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美国军事博物馆2017开门中心还开门吗

香港:+852-
海外:+86-21-
&&&热门城市游记正文
天数:8 天
时间:9 月
和谁:一个人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2004年初有个创意,想把全美的军事基地和博物馆集成一个专题,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游记来,写成之后贴在网上,反映还不错,自此便一发不可收,2005年8月写出的续篇分海陆空3章,篇幅更长。但是走的地方多了,跟看的书多了一样,越来越觉得自己没看过走过的更多。我生性做事求大求全,这次想把全范围内其他主要的开放军事基地和大的现代军事博物馆收入这个终结篇作为前两篇的补遗,开篇三年,应该是结束的时候了。1.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方1945年7月,曼哈顿计划研制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代号“瘦子”,在阿拉莫戈多()的沙漠里爆炸,“象点燃了一千个太阳” ,8月初,“小男孩” 和“胖子” 分别击中广岛和长崎,从而为人类进行战争和毁灭的创新力,做出一个令人胆寒的划时代宣言。但也正因为核弹的毁灭力,我们的世界保持了半个多世纪没有大规模战争,也许,这种讽刺恰恰暗和物极必反绝地逢生,“以至杀而止杀” 的道理吧。现在,新墨西哥那里是原子能科学的神经中枢,既有研究核弹的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核能实验室,也有研究运载工具的白沙导弹试验场。这些地方听起来高度机密,但是对我这样的旅游者来说,其实都可以亲自进入禁区一探究竟,起码走马观花,看些浅表的东西还是容易的。问题的另一面是这些可以进行核试验的地方,肯定都是人烟罕至穷乡僻壤,平时不容易去。最大的城市是(Albuquerque),今年3月份我用春假专门飞去那里旅游,想看看这些神秘的所在。基本上,市处於的中心位置,市中心就有国家原子能博物馆,从这里向北经过圣塔菲市然后再向西进山,可以到洛斯-阿拉莫斯() 核能实验室。那里的研究设施当然不会对外开放,我又不是李文和,就算开放我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可是小城中心有个原子能博物馆可以看看。从向南是绵延上百英里的白沙导弹试验场,属於军事禁区,但试验场南端的总部有导弹园,展示三军过去几十年的各种导弹,是开放的。市中心的原子能博物馆是国家级的博物馆,有很多可看的文物,这儿毕竟不象白沙和洛斯-阿拉莫斯那么僻处荒山野岭,其实它旁边就是市中心具有印第安原住民和西班牙殖民时期风味的旧城广场,无论停车,吃饭,购物,游览,都在可以步行的范围之内。博物馆地方不大,仔细看一切展品的话,最多两个小时肯定也够了。这是潜射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拆解:有没有听说过“多弹头分导重入大气层” 这个术语?基本上那就是一个子母弹系统----照片上每一个黑色圆锥体,就是一枚足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氢弹,导弹发射出去以后,在外太空分离出这些弹头,各自制导飞向不同的目标,这样可以增加敌方反导弹系统拦截的难度。这个东西规则的几何形状看起来象道路施工的塑料提醒标志,可是想想它的真实威力,我觉得那真是个邪恶的小东西。照片上这片木板,相信很多军舰爱好者会有兴趣。这是大名鼎鼎的长门号战列舰上甲板的木片。长门号在大和号服役以前,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国民精神的象征” ,战后被美军缴获,用于1946年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作靶舰。这是军舰上留下来的唯一纪念品。看过电影“断箭” 吗?这是真正的断箭。1966年从本土起飞的B-52战略轰炸机在西班牙半岛上空跟空中加油机相撞坠毁,轰炸机携带的4枚百万吨级氢弹掉在西班牙领土上,其中三枚掉在陆地,一枚坠海,有两枚在坠地的时候常规炸药爆炸了,所幸核战斗部在没有安装引信的时候非常安全,即便常规炸药爆炸也没有引发氢弹爆炸,否则整个西班牙南部的地理恐怕都要改写。