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28的,希望在附近我一份工作中希望得到的帮助

  “如果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你很难将其称之为一种工作”这是《这是我的工作》第二辑中,一位面临死亡考验的登山向导师所说的。在这一辑中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小众却更有趣的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例如用硫化氢气体轰击线虫,这种奇特的消遣看似无聊却隐含着意义深远的目的:研究如何假死;哪怕是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树艺工,他也会认真地告诉你:“如果希望了解一棵树,你就必须爬到树冠上。人们认为树冠很简单,但实际上,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树艺师 
威尔·科姆吉安是孔雀树基金会的一名树艺师,整日与世界上一些最高的参天大树为伍,工作给人一种神秘感。除了负责修剪参天大树外,科姆吉安还与其他人在2007年共同创办进行树木追踪的非盈利性组织——攀登巨人(Ascending the Giants),记录世界上所有树木家族中的最高成员。
科姆吉安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攀爬花旗松,而后在距中间还有10英尺(约合3米)的地方荡秋千。他说:&虽然有点危险,但你要学会享受其中的乐趣。&他曾爬上一棵高144英尺(约合44米),已经800岁的西加云杉。这个云杉家族的高度纪录保持者生活在俄勒冈州的麦瑞斯海角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科姆吉安说:&如果希望了解一棵树,你就必须爬到树冠上。人们认为树冠很简单,但实际上,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布景师  
迈克尔·贝德纳克是一名出色的布景师,他的工作就是为摄影师和电视广告制作各种道具和搭建布景。上中学的时候,贝德纳克就对布景设计产生浓厚兴趣。他说:&我曾与当地的戏剧俱乐部合作,为《绿野仙踪》、《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等一系列经典音乐剧搭建布景。我喜欢创造,更享受用双手制作各种东西的乐趣。&
这位布景师现年28岁,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为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搭建布景和制作道具。他曾为《滚石》杂志拍摄一则广告,将喜剧明星史蒂芬·科拜尔的脑袋&请&上拉什莫尔山;利用手压皮碗泵、PVC管和银色喷漆制造一把道具激光枪;还曾为《纽约客》杂志将一名大厨的头像印到大浅盘上。创作时,他必须了解客户的意图,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一件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他说:&布景师是靠一件件出色的作品吃饭的。我经常在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研究假死的科学家  
在实验室,马克·布德会用几个小时使用硫化氢气体轰击线虫。这种奇特的消遣看似无聊,实际上却有一个意义深远的目的。硫化氢气体让线虫进入假死状态,布德希望对此进行研究,揭开可用于拯救生命的遗传学秘密。他说:&最大的挑战是,你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走在可以得出重大发现的路上,还是将6个月时间浪费在使用毒气摧残线虫上,最终一无所获。"&
多年前,布德观看了一部纪录片,讲述一名儿童在被困冻湖下几小时后奇迹般生还的故事。他说:&我当时就想,这个小家伙如何能够在溺水这么长时间情况下幸存?是否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这种好奇促使他潜心研究假死现象。假死是一种可观察的过程,移动、呼吸和心跳全部停止。自2005年以来,布德便对硫化氢导致的线虫假死现象进行研究,希望揭示背后的遗传学秘密。为了拯救生命这个重大目标,他心甘情愿地在实验室埋头研究数小时。他说:&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有关的遗传学路径,我们便可将研究发现用于急诊室和战场。&
  潜艇指挥官  
如何驾驭一艘重7800吨,长度超过足球场并携带16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核动力潜艇?潜艇指挥官蒂莫西·莱克斯罗德给出的答案是&必须做到非常小心谨慎&。20年前,他第一次搭乘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潜艇出海。现在的莱克斯罗德是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潜艇的指挥官,这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潜艇之一。
