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农畯的军衔赵亮是什么军衔

简介/段仲宇
介绍  段仲宇
。1931年5月
中央军校第九段伯宇(左一)、段仲宇(左二)期、陆军大学第17期毕业。中共地下党员。1948年11月任国民党
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铁道西路守备司令和上海市政府政务委员,1949年5月在上海起义。 
  军职离休干部段仲宇老人是解放新中国特殊战线上的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
》中就提到
、段仲宇两兄弟。他俩均是中共地下党员,一位是
高参,一位是
港口少将副司令兼铁道运输指挥官。他们利用所处的显赫位置,英勇机智地战斗在狼穴虎口之中。潜伏工作解放前,段老利用与国民党上层要员的关系,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机智地保护了万名参加求生存罢工的铁路工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的既保护工人安全又不暴露身份的双重任务;党的领导人出入火车站,经过他妥善安排,免去了国民党特务的检查;到
司令部去刺探情报,得到重要军情,早作安排,避免我方损失;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欲把大量物资运往
,他利用职务之便,巧妙地拖延时间,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急需物资,光奇缺的通信器材就调拨400吨运往
……为此,
去台湾之前,大骂是段氏两兄弟毁了他东南半壁江山。在《
总统府里的》一书中,专门介绍了段老两兄弟的传奇经历。功勋卓著  全国解放后,段仲宇先后担任军械学校副校长、后勤工程学校训练部副部长等职,1982年,段老从部队离休。1984年4月,
黄埔同学会成立,德高望重的段老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19年来,他认真学习中央对台政策,结合形势撰写材料,光专题写了近200个。段老说,他相信,不久的将来,
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台湾分裂出去。
家人介绍/段仲宇
段伯宇介绍,1904年出生于
的一个军人世家。其父段云峰早年追随
会员,在保定
速成武备学堂时与
是同学。辛亥革命后,在“整军经武、救亡图存”的号召下,考入陆军大学第四期,与
是同学,毕业后在
任教,因此在国民党军中,有不少人出其门下。少年时期的
受其父亲影响,思想激进,1919年,正在
读中学的他参加了
。1923年,他考入了保定的
就读医科。但是,学医并不是他的心愿,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军人。当他从报纸上得知
第一期招生的消息后,立即跃跃欲试,要去报考,可身为军人的父亲却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去参军是条绝路,还不如学医实际些。在
就读期间,他广泛阅读了《
》等马列主义书籍,初步接受了
的熏陶和启蒙,并因多次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抗战爆发以后,他曾到
未果,后随国民党第三十二军南下。1938年春,他只身奔赴
,参加抗大学习,面聆了
》的报告。8月初,他返回原部队,由中共秘密党员
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沙大火”后,他被
办事处派往重庆,和
的秘书周怡单线联系,并通过他父亲的关系,进入
领导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当了一名视察员。1939年,他在重庆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要他做好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的思想准备,并指示他:在
工作遇到的困难多,在困难的情况下,要争取有利的一面,并努力使之转变为现实。此后不久,由于周怡被敌人逮捕杀害,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为了更好地在国民党军队内开展工作,1943年10月,
考入陆军大学第七期特别班。当时陆军大学流行同学会、同乡会、联谊会、聚餐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利用这些活动结交了一批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官僚腐朽、贪污腐败现象不满的人,如
、宋健人、宋光烈等。
军衔,虽不是黄埔嫡系,但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团长,率部积极作战。
的部下,曾任
中校通讯营长,在缅甸作战过,因其善于研究缅甸地形、气候,而使部队减员很少,保证了远征军司令部作战的需要。他出身于国民党装甲汽车部队,熟悉战车、汽车、通讯等现代作战技术手段。他对国民党特别是
瓜分和垄断国家经济很不满,民主观念很浓,抗日比较坚决。宋光烈在保定第二师范读书时就与共产党有联系,参加过
在察北领导的抗日联军。宋健人
对民族复兴、国家前途和命运也颇为关心。
经常与他们谈学习、谈政治,建立了感情,打下了以后策反工作的基础。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到了1946年春天,
和特别班的学员就要正式毕业了。在这个何去何从的人生转折时期,他的二弟段仲宇的一个建议对他此后的人生道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段仲宇比
小10岁,1930年11月入
第九期学习,1934年毕业,1939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七期,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官,1944年随远征军入
,任驻印度总指挥部军务处科长、处长,同年回国,进入
的侍从室任上校参谋。革命历程  有一次,兄弟俩促膝相谈,段仲宇问大哥毕业后的去向,
老家,人地两熟,便于开展工作。段仲宇则建议他到总统府侍从室,因为那是国民党最高军事机关,有很多优越的条件,可以用其所长,开展工作。考虑到如果能争取到这个有利的岗位,可以更好地为党工作,
便同意了弟弟的建议。
  1946年初,段仲宇利用他调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的机会,向侍卫长
替补他离任后的遗缺。他说:“我大哥
适合这一工作,他是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员,成绩在一百三十多名学员中名列第七,是上校军衔,即将毕业,又是一位老大学生,外语、汉语文字工作能力和组织才干都好。”当时俞济时正在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听段仲宇如此一说,对
的出身、学历、成绩等各方面都非常满意,于是把段伯宇的情况上报给了
  当年3月10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在重庆举行毕业典礼,
以校长名义,带领国防部长
、军令部长
及在重庆的高级将领亲临学校主持典礼。讲话之后,
一一检阅了特别班第七期的每个学员。当他走到
的跟前时,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典礼结束,立即有人传话,说校长
在自己的学生面前表现得一向很大度,很有长者的风范。他亲切有加,仔细询问了
的姓名、年龄、籍贯、学习情况,讲了一大堆勉励的话,强调要效忠党国,服从校长。他还特意问了一声“令尊早年何处求学”,当他听到“可能是保定
速成武备学堂”时,很高兴地站起来,以指扣额,说“好!好!好!你们父子三人同是陆大出身,难得,难得。”
召见不久,
就接到通知,到
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亲自挑选的侍从参谋竟是共产党员。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55:51
贡献光荣榜国民革命军第5军来龙去脉 _国民革命军来龙去脉[ 22:40:08]
专题分类:>>>
