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对兄长美国人死后火化吗那天我流鼻血是意释什么

明心宝鉴《下》
第33节:省心篇(4)
  《吕氏乡约》(亦称《蓝田乡约》。北宋吕大钧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的"乡约"。)云:"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成,患难相恤。"
  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足深信。
  人不知己过,牛不知力大。
  不恨自家麻绳短,只怨他家古井深。
  侥脱,无辜报。
  赃滥满天下,罪拘福薄人。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太公曰:"人心难满,溪壑易盈(校正本作"海水难量"。)。"
  天若改常,不风即雨。人若改常,不病即死。
  《状元诗》云:"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孟子云:"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木从绳则直,君从谏则圣。
  佛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莫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苏东坡云:"无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大祸。"
  《景行录》云:"大筵宴不可屡集,金石文字不可轻为,皆祸之端。"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争似不来还不往,也无欢喜也无愁。
  康节邵先生曰:"有人来问卜,如何是祸福。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
  大厦千间,夜卧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二升。
  不孝谩烧千束纸,亏心枉焚万炉香。神明本是正直做,岂受人间枉法赃?
  久住令人贱,贫来亲也疏。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孟子曰:"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公心若比私心,何事不辨?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老子曰:"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方觉少时余。
  杨雄(即扬雄[前53-18],西汉成都人,长于辞赋,著有《太玄法言》。)曰:"君子修身,乐其道德。小人无度,乐闻其誉。修德日益,智虑日满。"
  子曰:"君子高则卑而谦,小人宠则倚势骄奢。小人见浅易盈,君子见深难溢。故屏风虽破,骨格犹存;君子虽贫,礼义常在。"
  《家语》曰:"国之将兴,实在谏臣。家之将荣,必有诤子。"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云:"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濂溪周先生(即周敦颐。)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说苑》云:"山致其高,云雨起(重刊本作"兴"。)焉。水致其深,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福禄存焉。"
  《易》曰:"德微而位尊,智小而谋大,无祸者鲜矣。"
  荀子曰:"位尊则防危,任重则防废,擅宠则防辱。"
  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说苑》云:"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孟子曰:"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直言诀》曰:"事君父者以忠孝,为君父者以慈爱。家与国无异,君与父相同。德显以扬名,惟忠与孝。荣贵不招而自来,辱不逐而自去。"
  老子曰:"六亲不和不慈孝,国家昏乱无忠臣。"
  《家语》(即《孔子家语》,原书27卷。今本10卷,系三国魏王肃搜集和伪造。)云:"慈父不爱不孝之子,明君不纳无益之臣。"
  第34节:省心篇(5)
  奴须用钱买,子须破腹生。
  着破是君衣,死了是君妻。
  莫笑他家贫,轮回事公道。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我。
  是日以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于斯何乐?
  《景行录》云:"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羔羊虽美,众口难调。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汉书》云:"金玉者,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自古以谷帛为贵也。"
  《益智书》云:"白玉投于泥,不能污湿(重刊本作"浊变"。)其色。君子行于浊地,不能染乱其心。故松柏可以奈(耐)雪霜,明智可以涉艰危。"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从,通"纵"。)他酒价高。
  入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太公曰:"日月虽明,不照覆盆之下。刀剑虽快,不斩无罪之人。非灾横祸,不入慎家之门。"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得福不知,祸来便觉。
  太公曰:"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
  《周礼》云:"清贫常乐,浊富多忧。"
  房屋不在高堂,不漏便好。衣服不在绫罗,和暖便好。饮食不在珍馐,一饱便好。娶妻不在颜色,贤德便好。邻里不在高低,和睦便好。亲眷不择新旧,来往便好。养儿不问男女,孝顺便好。兄弟不在多少,和顺便好。朋友不在酒食,扶持便好。官吏不在大小,清正便好。
  道清和尚警世:"善事虽好做,无心近不得。你若做好事,别人分不得。经典积如山,无缘看不得。忤逆不孝顺,天地容不得。王法镇乾坤,犯了饶不得。良田千万顷,死来用不得。灵前好供养,起来吃不得。钱财过壁堆,临行将不得。命运不相助,却也强不得。儿孙虽满堂,死来替不得。"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能修,仙道远矣。
  孝友朱先生(朱仁轨,字德容,唐代人。终生未仕,隐居养亲,死后人私谥孝友先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颜子曰:"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跌。"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景行录》云:"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病有工夫急有钱。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宁吃开眼汤,莫吃皱眉粮。
  桓范曰:"若服一缕,忆织女之劳;若食一粒,思农夫之苦。学而不勤不知道,耕而不勤不得食。怠则亲者成疏,敬则疏者成亲矣。"
  《性理书》云:"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酒色财气四堵墙,多少贤愚在内厢。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死方。
  人生智未生,智生人易老。心智一切生,不觉无常到。
  译文:
  第十一章& 省心篇 共二百五十二条
  《资世通训》:"阴间的法律执行得迟却不会有遗漏,阳世的法宪执行得快却有脱逃的。"
  阳世法网粗疏而易疏漏,阴间法网密集而难逃。
  《景行录》说:"没有瑕疵的玉,可以成为国家的祥瑞器物。孝顺恭敬的孩子,可以成为家庭之宝。"
  宝物总会用完,忠孝却享用不尽。
  家庭和睦即使贫穷也好,不仁不义就是豪富又能怎样?只要有一个孩子孝顺,哪用得上子孙繁多?
  做父亲的不担忧烦心是因为儿子孝顺,丈夫没有烦恼是由于妻子贤惠。话说得太多必有失误都是因为喝酒,仁义断了亲人疏远了只是为了钱。
  已经得到了非同寻常的欢乐,就要提防预料不到的烦恼。
  快乐到了顶点就会生出悲伤。
  受恩宠时要考虑到羞辱,安居乐业时要顾虑到危急时刻。
  荣光很多耻辱就少了,功利太重了害处就大了。
  名声太盛定会有严重的指责,功劳大必定有奇伟的勋业。
  太爱必然太破费,过度赞扬必定损毁得很严重。过度欢喜必会十分忧愁,贪赃太多必会加速灭亡。
  第35节:省心篇(6)
  恩宠喜爱会生出烦恼,要去追随大丈夫之流。庭院前长出了祥瑞的草,好事还不如没有发生。
  孔子说:"不去登览高山,凭什么知道跌倒坠落的祸患?不走近深渊,凭什么知道淹溺而毙的祸患?不观瞻大海,凭什么知道风浪的祸患?"
  荀子说:"不攀上高山,不知道天实在高;不亲临深壑,不知道地实在厚;不聆听前代君王的遗训,不知道学问实在太大。"
  《素书》上说:"从过往的古事中推论检验今日之事,因此就不会困惑不解。"
  想要知道未来之事,先要考察以往之事。
  孔子说:"明镜可以照见外表,借鉴历史可以了解今天。"
  过去之事明了如镜,未来之事暗昧似漆。
  《景行录》上说:"明早的事,黄昏之时也还未必会发生。黄昏时的事,下午三五点时也未必有影子。"
  天上有预料不到的风云,人有突然降临的灾祸和福气。
  身体还没埋入土中,就难以保全长命百岁的身体;已经入土为安,也还难保百年之后坟墓依旧还在。
  手巧之人厌恶太劳累,笨拙之人讨厌清闲。善良之人嫌他太软弱胆小了,坏人又嫌他太顽劣了。富裕了会遭人嫉妒,贫穷呢又会让人羞辱。勤奋呢会被称作贪婪,节俭呢又被说成悭吝。触目所及一切不加分辨,人都笑他愚蠢,见机行事又被说成是奸滑。仔细思量哪件事是教人应当做的呢,人难做,做人难。写到纸尽笔墨干,再写上几句做人难。
  老子说:"上等士子听到道德教诲,谨慎地遵照着去做;中等士子听到道德教诲,有的听进去了,有的就溜掉了;下等士子听到道德教诲,不该发笑的地方也会大笑不已。"
  孔子说:"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了也心满意足。"
  《景行录》说:"树木要有所滋养,就会树根牢固枝叶繁茂,栋梁之材由此生成。水流要有所补给,就会源头壮大而流脉绵长,灌溉的好处便很大了。人要有所教养,就会志向高远而见识贤明,忠义之人由此培养出来。能不好好教养吗?"
