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文次序颠倒,是否获罪无量

怎样才能清净如法地归依三宝?——如何成为一个正信的佛弟子?
清净如法归依三宝?
三宝我们一生中,我们无始劫来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草率不得。不知为何要归依三宝,不了知佛法僧三宝每一宝之内涵,不了知佛法之难值难遇,不了知佛法僧为何称之为宝,不了知佛法僧三宝之尊贵与殊胜,轻易随便地草率归依是不可能得到三归依的戒体的。
然而了知佛法僧三宝之内涵并非三言两语、短期内即能成办之事,故此文仅是与大众一起依佛陀教诲共同学习三归依,并非阅过此文就能清净归依三宝成为一名清净信的佛弟子了。
既然要当佛弟子,当然要先知道三归依是什么意思。欲成为佛弟子,先要受三归依,这是常识。然于此五浊恶世之末法时期,很多人都自称在信佛学佛,实际上他们对佛及佛的教法根本就不了解!不了解又怎能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呢?不了解又怎能心甘情愿、主动地去归依三宝,并以三宝作为自己所归命依止之处呢?
三归依是一切佛弟子的基本戒律和要求,也是一个居士归入佛门最基本的誓言。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了解三归依,也不可能清净如法的,可以说连一个佛弟子都算不上。佛教的三归依是指归依三宝,即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而且次序不能颠倒。下面我们一起来先简略学习一下三归依。
我们先来看看三归依的重要性。
《菩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
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为什么要受三归依呢?
《菩萨优婆塞戒经》净三归品第二十:
善生菩萨问:“世尊啊!请问众生以什么因缘要受三归依呢?为什么要三归依呢?怎样才能三归依呢?”世尊告诉善生菩萨说:“善男子,为了要破除诸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一切苦的缘故;为了断除无明烦恼的缘故;为了受于无上寂灭不生不死的涅槃之乐的缘故。由于这些原因所以要受三归依。善男子,就是佛法僧。佛法僧”
佛教的三归依,首先要归依佛,三归依不仅不能多不能少,而且次序也不能颠倒,否则不成三归依。不成三归依就是没有归依三宝,没有归依三宝,当然也就谈不上信佛学佛了。
佛教三藏经典都是说“三归依”,如《菩萨优婆塞戒经》净三归品中,佛亲口说:
“先应归依于佛应当先归依佛应当先归依佛
《大方便佛报恩经》之第八亦如是开示:
法虽是佛师,而法非佛不弘,所谓道由人弘,是故佛在初。”
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亦不成三归。不成三归。
在三归依的教导中,世尊明确告诉大家,佛法僧的顺序都不能倒错的,归依佛是第一位的,在三归依中佛为最真实归依,所以佛在初,也就是最尊最上的位置。故意将佛法僧的次序倒错不仅不得三归,而且获罪无量!
在很多的经典中,对于佛为无上真实归依的重要性一再地强调,如《央掘魔罗经》
一乘一归依  佛第一义依
如来非方便  是第一义依
于诸归依中  如来真实依
以上经文说得很清楚,所以把任何的归依置于佛世尊之上都是大逆不道!后果如下:
如是愚痴人  千医莫能救
是则群痴众  千佛不能救!
三宝之中佛是最无上归依,最真实归依。如同人体头为一切的中枢一样,佛为三宝之首,最尊最上!
《大般涅槃经》佛云:
“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最为上。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
“僧”也。
所以要正确地归依,需要正确认识佛为最上归依、最真实归依的道理,如此才能算作清净如法的归依。
《大般泥洹经》
如来常住法僧亦然。此三事者非无常法。常住不变清凉真实离诸恼患。若不尔者。彼善男子善女人清净三归悉不成就。应如是修不可思议常住之法。如是既有如来必为一切常作大树。覆护众生为众生依。若使如来是无常者。不名应供为诸天人作最上依既有如来则为常住。非变易法非磨灭法。彼妄想于如来所作无常念于佛法僧作非常想者。悉于三归皆不清净。汝今当以三法常住而劝教之。令于三法得成菩萨三归之名。迦叶白佛。唯然世尊。我从今日始当以佛法僧三法常住。若彼不受此真妙教。当知是等无常惑者。
佛为圣中圣,天中天!任何人的地位皆不能置于诸佛之上,如《大智度论》所载《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又如《华严经》佛不思议法品
一切诸佛,悉能应化一切众生,令其欢喜。
再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 &佛宝之恩最为上!
