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五经的作者用什么作了几枝号?用来作什么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摩西奶奶:做你喜欢的事就对了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今日汇率纽币/人民币: 4.8011 |
12PM 更新以上汇率信息由铭源金融提供官方微
今日汇率纽币/人民币: 4.8011 |
12PM 更新以上汇率信息由铭源金融提供官方微信: mingyuannz | 电话: +64 9 3599898世界再嘈杂,必须有一颗安静的心。你要去相信,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大多数人的一生,要求其实很简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便是莫大的幸福。然而实现它却并不容易。1960年摩西奶奶收到了一封署名春水上行的来信,写信的日本年轻人在信中诉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文学,很想从事写作。可是大学毕业后,迫于生活压力以及亲人的期许,他找了一份医院的工作,然心里却一直不喜欢这份工作,感到别扭。眼看年近三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这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而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彼时摩西奶奶已名声大噪,收到了很多粉丝或是画商的来信,不是恭维自己就是向自己索要绘画作品的,这封信却是谦虚地向自己请教人生问题,摩西奶奶顿时产生了兴趣,结合自己一百岁的人生阅历所得,回复: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日,一个名为“摩西奶奶在21世纪”的画展,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因为这张明信片,日本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春水上行就是后来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很多人,看似忙碌,实则迷茫,他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他所做的,是随大流,是按照别人对他的期许和要求去做事情。他甚至可以很成功,三十出头的年纪,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家有妻儿,一切行进得很平顺。然在独处时,他时常感到怅然若失,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日常的忙碌,让他找不到自己,不得安心。有一部分人却截然不同,他可以没有全世界,却唯独不能丢了自己的喜好。当他沉醉在自己喜欢的工作或是爱好里,时间对他来说都消失了。他将精力与时间投注其中,不计功利,甚至不强求一定要有个结果。他的喜欢是纯粹的,如孩童般,对一切保持好奇与尝试。每每被问及值不值当?他笑说,生命本充满了不确定,它让我感到快乐,在做它的过程中,让我感觉整个生命都是活力充沛的。它能让我沉浸、纯粹投入,感到兴奋。这样的体验本身就是收获,不是吗?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累。有所喜好的人,会在一天的劳累工作后,费心思去琢磨研究一道桌上菜肴,侍弄一下花花草草,会在深夜读书码字,缝制一个手工小包。对于喜欢这些的人来说,去做它,不是工作更不是任务,是生活情趣的调剂,是让身心放松的方式,累从何来?人生长短,弹指一瞬。日常的重复,让人产生错觉,会认为一切都来得及,会有时间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年轻时,大多数的我们开始给自己制订时间计划,最开始我们需要养活自己,挣点小钱,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许五年后,我可以重拾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五年过去了,手头积攒了点小钱,然谈恋爱两年的女朋友要求结婚,我不得不再给自己两年,等家庭稳定了,条件更宽松点,我一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两年过去了,小生命来了,内心充满喜悦与紧张,我对自己说,兴许可以再缓缓,等小生命再长大点,然这次我不敢给自己设定时间期限了。有人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成长乃至工作初期,迫于生活的压力或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不是那么喜欢的事情,或是按照自己不是很喜欢的方式与节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不可谓不是从不自由到自由的必经阶段。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守住自己的初心,坚持住心中的梦想与爱好,等待实现的时机。喜欢一件事,你就开始去做吧。即使此时此地只能把它当成业余爱好,你坚持去做了,点滴积累,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的专长,成为你可以靠之养活自己的看家本领。你要去相信,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摩西奶奶()是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的流行名,她本是一个农场工人,喜欢刺绣乡村景色。76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日,摩西奶奶在纽约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终年101岁。她留下了11个孙辈、31个曾孙辈和无数的惊叹她的人们。来源:十点读书更多实用信息回复所提示关键词新西兰旅游签证全攻略 | 关键词:签证新西兰详尽交规 | 关键词:交规新西兰交规笔试综合题库 | 关键词:题库新西兰自驾攻略 | 关键词:自驾中国驾照翻译服务 | 关键词:驾照入境新西兰什么不能带 | 关键词:入境新西兰入境卡中英对照 | 关键词:入境卡新西兰南岛景点盘点 | 关键词:南岛新西兰北岛景点盘点 | 关键词:北岛新西兰14个国家公园 | 关键词:国家公园奥克兰36个必玩项目 | 关键词:奥克兰皇后镇24个必玩项目 | 关键词:皇后镇罗托鲁瓦全攻略 | 关键词:罗托鲁瓦发现新西兰 ID: Go_Kiwi
微信阅读数:48589
微信点赞数:76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Go_Kiwi
新西兰门户公众平台.为您开启一扇了解新西兰的窗户.专注于以下领域: 旅游 移民 留学 摄影 房产投资 中西文化 亲子教育 本地新闻 生活百科.在海量的资讯中为您精心筛选最实用,最真实,最精彩的信息.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出境游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By admin, on 十月 20th, 2010
圣经人物传——摩西
作者:迈尔博士
一个五岁的小孩在礼拜天晚祷中,诚恳的对神说:「求你打发你的圣灵,进入我的心,使我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前一个世代,神所重用的仆人迈雨博士(F,B,。Meyer)迈进属天路程的第一步。他母亲很留意的记录了这段话。以后,他几乎每天都重复同样的祷告。
在迈雨博士跑完了世上道路,被主接去前一天,有人问他,经过了那么多年日,他对他的救主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举目向上,说:「没有,就和平常一样,他在我里面,我在他里面。」
这两句话,已充分说明了迈雨博士一生的路程,同时也让人看到他在服事上多结果子的秘诀:稳定的与神紧密同行,不求特别的经历,不讲究高深的道理,只有忠心、诚恳的把主介绍给人。
第十九世纪,神在英语世界中兴起了不少的杰出布道家、奋兴家、解经家、和圣经教师。迈尔是其中较受欢迎的一个。他以「圣经教师」著称,擅于对知识分子的服事。在他同代属灵伟人中,迈雨博士的文学造诣可能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他留下了许多文字上的属灵遗产,其中最为特出的,就是本社翻译出版的这一套「圣经人物传」。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息劳已近六十年,但他的信息仍然在英语世界中继续作工。
迈尔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对知识分子特别有负担,终其一生,不断保持他的学生工作。而各地学生也颇喜欢领受他对他们在基督徒生活上的教导。
迈尔博士的牧养教会经历极为广泛,从利物浦到伦敦,都留下他的足迹。慕砷早年在英国的服事,乃是由迈雨博士安排,两人的相处,给迈尔的服事历程,又更往前推进。
迈尔博士也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讲员,经常受邀到不同堂会讲道,自一八八七年起,他是凯锡克(Keswick)大会的经常讲员,对从各地来,在属灵上有追求的圣徒,提供属灵上的帮助和供应。)
他与对华的宣教工作也有极深的渊源。前往中国宣教的剑桥七杰中,有两人是他的密友。他们的宣教热诚使迈雨博士极为感动。以后他成为「域外传道会」(Regions Beyond MissionarvUnion)的主要推动人,积极鼓吹海外宣教工作,支持海外宣教士。