  《直言诀》说:"镜子用来照脸,智慧用来照亮内心。镜子洁净则不染尘埃,智慧聪明则不生邪恶。人没有道德,就像车没有轮子,没法驾驭。人没有道德,将寸步难行。"
  《景行录》说:"自信之人,别人也信任他,吴越两敌对之国,都能结成兄弟;不相信自己的人,别人也不相信他,自身之外一切都是他的对手和敌人。"
  《左传》说:"意气相投则吴越都能相互亲近,意气不合骨肉同胞都会成为仇敌。"
  《素书》上说:"自疑者不相信别人,自信者不怀疑别人。"
  有疑虑的人就不要使用,使用的人就不要去怀疑。
  《论语》上说:"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快乐至极就会生出忧愁。结合得太紧了必定会分崩离析,气势太盛了必定会衰落。"
  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坏事到顶了好事就会到来。
  《家语》说:"安乐时不可忘记危险,太平时不能忘记动乱。"
  《尚书》上说:"要在作乱未发生时达到太平,要在危险未发生时保护好国家,这都是在预防这些祸患。"
  《讽谏》说:"水底的鱼和天边的大雁,高处的可以射下来低处的可以钓上来。只有人心存在于咫尺之间,咫尺之间的人心却无法预料。"
  苍天可以量,大地可以测,只有人心无法防。
  画老虎只能画皮却难以画出骨骼,了解人只了解他的外表却无法了解他的内心。
  面对面说话,两颗心之间却隔着千重山。
  大海干涸了终究能看到底,人即使是死了也不知道他的内心。
  姜太公说:"平常人不能光看他的外表,海水无法用升斗来测量。"
  劝你不要结冤仇,冤仇结得太深就解不开那个结了。一旦与人结成冤家,多长时日也解不彻底。如果以德报冤,就像热水泼在冰雪上。如果以冤报冤,如同豺狼又遇上了毒蝎。我看所有的结仇之人,全都受到冤仇的折磨和伤害。
  第36节:省心篇(7)
  《景行录》上说:"与人结冤家,称之为种祸。舍弃好事不做,称之为自害。"
  不要相信比正直还正直,必须防备仁爱外表下的不仁爱。
  常存一颗防贼之心,更不要去偷别人的东西。
  古人说:"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就会造成亲友疏离分手。"
  礼义由富足而来,盗贼由饥寒造成。
  贫穷不一定下贱,下贱都是自己生成的。富贵不一定骄奢,骄奢都是自己到来的。
  饱暖了就会生发出淫乱的欲望,饥寒时就容易生出偷盗之心。
  经常想想贫困危难,自然就不会骄傲。每每想到疾病的煎熬,并不会有忧愁烦闷。
  姜太公说:"法令不横加于君子身上,礼义不能用于苛求小人。"
  桓范说:"轩车冠冕是用来尊重君子的。桎梏枷锁是用来处罚小人的。"
  《易经》上说:"礼义是用来管束君子的,法律是用来防范小人的。"
  《景行录》上说:"喜爱饮食美色财物功利的人气量必定悭吝,喜爱功名事业的人气势必定骄横。"
  孔子说:"君子通晓礼义,小人通晓功利。"
  《说苑》上说:"钱财,是君子看轻的东西。死,是小人所畏惧的。"
  苏武说:"贤明之人如果钱财太多就会损害他的志向,愚蠢之人如果钱财太多就会增加他的过错。"
  老子说:"钱财多会丧失操守,学得太多会对听到的东西感到困惑。"
  凡人并非尧舜一样的圣贤,怎能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
  子贡说:"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思想更丰盛的人了。"
  人穷志短,福到心灵。
  不经历一件事,就不会增长一种智慧。
  成功缘于会巧妙运用,失败则由于不会运用。
  是非整天都有,不去听它自然就没有了。
  前来搬弄是非的人,本身就是是非之人。
  《击壤诗》上说:"平生不去做令人皱眉的事情,世上应该没有对你切齿痛恨的人。"
  你去伤害别人都还可以,别人来伤害你却又如何?
  嫩草怕霜打霜怕见太阳,恶人自然会有恶人来折磨他。
  有名声岂须刻在顽石之上,路上行人的口口相传胜过立着的石碑。身上怀有麝香自然会飘散出香气,又何必迎着风口站呢?
  有意志者就能获得气势,没有风能动摇他。
  道行高尚要夸赞他苦心修炼,时令成熟正好播种。
  孟子说:"拥有道德的人帮助者甚多,失去道行的人帮助者甚少。"
  张无择说:"事情不可做绝,势力不可倚仗尽。话不可说绝,福不可享尽。"
  有福不要享完,福享完自身就会遭遇贫穷。有势力不要倚仗尽,势力尽了便见冤家碰头。有福应时常自己珍惜,有势力应时常自己谦恭谨慎。人生的骄奢之气(人间的势力与福气),大多有始而无终。
  姜太公说:"贫穷者不可欺侮,富贵者不可趋炎附势。阴阳互变,周而复始。"
  王安石的"四留铭"说:"留下用不完的本事,还给大自然;留下用不完的俸禄,还给朝廷;留下用不完的财物,还给百姓;留下享不尽的福气,传与子孙后代。"
  《汉书》上说:"依靠势力交往的人很亲近,但势力一旦尽绝交情也就完了。通过财物来交往的人很亲密,但财物一旦用尽交情立即就疏远了。依靠容貌来交往的人很亲热,但一旦年老色衰恩义也就断绝了。"
  子游说:"侍奉君主,屡屡进谏,势必就会受辱。对朋友频频给予劝告,势必就会疏远。"
  拥有黄金千两也不为富贵,得到他人一句有用的话胜过千两黄金。
  黄金千两易得,好语一句难求。
  好话难以得到,恶语容易出口。
  求人不如求自己,会管事不如会推事。
  有心去管闲事,惹来的是非必定很多。
  能干者反倒成了笨拙者的奴仆。
  了解的事情越少烦恼越少,认识的人越多是非也越多。
  小船经受不起沉重的载荷,路径深僻不宜独自前行。
  脚踏实地,心无烦恼。
  黄金不为贵,健康快乐更值钱。
  第四部分
  第37节:省心篇(8)
  疾病就是痛苦,健康便是快乐。
  不义之财害自己,恶语出口伤他人。
  人为钱财而死,鸟因吃食而亡。
  《景行录》上说:"利益可与人共享而不可以独占,计划可以独自来做而不可与众人合谋。独占利益就会失败,与众合谋就会泄露机密。"
  计划不缜密,祸害就会先发生。
  不孝敬者埋怨父母,欠债之人痛恨财主。
  贪吃就嚼不细,家穷就会嫉妒邻居富有。
  在家里不会招待宾客,出门在外才知道热情接待的主人太少。
  但愿有钱能留客人饮醉酒,胜过骑马靠在别人家门口。
  穷人即使住在闹市也没人认识,富人即便呆在深山里也会有远来的亲戚。
  世情或冷或暖,面子有高有低。
  仁义都从贫穷之处断绝,世情都爱偏向有钱人家。
  吃尽千般苦也无人知晓,衣衫褴褛却总有人相欺。
  宁可去填塞无底洞,也赶不上填鼻子下横着的嘴那样难。
  马走路慢都是因为瘦,人不风流只因为穷。
  人情都因身处窘困而日渐疏远。
  《礼记》上说:"养猪的酿酒,不是要用来招致祸患的,但官司却越来越多,则是酗酒之辈惹的祸。因此前朝君王制订酒礼。一次献酒的礼制,宾客和主人都要再三拜答,于是终日饮酒也不会喝醉。这是前代君子用来规避饮酒的祸害的办法。"
  《论语》上说:"喝酒量小不会带来祸乱。"
  《史记》上说:"去郊外祀庙拜天,没有酒不成祭祀。君臣之间朋友之交,没有酒不合乎礼义。战争和平,没有酒无法劝和。因此酒里有成功也有失败,不敢滥饮乱喝。"
  孔子说:"敬畏鬼神并远离之,可以说是聪明贤智。"
  不是他该祭祀的祖宗神灵却去祭奉,这是奉承讨好。见到正义之举而不为,这是没有胆魄的表现。
  礼敬佛祖的,是敬重佛的功德;念佛的,是感念佛的恩德。读经书的,是要明晓经书的道理;打坐参禅的,是要登临佛的境界;得道觉悟的,是要证明佛的教义。
  念经还不是善,享福还不是本愿。不如当权之时,给人行些方便。
  济颠和尚警世之语:"读尽阿弥陀佛经,念透大悲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经咒的本质是慈悲为怀,如果结下了冤仇该如何去解救?佛经能照见人的本心,作孽的人还得他自己承受恶果,自作还是自受。"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为求生而伤害仁义,反而牺牲生命来成全仁义。"
  士子有志于追求道德却以粗衣恶食为耻的人,不值得和他谈论道德。
  荀子说:"公正就会带来明察,偏心就会蒙昧不明。遵循道德做事就会四面逢源,虚伪为人就会处处受阻。诚信就能如得神助,夸夸其谈就会产生迷惑。"
  《尚书》上说:"傲慢凌人,自以为贤明却悖反道德,这是小人的作为。"
  荀子说:"士子拥有妒贤嫉能的朋友,则贤明的朋友不会与之亲近。君主拥有妒贤嫉能的臣属,则贤能之人不会前来归附。"
  姜太公说:"治理国家不任用佞臣,治理家政不使用佞妇。好的臣子是国家之宝,好的主妇是家庭珍宝。"
  奸臣祸害国家,妒妇扰乱家庭。
  姜太公说:"斜乱耕耘在良田上行不通,谗言乱语在好人这里行不通。"
  《汉书》上说:"提议防患于未然的人没有恩泽,境遇艰难恶劣时相助的人成了上等客人。"
  整天梳妆打扮,睡觉时却都得素面朝天。
  画梁斗栱上油漆还没干,堂前已看不到痴心等待的客人。
  人只要还有一口气息就可以千般运用,而一旦一命归西万事便都作罢。
  万物都有消亡之时,万物都无法逃脱宿命。
  万种吉祥瑞兆还不如没有呢。
  上天有万物赐给人类,人类却没有一件东西可回报上天。
  上天不降生没有福禄的人,大地不生长无根之草。
  大富由上天决定,小富则由勤劳决定。
  《诗经》上说:"大富之人就会骄傲,太穷的人就会忧愁。为贫穷忧愁就会作盗贼,骄傲富有就会施暴虐。"
  第38节:省心篇(9)
  不要说家业还未成功,等家业有成时子女还未出生呢。不要说家业还没破毁,等到家破之时子女还未长大呢。
  成就家业的儿女,爱惜粪土犹如金子。败家之子,挥金如土。
  胡安国先生说:"一般来说,为人持家要常常保持有不足之处,如果太过快意满足了,就要提防有不巧的坏事发生。"
  邵康节先生说:"仁爱之人难遇,要想到人生有限,平生要谨慎,不要自恃无伤害。闲居之时要警惕不要说没有妨碍,刚刚说了无妨便有了妨碍。爽口食物吃多了终会酿成病,快意事情做过头了必会成为灾殃。事事争先前途机关险恶,接近后头的话语意味深长。与其在病后能服药来治,不如病前自己能预防。"
  饶恕人不是痴愚,过后便会得到好处。
  追赶人不要赶上,捉拿盗贼不如把他赶走。
  梓潼帝君遗训:"妙医好药难治冤仇病,横财不会让命中注定的穷人富起来。做人亏心会折尽一生的福气,言行上有缺陷上天会让他一生贫穷。没事找事,事情找上门来时你不要埋怨,害人而遭人害时你休得嗔怪。天地自然都有报应,远的会应在子孙身上,近的会应在自己身上。"
  药只能医治不会死的病,佛只救度有缘的人。
  吴真人说:"行为有缺陷做事愧对内心就会永远贫穷,不要白费心机搬弄心计。得到好处的地方也不要欢喜,远的会报应到子孙,近的就报应在自身。"
  有十分的聪明心机只用它五分,要留下五分给子孙。十分心机都用尽了,就会落得后代子孙不如他人。
  越是奸滑狡诈就越会贫穷,奸滑狡诈本来就为上天所不容。富贵如果能通过奸滑狡诈来取得,世间的愚公就只能喝西北风。
  花落花开,开了又落,锦衣布衣轮换着穿。豪富家庭未必能长久富贵,穷人家也未必永远孤寂贫穷。扶持人未必要扶上天,推人落井未必要下石填。劝大家凡事不要埋怨上天。上天对于个人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不要走进官衙,劝大家勤劳小心经营生活。池塘积水来防备旱灾,土地辛勤耕耘就足以养家糊口。教育子孙要多教他们一些本事,要多栽桑树柘树,少去栽花。是是非非休要去管,渴了就饮清泉,烦了就去煮茶。
