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 做生意郭桥彬主要生意是什么呢?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匠心”如何为中山专业镇“筑梦”?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黄煜升 何伟楠 罗丽娟 郑平 邓泳秋 李凤祥
  专注与极致的工匠精神,正是雕刻师对红木产业的最深刻理解。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近期成为两会热词引发社会共鸣。
  工匠,曾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为传统生活打下底色。中山的红木、锁具、腊味等传统产业集群中,也一度工匠大师云集。
  在工业4.0、“互联网 ”浪潮席卷各个产业的背景下,为何要重提“工匠精神”?中山新型专业镇建设的道路上,“工匠精神”如何发挥作用?围绕这些问题,8日两位中山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多位企业界人士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方日报记者 黄煜升 何伟楠 罗丽娟 郑平 邓泳秋 李凤祥
  把“工艺”排在“生意”前面
  工匠精神,对于中山的专业镇经济而言并不陌生。
  多年以前,小榄的锁具、古镇的灯饰,以及大涌的红木、黄圃的腊味,许多中山传统产业集群的诞生与兴盛,都源自于对工匠精神的执着与坚守。
  16岁初中毕业后,为生计拜师学艺;18岁出师,从东阳一路南下,先在广东肇庆落脚,后转战中山大涌。被认定为中山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的陈正民,正是从那个年代逐渐成长起来的“工匠”。
  10多年前,由大涌一红木企业推出的、入选吉尼斯纪录的《水浒传》108条梁山好汉大型酸枝木雕,陈正民曾是其中的设计者和创作者之一。这个高3米、重4.8吨的大型酸枝木雕艺术品,时至今日仍是中山红木界的经典之作。
  锯、刨、刮、雕、凿、锉……对于红木这种名贵木材而言,一刀落下几乎已定全局,容不得丝毫差错。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专注与极致的工匠精神,是陈正民对红木产业的最深刻理解。这也是陈正民的搭档、“集古韵今”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平的一个产业认知。
  “对于现代产业来说,坚持完全的传统工艺并不是最合适的。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内心要有团火,对工艺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要把‘工艺’排在‘生意’前面。”陈新平说,“也就是把这种对职业的热爱,传递到企业每一个匠人的内心深处,把对专业的追求发挥到极致,体现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件红木家具中去。”
  与陈正民的经历相似,16年前蔡士奇只身从江西前往古镇,从最底层的车间工人做起,一直到创办新丽达照明。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就是自己成功组装出一盏灯的那一刻。那是通过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后,才最终形成的样品,尽管十分粗糙,却凝聚着他的专注与极致。
  “从组装、配套,再到仿制与研发,过去20多年来,古镇灯饰产业一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离不开工匠精神。时至今日,包括华艺、欧普在内的古镇众多龙头企业,其掌舵者均是从最底层的组装做起,这些企业的工匠精神已经延续到下一代。”蔡士奇坦言。
  “工匠精神”随工匠消失而褪色
  近十年来,红木雕刻的人工比例逐年下降,电脑雕刻大量普及,纯手工雕刻的大型家具已经难觅踪迹,传统的“手艺人”逐渐消失。上述变化同样出现在灯饰、腊味等传统产业。
  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传统产业的低迷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资本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追求……诸多因素影响之下,曾经一度活跃的“工匠”消失,伴随着的是“工匠精神”的褪色。
  近几年,坚守工匠精神的呼声,也曾在许多专业镇中出现过。但质疑声更加大:在工业4.0、“互联网 ”等浪潮席卷全产业的背景下,为何要重提“工匠精神”?
