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日本不承认满清是中国侵略中国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战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您(@)目前可用积分:311444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日本为什么不承认侵略历史
18684 次点击
14:40:56 发布在
1.满清统治中国以后,日本人对满清中国才开始真正鄙夷不屑起来,将其当成蛮夷来看待,即便在满清武力最鼎盛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一些人认为这时候日本才有资格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中国。“比如1669年山鹿素行的《中朝事实》、1672年林鹅o的《华夷变态》都已经开始强调,应当把‘本朝’当作‘中国’,这是‘天地自然之势,神神相生,圣皇连绵’”,“使日本形成……真正中华文化对蛮夷清国的观念。”“著名的近松门左卫门所编,1715年演出的《国姓爷合战》,则以郑成功为基础想象一个出身日本的唐(明)忠臣,驱除鞑靼恢复国家的故事,更显示了日本对清国的敌意。” 2.而《华夷变态》一书的书名,可能最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中国看法的转变,那是在延宝二年(1674),明清易代不久,林罗山之子林恕为《华夷变态》作序文时说,‘崇祯登天,弘光陷虏,唐、鲁才保南隅,而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这时的日本,就已经开始把中国视为鞑虏。……但是事实上,在17世纪以后的日本,情况却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提出,什么是‘中华’或‘中国’?他们认为礼俗最文明、秩序最安定、历史最绵延、风土最秀丽、人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中国’或‘中华’,这‘中国’或‘中华’并不是地理名词,却仿佛是一个文化象征,它不一定就是那个大清帝国。贺茂真渊()在《国意考》中就说,‘他邦(中国)虽有博识之士,观其作为,不及天地之智也,其道可行于世者,几近于无……盖彼邦之学,因其始于人智而多邪理,其意旨亦易得也。而吾皇国之古道,自天地伊始,平坦宽阔,为其不可道破,后人亦难知之矣。吾邦古道,虽言绝迹,室则与天地共存,永无止境也’。因此,当他们越来越不认同清帝国的文化时,他们就不再把现实的‘大清帝国’看成是‘中华’,而把自己说成是‘中国’了,现在的研究者已经多次指出,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者,常常有这样的议论。” [3]在日本人看来,中华文化其实已经和满清统治之现实的中国是两码事情了。宇野哲人()来华这旅被Joshua A Fogel称为最后一个“儒家朝圣之旅”,他长年浸淫中华文化,心仪文化中国,他在《中国文明记》中告诉故乡亲人,初谒曲阜圣庙感动:“今夕是何年,得以拜谒圣庙,徘徊圣林,三生之幸也,欢喜不知所措。……啊,彼大成至圣之孔子,近在咫尺之间,虽眠于杂草之下,然其灵魂遍满宇宙,与天地共悠久赫赫以照世道人心’。”宇野哲人分别于1906年和1912年来华。但他看见在满清统治下和统治后的现实中国,却使他的中华梦破碎――宇野哲人“看到的现实中国的残破,从他在塘沽踏上中国土地时,已经一览无遗,他这样形容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自塘沽上陆,最初之所见,非常遗憾,绝非愉快之事。夹河而建之民屋,均是极矮陋之泥屋,墙壁自不待说,连屋顶野是泥土所涂。时值冬枯时节,原野一望无际,满目荒凉,难怪先时将塘沽之民屋误为猪圈’。 [4]疑问渐渐地形成了这样的后果:在一些日本文人学者心目中,原本的一个中国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存在于他们记忆和想象中的、以汉唐中华为基础的“历史和文化的中国”,一个是在他们面前客观存在、大清帝国所呈现的“现实和政治的中国”。在那个时代,他们虽然还对“历史和文化的中国”怀有敬意,然而却已经开始蔑视这个“现实和政治的中国”。 [5]晚清时日本发动中日战争,占领台湾,后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二战后又一直不承认其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践踏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鲁迅等人在日本的经历说明日本部分民众骨子里对中国人充满深刻的蔑视,并使“支那”一词变成对中国人的贱称……朝鲜类似,朝鲜接受明朝册封,万历年间中国出兵援朝抗倭,更使朝鲜人刻骨铭心,感激不已。直至明亡260多年、再次被日本占领,朝鲜一直在使用明崇祯年号。葛兆光说:在朝鲜李朝的历史记载中,万历皇帝却享有极崇高的声誉。