  第一支:历任军长:李福林、邓彦华(代理)、徐景寅、李扬敬国民革命军第5军原粤军李福林第3军(辖4个旅)。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粤军分为两派,追随孙中山的粤军许崇智部被编为建国粤军。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长李福林,副军长邓彦华。13师,师长徐景唐。15师,师长李群(是否应为李辅群?)。16师,师长练炳章。1926年第5军16师参与北伐,13师曾隶属国民革命军第4军。1927年秋====广州起义后,第5军军长李福林离职。副军长邓彦华代理军长兼15师师长。15师师长李群调任16师师长。1928年2月,徐景唐升任军长,邓彦华任副军长。第13师,云瀛桥任师长;第15师,邓彦华兼任师长;第16师,李群任师长。1929年初,第5军与第4军一部缩编为第63师,李扬敬任师长,下辖第187、188、189旅,第5军番号撤销。军长李福林日,孙中山在广州河南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任命李福林为大元帅府亲军总司令,担任警卫工作。并经择定珠江河南岸的广东士敏土厂地址为大元帅府办公地点。选择此地为帅府办公地,主要是借助于福军司令李福林的武装巩卫,可见中山先生对他的信任。中山先生南下护法,虽有海军方面之支持,然本身并无基本武装力量。此时广州实际上已完全落入桂军势力范围。广东部队只有魏邦平、李福林、黄明堂等部对中山先生尚称拥护。1920年,孙中山令陈炯明回师讨伐桂系。莫荣新、岑春煊等在广州闻桂军在前线被击溃,潮梅全区及东江上游已为援闽粤军所占领,震惊之余,亟派其素称知兵之大将林虎、李根源率重兵向东江增援。回师粤军受阻,正焦急之际,魏邦平、李福林两部在广州省河(珠江)宣布独立,初以兵谏为名,劝莫退出。莫一面向广西调兵增援,一面命省长杨永泰佯许魏、李二人以特殊权位,共阻粤军。但魏、李不为利用,乘桂军增援未至,即集合所部及江防舰队一部在省河起义。莫荣新见大势已去,遂下令退出广州。1922年5北伐,李福林率部参加。7月,陈炯明叛变,李部奉令回师讨逆。在韶关失利,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等部及翁源方面之黄大伟部均死伤颇大,兵员弹药均缺乏补充。叛军又派人向各军分化诱降,以致第二军许济师一夜间逃走了一大部;李福林军内部意见亦不一致,高级主要人员中有主张投陈以保存身家者,即如所部两个支队司令李雍、李芳及总参议李朗如均同时离队,李福林等人被迫退入赣东。8月,北伐军自赣入闽后,粤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李福林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1923年1月,李奉命赴上海,向孙中山报告改编情况。陈炯明退走东江后,即随参谋处长罗翼群返粤。抵穗后,即召各地绿林头目,募集3000多人,编成"警备军",自任指挥。不久,各军奉命改为"建国军",李福林部改为"建国粤军第三军",李任军长。1924年3月,大元帅府任命李为东莞、番禺、顺德三属剿匪司令。9月,受命督办各省民团,又被任命为广州市市长兼警备处处长。10月间,参与黄埔学生军平定广东商团叛乱。1925年5月,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发动叛乱,形势危急。6月2日,李接大元帅府命令,宣布保护河南,并架炮指向河北,准备进攻。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改编驻粤国民革命军一至六军,李任第五军军长。日,中共广东省委领导革命群众举行起义,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13日,李福林与张发奎、黄琪翔合谋,急速把驻佛山、江门、韶关等地部队调回广州。在英、美、法、日等国的军舰配合下,从河南分兵数路,向广州革命武装进行大举反扑,将新生的广州公社扼杀。李因与张、黄合作,故受蒋介石指责排挤,被迫通电辞去第五军军长职务,走避香港。李福林在九龙大埔购地1000余亩,建立康乐农场,又在皇后大道开设厚金银号,以作日后复出资本。他曾赴南京谒蒋,欲组军队,遭蒋拒绝。蒋只给他一高级顾问头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曾派人拉拢他,拟委任为"华南军总司令"(伪),但他没有接受。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李赴重庆,蒋介石仅给他"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的空衔。1944年,蒋又封他为"军事委员会驻粤军事特派员"头衔。他返粤后,即召集各地绿林头目,准备在日本失败后回广州接收。蒋介石另派张发奎执行,此愿望落空。日军投降后,大汉奸李辅群被捕。李福林接受了巨贿,证明李辅群是做"曲线救国"工作的,要求对其无罪释放。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蒋还派人要他出任要职,以维持残局,但李拒绝了。9月,李全家迁往香港。1952年,李福林以高血压病卒于香港,终年79岁。《孙中山心腹:悍匪出身的李福林》冯学荣李福林这个人很有意思,但是不太为人所知。李福林是广州悍匪出身,后来投靠孙中山,在国民党系统内青云直上,最高官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广州市市长等。李福林年轻时出道当匪,并非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为朋友打抱不平。清末时代,有一次他的老乡李胜,不知为了什么事,被广州协领衙门抓走了。李福林为了解救朋友,他带了六个壮汉,冲进广州协领衙门、把李胜抢了出来,顺手还抢了衙门八万两银子。之后,一行人立即下花船,吃喝嫖赌,玩耍一番之后,把钱分了。事后,李福林遭到清政府的明令通缉,因此落草为寇。落草之后,李福林以何为生呢?答案其中之一是:抢当铺。清末年代,广州有许多当铺。李福林抢劫当铺,并非单打独斗,他有 “哼哈二将” 帮忙:手下之一:李雍,长得十分壮实,每次抢劫,李福林做现场指挥,李雍则拿一大铁锤,将当铺砸一大窟窿。手下之二:林驹,身子瘦小,从窟窿钻进去,从内部将当铺的大门打开,三人才开始抢劫钱财。不但抢劫当铺,李福林还到妓院去抢妓女。李福林在自述里面,是这样坦言自己抢妓女的往事的:“......我宁愿到妓院里面去抢女孩子,我也从来不强奸良家妇女,我的弟兄们一般每人每次只抢一个女孩子,但我呢,每次都抢两个女孩子(带回去玩弄)才满足.......”1907年,孙中山派马吕去广州,联络李福林,组织反清武力。李福林自此正式参加革命。以上关于李福林落草的缘由、作案的自述、参加革命的过程,都出自于《广州文史资料第49辑:李福林自述》辛亥之后,李福林在广州市海珠区,聚众数千,号称 “福军” 。后来孙中山在广州组织 “护法军政府”,福军被孙中山委任为大元帅府亲军,李福林为亲军总司令。李福林有一个绰号,叫 “李灯筒”。这个绰号是如何来的呢?因为,李福林在年轻时当劫匪,常把玻璃灯筒藏在衣服底下、顶起衣服、伪装枪支,然后冲进广州的大小赌场,大喝一声:“别动!抢劫”!“李灯筒” 这个谐音绰号,因此而生。参《广州文史资料第26辑:我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的片断回忆》后来,孙中山干脆将错就错,给李福林起了个 “字”,叫 “登同” (“灯筒” 的谐音)。参杨绍权、谭礼庭、贺文杰、纪汝贤等《李福林二三事》,出自《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五辑》。李福林是孙中山的心腹,后来在镇压商团的过程中、纵兵焚劫广州西关商业街一案,就是李福林带兵去干的。黄绍竑记录了李福林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李福林的兵在自己部队的防区内,抢劫老百姓,并因此而被抓了。李福林立即召集部下官兵,训话如下(广东话):“契弟!系尼度食,就唔好系尼度屙!要屙就行远啲!”&翻译成普通话,是这样的意思:“混蛋!咱吃这个地儿,就不能在这地儿上面拉屎!你要拉,就给我跑远点儿!(要抢劫,就请到别处去抢)(参《文史资料精选》第六册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6页黄绍竑回忆。)李福林原本是文盲,早年他在广州闹过假装看报纸、把报纸倒过来看的笑话。在老广州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谚语:“李福林看报纸—倒着来”。后来,李福林主动学文化、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字。但是,还是闹了以下的笑话:1926年秋,“航空同志会” 在广州大沙头举行航空表演,李福林以国民党中委和 “航空同志会” 执行委员的身份,登上主席台上演讲。他掏出一篇讲稿,读了开头三数句,就读不下去了:不认识字。于是,李福林把童子军杨绍权叫到台上,将讲稿递给小杨,并回头向听众大声说道:“丢那妈,个个契弟秘书卖弄文才,做咁深嘅稿,好多字都唔识得,叫呢个小朋友帮我读俾你们听。嗱,你识唔识得晒呀?”(意思是说:“他妈的,那个兔崽子秘书卖弄文才,写个这么深的稿子,许多字我都不认识,我叫这个小朋友替我念给你们听。噢!你认不认识这些字啊?”)童子军杨绍权把它照读了下来,发现:其实并没有很深的字。这段证言是童子军杨绍权所写下的,收录在《李福林二三事》,出自《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五辑》清末民初年代,悍匪出身的风云人物挺多,个性也很鲜明,那个年代的人,的确很有趣。第五军中将军长徐景唐民国八年(1919年〉学成回国,任北京陆军部编译局做少校译述员,旋调任陆军部军务司少校科员。民国十年(1921年)回到广东,任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少校参谋,继任中校参谋、上校师参谋长等。1924年8月,徐兼任第一师第三团上校团长,曾奉命率三团参加平定广州商团陈廉伯叛乱及平定刘震寰、杨希闵的叛军。翌年8月,国民革命军成立,任第四军第十一师少将副师长,率部随军东征陈炯明和南征邓本殷,北伐开始,徐留守广东,兼任肇阳罗五邑警备司令。