当前的潜艇与过去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他说:&过去,我们还用纸、铅笔和尺子进行导航,现在已经全部数字化。&现在,艇长只需在艇长室动动鼠标,观看屏幕上来自光电桅杆的实时录像便可监视整艘潜艇。但在大雾天气进港时,莱克斯罗德除了借助技术装备外,仍要依靠长达20年的经验进行导航。他说:&一半是出于本能。那种感觉令人非常愉悦。&
  登山向导  
如果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你很难将其称之为一种&工作&。约翰·莱斯便是一位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他是一名登山向导,每天面临生死考验,所承受的压力超乎我们想象。大学毕业后,莱斯曾考虑继续深造,攻读法律,但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的探险之旅最终改变了他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位登山向导曾带领登山队征服德纳里峰和珠穆朗玛峰,还曾追随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的足迹,靠着雪橇穿过南乔治亚岛。动身前,莱斯会认认真真制定计划,途中还向登山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他建议新手从易到难,一天选择一个适当的目标,逐渐增强自己的能力。&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最后只能品尝失败苦果。那些站在顶点的人往往就是能力最出众的人,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人。&
  艺术品修复师  
如果一幅画作随着时间流逝褪色和变色,如何让它恢复往日的&容颜&呢?答案是求助于名画修复师詹斯·斯特格。2004年,斯特格进入哈佛艺术博物馆工作。当时 ,这位物理学家被眼前看到的现象深深迷惑——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组壁画为何变色?斯特格的团队认为罗斯科的自制颜料和粘合剂在几十年的岁月变迁中发生化学反应。目前,他正在进行壁画恢复,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继续欣赏到这些美丽的画作。
过去,一些绘画修复人员所做的工作可以说是&弊大于利&,他们甚至直接在上面涂颜料。为了避免前人的错误,斯特格采用数字投影技术进行壁画修复。他说:&我们希望能够再次展出这些绘画作品。我们将采取技术手段让它们恢复往日的容颜。&
编辑/视觉:
来源:Popular Mechanics  本报讯(记者洪永林文/摄)6日下午,84岁高龄的江大造老人独自一人站在三中的大门口,在放学的学生人群中寻找那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学生,结果却没找到。老人遗憾地说:&明天我就回都昌了,本想当面感谢一下她,却不能如愿。&
  记者了解到,从11月29日到12月6日,连续8天了,老人都要在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站在校门口找人。有人说他傻,而老人却不这么认为,老人的孩子也支持他这样做。老人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地找那名学生呢?原来,11月28日13时30分左右,来九江探亲的江大造老人独自前往九江三中大门旁边的一家书店看书。老人说:&我喜欢看书,在亲戚家住时不愿意看电视,就想出来买几本书看。&当时老人在书店看到了一本《三字经》,看了以后想买,但是看看书的价格,要十几元,他又有点舍不得,还是把书放回了书架,转身离开了书店。就在老人走出书店不久,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生追出来拦住了他,将那本书递到了他手上。他当时有点懵了,连忙说:&孩子,这本书我没付钱。&那名女学生则笑笑说:&爷爷,我帮你付了,您放心地拿回家看吧!&说完就和另一名同学一起走进了学校的大门。由于事发突然,加之老人讲话方言较重,他追着问那名学生叫什么名字,可那名女学生回头笑了一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老人说:&当时我非常激动,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回不过神来。我84岁了,第一次碰到这么让我感动的事情。&
  回去之后,老人向儿子和亲戚讲了此事,大家都觉得事情虽然小,但是那名学生的品格高尚,一本书虽只值十几元钱,但是学生敬老的行为远远不止这个价。在大家的建议下,老人决定要找到那名学生,当面表达自己的谢意。老人的儿子说:&父亲生活节俭,舍不得花钱买书,没想到那女学生细心地观察到了这一细节。听父亲说了这件事之后,我感觉很愧疚,也想找到她说说我心里的那份感动!&
