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洲际导弹飞行时间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公里

美媒:东风41是射程最远洲际导弹?美可拦下它_网易军事
美媒:东风41是射程最远洲际导弹?美可拦下它
美国观察家认为美国部署在关岛的反导系统能够在任何足够的洲际导弹发射后不久就将其轻松击落,而且美国的军事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国,后者事实上没有任何机会迎头赶上。
(原标题:美媒:东风41是全球射程最远洲际导弹?美可拦下它)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12月21日报道,美国情报部门向该网站记者透露,他们最近监测到中国从铁路货车上进行了东风-41导弹弹射试验。对此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表示,我们在境内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按照计划安排的。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OSON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01/t_BC7VOSON4T8E0001.jpg
按照外媒的说法,这次试验是在今年12月4日东风-41第二次携带2个分导式弹头进行飞行试验并命中目标后一天,也就是今年12月5日进行的。该报道认为,这表明中国将可能模仿俄罗斯建造“铁路核潜艇”,即可携带多枚导弹,伪装成普通铁路客货车辆的货车,利用遍布全国的铁路网来部署洲际导弹。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OT0C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OT0C4T8E0001.jpg
五角大楼官员认为,本月进行的此次试射标志着中国战略武器开发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阶段,表明北京正在推动建设和部署更加难以定位的轨道发射“东风-41”导弹系统,而非之前的机动发射车技术。据外国媒体猜测,这可能是为了隐蔽和掩护中国正在发展的新型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系统而进行的战术安排。
http://img4./photo/-01/600x450_BC7VOTGS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01/t_BC7VOTGS4T8E0001.jpg
此前发布的“东风-41”导弹图片都表明,它是一种安装在发射车上的洲际导弹。“东风-41”弹道导弹可以打击7500英里之外的目标,是中国最强大的洲际弹道导弹。据外国媒体分析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储备新型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发射系统的相关技术,并借鉴了苏联SS-24铁路机动导弹发射系统的经验。
http://img2./photo/-01/600x450_BC7VOU0O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OU0O4T8E0001.jpg
不过一些国内媒体却认为这个报道的可靠性存疑。右上角图片是美媒宣称的所谓太原发射中心机动式发射台、,但这实际上是长征6号发射台。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OUK7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01/t_BC7VOUK74T8E0001.jpg
据了解,目前中国拥有各类型铁路网长达12万千米,仅次于美国,这张巨大的铁路网成为中国发展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动空间,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型号最丰富的各种货运列车、货运棚车和特种保温货车,应该说中国确实具备制造列车导弹的能力。
http://img4./photo/-01/600x450_BC7VOV1Q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01/t_BC7VOV1Q4T8E0001.jpg
研究表明,中国研制的新型货运列车的承重能力和转向架结构都可满足东风-31A导弹的搭载条件。
http://img2./photo/-01/600x450_BC7VOVFN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OVFN4T8E0001.jpg
据了解,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和发展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发射系统的技术能力,中国可能在2005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列车的技术储备。但显然中方将这种技术应用如火箭发射上,比如强大的长征-6火箭。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P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P1.jpg
图片为今年发射的长征六号火箭,据了解,该火箭将20颗不同型号的微小卫星同时送上太空,创造了中国火箭发射卫星的最高纪录,这20颗卫星中有些被称为“主卫星”,还有一些卫星是主卫星的“子卫星”,被安装在“主卫星”的一侧,一些专业媒体称之为“寄生卫星”。
http://img6./photo/-01/600x450_BC7VP0I7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01/t_BC7VP0I74T8E0001.jpg
在长征6号将这些卫星同时送上太空的时候,“主卫星”会先装着“子卫星”脱离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然后“主卫星”再释放出“子卫星”,这项技术被认为包含了关键性的多星体分离技术。
http://img4./photo/-01/600x450_BC7VP14H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14H4T8E0001.jpg
据外国媒体转述称,中国在此次火箭发射过程中首次成功试验了“主卫星”释放“子卫星”的技术,而这种技术相当于美国“上帝之杖”武器概念系统,“上帝之杖”到底是个什么武器?长征6号真能这么厉害吗?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P1GB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P1GB4T8E0001.jpg
我们知道,传统核武器以其强大的威力和高技术门坎,被军事专家称为威慑性武器。不过,迫于当前国际反核浪潮高潮迭起的压力,以及使用传统核武器的巨大道义包袱和面临敌手核报复的危险,某种程度上也使核武器也逐渐沦为强国装点自己国力的“摆设”。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P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1.jpg