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动人的信息,迈尔的服事最大的特色是他生命的深度。他这个人本身就是一篇信息。有一位多年与他一同服事的同工,描述一件实际发生的事:「有一次聚会,我必须到台前去见迈尔博士,却给两个老人家挡住。他们也拼命往前走。『我们坐到前排去!』我听到其中有一个人说:「能看到讲台上的那个人,即使他不开口讲话,你也会觉得很舒服。』」
他的这位同工又加上一段他自己的看法:「这是对迈雨的丰采最佳的形容。任何讲台,只要迈雨博士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彷佛就会发出光辉,就有恩福流露出来。他那慈祥的脸孔,正是他内心柔和、谦卑、良善的表露,所以,许多人一见到他,就能进入敬拜的气氛中。」
这也是迈尔博士文字工作的特点。我们可从字里行间,摸触这位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的属灵伟人生命的深度。
迈尔博士的「圣经人物传」十三册,在英语世界中,历半个多世纪仍然畅销无比。甚至有出版社将其中十二册集成两巨卷发售。中文世界,过去曾有证道出版社出版「以利亚」和「彼得」二书。本社为使华人信徒得窥迈雨博士原着全貌,经决定全套翻译出版。香港证道出版社慨允将「以利亚」、「彼得」二书中文版权转让本社,仅此致谢。迈尔博士的「圣经人物传」并没有按照时代先后撰写,也不是依重要性分前后。为方便读者,本社依照圣经年代编排各人物传记之次序。
愿读者能藉此套圣经人物传记,得着属灵上的益处。
美国活泉出版社谨志
一九八六年秋
我们的立场
希伯来书十—24
「摩西因着信……」(来+一24)。
希伯来书的作者,明白地指出希伯来历史中好几位信心伟人成功的秘诀。这段点将录中的当事人,如果还有气息的话,一定异口同声道:你们何必这么大惊小怪,以异样眼光看我们呀?这有什么希奇的呢?你们以为这些成就是我们凭自己的本事或圣洁的品格作成的吗?其实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以他圣洁的膀臂,在我们身上作成的。靠着信奉他的名,我们才能成就这一切奇妙的工。
我们若误将这些丰功伟业归诸于这些历史英雄超常的胆识、魄力或高洁的灵性,那就大错特错了,且忽略了圣经教训的宗旨。其实这些人和一般人并无多大差异;不同只在于他们对神的信心。其实他们之中有几位比我们还要逊色呢!像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这几位粗犷的勇士,若置身现代社会中,还会令人侧目而视哩!这些人所以在圣史的殿堂居一席之地,令后世景仰敬爱,就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神深湛的信心。圣经四次提示此乃摩西为以色列人缔造大功的秘诀。
这真理也是主的教训再三强调的重点。它呼召门徒时,从不问他们究竟有多少能力、智识、热忱。在他看来,这些都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他所要求于他们的,就是信心,即令只有芥菜种那么小,也能移山倒海。有一次他对一位作父亲的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信心又是什么呢?它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品格,使人能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大事。信心乃是人谦卑地搁下自我的意思,让神毫无拦阻地动工。所以信心是出自灵里的一种把握,认定神的旨意必成,自己甘愿作他的器皿,让神透过它实现其计划。简而言之,它是一个无限量的容器,不断向神支取能力,让神透过这器皿赐福给众人。有信心的人是被神充满、被神感动、被神得着的人。他在世上所作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成就,而是神透过他作成的。
因此真信心有几个必要条件:
自觉无助、渺小。
确知在神的计划中
全然奉献,使神畅然无阻地成就美旨。
每日支取应许的灵。
不顾情绪感觉,敢凭着信,绝对信靠神的信实,并有所行动。
因此在研究摩西生平时,让我们切记:尽管摩西有崇高的胸怀、壮硕的体魄、又博学多才,然而他对以色列人有如此大的贡献,倒非归因于这些过人的才气,而在于他紧紧倚靠神的信心一他的信心足以成就其所有才气所无法臻至的巅峰。
我们还要进一步探讨:神如何透过摩西的信心,实现他的应许,赐福给顽梗背叛的以色列人。神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肯与他合作的忠仆,来执行他的计划、兑现他的应许。摩西符合了信心仆人的条件,终被耶和华选中,藉着他成就了神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
上述几个信心的条件,都一一实现于摩西的历史生平。开始时,摩西尝试靠自己的势力拯救同胞。结果失败了,不得不逃亡到米甸,放弃了拯救以色列百姓的希望,准备在旷野度其残生。他遭到无情的打击,失意到全然无助、绝望的地步,然后神的火光才燃起荆棘,神的能力降在枯槁如死灰的摩西身上,使他士气重振,担负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任。
他对神的计划毫不怀疑,因为神早在几百年前就应许亚伯拉罕,豫言以色列人在埃及顶多寄居四百年。而且神也清楚告诉他:神必施行拯救。
他完全顺从神的旨意,就如他手中所握的手杖听凭主人指挥一般。所以圣经称摩西是「神的仆人」。「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这几个字也是一再出现的字眼。
他日日仰望神的应许,在祷告中祈求,全然倚身其上。从中他学会摆脱熟悉的、试验过的旧径,在神的吩咐下,跨步踏上陌生的路途,甚至不惜带着三百万同胞奔向大海,仰仗神的拯救,深信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人失望。
信心使摩西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我们逐章逐节地研讨下去,会越来越明了这点。相信大家都急切想知道摩西怎么有这样大的信心?我们为什么没有。神的方法永不过时。只要我们能像摩西一样忍耐,接受神的管教,我们必然也能拥有他那种信心。一旦我们有了这样的信心,谁敢说我们不会再看见第二次出埃及的神迹–大海分开,救恩之道显明;敌人遁逃;锁链断裂;奴隶得释放;众人以凯歌颂赞耶和华!神合用的器皿,具有无可限量的潜能,神的能力要源源不绝,藉着它倾流而出。
你肯向自己的血气死吗?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神的计划;寻求并遵行他的旨意;对他完全降服顺从;日日以神的信实为粮;勇敢跨出信心的大步伐,不在乎情绪感觉,单单倚靠神的信实,深信他必成就所应许的一切?如果是这样,那么神必定能大大使用你,就如古时重用他的忠仆一般。
我们可以确定:神在今天的世代,也有一些尚待成就的伟大计划。照着他行事的原则,他得透过人的信心去完成这些计划。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这样的材料?我们的信心是不是合用的导管,让神能透过我们动工,荣耀他自己的名?让我们好好思想摩西的一生及其为人,从中汲取教训,认真学习,以便将来有一天,我们也成为主合用的器皿,豫备行各样的善事。
他母亲的信心
希伯来书+—23
「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来+—23)。
这位婴儿是出生在一个十分不友善的世界。当他睁开眼睛,外面的大自然尽管如诗如画;小屋傍着旖旎的尼罗河,夹岸是绵延的芦苇草;波平如镜的河面,白天映照着蔚蓝的天、雪白的云,夜晚则是满天星斗。埃及的大都会、商业、艺术、军事、宗教的中心盂斐斯,也近在咫尺。
皇室的游行队伍在出征或定期于尼罗河畔举行的祭典节庆,总会路过这幢小茅舍。从各地来的祭司,在前往「普他」大庙的途中,也会经过这不惹眼的简陋小屋。他们永远也没想到这寒怆的破落门户将永留青史,而他们朝圣的那座富丽堂皇、画栋雕梁的庙宇,却在灰飞烟灭的废墟中早已被人遗忘。
埃及盛产黄瓜、西瓜、菲菜、葱蒜、麦谷、丝织品、香料等,除了供给国内所需,还运往外地。络绎不绝的骆驼商队、骡马货运工具、商船、驳船等,把远近的交通衢道、河川拥塞得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不远处,矗立在无垠沙漠上的,是一座座高耸雄伟的金字塔,它们将继续屹立世世代代,让千秋万世的人赞叹它的风华。它代表人类对不朽的信念,也象徵人的自私孤傲,对同胞的痛苦无动于衷。而摩西就生长在埃及的繁荣盛世,但等待他的却是无情的厄运。
他属外族人。大约在三百多年前,他的祖先从巴勒斯坦的地方移民到此。因埃及宰相约瑟之赐,他们得以逃过饥荒,定居于此。当时的埃及法老自己也是外族人,王位不甚稳固,因此十分欢迎这批外来的移民,视之为宝贵的盟友,让他们安顿在最肥沃的绿洲——歌珊。他们不断繁衍,在勤俭耕耘下,越来越兴盛发达,势力不断扩张,到后来人口达两百万之谱。即使如此,他们仍是外族人,处处遭排挤、仇视。
他属于被压迫的民族。经改朝换代之后,新的君王不再欢迎这批外族人,也不记念约瑟的辉煌贡献。当时在东方邻国有战争的豫兆。法老王担心这些希伯来人会与仇敌勾结。而且他们的人数已增加到构成威胁的地步。于是他决定要大肆铲除,以残害逼迫来削减他们的势力。
于是突然之间,大批歌珊地的牧羊人被抓去服劳役,在凶暴的埃及工头喝斥鞭笞下,每天得完成一定数量的砖块。有些则被徵调到河边汲水灌溉农田,从早到晚挥汗如雨地作苦工。「无论是和泥、是做砖、是作田间各样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严严的待他们。」埃及人抓住各种机会剥削苦待这些希伯来人。
这位婴儿的父亲可能也和一般的希伯来壮丁一样,被抓去服劳役,从早到晚赤身在炙阳下作苦工。回到家往往遍体鳞伤、筋疲力竭。神的选民在那些岁月饱受欺压,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绝望光景,有些人不禁怀疑神是否存在?他为何不怜恤他们,施恩拯救?
