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对中国的毒害主义

论近代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论近代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到了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也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也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结束。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人民开始探索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道路。但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探索中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吸取了教训,结合中国的国情,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或许很多人都会疑惑:难道中国真的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吗?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近代中国为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想,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近代的中国国情决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缓缓被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面对发展存亡问题,中国各阶级人民依据着自身阶层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思想,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形势,农民阶级首先发起了以宗教为形式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地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一些有识之士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他们是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因此洋务运动也避免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又脱离人民群众,仅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这种想法就如海市蜃楼一样虚妄。结果只是证明了希望通过改革封建政权本身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这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中国人民由此掀起了全面向西方的热潮。然而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新的出路。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却送来了社会主义,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正在彷徨地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所在,中国人民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思考和探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又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吞并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他们在土地制度上主张不触动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他们所由出生和依赖的地主阶级的利益。以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因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因素,使它难实现。封建的压迫,列强的侵略,中国奄奄一息,而这时的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之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更为坚定。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更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得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了政治舞台。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由于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的努力遭到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的时候,他确实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首先,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其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再次,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了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了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而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在李大钊等的影响下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起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历史已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理论思想已不能再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发展的有效精神武器;实践也证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赢得胜利。在探索中国出路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过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运用过许多的方法试图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受尽列强欺凌的状况,但列强是不会愿意看到中国富强的,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残留着顽固的封建势力,他们也不愿意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摆脱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制度。因此,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处于迷茫探索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的革命指明了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比较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后的实践也证明了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当然,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不是几个伟人就能决定的,也不是几起事件就能左右的,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因为它遵循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而且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容性,如:有着类同的价值精神取向,其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一直以来提倡的大同思想相类似。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符合,并把中国引向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又使得中国的斗争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一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学说,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客观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近代的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且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近代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历史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在近现代史中,我们看到,在中国革命的最初时候,革命者们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尝试了很多救国救民的办法,引进了许多的思想和变革方法,但是却都失败了而最后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中,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在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无论这样的选择最终会将民族带往何方,但在当时它都是最能解决社会迫切问题,满足社会强势需要的方案。当时的中国急需要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急需要切肤之痛的革命,而不是所谓的“社会改良”,改良者 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戊戌变法”表明任何形式的改良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接下来便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 “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
之后,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新文化运动兴起,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指导思想。正当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中国,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而这次,历史则告诉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成功的,回首历程,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7、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案.ppt1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产生必然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