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咒齿经四依2016年11月份谁最有钱亚洲

查看: 3330|回复: 4
大藏经中与“四皈依”出处有关的一些经典汇集(对藏传“四皈依”有疑惑的请进)
文章出处:汇集网上关于“四”出处的帖子
㈠经典中所说的阿阇梨地位的特殊性及其敬师和视师如佛的重要性(密宗视师如佛的出处)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佛为最上阿阇梨  一切最胜常善护
了知秘密真实者  此阿阇梨佛无异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敬阿阇梨等同诸佛。若轻阿阇梨者是轻诸佛。当受众苦无有威德。被诸疟病恶毒拏吉儞魅。宿曜执持及诸魔众。如是灾害常所娆乱。命终之后当堕地狱。是故当知阿阇梨者是为大师。常当尊重爱敬供养。如前所说众苦恼等皆不能侵。应当恭敬供养阿阇梨。何以故此阿阇梨。经阿僧祇俱胝劫数实难值遇。由此阿阇梨开发菩提道得成佛果。是故弟子依本法仪而常供养。是即供养诸佛如来故。
金刚手。说此诸佛及诸菩萨真实法已。复说颂曰
& & 当于阿阇梨  起大信重心
 其阿阇梨者  是无尽三昧
 最上大乐本  诸佛等无异
 由阿阇梨故  获最上究竟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得闻是语。即前礼佛合掌白言。世尊云何名为四种之法。佛言四种法者。所谓声闻乘缘觉乘。此二乘者但能自利不能利他。复有二乘。谓方广大乘及彼最上金刚大乘。是名为四。尔时阿难又复问言。是金刚大乘当云何性。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发于最上大菩提心。是即名为金刚乘性。
汝等大众当于彼师。常加尊重礼拜供养同于佛想。即感一切如来常加拥护。即是见前一切如来。汝等学众常于彼师奉事供给。
《佛说般舟三昧经》
佛说般舟三昧经 四事品第三
佛告[台-台+(犮-乂+又)]陀和。欲学是三昧者。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视善师不如佛者。得三昧难。菩萨敬善师从学得是三昧已。持佛威神于中立。东向视见若干百千万亿佛。十方等悉见之。譬如人夜起观星宿甚众多。菩萨欲得见今现在佛悉在前立者。当敬善师。不得视师长短。当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不得懈怠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尔时阿閦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大遍照如来等。
入金刚阿阇梨三昧相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告诸如来及彼菩萨言。
谛听谛听所有三世诸佛。皆来诣阿阇梨所恭敬供养。
何以故,此金刚阿阇梨。即是一切如来。
尔时彼诸如来及诸菩萨。
闻佛说已白佛言。
世尊一切如来金刚身语心三密成就法。当依何住。
佛言,一切如来金刚身语心三密成就法。当依金刚阿阇梨身语心住。
㈡依此经典,上师阿闍黎可以作为皈依的对象单独进行皈依(皈依上师的经典出处)
《悉地经》
弟子之法,视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予皈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因首。于诸善事。而为因首。现世安乐。当来获果。为依阿阇梨故。不久而得无上胜事所谓菩提。以是义故。比之如佛。以为弟子。承事阇梨。无有懈怠。勤持不阙。所授明王及明王妃。当得悉地必无疑也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复作是念。今日之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南无力我师。南无(归依)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
复作是念。今日之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南无力我师。南无(归依)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
复作是念。今日之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南无力我师。南无(归依)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
华译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义,是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的话。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术语)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谟,那谟,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谟,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众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
㈢经典中为何先归依菩萨上师的开示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归依初月。如是圆月而不归依。迦叶。如是我子有其信力。归命菩萨不归命如来。所以者何。为彼如来从菩萨生。若声闻辟支佛从如来生。非如菩萨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此有情  归命于初月
 如是圆满月  而彼不归依
 我子亦如是  归依于菩萨
 不归向世尊  为具大智力
 出生如来身  非彼声闻类
 智慧微劣故  依彼如来生
㈣对密宗真言上师阿阇梨的皈依,可否可在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前?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礼佛而白佛言。
世尊若有阿阇梨。于此一切如来身口意秘密大瑜伽教中受灌顶者。
诸佛菩萨当云何观?