佛乃两足尊——福德圆满具足,智慧圆满具足,佛是三界最最尊贵者,佛,故佛至尊!!!
法宝三藏经典所显示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能令众生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圣教。成佛之道(菩萨道)
僧宝清净福田凡夫僧是有标准与要求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能令众生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圣教——法宝菜根谭心灵鸡汤之类
我们是。我们不是归依某一个法师,我们也不是归依某一个寺院或道场。
但是绝不会认为师父、善知识的地位等于佛,更不会认为师父、善知识的地位高于佛!不敢
《菩萨优婆塞戒经》这是世尊告诫我们的金口圣言
三归依本身即是戒——三归依戒。《菩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佛归依佛竟,自今以后称佛为师,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自在天魔!归依法竟,自今以后称法为师,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典籍邪说!归依僧竟,自今以后称僧为师,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师徒众!外道自在天魔、外道典籍邪说及外道邪师徒众世尊此戒极为甚难!!!
并不是受了三归依以后就万事大吉了佛法僧三宝佛世尊佛法僧三宝坚定不坏清净信心佛弟子在整个修学佛法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处处步步离不开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
佛法僧三宝坚定不坏清净信心三称三归依殷重发愿归依佛竟,自今以后称佛为师,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自在天魔!归依法竟,自今以后称法为师,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典籍邪说!归依僧竟,自今以后称僧为师,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师徒众!检视自己外道自在天魔、外道典籍邪说及外道邪师徒众佛法僧三宝外道自在天魔佛外道典籍邪说佛法外道邪师徒众僧佛法僧三宝外道天魔外道典籍外道邪说外道邪师徒众错认破铜烂铁为黄金错认玻璃珠为摩尼宝珠!
真正佛陀佛佛陀佛
正法真善知识正法假名善知识邪师恶知识真善知识佛法佛陀圣教佛教
僧宝十方三世的大乘菩萨僧团佛法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僧宝佛陀十方诸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净空老法师关于三皈依的开示
净空老法师关于三皈依的开示
我们首先利用这点时间传授三皈,三皈的传授是我们佛弟子正式入佛门拜老师的礼节,在佛家也是非常隆重严肃的一桩大事,表示我们从今天起真正回头了,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也就是从今天起我们真正回头了。
‘皈’就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我们要依靠佛陀的教训,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教导我们,无论是修行、生活、工作,一定要遵守这三个原则,我们称为‘三宝’。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凡夫地修行证果都没有例外的,都是遵循这个方向、这个目标,通常我们将这三桩事情称为‘佛法僧三宝’。
世尊距离我们已有三千年了,这三千年代代相传,仪式还能存在,但内容逐渐忘失,所以末世的皈依多半变质了。实实在在,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确实是迷信,‘你们信佛,佛是什么?’说不出来;‘你们皈依,皈依是什么意思?’也讲不清楚。只有在形式上这样做,这就是属于迷信,这是得不到三皈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把三皈的意义讲清楚、讲明白,而三皈修学的方法就更重要了。过去我们曾经在此地、澳洲、马来西亚详细说过三皈,保留有录像带,现在做成VCD的光盘,同修都应该带回去多听几遍,‘我到底从哪里回头’,‘我从今依靠什么’,要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世尊教导我们,皈依的对象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如果大家今天误会了,你们到新加坡来皈依净空法师,你就错了。这对我们彼此都不利,有什么不利?将来都要堕地狱,不皈依没事情,一皈依就皈依到地狱去了,你说冤枉不冤枉!为什么皈依到地狱去?因为你造作破和合僧的罪,这是五逆罪里面最大的罪。佛教我们皈依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人。我们念誓词没有念皈依某一个法师,法师是代表僧团传授三皈,他是你们皈依的见证人,你们不是皈依他的,这个观念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万万不可以搞错了。
早在唐朝的时代,六祖惠能大师唯恐我们把意思错会了,所以他老人家传授三皈,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他不用‘佛法僧’,他用‘觉正净’,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个说法我们听起来容易体会,不至于发生误会。然后他再为我们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觉、正、净是我们自性三宝,我们从迷、邪、染回头,从今天起遵守佛陀的教诲,以觉正净来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才是真正的皈依,真正回头。
三皈依详细内容都在VCD,还有一本小册子,大家一定要多看看,我们为了要节省时间,在此地只给同学们做个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皈依的誓词、五戒的誓词都在皈依证里面,诸位跟着我念,这个誓词念三遍、拜三拜,我们场地小人很多,统统用问讯就可以了,佛不会见怪的,最重要的是实质,不在形式。大家一定要明了皈依的真正意思,往后才知道应该如何修学。话就说到此,我看今天的问题不少,仪式做完之后再为诸位解答问题。现在跟大家做仪式,做仪式我就不能坐在此地,坐在这里怕诸位误会是皈依净空法师了。
好!答复还有没有问题?要没有问题,这有几位同修,我们给他做一个简单的三皈仪式。皈依证有没拿到?