在从万历二十年(1592)到二十六年(1598)的战争中,他派出的军队使朝鲜免于被日本丰臣秀吉所占领,他的举措挽救了朝鲜王朝,因此一直到丁卯(1627)、壬申(1632)朝鲜被迫尊奉清朝之后,朝鲜的朝臣还是自称“神宗皇帝再造之国”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并且坚持明朝的纪年,甚至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万历皇帝在朝鲜仍然被隆重地祭祀。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即朝鲜肃宗三十年三月,那时,清廷统一中国已经六十年,在朝鲜却仍然记得“甲申之岁,回于今日,而又逢三月之朔,今三月十九日,即皇都沦陷之日也”。所以,在这个改朝换代一甲子的时候,朝鲜官方依然要举行祭祀,祭祀逝去的旧王朝,而且国王还特意说,明神宗即万历帝的祭祀“是早晚必行之盛礼”,表示“空望故国,朝宗无地,追天朝不世之殊渥,念列圣服事之至诚,只自呜咽,流涕无从也。昔我仁祖大王当天翻地覆之日,不废焚香望阕之礼,则经今丁皇朝沦陷之日,岂可遣官设祭而已耶”。于是,他三月亲自去祭崇祯,九月特地筑坛以祀大明神宗皇帝,以尽古代诸侯祭天子之仪。很长时间里面,他们仍然坚持用崇祯年号。像雍正四年(1726),那个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明清嬗变的申泽()仍然署的是“崇祯纪元后九十九年”,而他去世后给他写祭文的人也仍然用崇祯纪元,说他“生于崇祯纪元后再壬寅,卒于周甲后己酉”。 即使是到了乾隆年间,出使北京的洪大容仍然坦率地告诉探问东国历史的严诚和潘庭筠说,“我国于前明实有再造之恩,兄辈曾知之否?”当不明历史的两人再问时,他动情地说:“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糜烂,神宗皇帝勤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流贼之变,未必不由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这种在清帝国治下的人看来是狂悖的括,在朝鲜使者嘴中说出,让两个清朝文人都无言以对。 [6]可以说朝鲜对明朝中国的尊崇仰慕,是出于内心,发于至诚,不会因为明朝中国实力的消长有所变化,甚至在明朝中国已经灭亡以后,这种由衷的感情,依然经久不息。 [7]然而在满清统治中国后,朝鲜对满清帝国的鄙夷态度则非常鲜明,在所谓“康乾盛世”时已格外强烈。有明一代,朝鲜人始终称中华为“天朝”。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朝鲜君臣在国内却以“清国”、“北国”称之,有时甚至用“胡皇”、“清虏”称呼清朝君臣,不少朝鲜官员以与清朝使节交往为耻 [8]尽管如此,朝鲜人并不把清帝国当作“中华”的正统,仍然对明帝国很依恋,对朝觐胡人皇帝充满了怨气,私下里,他们把清帝国叫做“夷虏”,把清皇帝叫做“胡皇”,朝鲜人对于自己仍然坚持书写明朝的年号,穿着明朝衣冠,特别感到自豪,也对清帝国的汉族人改易服色,顺从了蛮夷衣冠相当蔑视。 [9]在康熙十四年即朝鲜肃宗元年(1675),朝鲜有一个叫金寿弘的人,写了《辩长》、《论庶》二书敬献给国王,本来想讨好,却激起一片嘘声。原因很简单,因为“其贻宋时烈论礼书头书以康熙十四年。……又于祭其祖(金)尚容祝文,欲书康熙(年号),一门惊骇,谓之家贼。尚容殉节于江都,而寿弘独奉清国正朔,至书祝文,其乖戾反常如此”。为什么说他是“乖戾反常”,因为当时朝鲜“凡官文书外,虽下贱,无书清国年号者,(金)寿弘独书之”。……因此,在清帝国时期,朝鲜人从心底里觉得,他们到中国来,就不是来朝觐天子,而只是到燕都来出差,使者们的旅行记名称,也大多由“朝天”改成了“燕行”。他们虽然也恭恭敬敬地来朝贺,但是,心里面却满是怨愤。一个姓韩的使者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就说,自己本来不愿意到清国去受辱,但是为了国王之事,实在是不得已,“周旋异域,日见丑类,凌逼饱尽,无量苦痛,磬折腥膻之庭,跪叩犬羊之赐,固已不胜,其大赧矣”,他觉得,这就是因为“中华文物沦落已久”,所以,至今在心底里还是追忆明朝。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虽然离开大明的覆亡已经百余年,但朝鲜关于“大明”的历史记忆却依然如此清晰。……在看透了清帝国的这些民风民俗之后,从一开始就很瞧不起清的朝鲜使者,就更存了轻蔑之心。像1803年出使北京的徐长辅就得出一个结论:“清人立国之规,大抵导风俗以禽兽之,率天下之民而愚之……” [10]再看当时朝鲜人的“明朝之后无中国”之感:明清易代之后,朝鲜人普遍存在着怀念明朝、排斥清朝的“遗民”情怀;这种“遗民”情怀带来的是对现实“中国”(即清王朝)的不认同,对中朝关系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一个叫做金钟厚的人,给曾经出使清帝国的洪大容写信,说“所思者在乎明朝后无中国耳,仆非责彼(指中国人)之不思明朝,而责其不思中国耳”。并且相当激烈地锐,朝鲜对于中国,“所贵乎中华者,为其居耶?为其世耶?以居则虏隆亦然矣,以世则吴楚蛮戎鲜有非圣贤之后者矣”,在他们心目中,中国就应当是中华,中华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华文明并不在清国,那么,我“宁甘为东夷之贱,而不愿为彼之贵也”。……这个时候的朝鲜人,早已不把清帝国作为“中国”,更不把清帝国看作中华 [12]一个叫韩元震()的朝鲜人,就始终对清人十分鄙夷,他对清儒只推崇吕留良,虽然很客气地推测说,“天方以中国弃这夷狄,宜其儒者之不出也,抑或深山之中有不剃头儒者,得其正宗,著书以俟河清,而世莫得以传之耶”,但是,他显然已经不把中国当作学术的正宗所在了。