佛言慈氏彼诸如来及诸菩萨。观此受灌顶阿阇梨。如观菩提真心而无二相。何以故?灌顶之法与菩提一故。
佛言,善男子汝今谛听。
此阿阇梨。所有十方诸佛及诸菩萨现在说法者一日三时来诣阿阇梨所。献大供养如佛无异。俱发声言。
此阿阇梨即是我等诸佛父母。及为我等诸佛之师。
复次善男子,所有十方世界诸佛世尊现在说法者,彼诸如来所有三业积聚无量福德。是等阿阇梨一毛孔福德,何以故?此阿阇梨受瑜伽灌顶已。与一切佛智相应。 真心微妙无有等故。
尔时慈氏菩萨闻佛说已。叹未曾有住立佛前。尔时阿閦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大遍照如来等。入金刚阿阇梨三昧相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告诸如来及彼菩萨言。谛听谛听!所有三世诸佛。皆来诣阿阇梨所恭敬供养。何以故?此金刚阿阇梨即是一切如来
看看经文中十方三世诸佛和菩萨是如何礼敬上师阿阇梨
十方三世诸佛和菩萨都视其阿阇梨,为诸佛父母及诸佛恩师,所有三世诸佛。皆来诣阿阇梨所恭敬供养,一日三时来诣阿阇梨所,献大供养如佛无异。
十方三世诸佛和菩萨都能这样视其阿阇梨为诸佛父母及诸佛恩师,礼敬恭养上师阿阇梨,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皈依佛、法、僧三宝之上,更置一皈依(金刚上师阿阇梨)是绝对成立的
皈依金刚上师其实就是皈依三宝,上师之身即为僧,上师之口即为法,上师之意即为佛,上师为三宝的总集。
西藏僧人及信徒认为上师及善知识乃理解金刚持之必备条件,不依止上师引导,不知有佛,不从上师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上师教授,而得信解行证。上师乃救度众生之导师,而更在“三宝”之上,故在三皈依之上还须皈依金刚上师。
[ 本帖最后由 jvc0707 于
12:23 编辑 ]
[em01] [em04] [em05]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㈤经典中一些密法经文的次序中,也确有先敬礼上师,再敬礼三宝的这种次序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
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 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众长养法。
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弟子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
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
《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为看出次序,前后保持原状,不做更动)& &&&
& &     元天竺俊辩大师唧[口*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译主僧真智等译& && && && && && && && &
& &&&敬礼一切最妙上师
& & 夫欲修习白伞盖佛母者。寂静室内。于软稳毡上坐已。然发愿云。为六道一切有情。于轮回中令得解脱故。愿我成究竟正觉。而发愿已。面前空中想白伞盖佛会。彼等处以真实心念三归依已。佛会消融为光。融入自身自身成光。然后念莎末斡咒。想一切皆空。于其空中华月轮上。想白色唵字。唵字放光。其光复回。字种变成白伞金柄。柄上严唵字。其字放光复回。字种变成白伞盖佛母。一面二臂具三目。金刚跏趺而坐。右手作无怖畏印。左手执白伞当胸。严饰种种璎珞。身色洁白如雪山上日光明照。具喜悦相显无自性。应观如镜中像然。欲诵咒时。自己心中莲华日轮上。唵字周围绕心。咒及长短总持等于彼。放光遣除自他一切罪障。及间断等想已然后读诵。若疲倦时欲奉施食。则面前置施食。念唵哑吽三字咒摄受。变成甘露。面前空中召请白伞盖佛母为首。并二十二山冢所居阴母。及七种佛并十方正觉。三种具美净梵帝释伴绕等已。想舌变成金刚光筒。诵奉食咒曰 唵萨[口*栗]斡(二合)怛达遏哆乌室祢折席[口*捺]怛末嘚哩吽发(怛)[口*依]担末哩渴渴渴兮渴兮
& & 诵三遍或五遍已。然诵赞叹祷祝。求索愿事等毕。奉送佛会。其施食弃于净处。回向善根矣 哑呤耶怛达遏哆乌室祢折西[口*捺](引)怛末嘚哩捺麻哑末啰唧怛[口*捺]啰祢(梵语)
