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中日两国妖怪差异主要国情看抗日战争的规律

抗日战争的启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抗日战争的启示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戴旭:从中国视角看抗战胜利的时代意义
来源:国防参考
最大的国耻是不自强。中国必须担当起大国的责任,软弱是对人类的犯罪,是对和平的不负责任。中国绝不允许身边的军国主义复活,也不能允许新的世界霸权任意扰乱地区和世界和平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西方不过是重划势力范围;对于中国则生死攸关。强国在争夺&现代&的地位,而中国身上还捆绑着&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枷锁。
  中国胜,将彻底掀翻一百年来扑在自己身上食肉吮血的众多列强;败则万劫不复,中华民族将再次沦为异族奴隶,乃至彻底碎片化。所以,要讲中国抗战的时代意义,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中国抗战的胜利,终结了屈辱的近代史,中华民族踏上复兴的起点。
  站在抗战胜利的基点,中国对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屈辱画上了句号。面向未来,新中国军队又以全新的远征姿态,一鼓作气把新八国联军的&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收复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军事尊严,一跃踏上民族复兴的起点。
  一盘散沙的中国被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拧成了一股绳,并拉动世界向着人类解放的方向前进。曾经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地,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又盛开出新的和平的希望之花。
  大国被小国侵凌让中国人铭记,软弱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失责,只有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强大,才不会留下历史的遗憾。
  曾有西方学者说,如果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和统一的国家,我们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二次欧洲大战&&中国能够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败日本。
  美国在这些冲突上的花费从根本意义上会减少很多,因为珍珠港事件不会发生。我们和整个世界,更不用说10亿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为中国的弱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7倍,国家财富总量更远在日本之上。但日本竟在中国国土上如入无人之境,并一度攻击到中国腹地和西南边陲。中国当时的首都还被屠城。这是中国人无法忘怀的国耻。
  但中国最大的国耻是不自强。
  二战胜利以国际法的形式让日本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版图,但并没有回到明治维新前。对于原本与朝鲜一样的地位、本该与朝鲜一样获得独立的琉球王国,无论是战败国日本还是当时作为战胜国的大国,都对国际正义和公理欠一个交代;同时,这一本不该有的东亚历史&阑尾&,至今还不断地发炎,甚至感染到钓鱼岛。日本并没有遵守无条件投降书中的承诺。这是一个历史遗憾,也是现实的质问。
  俄罗斯副总理曾经直截了当地指责日本&战败国是没有资格提出领土要求的&,日本噤若寒蝉;而日本一些右翼政客却屡次针对中、韩等国提出领土争议,制造地区冲突。
  日本右翼政客和群体近年来不断翻案,总想颠覆二战结果,其副首相甚至公然鼓吹要效法纳粹。为什么同一群日本政客对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态度不一样?根本原因在于二战中三国对日战略、直接军事打击和历史追责的力度不同,导致日本对三国的历史记忆不同。
  由于晚清中国没有抓住历史机遇赶上现代化进程;因为先天不足的中华民国当时没有坚定的抗战意志和正确战略,中华民族虽然屹立不倒最终赢得对日的胜利,但却缺少远击的拳头以主导地区政治和争衡天下,相当程度上没有完全实现战胜国的利益主张。
  这使得中国没有尽到直接改造日本军国主义的责任,而中国没有获得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全部受降的权利,又在后来不得不参与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继续付出战争代价。
  软弱给中国自身和世界带来的巨大危害,和抗战的伟大胜利一样,具有永世不能忘却的价值。只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全面强大,中国才不会给历史留下遗憾。新中国以崭新的正义、尚武形象,迅速赢得世界敬重,开启工业化进程,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善良并强大的益处。
  以日本军国主义百多年来对亚洲和世界的巨大祸害,中国不能允许其在历史老路上轻举妄动。与日本右翼蠢蠢欲动相同步,中国国内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声音也渐趋高涨。这是历史的回声,是数千万抗日英魂对和平日久的国人的警醒。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此称作极端民族主义,是没有历史警觉的浅薄认识。因为晚清不敢在琉球主持正义,最后使中国在民国时期不得不承受重庆的被轰炸&&日本前进了近万里!而这一耻辱,让多少国人心有块垒。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说,一个国家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这三种利益之上,还必须加上第四种国家利益,那就是&集体自尊&。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为了地区和世界和平,为了千千万万先烈的英魂安眠,今日和未来的中国,决不能再有一丝一毫的软弱!