三皈依,我们过去在新加坡讲过一次、在黄金海岸讲过一次、在吉隆坡讲过一次,总共讲过三次,都有录音带跟录像带,还有他们从录音带上写下来一本小册子,诸位同修要多看多听,真正了解三皈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如果有形式没有内容,这个皈依不是真的,皈依殊胜的功德利益得不到,所以一定要懂得。
「皈」就是回头、回归,我们到底从哪里回归?「依」是依靠,到底依靠什么?佛家的教学,真正教学的中心就在三皈依,从这个地方开始,也从这个地方圆满。从文字上,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传了将近三千年,时间这么长,名相大家都记得,意义逐渐模糊了。今天说到佛,立刻就想到佛像;讲到法,就想到经典;说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所以把三皈真正的意义丧失掉了。这个想法不能说他全错,也不能说他全对。所以我早年初学佛时读《六祖坛经》,我在《坛经》上发现,惠能大师传授三皈,他把「佛法僧」改掉了,他改成「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就在想惠能大师距离我们现在是一千三百多年,他为什么要改?可能在那个时候,三皈「佛法僧」的意义、概念就模糊了,所以他不用这个名词。他说三皈的义理,「佛」是觉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于是我们就想到,这个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了,我们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觉跟迷是相反的;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邪知邪见,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错误想法,这属于邪知邪见;皈依净,是我们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现在这个意思很明显,我们心理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不仅是身体,从这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是真正三皈依,这是真正的「佛法僧」三宝,佛家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
形式上的三宝也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启发提醒我们。我们见到佛像,立刻就想到我要皈依自性觉,像佛一样觉悟,不迷惑颠倒。见到经书,或者是只要见到书本,立刻就想到正知正见,这才真的皈依了。看到出家人,立刻就要想到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依清净的行为,这就对了。所以形式上三宝,它的作用是提醒我们,如果没有这个,我们把三皈忘掉了。所以家里头供养三宝,供养佛像是佛宝,经书是法宝,供养菩萨像、罗汉像是僧宝,「佛法僧」具足,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你真的回头,真的有依靠了。
这是说的理论,我们凡夫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依靠,总觉得这个皈依是虚无飘渺的,所以我们必须把三宝指示出来。我们今天皈依佛就皈依「阿弥陀佛」。大家要问:为什么不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就欢喜,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是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皈依法宝,什么是法宝?《大乘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这是我们皈依的法宝,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应。皈依僧宝,僧宝是观世音、大势至,用他们两位做代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帮助世间一切苦难的人,落实观音的慈悲,从我们身上表现,这是真的皈依了。「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我们今天讲理智,决非感情用事。慈悲里面有理智,这是正确的,慈悲要没有理性,那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所以不能离开智慧。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如果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你是破和合僧,戒律上的罪名,将来要堕阿鼻地狱。所以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是皈依三宝,是三宝弟子。如果将来有人问:你皈依哪一个法师?你可以说:「我皈依阿弥陀佛。」这个话没说错,决定正确。不能说皈依净空法师,那就大错特错了,将来你会堕落,你是皈依阿弥陀佛。我在这个地方传授皈依,我给你做证明,证明你今天发心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无量寿经》,皈依观音、势至,我给你做证明,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能搞错。好,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仪式。
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时间,为远到的同修们做三皈五戒的仪式。三皈是学佛正式的开始,皈依的仪式虽然简单隆重,但这是凡圣的转折点;从今天起我们发心要转凡成圣。这个愿望确实不容易达到,但净宗有特别的方便法门能满一切众生愿,只要我们如理如法的修学,发菩提心,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就能满众生的愿。