照片上这两枚,就是没爆炸的那两颗氢弹外壳。我还特意问了博物馆的志愿者,据他们说这是原物不是复制品,那么它本身的辐射残留,虽然肯定在安全范围,恐怕不少呢。据说1967年肖恩-康纳利的007电影Thunderball雷球行动,就是从那次事件寻找落海的氢弹演绎出来的。其实这座城市本身也差一点沦为另一次“断箭” 事件的牺牲品。博物馆里有这么个故事:1957年,携带2千万吨级氢弹的B-36战略轰炸机在飞到城市南郊空军基地准备降落的时候,不知怎么竟然稀里糊涂的碰了炸弹释放装置,结果重达21吨的氢弹从炸弹架上掉下来,凭借本身自重砸破炸弹舱门,在地面发生惊天动地的爆炸。这次又是常规炸药没有引发核爆炸,否则以2千万吨级的氢弹,威力相当于2000颗广岛原子弹,肯定早已不存在了。我的感觉,这个博物馆很让人长科学知识,但是除了那两枚断箭氢弹外壳之外,就收藏品的文物价值而言并不出色。但这里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唯一能带你去看当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真正爆炸的地方。当年爆炸的地点代号,在白沙导弹试验场的极北端,离南郊不算远,那里仍然是军事禁区,每年只在4月份和10月份对公众开放两天。如果在那天你正好有时间的话,事先可以上他们博物馆的网页,预约参加他们的 site tour,包括来回的车费和午餐。这大概是作为旅游者唯一能看到当年原子弹爆炸现场的方式。可惜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在学期里,不能去。这是的原子能博物馆里陈列的地点当年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烧融之后凝结产生的玻璃状的砂石。
洛斯-阿拉莫斯是个座落在高山深谷之间,建在山梁上的城市,与外界隔绝,地形险要有点象电影“雪地英雄” 里的重水工厂。城市很小但很整洁。市中心有座免费开放的科学博物馆,也以原子能为中心,规模比的更小一些,我的看法,如果你不是对核物理特别感兴趣而抱着朝圣的心情的话,那里未必值得专程前往。如果你是住在圣塔菲而去Bandelier国家公园旅游的话,就不妨顺道去那里看看。我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博物馆里翻拍了这张1927年的照片,可以称为“史上最牛物理特长生班合影”看看他们是谁吧:前排左起:朗缪尔、普朗克、居里夫人、洛仑茨、爱因斯坦、朗之万、居伊、威尔逊、理查森;中排左起:德拜、克努特森、布喇格、克拉摩斯、狄拉克、、德•布罗格利、玻恩、玻尔;后排左起:皮卡德、亨利厄特、埃伦费斯、赫尔岑、栋德尔、薛定谔、费斯哈费尔特、泡利、海森堡、富勒、布里荣。超级牛吧?象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洛仑茨,海森堡,薛定谔,玻尔,普郎克,泡利这些人的名字,应该是读过中学物理就全都知道的。说这张照片上汇集了当时世界上最为聪明的人,恐怕并不过分,“天下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啊。2. 新墨西哥白沙导弹试验场白沙在和德克萨斯州交界的地方,那里最奇特的,是一片纯白胜雪的沙漠国家公园,导弹试验场所在的沙漠并不是白的,离开真正的纯白沙漠大约30英里。白沙导弹试验场本身是一大片荒芜人烟的沙漠,南北狭长,从开到位於试验场南端的总部,高速要开3个小时。白沙导弹试验场的博物馆实际是对外开放的,入口处荷枪实弹的士兵可能会吓跑不少不明内情的游客,不过吓不住我这个常常去军事基地的主儿。只要给他看驾驶证,告诉他是去参观博物馆就放行了。这里是美军试验中程短程战术导弹的地方,陆海空三军的导弹都有,但是战略洲际导弹他们不管。博物馆前面有个导弹园,陈列了数十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代的战术导弹。这是导弹园的一部分。这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著名的爱国者导弹,发射车上写着“打断飞毛腿”(Scud Buster) 。背后最高的绿色导弹是潘兴二式中程弹道导弹,80年代美苏核裁军谈判中的焦点之一。