& & 圣一切如来顶髻中出白伞盖佛母余无能敌总持。&&
敬礼最上三宝
& & 如是我闻。一时出有坏。住三十三天善法妙好诸天所居之处。与大比丘并大菩提勇识及天主帝释众等集。尔时出有坏坐莲华座。入于普观顶髻三昧。速然出有坏从顶髻中。出现如是总持密咒法行。。。。。。。。
㈤皈依对象可不可以超过三个?(可不可以不仅依止三皈依)
妙臂菩萨所问经:
复次,持颂人于持颂时,必先归命三宝。
复次归命本部明主,然可持颂本修真言。
归命十方正等觉,三世一切具三身,
归命一切大乘法,
归命不退菩提众,
归命诸明真实言,
归命一切诸密印。
按大日经下面的经文,
如是上首诸如来印。从如来信解生。即同菩萨之幖帜。其数无量。又秘密主,乃至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说。应知皆是真言。是故秘密主。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已发菩提心。应当住如来地。
---〉真实言,就是无上密咒,“诸明真实言”,就是明白和成就真言法的菩萨上师。(从大日经一开始看,所有真正的真言成就,都须以证悟通达空性实相为基础)
---〉密印,真言成就的菩萨上师的身口意业,称为“密印”
所以最后两个归命,就是皈依真言上师之意。
===========
可见,就密法而言,含上师在内的四次皈依是绝对成立的。
(转帖)在一个论坛看见某位先生引用《大庄严经论》中一则公案的帖子,并冠名为《四皈依害死人》的标题,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简略辨析。
经文如下:
《大庄严经论》
复次善观察所作当时虽有过后必有大益。我昔曾闻。有一比丘常被盗贼。一日之中坚闭门户。贼复来至扣门而唤。比丘答言。我见汝时极大惊怖。汝可内手于彼向中。当与汝物。贼即内手置于向中。比丘以绳系之于柱。比丘执杖开门打之。打一下已语言。归依佛。贼以畏故即便随语归依于佛。复打二下语言归依法。贼畏死故复言归依法。第三打时复语之言。归依僧。贼时畏故言归依僧。即自思惟。今此道人有几归依。若多有者必更不见此阎浮提。必当命终。尔时比丘即放令去。以被打故身体疼痛久而得起。即求出家。有人问言。汝先作贼造诸恶行。以何事故出家修道。答彼人言。我亦观察佛法之利然后出家。我于今日遇善知识。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许命在不绝。如来世尊实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归依者我命即绝。佛或远见斯事教出比丘打贼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佛愍我故说三归依不说四归。即说偈言
决定一切智  以怜愍我故
是以说三归  不说有第四
为于三有故  而说三归依
若当第四者  我则无归依
我今可怜愍  身命于彼尽
我见佛世尊  远睹如斯事
生于未曾有  是故舍贼心
有因粗事解  或因细事悟
粗者悟粗事  细者解细事
由我心粗故  因粗事解悟
我解斯事故  是以求出家 
帖子主人的观点是:以上公案说明了佛只允许三皈依,故言有四皈依的宗派不是佛教。
{是故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佛愍我故说三归依不说四归}
菩萨璎珞本业经:
  尔时座中有八千菩萨各从座起。一金刚华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经菩萨法,轮下。其听法者受化奉行法用。复当云何。佛言。佛子。快发斯问。佛子。先当为听法者与授菩萨法戒。然后为说菩萨之本行六入法门。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然后为授十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淫不沽酒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悭不嗔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是十波罗夷不可悔法。佛子。受十戒已。复为听者教供养法师。常以天上无量华香。百千灯明百千天衣璎珞。百千妓乐百味饮食屋宅经书。一切所须之物皆悉给与。弘通法师。当如敬佛如事父母。如事火婆罗门法。佛子。如事帝释父母师僧。日日三时礼敬为法舍身没命。乃是佛子。如是求法之人。乃可为说菩萨之本行。百千万佛转授璎珞法门。
分两个部分驳斥:
1.公案是在认定皈依数目吗?