  可叹人心毒如蛇蝎,可知天眼转动如车快。去年乱拿东邻家的东西,今天还得归还给北边人家。不义之财如沸水泼雪,苟且取得的土地如流水冲沙。如果将狡诈诡谲当作生活,正好像早上开放傍晚就落的花。
  得失成败都是天命,机关算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能吞象,世事归根到底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药可以延长卿相的寿命,有钱也买不来子孙贤德。日常安守本分随缘度日,便是逍遥自在的神仙。
  放宽性情胸怀地活几年,人的生死只是短暂的瞬间。随它是高是低只随缘度过,有长有短都莫去抱怨。自生自灭不要去叹息,家穷家富都顺由天意。平生的衣食用度都要随缘,清闲一天便是做一天的神仙。
  花开不选择穷人家的土地,月照山河到处一片光明。世上只有人心险恶,凡事还是上天养育着人。
  真宗皇帝的诰谕:"认识到危险,终究不会落入法网。举荐好人贤者,自然会有安身的道路。施布恩德,就会造就世世代代的繁荣昌盛。胸怀妒忌报复冤家,这是给子孙留下后患。损人利己,最终不会有飞黄腾达的前程,祸害众人成就自己的功名,哪会有长久的富贵。不得不更名换姓乔装改扮,都是因为太会说话导致的。惹火烧身,都是为人不仁招致的。"
  仁宗皇帝的诰谕:"乾坤宏伟正大,日月照临万物。朗朗光明的宇宙,宽洪大量的天地,却容不得奸臣。使用心计阴谋,因果报应都会兑现在今生今世。乐善好施少求回报,获得的福荫都不用去说后代了。千般玩弄计谋,都不如本分做人。万种强力图谋,哪比得上随缘而过节俭度日。心里奉行慈悲善良原则,哪需努力读经;一心想要害人,纵读如来许多经藏也是徒劳。"
  神宗皇帝诰谕:"远离不符道义的钱财,戒除过度饮酒。居家必择邻居,交往必选朋友。嫉妒之心不要有,谗言乱语不出口。骨肉同胞中的穷者不要疏远,别人家中的富者不要去高攀。约束自己应以勤俭为先,爱护众人应以谦和为要。常常想想过往的不对处,每每念及未来的过错。如果依照我这些话去做,治理家庭、国家皆可长久。"
  第39节:省心篇(10)
  高宗皇帝诰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半句是非之语,会折去平生所积功德。身上穿的一丝一线,要常常想到织女的劳作。每天吃的三餐饭食,要每每念及农夫的辛苦。如果贪婪嫉妒,终究不会有十年的安康生活。积善积德,必会带来后代的荣华富贵。福气好运,大多因为积德所致。进入圣贤境界超越凡人,都是真诚实在带来的。"
  老子送给孔子的话:"我听说富贵之人送人钱财,仁爱之人送人话语。我虽然不能比别人富贵,却可以仁爱之人自居,就请允许我送您一句话:聪明贤能,明察秋毫,反而接近死亡。博学善辩,气势高远,反而会危及自身。"
  王良说:"想了解君主,先看他的臣子。想了解一个人,先看他的朋友。想了解做父亲的,先看他的子女。君主圣贤,臣子忠诚,父亲慈爱,子女孝敬。"
  家穷就会凸显子女的孝顺,乱世就会识别出忠臣。
  《家语》上说:"水太清澈就养不了鱼,人太明察就交不到朋友。"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去其将帅,而个人却无法夺其意志。"
  生下来就知道真理的人,是上等之人;通过学习而知道真理的人,就次一等;处境窘困之后才去学习,又次一等;处境窘困之后还不去学习,这样的人最下等。
  君子有三种考虑,是不能不了解的。年轻时不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才能。年老了却不去教育后代,到死了就没法去考虑了。富有时不去布施,穷困时就没法给予了。因此君子年少时顾虑长大后的情况就会致力于学习,年老时考虑到死后的事就会致力于教育,富有时考虑到贫困时就会致力于布施。
  《景行录》上说:"能够爱惜自己的人未必能成就他人,而自欺者必定欺罔他人。自己能够节俭的人未必能周济别人,压制自己的人必会害人。这没有别的原因,做好事难,做坏事易。"
  富贵之人容易做好事,他要做起坏事来也不难。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去追求,即使挥鞭赶马的人,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强求,那就听从我自己的爱好好了。"
  千卷的诗书虽然很难却也容易,一般的衣食说起来容易却也很难。
  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给养。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忧愁。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轻易许诺的人守信的必少,当面赞誉的人背后必定非议。
  许敬宗说:"春雨如油,滋长万物,行人却厌恶它造成道路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大地,佳人喜欢赏月,盗贼却厌恶它照亮一切。"
  《景行录》上说:"大丈夫见识贤明,因此把名节看得重于泰山;用心刚毅,因此把生死看得轻如鸿毛。"
  身外之事无大小之分,内心欲望无深浅之别。有所判断取舍就能生存下来,没有决断就会死去。大丈夫要把决断放在首位。
  孔子说:"知道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亲近却不信任,还不如不去亲近。快乐刚刚到来,快乐而不要骄傲。灾患到来了,认真考虑这件事情却不要忧心忡忡。"
  孟子说:"虽然有聪明智慧,还不如顺应形势。虽然有大锄等好工具,还不如等待节令。"
  《吕氏乡约》要求:"道德功业方面要相互劝勉,过错要相互约束。礼义与风俗相辅相成,患难之时要相互体恤。"
  怜悯别人的凶事,为别人的好事而感到高兴,在别人急需帮助时济助他,在别人危难时拯救他。
  亲眼看到的事情还怕它不真实,背后说的话哪值得深信?
  人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牛不知道自身力气大。
  不去怪自家的麻绳太短,却只埋怨别人家的古井太深。
  侥幸也能脱免,无辜也会遭报应。
  贪赃泛滥遍及天下,犯罪被抓的都是福薄之人。
  人心似铁硬,官府法律如炉火炙人。
  姜太公说:"人心很难有满足之时,沟壑却容易填满。"
  苍天如果改变其规律,不刮风就是下雨。人如果改变其常规,不生病就是死。
  《状元诗》写道:"国家走上正道天意也会顺应,官吏清廉百姓自然安定。妻子贤惠丈夫的祸患就少,子女孝敬父亲的内心就会放宽。"
  第40节:省心篇(11)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仁爱,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爱。国家兴废存亡的原因也是这样。天子不仁爱,不能保有四海;诸侯不仁爱,不能保全社稷;卿大夫不仁爱,不能保全宗庙;老百姓不仁爱,不能保全身体。现在的人厌恶死亡却乐于为人不仁,这就像讨厌酒醉却要逞强喝酒。"
  孔子说:"第一个开始制作陶俑陪葬的人,一定是没有后代的吧?"
  木头用绳墨未衡量就能取直,君主听从劝谏就会圣明。
  佛经说:"世间一切有所作为的法相,犹如梦幻泡影,如朝露亦如闪电,应该这样来看。"
  一派青山景色幽美,前人留下的土地后人来收成。后人得到收成也不要欢喜过头,因为还有来收成的人在后头呢。
  苏东坡说:"无缘无故地得到一大笔钱,不是会有大福,就一定会有大祸。"
  《景行录》上说:"盛大的宴席不可屡屡聚会,勒石铸铜刻字不可轻易去做,这些都是灾祸的开端。"
  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他的活,一定先要磨快他的工具。"
  正像不来也不往,没有欢喜也就没有忧愁。
  邵康节先生说:"有人来询问卜筮之事,怎样才叫祸福。我亏欠人家就是祸,人家亏欠我就是福。"
  拥有千间大房子,夜里也只能睡一张床。拥有万顷良田,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
  不孝敬的话,烧千束纸也没用。内心有愧,焚万炉香也是枉然。神灵本来都是正直的,哪会接受人间的枉法贿赂?
  住得太久了会让人看轻,人太穷了亲人也会疏远。只要看看三五天后,再相见时已大不如当初。
  口渴时一滴水都像甘露,喝醉以后再添杯还不如没有。
  酒不会醉人,人自己就醉了。容貌不会迷住人,人自己就迷住了。
  孟子说:"追求仁义的不会发财,追求发财的不会讲究仁义。"
  孔子说:"算了罢,我还没见过喜欢道德像喜欢美貌的人。"
  奉公之心如果能同私心相比,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对道德的想往如果能同对情感的想往一样,早就成佛多时。
  老子说:"过于固执的人,不明白道德修行。"
  过后才知道原先的事情错了,年老了才发觉少年时时间宽裕。
  扬雄说:"君子注意自身修养,对道德津津乐道。小人没有节制,喜欢听人美誉。修行道德每天都会进步,智谋思虑就会天天自满。"
  孔子说:"君子地位高时会更加谦卑,小人受宠后则会仗势欺人,骄奢无度。小人见识短浅容易自满,君子见识高深却不易自满。因此屏风虽然破旧,但骨架尚存;君子虽然贫穷,但礼义常在。"
  《家语》上说:"国家将要兴盛,根由就在敢于进谏的臣子。家庭将要发达,一定是因为有敢于进言的子女。"
  孔子说:"不了解宿命,就没法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没法立身;不知道与人交谈,就没法了解他人。"
  《论语》上说:"有德行的人必定有自己的言论。有自己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周敦颐先生说:"灵巧的人爱说话,笨拙的人沉默。灵巧的人劳累,笨拙的人清闲。灵巧的人狡猾,笨拙的人修德。灵巧的人不祥,笨拙的人吉利。天下人都笨拙,法律政令就能畅通到底。上头安稳下面顺从,风气清正,弊端清除。"
  《说苑》说:"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云雨就会产生。水达到一定的深度,蛟龙就能生长。君子达到了自己的道德,福禄就都有了。"
  《易经》上说:"道德微薄而地位尊贵,智识小而谋略大,不会招祸的太少了。"
  荀子说:"地位尊贵就要防范危险,责任重大就要防止半途而废,独自得宠就要防止受辱。"
  孔子说:"人一定是欺侮自我,而后别人才欺侮他。家庭一定是自己破坏了,而后别人才来破坏。国家一定是内部自我攻击,而后别人才来攻击。"
  《说苑》说:"当官的一旦仕途成功后就会懈怠,疾病往往是在稍稍痊愈时加重。祸患由松懈懒惰而起,孝敬由于妻儿而衰减。明了这四点的人,能够做到善始善终,谨慎小心。"
  第41节:省心篇(12)
  孔子说:"地位高却不宽厚,礼节上不恭敬,办丧事时不哀伤,我依什么来观察他的德行呢?"