他说“虽以夷狄之人,而能弃夷狄之行,慕中国之道,服中国之服,言中国之言,行中国之行,则是亦中国而已,人亦将以中国待之,岂可复问其初为夷狄也”,因此,从学术的正宗来看,他觉得,完全可以把朝鲜看成是“中华”,而把清帝国视为“蛮夷”。 [13]依照朝鲜士人的观点,除非“得十万之众,长驱入关,扫清函夏,然后壮观可论”。 [14]他(朝鲜士人闵鼎重)甚至觉得,为了拯救中华文明,朝鲜应当乘清人内乱,辽东空虚,以万兵直捣黄龙,这样便可以逆转天下。闵鼎重的这种想法,在当时很多朝鲜士大夫心目中都有,他们都相信,清国的文化已经坏到无可救药,所以“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 [15]正因为在朝鲜人,乃至日本人看来,“明朝后无中国”,所以在满清统治及以后,朝鲜,日本与中国感情也日渐疏离,甚至对中国鄙视厌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中国或许土地还存在,名称还存在,但中国的文化实质和文明核心已经从其土地上消失了,或者说即便中国文化还存在,那他们自己也比这块土地上的人更有资格作继承人。 [16]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即朝鲜肃宗十二年,朝鲜国王为平息不满满清政权的官员的情绪,说:“自古匈奴之入处中华者一,皆不能久长。而今此清虏据中国已过五十年,天理实难推知也。大明积德深厚,其子孙必有中兴之庆。且神宗皇帝于我国有百世不忘之恩,而构于强弱之势,抱羞忍过,以至于今,痛恨可胜言哉!” [17]表明了朝鲜对恢复中华的期待。但满清覆灭后,他们发现满清在中国依然是歌功颂德的对象,当年朝鲜连书写其年号都觉得是羞辱,“虽下贱”也不为之的康熙,在中国居然被膜拜成了圣主明君,而且还是满清屠刀淫威消失之后;而他们曾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包含感情隆重祭祀的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在中国却被描绘成了病态人渣,曾经真心敬慕的明朝中国,被中国人自己描绘成一片黑暗。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连韩国(朝鲜)人自己都要觉得羞愧了,原来他们曾如此尊敬的人,在中国人已经摆脱民族压迫后,还是被丑化的体无完肤。面对中国人这种对待自己历史的极端病态自虐的丑陋,彻底摆脱与中国历史上的干系,似乎对韩国(朝鲜)人来说,也就成了相当合理的选择。发展传承了数千年并使中国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被中国人打成封建糟粕,和中国落后和挨打的重要原因,一切都是西方的好,到处都存在着极端的西化。凡是西方没有的,中国不可能有。这种缺乏自信的对待自己文化的态度,也使重视传统文化的日韩两国产生鄙夷。于是,韩国成功地将“端午祭”申请为历史文化遗产,将中医并改名为韩医,说孔子是韩国人,把某些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据为己有……等等,都不在话下了。 现今反韩似乎是很流行的风潮,网络上对韩国人的憎恶似乎到了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地步,刻薄、恶毒、尖酸的挖苦和嘲笑似乎已经成了谈论韩国的帖子必不可少的佐料。实际上,这种反韩风潮是极其浅薄的,只能显示出那些自以为中国人的无知和无耻。我们忽视了,今天的韩国女大学生仍在指责我们――“中国人在背叛伟大的先辈”。这是不必多说的。他们也不知道,“礼失求诸野”,日韩对保护部分华夏文明成果,是有一定功劳的。 我们需要明白,中国如不能更好地正视历史,不能彻底批判蒙元、满清政权,不中止对屠夫、刽子手的歌功颂德和对民族英雄地位的弱化,不珍视、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恢复真正而完全的华夏文明继承者身份,不能使周边国家和民族心悦诚服,不能制止日本、韩国对中国的蔑视和对华夏文明的篡夺。以牺牲文明、忍受耻辱、丧失尊严换取领土,苟活重于道义,怪不得日本人不屑于承认侵略,是骨子里瞧不起现代中国人的愚昧,就如同人类不承认杀猪吃肉是罪恶一般,因为猪是昏弱的物种。中国既然可以认贼作父把蒙元和满清视为正统,又为什么偏偏追究“南京大屠杀”要日本承认对华侵略呢?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我们自己尚且糊涂,又怎能令日本侵略者伏首认罪。 [18]韩国与日本为什么会从历史上对中国尊崇敬慕,转变为近现代的疏离和蔑视甚至侵犯,上面论述可能不完全或不太准确,但这个问题是值得所有中国人深思的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半米月光]
[闭上双眼陶醉]
[睡着睡着醒了]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7:56 &&
