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无产阶级好战士奥观海战士

彭湃(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_百度百科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péng pài]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彭湃(-),乳名,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人士,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1]
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汕尾市 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在今建立了、(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2]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3]
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4]
彭湃人物生平
彭湃孩童时代
日,彭湃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城畔的一个地主家庭。父彭辛,生母周凤(汕尾海丰公平人)。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01年(6岁)彭湃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8岁)进林祖祠小学读书。1906年(11岁)父与嫡母相继去世。1909年(14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6]
彭湃青年时代
1912年(17岁)彭湃与鹿境乡蔡素屏结婚。1913年(18岁)进县立中学读书。1918年(22岁)春,离开海丰到广州广府中学上学。夏,东渡日本至东京,入成城高等预科学校学习日语和补习课程。1918年(23岁)5月下旬,彭湃回到海丰。6月中旬,被迫返日继续学习。9月30日,考入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24岁)9月18日,加入建设者同盟,不久又加劳动者同情会。1902年(25岁)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
彭湃革命岁月
1921年(26岁)5月初,回国后不久加入中国社主义青年团。5月15日-19日,在《双周评论》第一、二期发表《日本底五一》。后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7月30日,发起组织劳动者同情会。9月1日,在《新海丰》创刊号上发表《先同胞》。[7]
1922年(27岁)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5月4日,组织学生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游行。5月14日,与李春涛等创办《赤心周刊》刊行。6月2日,在《赤心周刊》第4期发表《谁应当出来提倡社会主义》。6月下旬,深入农村,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29日,“六人农会”在得趣书室成立。[8]
1923年(28岁)1月1日,汕尾市总农会成立,彭湃为会长。彭湃为总农会制定了会旗,起草了临时简章、章程。4月,到陆丰推动农民运动,协助成立了“农会筹备会”。5月,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阳农民联合会”,彭湃为会长。7月,“惠阳农民联合会”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彭湃为执行委员长。起草了《广东农会章程》。11月,在汕头发起组织惠湖梅农会。[9]
1924年(29岁)4月初彭湃抵达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21日-6月1日,在广州参加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6月30日,开办,彭湃为第一届主任。11月26日,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身份达到广宁。开展长达3个月的广宁农民反对地主武装的斗争。[10]
1925年(30岁)2月19日,广宁农民反对地主的武装斗争胜利结束,彭湃赴东江参加东征。4月,带领成立中共特别支部。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10月29日,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改组为海陆丰地委,彭湃任书记。
1926年(31岁)1月1日,所着《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一书在当天创刊的《中国家农民》连载。5月1日,主持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委常务委员。5月29日,出席国民常广东省常部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5月30日,出席广州各界纪念五四惨案周年大会。6月2日,在第六届向学员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及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11]
1927年11月,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马上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8]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带领的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2]
彭湃被捕就义
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彭湃家庭成员
母亲 周凤父亲彭辛原配夫人蔡素屏烈士[13]
爱人许冰烈士,作品《纪念我亲爱的彭湃同志》[14]
二哥彭达伍[15]
三哥彭汉恒七弟彭述儿子彭洪[16]
儿媳陈平,著作《人生旅程》[13]
堂弟彭劲侄子彭科[17]
彭湃成就贡献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帮助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反封建恶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8]
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为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19]