  孟子说:"没有贵族就没法治理平民百姓,没有平民百姓就没法奉养贵族。"
  《直言诀》说:"侍奉君主、父亲要用忠诚孝敬,做君主、父亲的要慈祥仁爱。家和国家没有不同,君主与父亲一样。道德彰显就能声名远扬,只有忠和孝,能使荣华富贵不招而至,屈辱不逐而自去。"
  老子说:"六亲不和是因为父不慈祥子不孝敬,国家混乱是因为没有忠臣。"
  《家语》上说:"慈父不爱不孝之子,英明君主不收容无用之臣。"
  奴仆须用钱去买,儿子须从破腹产。
  穿得再破也是你的衣服,死了以后还是你的妻子。
  不要笑话他人家穷,万事轮回终究有个公道。不要笑话他人年老,到头来还是会轮到我自己。
  这些日子一旦过去,寿命也随之削减,如同少了水的鱼,还有什么理由能快乐得起来?
  《景行录》上说:"器物装满了就会溢出,人自满了就会丧亡。"
  羔羊佳肴虽美味可口,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却难以调理。
  一尺宽的玉璧并不是宝物,每寸光阴都很珍贵,都要抓紧。
  《汉书》上说:"金玉,饿时不能吃,寒时不能穿。自古都以粮食布帛为贵。"
  《益智书》上说:"白玉即使扔到泥土中,也不能污浊它的颜色。君子置身于混沌之地,也不能扰乱他的心境。因此松柏能够经受住霜雪严寒,聪明智慧可以度过艰难危险。"
  孔子说:"不仁爱之人,不能长久遵守约定,不能长久享受欢乐。"
  无求于人就能处处拥有好人情,不饮酒管他酒价有多高。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孟子说:"气候顺时赶不上地理位置有利,位置有利赶不上人心团结。"
  远处之水难救近处之火,远处亲人不及近处邻居。
  姜太公说:"日月虽然明亮,照不到倒扣着的盆子下面。刀剑虽然锋利,不会用来斩杀无罪之人。飞来横祸,不会进入谨慎人家的大门。"
  称赞感慨福气就来了,心生歹念祸事就来了,烦恼忧愁疾病就来了。
  国家清明有才之士便显珍贵,家里富有小孩就会骄气十足。
  获取福气时不知晓,祸事一来便会觉察。
  姜太公说:"拥有万顷良田,还不如有一门小小的技艺带在身上。"
  《周礼》说:"清正而贫穷者会常葆快乐之心,污浊而豪富者会时时忧愁。"
  "房屋不在于门堂高大,只要不漏雨就好。衣服不在乎绫罗绸缎,只要暖和就好。饮食不在乎山珍海味,只要吃得饱就好。娶妻子不在乎容颜外貌,只要贤惠有德行就好。邻里不在乎地位高低,只要相处和睦就好。亲戚不挑剔新旧,只要互相来往就好。养孩子不用问是男是女,只要孝顺就好。兄弟不在乎多少,只要和气温顺就好。朋友不在乎酒食之交,只要相互提携帮助就好。官吏不在乎大小,只要清明廉正就好。"
  道清和尚警世之言:"好事虽然好做,但没有善心却接近不得。你如果做了好事,别人是分不得的。经书典籍堆得像座山,没有缘分却看不得。忤逆不孝,天地都容不得。律法统治天地,触犯了就饶不得。拥有良田无数,死去以后却用不得。亡灵之前的供养很好,却起不来吃不得。钱财堆得比墙还高,将死之际却带不走。命运不帮忙,却也勉强不得。儿孙虽满堂,死时却没人能替得。"
  想修行仙道先得修人道。人的道德都不能修,仙道就更远了。
  朱孝友先生说:"一辈子让人路,也差不了一百步;一生都让人田,也差不了一小段土地。"
  颜回说:"鸟处境窘困时就会啄人,野兽处境窘困时就会扑食,人窘困时就会欺诈,马窘困时就会跌倒。"
  用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景行录》说:"大量积蓄还不如教育子女,躲避灾祸还不如省去是非。"
  人一旦生病就有的是时间,一旦着急起来就会有钱。
  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得到难,失去也难。
  第42节:立教篇(1)
  宁愿喝开心的汤,也不要吃皱眉的粮。
  桓范说:"身穿一根线,也要想到织女的辛劳;嘴吃一粒饭,也要考虑到农夫的劳苦。学习却不勤奋就不懂得道德,耕耘却不勤劳就得不到食物。怠慢就会让亲人变成路人,恭敬则会使路人变成亲人。"
  《性理书》说:"接人待物的要点,就是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行为上有不到位的地方,就反身自省。"
  酒、色、财、气是四堵高墙,多少的贤人愚者都被围困其中。如果有世人能从中跳出,就是不死神仙的诀窍。
  人生下来时智慧还没产生。智慧产生了人就容易衰老了。心智一切都产生了,不知不觉人的寿期也就到了。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
  子曰:"立身有义而孝为本,丧祀有礼而哀为本。战阵有列而勇为本,治政有理而农为本。居国有道而嗣为本,生财有时而力为本。"
  《景行录》云:"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要,曰俭与勤。"
  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
  勤者富之本,俭者富之源。
  《孔子三计图》云:"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幼而不学,老无所知。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
  《性理书》云:"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古灵陈先生为仙居令,教其民曰:"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妇顺,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学,乡闾有礼。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邻保相助。毋惰农业,毋作盗贼,毋学赌博,毋好争讼,毋以强凌弱,毋以恶凌善,毋以富吞贫。行者让路,耕者让畔,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则为礼义之俗矣。"
  《性理书》云:"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以敬让而争自息。"
  《礼》云:"为君止于仁,为父止于慈,为子止于孝,为友止于信,为弟止于敬,为国人交止于信。若为斯道,可以为政理矣。"
  王蠋(蠋,音zh&。)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文中子(文中子:隋王通[584-618]私谥,王勃祖父,著有《中说》。)曰:"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说苑》云:"治国若弹琴,治家若执辔。"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张思叔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整肃。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范益谦座右铭:"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四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六不言淫媟(媟[xi&],轻慢。)戏慢评论女色;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沉滞。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与人同处,不可自择便利。凡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其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武王问太公曰:"人居世上,何有贵贱贫富不同?愿闻其说。"太公曰:"富贵如圣人之德,皆由天命。富者用之有节,不富者家有十盗。"武王曰:"何为十盗?"太公曰:"时熟不收为一盗,收积不了为二盗,无事燃灯寝睡为三盗,慵懒不耕为四盗,不施工力为五盗,专行窃害为六盗,养畜太多为七盗,昼眠懒起为八盗,贪酒嗜欲为九盗,强行嫉妬为十盗。"武王曰:"家无十盗,不富者何如?"太公曰:"人家必有三耗。"武王曰:"何名三耗?"太公曰:"仓库漏湿不盖鼠雀乱食为一耗,收种失时为二耗,抛撒米谷秽贱为三耗。"武王曰:"家无三耗,不富者何?"太公曰:"人家必有一错二误三痴四失五逆六不祥七奴八贱九愚十强。自招其祸,非天降殃。"武王曰:"悉愿闻之。"太公曰:"养男不教训为一错,婴孩不训为二误,初迎新妇不行教训为三痴,未语先笑为四失,不养父母为五逆,夜起赤身为六不祥,好挽他弓为七奴,爱骑他马为八贱,吃他酒劝他人为九愚,劝(食)他饭命朋友为十强。"武王曰:"甚矣,诚哉斯言也。"
  第43节:立教篇(2)
  三纲(纲: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译文:
  第十二章& 立教篇 共十七条
  孔子说:"立身处世有礼义而以孝敬为根本。丧葬祭祀有礼制而以哀悼为根本。打仗布阵有功业而以勇敢为根本。治理政事有规律而以农业为根本。领导国家有方法而以繁育后代为根本。发财有一定时机而以努力为根本。"
  《景行录》说:"治理政务之要旨,叫公正清廉。成就家业之要诀,叫节俭勤劳。"
  读书是起家之根本,遵循事理是保家之根本,勤俭是治理家业之根本,和顺是整治家庭之根本。
  勤劳是致富之根本,节俭是致富之源头。
  《孔子三计图》说:"一生的计划安排在于勤奋,一年的计划安排在于春天,一天的计划安排在于早晨。幼小时候不学习,老了以后就没什么知识。春天如果不耕种,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早晨如果不早起,一天就办不成什么事。"