为什么?很简单,人家赔不起。成人世界不是承认错误就了结错误的。紧跟着的是赔偿责任。就跟我们国家饿死3000万,文革那些事情一样。承认错误很简单,大伙也心知肚明,都知道是不对的、但国家赔偿是个需要回避的话题。日本人也一样。人家还是讲道理的文明人,但侵略中国八年,翻起老帐,也赔不起。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5:54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4:08 &&
>> 很多人不缘O中山早和日本了密s,把M州uo日本,所以把日本在M州的行楫成侵略;台澈痛箨不敢和日本要r款,和日本掌握了@些密s有^Φ年PS==============================================================「历史不能只由胜利者来书写!」袁世凯的嫡孙、现年 73岁的袁家诚在天津接受《苹果》记者专访时,对百年来压在其祖父头上三项罪名极之不服,向记者展示有袁世凯朱笔批示的《二十一条》影印本,力证祖父蒙w。 「你看,事关丧权辱国的条文,我爷爷都打叉,拒绝接受。」袁家诚指,袁世凯在日本最后通牒下,被迫签了部份条款,但绝不是教科书所指二十一条,「弱国无外交,当时情况下我爷爷已尽最大努力;实际上,当时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才对中国构成危险!」 袁家诚透露,中央电视台《走向共和》编导早前去日本拍孙中山资料,在档桉馆看到孙与日本人签的文件,大意是只要日本人帮革命党推翻满清,新政府将保证日本在中国东三省的利益,「编导回来跟我说,看后惊得一身冷汗,不知道怎麽处理!你说,我爷爷和孙中山,究竟谁在卖国?」 说到袁世凯当皇帝,袁家诚指祖父是想学日本、英国君主立宪。「他认为由封建过渡共和,必将导致流血杀人,君主立宪可避免内乱。清朝覆灭后几十年,中国社会动U,战乱不绝,已证明这点。当然,国人骂他也有道理,因为复僻不得人心,我爷爷下台后,后悔不已,郁郁而死。」 谈到史记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袁家诚护祖更是七情上面:「我爷爷在世时就驳过这个说法。他要杀宋教仁,可以派人去南京杀,为甚麽要等他北上接我爷爷半路下手?那不是自找麻烦?宋自己也不信是我爷爷杀他,他的临终遗言还是写给我爷爷的!」 袁家诚甚至指,孙中山才是指使刺杀宋教仁的最大嫌疑,因孙、宋在革命党中影响力势均力敌,宋在才气和文字方面,甚至超越孙,孙主张暴力革命,宋主张和缓革命,「学术界早有质疑,是孙派人刺杀宋,这样既清除了对手,又嫁祸于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5:28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2:32 &&
中华文化精髓的继承者,其实就是韩日,我们是分支,他们才是正宗。我们被奴驭了那么长时间,早就变异了。所以晚晴民国时,那么多的文化精英东渡日本留学,近代大师级的人物也就是那个时期产生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8:20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1:03 &&
端午祭 人家韩国申请为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这才又开始端午节放假了。谁更无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3:08 &&
15:12:32&&的原帖:中华文化精髓的继承者,其实就是韩日,我们是分支,他们才是正宗。我们被奴驭了那么长时间,早就变异了。所以晚晴民国时,那么多的文化精英东渡日本留学,近代大师级的人物也就是那个时期产生的.<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textareaeditor/face/smilies/28.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然后日本就是当然的中国人的领导,我们为日本人当牛做马,忍受剥削,你的任务就完成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6:57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1:02 &&
陕西农民福来然后日本就是当然的中国人的领导,我们为日本人当牛做马,忍受剥削,你的任务就完成了。.――――――――――――――――――――――――农民也配谈文化?当牛做马,忍受剥削是你主子甘愿的。做全球的牛 马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2:52 &&
15:31:02&&的原帖:陕西农民福来然后日本就是当然的中国人的领导,我们为日本人当牛做马,忍受剥削,你的任务就完成了。.――――――――――――――――――――――――农民也配谈文化?当牛做马,忍受剥削是你主子甘愿的。做全球的牛 马 我主子现在太客气了、早30年甭了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2:53 &&
我的马天,看来这里的斑竹对皇军很尽忠啊!连这个都要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4:15 &&
跟帖回复:
日本人现在能帮我们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就既往不咎了。不然它始终背负毁我中华的恶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5:54 &&