这个公案以比丘之口赞叹佛陀的殊胜,它是一个幽默的故事。主要意义并非言皈依数目有多少。这个盗贼因为被打而皈依,他出家的理由是被打三下刚好还剩一点点小命,这说明佛陀确实很了不起(能知道打三下不会打死,还附带有教育作用),以此智慧而值得皈依。很显然,佛陀制定皈依处并非是因为这个盗贼所以为的原因,而是这佛法僧三者堪为皈依处。倘若比丘打盗贼的时候力道大些,盗贼可能已经死去,他可能也就不会赞叹三皈依了。难道说他不赞叹三皈依,三皈依便不是好的了吗?文中所述皆为盗贼所言,并非佛语。此处不能看成佛在直接说明皈依数目问题。盗贼因此皈依实乃善缘所致,而非皈依数目所致。
马鸣菩萨讲述这段公案的原因,在开头直接说明了:“复次善观察所作当时虽有过后必有大益”。这个故事
要表达的观点是——有些行为看起来仿佛有些不太合适甚至过头,但只要是前面善加观察后做的以后也会有很大
利益,如释迦佛行菩萨道时的一些行为。
2.藏传佛教有超越三皈依之外的皈依吗?
现在一谈起藏传佛教,众人印象中(包括很多藏传佛教修学者)仿佛第一就是密宗,第二就是四皈依。
藏传佛教确实有四皈依这一特征——皈依佛、法、僧之外加了一个皈依师。很多未曾学习过藏传佛教的人一看四皈依这个&四“字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藏传佛教有个超越三宝的皈依处——上师。
此乃极大的谬误。此处所皈依的师绝不是超越三宝的!所谓的皈依师,是把导师作为三宝的总集而皈依
。为了引生恭敬等原因而把师独立出来,而非言三宝之外有皈依处!任何的佛教宗派都不会承认三宝外其他的皈依处的。
如同我们把佛像作为皈依处,经书作为皈依处,出家人作为皈依处一样,并非说还有三宝外的皈依像、皈依书、皈依和尚,而是把书、像、出家人作为表徵而皈依三宝。加上这些表徵可能有六皈依,百皈依。按照某些人的逻辑,不是”三“字的都不是真皈依,那么我们也该把像毁了、把书烧了、把和尚赶出寺院了。
本来这个公案比较容易理解,可有些人本末倒置,不去认真思维菩萨善说的深意并用来修心,却别有用心的断章取义,把圣教言当作诽谤讽刺它宗的工具,实在是太可惜了。
[ 本帖最后由 jvc0707 于
12:36 编辑 ]
〓千劫一切佛,皆由依师生,无有上师前,佛号亦无有〓
〓千劫一切佛,皆由依师生,无有上师前,佛号亦无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宗从果位起修的。密宗行者每一行为必须由上师授予。而且必须依赖于无间断的口耳传承人间的上师传授,这也是密宗比汉地更重视上师的原因之一,列为三宝之上,认其为三宝之总集。善知识的地位甚至比佛还高,因为有上师而后知三宝的功德,而后能修学正法。修成成就的加持是上师给你的,法如意宝的加持是上师给你的。你去到真正修行的路是上师引导你的。真正佛菩萨的加持和道理是上师教你的。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既非后人牵强附会捏造出来的,也不是做上师的人为提高自己的地位而编造的,是《华严经》、律部里所说。各种戒律,只有具戒体的活人——肉身人来传。文殊菩萨现身传法,不能传戒。当然菩萨戒也有一个特许:在一些边远地区或佛教遭到毁灭,没有人传戒的情况下,在佛前可以受戒,但居士戒、比丘戒、沙弥戒不行,戒脉必须来自上师。还有一个“悟”的问题,佛的智慧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是有传承的。
释迦佛就是在前世亲近上师、学法,一步步修炼成就的,没有师父的话,从那里学成佛?把佛法、佛的教理传给你的是自己的上师,没有别的佛会开导你,传法给你,上师的殊胜就在这里!
虽然有经典,但修炼中的很多方法、历代上师总结出来的修炼中的经验、秘诀,经上没有,唯有口耳相传传下来。上师具有所有成佛的秘诀,比金刚持更殊胜!
