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五次国进民退2017

当前位置: >>
考前30天:02
时政要闻的7个历史思考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1 三农问题2015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题为《关于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文件全文涉及五大方 面,其中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 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 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 制建设。?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关系到民生改 善、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社会和谐。高考命题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 上有关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历史举措和政策、民生与和谐 思想必将成为命题考查的重点。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 中国古代重农措施: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 改进; 农作物的培植、 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方式;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 3.近代中国三农问题: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 度》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民生主 义主张“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成立 后,十分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现代中国“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 经济建设;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 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 成立后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5.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的举措:英国圈地运动对农 村生产关系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罗 斯福新政、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 苏联经济改革 中的农业措施。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 《荀子? 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 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 固有余足以食人矣。 ”这反映出古代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 主要方法是( ) B.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A.种植五谷 C.铁犁牛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 “人善 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是强调通过“人力”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B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1927 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 较前一年下降了 1.28 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 从 1.53 亿普特骤降到 0.27 亿普特, 这对依靠粮食出口获 得外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 为此 苏联推行( ) B.余粮征集制 D.重工业优先 A.农业集体化 C.固定粮食税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 苏联在粮食获得丰产 的前提下国家的收购却大大减少, 出口量也大大减少, 为 了解决这一矛盾,1927 年 12 月 2 日召开的联共(布)第十 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故 A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故 B 项错误;1921 年苏联就开始推行固定的粮食税,故 C 项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中粮食问题, 推行的措施是关于农业方面的,故 D 项错误。答案:A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2015? 自贡调研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 规模的劳力动员, 以实现农业奇迹; 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 改变组织方式 ――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 来提 高农业生产率。”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后一次“组织方 式”变化的是( ) A.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之一 C.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D.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根本改变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农村的实际, 是马列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 果之一,B、C 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 而是改变了生产组织形 式,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欲于 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 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 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 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 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 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 在平日留心劝导, 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崇尚朴实, 不为华巧。 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 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清世宗实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第 6 条 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 其 1933 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 30%,而且不增加 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 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 合同, 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 减产量的棉花 ??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 条款, 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 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第 8 节 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 规定任何基 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 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 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 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 》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三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55 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60 7.65 169.68 143.85 136.50 154.4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 1962)》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世宗认为“本末”之争的焦 点。 他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本末”矛盾?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这种“本末”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 概括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调整法》的消极影 响。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根据材料三,归纳 1953 年至 1961 年中国粮食产 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 治因素, 并说明 1962 年粮食产量比 1961 年增加的主要原 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 简要论证。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争夺劳动力 和追逐经济利益两个角度概括;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惟 在平日留心劝导”归纳;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 社会前期的积极作用和明朝中叶以后的消极作用两个角 度归纳。 第(2)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减少棉花产量” 归纳为解决供大于求的问题;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减耕 减产、政府补贴、政府介入销售等角度归纳;第三小问紧 扣设问限定词“消极”, 从直接浪费社会财富和间接治标 不治本两个方面归纳。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归纳为前期的上升和 后期的下降;第二小问紧扣设问限定词“政治”,结合所 学, 从前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后期“三面红旗”、苏联的背离等角度归纳;第三小问抓 住题目中的时间 1961 年到 1962 年,结合所学知识,从纠 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两个 方面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按照题目要求“综合上述 材料”,全面归纳三则材料的共性,力求完整;第二小问 注意题目要求中的“简要”,力求言简意赅、直奔主题。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答案:(1)焦点:劳动力;经济利益。方式:留心劝 导。