他出生在苦难的时代。在这个家庭要,除了父母亲之外,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另外还有一个三岁的男孩亚伦,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在亚伦出生时,他的父母用不着把他隐藏起来,因为法老王只试行用逼迫的方法压制希伯来人。过了几年,他发现奴役的手段仍不够苛刻,不能达到他的目标,所以又策动另一阴谋,以除灭所有的男丁。他宣布所有希伯来的男婴必须丢到河里淹死。
很可能这道残暴的旨令并没有施行几个月。法老王因一时恐惧所设的毒计太惨无人道,违反人性,其属下背地里并没认真执行。但在刚施行的那段期间,确实是希伯来人最凄惨的日子。只要家庭仍有天伦之乐,剥削、苦役、讥嘲、虐待都还可以忍受。然而一旦连这点安慰也受到威胁,无辜的爱儿也逃不过厄运,满腹的苦情就倾泻而出了。
通常新生的婴儿,特别是男孩的出世,是家中莫大的喜事;如今反而带来忧伤、惊惧。母亲在饱受生产之苦后,抱着爱儿,却没有欣喜的期待,满足的安慰。尽管如此,「以色列人多起来,极其强盛,」这道命令显然只施行很短的时间。而摩西很不幸就在这时出世。这是神所安排的,也是他一向行事的法则。经过彻夜的惊涛骇浪,主踏过海面走近门徒。天将破晓,行刑的时刻迫近,天使才带领彼得出监。绞架已作好,辗转难眠的王才想起未底改的好处。朋友啊,在神拯救你之前,你也许得经历一番苦难,但不要绝望灰心。神虽然让你翘首等候,他始终记得他的应许,必然兑现。
他的父母是有信心的。我们对摩西的父母所知不多。圣经只提到他的父亲是「利未家的人」,名字叫暗兰,是利未之子哥辖的儿子。不过在那时候,利未支派并无特殊地位。母亲约基别也是利未支派,而且和他丈夫是近亲,是哥辖的妹妹。这对寒微的夫妻平日就靠替人作工维生。可贵的是,这个家庭仍保守着先祖的宗教传统,敬虔爱神。这在希伯来族人当中,是十分罕见的。
史丹利(Dean Stanley)的书讨论到在埃及寄居,给以色列人带来有害的影响。「旧有的自由、活力,特别是先祖传下来的古老宗教,逐渐褪逝。」从圣经后来的叙述看来,以色列人显然习染埃及人拜偶像的风俗。约画亚对以色列人说:「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书二十四14)。神后来也透过先知以西结提醒以色列人早先的不忠:「那日我向他们起誓,必领他们出埃及地,到我为他们察看的流奶与蜜之地。那地在万国中是有荣耀的。我对他们说,你们各人要抛弃眼所喜爱那可憎之物,不可因埃及的偶像玷污自己;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他们却悖逆我,不肯听从我,不抛弃他们眼所喜爱那可惜之物,不离弃埃及的偶像」(结二十6一8)。他们不再守安息日;也不看重割礼–它原是神与人立约的象徵。祖先传下来的圣洁传统抵挡不了异教淫乱放荡的风俗。以色列人被埃及同化了。
不过在众人皆醉时仍有独醒之人。有少数家庭在举世皆浊时,仍清心自洁,忠心爱神。摩西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仍笃信神与以色列人立的约,知道迟早神必施恩拯救。等孩子到懂事的年纪,他们就把先祖的故事讲解给孩子听,叮咛他们要记取教训。头生的长子亚伦照例被奉献出来,在家族中执行祭司的职分。长女米利暗也在父母的教诲下,学习以柔美嘹亮的歌声赞美敬拜神。
除了敬虔的宗教生活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信心表现。「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有些人在查这段圣经时,喜欢强调摩西的父母在迎接他出世时心中的焦虑、沮丧和惧怕。这幅图画对其他的以色列人也许是写实的,对他们却不然。因为圣经说,他们「并不怕。」约基别获知生下的是男孩,就把孩子交托给神,确信神必眷顾保守。当这对朴实的夫妇凝视着襁褓中的摩西,见他长得那么俊美可爱,心里一定憧憬着孩子美好的未来,相信他将来要作一番大事业,脱离奴隶的桎梏,像祖先代代传下来的豫言:等日期满了,以色列人将重见天日。
这对夫妇会忘记神曾给先祖亚伯拉罕的应许吗?「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创十五13一16)。岁月悠悠,豫定的期限终于快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已将近四百年。神的应许就要实现了。「他们必……从那里出来」(创十五14),这句话像铃铛,回响在约基别的心怀;他心中有一分肯定,一方面来自神的灵动工,一方面是看见孩子的面貌出众、「俊美」(出二2)、「俊美非凡」(徒七20),深信他必置身出埃及的行列。
他十分小心谨慎,时时注意是否有官兵或收生婆的脚步声走近。但他绝不惊慌失措。在忧虑烦恼来袭时,他就屈膝祷告,求神不叫他的盼望落空。整个家的安危就维系在这位妇人的信心上。神的天使护庇着无知的婴儿,让他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三个月。最后在圣灵的引导下,约基别编织了一只蒲草篮子,放在木箱中,外涂石漆和油以防水渗透。在亲吻了孩子无数次之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他放进去,合上盖子,亲自提到河边、轻放在芦荻丛中。他知道法老的女儿常在那一带沐浴,也许会注意到这个箱子,怜惜箱中的孩子。即或不然,他所信靠的神也必会以其他的方法帮助他。自始至终,他都没丧失单纯坚定的信心。「耶和华是他的亮光,是他的拯救,他还怕谁呢?耶和华是他性命的保障,他还惧谁呢?那作恶的,就是他的仇敌前来吃他肉的时候,就绊跌仆倒。虽有军兵安营攻击他,他必仍旧安稳。」
米利暗受母亲之托,远远站着守望,不是怕婴儿会遭害或被野兽侵袭,而是「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样」。约基别回到家,心中虽惦挂担忧,却更紧紧倚靠神大能的膀臂,相信即使天塌下来,金字塔崩毁,信实的神不会令他绝望。这是信心、而这样一位有信心的母亲,所养育的孩子,岂能没有信心吗?
『长大了』
希伯来书十—24
「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来+—24)。
事情的演变完全照约基别的信心所期待的。埃及公主在一群婢女陪侍下,到河边沐浴。他很快就发现芦荻丛中的蒲草箱,吩咐婢女取来。在众目注视下,把盖子轻轻掀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可爱的小脸蛋儿。孩子置身在陌生环境,看不见母亲那熟悉的慈容,围绕他的是好几张奇怪的面孔,不禁哇哇大哭起来。众人的心都被触动了。
聪明的公主立刻猜到这孩子的来路。附近成排的希伯来农舍、婴儿的长相和肤色,母亲不可能遗弃吃奶的孩子,父王最近颁布的残酷法令–这一切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正不知如何处置这弃婴时,在远处屏息观看的米利暗突然现身了,提议替公主找一个奶妈来照顾婴儿。法老的女儿很满意这个解决办法。不久,孩子的母亲来到公主面前,从他手中接过他的宝贝。在紧抱爱子那一霎时的欣喜快慰之情,是无法抑制掩饰的。那份真情流露的母爱能逃过公主锐利的眼睛吗?秘密是否被识破,故事并没告诉我们。但我们可以想像当约基别抱着孩子返家时心中何等狂喜雀跃。只要有法老女儿这声吩咐:「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孩子的性命就保全了。更何况公主还许诺要付给他丰厚的工价,这笔钱足够维持全家的温饱了。神的恩典确实丰丰富富,远超过人所求所想的。
孩子在寒微的农舍住了多久,我们无从得知,也许住到他四、五岁的年纪。无论如何,时间必然长到足够让一个孩子了解同胞的苦难;学习自古流传的神圣传统(以至于后来他能以简洁又雄浑的笔触写出创世记);也领受独一真神的慈爱,作为一生的支柱和能力之源。公主后来延聘祭司、哲学家、博士多方栽培他,固然使他的智识、技能都精进增长,但他从小在父母濡染之下所受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无法抹灭的。这段记载对现代的母亲是何等的激励。儿女是神赐的产业,应当从小就悉心教诲,使他们走上正道。这责任是无法旁贷他人的,除非万不得已。
最后公主终于来要回他所捡得的孩子。长大的摩西容貌越发俊美。孩子的生母在分离的一刻必然伤心欲绝。在给了最后一声叮嘱、最后一次的祷告、最后一个亲吻之后,家人怅然地着着他隐没在森严的皇官大们之后。母亲把他带到法老女儿跟前,摩西正式成为公主的儿子!当时在摩西母亲的心中有多少的好奇、感触和憧憬啊!但在这一切复杂的感受中,信心漫过一切,他深信将孩子从水里拯救出来的神,必保守他在满布邪恶、试探的埃及官中仍洁身自爱。
当时的埃及如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笔下所形容的,是多么繁荣富庶!尼罗河从远处冲刷下来的沃壤,成为栽种玉米的良田。丰实的谷仓足以供应全世界的需要。尼罗河两岸是鳞次栉比的城市、村庄、宏伟的殿堂庙宇,象徽着光荣盛世的文明。壮硕的人面狮身像和高达百尺的金字塔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黄漠中。七百万的人口簇拥在这条傍水的绿洲带上。虽然多半的群众是穷困、无知的小民;那些上层阶级,特别是祭司们,却享受着奢华舒适的物质生活。
这一切福祉都倾注于摩西的杯中。摩西生长在宫庭中,被视同法老王的孙子,地位尊贵。他的车骑走在宫外的街道上,夹道的百姓都要屈膝高呼:「万岁!」如果他想到尼罗河上徜徉,必然有金碧辉煌的游艇为他豫备好,在悠扬的乐声中畅览旖旎的水上风光。贵为太子,他几乎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埃及的无尽财富就在他手边,可随心取用。
