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有没有参加过车臣战争电影?

米格-23&鞭鞑者&战斗机 俄罗斯 :: 空军世界
米格-23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是一种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70年代前苏联空军用以取代米格-21的主要制空战斗机。大约在1961年前后,米高扬设计局开始研究的后继机。该机采用了70年代火红一时的变后掠翼布局,相对以往的苏联战斗机而言,能够更好的兼顾高低速飞行性能。
点击查看: |
所有这些需求要求设计者必须抛弃旧有设计思路,大胆运用当时最新的航空科技技术设计一款飞机:要具有更高的空速就必须放弃传统的机头进气布局转而采用两侧
进气的流线型机身设计,这样不但减少了飞行时的阻力,还为安装大型机载雷达提供了空间,因此米格-23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距离相比米格-21有了很大提
高,还可以发射中距空空导弹;要满足不同条件下对空速的要求就必须大胆采用当时流行的可变翼设计:当飞机在低空低速条件下飞行时后掠角需要尽可能小一些来
提供足够的升力,以此确保飞行稳定性;而当飞机进行高空高速飞行时则需要把后掠角调节的尽量大一些来减少飞行阻力。最终米格-23战斗机的主翼后掠角可
以在16/45/72度之间切换来满足不同条件下对飞机气动布局的要求,这样一来米格-23战斗机的空速、加速能力和航程也都有了很大提高。
总的说,与相比,米格-23战斗机是一个性能不错的武器平台。当然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为了简化设计,米格-23战斗机的可变翼不具有类似欧洲&狂
风&那样无极变翼的能力;虽然可变翼设计改善了它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性能,但额外增加的机械结构使得飞机有些笨重,机动性能和米格-21战斗机相比
没有明显提高;另外战斗机的操作性很差,驾驶它的飞行员普遍反映米格-23战斗机的武器系统操作起来很麻烦。因此很多西方评论家认为它的性能介于和F-4战斗机之间,而后者也是它的主要假想敌。
其火控系统和武器装备与米格-21相比有了质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全天候超视距能力。但由于该机的装备服役时间远远晚于其瞄准、针对的敌机目标&&美国战斗机,且综合性能上也未能超越F-4,使得苏军战斗机部队在质量上与美军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我国曾于1970年代末从埃及获得过一架米格-23MS及其配套的R29-200涡喷发动机。由当时的三机部属下相关厂家院所进行研究后,将其部分技术融入到了我军等作战飞机的研制改进工作之中。
米格-23于1963年开始研制,最初的设计方案的编号是23-01。23-01是1种常规气动外形的超音速飞机,有固定的三角翼和常规全动水平尾翼。动力装置是1台Р-27-300主发动机(军用推力5200kg,加力推力7300kg)和2台用于起飞和着陆的升力发动机(Lift Jet),所用的升力发动机实际上就是РД-36-35)。
该机日首飞,经过14次飞行之后,米高扬发现这种采用升力发动机的方案存在严重的缺陷,经过修改后提出了编号为23-11的变后掠翼方案,并于1周后的4月10日进行了首次试飞。12日进行了第2次飞行,在第3次飞行中速度达到了M数1.3。在日~24日期间,23-11飞机在广泛的速度范围内和米的高度上发射了16次导弹。到1968年7月,经过了98次试飞之后结束了设计局的基本飞行试验,连同另外两架原型机一起交给了空军。在3架原型机进行的大量试飞之后决定投入批生产。该机兼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北约称之为“鞭挞者”。1970年投入生产并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量生产,其后不久即出口外销。到1986 年停产时,生产总数已逾 4000 架。除前苏联外,使用该型飞机的国家还有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越南、古巴、波兰和印度等。
