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问一下 为什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消费减少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将减少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31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0积分
0人评价14页
1人评价24页
0人评价28页
0人评价43页
0人评价3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20积分资料来源于:人大经济论坛(http://bbs.;第五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说明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如何得以决定,要从分析最;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此外,还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y=c+i;这
资料来源于:人大经济论坛(http://bbs.pinggu.org)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说明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如何得以决定,要从分析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开始,为此,需要先作些假设: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由于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所谓凯恩斯定律被认为是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因为在短期,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黏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此外,还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微观部分已经说明均衡的意义,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若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所不愿意有的过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若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由于二部门经济中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总需求就只有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这里,y、c、i都用小写字母表示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不是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名义产出、消费和投资。还要指出的是公式中的c和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举例来说,假定企业部门由于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1200亿美元产品,但市场实际需要的只是1000亿美元的产品,于是就有200亿美元产品成为企业中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这部分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但不是计划投资的部分,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乃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假定企业生产100亿美元产品,居民和企业要购买产品的支出也是100亿美元,则此100亿美元的生产就是均衡产出或者说均衡收入。换句话说,社会经济要处于均衡收入水平上,就有必要使实际收入水平引起一个相等的计划支出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收
入水平继续被维持下去。若用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这个关系可用图表示。
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45度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例如,A点表示支出和收入各为100亿美元。
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这一点,可在图(b)得到表现。在图中,假定总支出(即总需求量)为100亿美元,则总产出(总收入)为100亿美元时就是均衡产出,B为均衡点。同B点相对应的支出和收入都为100亿美元,说明生产数额正好等于需要支出(消费加投资)的数额。若产出大于100亿美元,非意愿存货投资(图中用IU表示)就大于零,企业要削减生产。反之,企业会扩大生产。因此,经济总要趋于100亿美元产出水平。再假定总需求为90亿美元,则均衡产出必为90亿美元。若总需求为110亿美元,则均衡产出为110亿美元。
三、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也可用i=s表示,因为这里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E=c+i。而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这里,y、c、s也都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储蓄,因此,E=y,就是c+i=c+s,等式两边消去c,则得:
需再次说明,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前面说明了均衡收入指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即y=c+i。消费、投资问题已经在前面分析过了,但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总是先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而变化,即投资(i)是一个常数。根据这一假定,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
(收入恒等式)
(消费函数)
解联立方程,就得到均衡收入:
y=(α+i)/(1-β)
可见,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量,就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如,假定消费函数c= 1 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600(单位亿美元),则均衡收入:
y=()/(1-0.8)=8000亿美元
下面再用列表和作图形式说明均衡收入的决定。
表显示了消费函数C=y及自发投资为60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决定的情况。
