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古格王国遗址札达古格日出时间是多少

2010秋西藏阿里游记(11)札达古格遗址与托林寺
出行第八天。札达停留一日,游览重点是古格遗址与托林寺。住札达河北宾馆。
为了赶早去看古格的日出,七点半就从县城出发了。西藏阿里与内地大约有两小时的时差,相当内地早上的五点多,天还黑着。从札达县城到古格遗址脚下的札不让村18公里土路,车行半小时。到达古格时,天才微明。
穿过还在睡梦中的小村庄札不让到达古格遗址前的土台上。大家在土台上支好脚架相机等待辉煌的古格日出。
今天早上的天气不错,上天惠顾。大约等了半个小时,右手方向的天渐渐明亮起来,东方天际拉起了一道金色的大幕,空中的云彩被山背后的朝阳渐次点燃,发出耀眼的金色的光芒。
灿烂无比的古格日出,好纯正的金子般的亮色辉映着东方的天际,很能摄人心魄!前方山坡上的古格废墟,映衬在金色的霞光中,那不就是阿里雪域高原上神秘莲花的杰出代表吗。
披着金色的晨曦,坐落在我们面前一个小山丘上的古格遗址在阿里高原的黎明中醒来。我们伫立在它前方的一处土台上,顺着霞光仔细端详眼前这个名声在外神秘在内的魔一样的地方。
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它建在一座高300多米的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现在,除几间寺庙外,其他建筑均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残垣断壁。
王宫高高在上。位于最顶端的夏宫,无论是为了凭险防御,还是为了显示王权的至高无上,为了尽享阳光与清爽,拟或是居高凭崖观风景,都是一个绝佳的地方;夏宫下方一点的冬宫,是既可享受阳光又可躲避冬日寒风的好地方;再下面,有一道“卫队”的防御工事,扼守着通往山顶王宫的“天梯”。
山腰的一些建筑据考证是僧侣和臣民生活的区域,基本上都只剩下残破的空墙。寺庙的几座殿堂分散在山腰以下的坡地上,有红殿、白殿、大威德殿、度母殿等,这些名字肯定都是现代人赋予的。
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
关于古格王朝的历史资料&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建立的时间大概自吐蕃王朝瓦解后的9世纪起,至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古格王朝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四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七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朗达玛孙子吉德尼玛衮见无力恢复吐蕃,便带着三个人臣和一百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十七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当时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位于札不让。