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主要战役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原创]全面解析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3)
导读:[/align]
全面解析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3)为什么共军越打越多?国军越打越少?报哥在全面解析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前两篇里,给大家说了内战是如何爆发的,以及国军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被动的。那么接下来在今天的第三集里,我想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解放军人数越打越多,越打素质越高,而国军却越打越少,越打越差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解放军越打越多?想必大家都看过一部很老,但是很优秀的片子“抓壮丁”。这个片子就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当时的国府对于兵员的征集是怎么样一个“无奈”和“无耻的”。我们知道国民党的兵员一向主要是靠抓壮丁。而具体的就是两丁抽一,三丁抽二,等等如此类推。国军去抓壮丁的方式也是“流氓之极”。每到一地,国军这边是用绳子把一个个事先集中起来的壮丁一个个绑起来,一拉一大串,这种感觉完全就像是对付敌人一样。毫无人性之言。搞不懂状况的人还以为是抓的“土匪”什么的。而在这之后呢?,一串串的壮丁被拉着走在路上,田间,抑或是山上,在壮丁的运输和“培养”过程中,壮丁的待遇甚至于还不如牛马。因此,很多的壮丁还没有达到指定的地点就被打死饿死。试着想想,这样的壮丁就算是有幸熬过之前抓丁的“困难岁月”后被加编入了队伍。当他们面对对方士兵时,这种士兵会有多少战斗力?那个不是“丢枪走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解放军这边的方式则“文明太多”,大多数的参军青年都是自愿的。这不!参军的青年人清一色都是骑马戴花、全村游行一圈,之后光荣参军,而且大红纸给你贴在家门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等等等等。那种个人以及全家,甚至全族的荣誉感没得说的。那么说归说,对于我们来说,也休就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又没有生在那个时代,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解放区征兵的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为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平心而论,千万别“扣帽子”,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真实的,那就是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无聊到想去“吃子弹的”,上战场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说死了就死了,这个事是没有后悔的,而解放区的农民子弟们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过看原来东野拍的纪录片《人民的胜利》,那里面的解说词很激昂地说:“在各解放区,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都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都骑马戴花参军了”。可是,这是真正的现实吗?我们都知道,别说是农民,就算是作为一个人的个人本能来说,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生活幸福无比,每天美滋滋的,在这个时候你叫他再去打仗,谁还会甘心情愿地去?谁都知道战争会死人,会伤残。可是不论怎么说,最后在解放区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去了?为什么呢?难道解放军有什么魔术?在一个材料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点,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100个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东北的部队和其他地方的不同。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没有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新兵,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革命的兵贩子。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支书、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可是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一个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村支书一看这样,一伸手抓住站起来的青年人的手一握:“好,这个算报名了”。什么事都是这样,一个动了,就有人跟着来,于是最后一个一个都跳起来了,接着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这样一个青年农民去了,另外的人还能不去?试想想如果别人去了,或者是乡里村里的人都去了,以一个青年人在家里,村里还有脸待得住?还有另外一个诠释“自愿当兵”的真实写照,那就是不久前的一个电影---“革命到底”,剧中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紧急需要征集大量兵员,于是就有了去当红军的征兵的一幕。一大群年轻人坐在一堆,村支书一堆大道理之后,几乎口水都说干了,可是当他一说到当兵,说有的头都底下了,在场的谁都不愿意。可是当女主角一句“谁去当兵,我就嫁给谁”一出口,不是一下就跳出几个?当然还有更为详尽的描述,那就请你翻阅张正隆的“雪白血红”,那里面专门有一章“要当革命的兵贩子”,说明这写并不是假的。同样的抓壮丁,也是同样的拉人入伙。但是为什么解放军的兵上战场敢打仗?而国军的士兵就那么不堪一击?我相信这其中除了实实在在参加解放军有好处之外,还有最大的一点。那就是参军后就绝对没有了“后顾之忧”。据史料记载:东北各级基层组织和民主政府都十分重视拥军优属工作。东北行政委员会先后正式颁布《东北解放区优待革命军人家属条例》和《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恤条例》具体地规定了军烈属优待办法。各级政府都建立了优抚机构。认真贯彻上级指示和优抚条例,保证军烈属生活不低于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许多农村代耕方法,帮助军烈属搞好生产,黑龙江省3年来为4万多户军属代耕9.1万多垧土地,嫩江省为5万户军属代耕10万余垧土地,解决了军属缺乏劳力的困难。辽沈战役后,在城市恢复时期,对军属采取救济和介绍职业结合的办法,据辽宁省1949年统计,对刚解放城市的军烈属,发放救济粮389万多公斤、现款1.6亿多元,享受临时补助的1688户,6902人。介绍职业的2000多人。解放军的各级官兵在战斗中一旦是牺牲,或者伤残,当地的有关部门都会给予他们的家属很高的优待,起码会像“集结号”里的一般都给八百斤小米。同时再加上当地的各级组织,他们都会在农忙时,要求各家各户都抽出劳力,免费的帮助那些军烈属家庭。还有就是在分田地,分农具时,最好的都会优先给这些军属们。在这些优待的面前。我想你就算是很不情愿的屁股坐不住跳起来去当了兵。起码你是不用担心你走了后,或者是牺牲了后家里会怎样的。
广大“翻身农民”加入中共军队的踊跃程度均有严谨的历史记载,据史料记载:1948年春,在辽沈大决战前夕,东北各地掀起参军热潮。辽宁省共有3.76万人参军;辽北省,8.49万多人参军;安东省3.27万多人参军。南满解放区临江、长白、抚松、满江4个县人烟稀少、粮食困难在此次作战中,入伍参军的青年达4400多人。北满松江省原准备动员5万人参军但广大群众踊跃报名,参军人数达5.7万人,超额完成了任务。1948年,整个北满地区参军人员达30万余,比原来预计多10万人。东满吉林20多个县参军参战近10万人,内蒙古东部地区翻身农民参军2万余人,冀热辽地区参军人数达30万。 辽沈战役前后,先后有2100名知识青年入伍。由于兵员的充足,东北人民解放军除原有第1、第2、第3、第4、第6纵队外,又先后成立第5、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同时又组建了二线兵团,编成了15个独立师。