表的数据说明,当y=8000亿美元时,c=7400亿美元,i=600亿美元,因此,y=c+i=8 000亿美元,说明8000亿美元是均衡的收入。如果收入小于8000亿美元,比方说为6000亿美元时,C=5800亿美元,加上投资600亿美元,总支出为6400亿美元,超过了总供给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企业销售出去的产量大于它生产出来的产量。存货出现意外的减少,这时扩大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于是,企业会增雇工人,增加产量,使收入向均衡收入靠拢;相反,如果收入大于8000亿美元时,比方说为10 000亿美元,说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量大于它们的销售量,存货出现意外增加,于是,企业便会减少生产,使收入仍向8000亿美元靠拢,只有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既没有非计划存货投资,也没有非计划存货负投资(即存货意外地减少),产量正好等于销量,存货保持正常水平,这就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
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作图形式表示,下图表示如何用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在消费曲线?上加投资曲线(i)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由于投资被假定为始终等于600美元的自发投资,因此,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所形成的总支出曲线与消费曲线相平行,其间垂直距离即600亿美元投资,总支出线和450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收入水平是均衡收入8000亿美元,这时,家庭部门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企业部门想要有的投资支出的总和,正好等于收入即产出,
如果经济离开这个均衡点,企业部门销售额就会大于或小于它们的产出,从而被迫进行存货负投资或存货投资,即出现意外的存货减少或增加,这就会引起生产的扩大或收缩,直到回到均衡点为止。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上面说明使用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下面再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y-c=s,而储蓄函数为s=-α+(1-β)y。
将此二式联立:
(投资等于储蓄)
s=-α+(1-β)y
(储蓄函数)
求解同样可得(均衡的)收入:y=(α+i)/(1-β)
上例,当c=y时,s=-1000+(1-0.8)y=-y,i=600,令i=s,即600=-y,得y=8000亿美元,这一结果也可从表上得到,从表中可见,只有当收入y=8000亿美元时,s和i才正好相等为600亿美元,从而达到了均衡。
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收入,也可用图表示。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s代表储蓄曲线,i代表投资曲线,由于投资是不随收入而变化的自发投资,因而,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其间距离始终等于600亿美元,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相反,若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上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只有在均衡收入水平上,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
以上两种方法,其实是从同一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储蓄函数本来就是从消费函数中派生出来的。因此,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是使用储蓄函数,求得的均衡收入都一样。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上一节已说明,i=s是经济均衡的条件,若i&s,生产会增加;若i&s,生产会减少,并最终达到均衡收入水平,例如,上一节例子中,若投资从600亿美元增加到700亿美元,就出现了i>s的情况,于是生产和收入就会从8000亿美元增加到8 500亿美元(y=(α+i)/(1-β) =()/(1-0.8)=8500)。然而,西方学者认为,实际上8000亿美元并不是一下子就增加到8500亿美元的,从8000亿增至8500亿有一个变动的过程。假设本期生产由本期消费和投资决定,即yt=ct+it(这里右下标t表示时期)。但本期的消费支出并不一定是本期收入的函数。假设本期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即:
ct=α+βyt-1
这里的“时期”并无一定时间长短的规定,可以是一天、一星期、一月或一年,取决于问题的需要。t的符号系表明某一时期,t-1则为某时期前的一个时期,t+1为其后的一个时期,如此类推。这一假定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居民进行消费时,手中必须先有收入,而这种收入被认为只能来自上一时期的生产。这样,将ct=α+βyt-1代入yt=ct+it就得到如下差分方程:
yt=α+βyt-1+it
这一方程可反映收入决定的变动过程。仍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消费函数c=y。这实际上是假定居民在任何时期的消费支出都是本期收入的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若投资i=600亿美元,则可求得均衡收入y=8000亿美元,但现在知道,实际的情况是yt=ct+it而ct=α+βyt-1,于是任何一期的收入便是:
yt=0.8yt-1+
假定投资i从600亿美元增至700亿美元时,收入从原先的80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的变动过程将是:
第一期收入:y1=0.8*8 000+1 000+700=8100亿美元
第二期收入:y2=0.8*8 100+1 000+700=8180亿美元
第三期收入:y3=0.8*8 180+1 000+700=8244亿美元
第四期收入:y4=0.8*8 244+1 000+700=8295.2亿美元
如此不断增加,最后达到8500亿美元。
要知道变动过程中某一期收入,就得一期期顺次计算,如不这样一期期顺次计算,而要直接算出某一期的收入,需要运用差分方程求解,这一差分方程的解是:
yt=[y0-(α+it)/(1-β)]βt+(α+it)/(1-β)
式中yt为任何一期收入;y0为始初收入或产量,在本例中即8000亿美元;it为任何一期投资,本例中为700亿美元;β为MPC;α表示自发消费部分。有此差分方程的通解,则可求得任一期收入。例如,若求第三期收入,则可代入此解:
y3=[+700)/(1-0.8)]*0.83+()/(1-0.8)=-256+
从上述例子中可知,当i的数值改变后,收入能从一个均衡值8000亿美元逐渐变为另一个均衡值8500亿美元,事实上,从差分方程的解中也可知道,由于假定边际消费的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即0<β&1,因此,不管yt与(α+it)/(1-β)之间有多大差距,但随着时间t的推移, [y0-(α+it)/(1-β)]βt之值必然越来越小,最终必然趋于零,从而使yt=(α+it)/(1-β)。