青年时期的摩西可能被送到大学去受教育。这个学院设在太阳神庙附近,有「古埃及的牛津」之美称。在那里,他学习阅读并书写埃及的象形文字,研读数学、天文、化学等埃及人的专长。此外地还接受音乐薰陶,所以他后来能高唱得胜的凯歌,作曲记念神眷顾选民的历史。神在他年少时就给他充分的装备训练,以备晚年蒙神重用。司提反说:「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七22)。虽然其中大半是虚浮无用的,但也有许多是十分有助益的,造就他成为能干的领袖人才。
摩西除了是个学者–多年浸润于文艺的薰陶中,博学多闻,文质彬彬;也是个政治家和英勇的军人。司提反形容他:「说话行事都有才能。」能言善道–是政治家的本钱;行事有才能–是将领的风范。史家约瑟夫(Josephus)说:在摩西年轻时,伊索匹亚人侵袭埃及,攻城掠地,连孟斐斯都岌岌可危。在情势紧急之下,法老王求神问卜,神谕晓示让摩西统帅皇军。摩西果然不负众望,英勇善战,收复失地,击溃敌军,并占领他们的首都美罗那(Meroe),带着无数战利品凯旋归来。
如此年复一年,光阴荏苒,转眼摩西已四十岁了。眼看全国的最高位非他莫属了。而且他的生命之河似乎会长久继续畅流,沿着一样的河床,永不改道,而且是越来越宽敞亨通。
不过,潜伏在这一切之下,有另一思潮在他心中浮起,而且逐渐漫过其他一切。他无法忘记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奴隶;在砖田服劳役、饱受工头鞭笞的同胞是他的弟兄。他也不敢忘却母亲从小教他求告的那位神。在最欢愉的时刻,正畅饮属世成就的蜜酒时,他仍挥不去心中的负担。自知不属于周遭的一切荣华富贵,他隐约感觉自己的命运,与儿时常听母亲提及的神之应许息息相关。
这类的思绪常在他开朗的脸庞上投下阴影,令最了解他的人也大惑不解。他的养母将这阴郁的情绪归因于健康欠佳或情场的失意。朋友、同伴常挖苦他心不在焉的失态。随从则窃窃议论主人的低落情绪,纳闷到底是什么使他如此闷闷不乐。他无法这泄心中的隐秘,直到有一天,模糊的意念变成坚定的决心。于是他委婉地向公主表明心迹,表示自己无法承担他提拔的高位,也无法再曲意承欢作他的儿子,而必须回降到他低微的出身阶层。
这个宣告,所获得的反应也许是伤痛的泪水与气愤的责备。这是摩西于心不忍的,因为养母的恩惠长阔高深,他终身无法回报。但温情、婉言相劝、声色俱厉的责备都无法改变他的心意。消息传出,宫庭中必然引起莫大的骚动!人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地揣测其前因后果!有些人怀疑他不过是一时赌气;有些人则归咎于他卑贱的奴隶血统作祟。人人替公主感到难过,愤慨摩西的忘恩负义。但没有人体会摩西的纯洁动机及坚毅的勇气。这是出于神的动工,圣灵的激励。
—、注意这艰难决定的高贵成分。(1)这是在摩西成熟的盛年时期所作的决定。少年人血气方刚,很容易作冲动的决定。但摩西作这个决定时,却不是这样。当时的他阅历已深,年届不惑,看透人情世故。经过审慎的思考,知道作这个决定只有失没有得,却毅然决然走下宝座的台阶。
(2)作这个决定时,正值以色列百姓命运最悲惨的时节。身为奴隶,饱受欺压、鞭笞、歧视。茅舍代替皇官;粗衣淡饭代替锦衣玉食;仇视侮篾代替尊贵威严;穷困匮乏代替埃及的财富珍宝;无知低鄙的同胞代替博学精英的环绕。但这一切对比都不能使他心志动摇。荣华富贵对他如天上浮云。他毫不恋栈地低下头,扛起轭,不管它是那么沉重、粗糙。
(3)当时罪中之乐对他具有极大的诱惑。如果说罪恶的事不能带给人快乐,那是骗人的。禁果不仅悦目而且味美。众人趋之若骛的宽敞大道总是绿草如茵,花香常漫。靡靡之音令人销魂沉醉。若非如此,试探就对人没有什么诱惑力了。逸乐最刺激的就是诱饵,在它里面藏着看不见的毒钩,是人灵魂的仇敌设计的。摩西在皇宫中养尊处优,坐拥荣华富贵,享受各种声色犬马之娱,所结交的朋友不知节制贞洁为何物。然而摩西毅然弃绝这一切。
(4)他是义无反顾、毫不保留地作了这个决定。别人也许会试图保住高位,设法以变通的方式恩待被奴役的同胞;一方面拜埃及的偶像,一方面又向耶和华效忠。但摩西却断然扬弃旧有的安逸享受和荣华富贵。
你我生命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关头,需要作艰难的抉择?我们必须毅然向悦目、迷人的事物死,才能复活获得真生命;像一粒麦子埋在地里,才能结出子粒来;将心爱的以撒放在祭坛上,才能成为神重用的器皿;转离阳光璀灿的花园,踏上幽暗的仄径;扬弃别人所攀附的,去追寻心中更高远的理想;选择客西马尼,加略山的髑髅地,与忧伤的人为友;在异象的呼召下,撇弃财富、名望、成就、朋友,甘愿作一个在大海中飘零的孤独水手。凡曾有这类经历的人,必能体会摩西作这抉择是何等为难、不易。
二、导致他作此决定的思想。「摩西因着信……就不肯……。」信心仰望应许。对信心而言,应许等于成就;只要信心拥有应许,就认定所求的必定成就。虽然应许之物尚未赐下,它也觉得无关紧要;它有十全的把握,因为神已许诺,它就能在期待中豫先享受其恩福。信心能把豫见的应许与摸得着的事物放在同一天平上,因为据它判断,前者与后者一般真实。摩西就是有信心的人。
他确信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以色列百姓在寄居埃及四百年以后要出埃及。他知道期限将满。他也满心相信神给选民的应许–从他们之中有一真正的拯救者要兴起–必成就,虽然弥赛亚的影像还是那么模糊不清。他确信选民有光明的远景,其荣耀使法老的光辉勋业都暗淡失色。他相信在埃及的国界之外,有更美好、更荣耀的报偿为选民豫备。他更相信神必拣选一个人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如果只凭眼见行事,他永远不会离开埃及的皇宫。但信心让他看见当代人所着不见的。这远见使他改道而行,作出令周遭的人大惑不解的决定。因为他凭信心看见眼所不能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所不能想到的事物–乐耀的奖赏,胜过埃及一切美物一一他能秉持钢铁般的意志,不顾公主的好言相劝、法老的威胁、埃及王官的诱惑,欣然步上苦难、舍己、崎岖的道路。
神的儿女啊,你若有勇气舍己,背起十字架,神的应许就伸手可得了!派探子到应许之地去勘察,攀登陡峭的崖岭,拿起望远镜往彼处看。看见那极重无比的荣耀遥遥在望,你就能看万事为有损的,弃之如粪土。这样的决定太困难了吗?莫忘了基督也舍己受苦。他的脚踪遍布前程。他已经体尝过一切,知道每一步路的艰难。知道主也尝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这岂不是莫大的安慰?
谁能估计这抉择的后果呢?水泉从击打的磐石流出;花朵从埋葬的种子绽放;精金从污黑的矿石中提链。因摩西肯丢弃万事,离开埃及,一个自由的国家才可能诞生。
使徒行传七24~25
「到了那里,见他们一个人受冤屈,就护庇他,为那受欺压的人报仇,打死了那埃及人。他以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他们却不明白」(徒七24~25)。
摩西离开法老的皇官,降尊纡贵,与同胞共息难,此举表现了英雄豪杰的气魄。他原可以明哲保身,拨出一部分王室的财富周济苦难中的以色列人;可是他却献出自己,这样作更难能可贵,也流露出隐藏在他心灵中的宗教情操。儿时依偎母亲膝下聆听的启示,在他心中燃起信心的火花,虽历经埃及皇官各种邪淫的影响力,仍如星火闪现于黝黑的焦炭之中。
但是他还有许多事情须要学习。往后的日子,他得逐渐摸索神的道路–神将慢慢启示他(诗一○三7);可是现在他仍充满个人的主见。以后他要成为神的一只手,由神倾注生气、用途和能力(诗七十七20);可是现在他仍习惯凭自己的血气行事–冲动、任性、刚愎自恃。以后的地温和谦卑、自知软弱残缺,需要时时仰望神的引导帮助;现在的他凭个人的判断而行,甚少求问神的意旨,以为靠自己的力气、本事和意志就能解救受苦的同胞。
啊!在他里面有圣徒的气质,但须经过长期的孤独等候与试炼,那倔强、自恃的本性才会被拆毁,塑造成合主用的器皿,豫备行各样的善事。神的工作只能由他拣选的工具来完成。但没有人天生就是合用的器皿,必须经过年复一年的琢磨熬炼才能合乎主用。
—、初次尝试拯救同胞。(1)出于恻隐之心。一到歌珊,他急于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察看同胞的苦情,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在黏土坑中造砖原本就是一件辛苦的差事,更何况顶着埃及的炙阳,又得挨工头挥落如雨的皮鞭!想像这位在宫中养尊处优、文武兼备的才俊,置身在这重奴隶中的感受。起初他一定觉得格格不入,很难认同这批受苦、唉哼、垂死的希伯来奴隶为手足之亲。「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但是看见同胞在桎梏下叹息,在积压的哀伤下呻吟,陌生感很快被强烈的同情心取代。过了一会儿,对同胞的怜悯又化为对压迫者的愤恨。走不了几步路,他就看见一名埃及工头残暴地鞭打一个希伯来人,那颤抖的身躯遍体鳞伤却毫无还手的馀地。看见这可怕的一幕,摩西再也忍无可忍,在盛怒之下把那工头打死了。匆匆把那人的尸体掩埋了之后,他离开了工地。
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勇之举,用意是好的,至少显示他有满腔的热血激情。但是只有同情的冲动却不足以负载他行完飘流旷野四十年的艰难旅程。在以色列百姓不断的惹恼下,同情心必然会耗竭,而无法像他们的慈父一样,为了他们的福祉甘愿被从生命册涂名。除非他的心灵被神那浩如汪洋的耐心所充满,他无法胜任未来艰难岁月的各种磨难。
这功课不正是许多神的工人必须学习的吗?一般人不懂得分辨血气和原则、冲动本能和稳重决心的不同。一听见感人的见证、求助的呼声、宣教运动的鼓舞,就毫不思索地响应,献金献身,投入服事。然而这绝非基督徒服事的崇高动机,显然也不能持久。同情心会冷却退潮。惟有认定神的旨意,察验神的呼召,才经得起考验。如果我们服事,是出于神呼召,知道他要拣选我们作倾倒其慈悲怜恤的导管,那我们就把握到行事的原则,也能经得起失望、挫败、人的忘恩负义等打击。人的反应和态度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因为一切都只为神作,而不是为人作。
