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蒋介石中央军有多少人人

北伐新军 蒋介石的“中央军”是怎样崛起的_网易财经
北伐新军 蒋介石的“中央军”是怎样崛起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北伐新军 蒋介石的“中央军”是怎样崛起的)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代指以为首、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部队。由于蒋介石掌握着政府中枢,且作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因此,蒋介石直接控制的部队被称为“中央军”。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地位还没有完全巩固,而他依靠国民党的党军和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打造出了“中央军”的雏形,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以校军起家孙中山以广东作为革命根据地,力图统一中国,建立起一个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民主国家。由于孙中山当时没有可靠的军队以供驱使,拥护他的各路军阀又并非真心愿意北伐,因此孙中山开办军校(即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以培养出来的真正拥护他的革命军官作为基础,建立“”。黄埔军校创办时,孙中山任命蒋介石担任校长。在军校成立前,蒋介石还只是建国粤军的少将参谋长,自当上黄埔军校校长起,他的仕途得以完全改变。中央军的领导者——蒋介石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不久,也就是在日这一天,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教导团(简称黄埔军校教导团)宣告成立,这个团由军校的优秀教官、优秀毕业生以及招募到的3000多名青年工人和农民编组而成。在之后的半年中,教导团被扩编为五个,其成员骨干大都是忠于孙中山的黄埔才俊。教导团通过第一次东征的优异表现,使各路军阀刮目相看,遂于日抽调前两个团编组为党军第1旅。同年6月,党军参加了讨伐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组织的叛乱,并再次荣立新功。同月26日,第1旅与教导第3团合编为党军第1师。此时孙中山早已去世,受黄埔生景仰的廖仲恺又在8月20日遇刺身亡。因此,大部分黄埔学生开始纷纷拥护蒋介石。蒋介石因为有了党军的拥护,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7月3日成立的军事委员会中,汪精卫当选主席,蒋介石则入列八委员之一,这也是他正式入主军事中枢之始。军事委员会成立后,新成立不久的国民政府就开始进行军队的整编事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党军第1师与教导第4、第5团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和第2师,这两个师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由蒋介石担任军长。为了充实第1军的实力,蒋介石乘着逼迫许崇智下野的机会,将建国粤军第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师,随即编入第1军予以吞并。这三个师,即构成今后拥兵数百万的中央军的雏形。国民革命军成立时,一共编成了五个军,此后又陆续增编第6军和第7军。这七个军构成了国民政府在北伐前的军事武装基础,但却因各自派系不同,而自成一体。如第1军属黄埔校军,以蒋介石为首;第2军属谭派湘军,以谭延闿为首;第3军属滇军,以朱培德为首;第4军属粤军,以李济深为首;第5军属福军,以李福林为首;第6军属程派湘军,以程潜为首(部队主要来源于广东警卫军、攻鄂军、潮梅军等,属各路杂牌的混合体);第7军属桂军,以李宗仁为首。在这军事七大派中,除蒋介石的其余六派首领大都是革命元老,且名望地位极高。而蒋介石作为后起之秀,能以黄埔校军为基础,成功跻身七派首领之一,是十分不易的。由于当时所认为的“中央军”更多的代指李济深统帅的粤军,因此蒋介石的部队多以“校军”或“黄埔军”代称。在北伐中壮大第1军成立后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与友军各路协同肃清了陈炯明的残余势力。接着,蒋介石又将增编的第14师(由建国粤军第2师第4旅和东征军独立团改编,初称独立第2师)和第20师(由重新成立的三个军校教导团改编,初称教导师)编入序列,这使第1军在北伐战争开始前拥有五师十七个团的约八万人。而其余各军或是三师、或是两师,仅新桂系掌握的第7军拥有九旅十八个团,能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与此同时,作为孙中山的继承人,蒋介石的地位也在军政两方面不断提高,他先是于1926年2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监(第1军军长改由何应钦接任),继又于北伐开始前的6月5日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6年7月北伐正式开始。第1军所属五个师中有两个师奉命参战,但作为总司令的蒋介石为保存黄埔嫡系部队的实力,仅命出战的两个师作为总预备队使用,其余三个师则主要留守在广州、汕头、潮安地区,以拱卫政府中枢。同年9月,第1师被正式用于江西战场,第2师被用于湖北战场。这两个师在武昌和南昌先后经历恶战,不少英勇的黄埔生在作战中冲锋陷阵,战死沙场。第1师和第2师虽然伤亡颇重,但却打出了黄埔生的威名,令各路友军对这些校军成长起来的部队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军长何应钦亲率第3师和第14师攻入福建,连克要地。