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共有165万广大群众的优秀儿女参加了解放军,使解放军获得了充足的兵源,使人民军队得到迅速发展,使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小到大,由单一兵种到多兵种,建成一支人多枪多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同一时刻,在中共军队中还有大量的“日本解放军”,“韩国解放军”,至于这些“外籍解放军”是如何参加中共军队的,笔者在这里就不描述了。据有关史料记载,东北光复后,在东北的日本侨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国,但还有一部分日本人留在东北解放区。据当时东北9省14个市的调查统计,确实知道的日本人数有12016人,加上遗漏的估计有31030人到33000人。其中,卫生部、军工部、军需部内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较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队伍。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而反之国军方面,由于没有一个很行之有效的征兵模式。所有的征兵都是强制性的。而且对于军属也没有任何的优待,或者即便是有,但是往往落不到实处。这一点我们不用看一般的士兵。就让我们看看战死在孟良崮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浦的故事。“张军长”在战死后,南京政府除了给他修了一个墓地之外,基本上没有给过他的家属那些答应过的抚血金。最后他的遗孀不就是没法得到应该有的抚恤,而自己后来一个人到美国去工作?试想想,一个将军尚且不能给自己的遗孤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那么普通的士兵呢?他们受伤伤残,或者是战死后,他们家属的结局是怎么样的?这个我可真是不敢想?再者,我们说说解放军的兵员数量和质量为什么可以很快的超越国军。解放军的人数并不是就靠征兵就够了的。其实这里面的大多数还是来源于战场上的战俘。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据说这是陈毅的部队首先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华野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华野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教育后进行分配。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只要是74师的,全部都要,为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只有一个,那就是,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国府的模范师,全员都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师里的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下级军官的素质也不一般。而同一时刻,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于是乎,整编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1947年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野战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大?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训练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比如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从炮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这样的做法“狂笑”,说你们这是拿”大炮拼刺刀”,精神可嘉,但是没有太大的用途,而且容易造成宝贵的技术人员的伤亡。于是乎,在他们这些“解放士兵”的指导下,他们一起把炮拉到3000米外,跟着这些”老兵油子”算好射程,接着一拉栓绳,几乎没有射不准的,而且再也不用去“拼刺刀”了。接着这样那样的使用解放战士的各种宝贵经验一推开,各个解放区都如获至宝,纷纷把这项建议上达中央,很快中央就下达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一时间人民解放军里人才汇聚,什么专业人员都应有尽有。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往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如同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杨立清给他的老校友算的一笔账。战役开始,国军、解放军一边5个人,实力相当。接着在战斗中共军把国民党军打死了一个,双方就变成了5:4,可是如果共军把国军的人抓了,并且把俘虏拿过来自己用了,双方就变成了6:4,就这样如此类推算来算去,最后算成了9:1。解放军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除了大量“翻身农民”之外。这里面其实最好,最合格的大部分都是俘虏兵。这一算法和理念今天在很多的地方被引用了,别的不说就说光是在防步兵地雷的设计上,以前是以炸死对手为目的的。可是现在却是只把你的脚掌炸伤,让你无法行动。那么一旦炸伤一个就会有两到四个人去看他,如此计算,一次炸到20个,也就意味着一个连散失了战斗力。这个算法你觉得怎样?还有一个,那就是国军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解放军卖命?可以立马转过枪口对着昔日的国军兄弟开枪,在国军这边还是头“熊”,转头在共军这边就成了“龙”?说到这点,我们就不得不重点笔墨一下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的厉害。那可是可以让人立马“脱胎换骨”的。俘虏兵被俘虏之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军士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下放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能歧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长给烧洗脚水,吃饭的时候让他们先吃等等,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军里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解放军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过来。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军的一个机枪手,俘虏过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且在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中牺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还专门给开了一个追掉会。其实王克勤就是国军万千个俘虏兵里的一个优秀的代表,这样的人很多很多。这些历史事实在很多的片子中都可以看到,记得电影“淮海战役”里就有这样一个镜头,王小二在国军这边刚刚立功,被邱总司令一番表彰,可是他觉得奖章什么的好像都不实在,总觉得缺点什么。接下来,在一次战斗中,他被解放军抓获,在俘虏堆里和其他俘虏聊天后得知,虽然自己为国军卖命,可是在解放区的自己家居然分了田,分了地,而且还有牛,家里人生活幸福。于是,王小二二话不说立马脱下帽子就加入了解放军,而且还很快的又立功授奖。记得很多的记录里都有,那就是很多国军士兵一被俘虏过来,本来一堆堆的“烂泥”在各位“解放战士”的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下,估计也就那么几个小时,或者多者几天之后基本全部就变成了解放军的“解放战士”。他们当中很多人连帽子衣服都来不及换,把帽徽一丢,就成为了解放军战士,立马对着对面的曾经的国军“兄弟们“发起攻击。有的受伤或者是死亡后由于还穿着国军的军服而得不到医治和安葬,这种事情是多的不可数的。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数据,在华野消灭黄伯韬兵团后,各个连队报伤亡数字。一个连队居然向营里报了280人的伤亡?我们知道那是一个连也就是满员120人左右。那这280人的伤亡说明了什么?那就是这个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早就换了几轮士兵了,很多部队几场战斗后,“解放战士的比例高达60%以上,个别的甚至于达到80%以上。同时,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解放后”的俘虏兵也许在接后的几场战斗下来,就会成为解放军的班长,排长,甚至连长。这也就是为什么解放军的人数越打越多,人员越打素质越好。而国军则是天天走下坡路。看看,国军如此这般下去,会有那支军队受的住? 报哥谈内战第三集到此,第四集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解放区会比国统区的日子好过?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原创]解放战争快速胜利的根本原因!
