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火箭发射事故频发是“天灾人祸不单行”还是“人祸”

大陆赴台湾旅游安全事故频发&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人民电视--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节目《台湾那些事》
大陆赴台湾旅游安全事故频发&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来源:&&&&&
分享&&&&转发:&&
视频地址:通过MSN、QQ告诉你的好友
flash地址:复制链接到博客或论坛
html代码:复制播放器到博客或论坛
【文字实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台湾那些事》。今天由我和杜榕为大家回顾两周台湾新闻,以及深度分析一些热点事件。&&&&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新闻扫描》,先给大家报告一下刚刚在成都结束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基本情况。这是我们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年在成都举行。还是跟过往的规格一样,我们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席,国民党方面是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也通过了19项决议。&&&&杜榕:对,这次主要围绕文化来展开。&&&&主持人:这次在共同建议当中,我觉得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关于两岸加强核安全方面的合作。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国台办主任王毅也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他其中谈到有几点达成了共识,也是相对上几届来说算是新东西,一是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这是在文化交流里面进一步的细化了,要加强两岸青少年对民族的一种认同感。还有一点是要建立有利于把论坛的共同决议转化为现实的一个机制,这一点切中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一个心病,为什么呢?本身前身是国共论坛。当年论坛早期的时候,因为国民党还没有上台,当时民进党政府曾经攻击说你到论坛谈得再好又怎么样呢,最后不可能把它变成现实,因此你根本都不执政了。未来由于台湾政党轮替的结果谁也不好说,有必要把它建立一个机制,把以往已经形成的决议,慢慢的通过机制来变为现实,否则这种论坛就完全成了务虚会了,没有任何意义。&&&&杜榕给我们介绍下一条新闻。&&&&杜榕:我给大家带来的一条新闻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新闻,就是《剩山图》,5月11日启程,送往台湾,360年前被烧成两段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卷,能不能合并一直是两岸人民都非常关注的事情。自从上一次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提出来之后,希望两幅图案合璧,这次是终于成形,5月11日浙江省的博物馆把这幅《剩山图》送到北京,经过北京再交往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的馆长陈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两幅图案是尽最大可能是合璧展出,因为之前也讨论说两幅图是分开的,有可能是分两个画框裱起来,同一地点展出,但不合璧。但这一次完全的让它们合璧,合在一起展出,变成一幅画,所以也是非常令人期待。因为这幅图《剩山图》据了解,它是史上第三次展出,总共是2004年展过一次,此前一共展过两次,第三次展出专门送到台北,它也是第一次出境展出,所以机会非常的难得。&&&&下面接着报道宋祖英在台北开演唱会的消息,这个消息也是近日台湾大小媒体包括我们大陆媒体反复滚动播出的一则新闻,因为介于宋祖英的关注度,这次在台北的演唱会,规格非常的高,而且是八千人全赠票演出,完全是免费送上的一道大餐。据台湾媒体报道,整个工作团队超过300人,空运了9个货柜到台湾,搭台用了很多天。