彭湃发表的《没收土地案》是的土地革命运动起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全国的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借鉴。[19]
彭湃人物评价
1923年元旦,中共中央领导人所说:“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20]
1926年,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11]
日,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21]
2011年3月,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谈到祖父时说:“祖父才华横溢,是一个有情有义,为理想无私奉献一切的人。”[22]
民俗学家早年在一篇回忆彭湃的文章里,称彭湃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他靠理想活着、工作着,最后也为理想欣然死去。”[23]
彭湃后世纪念
彭湃红宫红场
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面积为1850平方米,是第一个的革命活动场所。日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在红场中心安放了彭湃烈士铜像,后成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
彭湃海丰故居
座落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龙津河畔,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19]
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复。故居东侧得趣书室,原是彭湃的书室。面宽三间,风火山墙,建筑面积96平方米。彭湃门前的龙舌埔旧址,原是一快长方形宽阔坪。1927年冬,海丰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471088张,58027本。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12]
彭湃纪念医院
彭湃纪念医院是一所以革命先烈彭湃烈士英名命名的县级,坐落于汕尾市城繁荣商业区中心——红场路 18 号,交通十分便利,至深汕高速路埔边出口约 15 分钟车程。[25]
1995 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2001 年被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评定为汕尾市唯一一家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13年被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评定为汕尾市首家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
彭湃纪念中学
学校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13年创办的海丰县立中学,解放之初更名为海丰县立第一中学。日学校落成,正式命名为汕尾市彭湃纪念中学,简称。现有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26]
彭湃纪念诗词
日,作诗赞彭湃:“大浪汹涛卷海丰,农民运动树先锋。心潮血涌听彭湃,声世界同。”[27]
.新华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共产党员网[引用日期]
.南方日报.日[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特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深圳特区报[引用日期]
.广州市政协门户[引用日期]
.广州文史[引用日期]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晶报[引用日期]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苏红网[引用日期]
.首都文明网[引用日期]
.海丰党建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导报[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他从军几十年从没打过败仗,打遍国军名将无敌手
导读:咱们大家都知道,建国后为了表彰对新中国成立及对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三军将士们,由毛主席亲自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举行了新中国的授衔仪式,除了我们熟知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外,还有上将55人,中将175人,及少将80人,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55位上将中的一个—韩先楚将军。放牛娃出身,17岁拿枪打仗,红军长征做开路先锋。韩先楚将军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由于家庭贫困,韩仅仅读了一年小学就去放牛做篾匠,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韩先楚就跟着参加,途中认识了许多共产党员,改变了他今后的人
咱们大家都知道,建国后为了表彰对新中国成立及对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三军将士们,由毛主席亲自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举行了新中国的授衔仪式,除了我们熟知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外,还有上将55人,中将175人,及少将80人,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55位上将中的一个—韩先楚将军。放牛娃出身,17岁拿枪打仗,红军长征做开路先锋。韩先楚将军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由于家庭贫困,韩仅仅读了一年小学就去放牛做篾匠,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韩先楚就跟着参加,途中认识了许多共产党员,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1930年17岁的韩先楚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历任营、团长,在孝感等地游击作战,在作战中韩先楚显出超凡的军人气质,他勇敢、镇定、坚决,不仅在指挥上颇有大将的风范,更为可贵的是他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让士兵们无比敬佩。