影响: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 展, 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明清时 期, 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阻碍 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目的:解决农产品的相对过剩问题。内容:减少 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对减耕减产者予以补贴; 政府与 农户订立买卖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减少产品过剩。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影响: 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的方法来实现农产品供 需的重新平衡,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大生产同生产资料 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而不可能真正消除经济危机。 (3)趋势: 中国粮食产量 1953 年至 1958 年呈增长趋势, 1959 年至 1961 年呈下降趋势。增长因素:三大改造的完 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下降因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 失误(或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苏联背信弃义。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原因: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 (4)略。(由一则材料提炼主题,如“重视农业”等; 据多则材料提炼主题,如“重视农业要劝导与立法相结 合”“国家政策影响农业的发展”等。 注意结合现实进行 思考,运用史料论证文字表达清晰、流畅,符合逻辑。)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2 城镇化2015 年 6 月 29 日,李克强总理出席 2015 中欧城镇化 伙伴关系论坛时表示,中国正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城镇化,欧洲是人类城市建设发源最早的区域之一。中国 愿学习借鉴欧洲在城市地下设施、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 设等方面的经验,愿在城镇化进程中与欧洲结伴而行。? 城镇化是中外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进入工 业文明社会后,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 面认识城镇化的进程及作用,正确处理城镇化与社会协调 发展的关系,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唐代城市“市”“坊”分离,主要是政治、军事重 镇; 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 增强;明清时期兴起大批工商业城市。 2.工业革命,蒸汽机问世,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限 制,工厂集中而建,形成一批工业化城市,大量人口进入 城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近代 城市,如上海、青岛等。 4.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量劳动力剩余, 乡镇企业发展,有利于城镇化建设。 5.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逐步 走出一条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一文中 指出:“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是从两个层面逐渐 展开的, 即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 城市化。 ”中国历史上“两个层面”的城市化划分最恰当 的时期是( ) B.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A.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隋唐时期,受商品经济发展的限制,城市化是 凭借政治强力, 确立起社会中心的地位, 市镇城市化有限, 故 A 项错误;唐宋时期,商品经济走向繁荣,经济功能 增强,政治军事功能弱化,市镇日渐兴起,故 B 项正确; 宋元时期,从发展形态来说是城乡并举型城市化,故 C 项错误; 明清时期, 从发展形态来说是市镇主导型城市化, 故 D 项错误。答案:B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 (2015? 郑州模拟 )下图为中国
年城市化 率曲线图, 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
年间。三年经济困难是
年,时间不 符, 且人口减少与城镇化率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故 A 项错 误;1960 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对 “ 大跃进 ” 时期农轻重比例进行调整,发展轻工业和农 业,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 随着重工业比重的下降, 城镇人口比重也下降, 故 B 项正确; 上山下乡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至 60 年代而展开,70 年 代末结束,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这一时期对国民经济的 调整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表现,故 D 项错误。答案:B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下图是世界百万人口大城市数量统计表。造成其 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时间 大城市 数量)1800 年 1850 年 1900 年 1950 年 1970 年 1984 年 0 2 10 29 142 225A.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移民 D.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百万人口城市数量增长主要 在二战之后,工业革命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第 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高科技产业为代表,不需要大量劳 动力,所以不会促进人口大量增长,故 B 项错误;工业 化、人口增长和移民在各个时期都有发生,不具代表性, 故 C 项错误;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 且在二战后兴起,符合材料描述,故 D 项正确。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2015? 大连测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 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 力、 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现近代城市化 和城市近代化不同, 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 侵入, 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 起。 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 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 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 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 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 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 市场因素,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 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 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 , 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 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 压低土地价格 , 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 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 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 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 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 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 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 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 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 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城市 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 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 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从而开始了艰难的 近代之旅”总结;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从而使这些城市 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 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的相关知识总结即可。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第(2)问,依据材料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 了国际竞争力 ”“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 ??对中国 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总结出其积极作用和 消极影响。第(3)问,依据材料一可知工业化城市化的前 提必须是民族独立, 依据材料二可知工业化和城市化要保 护生态环境等。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答案:(1)特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客观作用;具 有移植性;发展缓慢。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导致 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和进步。 (2)积极方面:促进了企业和城镇发展;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就业。消极方面:使农民和农村利 益受到一定的损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社会矛盾。 (3)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城市化过程要协调好城乡之 间的利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或城市化不能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3 “一带一路”2015 年 3 月 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愿景与行动》 ,全文分为前言、时代背景、共建原则、 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 国积极行动、共创美好未来九部分。