任内曾致力于剿匪,颇受称道。1927年,广州“清党”时,徐把军中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送走。同年,广东省政府改组,兼任广东省府委员及军事厅长。后任第四军军官学校校长、第四军第十三师中将师长。曾奉命率部“围剿”南昌起义后入粤的部队。12月,奉令从日本回国,任南路军总指挥,参与镇压广州起义。旋任国民党广东省党务指导委员、粤省府委员兼军事厅长等职。1928年,第八路军成立,李济深任总指挥,徐任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第五军中将军长、陆军第二师师长兼东区善后委员,驻节汕头,后任第四路军总参谋长。徐景唐在南京任职期间,曾与李济琛等人秘密组织国民党抗日军事委员会。事发后,被蒋介石拘禁,后释放,削去兵权。 1929年3月,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于南京汤山,徐愤而去职,赴港闲居。1932年4月,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副监。1933年11月,任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副主任。1936年10月,授陆军中将,1937年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1938年10日,徐发动军民于西江联防抗日。1940年5月,任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5月,任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日军投降,9月,徐景唐任潮汕受降长官,奉命赴汕头代表第七战区主持接受日军投降。次年春,调任广州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后又兼任国民党国府主席广州行辕中将副主任,于1947年11月免职,改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曾代表中方与港英划定香港边界线。1948年6月,因夫人王群英去世,遂辞职赴港闲居。日被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1967年因患胆结石病逝于香港,终年75岁。建国后,他曾被选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代理军长邓彦华,字铸雄,广东三水人。保定陆军生。宣统三年,起兵南海、顺德,攻广州,充广阳绥靖处军事委员,福军教练长。龙济光据粤,避南洋反袁。预护法役,升第五军营长。及元帅府立,卫翼左右,官至参军、警卫军团长。民国十四年,从攻三水,古日光败走。九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会副官长。明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会诸军下武汉,转战南昌。十六年,任广东省防军师长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警备广州。是年,李福林辞居香港,彦华以第五军第十六师师长代理军长。明年,任副军长兼第十五师师长。寻,出任第五十八师师长。擢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厅长。民国十九年,会陈铭枢上书,劾汪兆铭祸国。夏,复任第五十八师师长,授陆军中将。民国二十六年,任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督导专员兼保安司令。二十八年二月,免职,归香港,卒,年四十八。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曾时澜当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世时,为了统一革命武装部队的番号,为便于指挥调遣进行革命战争,将驻在广东革命策源地的革命武装部队,一律改编为建国军,并以部队所属的省名系于建国军名称之下,以资区别。例如驻在广东的湖南部队编为建国湘军第几军第几师,驻在广东的云南部队编为建国滇军第几军第几师。广东部队则编为建国粤军。当时李福林所统率的一部分广东部队编为建国粤军第三军,李福林任军长。其部队分驻南海、番禺、顺德各县。军部设在广州市区河南的海幢寺。1925年春革命军出师东征,击溃盘据惠、潮、梅地区的陈炯明叛军。其年夏革命军又回师击灭盘据广州及西江一带的杨希闵、刘震寰所部反革命武装。于是遂由共产党与国民党合组成国民政府。并于是年冬将革命武装部队——即建国军一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李福林所统率的建国粤军第三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辖15、16两个师。部队仍分驻南海、番禺、顺德等县,军部亦仍设在海幢寺。军长仍由李福林充任。15师师长为李群,16师师长为练炳章。李塱如则为军部参谋长兼国民党党代表及军部政治部主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李朗(塱)如早年参加同盟会。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党代表;曾任孙中山广东都督府副官长、总统府参军兼卫士队队长,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广九铁路局局长、广东银行驻行监察、香港陈李济药房总经理、陈李济成药厂经理。1949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建国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州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委员,广东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李朗如,字澄秋,广东南海县西樵太平李村人。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结识孙中山,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1912年1月任总统府参军兼侍卫长。民国3年(1914)任中华革命军参谋长,发动讨伐军阀龙济光。1920年与朱执信等驱逐桂系军阀,收复广东,使孙中山再度组织政府。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的侍从秘书。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走避永丰舰,李朗如随侍左右。1924年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因他主张和平解决商团事件,不被接纳而辞职。1924年10月,随孙中山北上,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为止,他一直随侍左右。因拒绝参加“西山会议派”的活动,南返广州,任建国粤军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务处长。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他请假回粤。1928年,赴北平迎接孙中山灵榇至南京紫金山安葬。1932年任广九铁路局局长,因不满广东当局秘密处决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长陈复,移居香港。后财政部委派李朗如为广东省银行监察。1941年冬,香港被日军占领,回曲江继任广东省银行监察,并被聘为省府顾问。此期间,秘密与蒋光鼐联系进行民主革命活动,参与营救被军统特别扣押的廖承志的活动,使之获释。曾经营湘粤花纱布实业公司,自任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移居香港,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与宋庆龄、何香凝等联名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反对以美元援蒋,要求制止内战,并积极参加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等发起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活动,曾协助筹集医药被服等支援新兴、高明和鹤山的地方人民武装部队。1949年10月15日从香港回到广州,任广东省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以后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筹委会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1956年起连任三届广州市副市长。1963年6月3日在任职内病逝。