14:47:56&&的原帖:为什么?很简单,人家赔不起。成人世界不是承认错误就了结错误的。紧跟着的是赔偿责任。就跟我们国家饿死3000万,文革那些事情一样。承认错误很简单,大伙也心知肚明,都知道是不对的、但国家赔偿是个需要回避的话题。日本人也一样。人家还是讲道理的文明人,但侵略中国八年,翻起老帐,也赔不起。挑粪的福来,你那样都知道,那样都糊涂不堪,像你天天挑的那粪粪不可忍看!日本人从来就是一个较真的民族,而拱拱的一二把手当着全世界宣布:第一,感谢日本皇军,第二,战争赔款一笔勾销!今天,有哪个狗日的敢站出来矢口否认?!而今眼目下再提赔偿责任,就不要逼脸了
共 18684 次点击,72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00913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5354 / 昨日发帖:2105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日本为什么不承认侵略历史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日本到底有没有承认过侵略中国
[摘要]尽管日本社会中持日本是战争受害国的意见的人仍占多数,但承认日本是“加害”国的人数正逐渐增多,这是日本极端右翼分子感到恐惧的原因之一。【编者按】:今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七十周年讲话,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民党要求“安倍谈话”沿袭“村山谈话”的道歉内容,明确日本曾经侵略他国的事实。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安倍此次谈话受到广泛关注。腾讯文化特地就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专访中国社科院近代历史所原所长、抗战史学会会长步平先生。腾讯文化 陈文嘉 发自北京我们往往对战后德国的战争责任反思耳熟能详,并以此为标杆来看待日本的反思与反省。在此标杆下,我们眼中的日本整体社会对那段侵略战争的反省形象极为不堪。多数人执拗地认为,任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代表了整个日本社会对历史问题的认知。但日本社会对战争责任的认识究竟是什么样呢?战后70年来日本社会关于战争的认识真的没有变化吗?社科院近代历史所原所长、抗战史学会会长、抗战史专家步平多年来一直关注战后日本战争责任的反思问题,他接受腾讯文化记者专访时认为,战后日本与战前日本无论从体制上还是从国民素质、观念上,已经大不相同。日本社会对战争责任的反思,从宣布战败开始就一直持续至今。承认战争的侵略属性、追究日本政府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加害”责任,正逐渐为大多数人接受。美化战争,强调大东亚战争的合理性的思想市场十分狭窄。尽管日本社会中持日本是战争受害国的意见的人仍占多数,但承认日本是“加害”国的人数正逐渐增多,这是日本极端右翼分子感到恐惧的原因之一,他们鼓吹战争合理性的行为变得频繁,并通过中国媒体,不停刺激中国的舆论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此环境下,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的日本政坛人物,迫于民意或是利益勾连,在重大场合发表的任何关于历史问题的谈话,都显得犹豫不决、支支吾吾,这其实是他们在权衡日本国内各方势力的表现。安倍对战争责任的谈话,也是如此。日本对于战争责任的反思并未完全结束。步平认为,中方应该和正在与日本国内极端右翼势力作斗争的日本民众共同思考历史问题,最终彻底解决。揭穿谎言皇族政府要求国民忏悔战争为何失败,日本共产党说日本政府应负主要责任腾讯文化:日本对其过去的侵略表示“歉意”,对于战争责任反思意味着什么?步平:日本表示歉意与否,不仅仅与日本有关,还要看中国怎么去理解。现在中日之间的沟通,处于一种错位的局面。双方并不是在每件事上有事实认识上的对立,而是着眼点不同。日本某些人会认为:“这次道歉了,以后你们是不是就不再谈历史问题了?”实际上这对中国而言是做不到的,道歉只是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往前努力走了一步,在彻底解决之前,中国不可能做到不谈历史问题。而中国的媒体对日本人的反思并没有多加报道,多把重点放在很小一部分的日本右翼的言论。当日本右翼势力较为活跃的时候,我们感觉全日本好像要回到战前的体制,要对亚洲实施侵略,实际上不是这样。右翼在日本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并不能代表日本社会。但是尽管如此,在历史问题上的道歉,作为政治家是要付出代价的。村山谈话当时就受到国内很大压力,但中国媒体对此少有回应,表现冷漠,甚至还是有人批评,说你没有明确战争侵略的主体。现在安倍因为安保法案的问题支持率下降得很快,因此在道歉、访华问题上就在犹豫:这些行动会给他的支持率是加分还是减分?安倍内阁曾组织各方学者咨询意见,学者提交的报告建议在谈话中提及侵略、道歉等词汇。