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金山东林寺寺每月底最后一个周六周日有经行吗? 听说金山东林寺寺每月底的最后一个周六周日有昼夜经行,想知道,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经行-江西九江东林寺一昼夜经行法会圆满结束
日 14:41:00
庐山东林寺
经行法会现场
四众弟子进行大回向
佛教在线江西讯& 日下午3时至13日下午3时,由江西九江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主持,1000多位各地莲友在香光讲堂一楼参加了春节后的第一次昼夜经行念佛法会。
乍暖还寒时节,阴晴不定天气,庐山诸峰的皱襞里还藏着残雪,山野间已展开了盛大的花事。各地净业行人痛念无常苦空,珍惜经行胜缘,排除各种障难前来参加昼夜经行。
法会正式开始前,大安法师为大众作了简要开示:要圆满完成本次经行,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参加经行的目的是为了脱离生死苦海,求生极乐净土,这在净土经典和祖师著述中都有明确指示。阿弥陀佛的悲心愿力旷若虚空,威曜十方,《无量寿经》讲,若有众生至诚专念无量寿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临命终时一定能在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的迎接下,往生西方净土。要想登上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大愿船,我们现在就要全身心感戴难值难遇的净土法门,痛念无常,万缘放下,以真信切愿来持念万德洪名。在经行中大家要收摄起平日奔逸六尘的六根,至诚恳切,一念单提。首先要把耳根摄住,自念自听,先听自己念佛的声音,然后再听大众的声音。意根不要打妄想,而要切实将当下一念安立在佛号上。要遵守念佛规约,与众和合,不可张扬自己的声音,女众务必要注意体会东林佛号低沉、哀亮的特质,先注意听男众的声音,然后再把自己的声音融进去。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向别人问讯,不要执著身体及其各种觉受,唯当一心系念了生脱死的往生大业,精进勇猛,全神贯注地持念这句佛号。
下午3时,悦众师鸣磬击法鼓,四众弟子齐唱《赞佛偈》,昼夜经行念佛法会正式开始。
之后的24小时里,四众弟子克服疲乏、疼痛,以信愿之心精进持诵六字洪名,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东林佛号相续不断,扣人心弦。几十位义工不顾疲劳与寒冷,为法会的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
至13日下午3时,本次法会经过庄严的回向圆满结束。
编辑:李敏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我的图书馆
登录 |注册
东林寺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0个义项): 展开
江西庐山东林寺
东林寺 - 江西庐山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省九江市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视为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东林寺自建造以来,至2014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沧桑历尽,屡废屡兴。
中文名称 东林寺
外文名称 tempie-donglin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
佛教净土宗发源地
江西省九江市
是()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视为祖庭。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光禄卿浔阳陶范为慧永法师建西林寺。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慧远大师践约来庐山拟偕慧永法师往广东罗浮山潜修,途经浔阳,见庐山清静足以息心,留住龙泉精舍,后移居西林。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议,为慧远建东林寺。太元十一年(386年),东林寺建成,慧远自此居东林寺。太元十七年(392年),慧远以禅经律藏多未俱,乃派遣弟子法净、法领去西域求法,后取回不少梵本经典。七月二十八日,慧远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共期往生西方,令刘遗民撰《发愿文》。昙摩流支来关中,慧远派弟子致书祈请翻译《十诵律》原未译完部分。