16师师长练炳章 ,字郁文,广东归善(今惠阳),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东路讨贼军第三军军长,建国粤军第三军司令部参谋长兼建国粤军讲武堂教育长,广州大本营谘议,日李福林所统率的建国粤军第三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辖15、16两个师。练炳章任第16师师长。当时第16师辖三个团又一个特务营,46团团长为陆满,47团团长为李林,48团团长为陈伟图,师部参谋长为陈柱,师政治部主任为曾时澜。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第16师则奉命参加北伐。1927年春,练炳章率师部及三个团已先后沿赣江进驻江西省之吉安、南昌一带。1927年初, 蒋介石决定背叛革命,投靠帝国主义。第16师于1927年3月被蒋调回赣南一带,师部亦由南昌回驻赣州。练炳章拥护蒋介石背叛革命,亲率武装士兵二十余人围搜进步的十六师政治部,勒令停止活动,并声言要捉拿政治部主任曾时澜,说他宣传共产主义,说他是共产党员,欲杀之而后快。曾时澜只身逃走,故得幸免于难。为此得赣州市的资产阶级所给白银5万元。不久奉蒋介石之命,练炳章即率师部及46团武装部队,配合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反革命部队采取钳形之势,分途向当时拥护革命而驻在韶关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军的教导师进逼。但当练炳章统率16师师部及其所属46团反革命武装由赣州、大庾,向韶关前进尚未到达南雄时,其原驻韶关之特务营已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的教导师所缴械。未几,其所属47、48两团部队,则被第16师副师长王若周所掌握,实行与李福林、练炳章两氏分家,向赣江下游移动,投靠蒋介石。后来这两团部队由蒋介石编为一个师,番号仍为16师,师长即以王若周充任。日,练炳章去职,由邓彦华接任师长。三十年代时,参加蓝衣社,在广东为蒋介石监视陈济棠,陈怒,将之逮捕,囚于广州市公安局。经过若干时间后, 1934年,被陈济棠用囚车载到广州市的东郊外执行枪决了。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团长陆满()又名陆高满。广东南海人。陆军少将。绿林出身。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率绿林武装攻占南番顺地区,创立两广广义堂,任主席。后参加讨袁、护国护法诸役。1917年2月,任广州大元帅府军委委员1926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团长。1936年9月授少将。抗战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兵站副监,1939年任广东游击区第一纵队司令,1945年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广州军事特派员公署高级参议,1946年任广东省参议会议员。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第五军的第15师仍留驻南海、番禺、顺德等县,第16师则奉命参加北伐。当时第16师辖三个团又一个特务营,46团团长为陆满,47团团长为李林,48团团长为陈伟图,师部参谋长为陈柱,师政治部主任为曾时澜。第16师当时的北伐任务是对江西孙传芳系的反革命军队警戒监视,并掩护革命军兵站部的一部分武器、弹药、粮食的运输工作。师部最初驻在韶关,部队则沿韶关、乐昌、仁化及湖南省之汝城、桂东之线前进。1927年春,师部及三个团已先后沿赣江进驻江西省之吉安、南昌一带。盘据江西省之孙传芳系反革命军队,则已于1926年冬为我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十四军击溃,退回它的老巢南京、上海一带矣。至1927年春,孙传芳在南京、上海一带之反革命武装亦为国民革命军所击破,向扬子江以北溃退,南京、上海遂为国民革命军所占领。当1926年冬国民革命军占领江西省以后,蒋介石驻在南昌时,帝国主义者及国内反动派,即派人游说蒋氏背叛革命,并以6000万元为饵。蒋介石本质原是反动的,于是他就于国民军克复南京、上海以后,决定背叛革命,投靠帝国主义。事前对于军事方面已积极布置,第16师亦于1927年3月被蒋调回赣南一带,师部亦由南昌回驻赣州。当第16师师部未到达赣州时,原驻赣州之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即已将赣州市工会主席、共产党员陈赞贤杀害。这个惨案的主谋人为该师政治部主任任倪弼。迨16师师部及政治部到达赣州后,赣州市工人阶级派代表向16师政治部联系,拟为惨遭杀害之陈赞贤同志开追悼会并举行安葬典礼。16师政治部同意工人群众的请求。遂择日为陈赞贤开追悼会并安葬其骸骨。赣州市工人群众苦闷之气稍得一纾。16师政治部工作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时赣州市商民协会主办的三民日报,拥护蒋介石迫害共产党和革命人士,鼓吹反革命论调。16师政治部即行文赣州市政府将该反动的三民日报封闭,不准其发行。时为1927年4月初旬,距蒋介石开刀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的日子,后来叫做什么“清党”纪念日的4月12日尚有数日也。第16师师长练炳章本性贪财好色,反动顽固,但胆小如鼠,畏首畏尾,所以他当时对于政治部的行动,虽有迫害之心,未敢遽下毒手。正当他犹豫未决之时,适第五军军长李福林派军部军需处长郭孝海,第五军军部政治部李塱如派其党务科长汪叔度前来赣州密授拥护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同时赣州市的资产阶级又以白银5万元贿赂练氏,并送少女一人充练氏的妾待,供其发泄肉欲。于是练炳章即亲率武装士兵二十余人围搜政治部,勒令停止活动,并声言要捉拿政治部主任曾时澜,说他宣传共产主义,说他是共产党员,欲杀之而后快。但曾时澜已于练率兵围拿之前夕知道风声不好,即于是日晨只身逃走,故得幸免于难。当时曾时澜孑然一身由大庾、南雄、曲江、乐昌、郴县、衡阳等地潜赴武汉,转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随邓演达、郭沫若两同志继续北伐。这是后话。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第16师师长练炳章既拥护蒋介石背叛革命,实行屠杀人民,于是练炳章即率师部及46团武装部队,配合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反革命部队采取钳形之势,分途向当时拥护革命而驻在韶关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军的教导师进逼。但当练炳章统率16师师部及其所属46团反革命武装由赣州、大庾,向韶关前进尚未到达南雄时,其原驻韶关之特务营已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的教导师所缴械。未几,其所属47、48两团部队,则被阴谋多诈的第16师副师长王若周所掌握,实行与李福林、练炳章两氏分家,向赣江下游移动,投靠蒋介石。后来这两团部队由蒋介石编为一个师,番号仍为16师,师长即以王若周充任,并与第五军脱离了关系,变为蒋介石的私生子部队了。第16师副师长、师长王若周(年),原名昌廷,又名凤基,广东东莞虎门南栅村人。年轻时经同乡王庄持介绍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三期,毕业后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后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辛亥革命时,曾任光复军团长,随陈其美、蒋介石等在上海发动起义。历任中华革命军东路讨逆军第二路司令,粤军第四支队副官长、参谋长、总统府边防督办署谘议。1922年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1925年2月,参加东征之役,后任第十六师副师长。1926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六师中将师长,随蒋介石进行北伐。后在南京兼两淮盐务缉私局局长。陈济棠主粤时,1930年王若周回广东任陈的第一集团军中将高级参谋,奉命视察汕头、北江一带防御工事。1936年余汉谋接任广东绥靖主任时,仍委王若周为中将高级参谋,直到抗战前夕。在任期间,他曾回虎门与蒋光鼐等创办虎门医院。读书甚少,虽不至于目不识丁,但也顶多是粗通文墨。青年时代,他原来是给村中有钱人家当“后生”,后经当时任广东路军小学督办的乡人王庄持介绍,得入广东“陆小”就读。毕业后,投身“捞家”出生的福军首领李福林麾下效力。由于他个性随和,做事勤谨,深得李之器重,很快就从一个下级军官擢升为混成旅旅长。 未几,李福林与另一位广东军阀为争夺地盘而爆发战事。福军的参战部队就是王若周的那个旅,而对方参战部队的指挥官,却正是王若周的同乡兼恩师王庄持。王庄持资格甚老,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任广东路军小学督办期间,粤系得许多著名将领如李济深、陈济棠、陈铭枢、蒋光鼐、李章达、余汉谋等,都出自他的门下。