如果得以采纳,我认为这是比较积极的一步,至少日本政府也意识到,战后70年,是日本政府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个节点。否则又可能得等到战后80年、90年了。我认为,中方应该和正在与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进行斗争的日本民众共同思考历史问题,共同解决历史问题。日本签署投降书腾讯文化:日本战败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皇族政府企图通过策动“一亿人总忏悔”引导人们思考自己对战争失败具有何种责任,但这一欺骗很快被揭穿。步平:日本刚刚战败,多数日本人意识中没有“战争责任”的概念。一亿人总忏悔并不是忏悔侵略,并不是思考日本的战争责任。当时的皇族政府要求日本人忏悔:战争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国民为什么不去努力获胜?其实是肯定战争的逻辑。那时的日本人被告知国家进行的战争是领导亚洲各国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是“正当”的。这时在战前被关押的日本共产党员被释放,他们认为日本政府、军部等政治领导应该对战争负有主要责任,日本国民是他们的“欺骗”对象。这一意见很快获得多数日本人的认同,谎言被“揭穿”。这一行动是与当年同盟国进行的东京审判同步进行的,在我看来这是战后日本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的第一步。腾讯文化:您曾撰文指出,战后日本部分知识分子思考在战争中失去自我,盲目拥护战争的责任,提出知识分子应当是“悔恨的共同体”。他们盲目拥护,是否与日本在战前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导致对政府行为高度认同有关?步平:这主要与日本当时的制度有关。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下,军人独大。凡是反对战争的声音,一律压制。战争末期时,某杂志讽刺防空袭演习,说不得不应付空袭了,还怎么胜利,结果受到军部的迫害,杂志也被停刊。所以很多日本知识分子在此高压之下,都不太敢说话,等于盲目拥护日本军部的战争,所以战后痛定思痛,他们才提出整个知识分子都是“悔恨的共同体”,反思自己的责任。日本的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是从日俄战争开始的。甲午战争,日本虽然打破了中国在东亚的朝贡体制,但击败欧洲列强才是自信心膨胀的起点。当时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中国人也很欣赏日本的胜利,但后来发现日本要当亚洲盟主的狂热,孙中山意识到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所以才指出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的“王道”还是“霸道”的问题。反思加害美机轰炸越南,日本人:这不是和当年日本轰炸中国一样吗?腾讯文化:您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有批判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实施战争犯罪的角度或立场,对日本社会的整体历史认识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影响”所指为何?步平:主要是影响了日本社会中对于“加害”责任的认识。“加害”责任是日本的词汇,我们通常说的是加害于人。广岛长崎核爆炸后的日本在此前,日本社会出于自身对战争的体验,特别是日本陷入崩溃、被占领,国民遭受原子弹爆炸和飞机轰炸,多数人认为日本是战争中的受害国,而没有加害的意识。这时上世纪60年代爆发的越战改变了一部分日本人的看法。越战爆发时,日本国内的反战势力相当活跃,举行各种抗议活动,他们从电视上目睹战争的残酷,开始反求诸己,反思对中国的侵略。他们看到越战时美国的飞机轰炸越南,会说,看,这些飞机,不就是和当年日本侵略中国,飞在中国天空上的日本飞机一样吗?越战对日本加害思维、责任的启发十分重要。战后军国主义对媒体的控制消失了,各种对过去的侵略历史的报道开始多起来。70年代初日本记者本多胜一采访平顶山惨案的万人坑,得到日本热烈回应,书前后印刷三十多次,有日本人自发地前往中国的这些侵略遗迹。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更多日本人来到中国(那时日本人来中国比中国去日本的还多),对战争“加害责任”的认识,仍在不断增加之中。9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思想日益显著,其实部分源自对这些思想的对抗。他们说,不要老谈日本伤痛的过去,这是“自虐”,日本经济本来就不景气了,我们要看到日本的光明面。腾讯文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社会围绕战争责任问题的反思,有哪些主要观点?步平:主要是三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坦率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对朝鲜的殖民统治的责任,同时也考虑日本民众在战争中的受害。