(2)时机未成熟。神拯救以色列民的时间还差四十年。「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创十五16)。摩西当受的教育还没有完全,尚需四十年的光阴来磨去自主自恃的脾气,雕塑成合乎主用的器皿。希伯来百姓的苦情也还没有升到最高点–那要等到现在的埃及王死了,新王的迫害变本加厉,使他们离弃假神,转而向列祖的神求告(出二23),神的拯救才临到。
我们都了解欲速不达是怎么回事。就像扫罗,眼见非利士人的大军就快逼近,等不及祭司撒母耳来,就越俎代庖,贸然献祭,结果遭到责罚,自食其果(撒上十三12一14)。主提醒这样的人:「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约七6)。但愿我们都有耐心等候、与神一起冷静守望。即使乌云笼罩,困倦使我们无法儆醒,两鬓在翘首长望中渐渐由灰转白,我的灵啊,仍要忍耐等候,因为时机、节期掌握在神手里,我们还得在耶利哥城门外等候七天,默默忍耐,直到他一声令下,才发出得胜的呼喊,看见城墙应声而倒。
(3)他是凭着血气之勇作的。摩西在王宫中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向恃才做物,独断独行,宫中的重臣婢仆均听其使唤。这样一位精力充沛、才气横溢、能干果断的领袖人物一旦决定为同胞作一番贡献,自然有「舍我其谁」的豪气,以为凭自己的拳头力气,就能横扫千军,使压迫者狼狈遁逃,而赢得弟兄们的感激爱戴。
那知次日,他再度出来执行自封的任务,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就挺身排解纠纷,却遭到讥剌:「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这种无礼仇视的排斥态度是他始料不及的。「他以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他们却不明白。」显然,神的时候还没有到。在他的奔腾血气尚未在沙漠旷野中慢慢蒸发消散,在他尚未学会「人都不能靠力量得胜」的功课之前,他的轻举妄动全然徒劳无功。
我们往往把出埃及的轰轰烈烈成就归功于摩西的雄才大略。但我们必须牢记:起初的摩西就如基甸的大军,对神而言太强悍了。神无法将能力信托给自命不凡的人,除非他们谦卑下来,倒空自己,认清自己的无助,需要倚靠神。连人子也是从受苦中学顺服,降卑以至于死,经历到「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的痛苦,才能得胜地宣告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保罗的肉体有一根刺,使他时时觉悟自己的软弱。为此他特别感谢神,因为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他什么时候软弱,就什么时候刚强了。当人太自满自大时,神的能力就无法畅然贯通。不倒空的器皿不能供神使用。人必须到了尽头,才是神的起头。学会了这个功课,你就能成为神能力的导管,作一番荣神益人的事业。
(4)他太在意人的看法。圣经描写摩西「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事后发现「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便惧怕,畏罪而逃(出二15)。假设他清楚此举是替天行道,明白是神的旨意,有神的同在,他又何必在意别人是否看见,或者会说什么闲话?若全然听凭主旨,他应当对人的褒贬无动于衷。服事神的人作什么事若左顾右盼,在意别人作什么,说什么,就不是真正明白神的旨意,而只是戴着宗教热诚的面具,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在人世上只出现过一位神的完全忠仆。他从不左顾右盼,趋炎附势;而是脚踏实地履行天父授予的使命。只有他有资格说:「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但愿我们也是这样单纯的事奉神,好让神的荣光时时映照在我们身上。
二、逃到旷野。摩西打死埃及人的事传到法老耳中,法老准备要杀他。摩西十分惊惧,躲避法老,逃到米甸旷野去。后来,在类似情况下,圣经却形容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十一27)。如果他后来能有这样的表现,如今为何不能?为何他对看不见的神没有信心?理由显而易见。
惟有当人站在神的应许上、行在他的计划中信心才可能稳固。没有满足信心的条件之前,我信所导致的挫败伤心流泪,也一样于事无补。「那和华吩咐约书亚说:起来,你为何这样俯伏在地呢?」灵的光景对,信心就随着而生,如花苗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必然开花一样。信心的首要条件就是–确知行在神的计划中就勇往直前。第二就是以神的信实为粮。满足这两个条件,信心自然会生发,在它没有不可能的事。有信心的人靠神「凡事都能」,因为它接通了神能力的供应线。信心就如铁轨,神的慈爱、恩惠、真理沿着它传播给人们。
但这时的摩西却没倚靠神,所以他惧怕,逃亡,越过东边的大沙漠到了边界,翻越西乃半岛的山岭,跋涉他后来带领百姓出埃及在旷野飘流的崎岖路径,最后筋疲力竭地来到米甸地的一口井旁。在那里巧遇米甸祭司的七个女儿。他们每天到这口井来打水饮羊,却常常遭到牧羊人的骚扰欺侮。见义勇为的摩西看到这情形就挺身而出,把那些凶悍的牧羊人赶走了,并为这些女士代劳,饮了他们的羊。女孩子们在摩西的帮助下,比往常早回到家里,向诧异的父亲禀告:「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这样侠义的行为在热情好客的米甸人中自然受到感激爱戴。摩西立刻被接待为上宾,不久与祭司的一个女儿结了亲,成家生子。隐居在米甸的摩西就这么平静度日,在悠悠天地之间
摩西的遭遇不也是我们的写照吗?仗着一股冲劲,满怀的雄心壮志,我们往前直奔;徒然挥弄了几拳,即颓然倒下。我们在乎人的批评讥刺,也不敢面对所铸下的残局,只好逃避躲藏,在懊恼颓丧中感到无助彷徨。然后我们来到神的荫庇所。在那里我们的视线清晰了,我们的自我生命偃息了;平抚的心灵长饮神的活泉。我们的信心逐渐茁壮,开始抓住神大能的膀臂;谦卑倒空自己成为神能力的导管。最后我们再勇敢地出来面对挑战,成为神带领百姓出埃及的一只手。「这也是出于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谋略奇妙,他的智慧广大。」
出埃及记三4
「耶和华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出三4)。
一、值得记念的日子。这一天的开始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异样。天刚破晓,旭日从平沙漠漠的昙霭中升起,闪耀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上,在原野投下长影。不久,爬到天顶,以炙热逼人的威力普照大地的每一角落。羊群和往常一样集中在罕见的绿地上吃草,或者躲在大崖石的阴影下歇息。画面是祥和静止的,丝毫激不起神就近在身旁的意念。巍崧的崇山峻岭矗立,辽阔蔚蓝的苍天覆盖着寂静的大地,刺槐丛在烈日当空下了无生气地垂落枝叶——这些景物四十年来都没什么变化,而且似乎还要一直维持下去,也许等摩西老死烟灭了,它仍以久远的姿态傲视生生死死的短暂。但就在这平凡单调的一刻,一株常见的荆棘丛突放大光,神的使者在火光中显现。神的声音从烈火中划破百代的寂静,如雷贯耳地震动摩西的耳膜:「摩西!摩西!」
从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全然改变了。多年待修的一扇破门突然套上枢纽,顺手推开了。四十年如一日的宁静生活、闲散孤独的沉思、单纯虔诚的家庭生活–在日落西山前赶着羊群行近岳父的家,西坡拉手携爱儿来迎迓–这熟悉的一切突然消失了,如一块土地被海洋淹没一般。他向前走去,也不知道要往何处去,只知道他不敢违背天上来的异象,不能拒绝那呼召的声音。
这个声音迄今仍继续对心灵静默的人说话。藉着书信、单张、圣洁生活的见证、一段宝贵的回忆、某位有生命之教师的教导,历世历代的神仍在对静心倾听的耳朵说话,显明他的旨意。神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有计划,只要我们肯顺服爱神,专心寻求他,他必启示其旨意,并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新的转变。神不是死人的神,只藉着豫言晓谕先祖,「我是」的神是真神、活神,今天仍在拥挤的街道、荒漠般的心田,寻找安静倾听的心灵。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回答神:「我在这里。」也许我们得经过漫长的等候,所期待的一天似乎姗姗来迟,日子在单调平凡中溜逝,我们几乎要放弃希望了。但机会终要到来,务必儆醒豫备好,不可让腰带松懈、灯油耗竭、或懒洋洋地趴在溪水旁饮水。也许主就在你措手不及的时刻显现。假使他的呼召今天就临到,恐怕许多人不能立时回答:[我在这里,」而会托辞去办完一些疏忽的职责。但愿有更多的人也随时豫备好、毫无羁绊牵挂、一听呼召就能撇下一切跟从主。
二、特别的宣告。从荆棘丛中传来神的声音,将过去、现在、未来融合在一句奇妙的宣告里。「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这是过去。「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这是现在。「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出三6一10)–这是未来。
神的呼召清楚临到摩西。以前他试图凭着行侠仗义的豪气拯救同胞,在未蒙神差遣就贸然行动。我们也常是这样,看见那里有需要,就自告奋勇,当仁不让。我们也祷告求神帮助。一天两天还冲劲十足,但等人的批评讥嘲一来,加上种种难题纷至杳来,我们就失望了,试图逃避,在旷野中隐居起来。