  《性理书》上说:"五种礼教的条目是:父子要有亲情,君臣要有礼义,夫妻要有分别,老幼要有秩序,朋友要有诚信。"
  古灵陈先生担任仙居县令,教诲百姓说:"凡我百姓,当父亲的要仁义母亲要慈爱,哥哥要友爱弟弟要恭顺。儿子要孝敬妇人要顺从,夫妻之间要有恩义,男女要有分别,子弟要学习,乡亲之间要有礼节。贫困患难时,亲戚要互相救助;遇婚姻死丧,邻里要相互帮助。在农业上不要懒惰,不要做盗贼,不要学赌博,不要好斗打官司,不要仗强凌弱,不要以恶欺善,不要借富吞贫。行人要让路,耕种者要让田畔,头发花白者不于路上负重行走,这样,礼义之风便会形成了。"
  《性理书》上说:"教育人,培养他的向善之心,其恶性自然消弭。治理百姓的人,引导百姓恭敬谦让则争强好斗自然止息。"
  《礼记》上说:"做君主的到仁爱为止,做父亲的到慈爱为止,做儿子的到孝敬为止,做朋友的到诚信为止,做弟弟的到尊敬为止,国家间交往到诚信为止。如果遵循这些方法,那么治理政事就可以条理分明了。"
  王蠋说:"忠臣不会侍奉两个君主,贞烈妇女不会嫁给两个丈夫。"
  王通说:"治理官吏赶不上公平重要,遇到钱财之事没有比廉洁重要的。"
  《说苑》上说:"治理国家像弹琴一样,管理家政像执鞭赶马。"
  孝敬应当尽力,忠诚应该连性命都不顾。
  女子要钦慕贞洁,男人要效仿才能优秀之士。
  张思叔座右铭说:"凡是说话一定要忠实诚信,凡是做事一定要笃诚恭敬。饮食一定要注意节度,字画一定要工整。容貌一定要端庄,衣帽穿着一定要整齐严肃。步伐一定要安详自如,住家独处一定要端正清静。做事一定要从谋划开始,说话一定要考虑行为。日常道德一定要坚持,承诺一定要兑现。看到善事就像自己所为,看到恶事就像自己患病一样。总计这十四条,我都尚未深入省思。写下来放在座角,从早至晚都把它视为对自己的警戒。"
  范益谦的座右铭:"第一不议朝廷的利害关系,边境急报和官吏任免;第二不议州县官员的长短得失;第三不议众人作为的过错罪恶;第四不议仕途上官吏的趋炎附势;第五不议财物利益的多少厌恶贫穷追求富有;第六不议狎戏轻慢评论女色;第七不议求人找物硬索酒食。"又写道:"别人附上的书信,不可以拆看或扣压。和人并排而坐,不可偷看别人私信。凡到别人家里,不可偷看别人写的文字。凡是借人东西,不可损坏不还。凡吃东西,不可挑挑拣拣。与人共处,不可只顾自己方便。别人富贵,既不可感叹羡慕也不要诋毁中伤。但凡以上这几件事,如果有人违背原则,就足以看出他的居心不良,对于潜心修养大有害处,因此写下来警戒自己。"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人活在世上,为什么会有贵贱贫富之不同,想听听您的说法。"姜太公回答:"富贵就像圣人的道德,都是由于天命。富有者在使用财物上有节度,不富者家里有十种偷懒。"武王问:"什么是十种偷懒?"太公回答:"时令成熟却不去收成是第一种偷懒;收成屯积不了是第二种偷懒;没事点灯睡觉是第三种偷懒;慵懒不耕种是第四种;不下气力与工夫是第五种;专门行窃为害是第六种;养儿蓄女太多是第七种;白天睡觉懒起是第八种;贪杯纵欲是第九种;嫉妒他人是第十种。"武王问:"家里没有这十种偷懒,还不富有的是怎么回事?"太公回答:"这样的人家必有三种耗损。"武王问:"什么叫作三种耗损?"太公回答:"仓库漏雨潮湿却不遮盖,让老鼠鸟雀乱吃一气是第一种耗损;播种收成错过时节是第二种;抛撒米谷使之脏污跌价是第三种。"武王问:"家里没有这三种耗损,还不富有的是为什么?"太公回答:"那样的人家必有一过错二失误三痴愚四不足五忤逆六不祥七奴从八下贱九愚蠢十固执。自己招致祸患,并非上天降下灾殃。"武王说:"全都希望听您讲讲。"太公回答:"生了男儿却不教育训诲是第一种过错;婴幼小孩不加教育是第二种失误;刚迎娶新娘时不加教诲是第三种痴愚;还没说话就先笑是第四种过失;不赡养父母是第五种忤逆;夜里裸身起床是第六种不祥;喜欢拉他人的弓是第七种奴从;爱骑他人马是第八种下贱;喝别人酒还要劝别人喝是第九种愚蠢;吃别人的饭还要指使朋友是第十种固执。"武王说:"够了,这些话真是太对了。"
  第44节:立教篇(3)
  三纲指的是:君主是臣子的纲,父亲是子女的纲,丈夫是妻子的纲。
  治政篇& 第十三 凡二十二条
  明道先生曰:"一介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
  唐太宗御制:"上有麾之,中有乘之,下有附之。币帛衣之,仓廪食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童蒙训》(宋吕本中撰,三卷。是书为其家塾训课之本,所记有师友遗闻及立身处世读书仕宦之要。)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
  当官者,必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当。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国事如家事。然后能尽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
  或问:"薄,佐令者也。薄所欲为,令或不从,奈何?"伊川先生曰:"当以诚意动之。今令与薄不和,只是争私意。令是邑之长,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过则归己,善则唯恐不归于令,积此诚意,岂有不动得人?"
  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罢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刘安礼问临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史。曰:"正己以格物。"
  韩魏公(韩琦[],宋相州安阳人,被封魏国公。)问明道先生。说:"立朝大概前面路子放教宽,若窄时,异日和自家无转侧处。"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子贡曰:"位尊者,德不可薄。官大者,政不可欺。"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书》云:"木以绳直,君以谏正。"
  《抱朴子》(晋葛洪自号抱朴子,并以名其书。)曰:"迎斧钺而敢谏,投鼎镬而尽言,此谓忠臣也。"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顾东桥先生座侧铭:"言行拟之古人则德业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事闲。报应会及子孙则治政公,受享虑及疾病则费用俭。"
  先儒曰:"处事不可不斩捷,存心不可不宽舒,待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居位临民现宰官者,必非无因,每见仕途上人都认自家是某官某宦,不知自家就是救世的活佛。有功者赏,有过者罚。除害安民,慈惠多方,只是一个恰好,不可太过不及。果能为人父母公祖,使地方老幼男女个个得所,化成极乐世界,家家供俸,人人顶礼,官也做了,佛也成了,何等心安,何等快捷,较之面壁修行,云壤万仞矣!"
  译文:
  第十三章& 治政篇 共二十二条
  程颢先生说:"一个人,如果能用心爱惜财物,对于他人定会有所帮助。"
  唐太宗御制:"上头有人指挥,中间就会有人乘机而上,下头就会有人附和。供给你钱财布帛,国家仓库养着你,你的一切俸禄,都是民脂民膏。底层百姓好欺虐,上天却难欺瞒。"
  《童蒙训》说:"当官的方法,只有三件事:清廉、谨慎、勤劳。知道了这三项,就知道怎样安身了。"
  当官之人,一定要戒暴怒。事情有不妥,应当详尽了解处理,定无不当之处。如果先就暴怒不已,只会害了自己,怎会害到别人?
  侍奉君主如同双亲,侍奉官长如同兄长。与同僚相处如家里人,对待吏属如奴仆。爱护百姓如妻小,处理国务如家事。这样做就能竭尽自己的心意,如果还有一丝一毫没做到位的地方,那都是因为我的内心有未尽力之处。
  第45节:治政篇
  有人问:"县薄,是辅佐县令的。县薄想做的,县令有时并不听从,该怎么办呢?"伊川先生回答:"应当以诚意来感动他。如今县令与县薄不和,只是出于私心。县令是一县之长,如果能以侍奉父兄的方式侍奉他,有了过错都归于自己,有了好事就惟恐不归功于县令。保持这一份诚意,哪还有感动不了的人呢?"
  凡是异样种类的人,都不宜和他们来往。巫祝尼姑之类的,应该断绝联系,一切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刘安礼询问治理百姓之事。程颢先生回答:"让百姓各自都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又询问御史的职责。回答:"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研究事情。"
  韩琦询问程颢先生。说:"一个王朝建立时大都前面的路子都要放宽教化,如果管得太紧,他日会让自家没有可转身的地方。"
  孔子说:"不教化他,一旦犯法就把他杀了,这叫做虐杀。不训诫他就要求成功,这叫做残暴。命令下晚了却要求准时完成,这就叫害人。"
  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恶的人也变得正直起来。
  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提拔邪恶之人,把他们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
  自身行为端正,不用下令就能得到执行。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令百姓也不听从。
  言语上忠诚守信,行为上诚笃恭敬,即使在蛮野之国也能得到贯彻执行。言语不忠诚守信,行为不诚笃恭敬,即便是在州县之内,能得以通行无阻吗?