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张照片:白色奈克防空导弹直刺青天,背后万仞远山连绵,静静地罗列在如洗蓝天之下,导弹和青山蓝天:一动一静的张力,纵与横的对比构图----题日:“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 。这是很有意思的东西:飞碟,真正的“飞碟” 。离白沙这里不远,是多少年来闻名天下最神秘的地区之一:韦尔。故老相传,在韦尔的军事禁区,所谓“第51号地区”里,美军保留了俘获的飞碟和外星人尸体,这里附近的居民多次发现过飞碟。这张照片上的飞碟,绝对不是外星人的,那是军方研究“旅行者” 号飞船登陆火星用来减缓飞船着陆速度的伞形部件。这个东西确实在白沙试验场和韦尔之间完成过飞行,而且金属表面在阳光下绝对会闪闪发光。也许,这就是人们看到而且言之凿凿的UFO?我其实很喜欢看X档案,E。T。,第三类接触这类科幻影片(只要不象异形那样把科幻搞成令人恶心的恐怖片就好) 。我想外星生命肯定是有的,但我不相信真有UFO和外星人来过地球。人类的认知究竟有限,我不能说这些东西就肯定没有,这点open mind还是要保留的。可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么,在有确凿证据说明UFO存在之前,我还是宁可相信象这张照片上这种现实得多的解释,尽管这不那么浪漫也不那么神秘。白沙导弹试验场还有些古怪的保密规定,比如我进大门的时候,卫兵告诉我不准向北拍照,而导弹园是一片高地上的空场,可以不受限制的看见各个方向,而且根本没有人管。规定本身可能有它的原因:北面是主要试验区,也许是为了防止游客在导弹试验的时候拍下弹道轨迹。可是人在导弹园里向各个方向拍展品的时候,还有谁会留意有没有一张是向北的?基地里根本没有人管。这种没有办法执行的规定还不如不搞。我那天好奇,专门向北面试验场纵深拍了这张违规照片。大家可以看看,除了荒芜的沙漠之外,能看出什么军事秘密吗?如果真赶上导弹试验的机会的话,我怀疑谁有那么好的专业相机能拍下在几公里高空以几倍音速飞行的导弹,万一我真有那么好的相机,也的确是间谍的话,那我根本不必来这里,我可以在通往基地的公路上任意地点拍摄。
总起来说,新墨西哥虽然乍听上去是个荒凉的地方,其实除了军事以外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无论白沙, Peak这些自然风景,还是印第安,西班牙这些文化遗迹,都是个很好玩的地方,而且,圣塔菲这些城市跟东西海岸的大都市比起来,交通从来都不会堵那么厉害,停车从来都不用发愁,物价永远便宜,却仍然具有大城市的一切物质便利。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我挺喜欢这里的。关于军事以外的新墨西哥游览经历,可以看我另外专门写新墨西哥和科罗拉多的游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3. 科罗拉多的空军军官学院三年前写的军事游记开篇,已经描述过西点的陆军军官学校和的海军军官学校。2002年去的时候,空军军官学校还不开放参观,后来知道能参观之后,总惦记着把这最后一个空位补齐。正好3月份去新墨西哥,离开科罗拉多不算远,专程开车6个小时北上,算完成一个宿愿。空军军官学校位於,那是洛基山簏上一个旅游业挺发达的城市,城南山景很美,向北到和洛基山国家公园也只有1个小时车程,如果去度假的话,可以顺便去空军军官学校看看,一般情况下,我觉得未必值得为看军官学校专程跑一次:这里与西点和相比,可参观的地方有限。西点现在只有campus tour,不能进入学生宿舍和食堂这些校舍,但西点的军事博物馆绝对是个非常好的地方。呢,博物馆可能没有西点的精彩,但是你可以在校园里随便走,可以进入宿舍楼(班克罗夫特大厦),舞厅,球场看个够。在空军军官学校,可以参观的地方主要是两处,一是游客接待中心,有介绍学校历史的图片画廊,从接待中心出门转过后山,走10分钟的样子,是学院教堂和礼堂 两处。这是学校唯一向游客开放的设施。这张照片是教堂前的大操场,操场右面三层平顶楼房是学生宿舍,而正前方高一层的房子是教学楼和图书馆。在操场的四角,各停放一架战斗机,显示出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
