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就业2017质量年报报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教育部与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华北电力大学九家单位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全面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承“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理念,积极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不断促进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协调发展。学校荣获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和“河北省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称号,被教育部评为“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屡次获得“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入选“2012年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十所高校”。学校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
学校深入落实国家创业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举措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紧跟能源互联网创业热潮,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全力扶持大学生利用科研成果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学校建成创新创业专用场地4000余平米,累计获得2000余万创业资金。学校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分别获批北京市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项目、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屡次在国际、全国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创业孵化基地近三年吸纳180余个创业团队入驻孵化,52个项目成立公司。
学校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突出能源电力特色,发挥学科特长,秉承“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创新成果为依托,以创业为载体驱动,依托能源电力行业优势,积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工作理念,发展规划明确,体制机制完备,工作成效显著,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品牌。
第二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以学生的切实需求为工作导向,持续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化、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去向情况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性质情况
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情况
五、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情况
第三部分& 就业工作特点
一、工作体系健全高效、联动协调
(一)坚持实施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形成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工作教师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协调机制。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相互配合,紧密合作,不断整合校内资源,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自上而下、联动协调的一体化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二)持续总结凝练就业创业工作,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规范化、项目化。根据就业创业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将就业创业工作凝练为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创业课程、就业创业队伍、就业创业市场、就业创业文化、就业创业实践、就业创业服务七个版块,形象称之为“葫芦娃”计划,并制定了与各版块相对应的具体实施计划十六项,各个项目同时推进,有机配合,全面提升了就业创业工作水平。
就业创业工作整合提升计划如下图所示,该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强化了工作责任制度,其中就业创业服务月计划、职业导航月计划、毕业离校教育计划、就业服务系统升级计划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指导体系特色鲜明、注重实效
(一)继续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课程的深度与层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部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及相关指导类讲座做成网络MOOC教学素材,通过微信、APP、网页端指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课程内容覆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范围全阶段,形成涵盖创业理论、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华电特色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二)着力整理各类经验手册、专项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材料,编写华电自有就业创业指导类教材。推出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手册,包括《我是华电人》、《未来·印象》、《电网专刊》、《小逗趣就业》、《逗指导 都知道》、《就业那些事儿——就业常识一本通》、《青春梦想 激扬绽放——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全解析》等就业指导手册七册,《创业基本流程》、《创业政策汇编》、《华电创业案例》等创业指导手册三册,涵盖就业创业常识和手续办理、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就业创业经验分享、简历制作与面试指导等各方面。有效实现了就业创业指导的精准化和全面化。
(三)全面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建立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华电职协、华电创协、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公众微信平台,开设招聘基地、信息基地、就业指导、微社区等4个板块,形成“我是华电人”、“就业印象”、“校内宣讲”、“校外招聘”、“就业微报”等一系列特色栏目。
教育部一线采风对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报道、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在线通过微博、官方网站等多渠道宣传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官方微信平台,并在其“就业”版块开辟专栏重点宣传了华电就业的原创栏目。
三、服务体系全面细致、科学创新
(一)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除学校领导、院系相关老师、就业指导中心参与外,全方位动员各班级、年级及社团同学积极响应,选拔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就业创业工作学生骨干,使其迅速成长为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里的中坚力量。自一年级起即在各班设立一名成长规划联络员,在本科四年级各个阶段协助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完成班级就业创业及个人生涯规划相关指导培育工作。成长规划联络员深入学生班级,有效实现全校班级覆盖,大一到大四全阶段参与。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加速推进了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工作。
(二)依托手机客户端,实现就业信息的多维共享。客户端包括“招聘会”、“就业调查”、“就业咨询”、“职业测评”、“在线查询”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就业信息获取、就业疑问解答、就业职业指导、毕业生去向查询、档案查询、报到证查询等多维信息的共享。在客户端中,广大学生可以进行手续办理、简历填写、简历投递等自助操作;依托官方主页等网络载体,就业指导中心对官方网页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在线预约咨询,申请就业手续办理等操作。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求职学生的就业服务体验。
(三)全面建成2000余平米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体化创业服务。创业服务中心包括创业咨询室、团体辅导室、个体辅导室、创业沙盘室、签约洽谈室、创业孵化室等,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创业环境和设施;开设“创业彩虹工作坊”,为学生答疑解惑,2015年,“创业彩虹工作坊”一共接待500余名学生,为30余个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四、帮扶体系体贴入微、突出重点
(一)继续完善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体系。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和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编印《就业困难毕业生指导帮扶手册》;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详细情况,做好“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软实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提升毕业生就业信心,消除就业彷徨、恐惧等心理问题;组织就业技能提升训练,重点提升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能力和技巧。
(二)积极与社会慈善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支持,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2015年,就业指导中心与华民慈善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每年为我校100名毕业生提供专项就业资金30万元和就业能力提升服务;根据北京市、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和北京市教委学生处《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安排,为7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1名残疾学生申请每人1000元求职补贴。