在前方校军不断告捷的时候,蒋介石以黄埔军校的后续毕业生为基干,以招募新兵和收降军阀部队俘虏作为兵源,编组了两个补充师,此后在将这两个师改称第21师和第22师后,也编入第1军,竟使该军拥有七师之众。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以自己总司令兼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调军校第四期两个学生团开赴湖北前线,借参战之名将这两个团扩编为新编第1师和新编第2师。时间进入到1927年,北伐军各部势如破竹、连战告捷,不仅底定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还将浙江和江苏大部划入国民政府的版图。但就在同年4月,蒋介石却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此举不仅使部队一度陷入混乱,进而导致宁汉分裂,使国民政府分裂成以胡汉民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在此分裂中,黄埔师生也分裂成宁汉两派,但军队方面仍被蒋介石控制,蒋进而又以军校高级班、第六期入伍生总队、军士教导总队为基础成立新编第3师,以黄埔先期毕业生为骨干陆续成立八个补充团。但就在校军稳步发展壮大的时候,蒋介石却遭到同他势均力敌的新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压迫,武汉政府方面则提出要重新“合流”必须“倒蒋”。不仅如此,就连校军的二号人物何应钦也想取蒋而代之。在内忧外患之际,蒋介石被迫于8月14日宣布下野,以避锋芒。中央军的二号人物——何应钦重新崛起蒋介石的下野,使不少追随于蒋的黄埔生不得不改为拥护何应钦,少部分坚定派则随蒋“同进退”。日,军阀孙传芳趁南京国民政府内乱的机会,集中主力发起反攻,但却被第1军、第7军等部联合击溃。战后,何应钦以蒋介石继任者的身份,将第1军扩编为三个军,其中以第1师、第2师、第22师编为第1军,由刘峙任军长;以第3师、第14师、第21师编为第9军,由顾祝同任军长;以第20师、新编第1师编为第32军,由钱大钧任军长;以新编第2师、新编第3师编为新编第13军,由方鼎英任军长。至于八个补充团,或是裁撤,或是编为军属教导团。何应钦扩军的方法虽然迅速稳定了校军,但却因新桂系地位的提升,以及校军遭到桂军歧视等诸多因素,反使军队内部要求蒋介石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11月7日,蒋介石见时机成熟,从日本启程回国。16日在上海与新桂系的李宗仁等人谈判,成功实现了蒋桂的再度合作,何应钦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交出兵权。蒋介石复出后即命第9军攻占徐州,以捷报振奋军心,巩固兵权。接着下令清查汪精卫、陈公博等人设立在广州的国民党中执委临时办公室,迫使汪精卫等人流亡海外,以此肃清政敌。日,蒋介石正式复出,并在2月2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政委主席和军委会主席,使其掌握了中央政权的党、军两权。在这一时期,蒋介石也对校军进行了整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总部安全,蒋介石下令成立警卫司令部,辖三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第32军增编暂编第3师。为稳定广东局势,将新13军所属新2师和新3师交给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改编为粤军,保留由新3师扩编出来的新4师。接着,抽调新4师一部扩编为新5师,将收编的原第6军第18师改编为新编第6师,重新组成新13军,随即又改该军番号为第46军。经过这次整编,校军的实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其嫡系部队达到20万余人。北伐时期的中央军(1928年,第32军,上海)日,蒋介石在徐州下令继续北伐。此后第1军和第9军进入山东作战,第32军和第46军则分别担负京沪线和长江北岸的守备任务。在经过四个月的作战后,张作霖为首的安国军被迫撤出关外。7月6日,蒋介石携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前往北平西山的碧云寺向孙中山的灵柩举行“北伐完成报告祭”。蒋介石以此宣告北伐战争的胜利,并借此展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北伐结束后,国民政府召开编遣会议,商讨军队的缩编事宜。蒋介石借编遣会议裁军为名,施行削弱各路实力派、壮大校军实力的方针。在这次缩编中,第1军主力缩编为第1师、第9军主力缩编为第2师、第32军主力缩编为第3师、第46军主力缩编为第10师所属两个旅、警卫司令部所属步兵部队缩编为第11师所属两个旅,其余编余部队改编为第9师。接着,蒋介石将第10师和第11师完全吞并,使其嫡系部队在经过缩编之后仍然达到六个师三十六个团15万人。当时担任六个师师长的分别是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方鼎英和陈诚。除方鼎英之后退出舞台外,其五人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他们各有才干,在之后的发展中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或成为中枢要员,或成为地方大员。中央军的五虎上将,左起: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这时,由于蒋介石已经是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又身兼中枢部门多项要职,因此人们开始改称蒋介石所掌握的军事武装为“中央军”。此后蒋介石即以这六个师为基础,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央军“建军计划”。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国民党党政军领导人蒋介石生平简介