空军是一个年轻的军种,战后1947年才从陆军独立出来,这也反映在军校建筑上:西点军校已经存在两百多年,之前就是上的要塞,校舍全部用山里采下的石头,气势恢宏。军校的建筑,用的是专门从开采的花岗岩。跟以上两所军校那些庄严而堂皇的石制建筑相比,空军官校建校历史短,而且从一开始就要求很大的规模,所以当年建造的时候,为了省时省力,校舍都是这种钢架铝合金结构搭起来的两层到四层平房,从照片上看,现在学校建筑还是这样,这种合金玻璃结构的房子,冬冷夏热不保温,全靠空调。而在安那波利斯,花岗岩的班克罗夫特大厦学生宿舍,根就本不允许安装空调。但急就章也不是只能造就毫无个性的工业建筑,空军官校的教堂充分证明了,只要有好的设计头脑,不锈钢和玻璃一样可以在短时间造就“凝固的交响乐” 式的建筑。这是教堂外观:
这座教堂用17个事先铸就的不锈钢构件连接而成,好像喷气式飞机做“普加乔夫眼镜蛇”的特技动作,构件中间的连接玻璃组成幕墙,底部用混凝土和钢缆固定,建筑设计师有时候形容某个建筑设计得好,会用“有雕塑性” 这个词,而这个建筑,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雕塑。因为用大片普通玻璃交错彩色玻璃做墙,教堂内部采光充足,而且色彩颇有种“魔幻现实主义” 的味道。这是教堂内部的照片。
这是从神坛向入口看回去。注意入口处二楼正面的管风琴,也设计成空军之翼的形状,颇具匠心。
这是近看管风琴。
基本上空军军校可参观的就这么一些。另外,在开车进校门的时候,左手边草坪上有一架B-52战略轰炸机。这架飞机叫 Lil,1972年圣诞节前在越南河内东北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击落过一架米格喷气式战斗机,是B-52战略轰炸机证实在空战中击落米格战斗机仅有的两架之一。4. 奥马哈战略空军司令部我这个军事游记的终结篇,尽写些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等等偏远的所在,因为东西海岸那些热闹的地方,以前早就去过也写过了,而空军的大多数指挥中心,都在中部。几乎整个冷战过程中,空军的作战主力分战略空军司令部,战术空军司令部,和防空司令部三大块,后两者管前线近地支援和战斗机防御部队,而战略空军司令部的权力和威力是最大的:它掌管美军所有重型战略轰炸机和陆基战略导弹发射井,三分之二的核力量都在它指挥下(另外三分之一是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 。战略空军司令部建在Nebraska的奥马哈市。冷战结束以后,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两个司令部合并成空军作战司令部,但在原来的地方,有一座战略空军司令部博物馆,纪念这个可能是史上迄今为止威力最强大的冷战机器。毕竟,在它的颠峰时期,这个司令部属下的核弹头远远多于经过核裁军之后的今天,足够将全人类毁灭很多很多次,那是真正的恐怖“超杀” 能力。我去年十月去奥马哈也是机缘凑巧:那次是我们当年国内本科同班同学的聚会,正好其中一位家在那里,几乎正好在的正中间,於是我们班在的几个同学就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这儿集中,我呢,也顺便就有机会去看了那个博物馆。博物馆在奥马哈西郊,很漂亮很新的馆址,这是入口正厅的玻璃罩和门口两枚导弹,都属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核运载火箭,白的那个是雷神中程弹道导弹Thor,红色尖顶的是阿特拉斯(大力神Atlas) 洲际弹道导弹。
这是从入口大厅二楼拍的悬挂的黑鸟SR-71侦察机。我觉得这个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很不错,悬挂的倾侧角度,好像黑鸟正向下俯冲而来一样。
因为我不止一次去过代顿的国家空军博物馆,那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再看其他飞机博物馆,本来颇有“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感觉。不过这里的展品论规模和精彩程度,相当不错,对军事爱好者来说,值得专门跑一趟。我的记忆中,似乎除了代顿的空军博物馆,没有哪里能看到从B-17到B-52,美军几代主力战略轰炸机集中在同一个屋檐下,由此产生的强烈对比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二战轰炸德国的主力B-17空中堡垒,和冷战时期一直使用到现在的B-52同温层堡垒。