王若周怎是他的对手,才一接火,队伍便被打得七零八落,土崩瓦解。王若周暗暗叫苦,慌急之中,抬头看见前面土坡上有一座古庙,庙门口上方有块两米多长的木匾,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手脚并用,缘壁而上,躲到匾后,把身体卷缩得像只煮熟了的大虾公似的,一动也不动。王庄持带着队伍打扫战场,不知是看在同乡和门生的份上,有意放他一马,还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竟然没派人去搜查那块木匾背后,王若周才躲过了这一场大难。 “粤桂战争”前后,王若周依附南天王陈济棠,任中将高级参议,亦深得陈的信任。陈济棠为掌握南京政府的动态,特派王若周携巨款去南京活动。王若周带着一大笔款子坐船到上海,刚登上码头,正欲觅车前往南京,就碰上了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同乡王应榆。 王应榆看见王若周,就连忙把他扯到一边,神色紧张地说:“老若,你真是糊涂了,现在南京的码头,车站,各处交通要道,都布满了军警便衣,正要捉拿你,你还去自投罗网?”王若周大吃一惊,连忙问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陈济棠手下的大将余汉谋已暗中投靠了蒋介石,透露了陈济棠倒戈,反对南京政府,派王若周来南京活动等情况。蒋介石十分震怒,当即命令戴笠派出大批军警便衣,守候在车站、码头和各处交通要道,只等王若周一到,就马上将其扣押起来。王应榆从熟人当中探听到这个消息,出于同乡情谊,便连夜离开南京来上海守候王若周。 当下王若周听了王应榆的叙述,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三谢过王应榆后,深知陈济棠败局已定,回去复命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就索性连广州也不回,挟着那批经费径直跑到香港当起寓公来。不过,他怕蒋介石的便衣特务追到香港,又担心陈济棠不肯放过他,躲在寓所里足足几个月不敢公开露面。王若周为人虽平庸,但性格尚算忠厚。他曾参与筹建创办虎门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统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战区广东第四游击区中将司令。1943年任惠州游击指挥所副主任,第七战区司令部高参室中将高参。1945年当选为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移居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对“东纵”的活动,倒也不怎么干涉。在他担任“莲溪局”董事长时,也曾拔出经费施医、施药、施衣、施粥、赈济灾民,为桑梓做过一些好事。建国前夕,他定居香港,现已逝世。王若周请恤梁捷(一九三九年十月)抗战军兴後,我粤游击队在各处抗敌,异常努力,而光荣殉国者,亦至不少,梁捷是其中之一。梁为澳门四界救灾会组织之回国服务团团员之一。我军在观澜天堂围中与敌激战,当时大沙河桥为我军破坏,而任破坏之责者,则为梁捷也。当破坏此大沙河桥时,已告成功之际,为日军发觉,开机枪扫射。我军一面抵抗,一面破坏,卒连目的,而梁捷乃为是役而牺牲矣。殉国之人,亦有数名之多,幸将尸体夺回。王若周司令以梁捷忠勇抗战而致殉国,即由王呈请战区长官,予以抚恤,以慰忠魂。梁捷忠勇殉国,其英名当长留青史。第16师政治部自被练炳章率兵围搜,勒令停止活动后,其工作人员的绝大部分,即取道吉安、南昌、九江转赴武汉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报到,准备继续革命。这些人员当时由总政治部安置于设立不久的收容机构内,旋即与武汉军事政治学校的学生编并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1927年八九月间,这个教导团回到广东,驻扎于广州市的北较场四标营。是年12月11日在广州起义,建立广州公社。但仅仅三日,因众寡悬殊,起义部队即告失败,在教导团内原16师政治部工作人员,亦遂分别离散矣。第五军的第15师,在第一次大革命时代,未参加北伐,其部队分驻于广东省之南海、番禺、顺德等县,上文已略道及。当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这个师部即跟着李福林拥护蒋介石背叛革命,在驻地残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并在驻防地区包烟(鸦片烟),包赌,勾结土匪,纵容恶霸,鱼肉人民,真是无恶不作,无作不恶者!珠江三角洲人民恨之入骨。第16师未出发北伐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时期,其所作所为亦与第15师相仿佛,只在出发北伐时,为革命空气所薰陶,纪律稍为好一点,沿途都不敢虐害人民。第五军在军部所在地的海幢寺设有军械厂,能自制七米厘九的步枪和24发的手提机关枪。每日能生产步枪四五枝,弹药若干(数目已记不清楚)。手提机关枪,则一个月才能生产几支。这些步枪和机关枪质量都很不好,步枪打了四五十粒子弹就要炸裂,手提机关枪打了几轮子弹也会炸裂。而第五军两个师所用枪械,多数都是此种自制的步枪,所以它的作战能力是十分脆弱的。第16师在出发北伐时期,未曾与敌人接触过,如果真正打起仗来,恐怕非败绩不可啊!整个第五军部队,既无训练,亦无纪律。他们风来随风,雨来随雨,有时拥护蒋介石,有时拥护陈济棠,只要于自己有利,任何人他们都可以认他做爸爸,所以他们能够盘踞珠江三角洲地盘达十余年之久。第16师师长练炳章,据他自己说,前清末年他在河北省保定府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军旅之事时,曾与蒋介石同学。本世纪三十年代时,据说他因为参加蒋介石的蓝衣社,在广东进行狗咬狗的破坏工作,遂为当时掌握广东军政大权的陈济棠所逮捕,囚于广州市公安局。经过若干时间后,于某年(似在年间)某月某日的黑夜里,被陈济棠用囚车载到广州市的东郊外执行枪决了。据当时目击者说,是晚练炳章由囚禁室提上囚车时,已吓得胆破心颤,浑身瘫软,不能步履,只得由武装警察数人把他抬上囚车载去枪决云。至于1927年4月间,他在赣州时所得资产阶级的贿赂5万元,闻不久即被李福林追去一大部分,装在李氏自己的荷包里了。第五军十三师中将师长云瀛桥(),派名逢畅,字瀛桥,号日东。海南省文昌市公坡镇石盘村人。清末毕业于虎门陆军速成学堂(《海南近代人物志》说云南讲武堂),投身国民革命。历任广东督军府科员,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军务课长,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等职。参加过东征、北代诸战役。1926年随南片部队渡琼,从铺前港登陆。攻克琼山县之三江镇,再克琼崖首府海口市、府城镇、结束了南路军阀邓本殷在琼崖的反动统治。积功调升少将旅长,后升任国民军第五军十三师中将师长。北伐时奉命安定粤局内部,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1936年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战初期退役迁居香港,1940年病故。长子照坤曾任广东省银行行长,次子春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军少将副师长。第二支:历任军长:鲁涤平1929年3月,蒋介石为讨伐桂系,将原第2军缩编的第18师和第50师扩编为第5军,鲁涤平任军长。第18师,张辉瓒任师长;第50师,谭道源任师长。此后国民革命军第5军参加了讨桂战争和中原大战。1930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5军参加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在龙冈战斗中,红军全歼第18师师部和第52、53旅,活捉了师长张辉瓒。毛泽东有诗为证:“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1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5军在东韶被红军围歼一部。国民革命军第5军在第一次“围剿”作战失败后番号被撤销。第三支:历任军长:张治中1932年2月,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将警卫第1、2师改编为第87、88师,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合编为第5军。张治中任军长。第87师,师长张治中(兼任),副师长王敬久;第88师,师长俞济时,副师长李延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第5军调回南京,下辖各师恢复原建制,国民革命军第5军番号撤销。第5军:①中央军嫡系部队。军长张治中(字文白),在淞沪抗战中是国民党军唯一支援第19路军抗战的部队,战后番号即被取消第四支:历任军长:罗卓英1933年2月,由于陈诚所属第18军建制过大,蒋介石决定以第18军第52师、第59师编成第5军,罗卓英任军长,周至柔任副军长。第52师,师长李明;第59师,师长陈时骥。