在札不让北面有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有多香,南面有达巴、玛那、曲龙等遗址,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遗址的大门。门口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显示着这座建筑的价值。大清早的古格入口木门洞开,有些冷清。如此大名鼎鼎的地方,参观的人并不多,就在于它太过偏远,旅行社的大队人马很难力及。不走这个门从旁边山坳里逃票上去也可以,但逃票就看不到最值得看的几个大殿和里面的壁画,所以也没什么意思。掌管殿堂钥匙的女管理员住在院门口的平房里,把她唤出来交了每人200门票钱。这个门票虽然贵,但包括了托林寺和东嘎皮央的门票。
古格遗址里面可供参观的几个佛殿是半坡以下的度母殿、白殿、红殿和大威德殿。这几个建筑保存的比较好,应当是新翻修过的。
女管理员走在前面,我们一路跟随,先去参观度母殿。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殿。参观之前,管理员宣布纪律:不许摄影摄像。
据说这里是过去的古格行政长官的个人祭祀庙。墙上壁画绘于16世纪,精美的壁画包括幻想风格的彩色大象图案、像鹰的鸟形人、隐士和雪狮等。背面墙上的主壁画是释迦牟尼佛,两旁是宗喀巴和阿底峡。佛陀宝座旁的小佛像是其弟子。
藏名是拉康嘎波,位于入口右侧略高的位置,里面保存着古格遗址最古老的壁画,应当算是阿里地区最重要的佛殿。这里的壁画非常精美。
古格壁画。由于殿内不让拍照,这幅壁画转自《西藏行知书(曹凤英)》&
白殿壁画的绘制年代可以追溯到15世纪或16世纪,从画中人物形象看,其风格源自10世纪的克什米尔佛教艺术。除了这里,很难看到早期克什米尔艺术的遗存。这里绘出的佛像一眼望过去就能感觉到与在藏区其他地方的寺庙中看到的壁画佛像有很大区别:瘦长的身体、细细的腰部、衣袍上的织锦花饰和丰富的色彩,具有典型的克什米尔风格印度教佛像造形。屋顶和细细的支撑廊柱都绘制得非常精美。具有印度风格。每根柱子顶部都有的释迦牟尼刻像。一度曾有二十二尊真人大小的佛像排列成墙——目前仅留存10尊并毁坏严重,还可以看到墙上曾经放置佛像的壁龛,每尊佛像后都有光晕装饰,可惜佛像在文革期间基本上毁掉了。门旁有两尊5米高的护法神,红色的是马头明王,蓝色的是金刚手菩萨,都没有手臂。大殿后部的壁龛里曾有一尊立式释迦牟尼像,现在已被别的佛像替代。在墙侧曾有一排排的架子放置着许多小佛像。
看完白殿,跟随管理员向上登坡去看红殿。
藏名“拉康玛波”。建于约1470年,比拉康嘎波早30年。殿里的壁画1630年重绘过,之后没多久古格王国就灭亡了。这里的壁画要比白殿的绘制要晚。这里的大殿平时都锁着,只有你交了门票钱,管理员才带你过来现开锁现参观,看完随后就把门再锁上。
红殿的大门和门框上满布很富有历史沧桑感的木雕
门框层层递进,立体感很强,上面雕刻着有菩萨、走兽、经文、花饰等。
从大门望进去,红殿内有许多又细又高的柱子支撑着屋顶,与白殿类似。依稀可见迎面的大佛龛下的废墟。
漂亮的佛龛仍在,佛龛前应有漂亮佛像的地方却空空荡荡——那里残忍地展示着那个令社会无比癫狂的时代——文革的罪孽,令人不忍卒看,令人痛心疾首。大门旁有观音、绿度母和八臂白度母,右侧还有度母和文殊菩萨。这些佛像曾经放在大殿正中,破坏痕迹犹在。大殿后部原有35尊忏悔佛,少数尚存身体,手臂都已经没有了。希望国家能出资恢复这些佛像,尽可能平复文革遗留下来的疮疤。