  子贡说:"地位尊贵之人,德行不能薄弱。官职大的人,施政不能欺人。"
  孔子认为子产拥有君子的道德表现为四个方面:他对自身举止要求恭谨,侍奉上级要求尊敬,养育百姓要求普施恩德,使唤百姓要求遵守道义。
  子张向孔子请教仁。孔子回答:"恭敬就不会后悔,宽厚就能团结众人,守信则人人信任。聪敏就会取得功劳,给人恩惠就能指挥他人。"
  孔子说:"君子给人恩惠却不耗费;让百姓劳作,百姓却不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婪;神情安详而不傲慢;态度威严却不凶猛。"
  孟子说:"要求君主去做艰难的事不断向善这就叫做恭顺,对君主陈述善事规避邪恶就叫做敬重,我君主做不到就叫做败坏政治。"
  《尚书》说:"木头借助绳墨来取直,君主借助劝谏来正己。"
  《抱朴子》说:"直面刀斧之灾而敢于进谏,被投进热锅之中还能说出自己的正确意见,这样的人就叫做忠臣。"
  忠臣不怕死,怕死就不是忠臣。
  顾东桥先生座右铭:"言行举止总跟古人相比道德修养就能不断进步,功名利禄听凭天意安排则内心清静。考虑到报应会延及子孙治国执政就会公正公平,接受进贡享品顾虑到患病受罪日常花费就会节俭。"
  前辈儒士说:"处理事情不能不斩钉截铁,居心不能不宽舒大度,对待自己不能不严明,与人相处不能不和气。"
  二眉曙青朱先生说:"占着一定地位当官治民之人,一定不会没有因由。每每遇到仕途上的人都把自家认作是某某官职,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就是救世的活佛。有功劳者给予奖赏,有过错者予以惩罚。除去祸害安抚百姓,慈爱施恩,都要求做到刚刚好,不能太过头了也不能没做够。果真能做百姓的父母祖宗,使地方上的男女老幼个个都能各得其所,将人间变成极乐世界,家家供奉,人人顶礼膜拜,这样子官也做了,佛也修炼成了,该是多么的心安理得,多么的迅捷啊,与面壁苦修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条
  司马温公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勤俭常丰,至老不穷。
  待客不可不丰,治家不可不俭。
  有钱常备无钱日,安乐须防病患时。
  健奴无礼,娇儿无孝。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太公曰:"痴人畏妇,贤妇敬夫。"
  凡使奴仆,先问饥寒。
  时时防火发,夜夜防贼来。
  第46节:治家篇(1)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景行录》云:"观朝夕之早晏,可以识人家之兴替。"
  司马温公曰:"凡议婚姻,先须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盛,安知异时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妬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假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
  安定胡先生(即胡瑗[993-1059]: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学者称安定先生。)曰:"嫁女必须胜吾家者。胜吾家者,则女之事夫,必钦必戒。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者,则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
  男大不婚,如劣马无缰;女长不嫁,如私盐犯首。
  文中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
  司马温公曰:"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
  顾东桥先生曰:"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
  先儒云:"待客当洁不当丰,不惟不能继,亦非所以惜福。"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主人为一家观瞻。我能勤,众何敢惰?我能公,众何敢私?我既美衣美食,众何可受饥寒?我既男婚女嫁,仆婢须令得所。一夫一妇,天下之正道。孤阴寡阳,人间之缺陷。无子不敢不娶,有子多妾何为?或娶妾久而无出者,恐负彼青春,未免闺怨,又当及时为之觅良配而成室家。免了多少孽冤,解却多少缠缚。至于精气渐衰,年华渐迈者,对青镜而自生愁叹,尚问娇柔悦汝乎?知得岁月有限,黄金买我不出,美色窥我不见也。"
  创业艰难,守者不易。前人用尽心力无非为儿孙计,后人深加体贴,不惟保全见在,益复广大门庭。不肖之子,视一切如土芥,弃之惟恐不速,甚至家无立锥,游手好闲,甘为人下而不知自耻,良可悼与!与其求人甚难,追悔不及,莫若慎之孑始,克勤克俭,早图万全之策。
  译文:
  第十四章& 治家篇 共十六条
  司马光先生说:"凡是一切年幼者,无论事情大小,都不得自作主张独断专行,一定要向家里的长辈禀告请教。"
  勤俭就能常保丰足,到老也不至于处境窘迫。
  招待客人不能不尽量丰盛,管理家业不能不节俭。
  有钱时要时常防备没钱的日子,健康快乐时要提防生病的时候。
  健壮的奴仆不懂礼节,娇惯的孩子不会孝顺。
  教诲媳妇要在刚娶进门之时,教育孩子要在他还是婴幼的时候。
  姜太公说:"痴愚之人害怕媳妇,贤惠妇人敬重丈夫。"
  但凡使唤奴仆,必须首先问寒问暖关心其温饱。
  要时刻防患火灾的发生,夜夜提防盗贼。
  子女孝顺双亲快乐,家庭和睦万事成功。
  《景行录》说:"观察早晨晚上起歇的早晚,可以看出一家人的兴衰成败。"
  司马光先生说:"凡是商议婚姻,首先需要考虑对方女婿和媳妇的性格品行以及家教如何,不要贪慕一时富贵。女婿如果贤德,现在即使贫贱,怎能知道他日就不会富贵呢?如果是不成才之人,当下即使富贵至极,怎知他日就不会陷入贫贱呢?媳妇,是家庭之所以盛衰的原因。如果贪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了她,她挟持自家的富贵,很少有不轻视丈夫并对公婆傲慢的,养成骄横忌妒的禀性,他日为害哪会有尽头呢?假使是因为媳妇家的财产而致富的,倚仗媳妇的权势而取得显贵地位,如果是拥有大丈夫志向之人,心里能不感到愧疚吗?"
  胡安定先生说:"嫁女儿必须胜过我家。胜过我家,那么女儿侍奉丈夫,一定会毕恭毕敬谨慎小心。娶媳妇必须是不如我家的。不如我家,那么媳妇侍奉公婆,一定会遵守妇道。"
  第47节:治家篇(2)
  男子长大了还不婚娶,如同劣马没系缰绳;女子长大了还不出嫁,犹如贩卖私盐犯法一样。
  王通说:"婚嫁而讲究钱财,这是野蛮民族的做法。"
  司马光先生说:"凡是做家长的,必须谨守礼法,来教育使唤子弟及家人,分配他们职守,安排他们事情,然后要求他们完成。制订财物开支的限度,量入为出。根据家里物产的有无,来供给全家上下的衣食以及吉凶事宜的费用,都有一定的规格限制,而没有不均衡统一的。裁省各项冗费,禁止奢侈,总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之需。"
  顾东桥先生说:"花费丰厚而多方经营,不如省事而节俭。"
  前辈儒士说:"招待客人应当讲究清洁而不应讲究丰盛,不只是不能为继,也不是依靠这样来珍惜幸福的。"
  二眉曙青朱先生说:"主人被一家人看着,我能做到勤快,大家哪敢懒惰?我能克己奉公,大家哪敢自私?我既然能好吃好穿,大家哪能忍受饥寒?我既然是男婚女嫁,奴婢也应让其各得其所。一夫一妇,是天下的正道。孤男寡女,都是人间的缺陷。没有儿子就不敢不再娶,有了儿子还娶那么多妾做什么呢?或者娶了妾很长时间又不把她休了,生怕耽误了她的青春,难免生出闺怨,又应当及时替她寻觅良配而结成家庭。这样可以免去多少冤气罪孽,解除多少束缚。到了精气神逐渐衰竭,年纪逐渐老迈,对镜自生忧愁感慨,再问娇嫩温柔的女性能使你身心愉悦吗?知道岁月有限,拿黄金来买我也不把妻妾休了,美人上门我也视若无睹。"
  创业艰难,守业不易。前代人费尽心机,无非是替子孙考虑。后辈能深入体谅这种心情,不只是能保全现在的,还能扩大门庭。不成才的子女,将一切都视如土块芥末,弃之惟恐不及,乃至于家无立锥之地,游手好闲,甘居人下都不知羞耻,实在是可悲啊!与其求人太难,追悔莫及,不如从头开始,谨慎小心,勤俭持家,早日谋划好万全的计策。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
  《颜氏家训》曰:"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曹大家(即班昭。嫁曹世叔,早寡。班固著《汉书》未成而卒,汉和帝令其妹班昭续成之。又为皇后及诸贵人当老师,号曰大家["家",读作"姑"]。著《女诫》等。)曰:"夫妇者,以义为亲,以恩为合。欲行楚挞,义欲何义?詈骂叱喧,恩欲何恩?恩义既绝,鲜不离矣。"
  庄子云:"兄弟为手足,夫妇为衣服。衣服破时更得新,手足断时难再续。"
  苏东坡云:"富不亲兮贫不疏,此是人间大丈夫。富则进兮贫则退,此是人间真小辈。"
  太公曰:"知恩报恩,风光如雅。有恩不报,非为人也。"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顺境易度,逆境难堪。饱暖之家,弗肯虑及饥寒。谁无亲族姻眷,邻里乡党,贫不能举火,孤寡无力完娶,一概置之不问,大伤天和,富贵岂能常保乎?逢岁小旱,民不聊生,减己粮而赈救,活人多矣。内不居功,外不求知,谓之阴德,莫可限量。"
  译文:
  第十五章& 安义篇 共五条
  《颜氏家训》说:"有了人类而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而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而后才有兄弟。一家之内的亲属,就是这三种关系罢了。自此以往,以至于九族,都以这三种亲属关系为根本。因此这三者对于伦理是最重要的,不能不忠笃诚守。"
  班昭说:"夫妻,是依靠道义来使关系亲近的,依靠恩德来结合一起的。如果要施行鞭挞惩罚,那么道义还叫什么道义?如果进行谩骂叱责,那么恩德还叫什么恩德?恩德道义全都断了,很少有不分离的。"
  庄子说:"兄弟是手足,夫妇是衣服。衣服破了可以换新的,手足断了就很难再接上。"
  苏东坡说:"富贵者不去亲近,贫贱者不去疏远,这才是世间的大丈夫。富贵者就去趋附,贫贱者就呵退他,这是人间真正的小人。"
  第48节:遵礼篇(1)
  姜太公说:"知恩图报,风光常在。有恩不报,这不是做人之道。"
  二眉曙青朱先生说:"顺境时容易过,逆境时难过。饱暖家庭,往往不肯考虑到饥寒。谁没有亲眷姻属,邻里乡亲,穷到不能开伙,孤寡无力娶亲,一概置之不问,这就大大伤害了自然的和谐,富贵又哪能常保呢?遇到小旱年成,民不聊生,减少自己的粮食来赈灾救人,能救活的人就多了。在家里不居功自傲,对外不求人知,这就叫做积阴德,后福将无可限量。"
  遵礼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条
  子曰:"居家有礼,故长幼序。闺门有礼,故三族和。朝廷有礼,故官爵序。田猎有礼,故戎事闲。军旅有礼,故武功成。"
  晏子曰:"上无礼,无以使下;下无礼,无以事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有勇而无礼则乱,小人有勇而无礼为盗。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言不和,貌且恭。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程子曰:"无不敬。"
  曾子曰:"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孟子云:"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出门如见宾,入室如有人。
  《少仪》(《礼记》的篇名,记载贵族子弟应学的礼仪。)曰:"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若要人重我,无过我重人。
  太公曰:"客无亲疏,来者当爱。"
  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
  栾共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礼记》曰:"男女不同坐,不亲授。嫂叔不通问,父子不同席。"
  《论语》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宣康府家训》:"儿曹凡见艳色冶容年长者如姑母,年少者如儿女,年相若者如姐妹。若能如此把持,庶几不至越礼。"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耳可为,目鼻可为,舌心则无不可为。能为人所能为,不为人不为。每日应事接物,如驾顺水之舟,只须掌得舵稳。当行则行,不履邪径;当坐则坐,无偏无倚;当立则立,端凝不苟;当言则言,是非不阿;当揖则揖,当拜则拜,无事一毫矫强,何等自在!有时劳筋骨,苦心志,饿体肤,都只安心顺受,切莫怨天尤人,可上可下,能屈能伸,心性圆明,了无色相,才是顶天立地一个汉子。"
  老少长幼,天分秩序,不可悖理而伤道也。
  译文:
  第十六章& 遵礼篇 共二十一条
  孔子说:"住家时有礼节,因此长辈晚辈都讲排行秩序。妇女有礼节,因此三亲和睦。朝廷有礼节,因此官职讲爵位秩序。狩猎有礼节,因此军事清闲。军队有礼节,因此用武就能成功。"
  晏子说:"地位高的人没有礼义,就无法驭使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没有礼义,就没法侍奉地位高的人。"
  孔子说:"恭谨而无礼义则劳累不堪;谨慎而无礼义则畏缩不前;勇敢而无礼义就会作乱,耿直而无礼义就会尖刻过度。"
  君子有勇气而无礼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气而无礼义就会成盗寇。
  孟子说:"君子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居心。君子内心保存着仁爱,保存着礼义。仁爱之人爱别人,礼义之人敬他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爱他,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敬他。"
  有子说:"在礼义的运用上,要以和睦和谐为贵。"
  言语不和,外表却还要恭敬。
  恭敬接近于礼义,可以远离耻辱。