然而等候神的人却不是这样。等时机成熟了,他们就听见神说:「我下来,要差遗你!」从那一刻起,他们不再自作主张,乃成为神实行计划的工具、器皿或媒介。虽然他们仍会遭遇困难,可是却心里有准备,而不至于焦虑忧愁,丧胆惧怕。神在差遣工人以前,已豫见一切。在似乎荒芜的野地,他已看见一条曲径;在崖石当道中,他也知道有一条通路。无论如何,蒙拣选的主仆只要与神同行,随时儆醒静候差遣,照神的吩咐行事–不管是观见君王、举起木杖、或替神说话– 便能看见神使红海分开,在旷野豫备吗哪的神迹了。
三、神忍耐人的激恼。以前摩西血气方刚,想凭着一己之力解救以色列百姓。如今神差遣他去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反而裹足不前,惊愕惶恐。前后似乎判若两人。然而这对比反应乃人之常情。在学校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已专精檀长;二十年之后,他却醒悟自己不过只懂得皮毛罢了,有待学习的还很多。保罗起初称自己是「使徒中最小的」,后来却慨叹自己是「罪魁」。以前跑在神前面的摩西,如今却懦弱地遥遥落在后面了。
起初他辩解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这里除了自谦之外,还带有自贬的意味,这与服从神的拣选与差遗之信心不相称。神的工作是拣选合适的器皿;而我们若确知自己蒙拣选,就不当质疑他的拣选是否明智。这样等于低估神的智慧,怀疑他的能力。
神回答他说:「我必与你同在。」荣耀、亘古常存、永不改变、全能全知的造物主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这是何等肯定的保证!然而类似的应许也临到我们每个人:「他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他同活。」主与我们长远同在,他必永不离弃我们。他时时安慰我们:「不要怕,我与你同在。我是永不改变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麻雀虽小我都看顾,何况你呢?我无时无刻不与你同在,与你共患难,带你渡红海,引导你行过旷野。」世事变化不定,有时阳光璀璨,有时乌云密布;一下子参加婚宴,忽而又置身丧礼的行列;有时生命充满希望欢悦,有时却步履维艰,度日如年。但没有一样事物能使我们与神隔绝——除了无谓的忧虑或纵欲犯罪。
摩西的第二个推脱的藉口是倘若被问及神的名字,他将不知如何作答(13节)。他获得的答覆是:「我是自有永有的。」他是独一、永远长存、永不改变、自足的神。他就是神。
其实耶和华这名字对摩西并非完全陌生,他母亲的名字约基别就是代表耶和华我的荣耀。然而这是神初次以此头衔启示以色列百姓,以后才慢漫进入他们的信心要。每次提到耶和华的名,就令他们想到神是自有永有、施行拯救的神,与救主的名耶稣有宝贵的关系。摩西的晚年及以色列的前途就是受这名激励启发的。这名就如风铃时时在他们心中响起,令他们思量他的作为,他的恩惠。
对我们而言,他的名是饶富深意的。「那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记念,直到万代」(15节)。这就彷佛神给我们一张空白支票,随意让我们填写。我们在黑暗中吗?就在他的名「我是」后面写「真光」;我们饥饿吗?就为「生命的粮」;我们无倚无靠吗?就写「好牧人」;我们困倦吗?就写「细罗,赐平安者」。「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西二9一10)。
摩西的第三个籍口是:人们必不相信他,也不听他的话(出四1)。但神保证必以神迹帮助他。「你手里是什么?他说:是杖。」这可能只是一根牧羊人用的普通木杖,以后却有何等大的使命等待它去执行:伸在红海之上,指出一条路径;击磐出水;战胜亚玛力人的大军;成为神的权杖。神选择器皿的时候,没选中黄金宝杖,却看上了牧羊人的木杖,或其他卑微的东西–如:羊角、麦饼、驱畜的刺棒、瓦罐、牧童的甩石机。被神使用的木杖比万军都强大。
在神的吩咐下,摩西把杖丢在地下,它立刻变作蛇。在埃及的祭礼中,蛇扮演极重要的角色。蛇向他逼近,似乎要攻击他,摩西连忙跑开。他象徽追击他的埃及势力。但是在神的吩咐下,他勇敢地抓住毒蛇的尾巴,蛇立刻又变成普通的木杖。神藉此教导他信心的功课:只要他敢照神吩咐的去行,法老及他的祭司,甚至全埃及帝国都要屈服于他。
第二个凭证更有意思。他依神的吩咐,把手放进怀里,抽出来却长了大麻疯;再放进去又复原了。神顾念他担心道德污染的问题,就以此教导他:那是可以轻易摆脱的,就如他的肉体蒙神赦罪之恩洁净了一样。
第三个凭证是神应许将尼罗河的水倒在旱地上会变为血。这对埃及人而言,是恐怖的恶兆,因为他们倚靠尼罗河的水维生,把它奉为神明膜拜。
思想这些有意义的象征,我们也能得着激励。我们是否只是一根平凡的木杖?然而只要我们肯被他使用,神就能藉我们行大事。我们是否被罪的麻疯污染?在他的怀中我们能得洁净。我们的仇敌是否来势汹汹?他们也是神的仇敌,神有能力使他们乱了阵脚。
摩西的最后一个藉口是缺乏口才。「主阿,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10节)。也许他和喀伦威尔一样,不够对答如流。但神的忍耐恩慈能弥补这缺陷。只要摩西肯信靠他,神会在他的一切才能之外,又加添他辩才及说服力。「耶和华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么?现在去罢!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 ( 11-12节)。
但摩西不相信这是可能的;最后神发怒了,在结束这段对话之前,神容许派他的哥哥亚伦作他的帮手和代言人。如果摩西肯信神的话,后果会比第二种变通的安排好一千倍!他把一半的领导权让给亚伦,反铸下大祸:亚伦造了金牛犊,带着以色列人作了愚昧的事,俨然在摩西旁边坐第二把交椅。也许在当时的以色列人当中,他抢尽风头,夺占了出埃及大半的荣衔和功劳。
四、最终的顺服。摩西终于勉强地说:「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罢!」意思似乎是说:既然你一定要派我去,我只好听命了。不过我更希望有别人能胜任这重大的使命。我去是迫不得已的。」我们也常常和摩西一样,听见神呼召我们献身摆上,就畏怯退缩,裹足不前,想尽办法找藉口推托逃避,殊不知他强迫我们离开安适的家,是要让我们经历过红海、唱凯歌的欢欣;四十天在山上两度与神交谈;见到荣耀异象;面庞焕发荣光;被神安葬在摩押地;与主一同显现在登山变像的荣耀中。
出埃及记四20
「摩西就……回埃及地去;手里拿着神的杖」(出四20)。
荆棘丛的烈火熄灭;强过日光数信的荣光淡逝;声音止息。摩西从惊愕中醒转,环顾四周,巍峨的群山仍静立,羊儿依旧徜徉在青草地上。
然而这一时刻都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以前的岁月为这一刻豫备,而这一时刻则是崭新的未来之开始。
一、回埃及的第一步。摩西在百感交集中慢慢的——也许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定下心,准备遵从天上来的呼召。把羊群招聚起来,领着他们经过寂静、浩瀚、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回到米甸人聚居生活的地方去。「于是摩西回到他岳父叶恙罗那里,对他说:「求你容我回去见我在埃及的弟兄,看他们还在不在。』」叶恙罗是当地的一名酋长,摩西与他的女儿结亲,就归属该族。按自古流传的习俗,族人若有远行、长期离开营寨的,必须先取得族长的同意。
很可能摩西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所见到的异象及受托付的使命。这是他与神之间的秘密。有时我们与神的交通是无法言宣,也不能向人透露的,否则就失去了其新鲜、甘美、细腻的味道。当然有时我们也必须讲出来,让别人了解你行动的理由,或者为带领别人体验类似的经历。可是爱的深湛经验却不能轻易向心思不够细腻的人透露。宁可只让人看见这分神人情谊的果实,而不要让他们登堂入室,窥探隐密的内情。因此摩西只是简单直接地提出离去的要求。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必然给整个家族带来震惊和伤痛。四十年来,摩西几乎已完全和他们融为一体,也令人觉察不出有思乡求去的迹象。如今他突然提出这样的请求,令大家都措手不及。他这一走势必携儿带眷,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不过他的岳父并不留难他,十分干脆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去罢。」
虽然没遇到任何拦阻,摩西仍然迟疑不决。看来四十年的磨炼,真的是把他原来那冲动、血气方刚的性情磨光了。以前他老是跑在神的前头,如今却远远拖在后面。他似乎不急着上路。是不是怕惊动族人,引起骚扰呢?或者他已老迈,觉得力不从心?抑或他依恋这恬静的家园、壮丽山岭的风情,而舍不得与之分离?或者他担心回埃及、与法老王的谈判会带来生命之危?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理由为何,但是有一点我们十分清楚的是:摩西的性格有重大的改变,变得深沉、保守、深谋远虑,审慎到一个地步,神必须对他作第二次的呼召:「耶和华在米甸对摩西说,你要回埃及去,因为寻索你命的人都死了。」
就如亚伯拉罕于父亲他拉死后,在哈兰又耽搁了好几年,直等到第二次的呼召临到,才毅然启行。摩西也是这样,在神二度呼召下,才带着妻儿往埃及去。这一幕使我们联想起数十世纪后,另一对寒微的夫妇,也是在往埃及的同一条沙漠道上,风尘仆仆地疾行。不同的是,摩西是在神家中全然尽忠的仆人;而马利亚怀中的圣婴,却是神家的建造者,他来世间,要永远住在其中。
