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兵纪念馆博物馆在什么地方公交怎么去?

中国铁建铁道兵纪念馆开馆 - 铁军信息 - 中国铁道兵网|铁道兵网|铁道兵
中国铁建铁道兵纪念馆开馆
作者:[]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中国铁建隆重纪念兵改工30周年
&&&铁道兵纪念馆开馆
&&&&&& 中国铁道建筑报北京1月16日讯(记者富建强)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令人荡气回肠,一篇《铁道兵赋》使人心潮澎湃,一部《最后的军礼》让人热泪盈眶。今天上午,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开馆。
&&&&&& 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和总裁张宗言为纪念馆揭牌。孟凤朝作重要讲话,张宗言致辞。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领导到会讲话,中国铁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齐晓飞主持大会。
&&&&&& 孟凤朝指出,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我们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伟大的铁道兵铸就了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铁道兵精神,与时俱进推进企业全面发展。
&&&&&& 上级领导、各界嘉宾、国资委宣传局领导、原铁道兵和总公司老领导、中国铁建领导、所属各单位主管领导参加纪念大会并参观了纪念馆。&&&&&&(载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原铁道兵首长刘居英、王贵德、龙桂林为铁道兵纪念馆开馆题词祝贺
&&& 军史永传承
&&&&& 陈远谋
&&&&&&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众望所归的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在铁道兵兵改工30周年之际在北京隆重开馆了。这是一座历史丰碑,一座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碑,彰显了中国铁建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型建设集团的风采。
&&&&&& 早在1958年,为纪念铁道兵成立10周年,铁道兵曾建立了&铁道兵军史陈列室&。上世纪60年代初,陈列室转交给石家庄铁道兵学院作为军事教育研究的场馆,不幸在&文革&动乱中毁坏。
&&&&&& 欣逢盛世,中国铁建党委和领导为传承历史,开拓未来,决定建立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这是为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之盛举。
&&&&&& 走进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大厅,迎面墙上馆名的两侧,分别镌刻着铁道兵战士战斗、劳动,中国铁建员工测量、作业的大型浮雕;宽敞明亮的序厅内,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对铁道兵、中国铁建的亲切关怀。两个展厅的展板和展柜中,按历史编年,用大量的文史叙述、文件资料、照片图册、报刊书籍、雕像、奖章、奖状、锦旗、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沙盘模型、大型油画、影视电子屏幕等,全方位展现了铁道兵厚重的历史和中国铁建创造的辉煌业绩。
&&&&&& 作为一名老铁道兵,我对铁道兵纪念馆情有独钟。展墙上有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铁道兵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黎湛线,移山填海的鹰厦线,通过沙漠的包兰线,打开绿色宝库的嫩林线,世界罕见的铁路工程成昆线,秦巴变通途的襄渝线,越过青海瀚海盐湖的青藏线,穿越天山南北的南疆线,蜿蜒长城内外的京通线和北京地下铁道等等。图片丛中有两座大型沙盘模型格外引人注目。一座是陇海铁路上遭破坏的8号桥,登高英雄杨连第带领战士们奋勇攀登的高达45米的桥墩就在其中。另一座是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成昆铁路沙盘。在刻着毛泽东&成昆路要快修&的匾额下,桥隧和铁路盘山展线,显现了&穿岩凿洞洞复洞,跨谷飞空桥又桥&的壮景,气势恢宏,动人心魄。
&&&&&& 在上世纪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铁道兵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民功臣、先进生产者灿若繁星。纪念馆在显著的位置,以文件、图片、奖状、雕塑等形式,再现了&登高英雄&杨连第、&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的英雄事迹。他们是铁道兵的楷模,代表着铁道兵的荣光。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了忠诚爱国、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铁道兵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铁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铁道兵共有8314名官兵在战斗、施工、工作中为国捐躯,还有59234名官兵负伤,烈士们大多长眠在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里。就在重现张春玉舍生忘死救护战友的雕塑边,有一幅孟兴石的大幅画像。画像中,他的背后是40多年前,他参加成昆铁路建设时为35名牺牲的战友亲自刻下的墓碑。孟兴石退役后坚持到铁路上当养路工,就住在墓园旁日夜守护着战友们的英灵。参观者面对孟兴石那饱经风霜的容颜,无不为之动容。
&&&&&& 日,铁道兵在辽沈战役的炮火中诞生,一路金戈铁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往直前,直到1984年元旦告别军旗,留下了一道永不消失的铁色风景。
&&&&&& 在纪念馆最后一个展厅里,出现了铁道兵官兵向军旗告别的悲壮场景。三个铁道兵列队肃立,两眼凝视着前方的&八一&军旗,把手庄严地举过眉梢,敬最后的军礼&&见到这动情的一幕,蓦然忆起陈再道司令员一段深情的话语:&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今后只能在我军的军史中找到了。但是,它为祖国、为人民创建的功绩,它的革命精神,将与祖国的大好山河同在,与光荣的&八一&军旗同在!&
&& 时代精神的缩影 民族精髓的传承
&&写在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开馆之际
&&&&&& 承载着无数铁道兵前辈和中国铁建员工殷切期盼、筹备2年之久的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今天正式落成开馆了。这是中国铁建向铁道兵成立65周年、兵改工30周年献上的最好礼物,也是30万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30年前,铁道兵集体转业的历史性巨变,造就了中国铁建成为我国唯一一家由军队大兵种集体改工的中央企业,也为中国铁建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光辉历史和文化底蕴。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铁道兵的历史,就无法读懂中国铁建;不了解铁道兵精神,就难以触摸到中国铁建之魂。铁道兵&&中国铁建,一脉相承,薪火传递。铁道兵的历史、铁道兵精神不仅属于昨天,也属于中国铁建的今天和未来。建造铁道兵纪念馆,为的就是让后人铭记历史,并从历史的馈赠中汲取力量,成就伟业,再造辉煌。
&&&&&&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从1948年7月到1984年1月,铁道兵在35年的光辉历程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战争年代,仗打到哪里,铁道兵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抗美援朝战场上,铁道兵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铁道兵将士&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建设了一条条钢铁大动脉,成为共和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生力军。