有些同修问,「学佛要如何学法?」这个问题,世尊在《无量寿经》为我们讲得很多。就总纲领来说,就是《无量寿经》讲的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三个真实中最重要的就是「住真实慧」,你不能住真实慧,前面两个真实你达不到。「真实之际」,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这是自度的圆满;「惠以真实之利」,这是菩萨化他;自行化他都能止于至善,这就是住真实慧。住真实慧的先决条件,是把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过来,念念为正法久住。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怎样令正法久住?我们必须依教奉行正法才能久住,如果不能依教奉行,正法就会在这个世间消失。唯有住真实慧的人,才会认真努力奉行佛法,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会违犯,这个人就是住真实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做好样子,这是住真实慧。我们这样修行就能达到究竟的善好,儒家讲「止于至善」,至善就是最好的,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要从这个地方入门。
「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今天起我们真正发心回头,依靠佛菩萨的教诲。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再随顺自私自利,要从这里回头,这叫皈。决定依靠佛陀教诲,为什么?依靠佛陀教诲是学佛,学佛才能成佛,不学佛我们怎能成佛?「三皈」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否则只做这种仪式,这种形式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名字皈依,实际上没有皈也没有依。所以,真正发心皈依,这时候是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三皈的意义,我们详细讲过几次,都保留着录音带与录像带,还有同学发心从录像带写出文字,所以有一本「三皈传授」的小册子。诸位一定要多看多听,真正了解三皈戒的意义,信受奉行,我们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
皈依决不是皈依一个人,皈依一个人就错了,是皈依三宝。我们宣读皈依誓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皈依某某法师,这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迷惑颠倒,找一位有名气的法师,炫耀自己,「我是某某法师弟子」、「我皈依某某法师」,你起这种分别执着,你将来的果报在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你破和合僧,你在僧团中起分化作用,这个罪过是五逆罪最后一条「破和合僧」。
一定要懂得,皈依之后,无论是哪个僧团,我们都是用真诚、清净、平等心对待。这个僧团如理如法的修行,我们可以跟他学;这个僧团破戒、不如法,造作很多罪业,我们对他恭敬,不批评他,不跟他学,所谓是敬而远之,这就对了。他堕落,我们不可以跟他堕落,跟他堕落这是绝大的过失。佛跟魔的差别,魔是教人斗争,教人彼此互相猜疑、瞋恨,那是魔,那就是邪法不是正法。是佛、是正法决定是教大家和解,劝导大家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辨别是正法道场、还是邪法道场,是佛道场、还是魔道场,只要自己稍稍留意就不难辨别。邪法毁谤正法,正法恭敬邪法,这不相同,正法何以能恭敬邪法?邪法的性也是佛性,只不过是迷了而已。善性跟恶性没有两样,是一个性,我们从体上去看,不要从相上去观察,相有善恶,体无善恶。从体上看,就得礼敬诸佛,从相上看,正法赞叹,不是正法不赞叹,礼敬不赞叹,差别在此地。如果是正法、善法,礼敬也要赞叹,这是《华严经》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皈依决定是随顺佛陀教诲。
说「佛、法、僧」,这太抽象了。皈依,凡夫总希望这个心地能踏实,真的找到依靠,若没有依靠,虽受三皈,还是不知往哪里去皈。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情形,为我们开示,我们皈依佛,这个佛是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欢喜,我们皈依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摇头,「唉!这个学生不听话,徒弟不听话。」教你皈依阿弥陀佛,我们就皈依阿弥陀佛,我们有依靠了。常念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我们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一定要遵守。
皈依法,法宝是经典,经典太多了我们依哪一部经?在此地,我们为诸位提出来,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现在世间《无量寿经》流通有九种不同的版本,每一个本子都好。九种本子中最好的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我们每个星期六讲演的《无量寿经》就是采取夏莲居的会集本。别人有分别,我们没有分别,我们对九个本子一律平等看待。我们采用这个会集本,这个本子方便、言简意赅,文字简单通顺,读起来很流畅,意思很明显,不讲也能懂,所以我们一定要依这个本子。这是皈依法,法宝有了依靠。