上一节已经提到,若自发投资量从600亿美元增加到700亿美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从80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在这里,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收入增加500亿美元,增加的收入是增加的投资的5倍。可见,当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如果以k代表倍数,这个k称为投资乘数。可见,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上述例子中,投资乘数为5。
为什么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收入会5倍地增加呢?这是因为,增加100亿美元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上是用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这100亿美元经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居民收入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31第五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_图文等内容。 
 A.MPC 同方向变动 B.MPC 反方向变动 C.MPS 反...专业设计开发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2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试题及... 2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y=c+...(1-β) 2 第五节 乘数论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选讲)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章节 第三节 关于消费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就大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手段 与...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个人收入(PI) 5、PI C 个人所得税 = 个人可支配收入 (YD ) 第五节、...经济意义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  3 国民收入(NI) 2 4 个人收入(PI)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第五节 国民收入...第十三章 4 教学目的要求:正确理解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掌握...第三章 两部门模型
第三部分(教材第6、8、9、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一
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2.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
A.递减;递减
B.递减;不变
C.不变;不变
D.不变;递减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为50亿美元,投资为30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均衡收入为(
A.80亿美元
B.400亿美元
C.150亿美元
D.120亿美元
4.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反比
B.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C.乘数反映了收人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D.乘数的作用可无条件地实现
5.如果期利率上升,么水平的投资曲线( )
A.向上平移
B.向下平移
C.不会移动
D.以上全错
6.已知MPC=2/3,如投资与储蓄同时增加2 5亿美元,则收入水平( )。
A.上升75亿美元
C.降低25亿美元
D.上升25亿美元
7.当实际收入水平高于均衡的收入水平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B.计划投资超过储蓄
C.总需求超过实际产出
D.不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8.如总产出为275亿美元,消费为250亿美元,计划投资为30亿美元,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会( )
A.保持稳定
D.不能确定
9.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收入水平下降的是( )。
A.自发性支出降低
B.自发性税收增加
C.自发性转移支付降低
D.净税收降低
10.如果MPC=0. 75,乘数为( )
= 4 C = 3 D
三、多项选择题
1.当消费函数是一条通过原点且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时( )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B.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C. 平均消费倾向递增
D. 自发消费为零
E. 边际储蓄倾向不变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不涉及( )
A. 消费品市场
B. 劳动市场
C. 货币市场
D. 国际市场
E.投资品市场
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假设( )
A.潜在国民收入不变
B.各种生产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
C.价格水平不变
D.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而无限扩大
E.利率水平与投资水平不变
4.关于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1
B.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1
C.平均消费倾向总大于或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E.平均消费倾向小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5.下列各项中,可能对乘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是( )。
A.经济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B.投资与储蓄决定的相对独立程度
C.货币供给是否适应支出的需要
D.经济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的大小
E. 自发消费的大小
四、 简答题
1.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有哪些假设?