  “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所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重提工匠精神,对于当前古镇灯饰行业来说十分必要。”谈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工匠精神”,蔡士奇感慨很深。
  “对于厂家来说,在‘互联网 ’时代,不管营销的概念如何繁花迷离,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产品做专、做精,而这也是当前这个时代最欠缺的。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产品,厂家需要通过创新的形式为经销商和用户带来利润和价值。”蔡士奇认为,尽管价格竞争、成本竞争也是企业生存竞争的一种方式,但最终企业会发现,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创新性,才能击中客户真正的痛点。
  “当前古镇灯饰产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许多古镇人都希望,将来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一提到灯饰就想到古镇,就像提到手表就想到瑞士一样。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我们既要热情地拥抱高科技与新事物,更需要‘精’与‘专’的态度与耐性,经销商如此,厂家亦如此。”蔡士奇认为,工匠精神必定是古镇建设新型专业镇的核心价值观。
  蔡士奇的观点,是从专业镇的内生动力进行分析。在陈新平看来,从市场要求来看,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消费者将呈现出差异化。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
  “有些东西,机器还是办不到的。”陈新平正在尝试逐步扩大手工艺在红木雕刻领域的比例,这也是他鼓励陈正民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最大初衷。“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着手培养更多的雕刻师傅,到时候通过差异化路线,提高高端定制家具的比例。”
  重拾“工匠精神”在传承更在创新
  对于中山而言,重提“工匠精神”,除了传承,更在创新。
  “在国内磨具砂轮领域,我们的市场份额超过13%,2015年磨具产量超过第二名差不多一倍,国内行业冠军当之无愧。”在位于三角镇的广东创汇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汇实业”)展厅,记者目光所及便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砂轮。
  创汇实业常务副总经理候远彬告诉记者,该企业22年来一直专注于磨具砂轮行业,主要生产树脂切割片,包括大型磨片和纤维超薄型切割片。“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们在国内同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去年还获得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400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也是整个广东省获得国家补助资金仅有的2家公司之一。”候远彬说。
  创汇实业的成功,正是源于“工匠精神”——对产品的专注与创新。“去年10月份,我们去韩国参加一个行业展会时,现场与韩国本土一家行业领先企业比拼产品质量,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性能、还是品质,我们都要略胜一筹。”候远彬说。
  小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伟强坦言,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有三层含义,一是专注。几十年如一日把技术做到行业最好、最精;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做百年老店,一代代传下去;二是质量。既然是工匠,在产品工艺和质量方面就要做到最好;三是创新。在新时代,还得有创新精神,不断吸收外界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小榄是实业之都,绝大部分企业都已具备了前两种精神,但创新这一课还需要补上。从去年开始,小榄党委政府加强了对企业在智能化、自动化、精益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再上台阶。经济发展所有的基础都在于实业,但近年来制造业遇到了困难,一些企业家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工匠精神’与实业密切相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其用意就是鼓励大家回归实业,振兴实业。中山新型专业镇战略的成败,离不开工匠精神。”林伟强说道。
  东升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立群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他们很受启发。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对企业来说,就是要以工匠的精神打造产品和企业品牌,东升的企业界已开始行动了。比如,力劲科技增资扩产后,正在努力向“全球领先的注塑机和数控机床基地”快步逼近;办公家具企业正在推进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乐瑞儿集团正在打造国家级婴童用品安全实验室。我觉得,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精益求精。除了对企业,工匠精神对于党委政府同样有指导意义。我们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官员,更要以工匠精神打造宜居创业精品城镇。首先,东升将在全市率先全面应用‘互联网 ’,以智慧城镇提升我们的生产、生活和行政管理水平;其次,我们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商用家具产业、婴童用品产业,全力打造‘新一代数控机床’专业镇、国家商用家具名镇、婴童用品特色小镇。”王立群说道。
  ■代表声音
  以“工匠精神”推动“中山制造”品质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的“工匠精神”,对中山传统专业镇经济的转型升级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全市有3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8个全省科技创新专业镇,是全省产业集群最为密集的地市之一。
  中山市靠专业镇经济起家,但是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已经相对落后。中山近年来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工业技术改造,以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代替人工的生产过程中,有一种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应被忽略。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工匠精神”,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以此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实际上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助推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