  《&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1
  &送书女孩&感动浔城,浔阳晚报新浪微博一天内关注人数就达到3.3万人
  网友称读到这篇新闻心里暖暖的
  书店内监控录像记录&送书女孩&的模样
  本报记者洪永林/文
  昨日,本报刊发了一条关于女学生给老人买书的新闻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名84岁的都昌老人来浔探亲,到十里大道的一家书店看书,选中了一本《三字经》,却舍不得买。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目睹了这一幕后,掏钱买下书后追出门将书送给老人,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孩子们的支持下,老人在学校门口蹲守了8天,为的就是再次见到那名女学生,当面向她说一声谢谢。遗憾的是老人没找到那名女学生,天快要变冷了,他于8日上午返回都昌老家,临走时还念念不忘地说:&今年找不到,我明年春天还来找。&为帮助老人完成这一心愿,本报加入了寻找这名女学生的行动中。
  8日17时38分,本报的官方微博发出了一篇题为&都昌八旬老人有个愿望,请街坊们帮忙!&的微博,微博内容是:84岁高龄的都昌老人江大造有一份感动想传达给九江市三中的一名女学生,他在三中门口已经守了好几天了,请大家帮忙转达:送书女孩,你在哪里,老人等你好多天了。
  此条微博一发出,就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已经过万。第二天上午,已经有1.7万名网友关注了这条微博,截至昨晚11时,网友的关注人数已经达到了3.3万人,不仅仅是关注,100多名网友对这条微博还进行了转发。网友@留不住时光就留住回忆说:&暖暖的感动&。网友@我们并不熟悉说:&请在九江读高中的小伙伴们帮忙转发,找下那位小女孩,也许她就在你们身边。网友@九江正能量说:&寻找三中那个帮老人付钱买书的女孩儿。网友@江环九派说:&好有爱的老人和学生。&有的网友点赞,称那名女学生传递了身边的一份正能量,大家都支持要找到那名爱心女学生。不仅网友们在网上热议此话题,一些读者也打电话给记者,称读到这篇报道,心里感觉到暖暖的,孩子的举动虽然是件小事,但是意义非同一般,她传递了一份人间温暖。
  书店监控录像记录下女同学的美丽
  江大造老人看书的春蕾书店在九江三中大门附近,那名女学生有可能就是三中的学生。本报见报的当天,九江三中师生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寻找那名帮老人买书的女学生。当天下午,九江三中办公室代林海副主任和记者一起来到春蕾书店,让人欣喜的是,书店里安装了监控录像。书店老板一听说是为了那件事来的,马上说:&哦,是呀,真是一件好事,那名女学生真不错!&
  随后,书店老板娘黄远萍一边调出11月28日13时30分左右时段的监控录像一边回忆说:&当天下午1点多,老人到书店来看书,看了好久却始终没买书,最后老人选中了一本《三字经》,把书拿到收银台问多少钱,我当时听到老人不是讲九江话,是说一种方言,就用手比划了一下书的价钱,老人问:&能不能少一点&。我说:&书已经是打了折了,都是正版书,不能再少了。&老人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将书放下了。这时紧跟在老人后面的女学生也来到收银台交钱,她把自己的书钱付了以后,随后又拿出10元钱把老人看的那本《三字经》买了,马上走出了书店去追赶老人。&书店里的监控录像显示,当时江大造老人在收银台前迟疑时,那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就站在他身后,她完整的目睹了老人想买书却舍不得买的经过,她当时掏出100元钱,花20元买了一本教材全解,收银员找了她80元钱,她马上问了一句:&这本书多少钱。&得知是10元钱,她立即买下,并紧赶走出了店门。
  黄远萍说:&我们当时有点懵,她追出门的那一刻,我们也紧跟着追到了店门口看,看到就在距离书店不远的公交站台边,那名女学生和老人拥抱在了一起,互相交流着,很快女女学生往学校大门走去,老人呆呆地站在那里。&监控录像显示,当时黄远萍和另一名店员站在店门口张望。由于店外并没有监控设备,发生在店门口的一幕,没有被拍下来。采访时,黄远萍反复说:&那名女学生人真不错,心挺好的,本来完全不关她的事,她却将书买给了老人,事情虽小,也就几元钱,但是也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虽然是大人,但是在那一刻,那名女学生给我们上了一课。&根据监控录像的记录画面加之老板娘的回忆,那名女学生买的是一本《九年级教材全解》教辅书籍。九江三中办公室代林海副主任告诉记者,当天上午没找到那名女学生,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帮老人买书的学生应该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学校马上会把这一信息发到校园网及初三年级老师的手机上,尽快找到那名女学生,她的这种尊老、助老的精神,值得全校师生学习。《&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送书女孩&找到了