僧宝找谁?阿弥陀佛旁边两位助手就是僧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菩萨僧。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圆满智慧,由此可知,僧宝教导我们什么?教导我们要用智慧的慈悲。不能用感情,随顺感情就麻烦,就会造作恶业,就会堕落,所以慈悲要随顺理智。换言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僧宝是教导我们用理智不要用感情,从感情里面回过头来依理智,这就是皈依僧宝。一定要知道「皈」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回归;「依」是依靠,依靠什么;搞清楚了,从今而后认真努力依教奉行,你就决定能得三宝殊胜的利益。
《无量寿经》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是为我们细说五戒、十善,里面有道理、有事相、有方法,也给我们说明善恶果报。这一段就不特别讲了。过去我们《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都留着有录像带、录音带,诸位可以从录像带、光牒、VCD,反复的多看多听,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才晓得持戒是清凉自在的。戒律不会带给我们麻烦、不方便,你真正去做,会带给你真正的清凉自在、烦恼轻、智慧长。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利益都在持戒里面得到,不持戒的人不知道,你给他讲,他也没办法体会。
一些初学的人来学佛,他说:「佛经的道理不错,可以听听。戒律不行,戒律太可怕了,是吃人的戒律,约束我们,动都不能动,一动就犯戒了,全部的自由都被削剥了。」这是错误的观念,他没有了解戒律真正的利益、好处。而戒律决定不难受持,戒律就是诸佛菩萨日常生活,它不是有意定下来的,是我们把诸佛菩萨的生活写下来,就变成了戒律,它是正常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不正常,我们在六道轮回,不正常的生活过习惯了,遇到正常的生活就害怕、排斥。正常生活是佛菩萨的生活,是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人讲自由自在,在佛法里讲「解脱」,解脱就是自由自在,一个解脱的生活,我们向往而得不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佛告诉我们:只要依照戒律去生活工作、去处事待人接物,诸佛菩萨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也可以得到,这个得到就是证得,你得到了。
今天我说的话就到此地。很多录像带、小册子你们可以参考。我跟大家在此地做一个简单的仪式,我们人多,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佛法在行不在说,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仪式。
&&& 没有念誓词之前,我先简单的把皈依的意义告诉大家。皈是回归,是回头;依是依靠。在以往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是依自己的烦恼习气,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所谓造业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业,造业。我们从这里回过头来,从今之后放下我们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我们依靠佛陀的教诲。依靠经典佛陀的教诲,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都要跟经典相应,这就叫依靠,这就是真正皈依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只有皈依的形式,没有皈依的实质,这一点特别特别重要。
皈依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一个法师,皈依一个法师那就错了。那我们法师跟法师之间都对立了,一家一家都分党派,这一分党派就破和合僧,这个罪是堕阿鼻地狱。所以这个一定要晓得。给你们做皈依,我是僧团里面一个代表,为你们传授三皈。皈依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绝对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这个一定要清楚。我给诸位的皈依证,是三皈证明阿阇黎,写得很清楚。所以以后有人要问你们,你们皈依某一个法师,你不要说法师,说法师是错误的,就说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
佛、法、僧也要有个代表,没有代表就很空洞。皈依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皈依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我们听话。这个一定要懂得。皈依法,法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们以这两部经为我们的依靠。皈依僧,僧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是僧宝的代表。这就决定不错了。好,现在跟我念誓词。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向佛像一问讯。再念第二遍: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向佛像一问讯。念第三遍: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好,向佛像行三问讯礼。
他底下一个问题说,一年多他就收了一百多个信徒,已经告诉信徒,从现在开始皈依他门下的,不可在外皈依另拜师父,否则就逐出佛门。这个可以吗?
