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变更:许昌―邺城―洛阳―盛乐―平城―洛阳。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定都洛阳的十三个朝代及其法制演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定都洛阳的十三个朝代及其法制演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_论事网
论事历史网 ― 专注中国历史_野史秘闻_历史人物_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导读: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王朝,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上一个大分裂时期,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有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单独称为隋朝)。
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在北方,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而后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都城洛阳,北魏立国一百多年,历9代14帝;东魏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历史上把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一、北朝-北魏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拓跋魏,元魏。
1、北魏道武帝拓跋
魏道武帝拓跋(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和贺兰氏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
376年,拓跋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2、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北魏拓跋嗣明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魏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也叫拓跋嗣,北魏的第二任皇帝,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
403年,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拓跋嗣的父亲道武帝拓跋为防止外戚专权,仿照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之制,将拓跋嗣的生母刘贵人处死(即子贵母死制),拓跋嗣日夜啼哭,被拓跋训斥,出逃宫外。
409年,拓跋被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杀害,拓跋嗣平息谋乱,诛杀拓跋绍,即位登基,改元永兴,即位后,内迁民众,整顿流民,410年,派大军北伐柔然,取得胜利,后又将后魏实力范围拓展到河南,与东晋接壤。
拓跋嗣励精图治,整饬内政,为南征作准备,422年,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后,亲率大军南征,在次年攻克虎牢等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进逼刘宋领土,但是,在亲征中,拓跋嗣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在返回平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2岁。
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
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
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4、北魏南安王拓跋余
南安王拓跋余(?D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北魏皇帝,在位仅八月。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获封为吴王,后于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中常待宗爱弑太武帝,矫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即位后厚待群下,但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百姓皆愤怒,而他不作改变。
另外,宗爱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权日久,朝野内外皆忌惮他,而拓跋余则怀疑宗爱另有所图,密谋削夺宗爱权力,宗爱于是杀拓跋余。
5、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440年-465年),庙号高宗,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
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浚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
6、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浚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在位7年(465年-471年),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
皇兴五年(471年)传位于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专心信佛,476年,由于杀了嫡母冯太后宠爱的大臣,被对方毒死,时年23岁。
3岁封储,12岁登基,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
拓跋弘(454~476年),文成帝拓跋浚长子,北魏第五任皇帝,执政初期,拓跋弘先是受到了权臣乙浑的百般欺凌,后又受到了太后冯氏的长期压制,尽管拓跋弘&幼而神武,聪睿机悟&,但在权力欲望极强的冯太后的左右掣肘下,他的才智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施展,造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同水火,且愈演愈烈。
皇兴四年(470年)十月,拓跋弘因为反感冯太后淫乱后宫,便借故诛杀了其最宠爱的面首李奕,李奕之死,瞬间激化了拓跋弘与冯太后之间本来就不可调和的矛盾,恼羞成怒的冯太后扬言要废掉拓跋弘,为了逃避和自保,平日对黄老之学和佛经义理研习颇深的拓跋弘一时间看破红尘,心灰意懒,被迫决定主动禅位。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18岁的拓跋弘把皇位传给儿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
7、魏孝文帝拓跋宏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4岁,公元490年亲政。
魏北孝文帝拓拔宏于公元467年10月13日(皇兴元年八月二十九日),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3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5岁时受父禅即帝位,由于子贵母死制度,拓拔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拓拔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公元490年(太和十七年),24岁的拓拔宏开始亲政,由于拓拔宏深受祖母冯皇太后汉化改革的影响,亲政后继续推行汉化改革。
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公元499年初(太和二十三年),拓拔宏引兵南征,染疾北返,途中卒于谷塘原行宫,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8、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D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于平城宫,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元恪统治的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廷更加腐败,出身卑微的高肇对皇族亲王们满怀嫉恨,利用外甥皇帝的宠幸,逼杀了北海王元详,又将诸亲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兆王元愉不满,遂起兵谋反,在信都宣布即位,不久被元恪派大兵镇压,随后高肇又诬陷彭城王元勰暗通元愉谋反,元恪于是下旨赐毒酒给元勰,逼他自杀。
到了元恪统治末年,人民起义已是此起彼伏,元恪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将这些起义一一镇压,公元515年,元恪因病死去。
9、北魏孝明帝元诩
北魏孝明帝元诩,是宣武帝元恪的二子,也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曾有传言说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谋害,元恪虽半信半疑,但为了给元氏皇朝留下血脉,所以还是格外小心,这才让元诩长大成人。
但元诩的生母在元诩即位后,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公元528年,已经19岁的元诩对胡太后的专权非常不满,于是法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结果密诏被查出,胡太后看后大怒,于是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诩。
10、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北魏献文帝之孙,彭城王元勰(的嫡子(第三子),生于公元507年,母亲为王妃李媛华,姿貌很俊美,有勇力,自幼在宫为孝明帝担任伴读,与孝明帝颇为友爱,527年,被特封长乐王,528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530年被杀,在位三年,年号:建义、永安。
11、北魏长广王元晔
北魏长广王元晔,即惠哀皇帝(509年-532年),字华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晔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桢,扶风王元怡的儿子,也是尔朱荣的妻侄,公元508年生,530年十月即位,次年二月被废,532年十一月甲辰(十四)(12月26日)被杀,在位四个月,年号:建明。
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日)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九日)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赐死。
12、北魏节闵帝元恭
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D53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字修业,广陵王元羽之子,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元恭被尔朱氏集团拥立为帝以前,曾经装聋作哑地渡过了8年,公元530年,尔朱兆在废掉元晔后想改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是哑巴,于是派人向元恭转述他们的意图,装哑多年的元恭听说自己能当皇帝,大喜过望,巧借孔夫子的话说:&天何言哉!&表明自己并没有真哑,并表示愿意当皇帝。
公元531年,元恭被拥立为帝,尔朱氏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公元531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起兵反对尔朱氏,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氏垮台,元恭同时被废,一个月后被毒死。.