  《&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2
  王心怡人如其名 她曾是班上的学雷锋标兵,平时总是乐于助人
  本报记者洪永林/文
  这两天,&送书女孩&的善举经本报连续报道后引发了大家的持续关注。网友和读者们最想知道的是:&送书女孩&叫什么名字?读初中还是高中?大家也好想认识一下她。昨日上午,经过九江三中全校师生仔细寻找,代林海副主任向记者反馈信息说:&总算是找到了,她是我们学校一名初三年级的女学生。&
  &送书女孩&王心怡是个清纯漂亮的小姑娘
  &喏,她就是王心怡,她还不好意思呢,同学们&护送&她下楼。&当日上午10时许,学校第二节课下课,该校初三(四)班班主任黄老师和记者一起刚走到教学楼一楼,王心怡就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腼腆地来到了记者面前。
  今年15岁的她正值花季,是个清纯漂亮的小姑娘。当记者问她知不知道大家都在找她时,她摇摇头说:&不知道,每天都是往返于学校和家里,没注意报纸及网上的消息。&班主任黄老师在一旁说:&上午接到学校通知,叫老师在初三年级的班级里找&送书女孩&,我当时就想,如果这个女孩是我们班的,没有别人,肯定就是王心怡,结果一问,果然就是她!&在班主任及老师们的眼里,王心怡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心地善良,思想品德非常好,很单纯,读初一的时候就是班上的学雷锋标兵,平时总是乐于助人,还带动同学们一起做好事。黄老师最后说:&这种好人好事发生在她的身上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她说老人对书恋恋不舍的眼神打动了她
  和记者交流起当时买书的经过时,王心怡说:&当天妈妈给了我100元钱,让我到书店里买教辅书。当时,书店里只有我和那位老爷爷在看书,爷爷在书架上挑选了好长时间的书。收银时爷爷在我前面,当问到那本《三字经》书的价格时,我看到爷爷迟疑了一会儿,把书放下来又拿起来,流露出恋恋不舍的眼神,最后还是把书放下离开了。整个过程我都亲眼目睹了,我当时感觉到爷爷是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想看的书却舍不得花钱买,非常可怜,而且他是刚刚走出门,所以我赶紧拿出10元钱把书买了,追出门送给了爷爷。&
  记者了解到,王心怡的爸爸在深圳打工,平时她和妈妈住在九江。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孩子回家也没告诉我,如果不是你们打电话过来,我还不知道呢!&在妈妈眼里,王心怡乖巧懂事,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
  江大造老人今日来九江当面向王心怡道一声谢
  当天上午,记者将这一消息反馈给了已经在都昌老家的江大造老人,84岁高龄的老人高兴不已,他说:&不是《浔阳晚报》帮忙寻找,凭我自己的力量恐怕永远都找不到,我找这个孩子不为别的,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就是想当面说一声&谢谢&!如果有机会,还要感谢孩子的父母,感谢他们养育了这么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今日上午,江大造老人会再次返回九江,与&送书女孩&王心怡见面,了却他的心愿。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进,记录他们见面的场景。
  《&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3
  江大爷向&送书女孩&回赠百年古书
  本报记者洪永林/文顾伟东/摄
  昨日14时45分许,九江三中教学楼楼下掌声如雷,经过12天的等待和寻找,84岁的江大造老人终于见到了&送书女孩&&&王心怡。老人和孩子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老师和同学们都为这一对&忘年交&能再次见面而高兴不已,跟着一起欢呼雀跃,老人还给王心怡带来了一份见面礼&&8本珍藏了百余年的古书。江西电视台也赶到了现场,对发生在九江的这件温暖的平凡事情进行了采访。
  老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要回赠几本书给她
  听说已经找到了&送书女孩&,江大造老人左思右想,准备点什么礼物给这个孩子呢?最后决定,把自己祖传下来的一套百余年的古书当做礼物,回赠给这个孩子。老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孩子送给了我一本书,我要回赠几本书给她,我和孩子结缘是因书而起,把书作为礼物,更有价值和意义。&记者了解到,江大造老人退休之前是当地中心完小的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无论是做人做事都非常受人敬重,当年考到景德镇师范学校时,成绩是全县第一名。退休后老人放不下的仍是书籍,而且还喜欢看古书,在平时的生活中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有着非常好的口碑。