6 月初,中国与匈牙利 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匈牙利成为第一个同中 国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匈牙利期待借助“一带一 路”建设,为本国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 路” ,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焦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共同繁荣。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西汉时,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 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 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 大。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明朝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实行 朝贡贸易;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 缩。 5.2001 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 合作组织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 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 《后汉书? 西域传》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 166 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 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 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西汉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故 A 项错误; 记载中未涉及“基督教”,故 B 项错误;班超在经营西 域的过程中,派属下甘英来到西亚的安息,但未能到达罗 马帝国, 而“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 路)”来,这印证了西亚在陆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故 C 项正确; 公元前 27 年, 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 166 年的“大 秦”已不是共和国,故 D 项错误。答案:C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2015? 宜昌模拟 )公元前 4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 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 出生于公元前 4 年的罗马悲 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 体”,公元 79 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 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 555 年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宗教的教士成 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 从此罗马终于有 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 A.古欧洲内需 C.中间商牟利 B.中国的强盛 D.张骞通西域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从公元前 4 世纪开始,古欧洲就出现丝绸,说 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古欧洲的内在需求,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强盛,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 现中间商牟利,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张骞通西域, 故 D 项错误。答案:A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 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是政府主持下的 朝贡贸易, 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 没有改变世界贸易的格 局,故 A 项错误;中国忽视开拓海外市场与资本原始积 累,没有刺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加强了世界不同地 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 C 项正确;中国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与其他地区和平交流, 并非进行 殖民扩张,故 D 项错误。 答案:C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2015? 武昌调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广东出发, 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Z 左右侯官对其进行管理。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 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 碧琉璃、奇石、异物。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唐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 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 伯帝国)相通。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 部的内海贸易。 对朝贡使团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 见。当时往来的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 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两宋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 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 洲东海岸, 除主干道外, 还有许多支线。 政府先后在广州、 泉州、明州、密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 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 买 外商货物。当时进出口货物达 400 种。进口商品有香料、 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 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中国古代史》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 势??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 ??加强对走出去的宏 观指导和服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抓紧制定战 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 21 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 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 拉紧相互利益纽 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 年 12 月)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 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新时期中国 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的背景概括中国建设“21 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海上丝 绸之路”的贸易范围、机构管理、贸易商品、贸易性质等 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政治稳定、 经济重心南移、 手工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方面分析。第(2)问,中国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从中国内政看,有利于深化中国的对外开放;外交上,加 强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 展;从国际经济格局看,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 程。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答案:(1)特点:从路线看,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加发 达,到达的区域更广;从管理来看,越来越规范严密、法 制化;从货物品种上看,品种日益丰富,由以奢侈品为主 到以生活用品为主; 从贸易性质上看, 由朝贡贸易到私营 贸易为主。 原因: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的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商 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政治上: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建 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 要举措,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外交上:新时期我国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 平、稳定与发展。经济上: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将加强本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4 公平公正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 也是全面依法治国 的开局年, 政府工作报告和 “两高” 报告中, 多次提及 “公 开” “公平” “公正” 。人们期待, “一府两院”以“燃灯者” 的决心,积极推进改革,传递为民正能量。?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应有之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和关键环节。从公平公正的角度阐释历史重大事件,是高 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古代中国 (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废除 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 (2)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 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该服役而不 去服役的人户, 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 官僚地主也要服 役,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古代西方 (1)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 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为工商业奴隶主开 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 (2)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法典 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 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 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近代社会主义运动 近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 是针对工业革命后所造成 的贫富差距的抗争,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秩序的追求。