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收分户评估报告了老人是扶贫可以把我们报上吗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永仁供电公司鼎力相助县分户式光伏扶贫工作
日14:43&&来源:
近日永仁供电公司计划部随同永仁县政府办,扶贫办,光伏办相关负责人及中标单位光伏公司到宜就村委会、莲池村委会、麻栗树村委会对永仁县分户式光伏发电安装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帮扶。
光伏发电是节能低碳环保类的能源投资,也是国家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利用光伏扶贫是国内首创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扶贫模式,被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正在向全国贫困地区推广运用。主要针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村委会居民屋顶总计装机容量为25.00MW,每村委会贫困户用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MW,永仁公司对光伏扶贫项目所在村组配变容量不能满足送出要求的,对低压线路线进行绝缘化改造,不能满足载流量要求的,进一步对电力设施进行新增低压配变,解决线路供电半径及负荷增长要求。
永仁公司高度重视分户式光伏扶贫工作,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光伏发电的前期资料收集及报装、电网接入、电费结算及后期服务等方面,全力给予支持,保障光伏扶贫落到实处,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确实做到节能低碳环保。(顾晓燕)
(责编:徐前、朱红霞)关注微信公众号
龙场乡贡达村驻村工作组“三带”抓实遍访工作
作者:龙场乡贡达村驻村工作组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
文章字号:&
  2016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启动后,龙场乡贡达村驻村工作组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三带&工作方式,抓实遍访贫困户工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带着问题遍访,进一步识别扶贫对象。入村后,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了解,贡达村原上报精准扶贫户普遍存在把老人分户出来纳入精准扶贫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工作组严格按照&经商办企业的,在乡镇或县、市及以上已购买商品房的,已购买汽车(四轮)的,领国家财政工资的四类人员不能登记为贫困户&的条件和&五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有没有人卧病床)工作法,认真开展遍访贫困户工作,通过对原上报的170户311人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实地走访核查,把不符合条件的86户129人清退出扶贫名单,核实全村精准扶贫户为84户182人,并在全村进行了公示,做到对象识别精准。
  带着目的遍访,进一步找准帮扶措施。驻村工作组通过遍访,贡达村贫困户大体分为3大类:一是缺乏技术和资金的31户,这一类人可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二是因病致贫的15户,这类人可以通过医疗救助来帮扶;三是五保户、困境儿童、低保户、残疾人38户,这一类人只能通过社保兜底来扶贫。在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后,特别是针对缺乏技术和资金的贫困户,工作组专门逐户走访并帮助制定了脱贫措施,通过积极协调信贷资金、协调种养殖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如贡达村蔺勇,去年纳入精准扶贫名单,在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已出栏肥猪10余头,收入40000余元,目前还养殖能繁母猪10头,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象蔺勇这样靠养殖脱贫致富的群众有5家。
  带着真情遍访,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针对五保户、困境儿童、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驻村工作组带着真情走访。通过与他们交心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送去日常生活用品,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有关扶持政策和安全防护措施,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如83岁的李发珍老人,8年前老伴去世,儿子病故,女儿也出嫁外村,每月就靠100多块钱的低保金和周围邻居的帮助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走进老人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简陋的床,一个破败的衣柜,一碗清水白菜&&。我们为老人送去些微生活用品,老人泪眼汪汪的一句&谢谢你们&,包含了老人多少辛酸与无奈。针对老人的具体情况,驻村工作组及时与县民政局和龙场乡政府协调,让老人到乡福利院养老。这些简简单单的问候、关爱和帮助,拉近了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感受到党的温暖,让驻村干部真正融入群众中,从而引导群众支持和拥护驻村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龙场乡贡达村驻村工作组)
责任编辑:您的位置: >>
六安:家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图)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一些地方,有的贫困老人与儿女分户又分家后,出现了子女养老推诿扯皮的情况,让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料。对此,六安市孙岗镇今年以来,将家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解决与子女分户的贫困老人养老脱贫问题,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昨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孙岗镇,进行了深入的探访。
村里文化墙宣传敬老爱老之风。
村集体光伏发电助脱贫。
女婿放弃打工
回家照顾老人
在孙岗镇何大楼村,80 多岁的老人许纯银已经因病卧床多年,之前,她与子女分户,由女儿进行照料。但两家相隔有大约1.5 公里,总归不是太方便。今年以来,在孙岗镇家风建设的影响下,许纯银的女儿毛成华和女婿何宗春,将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为此,女婿何宗春还放弃了在外打工,回家种粮食,打零工。孙岗镇党委书记鲍远亭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何宗春一年的收入,要少好几万元,&他们挺孝顺的。&