即从战争加害与战争被害的两个角度对日本作为国家的战争责任进行思考,这种态度与战后同盟国及受到日本侵略奴役的国家的立场基本相同。第二种态度是强调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被害,漠视日本给亚洲其他各国造成的加害,这样的认识由于过于狭隘而难以同亚洲的战争被害国民众对话。第三种态度则是坚持日本的所谓大东亚战争的立场,强调所谓战争的合理与正当性的极端保守派主张,与同盟国及受到日本侵略奴役的国家立场完全对立。总的来说,持第二种态度的日本人占多数,而持第一与第三种态度的日本人则比较少,但随着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演化,持第一种态度的日本人在逐渐增多。导致右翼势力的紧张。这就是为什么从媒体的报道上看,持第三种态度的日本右翼或保守派的声音似乎很强的原因。“改善”与“改恶”三十二年的诉讼让侵华事实在多数教材中保留,极端右翼慌了腾讯文化:您说日本知识分子努力把战争的反思和对战争责任的追求体现在教科书中,与右翼和保守派产生激烈斗争,导致教科书产生在改善和改恶两个方向上的变化。“改善”与“改恶”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步平:在战前,日本的教科书是“国定”教科书,国家组织编写教材,当时的意旨肯定是鼓吹军国主义,为它的战争编织合法性。战后,政府实行教材“审定”制,学者编写教材,由文部省审定颁布,文部省只管事实,不审观点。“改善”是日语词汇,即承认日本侵略别国历史的改定。比如对731细菌战、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事实,予以承认。然而在60年代审定过程中,文部省认为南京大屠杀“研究尚不充分”,找此借口要求删去,不予通过。这时教材编写人员表示反对,认为南京大屠杀已经是事实,于是对文部省提起诉讼,教科书诉讼的发起人、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家永三郎认为文部省越权,侵害了编写人员的权利。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诉讼过程中,许多教师加入支持不改“南京大屠杀”内容的团队。从1965年到1997年历时32年,经过三级法院一层层诉讼,最终最高法院裁定他胜诉,家永三郎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的包括“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对女性的暴力”等事实是确实的,文部省应向其支付赔款,但认为审定制还是需要的。由于该诉讼的结果,1997年出版的7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南京大屠杀的有6种,全部都涉及了慰安妇。我曾经说过,日本社会是个两面合力的社会,一方得势,另一方就会起来。比如日本部分右翼,看到日本“进步、积极”的势力扩张,“改善”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就有点慌了,他们决定编写第8种教材,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史实进行篡改,进行“改恶”,扶桑社出版了第8种的教科书。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其采纳率不到1%。90%以上的日本中学仍采纳“改善”的教材,所以,我一直强调:要与多数不使用右翼教科书的老师、学生一起抵制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而不是建立一种中国与日本完全对立的构图。腾讯文化:您说我们认为的中日历史问题,其实在日本国内早已是激烈争论并斗争相当激烈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所指?步平:“加害责任”、教科书、靖国神社问题,就是日本国内争论激烈的问题。靖国神社比如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的国家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战后,由于盟军总司令部发布(神道指令)废除国家神道,靖国神社失去了其在战争中作为国家神社的特殊地位,而只能作为独立的宗教法人。所以恢复其战前国家神社地位是靖国神社努力的根本目标,但是基于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和对靖国神社与军国主义关系的担心,靖国神社“国有化”方案被国会否决,针对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社会产生激烈争议,甚至诉讼。部分法院判决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违法。可怕的右翼?右翼在日本不含价值判断,国内媒体上常见的是少数极端民族主义者腾讯文化:日本右翼势力并非铁板一块,我们称他们为“右翼”,他们自称为什么?步平:他们也自称为“右翼”。但是这种右翼并不像我们带有感情色彩,在日本不含有价值判断,而是客观存在。