核武器很难应用于实战,更多的是一种核平衡战略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找到一种既不会违反国际道义、招致核报复,又可以极大地威慑、杀伤对手的武器便成为军事强国抢占军事制高点的捷径之一。
http://img2./photo/-01/600x450_BC7VP2IV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2IV4T8E0001.jpg
于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了所谓“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实际上,这个概念出现于“星球大战”计划的后期。我们从上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到,“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主要由位于低轨道的两颗卫星平台组成,一颗负责通讯和锁定目标
http://img4./photo/-01/600x450_BC7VP4IE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4IE4T8E0001.jpg
另一颗则搭载有大量被称为“上帝之杖”的金属长杆形动能“炮弹”。弹体主要由动能弹头、推进系统、制导系统、热控系统与通信系统5部分组成。金属长杆形动能“炮弹”直径30厘米、长6.1米、由重100公斤的钨、钛或贫铀制成的金属棒,前方略尖,可减小空气阻力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P6JT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P6JT4T8E0001.jpg
据了解,“上帝之杖”武器系统的推进系统主要是小型火箭助推器,可在外太空为“炮弹”提供较为精确、容易控制的推力。
http://img4./photo/-01/600x450_BC7VP8FL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01/t_BC7VP8FL4T8E0001.jpg
制导系统主要是不断调整火箭助推器和空气动力学舵面,改变飞行方向,确保精确命中目标。热控系统主要是依靠外部特制的热防护涂层来防止弹体过热。
http://img6./photo/-01/600x450_BC7VPADK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ADK4T8E0001.jpg
由于“上帝之杖”打击目标时通常采取垂直攻击的方式,就像陨石撞击地球一样,因此它获得的动能巨大,据一些媒体称,“上帝之杖”能以11公里秒的初始速度进入大气层,即使在大气下层飞行时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每小时1.12万公里的攻击速度。
http://img2./photo/-01/600x450_BC7VPCFC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PCFC4T8E0001.jpg
打击地面时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一枚小型核弹,并能轻而易举地刺入地下几百公里深的目标内部,只此一条即可让任何钻地炸弹黯然失色。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PE9C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01/t_BC7VPE9C4T8E0001.jpg
由于钨合金和贫铀合金本来就是用于穿甲弹和钻地弹药的特种材料,再用到“上帝之杖”上之后,金属长杆形动能“炮弹”加上巨大的动能确实威力不小,不过上面这些都只是美国研究机构的一种假象,并没有科学实验数据加以证实。
http://img4./photo/-01/600x450_BC7VPGB0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01/t_BC7VPGB04T8E0001.jpg
图片为美国电子游戏《使命召唤10》中描述的“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实际上,这种武器概念并不是科幻小说,很多技术应该是可以被攻克的,但必须指出,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http://img6./photo/-01/600x450_BC7VPI76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01/t_BC7VPI764T8E0001.jpg
图片中的“上帝之杖”用一个庞大的发射体,如何发射这个重达几千吨的庞然大物到太空就是个很大的技术问题,而目前人类制造的国际空间站不到400吨。
http://img2./photo/-01/600x450_BC7VPK68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01/t_BC7VPK684T8E0001.jpg
要知道建设国际空间站花费了十多年,近400亿美元。如果建造一个可以使用的天基动能武器平台需要的资金和时间绝对要比小小的国际空间站要大的多,依靠目前人类能够掌握的技术要知道这种超大型军用空间站系统,可谓困难重重。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PM90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M904T8E0001.jpg
除此之外,如何解决高速子弹的高温损耗问题是个未知数,由于弹药在进入大气层之后,弹体过热将直接导致内部精密电子元件受损、弹体磨损或解体,弹药本身的动能也会大量消耗,怎么实现有威力的攻击呢?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PO5A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O5A4T8E0001.jpg
另外精确制导问题不好解决,由于其采用末制导,通常在进入大气层前通过控制姿态角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然而在进入大气层后弹体必然受到空气流动、密度差异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速度过快,没有尾翼修正,难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PQ1R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PQ1R4T8E0001.jpg
除此之外,“上帝之杖”的打击效果也是未知。由于从来没有进行模拟实验,美军所描述的攻击效果仅仅是理论上的设想。然而,对“上帝之杖”计划来说,目前最大的难题恐怕还是高研制成本。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PS0R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01/t_BC7VPS0R4T8E0001.jpg