1932年队伍改编后韩加入洪二十五军,担任营长,此后1934年随队参加长征担任开路先锋,为红军扫除了不少障碍,立下赫赫战功,但不知为何韩先楚却“官”运停滞不前,一直在营长上没得到提拔,要知道跟他同是上将的陈再道、许世友等在当时均是军、师级别的干部,然而韩先楚却毫不在意,他说只要有仗打就很满意,根本不在乎官职。果断坚决,他连彭德怀的命令都敢违抗1936年5月,中央军委派遣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西征,扩大根据地,韩先楚指挥的红七十八师就在其中,部队行至定边城关时,将领们围绕攻不攻城展开了辩论,韩先楚带头主张攻城,他认为“城墙虽坚固,但并不高,准备云梯,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灭守敌。”没想到发电给彭德怀后,彭老总却下令:“置定边不顾,继续绕道前行”韩先楚接到电报思考了半天,打,则违令;不打,则太可惜,将来攻取定边,肯定要付大代价。思前想后,韩先楚决定:“打!”(电视剧《战将》剧照)许世友最佩服的人,新中国不败将军,现代“赵子龙”,朝战打出三十八军“万岁军”威名有人曾说过:“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当有人问道许世友:“在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参加抗美援朝,一路打下来,韩先楚不但只是打胜仗,而且每战都是经典的、决定性的漂亮仗。”还有人说,韩先楚将军一生都没打过胜仗,堪称“赵子龙”在世。或许有人不信,但看看下面这份履历,或许你得承认这是真的,1937年韩先楚任八路军115是344旅688团副团长,平型关战役中击毁敌军汽车二十余辆,1938年韩任689团团长,率部队攻克威县,歼灭伪军一个军部又一个师,后又参加邯长公路破击战、长乐村战斗、晋东南“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怎么看一百本只有港台才能看得到的电子书?某信关注[猫叔说史]并回复关键字[秘书],快上车,没时间解释了!)抗战胜利后,韩先楚加入东北民主联军,调任第四纵队副司令员,5月攻破鞍山,迫使国军第184师师长潘朔端起义,1946年歼灭国军52军25师,活捉师长李正谊,四保临江战役中歼灭国军第89师162团,生俘7000余人,1947年9月调任第三纵队司令员,歼灭国军116师,1948年攻克四平,辽沈战役中俘虏范汉杰,辽西会战中俘虏廖耀湘,1948年11月任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军长,在衡宝战役中将白崇禧部击败。1950年韩先楚指挥第四十军攻占海南岛,运用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突破战术,一举击败国军名将薛岳,成功解放海南岛,1950年韩先楚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一、二、三、四次战役,二次战役中歼灭韩国陆军两个师大部,三十八军从此在朝鲜战场上有了“万岁军”的美誉。(参与海南岛战役的解放军将领于琼山苏公祠留影。前排右起:李作鹏、韩先楚、邓华、冯白驹)1955年,韩先楚在北京中南海任怀堂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后历任中南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日,戎马一生的韩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中共中央评价他“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赞赏1人赞赏过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21楼 他一直站在张国焘的立场上 ,对中央态度摇摆不定,开始张对西征还摇摆不定,结果徐支持,所以才有了西征。正因为如此,之后都没有什么实际指挥权。谁敢把军队交给一个对党中央态度不明确的人?不过四方面军的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八十年代某人重用四方面军的人后,他们竭力把他们西征失败的污水泼到毛身上。2楼26楼授予元帅、大将军衔的人选由中央书记处提名,经中央政治局审议确定。授予元帅军衔者还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日提出建议,提请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审议通过。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周恩来的提议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中都采用了相同的词句,即“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根据条率授予: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朱德元帅:南昌起义后、率所部收拢南昌起义溃散的其他部队,发起湘南暴动、最终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建立起了一支中国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红色武装,朱德是红军之父,其参与领导下的井冈山斗争可歌可泣,从井冈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老总始终在军委决策层,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中将加上将衔的总指挥、中共的军委副主席、解放战争中协助毛泽东担任解放军总司令兼军委副主席、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朱老总授元帅军衔不够格吗?彭德怀元帅:平江起义后担任红五军军长、从那时起、彭德怀一直是红军中被中央倚重的干将,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司令,37年改编后、担任八路军中将副总指挥兼八路军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战争中任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西北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谈判桌上坐下来签停战协定的字,回国后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被授予元帅军衔不够格吗?林彪:南昌起义的下级军官、跟随朱德到井冈山,在井冈山战斗中、其军事才华开始得到施展,从担任红一军团长开始、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也是在红军时期、林彪用自己的才华奠定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在37年改编后、作为八路军仅有的三个师其中之一的115师中将师长,解放战争中、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将东北国民党军全部消灭,建立了全党唯一一个安全的大后方,之后又挥军西进入关、指挥了平津战役,一个打赢了两场决战性战役的林彪被授予了元帅军衔,难道林彪不够格?