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公司都发行股票如果倒闭了,发行的股票怎么办

上市公司破产股票会怎样处理?
上市公司破产股票会怎样处理?
老王连连看
上市公司破产后购买的股票会一文不值吗?回答关注(2)|查看更多问答3个回答丁丁金服5小时前0赞踩1、上市公司宣布破产后,所买的股票已经没有了,所以亏损了。但在中国股市中,退市的股票在完全退市之前都会在三板市场交易,退市公司原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将由一家具备代办股份转让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主办券商)代办转让,并在45个工作日之内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2、目前A股公司因业绩因素的退市标准是连续3年亏损就要暂停上市(暂时保留代码和资格),如果之后6个月内仍继续亏损就要面临退市处理。退市股票的处置:有三种可能:一种是重组后再重新回到主板(如济南轻汽);另一种就是将来上三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破产,彻底没有了。3、退市公司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之前,股东应尽快办理股份确权与转托管手续,否则有可能无法赶上在该公司第一个交易日进行交易。退市公司挂牌之后,股东可以继续办理股份确权与转托管手续,但其股份需要经过两个交易日之后方可转让(即三板交易)。评论大界AA财经5小时前3赞踩一、上市公司破产后股票怎么办在公司倒闭之前,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就会转成 ST 股票(退市风险警示),然后再转为 *ST 股票(三年亏损,严重退市风险警示),到第三年度末,还不能转为盈利的,将暂停上市,到第四年度末,还这样的,转入退市整理期。对于股民来说,真的出现突然出现上市公司倒闭然后血本无归的很少,最多是股价跌到 1 块。而且中国的上市公司壳资源还算是有价值的,当最后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重组挽救壳资源,然后发布退市公告之后,你还可以在场外市场通过转让股份降低自己的损失。二、上市公司倒闭知识知多少第一:金纸变废纸的过程是否反映市场化的自然进程?我国股票市场的设立,一开始便不完全是市场行为的产物。一是它的“先天不足”,股票作为高级形态信用工具,它应该是信用经济充分发展的自然产物;而在我国,股票问世之初的“金贵之身”完全由“超市场力量”赋予。由于信用体系十分薄弱,融资者信用与投资者信用极不对称,故它一开始就被烙上“信用工具缺失信用”的印记。现在要割断历史,将信用风险全部推给市场参与者而与市场组织者无关,似乎说不过去。二是它的“出生畸形”,将股权结构人为“安排”成客观上有利益“转移”职能的两极:一极是国有股法人股等公股,它以超低价认购且因绝对控股而在需要“转移”小股东利益时享有绝对话语权;另一极是社会公众股,虽以高溢价购得但因势单力薄而实际处于即便利益被转移也无力抗争的边缘化状态。由于股市利益“转移职能”的衰弱,金纸变废纸的进程得以加快,这难道就是市场化的自然过程?三是它的“后天失调”,虽然认股价格天然得不平等,但并未影响同股同权同利这种“天然平等”的实施,甚至反过来公股处于“超平等”地位:即管理层将“股市应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作为政策导向,以“股市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利益取向。试问,公有资本不能流失,公众资本就能无故流失吗?有人认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应该“一视同仁”,既然非上市公司可以破产,为何上市公司就不行?这种论调貌似“铿锵”实则“苍白”,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哪个没有充分行使过自己的权力,其破产当然咎由自取;而对上市公司的公众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来说,又有哪个行使过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呢?破产责任若非他莫属,法理的公正性权责性又何在呢?第二:资不抵债能否作为上市公司破产的惟一依据?诚然,发达国家都将公司资不抵债且不能偿付到期债务作为破产依据,但分析其资不抵债的成因,大多源于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失败,即破产的客观依据与其说是公司资不抵债,不如说是由可以理解的经营不善引起。反观我国上市公司,ST族中为数不少的资不抵债者,少部分确由经营失败引起,大部分则由非经营性因素导致。换言之,同样是资不抵债,西方国家的成因大多是客观的,而我国则以主观原因为主,即上市公司的资不抵债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经营不善不是它的惟一甚至主要依据。这些“主观”因素包括:一是控股股东先以其他应收款形式大肆侵吞上市公司资金再设法逃之废之(如*ST石化);二是迫使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大量担保,最终由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而一夜“打穿”(如ST达尔曼);三是公然挑战法律,让上市公司资金无缘“失踪”(如*ST珠峰);四是先财务造假,虚列利润与资产,然后将真金白银套出转移(如*ST生态)……凡此种种,根本不是经营不善问题而是违规违法问题,对由此而引起的资不抵债,岂容一破了之?第三:先破产后赔偿的保护程序究竟保护了谁?新的企业破产法草案规定,与企业破产相关的三种程序即和解、重整和破产清算均适用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破产清算后将申请注销登记,公司经营将终止,公司股票将中止上市并作废,从而失去在股票代办转让系统转让的资格。也就是说,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而言,只要到期债务无力偿付,理论上都存在立即破产的可能性。只有待破产程序结束后,如果大股东或高管人员有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后者才可以向前者提出赔偿要求,即公司的先行破产是后续赔偿的必要条件。这种“保护”程序究竟保护了谁不一清二楚了么?