慧远致书鸠摩罗什,问大乘要义,鸠摩罗什一一作答。义熙六年(410年),罽宾禅师佛驮跋陀罗入庐山,受慧远之请,译出《修行方便禅经》,慧远作序绍介赞扬。义熙十二年(416年),慧远在东林寺往生。浔阳太守阮侃为造墓,谢灵运造碑文,宗炳立碑寺门。梁太清中(547-549年),重开甘露戒坛,袭用慧远讲《金光明经》于林间之传戒法式。隋开皇十二至十五年间(592--595年),天台宗智顗大师息迹东林,应寺僧之请,作书与晋王杨广(即隋炀帝)请"永禁公私停泊",以利僧聚静修。杨广如其请,付有司颁命执行。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游东林寺,并题"聪明泉"碑。唐太和九年(835年),白居易以其文集六十卷藏于东林经藏中。其后复送文集后十卷及香山居士像于寺。保大十二年(954年),敕建驮跋陀罗舍利塔,彭滨作记。其后南唐李主铸铁罗汉五百尊送东林寺,寺僧造阁以供奉之。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神宗诏升东林为禅寺,南昌太守王韶请常总为东林住持。元丰三年(1080年),大画家李公麟(号龙眠)为东林绘制《十八高贤图》。元丰七年(1084年),常总陪同大文学家苏轼、黄庭坚游览东林胜迹,苏轼写下《宿东林寺呈总禅师》绝句。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民族英雄岳飞驻屯九江,曾作诗赠东林慧海上人,敦嘱慧海"重修莲社",以期他日来山终老。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东林寺莲宗善法堂主僧普度著《莲宗宝鉴》十卷,未几,奉旨刊版印行,流通中外。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大哲学家王守仁(号阳明)游东林寺,赋七言古诗并书,其石刻嵌在三笑堂壁间。光绪十五年(1889年),康有为游东林寺,见厨下杂置诸碑铭片断,中有柳公权所书书残碑,嘱寺僧妥为保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林寺诸建筑大体修复。山门"东林寺"三大字,寺僧云是康有为旧游时所书。民国四年(1915年),东林住持妙理重建文殊阁,并将彭祖年所赠《三笑图》碑刻置于出木池旁。民国二十三年(1934牛),江苏沙建庵所辑《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初次刊印流通。同年冬,远公影堂内壁嵌十八高石贤刻图象。1967年,东林寺罹"文革"浩劫,佛像、法器遭砸碎,明代《金刚经》铜塔遭拆除,作废品变卖,僧众四散,果一法师下放九峰垦殖场。1978年,庐山管理局决定恢复东林寺,6月18日请果一法师返东林,重任主持。同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林寺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省第一个佛教圣地向国内外正式开放。1983年,重建慧远塔院及佛驮跋陀罗舍利塔。次年佛诞节,举行两塔开光大典,日本净土宗访华团多贺谷、铃木信光一行莅临盛典,并奉赠《大正新修大藏经》。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1984年,在海内外高僧大德和信众的支持下重建大雄宝殿,一九八九年竣工。1990年,东林寺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庆典。1990年,重建莲池。同年十月一日,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藤堂恭敬专程将原自东林引种之白莲种子回馈祖庭。1991年,东林寺举行莲花法会,庆祝祖庭中兴,莲池再现。日,东林寺举行莲社重建落成庆典及庐山东林净土宗文化研究会成立法会。日,东林寺创办的"江西佛学院"正式开学,果一方丈兼任院长。夏,举办"首届庐山佛学院夏令营"。秋,重开甘露戒坛授千佛大戒。1994春节,果一上人率两序大众发愿建造四十八米的阿弥陀佛接引像。日4时10分,果一上人往生。1994年秋,传印大和尚驻锡东林,升方丈座。2003年9月,大安法师受传印大和尚嘱托,出任东林寺代方丈,全面主持东林寺各项工作。
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麓,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系东晋名僧慧远于公元386年创建,为庐山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汉唐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代高僧鉴真曾至此,将东林教义携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慧远为始祖。现寺内诸殿及聪明泉等名胜均已修复。