米格-23约有10种改型,技术、战术性能逐渐改进。 米格-23MC(米格-23MS“鞭挞者”E)、米格-23MФ(米格-23MF“鞭挞者”B)、米格-23MЛ(米格-23ML“鞭挞者”G)和米格-23MЛД(米格-23MLD“鞭挞者”K)等型别,大约有3000多架;战斗轰炸型大约有1000 多架,仅1973年后军用编号改为(米格-27)的飞机就有900多架,主要型别有米格-23Б(米格-23B“鞭挞者”D)、米格-23БМ(米格-23BM“鞭挞者”F)、米格-23БН(米格-23BN“鞭挞者”H)、米格-23БК(米格-23BK“鞭挞者”H,后改称为米格-27K)、米格-27Д(米格-27D“鞭挞者”J)、米格-27Л(米格-27L“鞭挞者”J)、米格-27М(米格-27M“鞭挞者”J2)等。除前苏联外,有20多个国家装备了不同型别的米格-23战斗机,目前一些型号仍在各国服役。除机翼未变,机身特别是机头部分变化明显,有的改型已成为专门用途的作战飞机,如米格-23B是专门的对地攻击型,编号也已经改为米格-27。
采用悬臂式上单翼,下反角4°。由固定翼和活动翼两部分组成。固定翼包括前部三角翼(翼套)和中央翼盒。前部三角翼前缘后掠角70°,为铝合金铆接结构。中央翼盒由厚钢板焊接而成,它是机翼的主传力部件。活动翼翼型较薄,后掠角只有3个:18°40′、47°40′和74°40′(机翼前缘)。活动翼前缘可下偏,分成4段,总长约占活动翼段展长的2/3。全翼展单缝襟翼分为3段,最外一段有独立的作动机构,当机翼处于最大后掠位置时使用。飞机无副翼,每侧机翼的上表面有一块扰流片,位于内段及中段后缘襟翼之间,它们用于横向操纵及着陆时减速。当活动翼处于最大后掠角位置时,扰流片收拢,由差动平尾来实现横向操纵。
圆截面半硬壳式机身,长约15.5米,采用大量厚壁板。二元四波系两侧进气口,有三级斜板,最后一级斜板上开有附面层吸除孔。进气道两侧各有两个辅助进气门,靠压差自动打开和关闭。在后机身主起落架舱后面的孔是压力排泄孔。4个液压作动的门式减速板装在后机身两侧,两侧水平尾翼的上、下方各有一个,后机身的机翼与尾翼之间有发动机维修口盖。背鳍很大,腹鳍分成两部分,当起落架放下时,下部分向右折回,避免触地。
全动式平尾,前缘后掠角57°,可以同步,也可差动动作,实现纵向和横向操纵。普通垂尾,前缘后掠角65°,有轴补偿方向舵。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装在机身,采用摇臂式减震支柱。机轮用无内胎轮胎。主轮为单轮,正常载荷时胎压为10.30×105帕(10.5公斤/厘米2),可操纵转向的前起落架为双轮,胎压11.28×105帕(11.5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向后收入机身,主起落架呈折叠状收入机身。前、主起落架均有刹车装置,主轮还有防冰装置。减速伞舱在垂尾的根部,减速伞面积21米2。当飞机离地面0.5~0.9米、速度220~280公里/小时时减速伞放出。当飞机滑行速度减至10~30公里/小时时,减速伞抛掉。如果因意外减速伞在300~320公里/小时速度下抛出时,减速伞拉杆的细颈将折断,以保证安全。一台P-29-300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81千牛(8265公斤),加力推力123千牛(12550公斤)。4个机身油箱,两个机翼油箱,最大机内载油量为5750升,机下可挂3个800升副油箱。进气道及喷口可调节,在起落架后的机身两侧有接头,可装助推火箭以缩短起飞距离。
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装在机身,采用摇臂式减震支柱。机轮用无内胎轮胎。主轮为单轮,正常载荷时胎压为10.30×105帕(10.5公斤/厘米2),可操纵转向的前起落架为双轮,胎压11.28×105帕(11.5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向后收入机身,主起落架呈折叠状收入机身。前、主起落架均有刹车装置,主轮还有防冰装置。减速伞舱在垂尾的根部,减速伞面积21米2。当飞机离地面0.5~0.9米、速度220~280公里/小时时减速伞放出。当飞机滑行速度减至10~30公里/小时时,减速伞抛掉。如果因意外减速伞在300~320公里/小时速度下抛出时,减速伞拉杆的细颈将折断,以保证安全。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平飞速度大,高空时达2.35倍音速,低空表速达1350公里/小时,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但该机的高空性能不突出,中低空机动性较差,如在5000米高度、0.9倍音速的最小盘旋半径为22 00米,比米格--21的还大,表明其近距格斗能力较差,无法胜任其主力制空战斗机的使命,只适于中、低空高速拦截使用。而它的对地攻击型由于武器挂载量较大,航程较远,低空突防速度大、装甲防护较好,倒不失为一种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的战斗机。