这比现在的B-52体积还大,是50年代美军主力战略轰炸机B-36“和平缔造者” ,它外形上最有趣的地方是六个螺旋桨全部向后,下面一张,是计划放在B-36弹舱里,遇到苏军战斗机拦截时放出来空战的寄生虫单人战斗机,鸡蛋形的Goblin。它跟B-36的前一代B-29超级空中堡垒合练过,但是从没有跟B-36合练。后来美军有了航程足够远的常规战斗机为轰炸机编队护航,再加上战略火箭技术有突破,这个异想天开的项目被终止了。
F-111战斗轰炸机,60年代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Pet project,原本想一机多用,三军用同一种飞机,而且兼顾战斗和轰炸功能,结果搞出大而无当,三军谁也不待见的产品。但它当年的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据说是第一种可变后掠翼的主力战机。它背后,有一架苏联的米格-21,那是60年代苏军非常成功的一种战斗机。
这架飞机,大概是这里的镇馆之宝。这是B-52之后,B-2隐形轰炸机之前,80年代美军当家战略轰炸机B-1长矛式。世界各个博物馆的长矛式都是批量生产的B-1b型,唯有这架是B-1a型。B-1a总共只生产过4架,这可能是仅存的一架。我个人非常喜欢B-1轰炸机流畅的线条。
这架飞机更漂亮,它是英国皇家空军中型轰炸机Vulcan火神式,可惜这个机库没有二层平台,否则如果能从高角度俯拍的话,可以看到它的三角形机翼,才能体会为什么我觉得这是轰炸机里线条最为优美的设计。在火神式即将退役的1982年,这种飞机还被召回参加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并创造了一项最远长途奔袭的世界纪录:从阿森松岛起飞,经过数次空中接力加油,行程12870公里轰炸马尔维纳斯岛上的斯坦利港。
5. 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和莱克星顿号以前的游记说过,现在大型的二战水面舰艇里,总共有7艘战列舰和5艘航空母舰作为纪念地向游人开放。我以前写过登上全部7艘战列舰和3艘航空母舰的经历,两周前刚刚去了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德克萨斯州圣体城的莱克星顿号。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才刚刚发现以前没有详细写过附近的另一艘航空母舰大黄蜂号。终结篇查漏补缺,这次一并把这最后两艘航空母舰写出来,这样7艘战列舰和5艘航空母舰就齐全了。大黄蜂号,莱克星顿号和以前写过的约克城号一样,都是第一批最著名的航空母舰在战争初期被日军击沉以后建造的第二代同名舰,也全都赶上了太平洋海战的后期战役。最初的莱克星顿号航母沉没于珊瑚海海战,约克城号沉没于中途岛海战,大黄蜂号沉没于1942年10月瓜达卡纳尔岛的圣克鲁兹海战。第二艘大黄蜂号现在停在区域,但具体地点在海湾东面的,那里是个工业码头,并非旅游区,有点偏僻,所以最好开车去,码头有充足的免费停车空间。如果坐公交的话,从市中心坐地铁到,然后还要换将近1个小时的63路公共汽车向南,并不方便。从中心的42码头,有蓝金公司的轮渡直接去航空母舰,但是轮渡比地铁贵,又比开车慢。大黄蜂号Hornet跟的无畏号和的中途岛号相比,保养得并不好,甲板上飞机也相对较少。这是靠岸一边的右舷。
当年第一艘大黄蜂号航母是一代名舰,运送杜利特尔中校的陆军轰炸机首次空袭东京,并参加了中途岛战役。这第2艘大黄蜂号比她的同名前任幸运:从1944年2月参加战斗到战争结束,CV-12受过59次空袭,从未被一颗日本炸弹鱼雷或自杀飞机击中过。而舰上的飞行员声称击落或炸毁了1410架日军飞机,这个战绩在所有美军航母当中仅次于埃塞克斯号。按照通常的标准,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飞行员称为空战王牌,大黄蜂号上总共42名战斗机飞行员有30名是王牌,其中有10人次居然在一天之中就击落5架以上敌机。这是飞行甲板上的美军60年代A-4天鹰式攻击机,从照片背景可以看到这里的环境是个工业港口,海湾对面是市中心的天际线,大桥是海湾桥。
这是飞行甲板上的F-14雄猫式战斗机,80年代开始成为海军主力舰载战斗机,在汤姆-克鲁斯的电影成名作Top Gun里大出风头。这种飞机的可变后掠翼跟翼根形成的角度,如果从正面看,飞机翅膀弯下来,好像一只大母鸡蹲在那儿使劲想要飞起来一样,每次看见它我就忍不住想笑。