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在周恩来任前委书记的南昌起义时、就担任军委参谋团团长兼起义军总指挥部参谋团团长,是南昌起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朱德都不是起义时的核心人物),红军时期人红军总参谋长、长征时先遣支队司令、后以红军总参谋长的身份随朱老总去四方面军,抗战时期人八路军129师中将师长。贺龙元帅: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是跟着中共走的官阶最大的非党人员,也是率部最多的参与起义的国民党部队的唯一一个军长级大佬,如果贺龙一当时的身价不起义、省主席的职位是稳当的获得。南昌起义后、贺龙回家乡又拉起队伍红三军、后来与萧克的红六军团会合、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37年改编后,任八路军120师中将师长。解放战争中,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在红军时期就担任了方面军总指挥(战役军团)、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贺龙不够格授元帅衔?如果贺龙不够授元帅衔、那么中央那个授衔条例就是废纸了。陈毅元帅:南昌起义后、追上了朱德的部队、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从湘南暴动到井冈山会师,又曾经去带过毛,是早期红军的第三把手。红军时期、陈毅就是独当一面的大员。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连续发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等著名战役。1948年兼任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1949年4月指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陈以这个有名有实的司令兼政委不论从建军一条和领导指挥战役军团这一条看、授衔时、陈毅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何来的陈毅已经不在军队了?无论资历和职务还有领导创建我军是力量和领导指挥战役军团来衡量、都够授元帅衔。如果司令兼政委的统帅不够格授元帅、那他的副手更不够格。罗荣桓元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早在抗战时期、罗帅就是山东这个战役军团的党政军一把手了,也是罗帅打开了山东的大好局面,在抗战结束后、将这块全国最好的根据地留给了陈毅谭震林粟裕集团。在东北三年、与林彪一起以十余万部队起家、在没有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的黑土地上、硬是拉起了一支百万大军、这其中罗帅的功劳至伟,罗帅虽以军队政治入帅、但也是毫无争议的,当时就没谁对罗帅的军事能力异议,因为罗帅用实际行动证明过,那就是主政山东和协助林彪打的辽沈平津两场决战战役。林彪在运筹军事计划时、绝对要听罗帅这个副政委的意见、至于其他人都被林彪给过滤掉了,所以林彪是毫不怀疑罗帅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罗帅的军队政治能力名声改过了其绝对优秀的军事能力,死现在被为军迷狂夫们最被低估的元帅。徐向前元帅: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开展平原游击战,主政过山东军事。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授军衔时是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徐帅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中、都领到过战役军团,在创建革命武装力量时、参加过广州起义。徐帅在红军时期的反六路围攻的战役指挥,是粟裕无法超越的。难道徐向前不够授予元帅衔?聂荣臻元帅:1927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中央军事部部长是周恩来、中央军事部后来改为中央军委)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所有元帅中党内的资历谁也比不上有聂帅。在聂帅担任军事部参谋长时、粟裕还没有参加革命呢,但这资历并不是聂荣臻获得元帅军衔的主要功勋。聂帅凭借几千条枪创建了打不垮挤不烂的晋察冀、这块根据地是既延安后的中共第一块根据地,给所有中共武装做了一个表率。聂帅早在抗战期间就是领导战役军团的人物了,在创建革命武装力量这一条更是够格。如果聂帅不够授予元帅资格,那什么样的人物够格呢?叶剑英元帅: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指挥了南昌起义。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1931年叶剑英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参加了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任八路军参谋长,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不要怀疑叶帅的军事能力,如果叶帅的军事能不强,在军神毛泽东面前是不会有位置的,谁也不愿意身边有个废物的。叶帅红军时期就是独当一面的人物,瑞金卫戍司令不算的话,那么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这个级别、绝对是战役军团级指挥人物。如果叶帅军事不强、军委不会将方面区域交给叶帅的。叶帅长期在军委核心任职、使得大多数不明真相者被网上摸黑叶帅的人给误导了。其实、叶帅军事能力不但强、而是非常强。军事能力不强是不够资格给军神老毛做参谋长的。以上叙说元帅们的生平履历,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排名顺序。粟裕大将军:土地革命时期: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928年1月,粟裕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1932年2月,粟裕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12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934年11月,粟裕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下旬,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1935年1月,红十军团余部在怀玉山遭日军围歼。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粟裕等率领千余人突围,到达闽浙赣苏区。