采用增压式单座座舱。固定平板型防弹风挡,两侧为双曲面风挡,前玻璃厚19毫米,能防鸟撞。舱盖向后折翻开启。座舱盖顶部有小型的电加热式后视镜。采用火箭弹射座椅,安全弹射最低高度为零高度,最小表速为130公里/小时,最大表速1200公里/小时,弹射最大过载20g。有收放和助力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压力约为206×105帕(210公斤/厘米2)。液压收放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活动腹鳍、前后缘襟翼、减速板、进气口调节、操纵前轮转弯机构、方向舵、平尾、扰流片和机翼变后掠机构等。液压助力系统则用于操纵平尾、扰流片及机翼变后掠机构。冷气系统有主冷气系统及应急冷气系统两套,主冷气系统用于开启舱盖、座舱密封、机轮刹车、抛减速伞。应急冷气系统则用于应急放起落架和主起落架机轮应急刹车。
装一台“高空云雀”J波段雷达,搜索距离85公里,跟踪距离54公里。雷达罩下有仪表着陆系统天线。机头上部座舱风挡之前有偏航传感器,右侧有攻角传感器。右侧翼下挂架前部圆筒形整流罩内和垂尾翼尖罩内可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另外还有装在机头下的激光测距仪、“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多普勒导航设备。
各型米格-23战斗机机身内部均固定安装1门23mm的ГШ-23双管炮,备弹量200rds。各型米格-27战术战斗机机身内部固定安装1门30mm的ГШ-6-30“加特林”式6管炮,备弹量260rds。米格-23有5个武器挂架:即左右机翼下各有1个,左右进气道下各有1个,机身下中央有1个。最大载弹量2000kg,主要的外挂武器有К-13(AA-2“环礁”)和/或Р-60(AA-8“蚜虫”)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Р-23Р(雷达型)/Т(红外型)(AA-7“尖顶”)中距空对空导弹、УВ-32-57型火箭弹发射器(每个装32枚57mm火箭弹)、ГП-9炮舱(内装ГШ-23Л双管炮其弹药)和炸弹等。米格-27有7个、个别型别飞机有9个武器挂架。7个挂架的配置是:左右机翼下各1个,左右进气道下各1个,后机身左右肩部各1个和机身下中央1个。9个挂架的配置方案是:除上述挂架外,左右机翼下各增加1个外侧挂架。最大载弹量3400kg(米格-23БМ)或4000kg(米格-23Б/米格-27)。主要的外挂武器有:К-13(Р-3)或Р-60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空对地导弹、火箭弹发射器、УПК-23炮舱(内装2门ГШ-23或1门ГШ-23Л双管炮和250rds炮弹)、СППУ-22炮舱(内装2门ГШ-23双管炮和260rds炮弹)和各种口径的炸弹。最多可外挂18颗100kg炸弹、或8颗250kg炸弹、或6颗500kg炸弹。
米格-23装有“高空云雀”火控雷达、多普勒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和仪表着陆设备,还有激光测距、雷达告警等设备。对地攻击型还可挂空地导弹和战术核武器。伊拉克空军装备了不少米格-23战斗机,但在海湾战争中无建树,反而被多国部队空军在空中击落9架。
下图为米格-23UB教练型。
米格-23С(米格-23S)是23-11的第1种批生产型飞机,也是前苏联空军装备的单座制空战斗机,北约给与23-11和米格-23С的绰号为“鞭挞者”A。米格-23С战斗机的火力控制设备包括“蓝宝石”-23(俄文是Сапфир-23,英文是Sapfir-23)火力控制雷达(北约给与这种雷达的绰号是“高空云雀”)、АСППФ瞄准具、激光测距器和ТП-23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武器包括1门23mm的ГШ-23双管炮和4枚К-13(北约绰号“环礁”,代号AA-2)近距空对空导弹。发动机装备的是Р-27Ф2М-300发动机,其军用推力6900kg,加力推力10000kg。飞机的后缀“С”即表示装备的是“蓝宝石”火力控制雷达。С型飞机于日首飞,第15架飞机开始装备“蓝宝石”雷达。从1969年中期到1970年底,共生产了50架。后来转向生产米格-23М。
米格-23С飞机装备的主要火力控制设备包括:Солк-23瞄准系统,包括АСП-17(С-17ВГ)瞄准具头部、ПБК-3瞄准计算机和“ФОН”激光测距器等部分。
该型号采用的“蓝宝石”-23脉冲多普勒火力控制雷达的主要性能为:
  功  用
  1、计算机炮、火箭弹瞄准的修正角;
  2、空对地武器的投放计算。
  (二)“蓝宝石”火控雷达