中国网 .cn  时间:   
建立独裁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妥协
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继续“清剿”。
蒋介石极力加强独裁统治,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势力,专事破坏共产党及革命组织的爱国民主活动,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对付反蒋派系的抗争。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迫害左翼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他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以加紧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他还凭借政治特权,和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一道,建立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官僚资本。他们开办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兼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垄断了全国金融体系。嗣后又逐步向工商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发展,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蒋介石部署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决心联共抗日,于日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实行国共合作坚持八年抗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叛国投敌。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全面发动内战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派出军队抢占胜利果实,大量收编伪军;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但他随即指挥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对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决议拒不履行,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他悍然于1946年6月全面发动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次年3月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了一部“宪法”,宣称要“实施宪政”,“还政于民”,“改组政府”,实际上仍是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独裁专政。经过1948年春“行宪国大”的选举,他任“总统”,并攫有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处置的权力”,使他的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外衣。对于爱国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斗争,他下令整饬,派出特务宪警凶残镇压。1948年8月,他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限期收兑金银外币,强令限制物价,企图摆脱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的困境,结果更加速了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民怨沸腾,社会骚乱。
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至此终结。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
蒋介石于日病逝于台北。他一生的言论、文电极多,散见于报刊和内部档案。台湾当局编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论总集”等。
浙江奉化人,原名瑞元,后改名中正。日本振武学校毕业。1908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追随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实行独裁统治。曾多次发动新军阀混战。九一八事变后,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连续发动对江西等苏区的“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多次掀起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在反共内战彻底失败后去台湾。曾连任台湾“总统”和国民党总裁。
虽然国共内战造成了两岸的分隔分治,但是蒋介石在台湾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坚决地反对台独,一直流传着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在这一点上,是值得肯定的。