13、北魏安定王元朗
元朗(513年D532年),字仲哲,北魏皇帝,章武王元融第三子,531年十月即位,次年四月被杀,年二十岁,在位六个月,年号:中兴。
14、北魏孝武帝元修
北魏显宗孝武帝,名元修,一说元修(510年-534年),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是妾李氏,遍体有鳞文,好,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
他曾被封为汝阳县公、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建义年间,辞散骑常侍一职,为平东将军、太常卿,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永安三年(530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河阴之变后政局一片混乱,诸王大多各自逃生,元修逃亡民间,隐为乡农。
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氏,欲立元悦为帝,因无法服众,只得退而选择元修,斛斯椿从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辗转寻到元修,元修道:&这该不是把我出卖了吧?&高欢遂亲自前来陈诚,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即位。
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他死后,其谥号为孝武皇帝或出帝。
二、北朝-东魏
东魏(534年D550年)北朝的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有今河南汝南p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历一帝,约十七年。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
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1、魏孝静帝元善见
魏孝静帝元善见(公元524年-公元552年1月21日),鲜卑族,曾祖父是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祖父是清河王元怿,父亲是清河王元。
元善见文武双全,美容仪,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从容沉雅,有孝文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
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高欢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如坐针毡,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他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迫帝禅位于己,改国号&齐&,东魏亡。
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终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帝。
三、北朝-西魏
西魏(535年D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北方朝代之一,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1、西魏文帝元宝炬
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即西魏文帝,鲜卑族,是西魏的开国君主,京兆王元愉的儿子,孝文帝第三子,母杨氏,北魏孝文帝之孙。
508年愉宣称宣武帝被权臣高肇所杀,据冀州称帝,兵败被擒,自缢而死,杨氏生下遗腹女儿(即平原公主元明月)后也被处死,宝炬与兄弟宝月、宝晖、宝掌及妹明月皆幽禁于宗正寺。
515年宣武帝死后才重获自由,并附于宗室属籍,正光年间,拜直阁将军,时北魏孝明帝在位,胡太后临朝摄政,宠信奸佞,秽乱宫禁,宝炬与孝明帝谋诛之,事泄,免官。
535年,他由宇文泰拥立为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在位17年,551年驾崩,太子元钦嗣位,葬永陵(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
2、西魏废帝元钦
元钦(525年D554年),西魏第二任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乙弗皇后,公元525年生于范阳(今北京),大统元年(535年)立为皇太子,大统十七年(552)中进士,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号,552年去年号,称元年,元宝炬在位17年,551年病死,元钦嗣位。
废帝二年(553年)底,尚书元烈密谋杀宇文泰,事泄,被宇文泰所杀,次年正月,废帝对于元烈之死愤愤不平,密谋诛杀宇文泰,夺回大权,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垂涕切谏,不听,时宇文泰诸婿清河公李基(李远次子)、义城公李晖(李弼次子)、常山公于翼(于谨次子)分掌禁军,于是谋泄,被宇文泰所废,置于雍州,改立齐王元廓为帝。
四月,被宇文泰G杀,皇后宇文氏亦以忠于魏室罹祸,无谥号,史称废帝。
3、西魏恭帝元廓
西魏恭帝元廓(537年D557年),又名拓跋廓,即西魏恭帝,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废帝元钦之弟,554年即位,557年禅位于北周孝闵帝宇文觉,西魏灭亡,不久被杀。
元廓是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54&558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即位前封齐王,魏废帝三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年号,称元年,恢复原姓拓跋氏。
公元557年农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为宋王,后又寻个理由杀之,至此西魏政权灭亡。
四、北朝-北齐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大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后齐。
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
1、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
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年仅二十岁,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但后期却变得暴虐无度,极尽奢侈。
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初年,留心政务,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使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高洋便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
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谓中国历史上少见年轻有为之君。
可是他没过多久就腐败起来,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今河南安阳)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高洋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他虽然是汉人,但是他大肆屠杀汉族人民,维护鲜卑贵族利益,因此北齐便成为了一个黑暗无比的&人间地狱&,朝政的腐败,国势的衰落,使军队也日益削弱,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
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仅31岁,他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为显祖。
2、北齐废帝高殷
高殷(545年D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北齐第二任皇帝,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559年D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