如果去玩,而且有时间去大黄蜂号看看的话,我建议用一天的时间:上午去航空母舰,下午可以顺便去加州校园,就在北面,大黄蜂号在南面,都在海湾东岸。也可以考虑上午在的pier 42赶去Alcatraz岛的第一班船,就是电影“石破天惊”The Rock里面那个监狱岛,看完以后下午坐船去大黄蜂号,5点以后走陆路回程,顺便坐地铁在看看校园和吃晚饭。我自己是走的前一种行程,后一个行程更紧凑,但是时间比较赶。莱克星顿号航母就在城市中心北面很近的地方,就城市的位置而言,德州的自然不象加州那么交通便利,可是在城里的相对位置,莱克星顿号方便多了。它旁边是一带海滩,那里纬度靠南,一年里春夏秋三季都是游泳休闲的好地方,我是11月初冬去的,虽然下水游泳已经太冷,但气温仍然有华氏80度的样子(摄氏25度多一点) 。这个位置的好处在於,如果是两个以上的人结伴去那里,而各人兴趣又不同的话,喜欢打仗的可以上军舰,喜欢休闲的,可以躺在沙滩上游泳晒太阳,各取所需,互相还都看得见。这是从军舰飞行甲板上拍的海滩。
这是军舰右舷中部的两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塔,远处是市中心,这座城市中心最热闹的一面临水。
这是舰岛指挥中心和折起机翼的A-6入侵者式攻击机。就保养而言,比大黄蜂号要好。
这架AH-1眼镜蛇式攻击直升机从正面看,高大狭长,看起来相当凶猛,我觉得象个两只手都端着机枪火箭筒的瘦高个子,有点减肥版施瓦辛格的味道。
在我登上过的所有7艘战列舰和5艘航母当中,这艘莱克星顿号和战列舰阿拉巴马号,是参观路线设计得最好的,从机库甲板出发,总共有4条不同的参观路线去舰上的不同部分,每条路线都是单向,最后回到机库甲板,这样就避免了在军舰上的狭窄空间里游客双向拥挤。舰体内部颇有些很有趣的展览,这是机库里的一艘战列舰模型,注意它的舷号居然是72。BB-72,那是什么军舰?要知道,二战中建成的最后一艘战列舰才是BB-64威斯康星号,算上计划建造,已经有了舰名但是战后取消未建成的战列舰,也才到BB-71路易斯安那。那么BB-72是什么呢?这么大尺寸而且细致的模型,总得有所根据,不会完全空想吧?
这是军舰上舰长室外间的客厅,看看这个空间,战列舰航母这类大军舰就是舒服,跟潜艇上的空间相去简直不可以道里计。
这是现代的东西,海军海豹特种部队用于水下输送蛙人的潜水车,据说明牌讲,这是前两年刚替换下来的现役装备,尽管送给博物馆之前拆除了内部的所有敏感设备,但在记录上仍然不能说是海军赠送的,因为在公开场合,这个设备是“不存在的”。
这张照片有点幽默感。这是沉没在珊瑚海海战的第一艘莱克星顿号航母当年建成下水的新闻照片,那艘舰的绰号叫Lex 夫人,这张照片居然拍到了“Lex夫人” 的正脸--两个招风耳朵,大鼻子,两个小圆眼睛,这副尊容可真的不敢恭维呢。
虽然本舰是第二艘莱克星顿,只赶上太平洋海战的后半段,但她的战功相当卓著,尤其是参加第一次菲律宾海战役(马里亚纳海战) ,莱克星顿号上的飞行员们风头甚劲,将日本舰队的菜鸟飞行员切了个落花流水,那次战役“火鸡射猎” 的绰号,就是莱克星顿上的一个飞行员首先叫响的。这是舰上展览的马里亚纳战役美军舰队编队示意图,美军向东迎战,莱克星顿号属於米切尔中将第58航空母舰特遣舰队的第3战斗群,是图中第一线中间的那个环形编队。战斗群包括4艘航空母舰和其他护航舰只,莱克星顿号是战斗群里最大的军舰,其他三艘航母是企业号,普林斯顿号,圣杰辛科号。
莱克星顿号是美军服役时间最长的航母:从1943年2月服役,到1960年代改为训练舰,直到1991年才退役。据美军飞行员自己声称,莱克星顿号上的飞行员总共击落372架日军飞机,在地面炸毁475架。不过也付出过代价。日,一架日本神风自杀飞机撞上莱克星顿舰桥,杀死50人,伤132人。这是那架神风特攻机留下的残骸,旁边那个身份牌则属於当时阵亡的美军水兵之一。
当时撞击的地方,就是照片中舰岛上层那个涂日本海军旗的地方。(有趣的是,日本太阳旗在中国的贬称叫“膏药旗” ,人则称为肉丸子旗Meatball flag) 。