  军用编号 РП-23
  原文名称 “Сапфир”-23(“蓝宝石”-23),英文写成Sapphire或Sapfir-23
  北约绰号 “高空云雀”――High Lark
  研制单位 Фазотрон(Phazontron)研究和生产联合体
  功  用
  1、搜索、跟踪目标
  2、进行截击计算
  3、进行导弹的发射计算和制导导弹
  主要特性
  体 制   单脉冲+连续波
  波 段   2cm
  天线直径   75cm
  峰值功率   100kW
  作用距离(16m2目标)
  搜  索  85km
  跟  踪  54km
  制导导弹  最大30km
米格-23М战斗机的后缀“М”表示是改进型,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B。与С型比较,主要改进是:改进了机翼和增加了外挂的副油箱;装备了С-23Д“蓝宝石”脉冲多普勒雷达、АСП-23Д瞄准具和测距系统和新型自动驾驶仪;装备的发动机是Р-29-300,其军用推力是8300kg,加力推力为12500kg。主要武器是1门ГШ-23双管炮、Р-23Р雷达型中距空对空导弹、Р-23Т红外型中距空对空导弹和Р-60(К-13“环礁”)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第1架飞机于1972年6月首飞,1973年开始服役。据说至少生产了1250架。
米格-23У是1968年批准研制的米格-23的双座教练型,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C。第1架双座型基本上是在С型飞机基础上改装的。第2架以后的米格-23У是米格-23М的双座型,这种飞机的设计局的编号是23-51。于1969年5月首飞,生产持续到1978年。米格-23У装备有光学瞄准具和РП-22(北约绰号“Jay Bird”) 火力控制雷达。
米格-23МС(米格-23MS)是米格-23М的简化出口型,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E。1973年首飞。与米格-23М比较,武器系统被简化。装备的火力控制设备是简化了的АСП-ПФД-21瞄准具和РП-22(“蓝宝石”-21)火力控制雷达;主要武器是1门23mm的双管炮和4枚К-13“环礁”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不能使用Р-23Р/Т(AA-7)中距空对空导弹,没有超视距能力。装备这种型别的国家有古巴(12架)、埃及(24架)、伊拉克(60架)、黎巴嫩(70架)和叙利亚(35架)等。
米格-23МФ(米格-23MF)也是一种出口型,与米格-23М的差别很小。1077年首飞,北约的绰号仍为“鞭挞者”B。武器系统包括РП-23(“蓝宝石”-23)雷达和Р-60р(AA-8“蚜虫”)红外型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由于采用了可以吊挂2枚导弹的АРУ-60/2导弹发射架,载弹量增到6枚空对空导弹。1978年首先向保加利亚交付,以后向前东德、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叙利亚、安格拉、伊拉克和印度等国交付。
米格-23МЛ(米格-23ML,设计局编号23-12),于1974年首飞,1976年投产,1981年停产。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G。这种飞机比米格-23М轻了1250kg,装备“蓝宝石”-23МЛ雷达、ТП-23М红外观察仪、АСП-17МЛ瞄准具。动力装置是Р-35-300发动机(军用推力是8550kg,加力推力为13000kg)。
米格-23МЛА(米格-23MLA)和米格-23П(米格-23P,设计局编号23-14)是米格-23МЛ的截击型,用于国土防空,1979年首飞。
米格-23МЛД(米格-23MLD,设计局编号23-18)是米格-23的最后一种改进型,于80年代初投入生产。
米格-23Б(米格-23B)是对地攻击型,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D。日首飞,1972年装备部队,只生产了24架,即转为生产米格-23БН。
米格-23БН(米格-23BN,设计局编号32-24)是米格-23Б的改型,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H。
米格-23БМ(米格-23BM)是米格-23Б/米格-27的出口型,其设计局编号是32-25,北约给与的绰号是“鞭挞者”F。瞄准系统改用АСП-ПФД-21和ПБК-2。