屋内光线很暗,在门口拍了张里面的壁画,速度太慢,手持相机无法拍实,很遗憾。狭小的空间与壁画上所显示出的浓烈色彩渲染出了一种气势逼人的氛围。虽然墙上的壁画由于人为破坏和渗水已经毁损严重,不过它们依然生动飘逸,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左墙上的壁画很有名,记述了寺庙的修建:动物们驮着巨大的梁柱,乐师奏起长号庆祝寺庙完工,官员们站立出席仪式(一位克什米尔代表带着头巾),然后是王室成员,国王与王后(在伞下),无量寿佛,最后是一排诵经的僧侣。场景的底部堆满了礼物。最右侧(北边)墙上的壁画描绘了佛陀被恶魔诱惑、被纳加蛇神保护等等故事。东墙是八座别具风格的佛塔,代表佛陀的八件事迹。殿内主要神像都披有非常华丽的图兰纳毯,毯上织着鸟、鳄鱼,顶上有飞天。红殿内的壁画是古格壁画的杰出代表。
最后参观的一个“上锁的大殿”。&
大威德店位于红殿左侧。这个佛殿内的壁画也是用红色和金色着色,内容主要是“愤怒神祗”,包括时轮金刚、喜金刚和牛首大威德金刚等。大门内左侧画得是多闻天王——主管财富的神,骑着雪狮,周围环绕着武士方阵。这个殿内的立佛塑像在文革中被破坏殆尽,非常可惜。
臣民生活区
从红殿以上至王宫以下位于山腰的一大片建筑废墟和遗弃的山洞,有资料说“据考证是‘百姓生活区’”,我以为那么靠近王宫,起码应当是“臣民生活区”,而不应是普通的民众。遗迹中很多生活留下的痕迹——被灶火熏黑的墙壁和洞壁。我们一边吃力地往上走一边看那些残垣断壁与黑漆漆的洞穴。
残壁高处悬挂着“一抹红”——像是一处悬廊遗存。你尽可把那看成是一部高挂的史书,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地无言诉说——昔日古格王朝700年的辉煌。
山腰上开凿的洞穴式房屋内景。里面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洞顶被烟熏黑。墙上的方洞是用来摆放物品的。
这是个上下洞。上面那个洞不知是做什么的,也有被烟熏过的痕迹。
从山腰往山顶去往王宫的石板路,呈多个之字形,曲折上行。
上山的路中间要穿过好几处防守用的隧道,易守难攻。
快到山顶的一处隧道。
位于山顶的王宫与坛城建筑遗址
位于山顶的王宫遗址。应当是经过修复的建筑,看看外观还行,里面什么都没有。
王宫柱头上的彩色木雕
位于山顶的建筑,只留夯土垒砌的残墙,屋顶及木结构部分全部损毁了。
王宫旁的坛城遗址。
王宫面向喜马拉雅雪山。从王宫的位置可以眺望到附近壮观的土林景观及下方的象泉河与河畔的田野。当年的古格王不知多少次站在这里向他王权所及的大地张望。
站在山顶王宫的位置俯视山下的几座殿堂及建筑废墟。
王宫下方的古建筑废墟。似大张着嘴,无语问青天,无言话凄凉。
古格建筑废墟
站在古格遗址上望到的象泉河畔土林景观。
光影明暗,眼前的土林立时生动起来,这是我在札达看到的最漂亮最有层次的土林。
看完古格遗址,几位司机师傅到我们去看古格藏尸洞。藏尸洞位于古格遗址前面的山沟里,约三四百米距离。
山沟旁边的崖壁上摆着好多嘛呢石,摆那么高不知做什么用,神秘兮兮的。
古格藏尸洞
洞口有介绍牌曰:“位于古格遗址北面约600米的山沟中。洞穴开凿于距地面约3米高的崖壁上。洞口不大,约1.2米高0.8米宽。洞内有三室,主室面积约10平米,洞内堆满两三层尸体,但没有一具完整的,更奇怪的是看不到一具头骨”。
看完这段文字,感觉头皮有些发麻。我们刚站定想运口气壮壮胆上去看看,就见胆大的阿拉夏队长先攀着梯子上去了。
“哎,队长,里面有神马呀?有骨头没有?有鬼没有?”
“什么都有,就是味道受不了,你们自己上来看看吧!”
“队长,要头晕的话别硬撑着直接往后面倒,下面好几个帅哥等着接那!”
哎呀妈呀,这丫头胆更大,提着裙子直接往洞里扎!