据推算,建造“上帝之杖”所需的卫星平台及将其送入轨道的费用至少为1000亿美元;如果使用今天的航天运输系统将高质量的金属棒送入轨道,其成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http://img2./photo/-01/600x450_BC7VPTU8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01/t_BC7VPTU84T8E0001.jpg
更不要说,一些媒体所谓每小时1.12万公里的攻击速度,换算过来仅仅相当于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这样的速度能让100千克的“铁疙瘩或者铁棍子”有什么作战威力呢?即便是加上助推器,其加速度的绝对值依然不很乐观。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PVTT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01/t_BC7VPVTT4T8E0001.jpg
21 所以,所谓中国发展天基动能武器的说法未免有些太天真了,虽然这项概念确实有可行之处,但距离实用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http://img5./photo/-01/600x450_BC7VQ1RQ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01/t_BC7VQ1RQ4T8E0001.jpg
22 但我们要看到,能够同时将20颗卫星安全送入预定轨道本身就是一种导弹弹头分离技术的应用,同时,让主卫星释放寄生卫星,也是太空战的一项基本技术,所以说中国发射20颗卫星是搞天基动能武器纯属子虚乌有,但军事价值显而易见。
http://img3./photo/-01/600x450_BC7VQ3R9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01/t_BC7VQ3R94T8E000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新美国人”网站4月2日报道,中国正在迅速而安静地成长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军事超级大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还有几个月就将正式部署的新型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文章称,东风-41被认为是全世界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射程高达15000公里,据说可以打击美国本土任何地区。与中国之前的洲际导弹不同的是,东风-41将并不局限固定的导弹发射井,还能够部署在移动的发射平台。军事专家理查-费舍尔表示,鉴于近期的密集测试,这种强大的新武器可能将在今年进入实战部署。东风-41应用了分导式多弹头(MIRV)技术,能够最多携带10个独立的分弹头。凭借着超过5马赫的高速,东风-41能够在穿越北极点轨道的情况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打击美国本土,或者是多花几分钟,飞跃太平洋到达北美洲。美媒称,回顾中国的核计划,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几十年内中国对美国的威胁都不大,他们不像前苏联,无法发展有着足够射程并能抵达美国本土的可靠运载工具。前苏联只需要利用北极轨道就能打到美国,或者从远东地区使用远程轰炸机突防美国,但对于足够而言,发射导弹飞越北极轨道需要经过长达几千公里的西伯利亚荒原,或者跨越更为广阔的太平洋才能抵达美国。文章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足够还只拥有少量的老旧核武库,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但这一切在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到了90年代末,可能要感谢美国导弹技术的帮助,中国已经部署了能够打击美国西部的洲际导弹,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中国的洲际导弹技术飞速发展,或许在2016年底,整个美国本土都将处在中国十字瞄准镜之下。美媒认为,目前中美两国正因为南海纠纷而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东风-41的部署应当引起足够的警觉,但是许多观察家却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美国部署在关岛的反导系统能够在任何足够的洲际导弹发射后不久就将其轻松击落,而且美国的军事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国,后者事实上没有任何机会迎头赶上。文章警告称,这种乐观情绪一再忽视了冷战的教训,当时在西方的帮助下,前苏联才能够对美国形成威慑,从而迫使美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如果中国的实力继续增长的话,同样的情况完全可能发生在中国龙的身上。
对于美国媒体炒作中国新型洲际导弹威胁美国一事,专家表示,世界各国对于核武器的研发并没有停止过,核武器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撑力量。我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对无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核武必须在我们的武装力量中作为支柱存在,因为它是一种战略威慑力量。中国拥有这样的技术没什么奇怪的,90年代的一箭多星就说明我们拥有一枚导弹携带多枚弹头的能力。拥有可靠的核反击能力,能将所有的对抗都限定在常规作战的范围内,这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局势都有所助益。军事专家表示,东风-41作为中国第一款能够覆盖美国本土全境的洲际导弹,美国媒体对其高度关注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你研制了先进武器就一定是盗窃了我们技术”的逻辑却令人反感。全世界各大强国都在持续发展核武器及其载具,凭借着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中国在该领域获得飞跃式发展非常正常。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但是必须发展一定程度的核武作为战略威慑力量,未来东风-41如果服役,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刘昆)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杨晶_NN25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洲际导弹射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