米格-23БК(米格-23BK)的设计局编号是32-26,其北约绰号为“鞭挞者”H。1973年米格-23Б系列战斗轰炸机的军用编号改为米格-27,米格-23БК改为米格-27К。米格-27的武器系统包括1门30mm口径的“加特林”式6管炮和7个外部武器挂架,最大载弹量可3000kg以上。没有装备火力控制雷达,只装备Солк23С瞄准系统和激光测距器。
米格-27Д(米格-27D)的设计局编号是32-27,北约绰号为“鞭挞者”J。
米格-27М(米格-27M)的设计局编号是32-29,北约绰号也是“鞭挞者”J。
米格-27Л(米格-27L)的设计局编号是32-29Л,北约绰号是“鞭挞者”J2。
为了满足这些设计要求,米格-23采用了改进的机身、可以根据飞行状态而改变角度的可变掠翼,在起飞、着陆和高空巡航时,后掠角最小(18度),以缩短起落距离或增大航程、延长续航时间和节省燃料;在亚音速飞行时,后掠角取中间位置(47度);超音速飞行时,后掠角最大(74度),以减小阻力,提高飞行速度。机翼只有这三种角度变化以符合“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的原则,这就使米格-23成为一种更为可靠的、载负更大的、高速或低空状态下表现更好的武器平台(与米格21相比)。而更好的机动性――完全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机身设计和机翼角度的无极调节来实现――则被牺牲,一般认为,米格-23的战斗机动能力在 F-104 和 F-4 之间。
在 70 年代末和整个 80 年代,苏联大规模地生产出了各种型号的米格-23,使其成为苏联及其盟国战术空军的主力机种,在多次战争中与西方生产的战斗机对抗。下图为米格-27攻击机的前身――米格-23B战斗机。
2000年后,俄罗斯相关单位推出了可用于改进米格-23的Moskit-23火控雷达
就这些空战的结果来看,米格-23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这说明米格-23的设计理念是错误的,然而这个结论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从另一种视角来看,米格-23只不过是晚服役了 10 年罢了。考虑到对手是西方生产的马力更强、更复杂、更昂贵的战斗机,以及苏联往往不愿意(往往他们也没有这种能力)向盟国提供最先进型号的飞机,这一切都使米格-23扮演了“失败”的角色。
与同时代的战斗机相比,米格-23拥有更强大的武器系统和更大的加速度(除了 F-14A 以外),这个优势使其有能力决定是否与敌人进行空战,伊拉克和古巴的飞行员很轻易地就避免了与他们对手(伊朗的 F-5E 和南非的幻影 F.1AZ/CZ)的接触。叙利亚的米格-23在防御作战中,面对 F-15 和 F-16,也获得了一些良好的机会可以取得胜利(但是他们没有)。这是因为在防御战时,作为截击机,即使是在面对机动性更好的对手(例如 F-4E、F-5E 或者幻影 F.1)时,米格-23也具有一定优势。
米格-23的早期战斗型号――米格-23MS 和米格-23M――取得了一些成功,从 1973 年米格-23MS 和米格-23M 第一次参加实战,到 1979 年为止,战果对“鞭挞者”有利,飞行员们驾驶米格-23击落了两架以色列的“鬼怪”、一架埃及的幻影 5 和两架伊朗的直升机,而仅仅被击落两架――都是被埃及的米格-21 击落的。
上图为米格-23M,下为MF及剖视图。
注意后机身加装的红外诱饵/箔条发射器
然而接下来,F-14、F-15 和 F-16 全面超越了米格-23。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战斗机更加复杂、更加昂贵,完全不可能象米格-23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如此多的数量。尽管如此,事实却是“鞭挞者”以无法想象的比率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我们不得不说,叙利亚米格-23飞行员的表现完全无法与他们的伊拉克同行相比,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无论是伊拉克人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保存有大量翔实的纪录,记载伊拉克的米格-23在何时何地如何击落敌机。而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宣称在 1979 年至 1985 年他们没有损失任何飞机,而在 1973 年,他们也只承认仅仅只有 4 到 5 架飞机被击落。