答:这个问题严重了!这不是皈依三宝,这是皈依某一个人。释迦牟尼佛不是你的师父,你皈依那个人,那个人是你师父;你不是学佛,因为跟释迦牟尼佛没有关系,你是跟某一个人学,不是跟佛学。我们皈依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的时候,只要是出家人都是我的师父,这个要懂得;至于我跟哪个人学,那是另外的。所以佛门出家人称呼有很多种,普通称「和尚」,和尚就是我的老师,真正教我的才称和尚。他是出家人,他在外面弘法利生,但是没有教过我,我就不称他和尚,没有和尚的关系。称他什么?称他法师,称他阿阇梨。
就好像我们一个学校,一个大学,大学里老师很多,都是我们学校老师,我们都要尊重。他没上过我的课,他上过我的课,我称他和尚;没有上过我的课,称阿阇梨,称法师,关系在此地。所以和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指导教授,你真正跟他学的,这是和尚,和尚不是随便称的,和尚的关系非常密切。另外就是校长他可以称和尚,他是主持教学,一个学校的校长称和尚,教导我的法师,我跟他的关系是和尚,除这个关系之外我们都称法师,都称阿阇梨。阿阇梨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他的言行是我的榜样,是我的模范,但是他没有教过我。这个称呼要懂得,一定要搞清楚。
那么和尚、阿阇梨、法师,男众、女众都可以称,在家、出家也都可以称,在家一定是受过菩萨戒的居士,他教你。我是个出家人,我学的佛法是跟在家居士学的,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和尚,我是跟他学的。李老师这个净土他是跟印光大师学的,他是印光大师在家的学生,他学得很好,学得确实有很多出家人比不上他。虽然形式上没有出家,他的生活比出家人还严格,他日中一食,他告诉我,他三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日中一食,他九十七岁往生的。一般出家人比不上,他的生活完全依照佛陀经教里头教的去做,比出家人还严格。所以我们出家人可以跟在家人学,遇到这样的大德,那是菩萨,那不是凡人。
有没有例子?有!佛陀在世的时候,你看舍利弗、目犍连,这是佛的大弟子,出家弟子,佛常常叫他们去听维摩居士讲经。他们见维摩居士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完全相同。佛法是师道,佛法是教育,教育里面老师第一大,他是在老师的地位,我们出家人是学生,那就要尊师重道。不能说他是在家人,我是出家人,我比他大一等,没这个道理。这些都要懂,不懂不行,不懂常常就搞错,常常在造罪业。
这桩事情,民国年间讲得最清楚,讲得最透彻的是欧阳竟无。民国初年人,他是杨仁山的学生,都是在家的大德。那个时候他办了个佛学院,「支那内学院」,出了不少人才,民国初年许多在家、出家大德,都是他那个佛学院培养出来的。他主持这个佛学院,他是在家居士,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是师道,老师第一大,尊师重道,这就是《观经》三福里面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佛法根本。现在这些我们都没有学,为什么要提倡《弟子规》?《弟子规》就是这两句经文的落实;「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的落实。我们这些基础教育没有接受过,所以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会遭遇许多困难,许多的事情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自己不知道。所以要从这个基本东西学起。
问:底下一个问题,净宗同学往往有了世间的戒、定,但缺乏出世的慧,把净土法门看浅了,所以很难成就。请问念佛者应如何做到「戒乘俱急」?
答:这桩事情佛祖都讲得很清楚,我们净宗学会的成立,就采取《观经》里面的净业三福作为我们修学的指导原则。净业三福里面就是「戒乘俱急」,前面两条是戒,后面一条是乘。第一条是戒律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我们把它具体落实在儒释道三家基本的学习。儒的基本,《弟子规》;道的基本,《太上感应篇》;佛的基本,《十善业道》。如果这三个根没有,戒很难持。所以现在三皈,受三皈的人很多,做不到!五戒做不到,其他更不必说。什么原因?因为你十善没做到。
十善为什么没做到?《弟子规》没做到。如果你从《弟子规》下手,用一年的时间把《弟子规》落实,再用一年的时间把《感应篇》落实。《感应篇》实在讲就是功过格,诸位要知道,袁了凡先生他每天受持的功过格,里面的条目就是《感应篇》,一条一条的,每天来反省、来检点。所以明清(明末清初)一般读书人都用这个来反省、来改过,所以积功累德,这做得很踏实,方法虽然很笨拙,但是非常有效果,很踏实。有这样的基础,你入佛门学十善业道就一点都不难。
从十善业道向上提升,这才三皈五戒。所以三皈五戒也不是一般人统统就能受的,那个受都叫做结缘皈依,不是真的,这个要懂得,叫结缘皈依,为什么?你做不到!这三皈做到,你的方向目标就正确了。皈依佛是觉而不迷,你看《六祖坛经》里面,不叫皈依佛,叫皈依觉,然后解释「佛者,觉也」;它不叫皈依法,叫皈依正,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坛经》里面讲「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所谓觉正净,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我们讲菩提心上,清净平等觉,平等是定,所以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叫皈依三宝。我们没做到,你平常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邪知邪见,还是染污,所以这个三皈是叫结缘三皈,不是真正的三皈。真正三皈叫翻邪三皈,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这叫真正的皈依。
问:底下一个问题,老法师讲过,受五戒者不能搭缦衣,我把老法师讲的影碟给广州某寺一些居士看,但他们照常搭衣,为什么?难道主持法师不懂,或是对五戒不能搭衣理解不到?