(三)持续召开创业项目评审会,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就业指导中心对100个创业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其中25个创业项目分别获1-10万元不等的创业项目投资,有效推动了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
五、市场体系开放包容、一体多元
(一)继续与用人单位保持稳定合作,同时大力拓展西部计划、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基层就业渠道。就业指导中心推出就业市场开拓立项制度,由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相应资金和信息支持,鼓励各院系积极申报,深入全国范围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并探索和尝试新合作领域开拓。
(二)加强与校内部门合作,大力开展暑期职业体验工作。
制定市场拓展“暴风计划”,分别设立北上广计划、省会计划、老朋友计划、后花园计划、世界五百强计划、中国五百强计划,由就业指导中心主动联系各计划内企业,展开暑期实习、实践、参观活动,经过后期多渠道宣传,既增加企业知名度,又增加了学生对企业的亲和度。经校友办支持,就业指导中心带领学生走访了更多的企业,从而进一步打开就业市场。
六、就业创业实践形式丰富、精准高效
学校创新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项目化的申报机制、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基地化的建设机制、数字化的评价机制,促进了实践育人工作的扎实推进。
(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搭建了一大批包括理事会单位、发电公司、供电公司、中关村软件行业协会企业群、“中国电谷”等在内的数百个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自2012年以来,学校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团队850支,评出社会实践先进团队87个,优秀社会实践报告865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436人,参与人数总计17563人。
(二)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00余个,学生参与人数达1200余人。学校依托《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课外能力素质学分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了每个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周或社会实践总分不低于3分,研究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三)继续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平台,彰显实践育人工作特色。学校采取两段式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的新方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截至目前,学校已建设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70家。学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工作站、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实践育人的条件,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继续依托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品牌。学校围绕红色理想、绿色电力、科技环保等主题,借助行业企业、校友等资源,与地方政府紧密联系,搭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以“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为代表的实践育人特色活动品牌。
(五)学校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载体,与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合作开展“中国可再生能源推进行动”等特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共建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开展为期3个月的研究生科技助理挂职锻炼活动,用关心国情与民生、科技解困及和谐发展等主题,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使之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科学家的后备力量。
(六)继续开展“创业能力训练营”和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累计参加学生1000余名,分别从创业精神、创业项目、企业融资、公司组建、公司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创新创业展示推进、效果明显
学校紧密围绕世界能源电力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结合能源行业和学校专业特色,以国家创业驱动战略为导向,形成具有华北电力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格局,入选教育部“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一)深入落实国家创业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110余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构建集“四三三”核心课程、“四模块”实践教学、“四环节”综合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举措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验班、创业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学校党委书记担任创新创业实验班班主任。在各类国际、全国性质的创新创业比赛中学生屡获金奖,近三年取得国家专利31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完成软硬件设计860余个。
(三)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紧跟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全力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落地。学生自主研发的手机APP软件单笔获500万元融资;“绿色电力照亮丝绸之路”项目即将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推广;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近三年吸纳180余个创业团队进行孵化,52个学生创业团队成立公司,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更好地实现了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第四部分 &就业质量分析
一、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情况
2015年,学校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共吸引进校招聘用人单位2156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9416条,包括205条实习信息。进校用人单位数和发布就业信息数均创历年新高。
二、用人单位招聘及校企合作反馈
进校单位中,电力行业企业占比44%,设备制造类企业占比15%,电子信息软件类企业占比19%,咨询服务教育类占比16%,金融投资和餐饮商贸类各占比3%。进校招聘企业以在京单位为主,占比40%,华东地区占比13%。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用人单位招聘反馈调查,调查对象涵盖电网公司、电源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及服务企业、金融企业、IT企业等300余家用人单位。为建立健康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扎实推进用人单位招聘服务精细化、暑期职业体验及就业市场调研、企业英才俱乐部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调查问卷涉及进校用人单位招聘专业倾向程度、招聘毕业生时主要考虑因素、对校企合作和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对我校人才培养满意度四类一级指标。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综合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满意度达到100%。
(一)用人单位招聘专业倾向性分析
根据汇总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结合分析问卷,对电工类、热能类、计算机软件类、经济管理类专业需求量稳中有增,对新能源类、人文社科类专业需求量增幅较大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认可度高。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据调研,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给予较高评价,部分企业认为在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需要提升。具体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图所示。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
据调研,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积极进取、严谨务实、诚实守信,需要在心理抗压方面有所提升。具体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图所示。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养的评价
据调研,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专业知识系统性、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较高。具体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养评价图所示。
(三)用人单位招聘重视因素
据调研,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较为重视的招聘因素包括所学专业、面试表现、学习成绩、实践经历和学历层次。具体如用人单位招聘重视因素图所示。
(四)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通过前期与部分用人单位沟通,今年的调查问卷设计了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建议指标,根据反馈,部分用人单位建议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如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图所示。