终于轮到我踩着颤微微的梯子上去了,探头一看,洞里面是这个模样:&
洞口小,里面大,进身约三米左右,里面还有一个小洞,前室地上扔着一些碎骨头和破布片。有股呛鼻子的酸腐味。关于这里面尸体的来历,景区介绍中没有任何说明。有驴友说:这个藏尸洞里的骨头有的比较大,不像人骨,像兽骨;而且如果是时间很长的尸体,早风干了,不会还这么大气味。
是一个位于古格北面山脚下,依着象泉河谷的很偏僻的小村庄。据说这个世世代代守护着古格的村落,并不是古格人的后裔,这给古格的消失更披上一层神秘色彩。
看完藏尸洞,顺着来的山谷继续往下走不远,就回到来古格时经过的札不让村了。达瓦师傅他们把车开到这里接我们返回札达。
参观完古格遗址返回札达县城,下午自由活动参观托林寺。
位于扎达县城北端,紧依象泉河,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建筑布局呈带形,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主要建筑有迦萨殿、白殿、佛塔、罗汉殿、弥勒佛殿、护法殿、集会殿(祖拉康殿)、色康殿、阿底峡传经殿以及转经房、喇让、僧舍等。
第二代古格王益西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的规模和形制在札达兴建托林寺,意在古格尊崇和弘扬佛教。他特意请来印度高僧阿底峡驻寺弘法,阿底峡的到来带动了西藏佛教的复兴,托林寺也因而逐渐成为当时的藏传佛教中心。益西沃与阿底峡的神像被描绘在大殿的墙壁上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
托林寺的壁画之精美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为不能拍照未能留下图片资料。殿中绘有一幅完整的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图,画工精湛工笔细腻,色彩鲜艳极为入眼,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由于札达靠近尼泊尔与印度,所以这里的壁画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印度克什米尔、拉达克和尼泊尔的风格,一眼看上去就与在前藏寺庙中的壁画风格有很大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如类似“飞天仙女”的形象,人物造形苗条细腰,形态婀娜多姿,飘逸感舞动感十足,这在前藏寺庙的壁画中是绝然看不到的。
托林寺建筑没有金光闪烁的殿顶,甚至没有金色的鹿拥法轮与经幢,表面看上去非常朴实无华,好像刻意不事张扬,但那真是个游览参观的好去处,满眼都是宝物和真正的辉煌。非常可惜,寺庙的很多建筑和佛像都在文革中损毁了,珍贵文物流失。美好的东西被打碎特别令人心痛。札达这个地方离内地那么远,却如此遭到文革的严重破坏,真是不可思议。特别是看到大殿内的高大佛像遭到破坏后留下的一个个空空荡荡的佛台,让人感到非常的痛心疾首。只有从佛台上方墙壁上残存的精美纹饰可以猜想到原先这里曾有的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该有多么的精美。&
殿内不让拍照,因灯光昏暗,看壁画要带上头灯照明方可看清。
札达景区的200元套票已经包含了托林寺的门票,但让僧人开每个殿门时还要给10元小费。
大经堂(杜康)
由门廊和殿堂两部分组成。大殿主供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都是新制作的),还有一个仁钦桑布的脚印。里面矮墙上的壁画描绘着佛陀的一生及寺庙创建者的形象。主入口处有护法神大威德金刚和大日如来。殿堂内遍绘各种壁画,最为精美的是“僧俗礼佛图”和“十六金刚舞女图”。僧俗礼佛图位于西壁东侧下部,图中高僧和古格王室男女施主并坐一排,结印礼佛,下部绘外邦僧俗人等或坐或立,参加礼佛活动;十六金刚舞女图位于门廊东壁两侧。图中舞女舞姿各种异,或举手过顶或合掌胸前,面容娇美,腰肢细软,体态轻盈,上着短袖紧身衣,双乳袒耸,腹部微露,下着曳地长裙,赤足踏舞。所用线条为游丝描,流畅精细,设色轻淡柔和,若陷若现,这种绘画技法的人物壁画在西藏极为少见,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风格。此外,殿内壁上有关该寺发展演变的文字,对于研究古格王朝历史有着很高的价值。