  当天中午,江大造老人顾不上身体不适前往九江,到达九江吃完中饭已经到了下午,学校已经开始上第一节课了,为了不影响孩子正常上课,老人顾不上一路的疲惫,坐在教学楼下等下课。当下课铃声响起,初三(四)班班主任黄丽杰老师到教室告诉王心怡:&一直在找你的江爷爷在楼下等你呢!&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也高兴不已,一路掌声&护送&王心怡下楼。一见面,老人将王心怡紧紧拥抱在了怀中,王心怡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现场围观的老师和同学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江大造老人激动地对王心怡说:&我这么大年纪第一次收获这么大的感动,那本《三字经》虽只值10元钱,但是孩子你的善举远远不止这个价。回去以后我心里十分遗憾,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想即使今年没找到你,我明年到九江来还要继续寻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激动地说:&这个孩子也给我这个老人上了很好的一堂教育课,感谢学校和家长培养了这么一个懂事的好学生。&老人回赠给王心怡的8本书是民国初期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增订四书补注备旨》。据老人说,这些书是父亲传给兄长,再由兄长传给自己的。
  因书结缘他们成了&忘年交&
  采访中,初三(四)班的老师和同学告诉记者,王心怡现在成了班里的&明星&,本来她人缘就好,自从她送书给老人的事情传开后,同学们对她的行为更是赞许不已。王心怡说:&江爷爷这么大年纪还爱看书,值得我们学习,我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小事,谢谢爷爷还回赠古书给我,我更要好好学习。希望爷爷保重身体,如果需要书,我还会发动班上同学,尽力多提供点爷爷喜欢看的书给他。&在操场上,江大造老人和王心怡在一起交谈了许久,俨然是一对&忘年交&。&孩子,好好读书,等你考上大学,爷爷一定来祝贺你!&临别时,江大造老人叮嘱王心怡安心学习。他告诉记者:&我身体尚可,这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一定过来送一份厚礼,那时再与她爸妈见面!&九江三中代林海副主任说:&这件事情在学校已经是人尽皆知,师生们无不对王心怡的平凡之举表示赞许。每天学校校园网上都会及时更新这件事情的新消息,下一步学校会号召全体师生向王心怡同学学习,哪怕是身边的平凡小事,也能传递一份温暖和感动!&
  《&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4
  获悉自己获评&九江市道德模范特别提名奖&时
  王心怡: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呢
  本报讯(记者洪永林)一本价值10元钱的《三字经》在这个冬日温暖了浔城。14日,&送书女孩&王心怡从班主任黄老师那里得知,自己被第三届九江市道德模范评审会评为道德模范特别提名奖获得者这一荣誉时,仍旧是淡淡一笑说:&没想到社会竟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和称赞,我都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呢!&
  12日下午,在见到了&送书女孩&之后,江爷爷回到了都昌老家。经老师和同学们建议,王心怡为江爷爷买了一条围巾并写了一封信,信中她这样写道,&江爷爷,我非常感谢您送我的古书,这条围巾是我特意为您挑选的,天气越来越冷,希望您注意保暖,本来想亲手送给您的,后来得知你回老家了,非常遗憾不能当面送给你,委托你孙子把这条围巾带给你,希望您会喜欢这个小礼物。&从12月9日至12日,本报连续4天报道这件发生在身边的温暖之事,在浔城市民心中传递着感动和温暖。一些热心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读者谷先生说,读了这些报道,我们觉得不仅&送书女孩&心灵美!84岁的江爷爷也很善良,这个冬天感觉到特别温暖。市民许先生说,&《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王心怡同学身上有着中国传统中以善为本的东西,女孩有爱心,大爷有良心,爱心遇上了良心才如此动人!这一老一少跨代的情义,蕴含着无法言说的温情。&
  《&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5
  退休老作家赠送4本书激励王心怡
  另有一位不相识的老人借钱&表彰&
  本报记者洪永林
  姚辉云赠送给王心怡的书籍。