  中国必须担当起大国的责任。软弱是对人类的犯罪,是对和平的不负责任。中国不许身边的军国主义复活,也不能允许新的世界霸权任意扰乱地区和世界和平秩序。中国要发展强大的物质实力,同时还必须展现敢于主持正义的强悍意志。
  美国前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说:长征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长征造就了北上抗日的新型中国军人,他们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在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的当下,我们反思抗战和二战,咂摸其时代意义,主要就在于英雄主义激荡的中国,不仅给世界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军事壮举,不仅压倒了黑暗的负能量从而逆转历史进程,她还是今日乃至未来世界震慑强权横行、镇压法西斯恶魔复活的正义之神和希望之光。
  紧随二战爆发的朝鲜战争,新中国志愿军以一场荡气回肠的果断阻截和战略追击,让中国从此成为西方列强胆战心惊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禁地,同时,这场胜利还让败于中国之手却一直不服气的日本心悦诚服。
  想想看,今日美国在中东、在美洲乃至在中亚耀武扬威,但是,在中国周边,它始终壮不起胆来,原因便在于曾经涌现了狼牙山五壮士,涌现了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群体的新中国山一样横亘在它的历史记忆中。
  今天的中国和历史上一样一如既往地充满善意,同时,她还与日俱增地壮大着震慑和惩戒邪恶的力量。
  世界应该为有这样一个中国而庆幸,而中国人应该以此而自豪!
  中国共产党通过抗战确立了中华民族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其思想战是轰杀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原子弹,至今仍然是抵御颜色革命的无敌利器。
  表面上看,日本是在盟友已经战败、美国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军事主力似乎仍相对完整的情况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实上,日本此时正陷入被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战全面包围绞杀的状态。
  伪新民学会中央总会宣传局长陈载平预言:共产党&有思想、有组织、有力量。而且他们是党政军一体,力量是集中的,反观我们的阵营,因为&革新思想&与&革新势力&未能滲透于政治和军事,所以一切新的工作,新的组织,新的斗争技术,不能顺利展开。而且因受封建残余的障碍,收效极难&&现在时势危迫,生灵涂炭,我们不能&灭共&便将&为共灭&&。
  毛泽东的持久战从来就不仅仅是军事战略。在战败总结中,日本承认&蒋介石也采取了对日绥靖的新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决定,首先,在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爪牙所进行的群众武装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统一全中国人民的核心&。
  日军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其他派系武装完全不同:&在中共方面,他们拥有共产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于1944年靠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党内思想,对于党外,以&抗日&思想团结大众&&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也以党为核心,全体党员、全体战斗员均作为思想战线的战士进行活动。 思想战并没有界线,所以赞成中共的人也广泛出现于中共游击队战区以外的地方。&
  日军观察到&游击战八路军特别注意者,即为与民众之关系&&由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工作,常谋民众尤以大多数贫农利益之拥护,军方常与民众谋求融和,于此称八路兵士为&子弟兵&&。
  敌《文友报》发表的&中共军内幕之分析&中称赞道:&思想统一了,意志集中了,行动一致了,动作协同了。只有一个信念&&为党而牺牲奋斗。从生到死,从早到晚,今天,明天,现在,将来,服从于党,努力于党所授予的工作;不计劳苦,不问成败,不断的,无休止的,把一切都贡献于党。这就是共军在训练中所得的成就。&
  毛泽东主席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上帝,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共产主义的抽象名词,通过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言行一致,舍生忘死的形象,化作那个时代中华民族追求富强、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
  甲午战争时,淮军统领卫汝贵开赴战场前将8万两饷银汇往家中,其妻修书说:&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此书信后被日军缴获,公开展览。
  在抗日战争中,日伪也公开了一位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日记和信件:&凡是抗日战士,都是思想头脑最优秀的分子,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能够克服困难,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自觉的工作。我们拥护我们的政府,爱护我们的人民,为了驱逐日寇出中国,为了获得自由而战。我们都是同志,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要有踏踏实实领导自己的部下勇敢奋战,把日寇赶出中国的信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抗战开展人民战争,四万万人都投入抗击法西斯,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这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史上激动人心的伟大篇章。全民皆兵,令敌军气馁。