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
责任编辑: 康朝亮
         2  
版权与免责声明红军强渡乌江前蒋介石为何高兴:中央军已进贵阳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号,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在贵州正式上演。就在红军为渡江一筹莫展的时候,蒋介石却露出了笑容,此时薛岳部的两个部下,吴奇伟和周浑元双双站在通往贵阳城下的大道上,赢得了和桂系军阀的长跑比赛。
凤凰卫视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号,翻过老山界的中央红军进入广西龙胜地区,此时负责无线电技术侦察的军委二局截获了国民党军的一份电报,红军指挥中枢通过电报获悉,如果继续北上湘西,必然一头撞进的口袋阵,按照目前红军的兵力,是否能冲过封锁线,还是需要转道避其锋芒,这成为了摆在红军高层面前一个攸关生死的抉择。
解说:1934年12月上旬,中央红军的决策层在行进的途中召开了一次至今没有正式名分的碰头会。自长征出发以来,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博古、李德和组成的军事三人团决策的,即使是作为红军总司令的,也只是命令的执行者,而在这次碰头会上,除了军事三人团和朱德外,参加的人员还有政治局委员张闻天,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已经赋闲了两年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
由于这次会议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我们只能从当事人之一,李德在其回忆录《中国纪事》中寻找只言片语,来回溯这次会议的一些细节。在到达黎平之前,我们举行了一次飞行会议,会上讨论了以后的作战方案,毛泽东又粗暴的拒绝了这个建议(李德的规划),坚持继续向西行军,进入贵州内地,这次他不仅得到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就准备转向中央三人小组一边的周恩来的支持,因此,毛的建议被通过了。
根据李德的回忆,这次飞行会议,不仅改变了红军前进的方向,而且是两年以来,中央红军决策层第一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刘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但是毛泽东毕竟经过了两年多的磨难,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比原来成熟多了,他考虑,如果要改变路线,改变这个红军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要在政治局里面争取到多数,但是当时这个情况,似乎没有把握。
解说:在这次碰头会上,博古有保留的同意毛泽东西进的建议。在这位中共最高领导人心里,西进只是一步缓棋,长征最终的目的地依然是与湘西的二六军团会合,建立根据地。
然而日夜,负责无线电侦察的军委二局截获了湘军刘建绪部队的一份密电,这份电文让红军高层第一次从全局的角度看到了蒋介石在湘西摆下的口袋阵,如果继续北上,一场实力悬殊的决战在所难免。
12月12日上午,看过敌情通报的周恩来与朱德,以中革军委的名义下发了红军西进贵州的命令,毛泽东的建议第一次变成了红军长征中的行动,这个行动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国民党军防守较弱的贵州黎平。
在前往黎平的路上,毛泽东继续利用谈话的方式把自己的放弃北上湘西继续西进贵州,建立根据地战略意图逐渐的灌输到中央红军决策层的脑海里,另一方面,由于长征出发后不久,远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远东局更换了通讯密码,中央红军与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络也因此中断了。
刘统:失去联系之后,在没有共产国际控制的背景之下,毛泽东的主张和路线,才能够赢得党内多数人的同意,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解说:日,中央红军进入到了地处湘桂黔交界处的贵州黎平地区。在这个当时交通不便,敌情顾虑较小的地方,周恩来决定召集长征出发以来第一次政治局会议,讨论一下红军后面的行动部署。作为军事三人团的成员之一,洋顾问李德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而是在他的同乡,德国传教士郁德凯的教堂后面一座木制的房子里养病。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翘街一座中式建筑内召开,史称黎平会议,然而在这个宁静的小镇,召开的这次会议却并不平静,与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意见相反,博古依然坚持,由黔东北进入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双方争论的相当激烈。
周军(《毛泽东的神来之笔》作者):毛泽东这个时候说话的分量就增加了不少,你不得不考虑下他的意见了,失败成那个样子了,周恩来那个时候已经也意识到很多问题了,所以他也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在黎平会议上,把这些人说服了以后,就采取一个方针,就准备突破乌江,到黔北占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超]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蒋介石的“中央军”是怎样崛起的