6. 海军陆战队博物馆也算凑巧,就在本文刚刚写完的时候,我偶然看到电视新闻说首都附近新的海军陆战队国家博物馆落成开放。新博物馆开放的时候是11月11日(两个主要的军事性节假日,11月11日是纪念一次大战胜利,5月底是纪念二战欧洲战场胜利),我3个星期以后就去参观了。我猜网上中文论坛里,也许我是最早专门写这个地方游记的吧?海军陆战队博物馆在以南20英里的陆战队基地范围内,从95号州际高速的150号出口下来,在1号公路的路口就是,交通很方便。因为我转的各种军事博物馆已经太多,再看任何地方,已经不是看热闹,而是自然而然会有个横向比较,希望能找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它有什么特点值得你专门跑一趟呢?在所有的军事博物馆中,有些地方是以装备取胜,象阿伯丁,代顿,这都算武器爱好者的圣地,能看见许多全世界只存一件的飞机坦克。有些地方是以历史文物见长,象诺克斯堡的巴顿装甲兵博物馆和诺福克的麦克阿瑟纪念馆。还有些地方本身就具备超常的吸引力,象密苏里号战列舰自身就是文物,象布雷格堡军事禁区是特种部队的大本营。还有些顶级的国家博物馆兼具装备和文物之长,象国家。(我有时候拿开玩笑,讲它的名字Air and Space Museum,意思就是“空气和空间博物馆”,所以这个博物馆里面应该什么也没有,展示各个地方的空气) 。海军陆战队博物馆呢,它展示的装备并不丰富,就历史文物的价值而言,我也不觉得它有特别珍贵的名人物品。它的特点是仿真的战斗场景。作为新的博物馆,它在陈列设计上非常有独到的心思,从建筑本身到各个展厅的战斗场景,力图给人身临战斗之中的体验。这组照片是越战厅里面的一个小空间,你从运输直升机敞开的机门走进这里,好像是直接从直升机降落进美军一个环形防御阵地,远处的山峦田野是壁画,沙袋工事和武器是真的,人自然是蜡像。在你和工事枪炮之间没有栏杆隔着,人就在工事中。背景有枪炮和直升机的嘈杂声,入口的直升机舱地板还会震动。这是做的最好的场景之一。
这是另一处较小的越战场景。那个6门大炮的怪物看起来够威够劲吧?那是越战时期陆战队近距离炮火支援的利器,Ontos M50装甲车,装备6门105毫米无后座力炮。
这是太平洋战争瓜达卡纳尔岛上死守亨德森机场的陆战队1师炮组。
这架吊在空中的A-4天鹰式攻击机,机腹上装了电视屏幕,讲述越战中的对地支援。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的谢尔曼坦克,坦克故意摆成倾斜的角度,履带正对门口,造成的效果是让你体会出坦克履带向步兵头顶上碾来的恐怖气氛。
这是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以后美军占领汉城时巷战的场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当时随军记者拍的一张照片还原的。坦克是M-26潘兴式,那个墙上写着“圣运社” 挂金日成和斯大林画像的建筑物确实出现在照片中,尽管在我看来“圣运社” 这三个字根本不通。
在展品之中,这幅画有点意思:在911世贸大厦的废钢梁条(还是废纸条) 上站起来的正义女神,拔出复仇之剑。我看了有点想笑,人有时挺可爱的,这是典型的牛仔爱国主义,式的简单,直观,强烈,估计小布什会特别喜欢这幅画。
同样的牛仔爱国主义宣传画,看看这个摄影展的标题:“没有更亲切的朋友,没有更可怕的敌人” 。古罗马伟人苏拉墓碑上的名言,给用在这儿形容伊拉克美军了。无语中。
其实我自己既不算左也不算右,911事件我绝对是站在这边,但伊拉克战争我是反对的。有它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对世界事务的看法,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我也不是公民。在我看来,布什的强硬政策自然有他的理由,但他是个蠢货:如果他在伊拉克打个胜仗以后漂漂亮亮的转身,为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那跟以前在利比亚,巴拿马,前南斯拉夫,科威特没什么两样,很多人会为他喝彩,包括我自己。国际事务中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利益最大化,正义与否其实关系不大,“胜利者是不受批评的” 。可是打了胜仗以后却惹一身麻烦脱不了身,发动战争之前不去想政治后果,这算哪门子的政治家?海军陆战队素来精锐,二战至今打过不少著名的硬仗恶仗。瓜达卡纳尔岛是太平洋战争真正的转折点。占领硫黄岛在摺钵山顶升起国旗,是历史的经典时刻,“令海军陆战队名垂青史5百年” 。这就是当时升起的那面国旗的原件。当然,这是专门为照相而第二次升旗的那面比较大的国旗。我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仗是堂堂正正赢下来的,人也还是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那几个人,胜仗没有作假,还不允许人家摆个酷pose当回英雄么?