  程颐说:"不要不恭敬。"
  曾子说:"朝廷没有比给人官爵更重要的,乡亲没有比懂得廉耻更重要的,辅佐治世提高百姓水平没有比道德更重要的。"
  第五部分
  第49节:遵礼篇(2)
  孟子说:"在长辈的后头慢走这叫做悌,抢在长辈的前头快走这叫做不悌。"
  出门如同去拜见宾客,进家如同有客来。
  《少仪》说:"捧着空瓶如同捧着满瓶水,进入空房间如同有人在一样。"
  孔子对于乡亲,谨慎寡言,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如果想要别人尊重我,没有比我先尊重别人更重要的。
  姜太公说:"客人没有亲疏之别,来的客人都应当喜欢。"
  父亲不说子女的德行,子女不谈父亲的过错。
  栾共子说:"百姓的成长有三方面因素,对待他们要一样。父亲生养,老师教育,君主供食。没有父亲就不会出生,没有食物就不会长大,没有教育就不会有知识,这是成长的三个因素。"
  《礼记》说:"男女不同座,不交接。嫂子与小叔不互相问询,父子不同席而坐。"
  《论语》说:"祭祀如同祖宗真在一样,祭祀神灵如同神灵真的存在一样。"
  孔子说:"侍奉死如同侍奉生,侍奉已亡如同侍奉犹存,这是孝敬的极致。"
  《宣康府家训》:"你们凡是见到容貌艳丽年长的就要视如姑母,年幼的要视如儿女,年纪相仿的要视如姐妹。如果能这样来把握,基本上不致于潛越礼义。"
  二眉曙青朱先生说:"耳朵可做的,眼鼻可做的,嘴和心则没有不能做的。做别人能做的,不做别人不做的。每天接人待物,如同驾驶一艘顺流而下的小船,只须将舵掌稳了。该走就走,不走邪僻路径;该坐就坐,不偏不倚;该站就站,端庄凝重,一丝不苟;该说就说,不为是非所屈服;该作揖就作揖,该拜就拜,没有一事有丝毫勉强,这是何等的自在!有时使身体劳累,使心智受苦,使肌体挨饿,都只是安心接受,切莫怨天尤人。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内心和禀性圆润澄明,一点也不为外事所困,这才是顶天立地的一个男子汉。"
  老少长幼,上天安排的伦理秩序,不能违背义理而伤害道。
  存信篇& 第十七 凡七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小车无軏([yu&]: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
  老子曰:"人之有信,如车有轮。"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子路无宿诺。
  司马温公曰:"诚之道固难入,然当自不妄语始。"
  《益智书》云:"君臣不信国不安,父子不信家不睦。兄弟不信情不亲,朋友不信交易疏。"
  译文:
  第十七章& 存信篇 共七条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我不知道这是可以的。大车如果没有,小车没有,它还怎么前进呢?"
  老子说:"人有信用,如同车有轮子。"
  君子一句话,如快马抽一鞭。话一说出口,四匹马也追不上。
  子路没有过夜才兑现的承诺。
  司马光先生说:"诚信之路固然难以进入,但是应当从不乱开口开始。"
  《益智书》上说:"君臣之间没有诚信国家就不安定;父子不讲诚信家庭就不和睦。兄弟不讲诚信感情就不亲近;朋友不讲诚信交情就会疏远。"
  言语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条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士相见,《礼》曰:"与君言,言使臣;与大夫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刘会曰:"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重刊本作"万语"。)无用。"
  《景行录》云:"稠人广坐,一言之失,颜色之差,便有悔吝。"
  子曰:"小辨害义,小言破道(重刊本作"小义害道"。)。"
  君平曰:"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也。"
  四皓(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多,时称"商山四皓"。)谓子房(即张良[?-前189],汉初大臣,字子房。)曰:"向兽弹琴,徒尽其声。以言伤人,痛如刀戟。"
  第50节:言语篇(1)
  荀子曰:"与人善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深如矛戟。"
  《离骚经》云:"甜言如蜜,恶语如刀。人不以多言为益,犬不以善吠为良。"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利人之言,暖如绵丝。伤人之语,利如荆棘。一言半句,重值千金。一语伤人,痛如刀割。
  口是伤人斧,唇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子贡曰:"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论语》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藏经》(又叫大藏经、一切经。佛教经书的总称。)云:"人于仓卒颠沛之际,善用一言者,上资祖考,下荫儿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恐人怀两样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酒逢知己千钟(钟,通"盅"。)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能言能语解人,胸宽腹大。
  荀子云:"赠人一句(以言),重如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如诗赋文章。听人以言,乐如钟鼓琴瑟。"
  子曰:"恶人难与言,逊避以自勉。"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先儒曰:"能行不能言,无损其行。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对病夫勿言某死,对贪夫勿言己廉。言虽无意,听者必厌。
  妇人之言不可听,婢妾之言尤不可听。
  说性命,虽不必真,强似说情欲;言道德,虽不必行,强似讲俗事。
  顾东桥先生曰:"好辩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夸能以诲妬,不若韬精以示拙。"
  译文:
  第十八章& 言语篇 共二十五条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同他讲上等的知识;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同他讲上等知识。可以同他讲而不同他讲这就是在待人上有过失,不可同他讲而同他讲这是在言语上有过失。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在待人上有过失,也不会在言语上有过失。"
  读书人见面,《礼记》上说:"和君主交谈,要谈如何使用臣属;和大夫交谈,要谈如何侍奉君主;和年老的人交谈,要谈如何使唤子弟;和年幼的人交谈,要谈如何孝顺父亲敬重兄长;和大家交谈,要谈忠实诚信慈爱安祥;和当官的人交谈,要谈忠诚守信。"
  孔子说:"一个人不轻易发言,一旦发言必能切中肯綮。"
  刘会说:"言语不能合乎事理,不如不说话。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再说一千句话来补救也没有用。"
  《景行录》说:"大庭广众之下,一句话的过错,脸色上的差别,就会带来后悔。"
  孔子说:"小气的分析会伤害到礼义,小气的言论会破坏道德。"
  君平说:"口舌,是祸患之门,是毁灭身名的刀斧。"
  商山四皓对张良说:"向着兽类弹琴,是白白浪费声音。用言语来中伤人,如同刀枪刺中一样痛苦。"
  荀子说:"给人好话,温暖如同衣布。中伤人的话语,伤害之深犹如刀枪。"
  《离骚》经书上说:"甜言如同蜂蜜,恶语如同刀枪。人不以多言多语为好,狗不因爱吠就好。"
  刀伤易好,恶语之伤难消。
  于人有利的话,温暖如同棉丝。伤害人的话,锋利如同荆棘。一言半句,价值超过千金。一句话中伤人,痛苦如同刀割。
  嘴是伤人的斧子,唇是割人舌头的刀。闭嘴不伸舌,处处都能牢固安身。
  子贡说:"一句话可以被认为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被认为不智慧。说话不能不慎重呀。"
  《论语》说:"一句话可使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使国家沦丧。"
  《藏经》说:"人在处境窘困颠沛流离之际,善于运用一句良言,上可以光大祖宗,下可以福荫子孙。"
  遇人只能说三分话,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掏出。不怕老虎长三张嘴,只怕人怀着两样的心思。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作谄容的,很少有讲仁义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能说会道,能理解人,能使人心胸开阔。
  荀子说:"赠送人一句话,比金银财宝还贵重。劝人一句话,美如诗赋文章。听人一句话,愉悦得如同听钟鼓琴瑟之声。"
  第51节:言语篇(2)
  孔子说:"恶人难以同他对话,要谦虚地躲避开来自我加勉吧。"
  道听途说,这是有德行的人所扬弃不为的。
  前辈儒士说:"会做不会说的,不损害他的作为。会说不会做的,还不如不说。"
  对病人不要说某人死了,对贪心之人不要说自己清廉。说的人虽然无意,但听的人必定厌恶。
  妇人的话不能听,奴婢小妾的话尤其不能听。
  谈论宿命天意,虽然不必当真,也强过谈论七情六欲;谈论道行品德,虽然不一定践行,也强过讲世俗之事。
  顾东桥先生说:"喜欢辩论会招来怨恨,不如沉默少言畏惧宿命。逞能好妒,不如韬光养晦,示人以拙。"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条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与好人交者,如兰蕙之香,一家种之,两家皆香。与恶人交者,如抱子上墙,一人失脚,两人遭殃。"
  《家语》云:"与好人同行,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滋润。与无识人同行,如厕中坐,虽不污衣,时时闻臭。与恶人同行,如刀剑中行,虽不伤人,时时惊恐。"
  太公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者明,近才者智,近痴者愚,近良者德,近智者贤,近愚者暗,近佞者谄,近偷者贼。"
  横渠先生(即张载[],宋凤翔横渠镇人,学者称横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气合。一言不合,怒气相加。朋友之际,欲其相下不倦。故于朋友之间,至于敬者,日相亲与,德效最速。"
  子曰:"晏平仲(即晏婴[?-前500],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曰:"凶险之人,敬而远之。贤德之人,亲而近之。彼以恶来,我以善应。彼以曲来,我以直应。岂有怨之哉?"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太公曰:"女无明镜,不知面上精粗;士无良友,不知行步亏踰。"
  子曰:"责善,朋友之道。"
  结朋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种树莫种垂杨柳,结交莫交轻薄儿。
  古人结交惟结心,今人结交惟结面。
  宋弘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施恩于未遇之先,结交于贫寒之际。人情常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酒食弟兄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
  不结子花休要种,无义之朋切莫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
  人用财交,金用火试。水持杖探知深浅,人用财交便见心。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顾东桥先生曰:"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
  文清公曰:"不能受言者,不可妄与一言,此是善交一法也。"
  译文:
  第十九章& 交友篇 共二十四条
  孔子说:"和好人同住,如同进入放有芝草兰花的房间,时间一长就闻不出香气,这就是与香气融为一体了。和不好的人同居,如同进入卖咸鱼的市场,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了,也是和臭气化为一体了。朱砂深藏的是红色,墨漆深藏的是黑色,因此君子一定要慎重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
  "与好人相交,如同兰蕙的香气,一家种花,两家都香。与恶人相交,如同抱着孩子上墙,一人失足,两人遭殃。"
  《家语》说:"与好人同行,如同在轻雾晨露中行走,虽然不会弄湿衣服,却能时时接受滋润。与无见识的人同行,如同在厕所中端坐,虽然不会弄脏衣服,却时时都闻到臭味。与恶人同行,如同在刀剑中行走,虽然不会伤人,却时时感到惊恐。"
  姜太公说:"接近朱砂的就会变红,接近浓墨的就会变黑。接近贤人的会变聪明,接近有才华的人会变智慧,接近痴呆者会变愚蠢,接近优秀之人会变得有德行,接近智慧者会变贤明,接近愚人会变得蒙昧不明,接近佞臣会变谄媚,接近偷盗者会变成小贼。"
  第52节:言语篇(3)
  张载先生说:"现在的朋友,选择那些友善温柔合得来的,拍肩扯袖看起来气味相投。一旦一句话不投机,就相互发火生气。当交友之时,一刻不停地希望对方不如自己。因此在朋友之间,以至于尊敬之人,每天相互亲近交往,相互间道德的影响功效最快。"
  孔子说:"晏子善于与人交往,时间长了人们都敬重他。"
  嵇康说:"凶恶危险之人,敬畏而远离他们。贤能有德之人,亲热而接近他们。对方挟恶意而来,我以善意回应。对方以曲解而来,我以耿直回应。这样难道还会招致怨尤吗?"