2. 凯恩斯假说和古典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3. 45度曲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计算题
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和 MPS。
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
(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一、 基本概念题
1. 自发性消费指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消费,即国民收入为零时的消费量。
2.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消费增量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表明增加一个单位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导致增加的消费量   的大小。
3. 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4.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储蓄增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5. 平均储蓄倾向等于储蓄总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6. 投资乘数是指当自发投资增加一个单位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会以一个乘数增加。
7. 消费支出乘数为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与自发消费增量之比。
四、简答题
1.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不存在政府;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不变;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2. 凯恩斯假说——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古典假说——消费支出与实际利率密切相关。
3. 45度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总计划支出等于国民收入。
五、计算题
MPC=MPS=0.5
2、 Y=360 C=310 S=50
3、(1)ΔY=500 (2)Y1=0 Y3=5.2 Y5=4336.16
第三部分习题之三
1、在美国,绝大部分狭义的货币供给是( `)
A.钞票 B.通货
C.活期存款 D.自动转账账户
2、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 )
A.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
B.作为价值贮存手段
C.作为商品计价单位
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3、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和收入有关,还和货币变为债券或储蓄存款的交易费用、市场利率有关,因此( )。
A、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B、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利率下降而增加;
C、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D、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下降而增加。
4、灵活偏好曲线表明( )。
A、利率越高,债券价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利率越高,债券价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
C、利率越低,债券价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D、利率越低,债券价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可以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
5、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 )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C、两者都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两者都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6、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7、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8、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9、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都是。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
A、银行存款减少;
B、市场利率上升;
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以上都不是。
11、金融创新是( )
A、商业银行开设NOW账户
B、新建了商业银行
C、政府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管制
D、计算机运用于银行的管理
12、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 )
C、10 D、无限大
13、如果合意准备率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 )
14、引起简单倾向乘数大于现实中倾向乘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存在通货外流 B、合意准备率的变化
C、银行资产组成的变化 D、金融创新
15、假设贷款以准备金的形成回到银行的趋势加强,即通货外流减少,那么( )
A、简单的货币乘数将变小
B、简单的货币乘数将变大
C、现实的货币乘数将变小
D、现实的货币乘数将变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影响货币需求的有( )
A、一般物价水平 B、银行利率水平
C、公共支付习惯 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相对价格
2、下列各项是近似货币的例子有( )
A、大额定期存款 B、旅行支票
C、隔夜回购协议 D、储蓄存款
3、中央银行主要职能有(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4、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有( )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5、中央银行变动货币 可通过(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不能
三、名词解释
1、 高能货币:
2、 货币乘数:
3、 货币政策时滞:
4、 倾向政策及其工业: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2、 什么叫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3、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4、 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创造流动性?
五、计算题
1、 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性需求L2=r,
(1) 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 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 若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收入Y=6000亿美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 当收入Y=10000亿美元,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多少?
2、 假设经济中物价水平为1.5,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2400亿元,货币供给量为600亿元。
(1) 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2)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到800亿元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高能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储备构成,细分为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和流通中的现金三部分,它是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2、 货币乘数:中央银行增加一笔货币供应流入公众手中时,货币供应量(活期存款总和)将为新增货币量的一定倍数。较全面的存款创造乘数为1/(r+α+β)。货币创造乘数还可定义为货币总量(含存款)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即M/H=(α+1)/(r+α+β)。
3、 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实施后并不马上产生效果,政策从实施到奏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的间隔称为政策时滞。
4、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其工具包括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四、简答题