  以“工匠精神”提升产品品质,也需要诸多措施来支撑。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力度等措施,都是倡导“工匠精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中山近年来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全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排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达427家,增长近1倍,增速全省第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均实现大幅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96.4%,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中山正迎来“大桥时代”的新机遇,中山未来将进一步嫁接珠三角各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创新投入,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为“四大抓手”,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推动“中山制造”的品质升级。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
  产业升级的同时工匠大师也要升级
  “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匠精神”的相关描述。
  中国制造要高端化,必然要求高品质,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装备产业通过升级走向高端必须依赖创新,推动创新,同时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有力提升产品品质。中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强基的大战略,不容放松。
  就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而言,中山市作为该产业带的重要承载体之一,要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必须坚定实施工业强基、工业强市战略。中山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更要重视发扬工匠精神,实施一系列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工程,精益制造,推进中山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在中山发展新型专业镇过程中,传统产业都需要工匠大师。产业升级的同时,工匠大师也需要升级。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传卫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朱晓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匠心”如何为专业镇“筑梦”? 中山各界热议“工匠精神”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近期成为两会热词引发社会共鸣。
工匠,曾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为传统生活打下底色。中山的红木、锁具、腊味等传统产业集群中,也一度工匠大师云集。
在工业4.0、“互联网+”浪潮席卷各个产业的背景下,为何要重提“工匠精神”?中山新型专业镇建设的道路上,“工匠精神”如何发挥作用?围绕这些问题,8日两位中山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多位企业界人士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方日报记者 黄煜升 何伟楠 罗丽娟 郑平 邓泳秋 李凤祥
把“工艺”排在“生意”前面
工匠精神,对于中山的专业镇经济而言并不陌生。
多年以前,小榄的锁具、古镇的灯饰,以及大涌的红木、黄圃的腊味,许多中山传统产业集群的诞生与兴盛,都源自于对工匠精神的执着与坚守。
16岁初中毕业后,为生计拜师学艺;18岁出师,从东阳一路南下,先在广东肇庆落脚,后转战中山大涌。被认定为中山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的陈正民,正是从那个年代逐渐成长起来的“工匠”。
10多年前,由大涌一红木企业推出的、入选吉尼斯纪录的《水浒传》108条梁山好汉大型酸枝木雕,陈正民曾是其中的设计者和创作者之一。这个高3米、重4.8吨的大型酸枝木雕艺术品,时至今日仍是中山红木界的经典之作。
锯、刨、刮、雕、凿、锉……对于红木这种名贵木材而言,一刀落下几乎已定全局,容不得丝毫差错。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专注与极致的工匠精神,是陈正民对红木产业的最深刻理解。这也是陈正民的搭档、“集古韵今”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平的一个产业认知。
“对于现代产业来说,坚持完全的传统工艺并不是最合适的。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内心要有团火,对工艺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要把‘工艺’排在‘生意’前面。”陈新平说,“也就是把这种对职业的热爱,传递到企业每一个匠人的内心深处,把对专业的追求发挥到极致,体现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件红木家具中去。”
与陈正民的经历相似,16年前蔡士奇只身从江西前往古镇,从最底层的车间工人做起,一直到创办新丽达照明。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就是自己成功组装出一盏灯的那一刻。那是通过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后,才最终形成的样品,尽管十分粗糙,却凝聚着他的专注与极致。
“从组装、配套,再到仿制与研发,过去20多年来,古镇灯饰产业一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离不开工匠精神。时至今日,包括华艺、欧普在内的古镇众多龙头企业,其掌舵者均是从最底层的组装做起,这些企业的工匠精神已经延续到下一代。”蔡士奇坦言。
“工匠精神”随工匠消失而褪色
近十年来,红木雕刻的人工比例逐年下降,电脑雕刻大量普及,纯手工雕刻的大型家具已经难觅踪迹,传统的“手艺人”逐渐消失。上述变化同样出现在灯饰、腊味等传统产业。
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传统产业的低迷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资本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追求……诸多因素影响之下,曾经一度活跃的“工匠”消失,伴随着的是“工匠精神”的褪色。
近几年,坚守工匠精神的呼声,也曾在许多专业镇中出现过。但质疑声更加大:在工业4.0、“互联网+”等浪潮席卷全产业的背景下,为何要重提“工匠精神”?