  曾在冀中一带作战的加岛武中佐回忆:&部队在行动中经常受到来自住房的窗口、墙上、丘陵树林中的突然射击。偶尔发现敌人,紧追过去,却无影无踪。以后得知他们挖有地道,地道的入口设在仓库、枯井、小丘的洞穴等处,地道四通八达,甚至有地下集合的场所。&
  加岛武哀叹:&日军总像是在和鼹鼠作战一样,旷时费力,真想举手服输。&用狂热的武士道激发起来的军国主义分子,在中国共产党军民的思想战面前,已显得无力招架。
  可以想象,以这种持久战打下去,日军、日本军国主义除了被觉醒和团结起来的中国彻底绞杀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美国有物质原子弹,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原子弹才是让日本军国主义陷入绝境的决定性武器。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的战略家才认识到思想文化战略的重要性,并由此制定&和平演变&战略。曾经取得辉煌军事胜利的苏联,由于思维僵化,意志衰退,最终亡于美国之手,而中国则一次又一次不仅粉碎了其军事层面的战略进攻,使其始终难以从欧亚大陆东端登陆;也使其自清朝就开始的文化战略,屡屡受挫。在美国战略家眼中,最可怕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率领全民族抗战中形成的坚定信仰,和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战。
  当年和中国并肩作战的苏联已经&作古&,但新中国依然挺立着。西方按照固有的帝国主义逻辑,以文化战略、经济战略和军事战略的立体围剿方式,重新开始征服世界的进程,在肢解了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又以军事打击、文化蛊惑和经济控制的方式&&即颜色革命,颠覆了大部分中东地区的类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他们挥戈东移,把中国困在核心,意欲集中全球&自由民主力量&,把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部改造、消灭。
  这是对二战成果的又一次变相掠夺。而日本在这个进程中,有些右翼政客试图恢复当年入侵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记忆,甚至更直接地推翻二战结果。这就是日本突然挑起钓鱼岛争端,美国在中国周边不断制造事端,鼓动周边国家寻衅滋事的根本原因。
  时移世易。今天,西方借助网络优势,不断在世界上制造颜色革命,将世界局势搅得动荡不安。习近平主席指出,意识形态斗争极端重要。我们有着丰厚的历史营养,有着思想战的光荣传统,我们有着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让那些想在中国点燃颜色革命烈火的人,在中国灰飞烟灭。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严厉除奸&加强统一战线,重塑中华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义勇军精神穿越时空,激扬于当今网络时代。
  日本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之一时,特别提到以&严厉的除奸工作加强统一战线&。
  在民族大义的激励下,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正面战场涌现出张自忠、赵登禹等一批血性军人。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力压日军,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战死前写到:&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
  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而戴安澜后来战死在远征军中。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说:&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甲午战争时,日本人形容晚清民众如&死猪卧地&。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等气吞山河的壮举比比皆是,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大江南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日本惊叹:&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产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留下太多的传奇。
  杨靖宇牺牲后,率军追杀他的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用随身军刀,划开杨靖宇的腹部,当他看到这位身高1米92的中国军人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这位毕生研究中国人心理的日本军官震撼不已。他后来毒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用那把军刀切腹自尽。在遗嘱中他绝望地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日军为杨靖宇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像祭拜军神一样敬仰他。
  真正意义上的抗日战争,在这时已经胜利了!