导读:狭隘以当时国军的溃败来遍地国军战斗力是不客观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抗日战争胜利时,蒋介石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可是他错误的把政治问题用战争来解决,当时的共产党已经不是抗战前的共产党,军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上百万的军队,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而在骨子里,长征以后,在一再的诉求政治地位而不可得,反被围剿的情况下,八路军上层已经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甚至说仇恨,作为一个有力量的团体,已经不可能再忍受政治上的蔑视,为了政治上的诉求,导致在军队中普遍认识到,早晚要和国军一战,而放弃根据地抢占东北的决策的成功,使共产党人得
狭隘以当时国军的溃败来遍地国军战斗力是不客观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抗日战争胜利时,蒋介石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可是他错误的把政治问题用战争来解决,当时的共产党已经不是抗战前的共产党,军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上百万的军队,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而在骨子里,长征以后,在一再的诉求政治地位而不可得,反被围剿的情况下,八路军上层已经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甚至说仇恨,作为一个有力量的团体,已经不可能再忍受政治上的蔑视,为了政治上的诉求,导致在军队中普遍认识到,早晚要和国军一战,而放弃根据地抢占东北的决策的成功,使共产党人得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唯一可以获得的战争红利--日本遗留下来的工业区和军火库,得以迅速武装了军队。提升了士气。政治工作到位,土改的推行使士兵和领导做到了上下同欲,把党的政治诉求和士兵保住既得利益的心理结合到一起,不惜一战。而反观国民党,获得了抗战的胜利,在高层心理,继续无视不断壮大的共产党团体的政治诉求,不愿意分享权力,而无视共产党的力量已经不可忽视,这种观念上的惯性导致了决策上的失误,而同时,在军队中,士兵阶层普遍产生了厌战心理,士兵普遍认为胜利了应该回家种地谁都不想继续打仗了,所谓兵无战心,不过如是。而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长期的战争,和国家经济的薄弱,在结束战争时国家财政已经完全崩溃,物价飞涨,国民政府外债累累,国家打得千疮百孔,又没有取得任何的战争红利。根本无力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无数老百姓积攒了一辈子的财富,包括军官,士兵的军饷瞬间变成白纸,这种不满,导致了整个社会层面上对国民党的失望。对改变这一状况的新政权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胜败一目了然。时也命也,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政治层面的胜利占很大比重,军事上只是作为辅助而已。评论一支不想打仗的军队的战斗力是没有意义的。客观地说,通过解放战争来评价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不客观的。因为双方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较量,军事外的东西太多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
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
中国战胜日本那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那年,也就是1945年至今69年
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上反法西斯之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
答: 朱应、康泰出使扶南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一、1.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判断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采取了一系列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是根据革命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就是变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既减轻了地主的剥削,同时又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土地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2.解析: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形势,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为最理想的反攻目标。
3.解析:战略反攻是我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改变了整个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4.解析:用排除法,①项不符合题意。
5.解析:1947年解放区的土改激发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二、6.解析:本题的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变化过程。题目要求将这三段时期的土地政策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探究中共改变土地政策的依据和归纳出其基本特点。
答案:(1)变化:前者“没收一切土地”,后者只没收地主和一切公有土地;前者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后者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生活有了保障,热烈参加红军,支持革命战争,巩固革命政权。
(2)其变化是:不再没收地主土地,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3)变化: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果:使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和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4)以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依据,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目的,将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