其一,公司的一切资产属于股东,“零股董事”们用非法手段掏空了公司,其违法责任却由股东先行承担,这种“法理”甚至有点像歹徒抢劫公民,公民应先让其得逞,然后再向其追讨那样荒谬。其二,公司都破产不存在了,账已清掉债已赖掉,之后再重翻“老账”,这账如何算得清楚,这不是给“倒账者”提供“程序便利”又是什么?其三,先破产后赔偿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旦违法人员觉得自己可能被赔得精光时,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完全可以通过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将私产从容地隐匿转移。可见,对中小股东真正的保护应该是也只能是走“先赔偿后破产”或“边赔偿边破产”的程序!第四:不规范的破产行为难道能维护法律尊严的完美性?对上市公司急于实施破产,既然法理上不一定说得通,程序上又有明显疏漏,为何有人总想尽早试点?说穿了,惟一“善意”的可能是,这些人想维护企业破产法的“尊严”乃至整个法律尊严的“完美性”。这一初衷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适得其反。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法律最终的“完美性”只能体现在保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上。实际上,我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市场有着巨大“差异”,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上市公司资不抵债的成因各不相同,简单地照搬照套西方的破产法规于我国,导致的“异化”结果只能是破产行为的不规范与法律尊严的蒙尘玷污!第五:公司破产导致券商大面积破产甚至引发市场&破产&谁来买单?退一步讲,即便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破产“天经地义”,破产的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天衣无缝”,也应该适当考虑破产时机的选择与破产效应的冲击。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五年来风雨飘摇时期———股价股指节节下滑,人气交投极为低迷,股民券商亏损累累,金融不稳时隐时现,在此背景下贸然打开金纸变废纸的闸门,真令笔者不寒而栗。须知,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个信心市场,投资者信心充足,市场兴旺向上;投资者预期低落,市场萎靡不振;在目前投资者预期极度紊乱、信心行将崩溃之时,再雪上加霜地开启破产杀戒,要是它演变成压死券商、市场这头“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由谁来买单,又怎么买得起单?第六:市场炒家借&破产&之名行&骗筹&之实怎么办?规范的破产行为既要包括该破者破、不该破者不留下任何“佯破”的空子,也包括一旦破产程序启动不打无谓的“持久战”以紊乱预期;不规范的破产行为则倒过来,从而客观上为市场炒家提供投机空间或留下敛财缝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老王连连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这是一个夏天,简单的回忆!
作者最新文章责任编辑:lqj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倒闭了,发行的股票怎么办?
我的图书馆
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倒闭了,发行的股票怎么办?
李楠,BIB小Banker,专注中小企业融资与并购
在公司倒闭之前,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就会转成 ST 股票(退市风险警示),然后再转为 *ST 股票(三年亏损,严重退市风险警示),到第三年度末,还不能转为盈利的,将暂停上市,到第四年度末,还这样的,转入退市整理期。
退市整理期结束,转入场外柜台交易市场:
上市公司的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公司应当选择并申请将股票转入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其他符合条件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或者本所设立的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公司不申请的,本所安排其股票在本所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本所设立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为退市公司股份转让和信息披露等提供相应的服务,该系统实施适应退市公司特点的股份转让安排,采取严格的股份转让限制措施、市场监控措施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措施,并要求公司通过公司网站、中国证监会指定的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平台或其他公开媒体公告其重大信息。
对于股民来说,真的出现突然出现上市公司倒闭然后血本无归的很少,最多是股价跌到 1 块,比如东方电子和银广厦。而且中国的上市公司壳资源还算是有价值的,当最后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重组挽救壳资源,比如 000504 *ST 传媒,这几天就在退市绝望的前夕做最后的重组来挽救这个主板的壳儿。
当然,如果像 *ST 长油这种跌到 8 毛了,然后发布退市公告之后,你还可以在场外市场通过转让股份降低自己的损失。
写了这么多,我不禁想问,作为喝地沟油的小散,难道你真要坚持到像 ST 长油那样退市才割肉吗?这不合理啊,不符合常理......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公司上市成功的一刻以及上市成功后,股市的资金是如何流转到公司的?-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公司上市成功的一刻以及上市成功后,股市的资金是如何流转到公司的?