益西沃坛城殿(朗巴朗则拉康)
其实不单是绘画,托林寺在建筑风格、佛塔造形、佛像造像艺术上都受到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如眼前这座益西沃坛城殿,在三大殿中年代最早,形制也最奇特。它采用了“须弥山”式建筑结构,这种造形风格在印度教寺庙中很常见,而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殿堂大多方方正正的。
益西沃坛城殿殿堂整体呈多棱“亚”字形,实际上是一座大型的坛城。中心方殿象征须弥山,四面对称的四组小殿分别代表四大部洲,四角高耸的四小塔代表朗则拉康,主供如来;四面分别紧接多吉生巴拉康、仁钦久乃拉康、堆友主巴拉康、朗堆太益拉康四座殿堂,这五座“十”字相连的殿堂组成中心的小“亚”字形,外圈则由四大殿、十四小殿组成,分别供奉佛、菩萨、度母、罗汉等塑像。外围的南、北、西三大殿均有转经复道环绕,中心殿堂和周围佛殿之间也形成一个大的转经复道。在被文革破坏之前,长方形主殿四面墙的中间各有一个配殿。佛像绕墙排列,面朝一幅位于中央莲花底座上的佛像,构成一个巨大的立体坛城。文革中,所有佛像都被毁坏了,只留存四座佛塔。
白殿(拉康嘎波)
略呈矩形,此壁正中稍向后凸出部分为供佛座。殿门外原有门廊,现余两厢墙壁。殿内原有塑像15尊,北壁正中主供释迦牟尼佛塑像,高螺髻,圆面大耳,着右袒式大衣,结跏趺坐,除螺髻为蓝色外,遍体施金妆。这尊释迦牟尼佛年代久远,只有双手是后来安上的。释迦牟尼像两侧原供奉药师八如来塑像;东西壁前原供有无量寿佛、观音菩萨、萨迦班智达等塑像4尊,南壁门两侧原供有红、蓝二忿怒金刚塑像,今已不存。殿内四壁遍绘壁画,都非常精美。
被损毁的佛殿,无言的悲戚。&
托林寺内外有佛塔上百非常古朴,风格独具。
迎面遇到三个往托林寺上香的藏族妇女,对着我们的相机笑得嘻嘻哈哈。最年青的那个姑娘有点羞涩,想往年长些的后面躲,结果被推了出来。
被长辈推到镜头前,笑容好淳朴。祝福你,美丽的藏族姑娘。
看完托林寺,我来到托林寺西北侧的象泉河台地上,这里是观看和拍摄日落的绝佳之地。这里有大小佛塔108座及塔墙两道。佛塔内有很多小泥像擦擦和小泥塔,据说制作的年代非常久远,有些属13世纪以前的作品。长长的土塔墙沿河边延伸数百米,浩浩荡荡,非常壮观。
刚在河边台地上站了一会儿,忽然从北面吹过来一片乌云,眼见着云下面扯着雨丝扫了过来,赶紧找个地方避雨。
好在高原的天变得很快,转眼间美丽的彩虹升起,雨停风住。或许札达的神灵就喜欢以这种方式迎接远方的客人。
雨虽然住了,但头顶上浓黑的乌云却把地面的光线压得非常暗,正担心看不到日落,一道刺眼的金光突然从西面斜斜地横扫了过来——原来夕阳直接从乌云下面靠近地平线的位置钻了出来,于是,眼前出现了我几乎没有见过的景象:头顶上的天是乌色的,仿佛已进入暗夜;地面上却非常明亮,大大小小的物体冲西的一面被夕阳涂上了金色,另一面则在大地上都拖出长长的影子。一时间大地安静极了,唯有光影浮动,万物都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视觉冲击太强烈了。
沐浴在夕阳中的佛塔与塔墙
伫立在象泉河对岸的三道山,在夕照下巍峨多姿,与这边的托林寺古塔群在夕阳下携手共舞争相媲美,相互往脸上大把地涂抹着金色。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神灵,我相信,此刻,你就在这象泉河畔伫留。
谁家的巴哥犬,特别是那鼻子,令你跺脚的神似!
太过壮丽太过辉煌。壮美得让心潮湿。虽然,那只是过眼烟云,但,即使只是一瞬,也让人倍感珍惜。
光影浮动中的土林路边的一只佛眼,彷佛一直在看着我们。不知,在它眼中,千百年来的人,有多少的不同……
夕阳落尽后的象泉河。源源南流,穿过喜马拉雅,汇入印度河。它创造了古象雄文明与古格文明,与脚下这片神奇的大地融融交汇,生生不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地区札达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