由于至今世界上仍有很多米格-23在服役,所以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们才能对这种战斗机做出全面、客观的结论。仅从两伊战争和安哥拉战争来看,它的表现不坏。我们不得不承认,米格-23的设计理念并不完全错误,只不过它服役得太晚了,由于没有先进的传感系统,它遭受了大量的损失。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米格-23没有任何侦察型号,也没有任何在米格-23上改装侦察设备的报道。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以前我在东德/德国空军服务时的所见所闻。我从未驾驶过米格-23,但是从同事们那里我了解到了许多信息,我要说的是:米格-23是一个失败。它太难驾驶了,飞行员很难操纵它飞出事先期望的动作。1978 年东德空军接收了米格-23MF,打算用它装备 6 个战斗机小队,当他们测试完 MF 以后,他们决定转而购买 ML;而对 ML 作完测试以后,他们决定继续使用米格-21――直到 1988 年换装米格-29。就米格-23本身来说,ML 要优于 MF,它比 MF 重量更轻、机动性能更好、有更好的电子设备,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区别,这也是米格-23最大的问题:机翼,米格-23的机翼使它很难操纵。普遍的看法是米格-23的机翼只能变换三种角度,一种是低速状态,一种是战斗状态,第三种是快速状态,这并不完全正确,飞行员可以手动调整机翼角度,但是你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才能这样做!当你把机翼角度转过 30 度以后,飞机的飞行状态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想完美地驾驶米格-23的话,你必须有能力完美地驾驶三种完全不同的飞机。在超一流飞行员的手中,米格-23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斗机,但是大多数飞行员并不是超一流的,不但东德空军如此,西德空军也一样。
米格-23的另一个弱点是它的动力系统,这降低了它的战勤率。在东德空军里,我们要求最少要保持 80% 的战勤率,如果哪个单位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上头一定怀疑这个单位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机械师憎恨米格-23的原因。有一个著名的笑话:“米格-23真 TMD 是个垃圾,准是娘们儿制造的。”1988 年,东德空军想出售他们的米格-23BN 战斗轰炸机,但是没人想买。到了最后大家都看到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空军都把米格-23从现役飞机名单中勾掉了。
米格-23是在 60 年代为了对抗F-111而生产设计的,当时美国人相信F-111将是下个世纪的战斗机,为了对抗F-111苏联人设计了更好的战斗机米格-23,然而F-111并没有被当作战斗机使用,那么苏联人就应当选择抛弃米格-23,而他们的选择却是停止E-8 计划。顺便说一句,E-8 计划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发动机研制遇到了困难,但它的的确确是一种优秀的飞机,比米格-21 爬升更快、比米格-21 更容易操纵、机动性比米格-21 更强,所有米格-23办不到的它全能办到,它可以说是 F-16 的苏联版:腹部进气、边条翼、泡沫型座舱,但是在 60 年代,后掠翼是时髦的玩艺,因此E-8 就不幸地“玩完”了。
伊拉克是米格-23MS 和 BN 的第二个外国用户,于 1974 年接收了第一批 48 架。到 1980 年,他们总共拥有 80 架米格-23BN,但是他们对米格-23MS 并不满意,所以没有购买更多的数量。在两伊战争前期,米格-23BN 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从 1980 年 9 月到 1981 年 5 月,超过 40 架该型飞机被伊朗的 F-14、F-4 和地对空导弹击落。
在 1982/83 年,伊拉克又接收了一小批 24 架米格-23MF 和一些米格-23BN,从 1984 年开始他们又得到了一些米格-23ML,但是除了在南方前线的护航任务以外,没有更多的关于这些飞机在战争中表现的消息,不可避免地,这些飞机中的一些在海湾北部和巴士拉地区被击落。在执行轰炸德兹弗尔和阿巴丹地区的任务时,米格-23BN 也在继续地被击落,在以上两地区伊朗人集中了他们 70% 的防空火力。