国民革命军第5军编成后,即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江西宜黄作战中第52师被全歼,第59师大部被歼,李明、陈时骥被俘,番号被取消第五支:历任军长:薛岳、1933年6月以92师、99师合编为第5军,军长薛岳,副军长刘绍先 副军长:郭思演。第92师,师长梁华盛(辖3个团);第99师,师长郭思演(辖2旅4团)。1933年,国民革命军第5军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及其后的尾追堵截红军长征的多次作战。1935年5月郭思演接任副军长。傅仲芳接任99师师长。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第5军第92师调归预备第3军建制,第99师调归第12集团军建制,另将原第11军团第43师拨归第5军建制。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原第32军第141师拨归第5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43师,师长周祥初;第141师,师长宋肯堂。1939年初,第43师调归第87军,第141师回归第32军建制,国民革命军第5军番号撤销。。③国民党军在追击红1方面军时又重新组建了第5军,军长薛岳(字伯陵)。为中央军半嫡系部队。副军长为郭思演(字心如),此时隶属第32集团军,已升格为中央军嫡系部队。1939年初任命霍揆章(字嵩山)为军长,1939年6月霍揆章改任第 20集团军副总司令,该军所辖两个师分别编入第87军和第32军。撤销了番号第六支:历任军长:徐庭瑶、俞济时、杜聿明、邱清泉、熊笑三1939年2月以徐庭瑶新11军改编为第5军,军长徐庭瑶,杜聿明代理军长。6月俞济时接任军长,杜聿明仍代理军长。11月杜聿明实任军长。&11月下旬,日军有着“钢军”之称的第5师团第21旅团进占南宁,接着又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12月下旬,第5军对昆仑关发起反攻,激战至31日,收复昆仑关。是役,毙敌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以下4000余人,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强的军队”。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杜聿明。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第5军中将军长,&杜聿明副军长,&郑洞国(二任)&刘嘉树(三任)少将参谋长,&黄翔&侯腾(二任)&林乃彬(三任)少将副参谋长,&罗又伦军直属:战车第1团少将团长,&胡献群&马辙(二任)(由原200师1149团改编)战车第2团少将团长,&郭增栋&郭彦(二任)(由原200师1150团改编,该团1、2营,归胡宗南部指挥)汽车兵团少将团长,&洪世寿&罗又伦(二任)骑兵团少将团长,&肖平波&林承熙(二任)&熊笑三(三任)(由原200师搜索营改编,辖4个连,不设营,)辎重兵团少将团长,&杜鸿范(由原200师辎重营扩编)炮兵团上校团长,朱茂秦&(成立于1941年春,装备美式10.5mm榴弹炮24门)工兵团团长,&吕德一&李贤(二任)&李树正(三任)军补充第1团团长,&彭壁生军补充第2团团长,&谢蔚云&高立人(二任)特务营中校营长,&李公瑜通信营中校营长,&刘农畯战防炮营中校营长,&佟大芳新兵训练处少将主任,&彭壁生&黄翔(二任)消防连少校连长,&胡兴中高射机枪连少校连长,&马德芳水上运输排上尉排长,&李济民修理工厂上校厂长,&李恩叙野战医院中校院长,&楮振芝兵站上校主任,&汪启超荣1师中将师长,&郑洞国&& 副师长,胡家冀& 参谋长,舒适存荣1团上校团长,&吴啸亚荣2团上校团长,&汪波荣3团上校团长,&郑庭岌补充团上校团长,&王文第200师中将师长,&戴安澜& 副师长,彭壁生&高吉人(二任)& 参谋长,张止戈&周之再(二任)598团上校团长,&高吉人599团上校团长,&柳树人600团上校团长,&邵一之补充团上校团长,&郭奇新22师中将师长,&邱清泉& 副师长,廖耀湘& 参谋长,柴钊64团上校团长,&邓军林65团上校团长,&熊笑三66团上校团长,&刘俊生补充团上校团长,&刘建章以上各师均直属有特务连、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搜索连、输送连、通信连等部。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又1个重机枪连。(1941年春,每营增加1个防毒消防班)全军5万4千余人。1940年4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荣誉1师调出,另将原第36军第96师调归第5军建制,此时杜聿明任军长,邱清泉、刘嘉树任副军长。第96师,余韶任师长;第200师,戴安澜任师长;新编第22师,廖耀湘任师长。1940年初新22师和新38师加入国民革命军第5军序列。1942年底调出。1942年2月,为了保障中印缅战略通道,第5军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在著名的同古保卫战中,第5军200师以1万余人的兵力,与日军55、56两个师团4万多人激战12天,重创敌55师团。4月初,第5军第96师在缅甸不满纳阻击战中,独自抵挡日军2个师团8天之久,击毙日军2000余人,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尽管中国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但由于盟军之间的配合不力等原因,第一次印缅远征失利,远征军于4月底开始撤退,喋血野人山,写下了中国远征军最悲壮的一页!5月26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以身殉国。毛泽东为此曾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汪波继任。8月高吉人接任。1943年,第5军扩编成第5集团军,杜聿明任总司令,邱清泉任第5军军长。由于新编第22师撤入印度,编入中国驻印军,后来成为新6军的基础,另以第66军新编第39师编入第5军,此时该军下辖:第96师,师长余韶;第200师,师长高吉人;新编第39师,师长宫全斌。1943年1月邱清泉接任军长。黄翔接任96师师长。1944年初,新编第39师与第6军第49师(师长刘观龙)对调。9月上旬,第5军参加了滇西战役,全歼日军第56师团主力。1945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5军配合盟军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缅公路后返回昆明。1945年4月罗又伦接任200师师长。5月廖慷接任200师师长。1945年冬,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第49师被裁减,将原第27军第45师拨归第5军建制。邱清泉任军长,余韶、高吉人任副军长。第45师,师长胡长青;第96师,师长黄翔;第200师,师长廖慷。1946年3月后,国民革命军第5军进驻华中地区,先后参加了苏中、定陶、巨野等战役,成为解放军华野、中野最凶恶的敌人,以至于解放军华野内部有着所谓“逢五不战”的说法。国民革命军第5军先后隶属15集团军、军委会直辖、中国远征军等部。先后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缅北滇西战役、鄂西会战。至抗战胜利后该军序列为:军长邱清泉。200师,师长廖慷。45师,师长胡长青。96师,师长黄翔。1946年6月,第5军改编为整编第5师。1947年初国民革命军第5军整编为第5师时序列为:师长邱清泉。整编45旅,旅长廖慷。整编96旅,旅长黄翔。整编200旅,旅长熊笑三。1948年初恢复第5军番号,军长邱清泉。1948年10月,熊笑三长升任军长,第45师,师长郭吉谦。郭吉谦升副军长后崔贤文接任师长;第46师,师长黄宗颜。陈辅汉、郭方平先后接任师长;第200师,师长熊笑三。熊笑三升任军长后张毓英代理,后易周郎。原辖第96师改归第70军序列。国民革命军第5军恢复番号后即参加了淮海战役,在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后,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撤离徐州。日,第5军第45师被包围,邱清泉为解第45师之围,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日,华野大军终于用双脚追上了敌人的汽车轮子,形成了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日,华野14个主力纵队向被围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1月9日,邱清泉通知各军,宣布放弃指挥权,要各军自找出路。第5军第45师、第46师向解放军投降,第200师在强行突围中被全歼。第5军首任军长杜聿明被俘,第2任军长邱清泉被击毙,第3任军长熊笑三化装成伤兵,侥幸逃出重围。。④1938年,中央军新组建了嫡系部队新编11军,是国民党军第一个机械化军。11月15日任命徐庭瑶(字月祥)为军长。日杜聿明(字光亭)代事该军军长。