工 业革命后, 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为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公 正、合理的社会,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出现了空想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 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制度 (1)罗斯福新政:政府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通过《社 会保障法》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照 顾;修建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等。 (2)社会福利制度: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生活得到基 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獬豸,早期多为独角羊的 形象,秦汉以后,人们一改獬豸早期温顺的形象,将狮、 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之中, 与原有的被人们 赋予的明辨曲直等特性结合在一起(如图)。獬豸形象的变 化表明( )早期獬豸形象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以后獬豸 形象?明十三陵?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A.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 B.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 C.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 D.中央集权政治达到了顶峰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只是反映了材料的表面 现象,无法反映其实质问题,故 A 项错误;从早期獬豸 温顺的形象到将狮、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 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故 B 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故 C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古代的监察制度,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故 D 项错误。答案:B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2015? 赣州模拟 )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 罗认为: “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 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 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 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 惩罚 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这表明( A.公平正义是罗马法永恒的价值追求 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罗马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 D.罗马公民法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材料说明法律与自然有关, 其正义和公平是罗 马法的永恒价值追求,故 A 项正确;自然法对罗马法的 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却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故 B 项错 误;题干主旨不是讲罗马法的起源,故 C 项错误;材料 讲述的罗马法而不是公民法,故 D 项错误。答案:A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针对罗斯福新政,美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罗斯 福的改革不够彻底, 他们希望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 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 次的问题。该观点( ) ②赞同社会改革 B.②③④ D.①③④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①看到了新政的本质 A.①②③ C.①②④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利益 ④期待社会公正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 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材料未看到新政的本质, 故①错误; 据材料“他们希望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 更 能解决诸如阶级、 贫困、 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可知作者赞同社会改革, 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利益, 期待社 会公正,故②③④正确。故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 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 诚, 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 按照一种人 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 设计的越细, 危 险性越大―― 《天朝田亩制度》 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 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 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 细说晚清七十年》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 他 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 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 为帝国体系 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 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 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 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 并非立即 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 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 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为什么把太平 天国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称为“乌托邦实验”?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梁如何“重新解 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 有何作用?康梁在 19 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 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有何贡献?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 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4)据材料,说明康梁、陈独秀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 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突出不同?造成上述不同 的根源是什么?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每户只能养五 只母鸡、 两头母猪??乌托邦实验”可知太平天国追求理 想模式最大特点是平均主义;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其阶级 局限性及时代发展趋势方面分析即可。第 (2)问,第一小 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通过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 想基础;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最大的贡 献是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 “而是传播西方资产 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 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可知陈独秀的政治理想是为民主 政治营造社会基础; 第二小问抓住“近代化角度”进行评 价。第(4)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追求完全 平均,康梁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陈独秀主张学习西 方的思想;第二小问主要从阶级属性分析,太平天国代表 的是农民阶级,而康梁和陈独秀代表资产阶级。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答案:(1)特点:追求平均。原因:太平天国从小农 意识出发设计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 展趋势,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2)作用:通过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等 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动摇了 封建统治恪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思想解 放,为“帝国体系下的巨变”奠定了思想基础。贡献:揭 开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序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理想: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建立完美的民 主政治。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将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 进到思想变革的阶段, 为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 定了基础。 (4)不同:太平天国追求的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农业化 社会;康梁、陈独秀等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工 业化社会。根源:双方的阶级属性不同,太平天国代表的 是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康梁等人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和要求。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5 市场经济2015 年 5 月 12 日,国务院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 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李克强说,转变政府职能 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关系。