经常会听说公司上市后创始人成为千万富翁等新闻,一直不清楚公司具体是怎样从股市中获取资金的,以及上市以后股民对股票的买卖如何影响公司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886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4条
简而言之,“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相互**的过程和概念。首次公开发行之后不一定要上市(西方市场常见),上市的企业也不一定要公开发行(如新三板)。 “首次公开发行(IPO)”即是向公众增发股票,这个增资的过程是资金流入公司的过程。“上市… 显示全部 简而言之,“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相互**的过程和概念。首次公开发行之后不一定要上市(西方市场常见),上市的企业也不一定要公开发行(如新三板)。“首次公开发行(IPO)”即是向公众增发股票,这个增资的过程是资金流入公司的过程。“上市”是公司的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的过程,与资金流入公司已经基本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在当下中国,由于发审制度和证监会相关规定,首次公开发行以后,公司一般都会尽快上市,所以这一过程,一般被简称为“上市”,英文可以叫“IPO”。随便找了个招股书,看题目也能说明这个问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William Sun
回答于日 00:00
之后的回答都很详细。 我给个简洁的回答。 上市那一刻,通过新股发行(传说中的打新股,钱进入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钱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那里,不经过上市公司。 显示全部 之后的回答都很详细。我给个简洁的回答。上市那一刻,通过新股发行(传说中的打新股,钱进入上市公司)上市之后,钱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那里,不经过上市公司。
回答于日 00:00
日注:这个答案是2013年7月写的,只符合当时境内IPO的情况。新股发行改革引入存量发行之后,IPO不能单纯说是增资。 --------------------------------------------------------------------------------------------- 只讨论境内IPO: 一、首次… 显示全部 日注:这个答案是2013年7月写的,只符合当时境内IPO的情况。新股发行改革引入存量发行之后,IPO不能单纯说是增资。---------------------------------------------------------------------------------------------只讨论境内IPO: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本质是股份公司的增资IPO本质是一次增资,不过增资的方式比较特殊而已。那么股份公司的增资是什么呢?增资过程是公司增加股本,投资人认购新增股份,获得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并把作为对价的资本投入公司。(ps:增加股本意味着老股东的股权比例一定会稀释)关于增资举个栗子,栗子里面的增资是以首次公开发行的形式进行的:1)公司A股份为3000万股,股本为3000万元;2)公司A上市发行股份为1000万股(上市后股份数的25%,上市前股份数的33.34%(不是33.33%)——这个数字基本是固定的,尾数有差异;发行后股本大于4亿元,发行比例为上市后10%以上)3)市场估计上市前公司A值6亿元,那么发行价为6亿元/3000万股=20元/股,募集资金=20元/股*1000万股=2亿元。发行后公司市值=8亿元,股本数=4000万股,发行后老股东的股权比例被稀释,但是谁也没有占便宜或吃亏(如果估值是准确的话)增资过程中新增加的资本从投资人所有变为归公司所有,现金从投资人账户进入公司的账户,实物由投资人交割给公司,在账目上,1000万元记为“股本:1000万元”,溢价部分19000万元记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9000w”二、IPO过程中资金如何流转资金流转是这样的:投资者账户——保荐人(证券公司)账户——发行人(上市公司)账户 1、投资者通过网下和网上方式申购新发行的股份,申购资金被中登公司冻结2、网下、网上申购摇号结束后,中登公司将中签的申购资金转入保荐人(及证券公司)的代收款账户,其余资金解冻3、保荐人扣除发行费后,将投资人的资金(及募集资金)转入发行人(上市公司)的验资账户——这里需要注意,不验资的话,发行是没有结束的,公司的股票是不能上市交易的4、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股票发行结束5、股票上市交易——上市当天9:30大家去交易所敲钟6、资金从上市公司的验资账户进入募集资金账户——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没超募,那么募集资金账户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数量一致,两个项目就两个账户;如果超募,增加一个超募资金账户。资金从验资账户转入募集资金账户只是从公司的左手倒右手,没什么特别的,时间要求也并不非常严格,上市之前做完也可以三、补充公司发行上市的流程格式不好编辑,给两个链接:1、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指引 ——这个是详细的指引文件2、http://www.p5w.net/stock/ssgsyj/zqgg/9123649.pdf ——给个栗子:创业板第一支股票“特锐德”300001的发行日程----------------------------------------------------关于公司IPO前股东如何变成千万富翁——沿用上面公司A的例子,如果某人甲上市前有60万股(股权比例=60万/3000万=2%),IPO后某甲的股份市值=60万*20=1200万元。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上市前上市后股东手中股份的收益差别很大呢?1、收益形式上市前:股东只能靠分红体现收益——公司要发展的时候,利润甚至可能全部都沉淀为机器设备,股东一分钱现金都拿不到;因为公司状况不透明,不标准化,股东不太可能通过出售股份获得投资收益(现在有风投、PE好点)上市后:股东可以拿分红,也可以卖出获益。