[摘要]蒋介石作为后起之秀,能以黄埔校军为基础,成功跻身七派首领之一,是十分不易的。由于当时所认为的“中央军”更多的代指李济深统帅的粤军,因此蒋介石的部队多以“校军”或“黄埔军”代称。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军,代指以蒋介石为首、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部队。由于蒋介石掌握着政府中枢,且作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因此,蒋介石直接控制的部队被称为“中央军”。北伐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地位还没有完全巩固,而他依靠国民党的党军和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打造出了“中央军”的雏形,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以校军起家孙中山以广东作为革命根据地,力图统一中国,建立起一个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民主国家。由于孙中山当时没有可靠的军队以供驱使,拥护他的各路军阀又并非真心愿意北伐,因此孙中山开办军校(即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以培养出来的真正拥护他的革命军官作为基础,建立“新军”。黄埔军校创办时,孙中山任命蒋介石担任校长。在军校成立前,蒋介石还只是建国粤军的少将参谋长,自当上黄埔军校校长起,他的仕途得以完全改变。中央军的领导者——蒋介石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不久,也就是在日这一天,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教导团(简称黄埔军校教导团)宣告成立,这个团由军校的优秀教官、优秀毕业生以及招募到的3000多名青年工人和农民编组而成。在之后的半年中,教导团被扩编为五个,其成员骨干大都是忠于孙中山的黄埔才俊。教导团通过第一次东征的优异表现,使各路军阀刮目相看,遂于日抽调前两个团编组为党军第1旅。同年6月,党军参加了讨伐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组织的叛乱,并再次荣立新功。同月26日,第1旅与教导第3团合编为党军第1师。此时孙中山早已去世,受黄埔生景仰的廖仲恺又在8月20日遇刺身亡。因此,大部分黄埔学生开始纷纷拥护蒋介石。蒋介石因为有了党军的拥护,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7月3日成立的军事委员会中,汪精卫当选主席,蒋介石则入列八委员之一,这也是他正式入主军事中枢之始。军事委员会成立后,新成立不久的国民政府就开始进行军队的整编事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党军第1师与教导第4、第5团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和第2师,这两个师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由蒋介石担任军长。为了充实第1军的实力,蒋介石乘着逼迫许崇智下野的机会,将建国粤军第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师,随即编入第1军予以吞并。这三个师,即构成今后拥兵数百万的中央军的雏形。国民革命军成立时,一共编成了五个军,此后又陆续增编第6军和第7军。这七个军构成了国民政府在北伐前的军事武装基础,但却因各自派系不同,而自成一体。如第1军属黄埔校军,以蒋介石为首;第2军属谭派湘军,以谭延闿为首;第3军属滇军,以朱培德为首;第4军属粤军,以李济深为首;第5军属福军,以李福林为首;第6军属程派湘军,以程潜为首(部队主要来源于广东警卫军、攻鄂军、潮梅军等,属各路杂牌的混合体);第7军属桂军,以李宗仁为首。在这军事七大派中,除蒋介石的其余六派首领大都是革命元老,且名望地位极高。而蒋介石作为后起之秀,能以黄埔校军为基础,成功跻身七派首领之一,是十分不易的。由于当时所认为的“中央军”更多的代指李济深统帅的粤军,因此蒋介石的部队多以“校军”或“黄埔军”代称。在北伐中壮大第1军成立后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与友军各路协同肃清了陈炯明的残余势力。接着,蒋介石又将增编的第14师(由建国粤军第2师第4旅和东征军独立团改编,初称独立第2师)和第20师(由重新成立的三个军校教导团改编,初称教导师)编入序列,这使第1军在北伐战争开始前拥有五师十七个团的约八万人。而其余各军或是三师、或是两师,仅新桂系掌握的第7军拥有九旅十八个团,能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与此同时,作为孙中山的继承人,蒋介石的地位也在军政两方面不断提高,他先是于1926年2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监(第1军军长改由何应钦接任),继又于北伐开始前的6月5日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6年7月北伐正式开始。第1军所属五个师中有两个师奉命参战,但作为总司令的蒋介石为保存黄埔嫡系部队的实力,仅命出战的两个师作为总预备队使用,其余三个师则主要留守在广州、汕头、潮安地区,以拱卫政府中枢。同年9月,第1师被正式用于江西战场,第2师被用于湖北战场。这两个师在武昌和南昌先后经历恶战,不少英勇的黄埔生在作战中冲锋陷阵,战死沙场。第1师和第2师虽然伤亡颇重,但却打出了黄埔生的威名,令各路友军对这些校军成长起来的部队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军长何应钦亲率第3师和第14师攻入福建,连克要地。在前方校军不断告捷的时候,蒋介石以黄埔军校的后续毕业生为基干,以招募新兵和收降军阀部队俘虏作为兵源,编组了两个补充师,此后在将这两个师改称第21师和第22师后,也编入第1军,竟使该军拥有七师之众。