但是女儿女婿认为这很值得。毛成华告诉记者,以前主要是两边跑,肯定没有现在住在一起照顾方便,&就想让老人的晚年更加舒适吧。&据了解,何宗春与毛成华的家庭负担挺重,不仅老人生病卧床,两个子女也都在读大学,是典型的贫困户。不过,对于这个家庭,孙岗镇也给予了扶贫政策。鲍远亭说,首先是教育扶贫,&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资助和免息贷款等。&另外,还帮助他们家开展养殖和光伏发电,进行产业扶贫等。
在隔壁村,72 岁的老人陈久福的老伴去世了,他没有子女,只有以前抱养的一个女儿陈笑笑。陈笑笑很有孝心,在孙岗镇今年开展家风建设,动员子女签订赡养协议的活动中,主动找到镇里,要求签下赡养协议,从而让陈久福老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放心。
鲍远亭说,陈笑笑平时就很孝顺,现在更是在法律层面上给予了老人养老保障,&我们也通过扶贫政策支持这个家庭,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让子女养老不推诿
孙岗镇黄小店村82 岁的贫困老人黄老患有老年痴呆症,年初老伴又因病去世。他虽然有四子一女,但家境都不太好。之前,孩子们认为父亲是贫困户,由国家照顾而相互推诿。今年,孙岗镇开展&扶贫与家风共建&活动后,现在几个子女轮流照顾老父亲了。
据统计,孙岗镇65 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约占贫困总人口的两成。近年来,孙岗镇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为一般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都制定了脱贫计划。但在摸排中,镇里发现有儿女的失能贫困老人,应该和一般贫困户区分对待。鲍远亭告诉记者,他们发现有的贫困老人与儿女分户又分家后,出现了子女推诿扯皮、指望政府兜底的情况。&我们希望重树良好家风,让子女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于是,今年以来,孙岗镇开始营造&人人有孝心、人人尽孝道&的氛围,广泛发放&怀孝心、践孝行&文明倡议书等宣传材料。同时组织村街干部、党员联帮户、志愿服务者进村入户,一对一地讲解宣传孝德家风,动员子女签订赡养协议。镇政府还专门举行扶贫帮扶与家风共建活动启动仪式,10 户家庭的子女与老人分别在赡养协议书上签字。黄老的儿媳妇许大姐告诉记者,在活动中,他们意识到以前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决定把老人赡养好,为子女做好榜样。&启动仪式举行后,我们几个家庭就凑在一起签署了赡养父亲的协议,今后轮流照顾老人。&
责任编辑:王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当前位置: >
《皖西日报》:孝德好家风 养老不发愁
——金安区孙岗镇推进“扶贫帮扶与家风共建”侧记
】 【编辑日期:】 【作者/来源:皖西日报】【阅读:】
& &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些与子女分户的高龄或有疾病的老人,由于自身能力弱、产业扶持难、就业无途径,难以稳定脱贫,逐渐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如何破解“儿女住楼房,老人窝居危房”的困境,金安区孙岗镇在脱贫攻坚中,借力家风建设,精准发力,将有儿有女的贫困老人脱贫路径进行“私人定制”,织牢“老有所养”保障网。
& & 孙岗镇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299户。该镇党委书记鲍远亭说:“对一般贫困户,我们采取对症下药,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套扶贫措施,通过产业扶贫、搬迁移民、教育助学、大病救助等方法,促其尽快脱贫,低保、五保户由政府政策兜底。而对于有儿女、又失能的贫困老人,他们的脱贫路径则不能按一般贫困户那样对待。”在孙岗镇,65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共1651人,约占贫困总人口的20%。今年年初,镇村在摸排预脱贫以及部分明后年计划脱贫的261户“老人户”中,发现这些“老人户”有的与儿女分户不分家,有的分户也分家。分户不分家“老人户”的子女基本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分户也分家的“老人户”情况复杂,兄弟推诿扯皮,指望政府兜底。
& & 中华民族有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法律也明文规定了公民履行赡养责任和义务,那么在脱贫问题上,一些年轻人却把赡养老人责任和义务推向社会,推给政府。今年4月,孙岗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加强农村“孝德”文化建设,解决贫困老人养老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形成决议:在全镇大力开展弘扬孝亲敬老传统教育,充分发挥赡养在扶贫中的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 &&决议形成后,镇政府大力营造“人人有孝心、人人尽孝道”舆论环境,在农贸市场、学校、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人口密集的场所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悬挂孝德家风标语、横幅;扶贫工作队员、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人员拿着镇政府印制的“怀孝心 践孝行——尊老爱老文明倡议书”,进庄入户发放、讲解;全镇中小学一次次开展孝老爱亲专题教育活动;司法所牵头在全镇范围内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中关于赡养老人法律法规。同时在全镇开展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好儿媳”“孙岗好人”评比活动,对优秀家庭进行公示,并颁发“模范家庭”牌铭,鼓励并推动全镇子女积极主动赡养父母。
& & 5月5日,镇政府在何大楼村举行扶贫帮扶与家风共建活动启动仪式,该村村民陈从华与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的父亲签订了全镇首份赡养协议。紧接着,10户家庭的子女与老人分别在《赡养协议书》上签字。活动现场气氛既凝重又欢快,很多老人表情愉悦,显然,孙岗镇“扶贫帮扶与家风共建”之举,深入老人们的心。
黄小店村82岁贫困老人黄方余,患老年痴呆,老伴去世,生活不能自理。四儿一女相互推诿,都不愿赡养,认为父亲是贫困户,应该由国家兜底。村干部多次沟通无果后,找到党员联帮户姜文樵。姜文樵逐个走访黄方余的子女,并做通他们的工作,签订了赡养协议。四个儿子除按月支付赡养费外,还自愿轮流照顾父亲。
& & 孙岗镇司法所有一间看似普通的办公室,挂着“孝德调解室”牌子。黄小店村主任孙会敏说,那间办公室作用很大,如果儿女与父母一同走进那间办公室,就意味他对父母有不孝之嫌,出门就有人戳着他脊梁骨说闲话,做儿女的爱面子,哪能承受得了。“通过赡养协议,从法律层面固化、量化老人的赡养收入,打消‘老人户’担心脱贫后无人问事而不愿脱贫的思想顾虑,提升精准扶贫的效果。”该镇镇长杨君说。
& & 据了解,截至5月底,孙岗镇261户“老人户”,已有216户与其子女在镇司法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订了赡养协议,子女共同负担父母每人每月至少300元赡养费,剩余45户因子女外出不在家,口头同意签订协议。下一步,该镇将对全镇所有“老人户”全面铺开扶贫帮扶和家风共建工作,实现全部签约的目标。(本报记者 刘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分户评估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