售出股份和拿分红的差异很大,比如某年公司每股盈利1元,决定拿出0.4元作分红,而直接卖出1股可以获得20元。2、流动性增加带来的公司增值还是拿公司A举例,如果A公司某年净利为3000万元,上市前市盈率为6倍,公司价值1.8亿,不考虑增发,同一个公司若是上市公司,市盈率为20倍,公司的价值为6亿元同一个公司,上市还是非上市,这里前者是后者的3.3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增加的价值是如何来的呢?来源于两点: 1)公司上市减少信息不对称,更透明,不会蒙受“柠檬市场”商品所蒙受的价值损失。2)流动性的增加——上市公司的股票想买能买到,想买能卖出。而在中国,这样的区别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局的监管——证监会控制了这种标准化的商品(上市公司股票)的供应量,供给不足造成价格虚高。与之相比,美国股票市场完全市场化,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差别没那么大,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私有化。------------------------吐槽的分割线---------------------------李想的答案是对的得票第一名的肖潇对各主体法律关系理解不太清楚,对境内IPO不熟,细节错误不少
SeanTan又名旺财
回答于日 00:00
现在最新政策,允许进行存量发行了,即老股东在上市时直接把所持股份进行转让套现,股东手里的“纸”直接变成了钱。也就是一夜之间变成千万富翁了。比如最近的奥赛康案例,老股东直接套现31.83亿。 个人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合法(根据《公司法》第142条规… 显示全部 现在最新政策,允许进行存量发行了,即老股东在上市时直接把所持股份进行转让套现,股东手里的“纸”直接变成了钱。也就是一夜之间变成千万富翁了。比如最近的奥赛康案例,老股东直接套现31.83亿。个人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合法(根据《公司法》第142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恶劣后果:1.老股东大量套现,表示其对所持股权的公司发展前景并不看好(股票未来价值低于上市初价值),却利用新股上市的机会,与发行商中介一起向二级市场投资者进行兜售,说难听点就是坑骗二级市场投资者,长此以往市场氛围会越来越糟糕。2.相对于增量发行,存量发行对公司并无好处。因为增量发行的资金是归公司本身所有,公司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削减债务等实质对公司有益的活动。而存量发行获得的资金是股东所有,跟公司经营没有直接关系。
回答于日 00:00
其实上市和资金投入公司是两回事。 资金投入公司,是通过公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例如原来公司有一万股股本,现在增加五千股,释放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通过询价或协议确定的价格认购股份。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对于股… 显示全部 其实上市和资金投入公司是两回事。资金投入公司,是通过公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例如原来公司有一万股股本,现在增加五千股,释放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通过询价或协议确定的价格认购股份。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对于股份公司,还是有限公司,都是一样的。公司在我国A股上市,全称叫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其中前半部分讲的就是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后半部分才是上市。一般来说,发行时的顺序是,投资者将资金打入主承销商的账户,主承销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钱转入拟上市公司的账户,再由投行负责协助拟上市公司到中证登和交易所办理股份登记和上市工作。因此从先后顺序来看,是钱先转入公司账户,之后公司股份才上市的。之所以在我国募集资金和上市联系在一起,是由于我国不允许股份公司直接向公众募集资金,而是经过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的审批才可以。理论上上市审批是由交易所进行,和首次公开发行也是**的,但由于证监会集中了审核权,交易所只是形式审核罢了,还没有证监会批准而交易所否决的案例。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算增量发行的一种,即拟上市公司的股东会增加、股份会增加、资本金也会增加,我国A股市场目前只允许增量发行,与之对应的存量发行已有政策风声,但还未出台可操作的办法。国外是允许存量发行的。在存量发行的情况下,拟上市公司的股份总数不变,一般由发起人股东释放一部分股权给公众股东,以满足上市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并不必然为公司带来资金,主要实现的是原有股东的股份流通和套现。上市后股民对股票买卖的影响,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股民对股票的买卖会影响到公司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富总值。第二,股民对股票是追捧还是冷落,即股票的流动性如何,决定了公司保持上市地位有没有意义。如部分中概股在美国无人问津,成为僵尸上市公司,不仅由于估值过低基本失去了融资功能,反而成为丑闻的放大器,对公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第三,最重要的是,在公司再融资的时候,不论是公开、非公开、可转债等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决定了公司在稀释同等股份情况下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在公司换股并购或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时候,公司股票的价格代表了公司的筹码,上市公司可以依靠流通性带来的高估值吞掉更大的非上市公司。