朝鲜战争中陆战队也有名战。仁川登陆就是陆战队1师。作为中国人,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怎么说二次战役长津湖那仗,因为那是个败仗,他们会回避吗?当然不会,而且还是浓墨重彩的描写,只是描述的很有技巧:这是陆战队博物馆里做得最好的战斗场景之一,占了一整个封闭展室,室内幽暗,参观者就坐在积雪和山石上,面前是死守隘口的陆战队1师7团2营F连的迫击炮组和步兵狙击线。远处微光闪耀的隘口,不时有成串的曳光弹飞过,连长在电话里嘶哑着喉咙呼唤空中支援,喊声,炮声,枪声增添了夜战的紧张气氛。
长津湖之战是败仗不假,可是博物馆侧重反映的是在恶劣条件下士兵的勇敢精神,换了个切入点,聪明之处在於这绝对不是捏造史实:这是柳潭里附近一场真实的战斗,7团2营F连220个人在接到突围撤退命令的情况下选择坚守,从11月28日守到12月2日,最后跟大部队会合的时候只有80人还能自己走动,但是他们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尸体,后来连长Barber上尉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平心而论,这场战役双方打得都极为艰苦,志愿军是装备火力劣势,而且天寒地冻没有冬装,而陆战队那边,面对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20军27军为第一梯队,26军参加了追击战),一开战就处於被分割包围状态,是人数劣势,而且也是冻得够呛。这场战役下来,敌对双方的两支部队都被打残了,9兵团和陆战1师各自的冻伤减员竟然双双远超战斗减员,休整了很长时间才恢复战斗力。博物馆对长津湖之战的说明原文翻译如下:“陆战队最伟大的战斗,发生在这个国家遭受最惨重的一次军事挫折之际。The marine’s greatest battle occurred during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bitter military defeats.”“在一个大水库附近,第一陆战师发现自己在中朝边境历史上最冷的冬天开始的时候,被一个中国野战集团军包围在离海岸78英里的地方,受到成千伤亡士兵的拖累。Near a large reservoir, the 1st marine division found itself surrounded by a Chinese field army 78 miles from the sea, and burdened with thousands of casualties at the onset of one of the coldest winters ever recorded along the Manchurian border”“陆战队员从没有在比这更加不利的地形和气候下作战. No marines ever fought under worse conditions of weather and terrain.” “在第1陆战飞行联队的卓越配合下,这个师向海岸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撤退战,击退中国军队的围攻,带出了他们的伤员和尸体. Superbly supported by the 1st Maine Aircraft Wing, the division fought an epic withdrawal to the sea, turning back the Chinese and bringing back their own wounded and dead” 。这种宣传方式,要比传说中的“国军歼敌一亿,然后胜利转进台湾” 高明得太多了。最后,这是陆战队博物馆外观,它的中庭就是一个玻璃三角锥的形状,象征硫黄岛升旗那个历史时刻的三角造型。
中厅里的飞机:空中是鹞式俯冲近地支援,地面上陆战队员正从直升机上着陆。
这是中厅里太平洋战争塔拉瓦岛登陆滩头的场景。
**********************************写到这里,这个持续了3年的军事旅游系列也该结束了。以后当然还会有新的军事博物馆,不过在境内大的军事纪念地,我已经写得够全了,下一个新出现的,应该是国家陆军博物馆,不过那要到2010年才能建成呢。以后如果去别的军事博物馆,我还会随时写些零散的文字以记之。今后几年我再写游记的重点,应该是欧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无论是书里还是路上,永远会有更多的精彩,有时也许是不期然的精彩。生命,岂非正因这些精彩而更加美丽?(全文结束)
请输入评论内容!
&&&&10回答
&&&&15回答
美国军事博物馆全记录终结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我们正在为你喜爱的游记制作PDF中,
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官方从优质游记作者中择优授予
完成昵称/头像的设置
发表任意一条游记/点评/回答
1篇游记被推荐至头条
发表的游记被加典藏标签
美国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美国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美国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美国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美国旅游攻略导航:美国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