东林寺净土苑规划伊始,便是以自然景观控制性规划为前提进行设计的。核心景观大佛坐落的位置,整个苑区中轴线走向,主要建筑规模、建筑标高等都基本保持了原控制性规划设计意向要求。苑区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山林建筑群经典的空间层次布局方式,使整个东林净土苑依山就势,将中轴线规划为山门殿(暨天王殿)、、、拜佛台、接引桥、大佛台等数个区域,精心规划为三圣殿、拜佛台、大佛台等七个苑区。苑区空间开合有致,相得益彰。其间以钟鼓楼、登山阶梯、服务区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既错落又呼应的空间整体。朝礼之路由缓渐陡,其间有虹桥飞跨,衔山接路。至宽阔的礼佛台前。
山门前有净土文化街,用作后勤服务、心理咨询、国学传播、素食文化等方面之用。山门殿区位于大佛苑区建筑群中轴线南端,正殿为天王殿。
天王殿与环庐山公路相邻,设计用一座五进门石牌坊作为屏障,以之为苑区的南部边界。经由牌坊有四重树木、草坪台上排列八柱经幢,山门左右设置白象石雕。由乌头门式影壁与山门,及山门前两侧附属配殿,巧妙构成一个入口空间。中轴线两侧厢房后为入口区停车场。天王殿内供奉天冠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四大天王,形成第一景观。
区全长90米,以为核心,左右配殿,主殿与连廊相接,形成一个略似故宫午门五凤楼的设置格局。既寓意一个敞开双臂接引的博大胸怀,又再现了盛唐净土寺院八功德水及亭台楼榭的繁盛景象。殿内供奉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之像。有净土变壁画,营造出一种置身西方佛国那欢快、欣悦的氛围,是围绕"接引"主题的加以诠释与渲染。
大雄宝殿区全长有180米,左右有配殿分两个区域展开。一是以为中心。周边有连廊与过殿,塔中供奉佛的真身舍利,供信众绕塔供养修行,瞻拜舍利,缅怀佛的功德,生起念佛的善根。二是大雄宝殿与相连的区域。大殿为重檐庑殿,殿身深七间,平面为九间,是中轴线上规模最大的殿堂。大雄宝殿殿后直对登山台阶,台阶起伏延伸。其间设置亭台,既可驻足歇息,又可凭栏望远,可获于庐山之外方识其真面目之悦。
拜佛台位于登临大佛阶梯的中段,台中设置以供养为主题的雕塑,前可瞻仰大佛尊容,后可回望三圣殿、天王殿,台中主要为供养拜佛之用。接引桥巧妙利用山体谷涧互为两点支撑而就,桥体为拱形,如空中飞虹,桥栏雕塑与桥道体现"水火二河白道喻"。桥道为莲华图案,步步莲华,趋向彼岸阿弥陀佛。桥下百鸟谷是飞禽栖息、百鸟偕鸣,共赞佛德。过接引台,寓意到了极乐彼岸。桥头有二菩萨迎接的石雕,脚下有黄金为地(铜路),周边有模拟的七宝地,表明已徜徉在极乐地面上了。接下来是极乐路,栏板有净土图案,柱头有极乐莲华及迦陵频伽等图案。到尽头有"故乡风月"铜浮雕,沿左右环道上大佛台。
大佛台是一简洁而庄重的曼陀罗,主佛48米,莲台6米,宝盖81米。有两层平台,第一层有1万平米,四周长廊,须弥台有九品往生、十二光如来之石雕,背后有功德芳名石碑。第二层有6千平米,大佛安立处。大佛前有观音、势至,形成西方三圣接引的格局。第一层有一被接引的比丘于莲台上长跪合掌礼佛铜雕。须弥座下有八大金刚护卫,二层大佛台汉白玉栏杆,气象恢宏、庄严。大佛台后有山顶平台,设置四十八愿石柱,雕刻四十八大愿,形成一巨大能量场。周边长廊环绕,可供信众礼佛修行禅观所用。大佛台下有七千平米的空间,用作净土文化展览馆,展示净土经论、净土传承、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佛原理与感应、净宗十三祖传略、往生事例、净土法门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等内容,令行人对净土文化有一系统详尽的了解。占地3300亩的东林寺净土苑,主要以修学道场的概念来布局,除了在大佛朝礼区浓墨重彩地渲染出净业行人对阿弥陀佛的虔信之外,其他修学区域力图简洁质朴。
传说在东林建寺之初,慧远大师为筹集木材而发愁。一日,远公寐至夜半,梦中忽见一位自称"庐山之神"的白须老人对远公言道:"此处幽静足以栖。"这天夜里,天空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等到天明的时候一看,殿前的池塘中已涌出了许多上好的木材,解了慧远大师的燃眉之急。这都是慧远大师诚心鉴于天地,德行有感于神灵,故有此神助。后来,慧远大师以此木料所建之殿堂就命名为"神运殿",涌出木材的那口池塘就叫"出木池"。
东林寺玉佛楼后,有一泓清泉四季不涸,叫做"聪明泉"。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二人行至山脚,见有此处苍松翠柏、泉水潺潺,便于此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聪明泉"。唐太宗曾手书"聪明泉"三字,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亦有诗云:"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后人均刻碑留念。直到现在,许多到东林寺览胜的游客都要饮上一勺"聪明泉"水,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