回答于日 00:00
这个问题信息量很大,我希望尽可能简单的能够解释一些东西,有任何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 1. 实际上公司上市成功,是指投资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的存股协议正式生效,公司发行的股票正式在公开二级市场交易;在上市成功后的某一个时间点(也可能是即时),投行… 显示全部 这个问题信息量很大,我希望尽可能简单的能够解释一些东西,有任何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1. 实际上公司上市成功,是指投资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的存股协议正式生效,公司发行的股票正式在公开二级市场交易;在上市成功后的某一个时间点(也可能是即时),投行会根据律所的规定,将此前路演或者说是招股募集阶段已锁定的资金交割给公司。当然公司实际拿到的资金还应扣除投行的承销费用、律师费、审计费用和交给证交所的上市费用等。一般国内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小公司多数在25%左右(谢abel chen指正);而如果在海外上市,类似脸书这样的公司,IPO时发行的股数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也有一些金融公司募集资金会超过总股本的一半以上;绝大多数是采用增资募股的形式,这意味着原始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2. IPO所募集的资金是需要用于此前招股说明书所列明的募资用途上的(当然实际操作中未必如此,不过年报中总是要交代的);所以这些资金无法算作创始人的个人资产。如果上市公司在发展阶段中需要再融资,可以采用增发等形式再次在公开市场募资。3. 上市之后,股票的价格供需关系,或者说是公开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结果。而投资者(股民)根据对于公司的价格评估,将买卖单价委托给券商进行购买,以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为例,具体的买卖委托在证交所的成交流程如下:A.每个交易日开盘前,系统会对已接受的全部有效委托进行集合竞价处理,系统将买单和卖单分别排队,排列依据首先是价格优先原则,其次是进入系统的时间优先原则。即买单价格从低到高,同价的按先后;卖单价格从高到低,同价的按先后;B. 系统根据竞价规则自动确定成交价(开盘价),定价的原则是以此价格成交能够得到最大成交量;C. 系统按顺序将此前排序的买单和卖单配对成交,直到不能成交为止,未成交的委托排队等待成交。D. 开盘之后,集合竞价结束,开始进入连续竞价阶段,连续竞价期间每一笔买卖委托进入电脑系统后立即做出判断,能成交者予以成交,不能成交者等待机会成交,部分成交者剩余部分继续等待。E. 在国内证券市场,在无撤单的情况下,委托当日有效。若遇到股票停牌,停牌期间的委托无效。而在开市期间,交易市场上所显示的股价,也是按此价格在当下能够得到的最大成交量。4. 从第三点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于股票的买卖行为集合,对股价形成了直接的影响。也基于以上交易原则,在你同时具有大量的资金或大量的股票时,你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操作,对一定时期的股价进行操控。具体操作模式可以参看窃听风云2里的相关描述。顺便多说一句,也正因为此,很多在美国市场上的中概股谋求退市,因为他们通常的日成交量过低,而美国市场又没有涨跌停机制,因此随意的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的股价暴涨暴跌。5. 关于创始人的身价问题,因为此中涉及复杂,干脆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好了。Danny投资1000万人民币创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到营业额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这时候他找来了一家私募(风投)对他的公司进行投资,经过一系列尽调和评估,风投最后决定投资他们公司,融资2000万元,占公司25%股份。这时候Danny的公司的估值就达到了8000万元,他持有75%的股份。Danny的公司利用融资的2000万元继续经过几年的发展(假设其中没有再融资),公司营业额达到2亿元,利润达到5000万元。上市过程中公司以20倍PE值募资2.5亿元,公司的市值达到10亿元。Danny此时仍占股56.25%,风投占股18.75%,公开发行股票占比25%。以此价格为基准,此时Danny的资产达到了5.625亿元,但在套现前他的实际可控资产远没有这么多。问题中提到的“公司上市后创始人成为千万富翁”大抵如此。当然实际上整个过程远不止这么简单,此例只是试图通过极为简单的模型,大抵勾画出创始人上市可以获得的好处。当然,也有创始人上市当日减持套现的例子。其中中概股比较有名的如李国庆先生在其公司上市当日减持130万ADS,套现2080万美金;扎克伯格也在脸书上市当日减持3000万股,套现11.4亿美金。
回答于日 00:00
IPO就是将公司的一小部分的股权卖给公众(一般是25%) 公司想上市, 就进行股份制改组,然后就确立好股东了,假设总股本为7500万股,创始人占全部100%。 然后再凭空创造出2500万股用于流通,此时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到75%,然后将这2500股通过一级市场卖给投资… 显示全部 IPO就是将公司的一小部分的股权卖给公众(一般是25%)公司想上市, 就进行股份制改组,然后就确立好股东了,假设总股本为7500万股,创始人占全部100%。 然后再凭空创造出2500万股用于流通,此时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到75%,然后将这2500股通过一级市场卖给投资人们(承销商类似是中介),然后2500万股卖来的钱扣除中介费 税等费用后就到了公司账户上,以后股价跌或涨并不会直接使公司现金减少或者增加了。至于为什么股东们成了富翁,因为没上市之前,那些股权没有市场价,上市了才能定价. 事实上市后直到他们并不会直接获得现金收益,我们说他们成了富翁只是对他们的股权而言的。
