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诸佛是什么意思?感恩!南无阿弥陀佛歌曲!

如何在念佛时观想阿弥陀佛?有没有具体的次第方法?
按时间排序
有部经叫观无量寿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 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 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 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 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初观成已。次作水想。想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花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 空 无常 无我之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作此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水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 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颇梨色中出红色光。马脑色中出车渠光。车渠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有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宝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花。花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缨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踊生诸果。如帝释瓶。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 一一观之。观见树茎 枝叶 华果。皆令分明。是为树想。名第四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树想成已。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 流注华间 寻树上下。其声微妙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从如意珠王踊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 念法 念僧。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 念法 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为 粗见极乐世界 宝树 宝地 宝池。是为 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花想。令其莲花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 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 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大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其台。此莲花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交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缦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 花座想。名第七观。佛告阿难。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 妙花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 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 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 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像既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 宝地 宝池 宝树行列。诸天宝缦 弥覆树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 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 坐左华座。亦放金光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 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 凫雁 鸳鸯 皆说妙法。出定入定 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 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 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 想像。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 如五须弥山。佛眼清净 如四大海水 清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 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 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 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见。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受记。是为 遍观一切色想。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 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妙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 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 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名第十观。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二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 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 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莲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 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侧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 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 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 观世音及大势至。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时 当起想作心 自见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 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花。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 杂想观。名第十三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 至诚心。二者 深心。三者 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 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二者 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 修行六念 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 与观世音及大势至 无数化佛 百千比丘声闻大众 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 照行者身。与诸菩萨 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 劝进其心。行者见已 欢喜踊跃。自见其身 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 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 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 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 心不惊动。深信因果 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 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 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 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 礼佛合掌 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 修诸三昧。经一小劫 得无生法忍 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 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 供养诸佛。于诸佛前 闻甚深法。经三小劫 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 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 空 无常 无我。赞叹出家 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 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 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 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 赞叹世尊。闻法欢喜 得须陀洹。经半劫已 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 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 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 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经七日 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 得须陀洹。过一小劫 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 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 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 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 化观世音 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花。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 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闻佛名 法名 及闻僧名。闻三宝名 即得往生。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 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 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 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 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 为说妙法 教令念佛。彼人苦逼 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 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 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 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 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尔时世尊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 叹未曾有。豁然大悟 得无生忍。五百侍女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不用观想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佛号要念的清楚听得清楚,当你用心去听清楚念清楚的时候,就是用听觉都摄了其他的感觉。也就是都摄六根。
观想念佛不是你这个水平能做的事,净土宗祖师历来不建议学人搞观想啊,观像啊,实相念佛啊。释迦佛以及净宗祖师,都提倡执持名号,以名号度众生。所以你最好还是听佛和祖师的话,不要抬杠。有的人非不听,以为自己有点了不得的本事,观像,观的吃饭也是阿弥陀佛,睡觉也是阿弥陀佛,到处都是佛,搞得精神不正常。听一个法师讲,他一个师兄,真把西方三圣观想出来了,还能跟他对话,到处拉别人看,都看不见,就他自己看见,后来疯了,死在大殿的佛像上。非常可怜,仗着宿世修的一点慧,狂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却有没有福来辅助,结果就成这样了。不管是观想极乐世界,还是观想阿弥陀佛,都容易走火入魔,你越想什么它就越来什么,来了你又不知道是真还是假,是好境界还是坏境界,你一当了真就着魔了。一着魔那就很难救回来,多半就去精神病院了。还是老老实实执持名号为好,为稳当。
蟹妖谈到念佛,绕不开的核心典籍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其中要点就是八个字——督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督摄六根就是让眼耳鼻舌身意根都在念佛,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阿弥陀佛的画像,不要太大,五寸照片左右就好然后摆在正前方。准备一个木鱼,还有念珠眼睛看着这尊佛像,耳朵听自己念佛的声音,鼻子配合念佛的节奏呼吸,舌头念佛,声音要保证自己能听清,左右两手一手敲木鱼,一手掐念珠,(根据自己习惯安排分工)意识里不散乱地出现阿弥陀佛的佛像的样子(也有观洪名汉字的,也有观梵文种子字的,都ok)保证意识里没有其他的妄念扰动,一心就是阿弥陀佛。窍诀都在这里……丰简由君啦……
随喜楼主菩萨信受修行念佛法门,观想念佛法门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有详细系统的讲解,以下为讲解如何成就观想念佛第一观观日想,切实可行,非有修有证善知识不能开解。欲修日观之前,要修学净业三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事行部份;有净业三福,才好修行观想念佛法门。日想,即是在日没时用想的方式来观,很多人修观想不能成就,是因其心用在观而不在想;观想要成就,应当先用想,想成就之后,才开始用观。所谓“想”,譬如打坐时作白日梦,但又心里很明白自己在作白日梦,这时候白日梦仍有形色,很清楚,和晚上作梦是一样的,接著才去观察它。作白日梦时,是“想”而不是“观”;观想一定要从想入,观是想成就之后用观来观察我们想得够不够庄严和细致?如法不如法?因此,观经里面处处要我们用想。譬如说:人不是生来就瞎眼、生盲的话,有目都能见。目之能见,是因为心的关系,有心便能想。目既看过太阳,我们心里就去想太阳,并以实物来练习。即太阳将下山时,对著太阳来观想,眼睛对著太阳正心正念来看。看过了,眼睛闭起来去想太阳(注意想时不要用观,亦不可用眼睛看)。想那个太阳就在心中,如同作白日梦时的那个想,挪到此时来用。若模糊不见了,就张眼再看一、二秒钟,再闭眼练习。经过几个傍晚练习之后,只要作想,心中即有红通通的太阳,这就是初观成就,此观比较容易。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感恩各界佛教师傅,念南无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有什么区别?求往生应念哪哪个?
dbthbfn0058D
一样的,六字洪名和四字洪名的区别是多了“南无”这个词,“南无”是皈依、礼敬的意思.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吃佛名号,六字、四字皆可,看自己对哪个的信心大,就持诵那一个.关键是要以恭敬心去恳切地持诵,念佛的时候,“念得清楚,听得分明”,一句佛号一声心,这样的效果最好.祝吉祥如意,赞叹发心往生极乐.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地藏缘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随时随地,快速访问
只要手机在手,您都可以快速、方便地看贴发帖,与论坛好友收发短消息。
极致优化,畅快"悦"读
独有的论坛界面和触屏设计,手机论坛也变得赏心悦目,操作自如。
即拍即发,分享生活
不管是风景图画,还是新闻现场,拍照发帖一气呵成,让您在论坛出尽风头。
下载客户端后,拍摄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或者通过以下地址访问: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阿弥陀佛原声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