远公塔院在东林寺西侧,供奉有慧远大师墓塔。慧远大师,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出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大师的家族是儒学世家,他幼而好学,玮璋秀发,博综六经,尤好《老》、《庄》。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他21岁,本要与博通经学的范宣子共隐。由于南北战争,道路阻绝,南下未成。听说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传教,便与弟一同前往。闻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毅然出家为僧。慧远大师修行研佛,译经著述,弘法讲道,其学问人品为人称赞,是佛教界公认的领袖。他建立了东林道场,与高僧、贤士123人结成白莲社,精进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开中华净宗一脉,被尊为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后人建塔供奉,是为"远公塔院",又因其墓塔叠石如荔枝,故又称"荔枝塔"。旧有塔院在清代已毁坏,塔为1983年重修,2000年又修葺一新,院内有一棵"佛手樟",相传为慧远大师手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 。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东晋慧远大师的同门师兄慧永法师住锡西林30年,慧远大师初来庐山时曾居于此,后建寺于西林之东,故名东林寺。西林寺于公元731年由唐玄宗敕令重修,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砖浮屠。唐玄宗敕建。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年)又自行愈合。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各面均有佛龛。底层南北开门,正门向南。塔身向南每层门顶上皆有题额,底层至七层分别为千佛塔、羽室才、金刚、灵就来、无上法、聪雨花、无明藏。塔为空心塔,外状崔巍,高耸峭立,为西林寺的标志。
六朝松(东晋)三笑堂前有古松一棵,虬枝盘结、树影婆娑。传说此松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本名为"罗汉松",因植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历史,故称"六朝松",有人亦将它誉为"庐山第一松"。据传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兴衰息息相关:寺兴树则荣,寺衰树则枯。如今又见六朝老松枝繁叶茂,当知中华国运绍隆,东林祖庭亦必道场再兴。
十八高贤慧远法师 、慧永法师、慧持法师 、道生法师、昙顺法师、僧睿法师、昙恒法师、道昞法师 、昙诜法师、道敬法师、佛驮耶舍尊者、佛驮跋陀罗尊者 、刘程之、张 野、周续之、张 诠、宗 炳、雷次宗 。
性觉灵明,寂照真常,昔迷今悟露堂堂,三宝是慈航,一瓣心香,皈礼法中王。佛言:"若人以四事供养四天下满中罗汉,尽于百年,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发心出家功德。"善男子善女人剃除须发,出家入道,行六波罗蜜,学无量法门,度一切人,续佛慧命,令三宝不断,其功德殊胜难量!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闭关念佛于隋唐时颇为盛行,利益甚深。为实施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信愿念佛,同登极乐之宗旨,成就净业行人的法身慧命,东林祖庭在正常念佛修行的基础上,增加10天、25天、49天、100天的闭关念佛实修活动,亦有比丘三年长期闭关的独立关房。在闭关期间内,每天念佛十万声,为念佛同仁提供克期取证的机会。
昼夜经行念佛
《佛说无量寿经?》云:若人斋戒清净,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间断念佛,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令广大净业行人握持往生净土之左券,东林寺常住定于每月12日组织进行一日一夜精进经行念佛共修。经行期间(24小时内)日中一食,严持八关斋戒,止语,不睡、不坐、不卧,只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念其他名号、经咒。