Matthew Zeng
回答于日 00:00
之后的回答都很详细。我给个简洁的回答。上市那一刻,通过新股发行(传说中的打新股,钱进入上市公司)上市之后,钱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那里,不经过上市公司。 显示全部 之后的回答都很详细。我给个简洁的回答。上市那一刻,通过新股发行(传说中的打新股,钱进入上市公司)上市之后,钱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那里,不经过上市公司。
回答于日 00:00
简而言之,“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相互**的过程和概念。首次公开发行之后不一定要上市(西方市场常见),上市的企业也不一定要公开发行(如新三板)。“首次公开发行(IPO)”即是向公众增发股票,这个增资的过程是资金流入公司的过程。“上市”… 显示全部 简而言之,“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相互**的过程和概念。首次公开发行之后不一定要上市(西方市场常见),上市的企业也不一定要公开发行(如新三板)。“首次公开发行(IPO)”即是向公众增发股票,这个增资的过程是资金流入公司的过程。“上市”是公司的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的过程,与资金流入公司已经基本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在当下中国,由于发审制度和证监会相关规定,首次公开发行以后,公司一般都会尽快上市,所以这一过程,一般被简称为“上市”,英文可以叫“IPO”。随便找了个招股书,看题目也能说明这个问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William Sun
回答于日 00:00
日注:这个答案是2013年7月写的,只符合当时境内IPO的情况。新股发行改革引入存量发行之后,IPO不能单纯说是增资。---------------------------------------------------------------------------------------------只讨论境内IPO:一、首次公开… 显示全部 日注:这个答案是2013年7月写的,只符合当时境内IPO的情况。新股发行改革引入存量发行之后,IPO不能单纯说是增资。---------------------------------------------------------------------------------------------只讨论境内IPO: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本质是股份公司的增资IPO本质是一次增资,不过增资的方式比较特殊而已。那么股份公司的增资是什么呢?增资过程是公司增加股本,投资人认购新增股份,获得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并把作为对价的资本投入公司。(ps:增加股本意味着老股东的股权比例一定会稀释)关于增资举个栗子,栗子里面的增资是以首次公开发行的形式进行的:1)公司A股份为3000万股,股本为3000万元;2)公司A上市发行股份为1000万股(上市后股份数的25%,上市前股份数的33.34%(不是33.33%)——这个数字基本是固定的,尾数有差异;发行后股本大于4亿元,发行比例为上市后10%以上)3)市场估计上市前公司A值6亿元,那么发行价为6亿元/3000万股=20元/股,募集资金=20元/股*1000万股=2亿元。发行后公司市值=8亿元,股本数=4000万股,发行后老股东的股权比例被稀释,但是谁也没有占便宜或吃亏(如果估值是准确的话)增资过程中新增加的资本从投资人所有变为归公司所有,现金从投资人账户进入公司的账户,实物由投资人交割给公司,在账目上,1000万元记为“股本:1000万元”,溢价部分19000万元记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9000w”二、IPO过程中资金如何流转资金流转是这样的:投资者账户——保荐人(证券公司)账户——发行人(上市公司)账户 1、投资者通过网下和网上方式申购新发行的股份,申购资金被中登公司冻结2、网下、网上申购摇号结束后,中登公司将中签的申购资金转入保荐人(及证券公司)的代收款账户,其余资金解冻3、保荐人扣除发行费后,将投资人的资金(及募集资金)转入发行人(上市公司)的验资账户——这里需要注意,不验资的话,发行是没有结束的,公司的股票是不能上市交易的4、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股票发行结束5、股票上市交易——上市当天9:30大家去交易所敲钟6、资金从上市公司的验资账户进入募集资金账户——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没超募,那么募集资金账户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数量一致,两个项目就两个账户;如果超募,增加一个超募资金账户。资金从验资账户转入募集资金账户只是从公司的左手倒右手,没什么特别的,时间要求也并不非常严格,上市之前做完也可以三、补充公司发行上市的流程格式不好编辑,给两个链接:1、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指引 ——这个是详细的指引文件2、http://www.p5w.net/stock/ssgsyj/zqgg/9123649.pdf ——给个栗子:创业板第一支股票“特锐德”300001的发行日程----------------------------------------------------关于公司IPO前股东如何变成千万富翁——沿用上面公司A的例子,如果某人甲上市前有60万股(股权比例=60万/3000万=2%),IPO后某甲的股份市值=60万*20=1200万元。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上市前上市后股东手中股份的收益差别很大呢?1、收益形式上市前:股东只能靠分红体现收益——公司要发展的时候,利润甚至可能全部都沉淀为机器设备,股东一分钱现金都拿不到;因为公司状况不透明,不标准化,股东不太可能通过出售股份获得投资收益(现在有风投、PE好点)上市后:股东可以拿分红,也可以卖出获益。售出股份和拿分红的差异很大,比如某年公司每股盈利1元,决定拿出0.4元作分红,而直接卖出1股可以获得20元。