到 1986 年为止,应该有 18 架米格-23BN 接受了改装,可能是由德国人改装的,也有可能是印度人干的――和他们自己的米格-23一起。这 18 架飞机被装上了法国的空中受油管以增加其航程,使其能够执行对波斯湾内纵深目标的打击,这些飞机中的三架在战争结束前被击落。
自从 1991 年海湾战争中损失了太多的幻影、米格-21 和苏-22,米格-23BN 现在和米格-25 一起成了伊拉克空军的脊梁。
四,光荣属于卡斯特罗――古巴空军的米格-23
在古巴对非洲的干涉中,米格-23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1977 年晚些时候,索马里分离分子在索马里陆军和空军(拥有米格-21 和米格-17)的支持下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埃塞俄比亚的共产党政府与苏联和古巴签订了协议,苏联向其提供 48 架米格-21PF 和米格-21MF、24 架米格-23BN(也有报道说还有一些米格-23MS,但是没有得到证实),而古巴则向埃派遣 100 名飞行员和 1,000 名地面人员。这些飞机和战斗人员参与了 1977 年末到 1978 年“埃塞俄比亚人”的反攻,在这次反攻中,苏联的空降兵理论得到了实践,而米-24A 也第一次被投入了实战。
尽管此后古巴人限制了他们自己在埃塞俄比亚的活动,但是他们的“专家”在该地区一直待到了 1989 年,一直在驾驶米格-23。
1978 年夏天,菲德尔.卡斯特罗访问了亚的斯亚贝巴,在欢迎阅兵中,五架由古巴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3BN 做了编队飞行表演。
在 1978 年 9 月,古巴空军接收了 45 架米格-23BN 和两架米格-23UB,他们成为古巴空军的主力战斗轰炸机。在 1983 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中,曾有报道说古巴的米格-23BN 做好了轰炸佛罗里达的准备。
在译到“古巴空军的米格-23”一节以后,由于又得到了一些很全面的资料,原来预定翻译的资料比较起来就差了一些,因此古巴空军在安哥拉的部分就没继续翻下去。
关于击落 F-15 的问题,由于以色列空军的保守,看来近期之内无法得到证实。一个朋友曾经给以空军官方网站(www.iaf.org.il)的负责人发 Email 询问以空军的战损情况,但是他们的回答是“需要保密”。在上文中也提到,“以色列人宣称在 1979 年至 1985 年他们没有损失任何飞机,而在 1973 年,他们也只承认仅仅只有 4 到 5 架飞机被击落”,以空军的无敌神话实际是他们自己编出来的。由于以上的原因,我手头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只是一些猜测和讨论而已,并没有特别有力的论据,所以意思不大。
下图为米格-23发展历程
2011年04月综合报道,一位匿名北约官员表示,北约军机9日拦截了一架由利比亚反对派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3战斗机。该官员称,当地时间9日早上,这架飞机从班加西附近由反政府武装控制的空军基地起飞。北约方面发现后,派出两架军机进行拦截。北约飞行员通过国际通用信号与该机飞行员进行了交流,示意其必须降落。随后,该利比亚飞行员很快将飞机降落,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上述北约官员表示,这架飞机没有进行挑衅行为。据悉,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之前并未就此事通知北约。不过该官员说,由于班加西在利比亚反对派的控制中,因此他们估计这名飞行员是其中一员。联合国安全理事会3月17日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要求保护利比亚平民免受军事威胁。从3月31日北约接管禁飞区任务以来,这是首次有飞机违反该规定。7日,北约战机在利比亚东部港口布雷加和艾季达比耶之间轰炸一个属于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车队,致死至少5名反政府武装人员。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8日就此次"误炸"道歉。
翼展:14.0米(后掠角18°40°)7.78米(后掠角74°40°)
机长:15.88米(不计空速管)16.71米(计空速管)
机高:4.82米载弹量:2吨
实用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1160米
最大起飞重量:18.4吨最大速度:M2.35(高空)M1.14(低空)