  正如有太阳就有阴影。在我们纪念70年前的伟大胜利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这场战争的另一面。
  抗日战争中最丑陋的一幕,是中国出现了众多的汉奸和伪军。汉奸几乎来自中国各个阶层:曾经是清朝废帝的溥仪,不顾千古羞耻甘做日本的儿皇帝;而国民政府二号人物汪精卫则公然叛国投敌。
  国民党正规军成建制降敌达百万之多;留日的大量知识分子和一些本土文人,就任汪伪政府官员,并从事教育和媒体宣传、金融、实业或社会团体,为虎作伥;还有抗日队伍内部的不坚定分子和敌占区被敌蛊惑的民众等。
  汉奸最大的危害,是动摇全民族的抗战决心,从内部瓦解革命队伍,戕害抗战大业,往往造成比正面敌人更大、更深远的危害。带领鬼子追杀杨靖宇的就是他曾经的部下,而直接射杀杨靖宇的,是当地号称&锁喉枪&的猎户。被日本军人敬仰的英雄却死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日本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大量派遣特务、汉奸混入抗日根据地,进行暗杀、策反等活动。同时,国民党特务机关也在八路军、新四军内部&发展内线&,进行各种破坏。
  正是看到&长期抗战中,如不肃清奸徒,将不能设想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号召&厉行锄奸运动&,指出&新的形势下,汉奸、敌探、托派、亲日派必然较前更加猖獗,大肆其造谣、污蔑、分裂、破坏的阴谋&,要&严密注视汉奸、敌探、托派、亲日派之活动,依照政府法令,不容情地镇压之&。
  二战结束70年后的今天,外部敌对势力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称霸地区和世界的需要,借助中国改革开放之机,又向中国派出披着学者、商人等外衣,肩负搜集中国情报,发展网罗中国内部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员,伺机制造社会事端。
  有的国家还针对中国成立&C国网客觉醒联盟&,像当年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一样,鼓动和奖励新时代的汉奸,在网络上发表反对中国政治体制、攻击中国军人、维护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以达到扰乱中国人民思想、混淆是非的目的。
  令人叹息和愤慨的是,今天,中国竟然有极少数学者,甘心为一点&赏钱&,置国格、人格于不顾,公开为日本军国主义&洗地&,甘做民族&奸徒&。上海一个著名高校的所谓历史学教授,胡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是因为中国军民的抵抗,&九一八事变&是因为东北抵制日货。北京有个别高校的所谓学者,则疯狂攻击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者毛泽东。
  另外,极个别的不良媒体人,对狼牙山五壮士和其他英雄人物,用&拉苍蝇屎&的方式进行亵渎。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诋毁军队、政府和新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它们以蝼蚁毁堤的隐蔽手法,试图瓦解我党、我军意志,毁坏新中国的历史根基。
  看看苏联、东欧、中亚、中东那些被颜色革命之火&焚烧&过的国家,看看中国网络上依然嚣张的反共、反华分子,西方第五纵队以历史虚无主义抹黑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英雄的方式,配合境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展开以网络为阵地的全方位文化进攻。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国歌仍然需要唱响。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抗战中的光辉业绩,决不能被新时期的汉奸所抹黑和颠覆。历史虚无主义听起来很&学术&,其实,是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光荣历史的玷污,其本质上是当代汉奸行为,是应该归入西方和日本军国主义第五纵队(即民族内奸和国家叛徒)范畴,并应该施以法律惩戒的。
  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国家层面对此进行如抗战时期一样的&除奸&行动。同时,广大的网络爱国义勇军,正像当年抗战时期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保卫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战争。
  这是新时代新抗战的中坚力量,值得大家尊重、爱戴、支持和呵护。在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下,在当年的胜利和新时代&中国梦&的感召下,新一代的中国人,一定不负使命,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
  作者:戴 旭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值班手机: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里满庭芳园4号楼107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从国情国力军力的比较中看中日甲午战争
日 14:12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作者:迟云飞
内容摘要:摘要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人口:中国4亿多,日本4千万,中国为日本的10倍。国土面积:日本3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当时有1千多万平方公里,中国是日本的30余倍。总的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于日本,如果再加上人口、国土面积、资源等因素,可以认为中国的国力远远大于日本。从国内状况对比的几个方面看,都对中国不利既不利于短期决战,又使中国难以进行长期胜负分析:速战与久战我们前面比较过,日本的军力强于中国,它的军官和士兵的素质、军队的体制、训练、士气及对战略战术的掌握都优于中国,因而战争中中国常常失利,但是日本军队也有弱点。
关键词:日本;中国;军力;甲午战争;海军;军队;国力;近代战争;日军;政权
作者简介:
  摘要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国情 国力 军力 比较&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不过笔者以为国际上对甲午战争的影响远不如抗战时大,因此本文主要就双方的国情、国力、军力展开分析。  军力:中弱日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①,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伕役15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②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③  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  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④;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  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  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  中国军队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长期以来,它的作用是对内的而不是对外的。虽然自洋务新政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当现实需要它转而对外──防御侵略时,就远远不能得心应手。军队的许多问题,都与它的职能有关。日本学者藤村道生评论:“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鲁伯炮,所以,在武器方面,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但它不过是内战用的、示威用的军队。它完全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因此,它不能把兵力集中到一个地方,并且机动能力太低,部队转移时总是发生很大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能进行运动战,退守防卫就成了它作战的中心。”⑤李鸿章的美国顾问毕德格也曾谈论:“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日本改用西法,陆军、海军皆归部臣节制,故能通力合作,积健为雄。此中、东所以异也。”⑥  中日军队的差异,经过甲午一役,中国也有不少官员看出来了。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就说,日本的胜利“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⑦。袁世凯说:“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人节制之师。”⑧张之洞说:“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固由其全国上下无一不兵之人,而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⑨  总之,军力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  国力:中强日弱  战争是实力的竞赛,是军力的竞赛,又是国力的竞赛,因为军力与国力密切相关。国力包括经济力,也包括人口、国土面积和资源等。  人口:中国4亿多,日本4千万,中国为日本的10倍。  国土面积:日本3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当时有1千多万平方公里,中国是日本的30余倍。  经济上,由于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料太少,只能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但这几个方面尚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铁路:甲午战争时,中国铁路不到400公里。日本1890年为2733公里,1896年为4031公里。日本仅1894年修建的铁路就达423公里。⑩  轮船航运:1893年,日本有商轮680只,吨位共110205吨;1894年,中国轮船招商局轮船26只,共22900吨,因为清政府的限制政策,民营轮船只有零星几只。(11)  棉纺业:1894年中国机器纱厂4家,纱锭13万多枚;日本1893年有40家纱厂,纱锭38万多枚。1891年,日本棉纱产量超过进口量,并开始出口,在中国市场上与英国和印度的棉纱竞争。(12)  生丝:明治政府推广机器缫丝,产品精美,出口日益增加,是中国丝的竞争对手。不过日本丝产量仍远低于中国(日年平均年产量3006吨,中为5403吨)。(13)  煤:1894年日本煤产量为426.1万吨。(14)中国开平煤矿1896年煤产量为近49万吨,基隆煤矿年产量最高为5.4万吨。上海等地大量进口日本煤。但中国无煤总产量的统计,应较日本少得多。  钢铁:张之洞筹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已在湖北建立,不过1894年刚投产,未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当时还没有如此规模的钢铁厂(八幡制铁所1901年投产)。  军事工业:甲午战前,日本有4大骨干军工企业,即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筑地海军造兵厂。中国除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四大骨干企业外,规模较大的湖北枪炮厂在甲午战争中部分投产,另外还有山东机器局等16个军工企业。企业规模方面,日本军工企业1893年合计雇用职工10132人;中国据零星资料,1891年沪局3592人,1874年闽局2600人,八十年代金陵机器局700余人、天津机器局2500余人,合计21个军工企业,雇用人数当大大多于日本。日本1893年陆海军工厂的机器动力共2205马力,江南制造局一厂1891年便有4521马力。我们再比较东京炮兵工厂和江南制造局,1887年东京炮兵工厂有6个车间,发动机15个,马力300。江南制造局刚建立就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火箭分厂等,后又设汽锤厂、枪厂、黑药厂、炮弹厂、水雷厂等。1891年江南制造局有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  我们再比较造船。1884年至1890年横须贺厂造军舰七艘,其中除高雄号外都不到二千马力。同期福州船政局也造船七艘,其中除广甲、广庚外都在2000马力以上,且有日本所无的钢甲兵舰平远。江南制造局虽停造轮船,但1885年制造的保民号(钢板暗轮)也有1900马力,可见该厂的造船能力。除沪局和闽局外,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和广东机器局也造过轮船。中国的造船能力实大于日本。