两年多来,这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释放了 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 政建设,有力支撑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市场在资源配 Z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和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到 了重大作用,也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和切入点。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古代中国唐宋时期 (1)唐代实行市坊制, 即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 “市” 有固定的地点和开放时间, 说明这一时期的城市主要具有 政治、军事功能,国家对经济控制严格。 (2)宋代坊市制被打破,“市”的地点和时间限制被 打破,出现了早市、夜市等,说明国家对经济的监控逐步 松弛,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进一步 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工业革命使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本质是资本和商品的全球扩张。 3.近代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后,西方廉价的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的 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 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1)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提出自由 主义经济理论, 即经济的发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支配和运作,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 放任的经济理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29 年经济危机表明,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无法 克服生产的无序性和混乱性, 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 经济思想, 开始实行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 开创了现代资 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 “滞胀”局面后,西方国家普遍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苏联对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扬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消灭商品市场, 利用军事行政 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结果失败了; 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 品、 市场和货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斯大林体制利用行政 手段管理经济,弊端丛生。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6.新中国时期 (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2)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 行改革;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2015? 上饶模拟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 不可谓不发达, 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 但是市场的 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 古代中国的消费结 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 此可以得出( ) 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 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 ”说明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下农民消费能力有限,制约了商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偏离材料论述的重 点,故 B 项错误;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曾长期居世界前列, 故 C 项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材料无从体现, 故D 项错误。答案:A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1952 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 场”, 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 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 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 深的趋势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 该理 论( ) 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B.加快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 D.使经济领域具有强烈的“冷战”色彩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苏联计划经济开始于 1928 年,与材料时间不 符,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形成世界规模的市 场,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经济封锁 苏联,故 C 项错误;“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 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体现了社会主 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冷战”色彩,故 D 项正确。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 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 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 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 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从 1958 年开始,而中共八大 是在 1956 年召开的,故 A 项错误;在八大报告中主要论 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市场”的关系,没有对 “一 五”计划进行经验的总结,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理论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 C 项错误;在 材料中反映出中共八大主要论述了 “ 自由市场 ”和“国 家市场”的关系,提出将有计划地组织部分自由市场,这 实际上是有意识地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是对苏联斯 大林模式的反思,故 D 项正确。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 在 20 世纪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 有三次重大的改革 成功地处理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善的政策体 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这里最重 要的是对市场机制的认识, 也就是说,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是否允许引进市场机制。 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 意义时强调的正是这一点。他说:“据我看来,新经济政策 的决定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系――在这种那种程度上, 这是 最重要的标准,它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郑异凡《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如何把钱从囤积户紧攥的手里拿出来, 是个非 常棘手的问题。 政府想到了舆论这一利器。 联邦储备委员会 宣布,如果市民在(1933 年)2 月 1 日后提取过黄金,而下星 期一没有按约定将其退回,银行将把他们的名字公布于众。 这一措施立竿见影, 人们掀开床垫, 撬开铁罐和私藏的盒子, 取出里面的黄金,在银行前排起长队。星期六晚,联邦储备 银行收回了 3 亿黄金和黄金券, 储备足以再印 7.5 亿美元新 钞。13 500 家银行(占全国 34%)恢复营业,证券交易所的铜 锣也再度敲响,纽约股价陡增 15%。政府下的这服药确实 够猛,遏制了通货膨胀的势头,避免了后患无穷。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 虽然有合理配Z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 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 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即使这些都不考 虑(实际必须考虑),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 复杂性也不相适应,因而中央计划不可能代替市场的功能,不 可能模仿出逼真的市场分配资源的机制。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 1956 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 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 让利的努力, 但效果不好。 邓小平 1978 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 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 质”是什么? (2)运用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结合时代背景, 以“市 场机制和国家干预对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主题, 加 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清楚,250 字左右)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的决定 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系 ”可知其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 系发展经济。第(2)问,首先从如何处理市场机制和国家 干预的关系方面阐明观点, 然后结合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发展模式史实、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史实以及市 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史实来论证观点即可。