  孟子说:"残害自己的,不能和他一起交谈。轻贱抛弃自己的,不能和他一起做事。"
  姜太公说:"女子没有明镜,就无法知道脸上的粗嫩;士子没有好友,就无法知道自己举止上的缺陷过失。"
  孔子说:"要求对方向善,这是交友的方法。"
  结交朋友须得胜过自己,像我一样还不如没有。
  相识之人遍布天下,知心者能有几个呢?
  种树不要种垂杨柳,交友不要交轻薄之人。
  古代人交友只结交真心朋友,现在人交友只结交表面朋友。
  宋弘说:"曾与自己一起吃粗穿贱的妻子不要遗弃,贫贱时结交的朋友不要忘却。"
  施恩要在交情还未投合之前,结交朋友要在对方处境贫寒之时。人的交情如能常像刚刚结识之时,那么一直到老也不会有怨恨之心。
  酒肉兄弟要找一千个都有,危难之际想找一个朋友都没有。
  不会结果的花不要种,不讲义气的朋友不要交。
  君子的交情清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得像蜜。
  人用钱财来交往,金用烈火来检验。水拿杖子来试探可知深浅,人用钱财来交往可见真心。
  追求仁义就不要用钱财交往,用钱财交往仁义就会断绝。
  路远就能测知马的耐力,共事时间长了就能看出人的内心。
  顾东桥先生说:"通过广交朋友来扩大声誉,不如离群索居来保全自己。"
  文清公说:"不能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不要妄自给他提意见,这是善于交往的一个方法。"
  妇行篇& 第二十 凡八条
  子曰:"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食之间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闺门之内,不百里而奔丧。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无火则止。所以正妇德也。"
  《益智书》云:"女有四德之誉。一曰妇德,二曰妇容,三曰妇言,四曰妇工也。妇德者,不必才明绝异;妇容者,不必颜色美丽;妇言者,不必辨口利词;妇工者,不必伎巧过人也。其妇德者,清贞廉节,守分整齐,行止有耻,动静有法,此为妇德也。妇言者,择辞而说,不说非语,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此为妇言也。妇容者,洗浣尘垢,衣服鲜洁,沐浴及时,一身无秽,此为妇容也。妇工者,专勤纺织,勿好晕酒,供其甘旨,以奉宾客,此为妇工也。此四德者,妇人之大德也。为之甚易,务在于正。依此而行,是为妇节也。"
  太公曰:"妇人之礼,语必细轻,行必缓步,止则敛容,动则(足羊)(足且)(通徉徂[y&nɡ
c&]。款款缓步行走。)。耳无余听,且无余视。出无谄容,废饰裙褶,不窥不观牖户。早起夜眠,莫惮劳苦。战战兢兢,常忧玷辱。"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
  贤妇和六亲,佞妇破六亲。
  或问:"孀妇于礼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孀妇,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饥寒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列女传》(一名《古列女传》,西汉刘向撰。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嬖孽等七门,共记105名妇女事迹。)曰:"古者妇人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跸[b&]:站立不正。)。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智过人矣。"
  第53节:妇行篇(1)
  译文:
  第二十章& 妇行篇 共八条
  孔子说:"妇人,就是屈服于人。因此没有独断专行的道理,有'三从'的规范。在家时要服从父亲,嫁人后要服从丈夫,丈夫死后要服从儿子,没有敢自己决定的事情。要教育她不要迈出闺门,做的事只是在饭食之间罢了。因此女子只能在闺门内长大成人,不跑百里之外去奔丧,事情不要擅自去做,举动没有单独完成的。了解清楚后再行动,可被证实之后再说。白天不在庭院中游玩,夜里要举着灯火行走,没有灯火就要停下来。这是用来端正妇人德行的。"
  《益智书》说:"女子有四德的赞誉。一叫妇德,二叫妇容,三叫妇言,四叫妇工。妇德,不一定要才华聪明绝等卓异;妇容,不一定要容貌美丽;妇言,不一定要巧言善辩,伶牙俐齿;妇工,不一定要技巧超人。那个妇德,清廉贞节,安守本分,举止端正,知道羞耻,动静有方,这就是妇德。那个妇言,选择词语再说,不说不对的话,时机成熟后再说,人们不讨厌她的话,这就是妇言。那个妇容,洗涤尘垢,衣服光鲜整洁,及时沐浴,全身没有污秽,这就是妇容。那个妇工,专心勤劳纺线织布,不喜好喝酒,献上甜酒招待宾客,这就是妇工。这四种德行,是妇人的大德行。做起来很容易,关键在于要正确地去做。依此去执行,这就是妇节。"
  姜太公说:"妇人的礼节,说话声音一定要轻细,走路脚步一定要缓慢。停下来时要整肃面容,走起路来要款款而行。耳朵不要听多余的话,眼睛不要看多余的东西。外出时不要有谄媚的脸色,废却裙褶修饰,不去窥看门户。早起晚睡,要不怕辛苦,整日小心翼翼,时常担心玷污了妇行。"
  贤惠妇人让丈夫显贵,恶妇让丈夫败落。
  家有贤妻,丈夫不会遭遇飞来横祸。
  贤妇能使六亲和睦,恶妇会破坏六亲关系。
  有人问:"寡妇从礼义上说似乎不可娶,到底怎么样?"程颐先生回答:"凡是娶寡妇作配偶的,如同娶了失去贞节的人,这是自己也失去了气节。"又问:"如果有寡妇贫穷而无依靠,可以再嫁人不?"回答说:"只是后代人怕会忍饥挨饿而死因此才有这样的说法。但是饿死的事情极微不足道,而失去贞节这事却极其重大。"
  《列女传》说:"古代妇人怀孩子,睡时不侧卧,坐时不坐边缘上,站时不歪斜。不吃邪怪味道的东西,肉割得不正不吃,席子放不端正不坐。眼睛不看邪恶女色,耳朵不听淫恶之声。夜里就让乐师诵诗,说正经事。如此去做,生下来的孩子就会面容端正,才智过人。"
  《新刻前贤切要明心宝鉴》
  文光堂
  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严师出弟子,严母出巧女。
  不打不成人,打了做官人。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惜钱不教子,说短莫从师。
  择师教子,择婿嫁女。
  恶求千贯易,善化一文难。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若要小儿安,无过不饥寒。
  宁做大家狗,休讨小家人。小家做事慌张,大家做事寻常。
  父母养其身,朋友长其志。
  种田靠土,养子靠母。
  家有千贯,不如朝进一文。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歹者是吾师。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不差移。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骨。
  鸡儿不吃无功之食,羔羊乃有跪乳之恩。
  《诗》云:"子曰:卿牢事不出,篱牢火不入。"
  从交休说真言语,异日无情道是非。
  桑条从小纽,长大纽不曲。
  宁向好人相骂,休对恶人说话。
  人不受千言,木不受万斧。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小心为人之本,刚强惹祸之根。
  宁可胡吃,不可胡说。
  一双伶俐眼,都是是非唇。
  十分心机使七分,留下三分与子孙。
  第54节:妇行篇(2)
  山上有地须天种,衙门无事莫去行。
  两懒夹一勤,和勤一下懒。两勤夹一懒,和懒一下勤。
  劝君莫睡日头红,蚤起三朝当一工。若还全家都蚤起,免得求人落下风。
  千般滋味不如吃盐,富贵荣华不如种田。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先。
  经纪道路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家。走尽天涯并海角,只有锄头不悮(悮:即"误"。)人。
  除了心头火,何用佛前灯。口内摩诃娑(摩诃娑:梵语"摩诃衍那",大乘法,指佛经。),船里蛆喳上。
  布得春风有夏雨,冬来寒冷礼义生。
  人情布的,冤家结的。
  行须缓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死后火化骨灰黑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