2、流动性增加带来的公司增值还是拿公司A举例,如果A公司某年净利为3000万元,上市前市盈率为6倍,公司价值1.8亿,不考虑增发,同一个公司若是上市公司,市盈率为20倍,公司的价值为6亿元同一个公司,上市还是非上市,这里前者是后者的3.3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增加的价值是如何来的呢?来源于两点: 1)公司上市减少信息不对称,更透明,不会蒙受“柠檬市场”商品所蒙受的价值损失。2)流动性的增加——上市公司的股票想买能买到,想买能卖出。而在中国,这样的区别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局的监管——证监会控制了这种标准化的商品(上市公司股票)的供应量,供给不足造成价格虚高。与之相比,美国股票市场完全市场化,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差别没那么大,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私有化。------------------------吐槽的分割线---------------------------李想的答案是对的得票第一名的肖潇对各主体法律关系理解不太清楚,对境内IPO不熟,细节错误不少
SeanTan又名旺财
回答于日 00:00
这个问题信息量很大,我希望尽可能简单的能够解释一些东西,有任何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1. 实际上公司上市成功,是指投资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的存股协议正式生效,公司发行的股票正式在公开二级市场交易;在上市成功后的某一个时间点(也可能是即时),投行… 显示全部 这个问题信息量很大,我希望尽可能简单的能够解释一些东西,有任何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1. 实际上公司上市成功,是指投资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的存股协议正式生效,公司发行的股票正式在公开二级市场交易;在上市成功后的某一个时间点(也可能是即时),投行会根据律所的规定,将此前路演或者说是招股募集阶段已锁定的资金交割给公司。当然公司实际拿到的资金还应扣除投行的承销费用、律师费、审计费用和交给证交所的上市费用等。一般国内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小公司多数在25%左右(谢abel chen指正);而如果在海外上市,类似脸书这样的公司,IPO时发行的股数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也有一些金融公司募集资金会超过总股本的一半以上;绝大多数是采用增资募股的形式,这意味着原始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2. IPO所募集的资金是需要用于此前招股说明书所列明的募资用途上的(当然实际操作中未必如此,不过年报中总是要交代的);所以这些资金无法算作创始人的个人资产。如果上市公司在发展阶段中需要再融资,可以采用增发等形式再次在公开市场募资。3. 上市之后,股票的价格供需关系,或者说是公开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结果。而投资者(股民)根据对于公司的价格评估,将买卖单价委托给券商进行购买,以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为例,具体的买卖委托在证交所的成交流程如下:A.每个交易日开盘前,系统会对已接受的全部有效委托进行集合竞价处理,系统将买单和卖单分别排队,排列依据首先是价格优先原则,其次是进入系统的时间优先原则。即买单价格从低到高,同价的按先后;卖单价格从高到低,同价的按先后;B. 系统根据竞价规则自动确定成交价(开盘价),定价的原则是以此价格成交能够得到最大成交量;C. 系统按顺序将此前排序的买单和卖单配对成交,直到不能成交为止,未成交的委托排队等待成交。D. 开盘之后,集合竞价结束,开始进入连续竞价阶段,连续竞价期间每一笔买卖委托进入电脑系统后立即做出判断,能成交者予以成交,不能成交者等待机会成交,部分成交者剩余部分继续等待。E. 在国内证券市场,在无撤单的情况下,委托当日有效。若遇到股票停牌,停牌期间的委托无效。而在开市期间,交易市场上所显示的股价,也是按此价格在当下能够得到的最大成交量。4. 从第三点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于股票的买卖行为集合,对股价形成了直接的影响。也基于以上交易原则,在你同时具有大量的资金或大量的股票时,你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操作,对一定时期的股价进行操控。具体操作模式可以参看窃听风云2里的相关描述。顺便多说一句,也正因为此,很多在美国市场上的中概股谋求退市,因为他们通常的日成交量过低,而美国市场又没有涨跌停机制,因此随意的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的股价暴涨暴跌。5. 关于创始人的身价问题,因为此中涉及复杂,干脆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好了。Danny投资1000万人民币创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到营业额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这时候他找来了一家私募(风投)对他的公司进行投资,经过一系列尽调和评估,风投最后决定投资他们公司,融资2000万元,占公司25%股份。这时候Danny的公司的估值就达到了8000万元,他持有75%的股份。Danny的公司利用融资的2000万元继续经过几年的发展(假设其中没有再融资),公司营业额达到2亿元,利润达到5000万元。上市过程中公司以20倍PE值募资2.5亿元,公司的市值达到10亿元。Danny此时仍占股56.25%,风投占股18.75%,公开发行股票占比25%。以此价格为基准,此时Danny的资产达到了5.625亿元,但在套现前他的实际可控资产远没有这么多。问题中提到的“公司上市后创始人成为千万富翁”大抵如此。当然实际上整个过程远不止这么简单,此例只是试图通过极为简单的模型,大抵勾画出创始人上市可以获得的好处。当然,也有创始人上市当日减持套现的例子。其中中概股比较有名的如李国庆先生在其公司上市当日减持130万ADS,套现2080万美金;扎克伯格也在脸书上市当日减持3000万股,套现11.4亿美金。
回答于日 00:00