(15)  总之中国军事工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应大于日本。不过中国的军事工业仍如军队一样,缺乏统筹规划,生产的武器规格也不统一。  财政收入: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字,日本1893年预算收入为8804.5万日元,决算为11376.9万日元。中国1893年为8867万库平两。(16)若以一两白银约等于1.5日元计算,中国财政收入超过日本决算数1000余万两。  进出口:日本1893年进口8943.1万日元,出口9043.4万日元。按经济史家的修正值,中国1893年进口13506.5万(关平)两,出口12740.6万两(17)。关平两比库平两略重,合计中国进出口值是日本的两倍还多。如果考虑到进出口值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日大中小),那么这个比较反映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远远大于日本。  综计本节资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在新式交通业、棉纺业等轻工业部门上远远超过中国,但大机器工业如军事工业及钢铁工业比不上中国。本节没有比较的农业、手工业总量中国肯定远远高于日本。总的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于日本,如果再加上人口、国土面积、资源等因素,可以认为中国的国力远远大于日本。有些学者曾认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中国,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由此而来。但实际上日本自1868年维新到甲午还不到30年,经济发展还有限,由于维新,日本的政治组织力和军事制度见效甚快,但经济发展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见效的。  国情:中劣日优  国情是一个非常广泛、笼统的概念,笔者在这里谈的主要是与战争有关的国内状况。两国战争的胜负,不仅直接取决于军力并受到国力的制约,还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各自的国情──内部状况的影响。  那么,中日国情的对比如何呢?  首先,是有备与无备。日本维新政权建立后,便以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其策略又是对欧美强国暂取妥协,而把中、朝作为首选侵略对象。同样发展军事工业,编练新式海陆军,中国只是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并无向外之意,用李鸿章的话说:“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18)日本却明确是为向外扩张。日本海军先以中国为假想敌建设,打败中国以后便以俄国为假想敌,打败俄国之后,更以英美为假想敌。中国的缺乏准备,是战争中步步被动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政权稳与不稳。  日本建立维新政权后,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局虽有动荡,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从未动摇。这使日本政府可以集中全力进行对外战争,而且国内少许之矛盾,恰好在统治者的引导下成为向外扩张的动力。  反观中国,则“国基不稳”。清政府是满族乘中原混乱而入关建立的政权,国内民族矛盾一直存在。六十年代,清政府虽然依靠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的造反,但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反倒进一步加深。清廷对它的政权的存亡也就十分警惕。除了孙中山和杨衢云已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外,1894年至1895年上半年,就有多起乱事发生,如湖南武冈州“会匪猖獗”,广东韶州“匪乱”,吉林马贼扰长春,关外会党首领孟毓奇等谋在吉林起事,甘肃回乱等等。日本间谍泷川大尉的报告也说:清国“人心动摇不定,军队中也常听到有人发泄不满情绪。”(19)对清政府来说,它不但要抵御外敌,还要时刻提防内部的动乱,特别是由于对外战争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而引发的内乱。日军也利用这一点挑拨汉族人民和清政府的关系,它在所到之处张贴告示:“满清氏原塞外之一蛮族,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又号召所谓“十八行省豪杰”“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20)  清统治者担心的正是这一危机。战争后期在讨论和战的问题上,主和的官员最重视的是京师根本和沈阳的“陵寝重地”,所谓“宗社为重,边徼为轻”。皇帝说明马关和约的上谕也是以此为辞。除了苟安意识外,他们真正担心的是一旦真的北京失守,朝廷就会威信扫地,他们的政权就会在混乱的局势中灭亡。不仅清政府,当时还有不少外国人认为如果日军攻占北京,中华帝国就会土崩瓦解,清王朝随之灭亡。换句话说,对内部不稳的担忧是使清政府缺乏长期作战意志的一个因素。  第三是统一与不统一。  此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相关。日本通过维新,不仅建立了稳固的强有力的新政权,而且国内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近代性的民族统一。明治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用于战争。中国清政府正处于自嘉庆以来的衰落过程中,特别是太平天国乱后,内轻外重之势已成,表面上有个集权的专制政府,但实际上财权、军权、用人权日益向地方督抚倾斜。这好比一袋土豆,看起来是个整体,但内部却是各自分离的。国家没有真正的近代性的民族统一(这种统一是大革命时期开始而至1949年完成的),政府没有能力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持战争。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一样,是一场局部战争。所以李鸿章发牢骚,说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最后一条,日本经过倒幕维新,权力结构经过重大转换,政府上下充满了进取和冒险精神,对国际事务有深入的了解。清政府则早已失去努尔哈赤和康熙大帝时的进取精神,腐败无能,苟安一时。日本为筹措军费,皇室可以每年拿出30万元来充军用,中国却为修颐和园而大量挪用海军经费。  