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以自己总司令兼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调军校第四期两个学生团开赴湖北前线,借参战之名将这两个团扩编为新编第1师和新编第2师。时间进入到1927年,北伐军各部势如破竹、连战告捷,不仅底定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还将浙江和江苏大部划入国民政府的版图。但就在同年4月,蒋介石却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此举不仅使部队一度陷入混乱,进而导致宁汉分裂,使国民政府分裂成以胡汉民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在此分裂中,黄埔师生也分裂成宁汉两派,但军队方面仍被蒋介石控制,蒋进而又以军校高级班、第六期入伍生总队、军士教导总队为基础成立新编第3师,以黄埔先期毕业生为骨干陆续成立八个补充团。但就在校军稳步发展壮大的时候,蒋介石却遭到同他势均力敌的新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压迫,武汉政府方面则提出要重新“合流”必须“倒蒋”。不仅如此,就连校军的二号人物何应钦也想取蒋而代之。在内忧外患之际,蒋介石被迫于8月14日宣布下野,以避锋芒。中央军的二号人物——何应钦重新崛起蒋介石的下野,使不少追随于蒋的黄埔生不得不改为拥护何应钦,少部分坚定派则随蒋“同进退”。日,军阀孙传芳趁南京国民政府内乱的机会,集中主力发起反攻,但却被第1军、第7军等部联合击溃。战后,何应钦以蒋介石继任者的身份,将第1军扩编为三个军,其中以第1师、第2师、第22师编为第1军,由刘峙任军长;以第3师、第14师、第21师编为第9军,由顾祝同任军长;以第20师、新编第1师编为第32军,由钱大钧任军长;以新编第2师、新编第3师编为新编第13军,由方鼎英任军长。至于八个补充团,或是裁撤,或是编为军属教导团。何应钦扩军的方法虽然迅速稳定了校军,但却因新桂系地位的提升,以及校军遭到桂军歧视等诸多因素,反使军队内部要求蒋介石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11月7日,蒋介石见时机成熟,从日本启程回国。16日在上海与新桂系的李宗仁等人谈判,成功实现了蒋桂的再度合作,何应钦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交出兵权。蒋介石复出后即命第9军攻占徐州,以捷报振奋军心,巩固兵权。接着下令清查汪精卫、陈公博等人设立在广州的国民党中执委临时办公室,迫使汪精卫等人流亡海外,以此肃清政敌。日,蒋介石正式复出,并在2月2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政委主席和军委会主席,使其掌握了中央政权的党、军两权。在这一时期,蒋介石也对校军进行了整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总部安全,蒋介石下令成立警卫司令部,辖三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第32军增编暂编第3师。为稳定广东局势,将新13军所属新2师和新3师交给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改编为粤军,保留由新3师扩编出来的新4师。接着,抽调新4师一部扩编为新5师,将收编的原第6军第18师改编为新编第6师,重新组成新13军,随即又改该军番号为第46军。经过这次整编,校军的实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其嫡系部队达到20万余人。北伐时期的中央军(1928年,第32军,上海)日,蒋介石在徐州下令继续北伐。此后第1军和第9军进入山东作战,第32军和第46军则分别担负京沪线和长江北岸的守备任务。在经过四个月的作战后,张作霖为首的安国军被迫撤出关外。7月6日,蒋介石携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前往北平西山的碧云寺向孙中山的灵柩举行“北伐完成报告祭”。蒋介石以此宣告北伐战争的胜利,并借此展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北伐结束后,国民政府召开编遣会议,商讨军队的缩编事宜。蒋介石借编遣会议裁军为名,施行削弱各路实力派、壮大校军实力的方针。在这次缩编中,第1军主力缩编为第1师、第9军主力缩编为第2师、第32军主力缩编为第3师、第46军主力缩编为第10师所属两个旅、警卫司令部所属步兵部队缩编为第11师所属两个旅,其余编余部队改编为第9师。接着,蒋介石将第10师和第11师完全吞并,使其嫡系部队在经过缩编之后仍然达到六个师三十六个团15万人。当时担任六个师师长的分别是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方鼎英和陈诚。除方鼎英之后退出舞台外,其五人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他们各有才干,在之后的发展中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或成为中枢要员,或成为地方大员。中央军的五虎上将,左起: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这时,由于蒋介石已经是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又身兼中枢部门多项要职,因此人们开始改称蒋介石所掌握的军事武装为“中央军”。此后蒋介石即以这六个师为基础,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央军“建军计划”。(文/胡博)转自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中央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