慧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在庐山般若台之阿弥陀佛像前,与刘遗民等123人,立了西方往生之誓愿,行持念佛三昧。这年,他67岁左右,这个结社之被称为白莲社是由于在山之东边和西边的池塘种了白莲。参加结社的僧侣里,除了慧远以外,还有意永、慧持、道生、佛陀耶舍(罽宾国婆罗门种)、佛陀跋陀罗、慧睿、道恒(347--418),道敬(369-420),昙顺(347-425),道昞(365-435)、昙诜(361-440),而且也有俗人身份的刘遗民(354-410)、张野(350-418)、周续之(377-423)、张诠(359-423)、宗炳(374-442)、雷次宗(386-448)等人。慧远在阿弥陀佛像前聚集着包括这18位名士和其他门徒共123人,祈祷在西方极乐世界再生,慧远是净土宗之创始者,也是初祖,但他兼备禅净两宗的修为。对于他们修行的念佛三昧,慧远在《念佛三昧诗集》序文里规定,"三昧是,把念头集中到一处而变为寂静的行为。"而且,"有很多种类的三昧,那个名称也很多,其中具有很高的功德而容易实行的是念佛(三昧)第一",慧远是般舟三昧,他说"功德高,容易修行的是念佛第一"。这样的念佛三昧是根据支娄迦谶翻译的《般舟三昧经》来的。形成兜率往生的思想,进而形成西方往生之思想,他翻译《无量寿经》六次,在《般舟三昧经》等的序言中推崇阿弥陀佛。此外,由于其师道安作净土论鼓吹弥陀之思想,很赞赏净土信仰,这一师承到了慧远,成为纯然的信仰中心的结社,但在慧远以前可以代表实践佛教的净土教的中心的阿弥陀佛信仰,到了这个时代只是维持那个传统而已。像这样白莲社是值得注目的弥陀信仰运动,它基本上根据《般舟三昧经》之教说,他们用严格的持戒和卓越的冥想在心里念了阿弥陀佛,实际上或者在梦里见到阿弥陀佛,终归愿意离开因果轮回的世界而居住到西方净土。 而且慧远在《念佛三昧诗序》中说:整个三昧,那个名字非常重要,功高、容易向前去的是念佛。为了得到这个念佛三昧,他在般若台每天念佛六个小时而向西方净土礼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慧远多么恳切至诚地修行念佛。他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千遍,做了48拜,每天礼佛,白天3回,晚上3回,精勤而不懈怠,发愿坚固。这样的白莲结社渗透到了一般庶民男女之间,在佛教寺院每年从8月1日到7日举行称为白莲会的盛大的法要式,中国社会普遍受到了慧远净土思想的影响。到了元、明时代,作为全社会的信仰流传下来,开了中国净土教的先河。这个净土教之团体从一个方面可以说是佛教教团发展的一个形体,到了近代也常常有慧远之遗风,称为庐山流的念佛,把念佛和禅的一致当做宗旨,和昙鸾、道绰、善导大师等倡导的净土教有点儿不一样,但是作为中国净土教之创始者,慧远对后世净土教徒的影响很大。(摘自《丛林》2000年第3期)
东晋时,著名的禅宗法师慧远在庐山修行,三十馀年间,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从不越过虎溪。一日,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两人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相谈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三人耳旁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竟完全没发觉。直到越过了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原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虎溪三笑"的故事虽经史学家证实为后人编造,但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为历代名士所欣赏。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至今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都源出这则传说。明朝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亦是以虎溪三笑故事为题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乍看如同一人,细看实为一孺、一僧、一道三人合抱相视而笑,构图精巧。
免收门票。
D1 北山公路-北山园门-小天池-望江亭-花径-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芦林湖-会址-东谷名人别墅-美庐-周恩来纪念室-牯岭街;D2 含鄱口-大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
1、在九江市火车站或市区乘坐的士前来东林寺,包车(不是打表计费)费用在35元左右,直接送到东林寺门口。如果来的人多的话,还是出租车划算又方便。2、在九江火车站可乘坐101号公共汽车到十里大楼下车,转乘十里大楼往通远(或赛阳)方向的中巴(3元/人)到东林村路口,沿路前行1公里左右即到。3、在九江汽车站下车后乘坐101路公共汽车到十里大楼下,其余同2。4、在庐山火车站,可包的士前来,费用25元左右。5、自己带车过来的话,注意沿途的路标,有些地方标记了东林寺的指示牌。如果是从九江到东林寺要从莲花镇走岔路过来。