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废他另立太子,在杨值娜白柘旅挥惺敌校毂J(559年)十月癸卯即位,时年十六岁,杨帧⒀嘧酉住⑺吻盏赖纫煌ㄕ
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对民生极为关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整顿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军力大增,下诏减徭役,使由天保朝国势的危急有舒缓,实为一代明君。
文宣帝临终前委托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顾他,乾明元年(560年),高演发动政变,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出居别宫,高演即位为帝,皇建二年(561年)九月,高演杀死高殷,时年十七岁。
3、北齐孝昭帝高演
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祖籍渤海调(今河北景县南),北齐第三位皇帝(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孝昭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
肃宗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废帝即位,独揽朝政。
560年,高演发动政变,废高殷为济南王,高演登上皇帝宝座,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
4、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湛(537年-568年),小字步落稽,河北景县人,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高洋同母弟,母娄氏,皇建二年(561年),受遗诏即位,河清四年(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年号太宁、河清,谥号武成帝,庙号世祖。
高湛幼时仪表瑰杰,深得父亲高欢喜爱,东魏元象年间,封长广郡公,北齐天保初年,进爵长广王,与兄长常山王高演一起谋划诛杀杨值热耍系艋实鄹咭螅哐菁涛缓螅哒拷晃邑┫啵ㄇ愠啊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与族侄高元海及高归彦等人密议,准备发兵篡位,巫师占卜,说&不利举事,静则吉&,高湛才未举事篡逆,高演临死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运(高殷乃高洋之子,因父死而继位,高洋临终前命高演辅助高殷,不久,高演通过发动政变,废杀侄儿高殷),决定传位于弟高湛。
武成帝在位时残害宗室,昏庸无能,沉湎于美色之中,宠信小人,不思国事,北齐岌岌可危。
5、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后主高纬(556年D577年),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D577年在位),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2年,立为皇太子,565年,武成帝禅位于他,568年亲政,576年,禅位于长子高恒。
高纬好文学,但言语涩讷,无志度,不喜见朝士,信巫觋,祈祷不加节制,宠任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人,杀害宗室,大臣,如高长恭、斛律光等,好奢侈,大起宫殿,在位期间朝政败坏。
北周武帝宇文邕伐齐,北周军队攻至青州,高纬准备逃往陈国,中途被周将尉迟迥抓获,送往邺,被封为温国公,北齐灭亡。
577年,被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数十人无论少长皆赐死,高欢的子孙十存一二,大象末,葬于长安北原洪渎川。
6、北齐幼主高恒
北齐幼主高恒(570年8月9日D578年11月),南北朝时期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北齐后主高纬之子,高恒即位25日后,北齐亡国,他是中国一位十岁以下的皇帝,在位25天便退位。
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齐军屡战屡败,高纬便禅位于自己的儿子高恒,改元&承光&,是为北齐幼主,高恒即位25日后,北齐京师邺(今河北一带)沦陷,幼主等10余人骑马欲逃往南方的陈朝。
高恒见北周大军紧追不舍,这身黄袍他也不敢穿了,便发布文书,将皇位禅让给驻守在瀛州(今河北省河间)的大丞相、任城王高,高恒自称守国天王,高纬称无上皇,高纬父子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将禅文和玺绂送给高,斛律孝卿却没有将它送给高谐,而是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此作为卖身投靠的资本,跟随高纬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与北周里应外合,使高恒、高纬一行数十人全被北周俘虏。
建德七年(578)十月,高纬、高恒等人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处死。
五、北朝-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侄宇文护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1、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北周孝闵帝,名宇文觉(公元542-557年),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翊公主,宇文泰死后他袭职,后废西魏恭帝,称帝,史称北周,即北周太宗孝闵帝。
2、北周明帝宇文毓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突代郡武川人,生于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卒于武成二年,年二十七岁,大统十四年,(公元五四八年)封宁都郡公,累授大将军,镇陇右,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转岐州诸军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怀之,及宇文护废孝闳帝,乃迎立毓。
武成初,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称皇帝,建年号,毓明敏有识量,护颇畏惮,遂进毒弑之,在位三年,560年被宇文护毒死,谥明帝。
3、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字罗突,公元560-578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令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北周宣帝宇文S
北周宣帝宇文S(559年-580年),字乾伯,鲜卑族,北周第四代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李太后,宣政元年(578年)即位,年号大成。
宇文S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北周国势日渐衰落。
大象元年(579年)禅位于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曰宣皇帝,葬定陵。
5、北周静帝宇文阐
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579年D581年在位),是北周宣帝宇文S长子,母亲朱满月。
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改元大象,时年七岁,当时刘P,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七月,立司马消难之女司马令姬为皇后。
大象三年(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至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
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按周朝天子的旧制,上书皇帝不称为表,皇帝回复不称诏,虽有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未能实行,5月9日,杨坚又暗中派人害死介公宇文阐,年仅九岁,后表示大为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谥为静皇帝,葬在恭陵,另找一位族人宇文洛继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