2月19日,任命郑洞国(字桂庭)为副军长。6月份,原第5军撤销番号,新11军改称第5军。6月5日任命俞济时(字月祥)为第5军军长,任职仅14天,即调任第86军军长。6月21日杜聿明再次代理军长职。11月9日杜聿明实任军长。该军全军机械化,隶属军委会,是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桂南会战中,该军强攻昆仑关,以1.1万人负伤,5500人阵亡的代价,夺取了昆仑关战役全胜的重大战绩。1940年,郑洞国调出(任新编第11军军长),任命邱清泉(字雨庵)为副军长。11月4日任命刘嘉树(号智山)为副军长。1941年,邱清泉调出。1942年,该军在中国远征军第1路编成内参加了入缅作战。日,原在第5军担任过副军长、现任新1军军长的邱清泉,因蒋担心其与美国人搞不好关系而调回第5军担任军长。副军长刘嘉树、彭壁生、余韶(1月28日由该军第96师师长职升任。梁恺(4月 15日由第52军副军长改任,8月又调回第52军任副军长)。1945年,刘嘉树与彭壁生调走,4月9日调中央训练团第2大队大队附高吉人(字善庭)为副军长。该军本想调到东北归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北进途中奉命停止北进,改隶徐州绥靖公署,参加华东战场作战。1947年隶属整编第27军。1948年改称整编第5师。淮海战役期间,邱清泉升任兵团司令,由熊笑三接任军长。副军长有黄宗颜(号香甫)、郭吉谦(号益乡)。该军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郭吉谦等人被俘。第七支:历任军长:高吉人、沈向奎、李运成1949年4月,国民党在福建重建第5军,高吉人任军长。第45师,师长周中梁;第46师,师长高吉人(兼任);第200师,师长叶芳。1949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5军和第121军沈向奎部合编为第5军,高吉人任军长。第200师,师长叶敬;空军警备第1旅改编为第45师,师长劳锡光;独立第50师,师长李以劻。1949年8月,沈向奎接任军长。45师,师长周中梁。46师,师长熊笑三。200师,师长杨彩藩。第5军重新整编后,调驻小金门地区,由李运成接任军长。第5军于1954年撤消番号,并于整编后的第4军。熊笑三逃出后组建新的第5军,但新的第5军作战能力远不如过去的第5军。江防战役后,该军隶属第22兵团,驻守小金门。国民革命军第5军(解放战争时曾改编为整编5师,后曾又扩充为整编5军):军长:张治中&1932/在职罗卓英&/任--/免薛&岳&/任杜聿明&/代俞济时&/任杜聿明&/代,/实任邱清泉&/任夏楚中&1947/6/--1948/8/在职熊笑三&1948/8/--1949/2/在职高吉人 49/8/在职沈向奎 1948/8/--1949/9/在职李运成 1948/9/--1949/2/在职副军长:周至柔&/任刘绍先&/任郭思演&/1/在职郑洞国&/任邱清泉&1940/任刘嘉树&/任彭璧生&1943/任梁&恺&/任余&韶&/任高吉人&/任黄宗颜&1948/8/--1949/4/在职郭吉谦&1948/8/--1949/4/在职参谋长:罗又伦&1939/1/--1945/1/在职陈毓秀&1948/8/--1949/4/在职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邱清泉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96师师长&余韶新22师师长&廖耀湘军长&邱清泉第49师师长&刘观龙第96师师长&黄翔第200师师长&高吉人军长&邱清泉第45师师长&胡长青第96师师长&黄翔第200师师长&廖慷慷军长&邱清泉&熊笑三第45师师长&郭吉谦第46师师长&黄宗颜&陈辅汉郭方平第200师师长&周朗1949.8-结束军长&高吉人、沈向奎、李运成、高吉人45师,师长周中梁。46师,师长。200师,师长杨彩藩。第五军军长李运成李运成是湖南湘阴人,字树功,生于日。李运成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在同期同学中,李的晋升道路十分缓慢,在许多同学都成为团长时,李才只是营长。不过李运成有其过人的运气,抗战八年中李有六年位居二线,他当过补充团长、师管区参谋长、集团军总部副官处长等职,而许多早他成为野战部队团级干部的同学中已有不少为国捐躯了。李运成的快速晋升得归功于52军所属第25师在内战中的“杰出表现”。这支拥有“千里驹”称号的部队在东北三年作战中,两次被解放军歼灭,为了重组25师,时任军长的刘玉章只得从第2师抽调大批骨干补充25师。李运成就在这三年中从军辎重团长调为第2师第4团团长,继又升为第2师副师长,于1948年3月第三次重组25师时,成了该师少将师长。李运成的快速晋升并不全都靠运气,他的指挥才能在东北战场上也得到了发挥,李心思缜密,攻坚防御通吃,且李十分注重敌情,并能通过分析得出准确判断,以致他当第4团团长时,经常被刘玉章用做先锋。李运成也由此得到刘玉章的青睐,由团长升至52军副军长。当52军投入到上海的防御作战时,李运成又承担起该部在浦西的防御作战,曾给进攻的解放军以大量杀伤。52军撤台时,他又是制订撤退计划的关键人物之一,使52军得以完整建制的安全抵达台湾,为保留“党军”的种子又立了一功。就在李运成抵达台湾的时候,才当第5军军长一个月的沈向奎因为在军内受到5军老人的抵制而无法立足,他干脆申请另组第25军,一走了事。第5军当时有三名副军长,这是1949年下半年,位于东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屡次并编后的畸形产物。其中史松泉与5军无历史渊源,李以劻已被内定为121军军长,剩下的黄建墉则跟着沈一起去了25军,这样一来,有希望当上继任军长的几位副军长都不可能了,这个军长的缺位就引起了各方关注。当时在台湾的主要有两大实力派,一为陈诚,一为孙立人,双方争夺5军军长的位置十分激烈,但势均力敌,谁都不肯相让。这个时候,派系不明显的李运成脱颖而出,在军长刘玉章的争取下,成功的当上了“黄雀”,并且在刘的支持下还带了一个296师去第5军当军长了。李运成的运气特别好,他当军长不久就率部移驻小金门,并在那里迎来了“金门大捷”。第5军可以说都没怎么参战,就得到了分享胜利果实的荣誉,李本人后来也被调升为金防部副司令官、第1军团副司令官等职。1959年11月,李运成升任澎湖防卫司令官,1963年7月调任宪兵司令,同年12月官拜陆军二级上将。此后又陆续担任陆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长办公室特别行政助理官、“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于1972年10月退为备役。日,李运成在台北病逝沈向奎() ,福建诏安人。别名紫文。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长,北伐东路军第一师营长,暂编第一师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军训大队大队附,第三十六师第二补充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十三师二四九旅参谋主任,第十四军八十五师二五五旅五()九团团长、旅长,第八十三师师长,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第二区指挥官。先后参加卢沟桥战役、忻口会战、中原会战。1946年起任整编第十师第八十三旅旅长。曾任新编第八军军长。1948年春任第一〇三军军长,同年9月授陆军少将。辽沈战役中率军由葫芦岛逃脱。1949年任第一二一军军长.福州戒严司令。1949年10月退守金门岛,任第五军(重建)军长,第二十五军军长。同年11月任第十二兵团(重建)副司令官,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福建省政府委员及福建省“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参与指挥金门岛反登陆战。1957年任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中将委员。1961年退役,任台湾电力公司顾问,台北市闽南同乡会理事长。日在台北逝世。 台湾出版有《沈向奎将军的生平》、《沈将军向奎先生事略》等。高吉人,陕西榆林中学、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一四六团中校团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第一装甲兵团补充营营长,陆军第二00师一一五二团上校团长,新编第十一军第五九八团团长。1940年冬任第二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5月升任第二00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昆仑关战役和远征印缅抗战。1945年秋后任第五军副军长,整编第七十师师长。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七十军军长,第二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1月淮海战役中负伤,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潜往福建,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五军(重建)军长。