&&&&&&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在艰难困苦的砥砺中,铁道兵在共和国历史上书写下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壮美画卷,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称赞,涌现出大批英模人物。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铁道兵在岁月的淘漉中,也铸就了源远流长的铁道兵精神,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为我们这支队伍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为我们这个民族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建立铁道兵纪念馆,品读&过去的故事&,为的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纵观人类文明史,没有对传统的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对过往的创新,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令人欣慰的是,作为铁道兵的传承者,兵改工30年来,脱掉军装的中国铁建依然军威不减、军魂不散,使铁道兵精神在我们这支队伍中得到赓续绵延,并不断地注入时代的新内涵,相继培育出&大秦精神&、&引滦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如今的中国铁建,经过30年市场经济磨砺,已成为全球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装备等领域,确立了优势地位,使&铁道兵&这一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的优势。
&&&&&& 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65年的光辉历史,清晰地记录下我们这支队伍&雄关漫道&的昨天与&人间正道&的今天,我们还将续写&长风破浪&的明天。只有善于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我们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智慧。建立铁道兵纪念馆,不仅仅是缅怀过去,更是为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搭建起一座彼此连接的桥梁,让昔日荣光照亮现在,托举未来。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相比铁道兵的历史,中国铁建未来的路更长,使命更艰巨。职责光荣而任务繁重,道路宽广而险关重重,蓝图壮美而充满艰辛。实现伟大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实力,更需要伟大精神的风雷激荡。
&&&&&&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国家和民族如此,企业同样需要用精神和文化铸魂。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在漫漫旅程中不断前行的路标。铁道兵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展示企业光辉历史和雄厚实力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要让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让这一精神成为推动中国铁建这艘巨轮扬帆远航的强大动力。&&&&&&&& (载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评论将在5分钟内被审核,请耐心等待]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馆舍概况/铁道兵博物馆
基本简介铁道兵博物馆,位于国家级地质公园谷腹地,坐落在我国唯一的洞中火车站旁。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主题的。博物馆占地60余亩,主管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珍藏历史文物1100余件。主展馆以“梦幻的记忆”作主题,在建筑型体上采用具有动感的螺旋型形体设计,并在入口处引导弧形墙上插入无数个钢钎,使参观者在进入博物馆前就在其心灵上带来巨大的震撼;主展馆在内部空间设计上采用梦境虚幻时空来体现历史的痕迹,参观者进入铁道兵博物馆后就进入历史的当年,在过去的艰辛岁月中参观和了解这些英烈及在世的铁道兵勇士。展区分为“领导关怀、鼓舞人心”、“、建功沙场”、“开山筑路、”、 “永志不忘、”等四个版块,通过的历史、详实的文字资料以及铁道兵当年生产生活用品,集中展示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和精神风貌,供世人瞻仰,以此激励后人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领导题写铁道兵博物馆的建设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全国铁道兵战友和联谊组织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2008年初,开国上将、原铁道兵政委吕正操欣然命笔,亲自为博物馆题写“铁道兵博物馆”牌匾。博物馆后的青山上,矗立着全国铁道兵联谊会捐建、原铁道兵政委宋维栻和原铁道兵参谋长分别为“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题写的碑名和撰写的碑文。建设意义博物馆建在这里,有他特殊的含义,铁道兵,本是一个不应被淡忘的群体。虽然等有一些涉及铁道兵的收藏,但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的铁道兵博物馆。铁道兵从1948年组建到1983年并入铁道部,这一工程技术兵种,存在了35年,消失也不过25年。博物馆建起来了,就是铁道兵们的娘家。博物馆将陈列成昆铁路珍贵的历史资料。铁道老兵参观馆藏物品“为铁道兵建一座历史博物馆,意义重大。”国防大学毕泗振少将在聚会上说,通过博物馆可以传播不怕苦、不怕累,讲奉献的精神,还可以教育下一代,继续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兵种介绍/铁道兵博物馆
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铁道兵博物馆铁道兵的前身是1945年8月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总兵力达40余万。铁道兵成立后,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为抢修、抢建铁路,保障钢铁运输线畅通无阻,立下了丰功伟绩。在国家铁路建设中,铁道兵先后修建了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铁道兵部队并入铁道部。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但铁道兵的功绩,却永远留在解放军的史册上。