最大爬升率:160米/秒(2000米高度)230米/秒(海平面)
点击查看:
《军史钩沉:半架米格-23“闹”欧洲》 中国国防报
<font color="#89年7月的一个早晨,美丽的莱茵河上空晴朗而宁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个警戒雷达站正警惕地监视着天空。突然,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亮点,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在屏幕上闪烁着。雷达操纵员顿时紧张起来。他睁大双眼紧紧地盯视着雷达屏幕,声音颤抖地向雷达站指挥官报告说:“雷达发现目标,距离60,航速300节,高度600米。”“是什么飞机?”指挥官问道。“报告,是一架米格-23。”“什么?米格-23,难道是入侵?”指挥官的额头上立刻冒出了冷汗。信息传到北约指挥部。这里的紧张劲儿不亚于那位雷达站指挥官,人人如临大敌。北约的命令立即下达:“马上进行拦截!”于是,两架F-15“鹰”式战斗机紧急起飞,直向空中的那架米格-23飞去。
米格-23战斗机是苏联1973年开始装备部队的单座变后掠翼歼击机。它的最大载弹量达3吨,最大作战半径达1160公里。机上配有“高空云雀”型火控雷达,具有搜索目标85公里的能力。机上装有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5个外挂点可挂AA-8、 AA-10空空导弹或空地导弹或航空炸弹、火箭。它具有航程远、设备全和火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战斗机。除基本型外,先后发展了米-23C、米-23MC、米 -23Y等多种型号;米-23B歼击轰炸机因变型较大,改用新编号米-27。北约对米- 23、米-27通用一个绰号“鞭挞者”。
当两架F-15战斗机接近了这位“鞭挞者”时,美国飞行员大吃一惊,原来那是一架没有座舱盖也没有飞行员的飞机!“天啊,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撞见鬼了?”“报告,飞机上没有飞行员。”“没有飞行员,这怎么可能?”指挥官惊诧地说,“你们靠近点看看,苏联人在搞什么鬼!”两名美军的飞行员刚想靠近那架米格-23“鞭挞者”,突然发现它朝着他们冲了过来。两人大惊急躲,幸亏闪避及时,才没有被撞上。
之后,这两架F-15只好像护航机一样一左一右地跟在这架幽灵似的飞机后面,护送着它出了境。
那架神秘的米格-23战斗机飞过了联邦德国,闯入了荷兰。荷兰防空部队战备行动急忙升级,一直到它飞出了荷兰空域时才松了一口气。没有座舱盖的“鞭挞者”又继续向着比利时飞去。当它进入比利时领空后,飞行速度开始减慢。后来它突然一头向地面栽去,坠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西80公里的一座小村庄里,造成一名村民死亡。
那架米格-23“鞭挞者”虽然没有飞行员,却旁若无人地飞过了波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的领空,一直飞行了900多公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那架米格-23是驻波兰苏军的一架战斗机,当时正在波兰北部城市利沃热克上空进行飞行训练。一级飞行员斯库里金上校驾驶着它。突然,斯库里金听到了一声爆炸声,根据判断是从飞机的进气道发出的。接着,飞机就开始向着地面坠落下去。“飞机发动机失灵!”斯库里金马上向地面指挥员报告。“立即跳伞!”地面指挥员已经看到了飞机在迅速坠落,即刻下达了跳伞命令。
斯库里金启动了跳伞按钮。他被弹出了飞机的座舱。在跳出飞机后,他看见自己驾驶的那架米格-23向着波罗的海栽去。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架已经无人驾驶的飞机在即将坠海时,却突然昂起机头爬升,继而又向着西南方向飞去。它摇摇晃晃地飞过了民主德国,然后进入了联邦德国的领空,于是便发生了本文前面所述的那段场景。
对于这起令人吃惊的事件,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也引来许多迷信的解释。后来经专家反复研究后,终于破解了这个谜团:这起事故是由于飞机加速器的线路突然关闭而使发动机的推力下降,飞机失速而下坠。当飞行员弹射跳伞时,飞机受到震动后线路又被接通了。于是飞机继续飞行,直到燃料用尽。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臣战争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