我刚才看电视说到,甚至那边的接演唱会的团队,让当时已经定了5月8日档期的团队让出来,都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因为她和周杰伦合作过几次,这是第四次合作,周杰伦的捧场和周华健的捧场,在台湾自然而然除了吸引到可能对大陆比较有感情的老一辈之外,周杰伦的年轻族群也关注。同时她在台湾除了搞演唱会之外,她有亲戚,她的婶婶在桃源一带居住,她百忙之中还有一个探亲之旅。大家可能觉得为什么宋祖英到台湾开唱,而且全是免费赠票的演出。大陆有些网友有一些狐疑,因为大陆目前这种演出放在文化交流这个层面,基本上包括过往的一些演出,送票的都不多,基本是赠票演出。&&&&杜榕:我看到反而是有一类戏曲类的演出,它可能售票率要多。&&&&主持人:对,因为长期形成了运作的模式了。&&&&杜榕:有些演出是非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包括上一次我看到谭盾的《卧虎藏龙》在台北演出的时候,当时还一票难求,我们大陆记者想去买票都买不到票,最后是黄牛票,这是商业运作非常成熟的一些可能会做商业。但是大部分来说还是以交流的形式过去。&&&&主持人:所以台湾的民众要珍惜这个机会,因为现在属于交流的阶段,如果交流成为常态化,可能很多东西就是商业演出了。&&&&我们现在进入下一环节《深度分析》,今天的《深度分析》首先说一下台湾的旅游安全。当然由头是在4月27日发生的阿里山小火车的翻车事故。大家可能没有太注意,在5月8日的下午,一辆载有15名上海游客的大巴在台南发生了不幸,在森林游乐区不幸撞上了山壁,造成了多人的受伤,所以台湾的旅游安全一时之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因为大家都觉得事不过三,有一有二再有三,问题就变得很不寻常了。当然我们首先还是跟大家报告一下阿里山小火车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其实这个事件应该说,我觉得应了一句古语,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其实不是引申意义的,是字面含义的,就是白蚁,经过他们现在有关部门的初步鉴定,就是一个白蚁蛀空了一个树杆,但是这个树杆从外观来说它完全看起来还完好无损,但是就在载有大陆游客这列小火车经过的时候它就倒下来了,砸中了后面五六节车厢,导致整列火车翻覆了,伤亡还蛮惨重,一下子五名大陆游客就死亡,有上百人受伤。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当然台湾的有关部门经过巡查,排除了有任何的人为疏失或者操作不当、机械故障等等,纯粹认为这也算一个天灾。但是这个结果导致大陆的游客非常的不能接受。在此前他们曾经跟伤亡者家属的一个见面会上,首先大陆的游客觉得道歉的诚意不够,后来我们看了电视,确实鞠躬不是很深,表示歉意,然后点了一下头,没有表示深深的歉意。第二,完全不存在人为的疏失,游客家属认为有很多疑点存在,首先即使是白蚁蛀的洞,巡查没有发现算不算人为疏失呢?还有小火车原来是四节,加挂到八节,算不算人为疏失呢?还有是不是超载呢?等等这样问题。当然还有待下一步进一步的报告出来。按照台湾的一些风俗,结合两岸的风俗,在之前5月5日在台北有一个隆重的公祭仪式,下一步理赔呀,这些都要进入正常的程序在运作,但是这次理赔是比较麻烦的。为什么呢?比苏花公路还要复杂,因为涉及到的人员太多,尤其是伤者,轻重程度不同,要一一排查清楚,按照什么标准来赔偿,可能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但是就这个事情,确实让大家对台湾的旅游安全的置疑达到一个顶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形以来,不说伤的事故,伤的事故就更多了,我们说死的,一定是有人命发生的事故,第一起是2009年4月,广东旅游团所乘坐的游览车在台北的闹市区新光三月的附近,居然起重机的吊臂砸下来,砸中了经过的旅游车,造成了三死三伤,这个事我当时感受特别的深,因为我当时在台湾,正在看电视,突然有人打电话,我还没有看,虽然电视开着没有仔细看,有人打电话来说掉下来一个起重机的吊臂,砸中了大巴,当时是两人死亡,因为当时那条路是我们几乎天天经过的,当时大家第一感觉是非常的后怕,同时第二个感慨,大陆的旅游团真的是太多了,就这样台北的闹市区,虽然是挨着101,其实大家的目的是要去101,但是正常过往的大部分是台湾本地人,居然这样砸下来,都砸在一辆大陆的旅游巴。&&&&杜榕:机率还是很低的,但是居然伤到大陆的游客。&&&&主持人:对,可见大陆游客的密度还是很大。接着没多久,2010年1月,一名大陆游客在台湾花莲太鲁阁被落石砸中死亡,这造成人员死亡,之前伤的有很多,在当时起重机吊臂落下这个过程当中,就有报出很多被落石砸中的,后来配了安全帽,没有想到配了安全帽之后还有人被砸中死亡。&&&&杜榕:而且这个很蹊跷的是,配了安全帽,09年太鲁阁已经发生数起砸伤的事故,所以配了安全帽,这名游客是在返还安全帽的途中被落石砸中。&&&&主持人:这落石太多了。