2月— 4月,建立浙西南游击区,任挺进师(四百余人)师长。5月―8月,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挺进师发展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抗战时期: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同谭震林一起指挥了苏中战役。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参与指挥宿北、鲁南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在陈毅领导下,负责战役指挥,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1948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1948年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1949年9月中旬―10月中旬,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当中粟裕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0年7月上旬,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称病没到职,8月1日,粟裕病情仍为好转。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到苏联疗养。951年9月,粟裕从苏联回国,周恩来、朱德向他传达中共中央要他到总参工作的决定。11月12日,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2月12日,就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通知:粟裕任总参谋长。关于网传杜撰的:粟裕和林彪被首选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统帅问题、说粟裕是真有病、林彪是假有病。可1951年9月粟裕在苏联养好了病而回到了国内,被任命为第二副总长、实职还是华东军区副司令。而1952年6月,彭德怀回国,为什么不让已经身体康复了的粟裕去朝鲜接替彭德怀担任司令兼政委啊?为什么要让志愿军的副司令兼副政委的邓华代理?。从粟裕的履历看、粟裕从来就没有担任过指挥战役军团的领导职务。淮海战役期间的华野代司令代政委是一把手不假,但淮海战役已经不是一个方面军所能承担的了,所以成立了一个总前委,书记是邓小平,常委是刘伯承、陈毅、委员还有粟裕和谭震林。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华野、在淮海战役中的使用已经不被视为一个方面军来使用或发挥作用,是统一在总前委的领导之下的,华野只能接受总前委的任务去执行。不管是谁指挥的淮海战役、但肯定不是粟裕。因为粟裕连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常委都不是,而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替他代理的司令政委的那个人却是常委、并且这个正牌司令兼政委竟然是人家的第一副司令!这也是当下粟迷粟粉们纠结的地方。其实我也是粟大将军的粉丝。粟大将军的军事才华就在那历史的天空闪烁着,你过分夸大过分神化,那闪烁的光华不会增加,反而会被人们厌烦。粟大将军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贬低而失去了光华。实事求是的讲:粟大将军确实不符合授元帅衔的标准。至于粟大将军的才华、实事求是的讲:略低于林彪这种神级的,与邓华、萧劲光、韩先楚(战役指挥才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表现)、刘亚楼、萧克、陈赓划等号的。你可以为粟裕没有评上元帅纠结,那谁来为萧克上将没有评上大将军和元帅来呐喊呢?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给军队授衔的问题上,粟裕大将军自己都没有感觉被低授了。他自己也相当的清楚、南方敌后游击战、新四军不是他能代表的,华野也不是他能代表的,他只能从第二层次代表上诉三个时期。才华?萧克在红军时期就展现了其独特的军事才华的。徐海东率红25军的长征那是血与火生与死的军事艺术。萧劲光在南满打的不比粟裕苏中打得差。苏中粟裕的影响只限于苏中相邻区域,而南满萧劲光从安东影响到营口梅河口和吉林市,这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影响区域。陈赓打的比粟裕差吗?这种小战役层面的得失很多那个时代的人物都有其辉煌,比如:杨成武在抗战初期还当过师长呢!如果单论军事才华大兵团作战、杨成武也不见得不如粟裕呢。所有粟裕头上的光环:都是在陈毅的领导下取得的,不要因为粉粟裕而贬低陈毅,没有了陈毅、粟裕是上不得台面的。13楼相比之下,88年开始的新的军衔制就完善多了。军衔基本和职级挂钩,担任什么职务应该授予什么军衔大家都清楚,所以实施这么多年,就没什么争议话题。当然,这和88年的将领们没有历史上的战绩比较,也没有什么重大历史时期战绩的勋章可拿也有关。现在回头看,当年似乎应该这样操作:首先,在54年左右,朝鲜战争基本已结束,这时候,就该对历史各个时期做出杰出贡献的军人们授勋了。同时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高级将领比如王尔琢、寻淮洲、叶挺、左权、朱瑞这些将领的功勋进行追授。分开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这样单纯的授勋和肯定,不会引起大的争议。这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然后,整编部队,梳理指挥、保障关系,定职定级定岗。然后对应还在军队工作的现役将领,开始授衔。这样授衔工作实际上就成了对未来军队建设的路标和指导。单纯的和现任军职对应,你当军委副主席,自然是元帅,当军区司令、兵种司令,至少是个大将,正师以下,将军就别想了;副军以上,起码是个少将。别拿历史功劳来BB,都给你授勋了,前面的历史全部翻过,今天你是部队新时代的领导。接下来就是晋升制度和退役制度的建立。这么做了,就不会有红军时期名将徐海东,明明已经无法工作了,还要给他一个大将军衔;粟裕功勋卓著,后来又担任总参谋长,却也只能止步于大将的尴尬。徐海东离休,粟裕到了年限授元帅衔;肖劲光、刘亚楼因为长期担任海空军主要领导,晋升大将、元帅也就是时间问题;林彪“身体不好”,那退休呗,到他担任国防部长的时候再重新授元帅衔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周恩来等不担任军职的原军队高层领导,拿勋章不占授衔指标,也很合理吧?毛主席不挂军衔,但接受高级别勋章,也避免和其他领导人相比显得特别突出。当然,这都是马后炮。当时全国百废待兴,实在不值得为这类事耗太多的精力,所以前期研讨工作并不充分,又想一次平衡所有的东西,结果最后费力不讨好。军衔评定的时候争议就多;后面的配套措施没跟上,又导致军衔制应该发挥的功能能发挥出来。最后直接被废掉,真的成了分封功臣了。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话题供争议。34楼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