答案:(1)实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观点 正确 处理 市场 机制 和国 家干 预的 关系 能够 促进 现代 化的 发展 论证 (1)“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发俄国严重 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2)新经济政策引进市场机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使得俄国经济恢 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在西方陷于经济大危机的同时,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 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苏联迅速实现工 业化,到 1937 年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奉行自由主义,胡佛固守着自由放任没能 挽救美国经济 (2)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使得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1)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带来很多弊端 (2)中国改革开放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20 世纪 90 年代明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1 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中国已经成为多极化趋 势中的重要一极(或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加入 WTO,在国际 舞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6 大国关系2015 年 6 月 24 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出席第七 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院副总理 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等中方代表团主要成员。刘延东首 先向奥巴马总统转达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和口信。习近 平在口信中说, 希望在访问时能够一道勾画中美关系未来, 形成两国合作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推进两国各领域务实合 作,让两国人民对发展中美关系有更强信心、更大热情。 中美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者之间的关 系必定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也必将成为 2016 年高考的热点 内容。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中日关系 (1)1895 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清政府被迫签署 《马 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面临 亡国灭种的危机。 (2) 年,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抗 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下, 取得最终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反华。1972 年中日 邦交正常化,近年来,中日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上 纷争不断。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中美关系 (1)近代:美国参与列强侵华的两次鸦片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用美国共和制; 抗战时期支援中国抗战。 (2)现代:1949 年~1972 年,中美对抗;1972 年,中 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后,中美之间既合作又对抗,以 合作为主。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中俄关系 (1)近代:第二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 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 国家;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参与签订《辛 丑条约》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联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出兵东北支援中国抗战。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方针,苏 联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各个方面受苏联模式影响 巨大。 (4)20 世纪 60 年代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把苏联作 为头号敌人;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苏关系逐步缓和并使 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 (5)2001 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1952 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 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 匙。”1984 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 于( ) A.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政府政策的导向 D.国际形势的变化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1952 年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提供支援,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因此在语言方面提倡学习俄文;1984 年,中美关系早已 经实现了正常化,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 建设需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因此,对英语特别 重视。这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引发了不同阶段的外语 热,D 项正确。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 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 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 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 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 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 要是指( )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1955 年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 日本代表团,这只是私人的接触,不是官方接触的开始, 故 A 项错误;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 1972 年,故 B 项错误; 从材料可知, 主动权在中国, 故 C 项错误; “开 辟了日中两国贸易的道路”, 说明此次会晤促成了中日贸 易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2015? 成都测试 )1969 年 7 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 往中国旅游的限制。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统 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 表明美国( ) A.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平衡 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D.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1969 年中美两国仍处于敌对状态,故 A 项错 误;当时世界依然是两极格局,并未打破平衡,故 B 项 错误;1972 年美国在《上海公报》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故 C 项错误; 从“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撤 出两艘驱逐舰”可以看出美国试图与中国缓和关系, 故D 项正确。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东法庭在惩处日本战争罪犯和消灭军国 主义势力上是不彻底的。 主要表现在, 一是作为日本发动 侵略战争的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的天皇没有被追究 战争责任; 二是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 主要追究的是对美 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 三是在审判后期, 美国出于自己 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 究,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应达到的效果, 使战 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战争犯罪的清算并不彻底。 ――摘自苏智良《远东审判六十周年祭》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1945 年 9 月,美国政府发表《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 ,该文件写明:“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 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如是,美国便确立 对占领的领导权和间接统治方式。1951 年,在旧金山召 开了对日媾和会议: 52 个国家(中国、 朝鲜排除在外)参加, 49 个国家(不包括苏联)在《旧金山和约》上签字,把扼制 日本的政策改为扶植日本的政策。在《旧金山和约》签 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美 安全条约》 。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美国 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 ――摘自冯昭奎《战后日美关系及其演变》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三 2014 年 11 月 7 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 会谈。 杨洁篪指出??中方一贯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 基础上, 本着“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 系。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局 面, 近几个月来, 双方通过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关系政治 障碍进行了多轮磋商, 中方重申了严正立场, 要求日方正 视和妥善处理历史、 钓鱼岛等重大敏感问题, 同中方共同 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战后对日本法西斯势力惩 处不力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日关 系发展的障碍, 并概括我国政府在克服这些障碍方面所持 的主张。