2010年10月最严重的一次伤亡,这是苏花公路的坍方,当时杜榕在台北。&&&&杜榕:当时我在台北,印象也非常的深刻,因为数度跑到现场去,这一次阿里山事故发生之后,和苏花公路的感觉非常的相似,因为死伤的人数都非常的多,规模也很大,又都是非常受大陆游客追捧的景区发生的事故,所以情况也可以想象是非常惨烈。&&&&主持人:对,所以以您的观察,台湾这个旅游安全为什么频频发生事故呢?&&&&杜榕:当时我看到阿里山事故出来之后,我第一感觉就是有它的必然性在。为什么有它的必然性呢?就像您刚才说的一样,一方面大陆游客确实太多了,虽然我们还在说要继续推动开放个人游,但是真的是,我在阿里山非旺季进行游玩的时候,我去看的时候,大巴车是一辆一辆的接着往车上上,非常非常的密集。另外一个,这么多的游客上去,但是相关的配套的东西,我感觉很不完备。当时苏花公路坍方的时候,台湾方面说这是完全一起自然事故,因为天灾嘛,谁也不知道谁会发生这么大的坍方,其实台湾媒体就有很多人质疑,下那么大的雨,为什么没有封路,没有预警,很多责任都没有落实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是完全让车放进来之后发生这么大的坍方事故,你说没有责任,并不是很负责任的态度。&&&&主持人:我觉得现代社会,你说什么事情纯粹属于天灾已经很难了。苏花公路当时泥石流也好,当然是天灾,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话,政府必须要提供气象预报或者路况的报告,或者要强制采取措施,你必须要给他拦下,包括阿里山这个也是,其实工人是有在道路两旁巡查的,但是范围是道路两旁的五米,但是这棵树在10米开外,而且在外观上,无法判定它已经被蛀空,但是这个更加让游客不能接受,怎么会不能发现,是不是你的检查人员不够专业呢?水准不够高呢?这次阿里山还有一个问题,这次是被树砸中,如果树不被砸中,其实阿里山这个小火车的安全也是非常堪忧。&&&&杜榕:其实一直阿里山的小火车的安全性和太鲁阁的落石,包括苏花公路的坍方,其实一直以来就是台湾的几大隐患,包括苏花公路,那本身就是一条死亡路线,经常常年发生坍方和发生事故。包括太鲁阁也是常年有落石,我看傅萁在5月1日,阿里山那边出事了,他赶紧跑到太鲁阁去,他又去视察,当时他建议是说在顶上做一层玻璃,应对落石,因为他觉得让游客统统戴着安全帽,弄得跟探险一样,太有伤台湾旅游品质的形象了,所以他建议做一层玻璃。但也有人提出太鲁阁的自然风貌就是让它有一个自然的景象在,如果做了玻璃的一个隔断,就没有那个韵味了。各种意见也非常的多。但是我感觉有一点是肯定,台湾方面肯定也去做了一些安全方面的工作,但是他们现在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保障是否跟得上。比如说树,其实在小铁路开通之前,小火车重新开通之前,他们说他们是做了检查的,所有的树,如果有隐患的树,他们是做了挪移的,恰恰这棵树不是因为老,或者外表上长得枝繁叶茂,却是它是白蚁蛀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不是我能查出来的东西。但是是真的查不出来吗?如果你的人力、物力和相关配套够的话,理论上是可以查得出来的。&&&&主持人:对。台湾的旅游协会和旅游同业工会很一针见血的指出一点,怎么来做呢?有一点,要花钱。你要提高旅游安全,首先要投入人力、物力来维护和管理。还有下一个问题,就是你刚才说的旅游品质,现在旅游安全已经上升到非常高的高度,大家都没有时间来讨论旅游品质的问题了。因为我们大陆的旅游局的局长在会见台湾过来的旅游相关部门官员的时候,台湾媒体是说放了重话的,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确实,因为在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谈旅游品质纯粹属于一种奢谈。但是旅游品质现在也非常成问题,就引出下一个问题,是不是超负荷了。台湾这个岛内那么小的地方,一下涌进这么多的人,还源源不断的,我相信开放个人游之后还有大批的人“杀到”。阿里山已经是人看人了,这不是台湾独有的现象,大陆刚刚开始搞黄金周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杜榕:所谓的景点人都会爆满。&&&&主持人:对,比如我曾经在五一的时候到过张家界,回来以后大家说胆子很大,敢五一去张家界,坐登山电梯,排队要排两三个钟头,山上还好,张家界还比较大,倒还不至于说到山上还是人看人,都散开了,但是在入口处和乘观光电梯的地方都是人满为患,台湾也是有这个问题,小火车之所以加挂是因为排队等候的时间太长。&&&&杜榕:甚至之前有游客发生肢体冲突,为了排上小火车。&&&&主持人:对,台湾当局还是要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已经超过它的负荷能力了,要非常理性的来判断。现在有人开始质疑,个人游是不是会如期的进行呢?他们的答复是没有影响到个人游的开放形成。