所以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参拜,亲近上师。每一个上师把自己专长的那部分教给善财童子,然后指点他说:“我只知道这些,至于其他的事情,你再找某某上师”。所以他的觉悟不是得自一个老师,而是接受了很多师父口耳相传传下来的法脉,最后才得到证悟。这是大乘显宗经典的例子,在汉族佛教里也很有名。密法续部里这种例子就更多。
显宗经典可以自学自修,密法则绝对不可以。“随许或者灌顶,是入法之门,”没有这两条,连密法门都进不去。
三法门:皈依——入佛法之门;发心——入菩萨乘之门;灌顶——入密乘之门。
比如你到其他国家去,必须先通过海关,自己的身份证等要带齐全才能有资格进去。所以,必须取得灌顶资格才可以进入密宗之门。灌顶的资格从那里来?只能从上师那里来。因此,上师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上师法是诸法之本。
佛教一切道理中,“上师”是非常重要的,佛经里说:“没有上师前,没有佛的名字”,“一切贤劫千佛、皆是依靠根本上师所得来的”,要了解如来的心“佛性”,就要依靠上师。
阿底峡尊者说:“还没有得到究竟佛果之前,需要依靠上师圣者”;
没有了悟到佛法的究竟之前,要听取上师的口诀;一切的安乐来自上师的加持,所以怀念上师的恩德是所有功德中最殊胜的功德”
上师是诸佛之源,一切成就之主。《集密意续》云:“千劫一切佛,皆由依师生,无有上师前,佛号亦无有。”
不依止上師而成佛的事,在一切經部,續部,論典中都沒有記載 ,就所見的法也沒有一個人。
經典上提到﹕如果沒有上師引導其前,那麼連佛的名字也沒有。千劫的佛沒有一個不是依止上師而來的。如同前面所說的,善知識是解脫及一切智道(佛道)上的唯一引導者,所以必須依止善知識(上師) 。
〓成就的印证也离不开上师,证悟必须依靠上师来印证〓
〓成就的印证也离不开上师,证悟必须依靠上师来印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什么要把上师放首位---索达吉堪布在上师瑜珈中讲到的(节录)
现在很多人希望通过密宗、禅宗的修行认识心的本性,这首先需要上师的加持。有偈颂云:“从功德上讲,上师与佛没有差别;但从恩德上而言,上师超过了一切诸佛。”往昔有不计其数的诸佛转法轮度化众生,然我们未曾得以调化,而今上师依靠善巧方便的慈悲摄受,在我们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并使之逐渐成熟,只要有信心,即生成就已稳操胜券。故从恩德上讲,不管藏传佛教还是其他传承,上师的确超过了一切,甚至超过了本尊。
这一点,在印度佛教历史上也能得以证明。以前马尔巴罗扎通过祈祷,见到上师那若巴,同时也现见了喜金刚本尊坛城。当时马尔巴罗扎选择向本尊顶礼,而没有在上师面前求悉地。以这种缘起,他的解脱成就因此而拖延,没有获得即生成佛,尽管他的法脉绵绵相传,但他的子系传承却从此间断。
藏传佛教的历史也是这样。曼达热哇祈求莲花生大师时,现前了普巴金刚(金刚橛)的坛城,他选择在本尊面前求悉地,而没有向上师求取。以此缘起,莲花生大师的意传加持,直接赐予空行母益西措嘉,曼达热哇并没有得到。
从这些文字记载来看,修本尊与修上师比起来,上师的加持更为殊胜。也可以说,我们的成就与上师的加持是离不开的,任何一个开悟、任何一种境界,完全依靠上师而获得。
另外,成就的印证也离不开上师。汉传佛教的永嘉,原名玄觉,后以祖籍永嘉得名。他年轻时在善知识面前听闻过一些佛法,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法要,后来研读《无垢称经》(即《维摩诘经》),明白了心地法门,证悟了心的本性。有一次,六祖大师的弟子玄策禅师来访,和他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谈的道理与过去祖师所说相合,以为他是自己本宗的人,于是问:“你的师父是谁?在哪里得的法?”他说:“我以前学过很多法门,但真正的开悟,是依靠自己读诵《维摩诘经》。”玄策禅师又问:“你是哪一位上师印证的?”“我没有上师印证。”玄策禅师说:“佛陀在世时,应由佛陀来印证;佛陀涅槃之后,若没有师父给你印证,这都叫做天然外道(顺世外道),不是佛教。”永嘉禅师一听,马上说:“那请你给我印证。”玄策禅师回答:“我不够资格,你最好到六祖那里去。”于是永嘉禅师前往曹溪求取印证,并终获六祖认可,留下了“一宿觉”的千古美谈。这段经历在《坛经》中有记载,以前宣化上人在美国三藩市宣讲时,也讲得比较详细。
有些人认为:“在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中,皈依上师放在首位,上师的地位比佛还高,这是藏传佛教的独特做法。”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凡是学禅宗的人都知道永嘉禅师,从他的公案也可以看出,证悟必须依靠上师来印证。所以上师的地位到底如何?由此也可见一斑。