  12月9日,本报以《&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为题,连续报道了发生在84岁的老人江大造与九江三中学生王心怡之间的感人故事。故事感动了无数浔城市民,王心怡被第三届九江市道德模范评审会评为&道德模范特别提名奖&,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最美送书女孩&。昨日下午,记者在九江三中大门口看到,学校已经将她送书给老人的事迹制作了一块展板,不少家长和学生围在前面观看。&啧啧,这孩子真不错,不仅人美,心灵更美!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采访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对王心怡的平凡之举竖起大拇指,这股温暖、平凡的力量传递给了越来越多的人,她的一个善举温暖了浔阳城。
  退休老作家赠书激励孩子
  九江市作家协会的退休老作家姚辉云老师日前特意通过朋友把自己创作的4本书送给了王心怡,并亲自给王心怡和初三(四)班的黄丽杰老师分别写了一封信。
  姚辉云老师在给王心怡的信中这样写到:&孩子,我是九江的一名普通市民,也是一位作家,通过《浔阳晚报》了解到你的善举之后,我深受感动。把这4本书送给你,表达我对你的赞美、关爱和鼓励之情。&记者采访姚老师时,他说道:&看到孩子的善良举动,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在深受感动和鼓舞的同时,我觉得从这个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我创作的这几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希望王心怡和她的同学们了解旧中国苦难的历史,刻苦学习、发奋图强。&记者了解到,姚老师创作的4本书分别为《匡庐情思》、《匡庐恋歌》、《世纪大审判1946》、《南京大屠杀1937》。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姚老师都写上了自己的心里话。
  六旬老人将100元送到学校
  除了姚辉云老师赠送4本书给王心怡外。三中校长张成卓告诉记者,18日上午,一名退休老人直接找到他的办公室,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希望校长帮他完成一个心愿。
  张校长回忆说:&老人耳朵不太灵便,衣服也是穿得比较旧,他说看了《浔阳晚报》的连续报道,自己虽然60多岁了,但是被这个孩子平凡无私的善良之举深深打动了。老人表示自己没什么钱,这100元钱还是找别人借的,等他发了退休工资还要来,多拿点钱感谢这个善良的孩子。&老人的举动令张校长非常感激,由于老人十分执着,张校长无法推辞。临走时在张校长的再三要求下,老人不情愿地留下了他的名字&&胡世火。学校政教处将老人的100元钱转给王心怡时,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胡爷爷给我的钱我不能要,这100元钱还是留给需要的人。&
  全校师生向&最美送书女孩&学习
  在三中校园里记者看到,横幅上写着:&向&最美送书女孩&王心怡同学学习&。张校长告诉记者,孩子的送书行为是内心自然流露的一种平凡举动,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学校在本周一的全校晨会上,通过校园广播,号召全校师生向她学习。接下来各班级在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上,也以这件事情为主题,旨在激励和鼓舞师生做好事,做善事,关爱他人。
  《&送书女孩&你在哪?老人想当面感谢你》后续6
  王心怡将作家送的书转赠给市图书馆
  本报讯(记者洪永林)&孩子,我代表市图书馆向你表示感谢。&昨日下午,市政协委员、图书馆馆长余海紧紧握着王心怡同学的手,和她在一起愉快地交流。
  王心怡说,姚辉云爷爷送的图书非常珍贵,她想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他的书,因此决定把书送到市图书馆来。老师和同学们非常支持我这样做,学校与图书馆取得了联系,终于达成了一致。余海馆长表示:&我们会把珍贵的四册图书,放进馆内一间由九江热心人士捐赠图书的&乡贤书屋&内,让更多的读者看到。&
  简单的捐赠登记结束后,市图书馆将一张精制的&收藏证书&送给了王心怡,为鼓励她的平凡善举,市图书馆还给她准备了3张&寻庐大舞台&的演出门票。&12月28日晚上,将有精彩的&世界之舞&演出,邀请你带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余馆长当即还承诺:&图书馆为王心怡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鼓励她博览群书,带动更多的人读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对工作的希望和想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