但是我觉得个人游开放之后,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为台湾的情况,确实跟它的地理条件、它的位置非常有关系的,一是它是多山,像我们刚才说的花莲太鲁阁也好,苏花公路,还有阿里山,都是山区的环境造成的,我觉得海边也是很危险的。未来开放个人游以后,游客很多,喜欢到海边,到台风天,可能还想观浪,很有可能一个浪头来了就把你卷走了,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团队,没有一个领队来制止你,也没有人来提醒你危险性,未来的危险性在开放个人游以后,隐患还要加大得更多,而且它的管理的难度会更大。&&&&杜榕:对,我也看他们有提出要限制游客的人数。和现在其实大陆的一些旅游的地方是一样的,比方说在西藏去旅游,如果要山布达拉宫的话,每天是有游客人数的限制,要进行分流。另外,你去一些地方是要进行体检的,如果你的身体状况不合适的话,是不可以去的。我觉得在台湾可能将来的工作也需要做得更细一些,尤其是你涉及到这么多。当你说出要限流的时候,我相信只会让更多人想去,因为物以稀为贵,你越是说大家慢点去、分批分次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像变得限量版的东西一样,可能想去的人会更多,反而排队的人会越来越少。&&&&主持人:所以一是要提醒大陆的游客,因为你去不去,台湾都在那,不会消失。第一,不要扎堆,因为到台湾旅游,是大陆很多人的心愿。现在在伤亡的游客当中,老人是居多的。因为很多老人,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地方干部说,全世界我都去遍了,大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去遍了,但没有去过台湾,在我退休之前最大的心愿是想去一次台湾。我们很多退下来的老同志也是这样的,趁自己能走动的时候想去台湾,这个心愿当然大家都想在有生之年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也切忌不要扎堆,因为这个热头一开始是很热的,慢慢慢慢就正常化了。第二还要提醒的就是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台湾的天气多变,它的灾害,天灾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包括山区,如果不是狂风骤雨的话,山区好好的话,也不会出现很大的泥石流和交通事故。当旅游预警部门给你提示,或者导游根据得到的信息提示说,咱们的行程或者要推迟和取消的时候,大陆游客一定要配合,不要说不行,因为他们确实很可怜。&&&&杜榕:付了团费只有短短七天,我一定要去走遍。&&&&主持人:现在已经不能由着性子来了,一定要听从指挥。其实这个事件发生以后,我们也写了很多言论,言论当中一直提醒大家要相互理解,不要发生事故以后再来骂。而台湾的旅游主管部门,也要扛得住,为什么呢?在大陆安全管理领域有一句话,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就是说你在管理的时候,想得更细一点,甚至给他带来很多麻烦,就像你说的要体检等诸有此类的,或者对车况进行体检,很有可能有一点问题就按住不让他走了,这样你可能会招来很多骂声和很多麻烦,但是总比出了事情哭声连片要好。还有一句话,台湾网友说的,台湾当局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因为以前大陆老百姓有一句话“不到台湾终生遗憾”,现在到了台湾遗憾终生。我们希望这样的情况不要再发生。&&&&现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新闻麻辣烫》,请杜榕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敖大师和小S的口水官司。&&&&杜榕:最近网上又有一段娱乐,可以说是比较娱乐化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事情的起因,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还是源于大S的大小恋。自从她结婚之后,各种消息,各种娱乐的新闻就不断,最近是因为李敖大师放话批评大S的婆婆张兰,认为一个是捐款有不实的嫌疑,第二也是出言很不逊,说他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水平的人。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之后,当然惹到不少人,小S也是因为都是自己一家人,所以也非常的急,所以小S在自己的节目里面《康熙来了》进行一些反击,认为李敖大师说话是不对的,她反映的方式也非常有趣,说李敖是因爱生恨的感觉,说李敖追究不到张兰,所以要诋毁张兰,吸引他的注意。