其实上市和资金投入公司是两回事。资金投入公司,是通过公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例如原来公司有一万股股本,现在增加五千股,释放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通过询价或协议确定的价格认购股份。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对于股份… 显示全部 其实上市和资金投入公司是两回事。资金投入公司,是通过公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例如原来公司有一万股股本,现在增加五千股,释放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通过询价或协议确定的价格认购股份。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对于股份公司,还是有限公司,都是一样的。公司在我国A股上市,全称叫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其中前半部分讲的就是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后半部分才是上市。一般来说,发行时的顺序是,投资者将资金打入主承销商的账户,主承销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钱转入拟上市公司的账户,再由投行负责协助拟上市公司到中证登和交易所办理股份登记和上市工作。因此从先后顺序来看,是钱先转入公司账户,之后公司股份才上市的。之所以在我国募集资金和上市联系在一起,是由于我国不允许股份公司直接向公众募集资金,而是经过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的审批才可以。理论上上市审批是由交易所进行,和首次公开发行也是**的,但由于证监会集中了审核权,交易所只是形式审核罢了,还没有证监会批准而交易所否决的案例。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算增量发行的一种,即拟上市公司的股东会增加、股份会增加、资本金也会增加,我国A股市场目前只允许增量发行,与之对应的存量发行已有政策风声,但还未出台可操作的办法。国外是允许存量发行的。在存量发行的情况下,拟上市公司的股份总数不变,一般由发起人股东释放一部分股权给公众股东,以满足上市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并不必然为公司带来资金,主要实现的是原有股东的股份流通和套现。上市后股民对股票买卖的影响,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股民对股票的买卖会影响到公司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富总值。第二,股民对股票是追捧还是冷落,即股票的流动性如何,决定了公司保持上市地位有没有意义。如部分中概股在美国无人问津,成为僵尸上市公司,不仅由于估值过低基本失去了融资功能,反而成为丑闻的放大器,对公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第三,最重要的是,在公司再融资的时候,不论是公开、非公开、可转债等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决定了公司在稀释同等股份情况下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在公司换股并购或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时候,公司股票的价格代表了公司的筹码,上市公司可以依靠流通性带来的高估值吞掉更大的非上市公司。
回答于日 00:00
IPO就是将公司的一小部分的股权卖给公众(一般是25%)公司想上市, 就进行股份制改组,然后就确立好股东了,假设总股本为7500万股,创始人占全部100%。 然后再凭空创造出2500万股用于流通,此时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到75%,然后将这2500股通过一级市场卖给投资… 显示全部 IPO就是将公司的一小部分的股权卖给公众(一般是25%)公司想上市, 就进行股份制改组,然后就确立好股东了,假设总股本为7500万股,创始人占全部100%。 然后再凭空创造出2500万股用于流通,此时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到75%,然后将这2500股通过一级市场卖给投资人们(承销商类似是中介),然后2500万股卖来的钱扣除中介费 税等费用后就到了公司账户上,以后股价跌或涨并不会直接使公司现金减少或者增加了。至于为什么股东们成了富翁,因为没上市之前,那些股权没有市场价,上市了才能定价. 事实上市后直到他们并不会直接获得现金收益,我们说他们成了富翁只是对他们的股权而言的。
Matthew Zeng
回答于日 00:00
现在最新政策,允许进行存量发行了,即老股东在上市时直接把所持股份进行转让套现,股东手里的“纸”直接变成了钱。也就是一夜之间变成千万富翁了。比如最近的奥赛康案例,老股东直接套现31.83亿。个人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合法(根据《公司法》第142条规定… 显示全部 现在最新政策,允许进行存量发行了,即老股东在上市时直接把所持股份进行转让套现,股东手里的“纸”直接变成了钱。也就是一夜之间变成千万富翁了。比如最近的奥赛康案例,老股东直接套现31.83亿。个人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合法(根据《公司法》第142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恶劣后果:1.老股东大量套现,表示其对所持股权的公司发展前景并不看好(股票未来价值低于上市初价值),却利用新股上市的机会,与发行商中介一起向二级市场投资者进行兜售,说难听点就是坑骗二级市场投资者,长此以往市场氛围会越来越糟糕。2.相对于增量发行,存量发行对公司并无好处。因为增量发行的资金是归公司本身所有,公司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削减债务等实质对公司有益的活动。而存量发行获得的资金是股东所有,跟公司经营没有直接关系。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发行多少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