建馆意义/铁道兵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1945年的东北联军护路军、1948年之后的铁道纵队、铁道兵团、军委直属铁道兵,到1984年奉命集体并入铁道部,这支英雄部队,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战场和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中,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八一”军史谱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铁道兵博物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在36年的风雨岁月中,铁道兵累计抢修铁路3600公里,抢建铁路690公里、战备公路430公里,先后参加了黎湛、包兰、贵昆、成昆、京通、青藏、南疆等52项铁路修筑和北京地铁的修建。连同其他国防、林业和各种专用铁路,共新建铁路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浓缩在成昆。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建设。1964年,18万铁道兵将士浩浩荡荡开赴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与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等单位及沿线民工一道冲到了加快“大三线”建设的最前沿!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登月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同被誉为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成昆铁路疏通了西南交通大动脉,使沿线川滇两省七市(州)1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从昔日的蛮荒之地迈向文明社会,深山峡谷中的金口河区,更是实现了千年巨变!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传承和发扬铁道兵“铁血拼搏”精神,2008年初,深怀感恩之心的金口河人民,决定修建一座铁道兵主题博物馆。信息一经发布,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铁道兵战友和联谊组织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开国上将、铁道兵政委吕正操欣然命笔,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2012年5月,一座承载着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的铁道兵“精神家园”在毗邻成昆铁路关村坝火车站的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落成!博物馆占地60亩,主展馆1000平方米,分“领导关怀、鼓舞人心”、“枪林弹雨、建功沙场”、“开山凿路、功勋卓着”、 “永志不忘、继往开来”四个版块,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铁道兵历史和精神,供世人瞻仰!
铁兵文化/铁道兵博物馆
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铁道兵精神。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同样地也是当代中国主题下的精神支柱。它内涵的强烈的时代价值和高贵品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建设的形象教材。铁道兵博物馆铁道兵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艰苦奋斗、志在四方”,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并无二致。艰苦奋斗,一方面说铁道兵的工作艰苦——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另一方面说铁道兵的生活艰苦——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当年的铁道兵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中国的铁路;志在四方,指的是铁道兵战士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要让“锦绣河山织上铁路网”。这个愿景是崇高的,是伟大的。从历史的大视野看,“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为主题的铁道兵精神,是铁道兵战士用智慧和汗水写就的历史华章,包含了漫长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要传承和光大的传统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脱下军装依然是个兵”,告别军旗仍然是一支劲旅,薪火传承,军魂永铸。所以,铁道兵精神既是一种概念,一种内涵,一种财富,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一种资源,是具有铁道兵的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力量源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31:4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直播四川:
您当前的位置 :&&&
全国第一座铁道兵博物馆开馆
字体:[][][] &&[][]
  (记者&刘若辰&王爽)6月28日,位于乐山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位于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与成昆铁路毗邻,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目前已征集各类实物1100多件、照片250多张。
  开馆仪式现场,100余名来自成都、眉山、乐山等地的老铁道兵闻讯前来。来自乐山市市中区土主镇的潘贵清曾参与成昆线金口河路段建设,已为博物馆搜集并捐建10余件文物。博物馆内“开山筑路、功勋卓著”等四个板块,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完整地勾勒出铁道兵战士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和平时期所走过的历程
责任编辑:朱 鸿瑜
三伏天来了,又开启了上蒸下煮的闷热模式,酷暑高温多少磨灭了大家的出…
村子里到是有成片的美景和动人的故事。中国唯一的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唯一的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
铁道兵博物馆,位于乐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沟、海螺沟黄金旅游线上,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主展馆在内部空间设计上采用梦境虚幻时空来体现历史的痕迹,参观者进入铁道兵博物馆后就进入历史的当年,在过去的艰辛岁月中参观和了解这些英烈及在世的铁道兵勇士。博物馆建在这里,有他特殊的含义,铁道兵,本是一个不应被淡忘的群体。虽然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有一些涉及铁道兵的收藏,但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的铁道兵博物馆。铁道兵从1948年组建到1983年并入铁道部,这一工程技术兵种,存在了35年,消失也不过25年。博物馆建起来了,就是铁道兵们的娘家。博物馆将陈列成昆铁路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1945年的东北联军护路军、1948年之后的铁道纵队、铁道兵团、军委直属铁道兵,到1984年奉命集体并入铁道部,这支英雄部队,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战场和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中,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八一”军史谱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在36年的风雨岁月中,铁道兵累计抢修铁路3600公里,抢建铁路690公里、战备公路430公里,先后参加了黎湛、包兰、贵昆、成昆、京通、青藏、南疆等52项铁路修筑和北京地铁的修建。连同其他国防、林业和各种专用铁路,共新建铁路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浓缩在成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摄影师和诗人!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线天铁道兵博物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