“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所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重提工匠精神,对于当前古镇灯饰行业来说十分必要。”谈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工匠精神”,蔡士奇感慨很深。
“对于厂家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不管营销的概念如何繁花迷离,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产品做专、做精,而这也是当前这个时代最欠缺的。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产品,厂家需要通过创新的形式为经销商和用户带来利润和价值。”蔡士奇认为,尽管价格竞争、成本竞争也是企业生存竞争的一种方式,但最终企业会发现,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创新性,才能击中客户真正的痛点。
“当前古镇灯饰产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许多古镇人都希望,将来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一提到灯饰就想到古镇,就像提到手表就想到瑞士一样。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我们既要热情地拥抱高科技与新事物,更需要‘精’与‘专’的态度与耐性,经销商如此,厂家亦如此。”蔡士奇认为,工匠精神必定是古镇建设新型专业镇的核心价值观。
蔡士奇的观点,是从专业镇的内生动力进行分析。在陈新平看来,从市场要求来看,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消费者将呈现出差异化。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
“有些东西,机器还是办不到的。”陈新平正在尝试逐步扩大手工艺在红木雕刻领域的比例,这也是他鼓励陈正民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最大初衷。“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着手培养更多的雕刻师傅,到时候通过差异化路线,提高高端定制家具的比例。”
重拾“工匠精神”在传承更在创新
对于中山而言,重提“工匠精神”,除了传承,更在创新。
“在国内磨具砂轮领域,我们的市场份额超过13%,2015年磨具产量超过第二名差不多一倍,国内行业冠军当之无愧。”在位于三角镇的广东创汇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汇实业”)展厅,记者目光所及便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砂轮。
创汇实业常务副总经理候远彬告诉记者,该企业22年来一直专注于磨具砂轮行业,主要生产树脂切割片,包括大型磨片和纤维超薄型切割片。“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们在国内同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去年还获得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400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也是整个广东省获得国家补助资金仅有的2家公司之一。”候远彬说。
创汇实业的成功,正是源于“工匠精神”——对产品的专注与创新。“去年10月份,我们去韩国参加一个行业展会时,现场与韩国本土一家行业领先企业比拼产品质量,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性能、还是品质,我们都要略胜一筹。”候远彬说。
小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伟强坦言,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有三层含义,一是专注。几十年如一日把技术做到行业最好、最精;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做百年老店,一代代传下去;二是质量。既然是工匠,在产品工艺和质量方面就要做到最好;三是创新。在新时代,还得有创新精神,不断吸收外界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小榄是实业之都,绝大部分企业都已具备了前两种精神,但创新这一课还需要补上。从去年开始,小榄党委政府加强了对企业在智能化、自动化、精益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再上台阶。经济发展所有的基础都在于实业,但近年来制造业遇到了困难,一些企业家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工匠精神’与实业密切相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其用意就是鼓励大家回归实业,振兴实业。中山新型专业镇战略的成败,离不开工匠精神。”林伟强说道。
东升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立群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他们很受启发。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对企业来说,就是要以工匠的精神打造产品和企业品牌,东升的企业界已开始行动了。比如,力劲科技增资扩产后,正在努力向“全球领先的注塑机和数控机床基地”快步逼近;办公家具企业正在推进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乐瑞儿集团正在打造国家级婴童用品安全实验室。我觉得,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精益求精。除了对企业,工匠精神对于党委政府同样有指导意义。我们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官员,更要以工匠精神打造宜居创业精品城镇。首先,东升将在全市率先全面应用‘互联网+’,以智慧城镇提升我们的生产、生活和行政管理水平;其次,我们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商用家具产业、婴童用品产业,全力打造‘新一代数控机床’专业镇、国家商用家具名镇、婴童用品特色小镇。”王立群说道。
■代表声音
以“工匠精神”推动“中山制造”品质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的“工匠精神”,对中山传统专业镇经济的转型升级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全市有3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8个全省科技创新专业镇,是全省产业集群最为密集的地市之一。
中山市靠专业镇经济起家,但是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已经相对落后。中山近年来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工业技术改造,以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代替人工的生产过程中,有一种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应被忽略。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工匠精神”,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以此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实际上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助推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
以“工匠精神”提升产品品质,也需要诸多措施来支撑。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力度等措施,都是倡导“工匠精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中山近年来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全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排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达427家,增长近1倍,增速全省第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均实现大幅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96.4%,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中山正迎来“大桥时代”的新机遇,中山未来将进一步嫁接珠三角各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创新投入,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为“四大抓手”,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推动“中山制造”的品质升级。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
产业升级的同时工匠大师也要升级
“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匠精神”的相关描述。
中国制造要高端化,必然要求高品质,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装备产业通过升级走向高端必须依赖创新,推动创新,同时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有力提升产品品质。中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强基的大战略,不容放松。
就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而言,中山市作为该产业带的重要承载体之一,要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必须坚定实施工业强基、工业强市战略。中山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更要重视发扬工匠精神,实施一系列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工程,精益制造,推进中山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在中山发展新型专业镇过程中,传统产业都需要工匠大师。产业升级的同时,工匠大师也需要升级。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传卫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张伟炜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