑而不是数量。就好像我们的皮包厂一年可以生产100万个包,却毫无口碑可言,而有的欧洲牌子一年就做几千个包,质量好,人们趋之若鹜。中国制造的下一站,一定是中国质量,而要走到这一站,需要工匠精神这列快车。否则,我们几乎无法到达下一站。
来源:格上理财
姑婆那些事儿()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阅读:4011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6156
阅读:3315
热门文章HOT NEWS
快递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实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如意。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川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