但是李敖大师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出来之后就说,我自己在性情方面,我的品位那么高,怎么会看得上张兰,所以他提出要对小S进行诽谤罪的提告,这周一,也就是5月9日那天正式提出了诽谤的一个提诉,但是他的要求也很有趣,他不要求道歉,也不要求什么赔偿,他要求的是能够上《康熙来了》,到小S节目去和她进行三场辩论,这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围观,认为他提高了目的和动机,并不单纯。&&&&主持人:对,其实李敖大师之所以觉得深受侮辱,是说你要参照我以往的情人也好、女朋友也好、老婆的标准,有著名几个词,叫&高、瘦、白、秀、幼&要解释一下,指的是年轻。确实你回顾他的情史,他每一个女友也好,情人也好,都当得起这几个字,他当然说了我怎么看得上张兰这样的老太婆呢?你这是侮辱我的人格,也侮辱我的审美标准。我觉得这件事情他其实有很大的玩笑性质的。你说李敖真的觉得受到侮辱了吗?当然不是,这是他的一种方式。现在都是眼球经济。当然小S,这是她一贯说话的作风,这次没有想到惹到的是同样跟他嘴皮子见长的李敖大师,虽然她没有道歉,但是她妈妈已经服软,因为当时李敖说,你既然说出这种话,说明你这种人不行呀,前途有限,后患无穷。小S妈妈说我特别崇拜李大师,他说小S不聪明,太对了,说小S根本连他一根头发都比不上,意思是不要跟他计较。&&&&杜榕:大人不记小人过。&&&&主持人:对,但是小S是有一点真生气了,到现在也没有服软,所以李敖才对她提告了,这有点符合李敖老顽童的心态。&&&&杜榕:对,如果以小S来说的话,以我看她一些主持节目风格的话,她也不是真的说把这个话放出来是特别严肃的,她也是做一个调侃和贬损,当然有一点损的意思。&&&&主持人:她还是有一点真生气了。&&&&杜榕:对,但是她损人,如果按照她以往的风格来看,被她损过的人太多了,损得比他更恨的人也太多了。&&&&主持人:对,没有人那么较真。&&&&杜榕:对,没有想到这次碰到李大师对这个事抓住不放,而且很认真,包括他的一些好朋友也出来说,发微博,包括陈建州最近结婚,也向李大师求饶了,你是懂他的幽默的,别把他的话太放在心上,做一些求饶,但是小S也是有一点个性的,她肯定也不会。&&&&主持人:对,这件事情,他们多多少少有一点真生气,因为觉得她姐姐的婆婆受到这样的攻击,联系到对婚礼的种种非议,这个话虽然是调侃,其实是一种反击,而且反击背后有很多。其实我觉得陈建州有点说得不对,说小S是幽默是没有错的,但是你说她没有带个人情绪是不对的,绝对带了个人情绪在里面,而李敖最有意思,你可以侮辱我别的都可以,不能侮辱我的审美标准,这符合他一贯的风格。现在有传言说李敖有可能要来选总统,所谓的台湾总统。这也是吸引眼球。&&&&杜榕:对,我注意到李敖虽然这样说,但是他和小S家不是第一次了,包括大小刚恋出来的时候,他的女儿就表示说汪小菲有口臭,当时张兰就说要告他们,之后李敖又说他不看好,说嫁入豪门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当时他跟大S说,赶紧把钱放进口袋里面,最后你们肯定不欢而散的。&&&&主持人:也有点积怨已久。&&&&杜榕:对,应该也是积怨已久的事情,积到现在,到现在可能有一个爆发。&&&&主持人:有一种方式,这个事情我觉得可能要构成诽谤罪还有点难。但是总之下面还有很多好戏看,我们拭目以待。好,今天《台湾那些事》就到这里,谢谢收看。&&&&杜榕:谢谢。
(责任编辑:王理)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中国一地区天灾人祸频发:真相揭开令人不寒而栗
发布时间: 11:50:44&&来源: 环球视线 &&编辑:&&
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而诡异的自然现象。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迷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线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
中国的钱塘江大潮
北纬30度&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横跨浙江、安徽、西藏等九个省区;并且跨越长江三角洲、汉江平原、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中国的北纬30度上也有这么多神奇的现象,看来真是&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了。
神秘基因,谜窟破谜,日月并升的奥秘,神农架的白熊白鹿野人之谜,三星堆又是何人的杰作?种种奇景数不胜数,这么多奇物怪事一齐分布于北纬30度这个区域,仅仅是因为巧合?还是有什么玄妙的&天机&呢?