在日本政坛,坐在中间的是中间派,中间派即“中道”,是社会的大多数。中道的左边是进步派,再往左就是左翼,中道的右边是保守派,再往右就是右翼。日本右翼团体非常多,可以说是一人一主义,一团体一主义,有反对美国的、反俄的,批评中国的,批评日本政府接受美国强加的占领宪法的,等等,他们都自称是右翼。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日本右翼,并不等于暴力,而极端的右翼和左翼都可能呈现暴力性,比如“赤军”。极端右翼势力,其实就是日本的少数极端民族主义者。小泉、安倍其实也不能叫做右翼,应该称作保守派政治家。右翼特别是极端右翼分子的很多观点不在日本占据主流。我们不要以为右翼稍微发出一些刺激中国的观点,我们就紧张到日本要回到战前体制了。就目前来看,日本要回到军国主义体制很难。军国主义指的是军人掌握国家政权,军国主义体制下,军人占据统治地位,但你要现在日本军人重新获得那样的地位很难。安倍推出的安保法案现在日本社会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日本人不愿意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上战场。当今日本的和平理念根深蒂固,和平势力还是主流,国内媒体不应只关注少部分右翼。反思走向反省与否认侵略声音同时暴露,日本政治层面的反思并未完全结束腾讯文化:您说应该区别政治判断、民众感情与学术研究三个层面的历史问题,您如何看待当下日本政治层面对历史问题的判断?步平: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际,已经在政治层面正式触及了战争责任问题,有了明确的结论。日本也做出了明确的反省,但由于日本国内在反省战争责任与走和平道路的问题上存在争论,特别是部分日本政治家不断发出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维护战争时期历史认识的言论,所以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也意味着政治层面的中日历史问题仍未解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尽管日本首相屡次进行深刻道歉,但亚洲各国对日本的所谓 误解总是不能消除,其原因就在于日本的右翼政治家们的言行,反省与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的两种声音同时经媒体暴露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零和博弈’的效应,让人们感到战后的日本社会似乎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使东亚各国在政治层面的对话呈现复杂的状况。”“零和博弈”的现象证明日本从政治层面反省战争责任的政治任务并未完全结束。腾讯文化:媒体也有这样的困惑,当媒体报道日本国内对战争责任的积极反思时,中国的读者或是网民不太愿意相信,他们仍然执拗地觉得日本就该是右翼的日本,他们不愿意改变内心中原本对日本的想象。步平:相信还是不相信,不是凭借声音大小,也不是凭借煽情的词汇,关键是事实。1972年以来,中日间形成了四个重要的文件。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是我们放弃了原则,不是忘记了历史,而是战后的日本社会发生了变化,所以才能实践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可以举出两个事实:去年,即日本保守派政治家利用钓鱼岛问题煽动民众情绪的时候,日本的一批主流学者组织起来,建立了新的日中关系研究思考者会,呼吁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今年,针对安倍在8月发表关于战后70周年的谈话,又有74名学者联名呼吁在谈话中明确承认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的责任。媒体是否了解这些事实?腾讯文化:我们一说起战争责任反思,一般会以德国为榜样来反观日本。在您看来,日本战后的战争责任反思与德国有何不同或是相同之处?步平:德国的战后反思与日本的战后反思情况的确不同,但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好、一个坏来概括,我想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都有许多差别。如果说不同,主要是两国政治家对战后反思的差异。当然,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为什么表现那么恶劣,又与战后的审判不彻底、战后处理遗留的问题有关。在战争中作为日本对手的美国,战后从新的国际形势出发,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就是导致日本的战后处理产生重大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anya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不承认满清是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