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势力惩处不力, 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从美国、国际形势、中国、日 本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包括历史上对华侵略 缺乏反思,同时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威胁中国;第二小问材 料三中 “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 ”“本着 ‘以史为 鉴、 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通过外交渠道就 克服中日关系政治障碍进行了多轮磋商 ”“正视和妥善 处理历史、钓鱼岛等重大敏感问题”概括即可。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答案:(1)原因: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使得对日 处置很大程度掌握在美国手中; 战后国际形势变化, 出于 自身利益考虑, 美国对日本政策从遏制转为扶植; 作为战 胜国的中国对于审判和处置日本法西斯缺乏充分准备; 作 为受害国的中国、朝鲜等国处于弱国地位,缺乏话语权;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极力讨好美国,极力逃避惩处。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障碍:日本否认或美化对华侵略历史的问题;日 美同盟威胁了中国安全;在台湾问题上有违一个中国原 则;围绕着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权益的争端。主张:严格 遵守中日建交以来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本着“以史为 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双方应正视和妥善 处理钓鱼岛等敏感问题, 防止局势恶化; 双方应通过政治、 外交和安全对话,而不以武力方式解决中日之间矛盾。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热点 7 周年大事2016 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80 周年。1936 年 10 月,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 月 22 日,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红 军大会师得以实现。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红军长征精神至今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指 引着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实 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2.1376 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1776 年,英属北美 13 和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 诞生。 4.1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5.1856 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1926 年,国民政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由珠江流 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7.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第一 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同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1936 年,斯大林模式形成。 9.1946 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 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10.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1.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2. 1946 年,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 演讲,发出“冷战”的最初信号。 13.1956 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作“秘密 报告”。 14.1956 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中共八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 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双 百”方针。 15.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1926 年 12 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 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 年 1 月,农民协会的 会员增至二百万人。 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 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1926 年属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从“农民已 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 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 权力机关”, 可知是农民运动发展的表现, 体现当时国民 革命运动迅速发展,故 A 项正确;土地革命开始于 1927 年 9 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间不符,故 B 项错 误;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立,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北伐战 争为高潮,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故 D 项错误。答案:A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2. 下图为 1946 年 12 月 12 日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局 发行的《双十二纪念》邮票。以下关于此邮票发行的说法 正确的有( )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①“双十二”事变的发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到顶点, 民族危机深重 的国民党军队正在重点进攻东北解放区 共产党对国民党内战政策的不满 A.①②③ C.②③ B.①③④ D.①④②③当时④反映了中国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1936 年的西安事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①正确;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全面进攻解放区, 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④符 合题意。故应选 D。答案:D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3.1956 年 5 月 26 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 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 放’, 不论那朵花怎么好, 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 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 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 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容,故 A 项错误;由材料“文艺工作??也是不 会繁荣的”“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可知这一方针的目的 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 B 项正确;材料 并未提及广大人民群众和工农阶级,故 C、D 项错误。答案:B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4.(2015? 宜昌调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 潮。 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 它的主 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 他们投资的产业主 要集中于民生领域, 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而大量的中 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 工业 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间达到 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 1956 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 这是第 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 前者是给资本主 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 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 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 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 化危 机为转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改革与开放的互动关系》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与当时我国 实行的什么重大决策有关?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美两国 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从轻工业、中小民营 企业及工业增长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按照时间,结合所学从 国内政局、国际形势、政府政策及群众运动等方面概括。第 (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二信息“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 在 1956 年的集体消亡”,判断这是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概括三大改造的意义。 第(3)问,提取材料三信息“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 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 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 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分析即可。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答案: (1)特点: 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 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力;工业增长迅速。 原因:辛亥革 命的推动;一战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政府鼓励 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2)决策:三大改造。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解决: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中国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进民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