中国的北纬30度上也有很多神奇的现象
1、北纬30度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地震高发地带
据报道:我国地震局灾难专家顾建华告诉记者,在北纬30&从古到今都是灾难深重的地带,在北纬30&,地震、海难、火山和空难等时常有发生。据史料记载,在我国的西藏地区共发生过大于8级的地震4次,7~7.9级地震11次,6-6.9级地震86次。日在藏东的察隅&&墨脱发生过8.6级地震。
(关注中国,聆听世界的声音&&&欢迎访问:)
环球72小时人类更团结才能抵挡天灾人祸
第03版:七日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人类更团结才能抵挡天灾人祸
&&&&走过渔猎时代,经过农业文明,跨过工业革命,迈向信息化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但几千年来制约我们的这些难题并未彻底解决,所谓的建设性在更大的破坏性面前,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和平、发展、共治的时代主题,中国愿与各国携手一道共建人类美好的共同愿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更和谐。&&&&时值伏暑,世界却好似进入多事之秋。中东地区,巴以冲突炮火纷飞,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俄乌边境,马航坠机仍无定论,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东亚这边,日本批准新版防卫白皮书,继续鼓吹解禁集体自卫权;西非那边,埃博拉病毒持续肆虐,感染人数逐日攀升。再看国内,鲁甸地震牵动人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演生死时速;昆山特大爆炸事故震惊世人,责任事故频发拷问安全生产。各种各样的灾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呈现,不安与茫然正写在很多人脸上。&&&&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些灾难,其实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一刻也未曾消失。走过渔猎时代,经过农业文明,跨过工业革命,迈向信息化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但几千年来制约我们的这些难题并未彻底解决。自然面前,人类依然渺小,灾难面前,人类依然无力,所谓的建设性在更大的破坏性面前,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伴随着时代的演进,人类的未来也不断被不同人以不同方式拆解和分析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我们应建立怎样的价值追求?持久的和平与发展该怎样维护?地球村的治理如何更加井然有效?未来世界的走向,深藏在这些问题之中。&&&&翻阅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打造命运共同体,始终是蕴含其中的一条清晰脉络。从原始社会人们结群以求生存,到国家间结盟以图发展,再到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连为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协力才能胜利,只有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索马里海盗可以切断全球经济的运输命脉,埃博拉病毒能够穿透全球卫生防疫体系威胁人类安全,华尔街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全球股市都会为之而动。没有哪个国家是孤岛,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随着全球关联性增强,任何局部的问题,都有可能迅速演变为地区甚至全球性问题。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这是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建立人类共同愿景的重要基础。&&&&共同的美好愿景,离不开共同的价值追求。时代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我们越不能忘记初心。这个初心,就是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更和谐。而现实中,一些国家却将大量精力投向了征服与破坏。怎样让一个国家瞬间在网络地图上消失,怎样在一个小时内打击全球,怎样研制出无法治愈的超级病毒……凡此种种,都是价值观出了问题,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祸殃全球。时至今日,那套被视为全球通行的“西方标准”已经不合时宜,那些一心想把地方知识奉为普世真理的企图正日益被世人看穿。建立人类的共同价值,需要我们将心思放在正道上,重拾那种对善恶美丑的基本判断,让真善美成为共同追求,让假恶丑成为众矢之的。&&&&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由单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共治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这样的和平不会长久;发展成果自己独享,发展包袱甩给别人,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凡事奉行赢者通吃,以自家意志主导世界,这样的治理不得人心。不管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还是阻击流行疫情蔓延,不论是打击消灭暴恐势力,还是化解地区紧张局势,各国都要参与进来,一起讨论、一起商定。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旧观念,此消彼长、国强必霸的旧逻辑早已过时。全球共治的时代,只关照自己的“绝对安全”,甚至还不惜一切手段干扰遏制别人,只会成为孤家寡人,更枉论未来。&&&&“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为了和平、发展、共治的时代主题,中国愿与各国携手一道共建人类美好的共同愿景。五千年博大悠远的中华文明蕴含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传统智慧,更催生了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文化理想。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今天的中国人当更有自信,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