从国内状况对比的几个方面看,都对中国不利既不利于短期决战,又使中国难以进行长期  胜负分析:速战与久战  我们前面比较过,日本的军力强于中国,它的军官和士兵的素质、军队的体制、训练、士气及对战略战术的掌握都优于中国,因而战争中中国常常失利,但是日本军队也有弱点,那就是兵员有限,这不仅是因为日本人口较少,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它财力有限,养不起更多的军队。甲午战争中日本几乎把所有军队派往国外参战,国内非常空虚。如果和谈破裂,日军可能会进攻北京,但由于兵力不足,这样做就要放弃山东或辽东,甚至两地都放弃,而从大沽或山海关直接登陆。这样辽东和山东的中国军队势必又会从侧翼威胁日军的安全。日军进攻牛庄、营口、田庄台一带时,凤凰城东路日军防守空虚,张锡銮便率杂牌军数营和团练接连收复宽甸、长甸、金厂等地,日军只能株守九连城和凤凰城,由朝鲜到辽东的日军联系通道只剩窄窄一条。如果张部军力稍强,这条通道便可能被切断。如果日军进攻京畿,类似的情况肯定有增无减,使它难以达到目的。可见兵力不足,确实是日军的严重弱点,使它不能支持长久的战争,它只能在冒险的速决中求得短期战争的胜利。  经济上,抗日战争时,“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21)但是甲午战争时,日本经济发展还很有限,它的经济力以至国力还小于中国。比起抗日战争时,它的国力更难支持持久的战争。虽然中国的财政也会十分困难,但若战争时间延长,则中国的潜力就会逐渐发挥出来。  从军力国力两个条件看,速战则日胜,久战则中胜,只要中国坚忍苦战,很可能取得最后胜利。这一点,当时就有许多人看了出来。如对中国事务有相当了解的赫德在开战前就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在这场新战争中,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取得最后胜利”。战争开始后的8月5日,赫德又写道:“如果战争能拖长下去,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禁得起磨难的本领,必能胜过日本的勇猛和它的训练、组织能力。”(22)  就甲午战争时军力国力的对比来说,中国的条件比后来抗日战争时好得多。但是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而是屈辱求和?究其原因,又为国情所决定。  从清政府来说,它早已失去初创时的锐气,苟安目前,根本没有持久作战的勇气。同时,如前节所述,战事拖长又可能使它垮台的种种担心也影响了它的战争意志。  从中国社会来说,国民的民族意识尚处于低级阶段,人民如一盘散沙,前方浴血奋战,后方歌舞升平。这与后来抗日战争时有根本不同。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兴起,北伐及大革命时代成长,七七事变前后日本大举侵华之日,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高涨之时。因此,日军的侵略,正好促进中国各党各派的团结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军虽然占了平津,占了沪宁,再占武汉、广州,却丝毫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斗争意志。这正如毛泽东所论,抗战之时,中国是进步的、向上的,但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人民却没有这样的觉醒。一句话,时代不同。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既不能在速战速决中战胜日本,又不能坚持持久战争拖垮日本,那就只有屈辱求和一条路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两国的军力、国力和国情决定的。&  注释:  ①(21)《论持久战》。  ②⑤(19)藤村道生:《日清战争》,岩波书店东京1985年版,第184页、116页、78页。  ③誉田甚八:《日清战史讲授录》第210页,民国二十五年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印。  ④《中国近代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203-207页。  ⑥《李鸿章全集》电稿三,第175-17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⑦(20)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456页、193页。  ⑧转引自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第44页。  ⑨《创设陆军学堂及铁路学堂摺》,《张文襄公全集》,奏议四十一。  ⑩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第311页。小岛晋治、丸山松幸:《中国近现代史》,岩波书店1988年出版,第36页。  (11)参见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2)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工业设备、资本、产量、产值的统计和估量》《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6辑。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48-150页。  (13)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1223页。  (14)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三联书店1963年出版,第92页。  (15)军事工业比较据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57页;黄逸峰、姜铎:《中国近代经济史论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97-119页。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07页、361页。吴杰:《日本机器工业发展初期的特点》,载《明治维新的再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16)(17)京都大学文学部国史研究室编《日本近代史辞典》后附统计表,东京昭和49年发行。严中平同(13)第725页、1227页。  (18)丛刊本《洋务运动》(五),第122页。  (22)《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第48页、52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钟永新)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每年板块行情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