想像这一家四口踏上旅途的景象:西坡拉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和另一个儿子骑在驴子上,摩西在旁边步行,手里拿着神的杖–一技平凡无奇的牧人手杖,却要施行大能奇事。这提醒他:软弱的工具在大能的手掌中,能成就惊人之举。在这趟旅途上,发生了三件事。
二、进一步的启示。「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回到埃及的时候要留意,将我指示你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面前……」(21节)。接着简述未来几个月将发生的事,从变水为血到击杀长子。
这指出一个重要的道德及属灵的原则,亦即人往往只有在顺服的时候才能真正学功课。神也只光照下一步路的路况句一不多也不少,前面仍是一片漆黑,但脚前有一束亮光。要不要往前走呢?我们会犹豫,因为看不见后路,也看不清前程;或者不明白担负重任的理由,没有勇往直前的肯定把握;或者担忧会有什么危险威胁埋伏,我们会招架不住?然而只要我们裹足不前,前面的亮光就不会扩大,反倒会模糊黯淡。顺服是使亮光增加或维持的条件之一。
也许你和晚节不保的扫罗王一样,置身在黑暗中,「耶和华不藉梦、或乌陵、或先知回答他。」你已许久没听见他的声音或看见他的荣脸。其原因在于你和扫罗一样不顺服,轻忽怠慢神的命令,不照神的吩咐去行。除非你回到顺服之路,遵行神的旨意,否则你无法重返有他同在的温暖蒙福境地,再看见他的慈颜,再听见他的声音。
三、豫备的仪式。在漫长的旅途中,摩西似乎突然被重病击倒了,险些丧命。这是何等奇异的遭遇!——以色列人的救赎者万一死在颠沛之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孤儿寡妇,及水深火热中的同胞,后果真不堪设想。在这痛苦无助的时候,良心持着火炬搜索他的内心,让他明白是否犯了违逆神的过失。我们也常常经历类似的管教!整夜辗转病榻,焦心如焚,痛苦到濒临崩溃的地步,整个人好似掉进万丈深渊。等我们抬起一双泪眼,求问神为何如此严厉管教,神才光照出我们掩盖在尘封记忆里的一些隐而未显的罪或疏忽。
似乎基于某种原因,摩西忽略了神的命令,没有替儿子中的一个–也许是刚出生的那个一一行割礼。原因可能是西坡拉反对,摩西就让步了。身为一家之主,他必须负起疏忽的责任,所以他受到管教了。就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一刻,他才猛然醒悟,坚持要妻子及时补救,替儿子行了割礼,神才放过他。这在人眼中也许是件小事,然而人和神之间任何事都马虎不得。大原则总牵涉小细节,就如大桥由许多小枢轴维系一样。摩西在踏入大使命的门槛之前被拦下来了,因为他没有按规矩替出生的儿子行割礼。不顺服就如旅人鞋中的小石,会阻碍行路的速度。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亦关乎我们的前途,能决定我们是否,作同胞的救赎者,或者沦落为荒郊野外的一堆枯骨。
小先知书里有一句话十分发人深省:「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因此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摩三2)。神越珍视我们,就花越多的心思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多结果子,神就得多修剪我们的冗枝费叶。越是稀罕精致的金属,越是须经熬炼琢磨。因为摩西要蒙重用,所以神管教他也越严格。受苦的人哪!不要灰心气馁。神管教你是因为他爱你,要使用你。因此要谨防那使他忧伤的邪恶。如果你觉得无能为力,就求大祭司帮助,他必持两刃的利剑将它剜出。虽然痛苦,却是一种炼净的工夫。如此一来,神才会放手。「这样耶和华才放了他。」
行了割礼之后,西坡拉显然仍不能与摩西同心同行。他似乎说服摩西放弃抱他和孩子一起回埃及。从大局来看,把他留在族人当中继续过其平静的日子,直等使命完成,也似乎比较明智,因为神曾清楚告诉他:将以色列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必会经过这一带地区前往迦南(出三12)。此事也照其信心成全。后来圣经这样记载:「摩西的岳父叶恙罗,带着摩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旷野安营的地方」(出十八5)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像摩西那样,为了服事神,而把家庭关系都牺牲了。当然,一个人必须照神所定的计划而生活,他的家庭关系必须配合神的计划,而不是让神的计划配合他的家庭关系。整个家庭应该同心同行。在有些特殊的情形下,也许家庭关系必须受影响,不过在这种情形下,神必定有清楚供应,让神的仆人品格不受到污损。
四、兄弟合作。重病初愈的摩西孤伶伶地踏上旅程,遥望妻儿的身影在相反方向隐没,心中固然割舍不下,但神的托付必须完成。走过四十年前逃亡经过的红沙石走廊,景物依旧,人事全非,至少他是改变了,不再是四十年前那个挫败绝望的自己,而是靠神刚强壮胆,充满使命感,沉着稳重的摩西。
他知道引领他前行的神也必带领睽违四十年的哥哥来相见。两兄弟分别那么久,没想到竟能重逢,一定又兴奋又激动,不由得脚步更加快些!终于地平线上出现了小小的人影。在神奇妙的安排下,在「神的山」两人相遇,也就是神在荆棘丛中向摩西显现,呼召他由牧人改作大军统帅的地方。手足久别重逢,是多么亲热呀!「摩西和他亲嘴。」并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秘密全盘托出。「摩西将耶和华打发他所说的言语和嘱咐他所行的神迹都告诉了亚伦。」而摩西也有许多事情要向亚伦打听的。
我们将来也要与我们的亚伦重逢。神知道我们的属灵伴侣现在何方。他们必来与我们相会,携手并肩,完成此生的工程。即使他们的踪影仍遥不可见,然而神终必带他们来与我们常相聚首。西坡拉刚离去,亚伦就来了。在神的引导下,我们不会与亚伦失之交臂。让我们仰望神的恩惠与慈爱。在他的安排之下,我们都将重逢于神的圣山。在天伦之乐、手足之情的快慰中,我们必将淡忘四十年放逐生涯的辛酸寂寞。
挫败与失望
出埃及记五22~23
「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主阿,你为甚么苦待这百姓呢?为什么打发我去呢?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名说话,他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出五22一23}。
兄弟俩一路叙旧谈心,不久的工夫就抵达埃及。首先他们招聚以色列的众长老,将神对摩西所说的话述说了一遍,又在百姓眼前行了那些神迹。
一、招聚长老。那必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会,也许这是希伯来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举行这样正式的聚会。圣经没告诉我们在这批领袖之中,是否有人质疑亚伦、摩西两兄弟的权柄。很可能大家都能撇开私利偏见,同心为族人的福祉而团结一致。而且早在他突然自我放逐之前,他们就听闻过摩西种种事迹。所以在他登高一呼之下,所有的长老即应声汇集。
等所有长老都到齐了,亚伦代表摩西,将神从荆棘丛向他宣告的话重述一遍(出三16一22)。我们不晓得听众的反应怎样,也许摩西早先的顾虑是有根据的一一一「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长久以来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已丧失了盼望和士气,无法相信拯救的时刻已来到,奴隶的生涯就要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两兄弟不得不施展神赋予的大能,行几个神迹:杖变蛇;手长大麻疯又复原;河水倒在沙地上变成血(出四2一9)。百姓看了神迹就信服他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传遍开来。「百姓就信了。以色列人听见那和华眷顾他们,鉴察他们的困苦,就低头下拜。」
二、观见法老。第二步骤就是去见法老,要求他容以色列民去旷野守节。这是出于神的指示(出三18);也是个合理的请求。重繁文缛节的埃及人应当能了解以色列人不愿在陌生人的监视下守节,宁可远离异教风俗,到旷野去敬拜神。此外,终年服劳役,也应该有几天休假。他们早已料到,法老必会拒绝他们的请求,所以并没有把他们想要作的事全部都说出来。他们很小心,以免留给法老任何把柄,斥责他们的要求逾分。
摩西再度回到皇官中。那可能是法老接见外国贵客的殿堂。摩西心中的感受想必无比复杂。这是他童年时期玩耍的地方,是他所熟悉的环境。然而他和亚伦并没丧失尊严,而是理直气壮地宣告神的命令:「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在旷野向我守节。』」
他们这样作是需要无比的胆量。要知道埃及的法老王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权,谁敢指使他、命令他呢?每任法老都被尊奉为太阳神之子,蒙众神护庇宠爱。他的卖座与众神像并列,接受群众的顶礼膜拜。「指法老起誓」乃是极重的誓言。没有法老,伟大的埃及就不存在。尼罗河的水因他而畅流,灌溉良田。众民赖他而生。群臣、祭司、巫师都听他指挥。他高高坐在宝座上,俯视奴隶为他作牛作马。看他们汗流浃背,听他们哭号哀哼,他心里无动于衷,觉得这是他们对皇上当献的供物。而且当今的法老王最近出师连连告捷。辉煌的战绩使他更威风八面,心高气傲。因此他一听摩西亚伦以耶和华的命令吩咐他,就轻蔑气愤地反驳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认识耶和华,也不容以色列人去。」
他觉得这两个人不是来恳求他,而是以更高的权威来命令他,这使他忍无可忍。他认为自己也是神,谁是耶和华,胆敢指使他!何况这个神他听都没听过,充其量不过是一群奴隶的神罢了!他们竟敢在他及群臣百官面前提及他们所信奉的神!