(五)校企合作反馈分析
一是校企合作的效果得到充分认可。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暑期职业体验、就业见习、企业英才俱乐部、研究生工作站、“订单+联合”人才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共赢,在校园招聘、针对性人才培养、学生信息对称、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企业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统计近三年来进校单位情况,接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连续三年进校招聘,主要为电力行业类、电力设备制造类、计算机软件类企业,2015年较2014年,又有近200家用人单位初次建立招聘合作的企业进校招聘。2015年实习实践基地、企业英才俱乐部、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的数量稳步上升。
三是校企合作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已经建立合作的企业希望长期保持合作,同时根据经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模式。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预测
华北电力大学2016届毕业生有7347人,截止2015年12月,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和签约情况与往年基本持平,预计我校201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基本相当。
第五部分& 对招生、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校重视就业质量对招生、人才培养的反馈,每年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联系校友等方式征求用人单位、校友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结合就业形势,合理制定招生计划
在本科招生计划的调整与编报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本科专业的就业情况。一是学校教务处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办学条件、学科发展等因素制定学校年度招生事业计划(包括分专业招生计划)。二是学校招生办公室依据教务处确定的年度招生事业计划及分专业招生计划,按照“科学、稳定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综合考虑各专业对口就业市场的地域分布、各省高考报名人数等因素,按照“优化专业分配结构,相对稳定”的方法,编制本科招生来源计划。三是根据本科专业就业情况,对招生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新增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
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完善“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以“大电力”学科专业体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创新型、工程实践型人才;进一步加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研发、设计型工程技术和管理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协调,将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党干培训、学术论坛、职业规划、挂职锻炼、创业实践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多元化、关联化和常态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三、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紧缺人才
加深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区的合作,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招聘实习、社会实践、联合培养、职业指导、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继续推进联合培养、电力人才招聘基地、职业体验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业实训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扩大合作单位的数量和范围,提升合作内容的水平和层次,逐渐形成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育人的长效机制。
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构建运行顺畅、工作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推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强化宣传、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1、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日。
2、因数据的小数位数问题,加总百分比可能有0.1%以内的误差。
3、数据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4、本报告最终解释权归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原文链接:您的位置: &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优质期刊推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南京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告-考研帮.pdf 1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南京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告-考研帮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
业工作的通知》(教学 [2016 ]11 号),“各高校要在每年年底前编制
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
况和特点”,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委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
院成立课题组,独立开展调研,编写了《南京大学2016
年毕业生就
业质量年度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民生工程,是人才强国之本,更是高
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南京大学长期以来不仅关注毕业生就业率,
更注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长远发展。为此,南京大学加强就业创业指
导与服务,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积极拓展学校与用人单位
的合作空间,形成稳定的重点单位信息库,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
机会。同时,南京大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社会担当精神,积
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繁荣富强的
远大目标结合起来。
南京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
手,融入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始终,形成了以创业课程、创业讲堂、
创业训练、创业竞赛和创业孵化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聘请数量可
观的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鼓励
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如今,“创新”、
“发展”和“贡献”等成为南京大学毕业生讨论就业创业时的关键词。
基于一直以来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南京大学先
后获得了“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
高校”等荣誉称号。从几家重要的国际评价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南
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表现突出,备受称赞。在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公布的“2016 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
排名”中,南京大学从上一年的第124 位上升至第119 位。同样,QS
全球教育集团颁布《2017 年QS 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南京
大学在全球雇主声誉、校友成就、企业合作、校园雇主招聘活动、毕
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方面表现不俗,综合排名也从上一年的全球第156
位上升至101-150 位区间。这些成绩标志着南京大学就业创业工作正
向世界一流水平稳步迈进。
《南京大学2016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写组
2016 年12 月15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1
一、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背景1
二、南京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第二部分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5
一、数据来源5
(一)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5
(二)2016 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研5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调研5
(四)校内职能部门深度访谈6
(五)院系深度访谈6
(六)2016 届毕业生深度访谈 6
二、方案设计与数据采集6
(一)研究方案确定和调研问卷设计6
(二)调研问卷实施6
(三)调研问卷回收7
三、主要分析方法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7
(二)列联表和相关分析8
(三)回归分析8
第三部分 就业基本情况9
一、毕业生规模9
二、毕业生结构9
(一)性别分布9
(二)学历分布9
(三)性别与学历交叉分析10
(四)各学院毕业生分布10
(五)生源地分布11
三、就业率和升学状况13
(一)总体情况13
(二)分院系情况14
四、就业流向18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积分
0人评价19页
0人评价66页
0人评价17页
0人评价23页
0人评价3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10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质量年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