1、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用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些。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总要持有一定的货币余额呢?人们宁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而不是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拥有,按凯恩斯说法,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就不会需要有闲置的货币放在手边。如人们货币收入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二是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2、 答: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又译货币基础,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乘数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应或收缩基础货币时,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力强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例如,当公众将1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时,若法定准备率为20%,则在没有超额储备及存款中没有现金漏出情况下可使存款生到500美元,同样,若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增加100美元准备金,同样可有500美元派生存款。
3、 答:从货币供给函数可知,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量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4、 答:金融中介机构通过短期借入(吸收存款)与长期贷出(发放贷款)而创造流动性。它们通过创造存款,并承诺在预定时间偿还这些存款而借到资金,但贷款可以是长期的。它们创造的存款比贷款合约所引起的资产更具有流动性。实际上,银行所创造的某些存款本身就是货币,从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五、计算题
1、 (1)L=L1+L2=0.20Y+r;
(2) 亿美元
=1300亿美元
-500r,r =3%
2、(1)根据交易方程式可以得出:
货币流通速度=
把物价水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货币量的值代入上式,则可以得出:
货币流通速度= =6
(2)货币数量论预言,货币量增加将使物价水平同比例上升。货币量从600亿增加到800亿,即增加到800亿,即增加了33%。最初的物价水平为1.5,所以,货币量增加33%之后,物价水平应该为2.0。
一、基本概念
货币需求 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 流动性陷阱 古典区域 货币数量论 交易方程 剑桥方程 LM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交换媒介 B.价值储藏 C.价值尺度 D.延期支付
2.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A.一般物价水平 B.银行利率水平 C.公众支付习惯 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E.收人水平
3.某居民预料债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把货币保留在手中,这种行为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保值动机
4.当利率升得很高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c
A.变得很大 B.变得很小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5.凯恩斯的货币交易需求函数表达式为()c
A.L=f(P) B.L=f(Y) C. L=f(r) D.L=f(N) E.L=f(Y,r)
6.LM曲线是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它的条件是()
A.收入一支出均衡 B.储蓄一投资均衡 C.货币供给一货币需求均衡
D.总供给一总需求均衡 E.出口一进口均衡
7.下列各种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是()
A.股票 B.名画 C.长期国债 D.活期存款
8.银行创造货币的做法是()。
A.把超额准备金作为贷款放出 B.出售自己的部分投资证券
C.增加自己的准备金 D.印刷更多的支票
9.如果银行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把存款中20%作为通货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A.2.8 B.3 C.4 D.10
10.实际货币量等于()。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名义货币量 B.名义货币量除以物价水平
C.名义货币量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D.名义货币量减物价水平
三、多项选择题
1.流通中的货币即通货,包括()。
A. 活期存款 B. 辅币 C. 支票存款 D. 纸币 E.自动转帐帐户
2.假如货币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这意味着()
A.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很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 C. 敏感
D.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影响 E.陷入流动性陷阱 F.陷入古典区域
3.早期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C.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4.()情况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A.增加工资 B.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C.社会安定
D.政府削减对社会的保障支出
5.某国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增加,可能是由于()。
A.利率上升 B.物价总水平下降 C.总产出增加 D.减少政府支出 E.减少税收
6.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A接收存款 B.发放贷款 C.为客户办理转帐结算 D.对票据进行贴现
E.购买某公司债券
7.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
A.变动现金漏损率,以改变货币乘数 B.变动法定准备率,以改变货币乘数
C.变动超额准备率。以改变货币乘数 D.变动再贴现率,以改变基础货币
E.买卖国债.以改变基础货币
8.()不是中央银行的业务。
A.保管存款准备金 B.对政府借款
C.对企业贷款 D.吸收个人存款 E.制定货币政策
9.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的情况有()
A.货币供给减少 B.货币供给增加 C.价格水平上升 D.价格水平下降
10.当LM曲线呈垂直线时,意味着()。
A.处于凯恩斯区域 B.处于古典区域 C.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无效 E.投机需求无限
四、计算题
1.已知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了3%,价格水平上升了7%,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试计算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2. 若交易性货币需求为L、投机性货币需求L2=100-500,2?
(1)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0.1 Y=500时的货币需求总量
(3)若货币供给Ms=250 Y=600时,可用于投机的货币是多少?
(4)当Y=1000、货币供给Ms=250时,均衡利率水平是多少?
3.假设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000亿元,当价格水平上升10%和下降10%时,计算
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值。
4.已知货币需求Md/P=0.3 Y+100-15r,货币供给Ms=1000,P=1,请计算: 当Ms增加到1090时,LM曲线如何移动?移动多少?
五、问答题
1.货币有何职能?
2.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主要动机是什么?
3.LM曲线可划分为几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习题解答: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B 6.C 7.D 8.A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BD 3.AD 4.ABD 5.BCE 6.BDE
7.BDE 8.CD 9.AC 10.BC
四、计算题
1.货币供给量增加了10%
2.(1)货币总需求函数L=0.20Y+100-500r
(2)L=150
(3)L2=130
(4)均衡利率水平为10%
3.当P上升10%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为909.1
当P下降10%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为1111.1
4.当Ms增加到1090时,LM曲线向右移动,想右平行移动300个单位。
1 交换媒介 价值标准 价值贮藏
2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人们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那部分财富。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是:货币的交易动机;货币的谨慎动机;货币的投机动机。
3 LM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垂直的LM曲线,古典的区域,意味着货币需求仅依赖于国民收入水平,不依赖于利率;水平的LM曲线,极端凯恩斯主义的情形,意味着经济处于流动陷阱中,此时货币政策无效;斜率为正的LM曲线,是一种正常的情形,货币需求既依赖于国民收入水平又依赖于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