词条标签:
其他人还看
蚂蜂窝旅行网是国内最大的旅行社交媒体,涵盖旅游攻略、翻译工具、消费指南、旅游社交等旅游服务。
词条信息 创建者:xilu2013 创建时间: 最近更新: 编辑次数:8
1xilu2013 2无瑕如白色 3布拉格の晴天
&&|&&&&|&&&&|&&Copyright&?&&&奇虎360旗下搜索服务&&&&京公网安备号
馆藏&9787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载]东林念佛堂八关斋戒暨24小时经行念佛法会
东林念佛堂八关斋戒暨24小时经行念佛法会
2010年11月27日至28日,香港东林念佛堂在方丈宽运大和尚积极发起及热心善信的支持下,与庐山东林寺首次合办「八关斋戒暨24小时经行念佛法会」,参加之莲友十分踊跃,有三百余人之多。  众所周知,庐山东林寺为净土宗之祖庭,由慧远大师创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乃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方佛教之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迄今已有1600年历史。
东林寺位于长江南岸,庐山西北麓(南面正对庐山香炉、天地诸峰,北倚分水岭及上方塔,西北有香谷,东南有乌龙潭),地势雄伟。寺内建筑恢弘,布局合理,气象古朴清幽,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人间净土的感觉。历史上,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多不胜数,如佛陀跋陀罗尊者、智者大师、鉴真大师、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韩愈、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李白、陆游、杜甫...等等。寺内文物非常之多,每一处古迹都寄寓着历史典故,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东林寺自建造以来,历尽沧桑,屡废屡兴。现时由大安法师任代方丈,远承慧远大师遗风,提倡老实念佛,严净清修,备受国、内外教界人士及佛弟子之赞誉及推崇。
而东林念佛堂,亦是香港专修净土之庄严道场。1952年由开山祖师定西法师率南华学佛院多位学僧及众护法居士,披荆斩棘,开荒辟地,备尝艰辛建成。1962年正式获政府批准,成立「东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包括定西、茂蕊、济涛、圣怀、了一、永惺、圣照、智开、达成、洗麈、净真、妙境法师及马工广居士等。期间,永惺法师于念佛堂内,担任监院达十八年之久,并于1970年创办「佛教东林安老院」。其后,净真长老、圣怀长老等,复扩建大雄宝殿及大悲殿,经数十年不断弘化发展,规模初具,道场清净,信众虔诚。
2009年初,圣怀长老亲自嘱托,经董事会一致公推宽运大和尚为第十任住持,为继承开山祖师之大愿,广弘佛法,普渡有情,于是锐意重建道场,重振道风,遂发起复修工程,经多月辛劳,新建工程于公历2009年12月25日
是次法会得到大安法师大力支持,派出东林寺首座和尚本通法师、知客惟心法师、大佛募捐部主任妙湛法师、净宗学会秘书长中善法师、《净土》杂志副主编觉行法师、东林莲社负责人悟青法师、僧值灵德法师及丈待德文法师等八位法师来港领众经行念佛共修,法缘十分殊胜与难得。东林寺的八音念佛方式,令莲友们深感摄心与受用;而在24小时经行念佛之前,即11月27日早上,宽运大和尚更为戒子们传授了八关斋戒,令法会倍觉庄严清净;大和尚晚上又与戒子们一起经行念佛,直至达旦;虽然法师及莲友们均一昼夜未眠,大众仍感到身心愉悦,法喜充满,实在是佛力加被,祖师护佑。心得分享会上,莲友们均表示这是一次难得与难忘的念佛经验,感到真实得益与受用。
今次是庐山东林寺与香港东林念堂首次合办之精进经行念佛法会,希望能藉此带动香港莲友老实念佛之风,推动净土法门之弘扬,引导社会人心向善、向上,加强人间净土理念之落实。莲友们均满怀欢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寺方再举办第二次的法会,大家一起同心念佛,回向法界有情闻法欢喜,同生极乐。
以下是宽运大和尚法会期间于大悲殿及五观堂开示之内容,分日刊出以飨读者。
永惺长老慈悲开示
宽运法师为众戒子传授八关斋戒
宽运法师为众戒子开示八关斋戒功德
东林寺首座和尚本通法师为众居士详细讲解八音念佛方法,令莲友们深感摄心与受用
宽运法师与戒子们一起经行念佛,直至圆满
心得分享会上,莲友们均表示这是一次难得与难忘的念佛经验,感到真实得益与受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林寺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