答:现在说实在的话,真正对佛法了解的人确实不多,甚至于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譬如说,你是不是把佛教看作宗教?是!我信佛教。那你就对佛法不了解,为什么?佛法不是宗教。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民国好像是十二年,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大师,他那个时候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从前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时候,民国十二年叫第四中山大学。他讲演的题目叫「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么一个题目。
民国十二年我还没出生,我民国十六年出生,我也是在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就是讲《楞严经》,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个讲义。欧阳竟无大师讲的,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纪录的,我看到这份讲义。我仔细看看,他说的很有道理,佛法真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但是佛法里面有哲学、有科学,我们学佛学了五十六年了,佛教经典里面讲些什么?我把它归为五大类,你们同学细心去听、细心去看,你看是不是的。佛经里面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我们在《华严经》讲座里头常常看到。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说佛法是高等哲学,我们现在接触知道,不但是高等哲学,还是高等科学。关于伦理、道德、因果统统都讲到最高峰,实在是难得。
几个人知道?你不接触,不深入去研究,你不晓得。佛法包罗一切,宗教也包括在其中。它不是哲学,里面有哲学,它不是宗教,里面谈到宗教,它不是科学,里面谈到最高的科学。现代科学最高峰讲太空物理、讲量子力学、讲基本粒子,佛经里全都有,而且讲得比它还透彻。所以认识佛教真的不容易!佛教究竟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般若经》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万事万法的真相,讲这个。现在我们更清楚、更明白了,讲得更贴身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讲的是我自己的真相,那你才真得受用!字字句句经文是讲到自己身上来了。身外有没有?没有,真是经上所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外面境界是什么?境界是自性变现的,所以《六祖坛经》里面,他老人家见性的时候说了五句话,可以说那五句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的总纲领,都说到自性。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说尽了!这才叫真正懂得佛法。
搭衣不搭衣这是形式,衣就像我们作学生的制服一样的。要不要紧?不重要,那是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但是这个形式我们也要尊重它,是佛门里一个规矩。五戒没有搭衣的,五戒属于白衣,受菩萨戒才有衣,才有缦衣。现在说老实话,是不是真的有戒?不但菩萨戒没有,五戒也没有了。哪一个人受了五戒他能做到?第一个不杀生,蚊子咬了,一巴掌把牠打死。你能做到不偷盗吗?纳税时还想一点方法,怎样少缴一点,这种念头、这种行为就是偷盗的行为,盗心。多缴一点税,国家多一点收入,你就布施。为什么不修布施波罗蜜,还少缴一点?盗心。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都是属于盗心。妄语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五戒里头哪一条你能够做得到?可能真正能做到的只有一条,不饮酒,其他的四条不容易做。菩萨戒就更难。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严肃,出家人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居士,不谈三皈五戒,十善业道做不到,十善业道做不到,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净业三福的次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头一条。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就是从第一条,依据就是这条。孝亲尊师在《弟子规》里面,慈心不杀是因果教育,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有这三个根你才能受皈依,三皈你才真正得到。现在皈依是假的。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皈依佛?《六祖坛经》上讲得清楚,觉而不迷是皈依佛,你能不能做到?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你能做到吗?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迷、还是邪、还是染,没有皈依!真正皈依之后,起心动念他是觉、他是正、他是净,觉正净。菩提心上讲的清净、平等、觉,那真的皈依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清净、平等、正觉相应,这真的皈依了。三皈之后才能受五戒,你就想想这个次第。
所以我们今天把它放到最下面,先教你孝亲尊师,先教你学《弟子规》,你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你肯定十善业做不到。十善业道做不到,你就没有资格受三皈五戒,所以搭衣不搭衣就不必再问了。别人做得如法不如法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常常说,别人想的不善、做的不善,绝对不可以放在心上,绝对不可以放在口上,不要去批评人,人家没错。要批评自己,我学佛,我没有做得好,没有给人家做一个好样子,让人家还迷惑颠倒,我们自己有罪,自己有过失。从自己做起,改过自新,做出好样子给别人看,这就对了。
我的更多文章:
( 09:13:38)( 12:21:46)( 07:27:29)( 21:16:30)( 20:17:50)( 19:54:45)( 11:55:07)( 11:49:01)( 10:09:37)( 20:29:4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话颠倒次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