汉传佛教中还有一个故事:过去有个老太太,她很想用功,于是请寺里的方丈开示她。但过去的方丈不是随便可以见的,要先禀告客堂,客堂转告侍者,侍者再去报告方丈,过了一道一道的关之后,才可以拜见。当时方丈的法务比较繁忙,侍者转告老太太的话之后,方丈说了句:“随缘而去!”那个老太太听后,觉得方丈给她传了很殊胜的法,就一天到晚“随缘而去”,把这当作念念不忘的课诵。(这与藏传佛教中“贫妇依狗牙成佛”的故事比较像。)结果她的外孙掉到河里了,人家跟她讲,她也“随缘而去”;自己的房子着火了,她也“随缘而去”。后来通过上师的加持,她开悟了。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现在的本焕老和尚,在禅堂里有时候也讲这个公案。
所以,密宗的上师相应法,上师与弟子之间的耳传、表示传等,应该说与汉传佛教的禅宗相同。按照某些人的观点,如果显宗非要次第经过五道十地才能成就,那六祖依靠五祖的加持及表示而顿悟,恐怕也无法自圆其说。故而,大家不要认为“上师超过一切”是藏传佛教的独门修法,藏传佛教只不过是文字和仪轨不同而已,宗旨上与汉传佛教无丝毫差别。
在祈祷上师的时候,应视上师与真佛无二无别。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定解,什么时候你就有了证悟的机会。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假上师,把他们看作与佛无别,恐怕是不现实的。但真正的具相上师与佛等同,这在显密经论中都可以成立。比如,显宗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承认上师是佛陀的化身,《大鼓经》中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临近涅槃时,阿难等有缘弟子泣不成声,此时佛陀安慰道:“你们不要痛哭伤心,我将来会化现为善知识,以此方式来度化你们。”《殊胜等持经》(《殊胜等持经》云:“善男子,末法之时,我化现为善知识宣说此等持法门,是故善知识乃汝之本师,直至菩提果之间当依止且恭敬承侍。”)、《顶宝龙王请问经》(《顶宝龙王请问经》云:“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等经典中,也说上师就是佛陀的化身。从了义的角度而言,上师所证悟的明空无二的法界本体,正是十方诸佛的法身。因此,不管从了义、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与佛的色身和法身无二无别。
若把上师视为真佛,将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在印度历史上,龙猛菩萨丢了一把鼻涕,他的弟子龙菩提全部拾起来吃了,依此而获得殊胜成就。藏传佛教中,霞叶瓦尊者承事金厄瓦格西时,一切内外事务皆是他一人承担,从来没有修法的机会,但他坚信:恭敬承事上师,就是最殊胜的修法。有一次,他走到第三级台阶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倏然证悟了心的本性。所以大家要从内心深处多祈祷上师,现在有一种“喇嘛钦”的音乐,你们一边听,一边以大信心祈祷上师,应该会有开悟的机会。
前段时间,《入行论》中也提过,如来芽尊者就是思念上师而开悟的。还有一位酿·尼玛哦热(日光)尊者,也是藏传佛教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闭关三年专修“上师三身总集法”,通过信心现见了莲花生大士,又照见了空行母益西措嘉,最后前往清净刹土。此外,智悲光尊者二十八岁到各地闭关,后在青普神山的山洞里修行时,所得的验相、证悟的境界不可胜数,而其中最为殊胜的,就是通过祈祷无垢光尊者,先后三次得到尊者以智慧身进行摄受。上师如意宝也是诚心祈祷麦彭仁波切,得到麦彭仁波切的智慧身摄受之后,获得开悟,弘法利生事业势不可挡。在藏传佛教中,这样的历史非常多。
作为传承弟子,在所有的修法中,我们要把上师瑜伽放在首位,无论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经常祈祷自己的上师。
/thread-.html
[ 本帖最后由 jvc0707 于
12:47 编辑 ]
Powered by鎬濈淮杞?洖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阿弥陀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