1949年8月到台湾,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第五军军长,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官,陆军总司令部预备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968年4月退役。日在台北逝世熊笑三(),湖南长沙人,字肃三,号筱珊。 中国国民党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六期学员。中共著名特工熊瑾玎的儿子。历任军职如下:国民革命军骑兵第1旅见习官、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骑兵第2师团附;1939年熊笑三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第65团上校团长;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2师团长、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副师长;1937年-1945年,熊笑三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会战等抗倭重大战役。1946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廖慷调任国民革命军第45师师长,以副师长熊笑三继任200师长);1947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在袁口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0旅,原师长熊笑三改任旅长;1948年4月,旅长熊笑三升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5师副师长;1948年9月,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部成立,第五军扩编为第二兵团,邱清泉任代理司令官,熊笑三接任第五军(号称国民党军“五大王牌”)军长,9月22日授少将军衔。日在徐蚌会战陈官庄战败突围成功,逃往香港谋生。1951年到台后任国防部部员、石门水库管理局专员。1971年退休。1987年9月于北京病逝。熊笑三与朱端绶大革命时期,他们同在长沙读书。“五卅”惨案发生时,湖南长沙掀起规模空前的反帝怒潮。朱端绶曾和第一师范的熊笑三等人组成宣传队,到农村演戏,唤起民众。后来,熊笑三报考黄埔军校,走上行伍之路。当熊笑三得知山下《新华日报》的总经理正是自己的老父亲时,也很为难。他曾对上峰和同僚说:“我没有父亲,只有一个远房叔父,20多年不见面了。”可作为他的儿子,又不能不尽孝道。1939年除夕前,熊笑三的团部杀了猪。他让勤务兵将十多斤猪肉送至鹰嘴岩。也许托人转给报馆。朱端绶利用这个机会。决定亲自去看熊笑三。为了甩开跟踪的特务,她假装外出串门,从鹰嘴岩绕道,走进熊笑三的团部。这次会面,朱端绶与熊笑三谈得很投机,一晃两三个小时过去了。熊笑三吩咐炊事兵准备晚餐,边吃边谈。直到这时,熊笑三才婉转地请朱端绶给老父亲带话,他说:“过去,因为我们走的路不同,这些年音信全无。现在好了,国共合作抗日,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两党应团结起来,光复我们的锦绣河山……”朱端绶赞同地点了点头。离别时,熊笑三夫妇一直把她送到鹰嘴岩,还送了几条活鲫鱼和一块腊肉给老父亲吃。从熊笑三的团部回来后,朱端绶立刻把了解到的情况向周恩来作了一番汇报。周恩来听后,满意地笑了:“不错嘛,有收获!”在重庆的那些年,朱端绶每月总是要抽时间去熊笑三处。从熊笑三处,朱端绶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情报。有时,朱端绶在熊笑三家也会碰到一些陌生的面孔,有军官,也有政客,或有阔太太们到家里搓麻将。人们看到朱端绶举止端庄、讲话伶俐,难免窃窃私语。熊太太则淡淡一笑,说:“她呀,可是我们笑三的中学同学。她的丈夫是个很有钱的资本家啊!”第五军军长高吉人第五军,是抗战爆发时中国成立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其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在国军各部中都名列前茅,尤其是战车部队的配属,更是让友军羡慕不已。在抗战中,第5军鲜有败绩。在内战中,也极少吃亏。但即便是这样一支能入列五大主力的部队,也免不了受到整体战局的影响而兵败淮海。重建后的第5军不仅没有了当年的辉煌,更是发生所属部队投共的丑闻,此后一度险被撤消番号,实在让人大跌眼睛。高吉人是陕西靖边,字善庭,生于日。高吉人年轻时曾入安边民团当过教育副官,后来因在家乡犯案避居西安,结识了在国民二军独立团当连长的黄埔一期学长杜聿明,并在杜的推荐下考进了军校四期习步科,后又在高教班第三期学习。高吉人先后在教导第2师、第4师和第25师任职,后来在第25师当营长的时候参加了长城抗战。由于他是一直跟着杜聿明的老部下,所以当杜调任装甲兵团团长的时候,高被调到该团当了补充营长。200师成立时,又被提拔为第1152团(后改称第598团)上校团长。在抗日战争中,高吉人跟随杜聿明参加过昆仑关战役、援缅作战和滇西反攻。在经历过艰难的野人山撤军之后,继殉国的戴安澜成为了第200师少将师长。在滇西反攻中,高吉人指挥所部连克龙陵、芒市,当时的《中央日报》以第200师为专题进行了跟踪报道,使高吉人这个名字扬名国内外。战后高被提拔为第5军副军长,并获颁四等云麾勋章。高吉人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而在第5军中颇有声望,是继任军长的不二人选。但高是杜聿明一手带出来的,而5军的现任军长邱清泉则一直希望能扶持自己的老部下熊笑三来接掌这个军。于是高被外放,当了由整编第5师(由第5军整编而成)扩编出来的整编第70师中将师长。为了安抚部属,邱清泉则以整编第5军军长的身份继续兼任整编第5师师长,提拔熊笑三为整5师副师长,行使师长职权。淮海战役时,高吉人指挥的70军(原整70师)被解放军歼灭,本人也在胸部负伤后成了俘虏。伤愈后,身份没有暴露的高吉人在连襟华心权(原第139师副师长)的协助下返回了国统区。高吉人在上海候差期间,发生了第5军军长熊笑三因所属部队发生叛乱而丢了官的事情。原来第200师初成时奉命在福建南平招兵,国防部任命的师长杨彩藩因为没能和地方人士搞好关系,导致部队征兵困难,于是又改派福建籍的叶敬来接掌。没曾想200师的参谋主任林秉勋因为靠山杨彩藩的离去,而无法立足,林便擅自带着一个新兵营开到温州,找第5军的老人——时任浙江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的叶芳帮助。当时叶芳掌握着第5军的一个新兵团,熊笑三屡次要叶将这个团调到福建编进200师,但叶已经着手起义事宜,一直拖着没办,林秉勋的到来,使叶了解到第5军当时的实际情况,干脆自做主张的打起了200师的旗号。这支被福建第5军戏称为“人造丝(人造师)”的部队仅成立了七天就宣布了起义,使得熊笑三地位受到动摇,此外熊还因征兵引起民怨,以及老爸熊瑾玎是中共要员等因素,最终被撤职查办。高吉人于1949年5月接管了第5军,并将华心权安插为200师副师长。但他没能吸取第5军在福建招兵困难的教训,到职两个月所招兵员仍极其有限。当时解放军已经逼近福建,国防部对于始终没能完成整补的第5军十分不满,命令高吉人将所属部队全部并编为第200师,另调第166师编入序列。又过了一个月,国防部计划将兵员仍未达到标准的第5军并入第25军,但又考虑到第5军这个番号在国民党部队中的特殊地位,一度面临裁编的第5军被保留了番号,改将第25军并入第5军,任命原第121军军长沈向奎接任第5军军长。高吉人这位只当了三个月的短命军长就这样离开了第5军,当了22兵团的副司令官。金门战役后,高吉人改任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后又在1950年7月到1952年3月间兼任过第5军军长。1968年4月以“总统府”中将参军的身份退出了现役。日,高吉人在台北三军总医院去世。高吉人的最后一段有误,重新改写如下:高吉人于1949年5月接管了第5军,并将华心权安插为200师副师长。但他没能吸取第5军在福建招兵困难的教训,到职两个月所招兵员仍极其有限。当时解放军已经逼近福建,国防部于7月在福州召开了整军会议,会中计划将5军缩编为一个师,编入兵力较为充实的121军。但是又考虑到5军的特殊地位,经过权衡,决定改以121军并入5军。同年8月,5军改组完成,其军部被121军军部代替,121军军长沈向奎随之成了5军的新任军长,而高吉人则只能被迫离开了部队,空挂一个22兵团副司令官的头衔。但是高吉人并没有因为离开了5军而丧气,在他当上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后积极活动,终于在1950年7月又重新回到了5军,当了一回名副其实的第5军军长。1968年4月,高吉人以“总统府”中将参军的身份退出了现役。日在台北三军总医院去世。
专题导读:>>>
"国民革命军来龙去脉"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亮是什么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