两兄弟见法老大发雷霆,并不畏怯,只是以更和缓的语气重申耶和华的吩咐,并告诉法老神如何遇见他们,指示以色列百姓必须敬拜他。然而法老王仍不肯相信他们的话,认定这是以色列人想偷懒怠工的诡计,指控他们兄弟唆使奴隶旷工,斥喝他们退下,也去服劳役:「摩西、亚伦,你们为什么叫百姓旷工呢?你们去担你们的担子吧。」显然他的心更加刚硬了。他非但不依从,反倒蔑视抵挡耶和华。第一次交锋就此落幕。几个月之后,情景就改观了。消息传来,法老的大军全覆没在红海中一一那是他与以色列人的神交战的最终下场。
三、挫败与失望。同一天,法老王即颁布新命令,吩咐督工和官长加重以色列人的劳役。「法老这样说:我不给你们草,你们自己在那里能找草,就往那里去找吧,但你们的工一点不可减少。」这宣布如晴天霹雳。希伯来的工头赶忙调派一些人专门到各地寻找碎秕作草,同时催促其馀的人分担这些人的工作量。每个人都加信卖命,从日出作到日落,一刻也不得停歇。然而一天下来,作好的砖头仍无法达到一向的数目。督工的拼命催逼说:「你们一天当完一天的工,与先前有草一样。」但这怎么可能办到?于是埃及的督工责打以色列的官长。
然而斥喝责打均无补于事,就像沉船中的水手,虽奋力抢救,以汲筒打水,然而打出去的水永远不及倒灌进来的快。水线始终不下降。最后,在绝望中,束手待毙似乎比无望的挣扎好多了。
他们知道长此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决定联合向法老求情。「以色列人的官长就来哀求法老」(15节)。这次他们不再假手亚伦、摩西两兄弟,而直接去陈情。摩西和亚伦固然难过,也只好冷静地守候宫外(20节)。
事情的演变果不出所料,法老王不听他们的陈情。他仍硬心地说:「你们是懒惰的,你们是懒惰的,所以说容我们去祭祀耶和华。现在你们去作工罢!草是不给你们的,砖却要如数交纳」(17一18节)。他可能趁机又奚落他们一番,讥笑他们不要寄望于「虚谎的言语」,还是认真工作(9节)。他们垂头丧气地走出皇宫,想到往后逃不了的鞭笞责罚,就心情无比沉重忧伤。抬头正好撞见守在宫外的摩西亚伦,一肚子的怨气正好找到发泄的对象:「愿耶和华鉴察你们,施行判断,因你们使我们在法老和他臣仆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递在他们手中杀我们。」
回顾这一幕,我们多少可以了解以色列人受苦的原因。为了以后的好处,神容许人先经历一些苦难。摩西、亚伦和所有的希伯来人必须先觉悟处境的绝望,任何陈情、理论、谏劝都于事无补。这批领袖必须先丧失民心的热情拥戴,才能全然倚靠神的大能膀臂,单单仰望他。以色列百姓也要痛定思痛,知道靠自己的努力无法扭转情势,连官长都无能为力,他们才会转而向大能的神求告。
四、顿挫之心惟一的凭藉。「摩西回到那和华那里说,主阿,你为什么苦待这百姓呢?为甚么打发我去呢?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命说话,他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眼见盼望成泡影;计划搞砸了;一切的努力败事有馀,成事不足;自身的信用破产,名誉扫地;为众人鞠躬尽瘁只招来谩骂抨击;一肚子委屈没处诉,摩西只有来到神面前倾吐。
摩西所经历的心灵创伤就好像死亡一般彻底。他的自尊死了。行神迹的威风、百姓的热情爱戴、作领袖的一切尊严都被扼杀了。他俯伏在神面前,恨不得身在米甸,抖掉这一身是非,平凡过一生倒好。
死的经历滋味可不好受!要放弃个人的计划,停止努力,扬弃名誉,受所爱的人轻侮鄙视,也不是容易或好玩的事。然而这是必须完成的过程。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不能萌芽茁长,结出许多子粒来。「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这是我们都得学的功课。神在高举我们之前,须叫我们先降卑。充满之前须先倒空。人必须先来到尽头才是神的起头。神的起头又是何等出人意外呢!「耶和华对摩西说:『现在你必看见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们赶出他的地』」(出六1)。这句强有力的应许再度鼓舞他的心,使他忘却同胞敌视的眼光、刻薄的讥刺。拯救的计划是绝对必成的,然而不在于他个人的努力,乃完全仰仗全能的神。
从这故事我们学到一个教训:不要以为遭到艰难挫折,就表示我们不行在神的道上,所作的工不合神的心意。事实往往相反。一旦我们愿意与神同行,他就要开始试验我们的诚意和决心。他会容许人骑在我们头上,带我们经过水火。”但经过这一切,他要领我们到更宽阔之地,赐我们所渴慕的福分。过红海的得胜之歌能叫我们忘却红海彼岸的失望忧伤。
前四灾显示神的爱
耶利米哀歌三32
「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惘」(哀三32)。
失意至极的摩西来到神面前,倾诉心中的牢骚和耻辱。「主阿,你为什么苦待这百姓呢?为什么打发我去呢?」他那位信贸、坚强的朋友并没有责备喝斥他,反而体恤顾念他不过是尘土。「耶和华对摩西说:「现在你必看见我向法老所行的事。]」
当摩西的自尊自信被打击到最低点,一切人为的努力都徒劳无功,神才插身进来,彰显其荣耀。只有在我们对自己失望到极点,神的提醒才格外有力:「我所爱的孩子啊,站到一边去,安静如断奶的婴儿,你将看见我的作为。你只是我传达心中旨意的工具,真正行事的是我,现在我的大能膀臂将要成就大事。」
颓丧挫折的神仆最失意的时候,往往也是神赐下应许的时机。他宣告了新名(出六3);重申过去给列祖的承诺(4节);表示对以色列百姓的同情,听见他们的哀声(5节);并起誓必拯救他们脱离逼迫,进入应许之地(6一8节):「我要救赎你们脱离……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要作你们的神……我要把你们领进去,将那地赐给你们……。」注意这一连串的「我要」,显示「我是耶和华」(6节)「我是耶和华」(8节),在他没有难成的事。
神总是将顺服和应许连系在一起。听见他的声音之后,必须立刻遵行其旨意。应许是刺激行动的马刺。不但自己听,还转述给别人。因此神吩咐摩西要将这话对以色列民说,也要对法老王说。这一天对摩西而言,必然和西乃旷野见异象的那日同样值得记念(出六28)。以前的摩西也许以为异象与神的声音只有在孤寂的旷野、永恒静默的山岭间才会出现。在那儿可能发生的事,到了繁嚣的埃及、偶像林立的市俗地区,就不可能找到类比的经历。这项揣测,已在埃及的这个异象得到答案。属神的人哪,当知道:神不仅在隐居的寂静生活中对人说话,也在责任和群众的压力下给人启示。
但这次摩西、亚伦两兄弟需要更大的勇气去推动第二度的使命,因为以色列百姓在变本加厉的压迫下心情更苦闷、更绝望,再也听不进去这类的应许,更何况摩西、亚伦又是导致此悲剧的祸首呢!至于法老,则更别奢想了。「摩西在那和华面前说:『以色列人尚且不听我的话,法老怎肯听我这拙口笨舌的人呢?』」(出六12)。但这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既然对自己所当负的责任毫无疑问,他也当毫不迟疑的顺服。
不出所料的,法老王心里刚硬,不肯听从他们的话,并质疑他们的权威。摩西、亚伦照神所指示的把杖丢在法老面前,杖就变作蛇。但法老的术士也用邪术照样行,只是亚伦的杖吞了他们的杖。第一次神迹无法叫法老慑服,还需要一连串更大、更强的徵兆。
底下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神对付法老,特别是前面四灾的原则。从中不难看出神的公义和慈爱的用心。
一、神的慈爱。无论何时何地,神都是慈爱的。凡拥有属天智慧,眼睛未被偏见、情欲蒙蔽的人,都能在旧约、新约中看见神的慈悲怜悯;在狂风或微风中,地震或微小的声音,十灾或十字架都能窥见神的慈爱。旧约中屡屡提到神的名「耶和华」,意思是永不改变及救赎老。我们相信赐耶稣基督予世人的神,其慈爱也被及法老王,其救赎之恩也临到他。倘若他肯虚心领受,神也必悦纳他如悦纳其他圣徒。
然而接二连三而来的灾难,似乎只看见神的严厉,特别是前四灾。慈爱的神要让这位暴君明白:「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除去他的无知,使他不能口出狂语道:「我不认识耶和华。」这也难怪,身为埃及人的法老王,从小就接受传统的信仰,认为埃及所信奉的神祉是天地间至高至尊的。例如富足的女神源源不绝地从他神秘的瓮倾在圣水到神圣的尼箩河,给埃及地带来肥沃良田及美丽景致。代表生命繁殖众多的青蛙,则密布尼罗河两岸。他更敬畏太阳神的崇高及其祭司的圣洁,其象征就是一只甲虫。因此指望他在一星期之内离弃众偶像,接受这位陌生的神巾印他的名字才初次从奴隶代表的口中听到–是不可能的。
使徒保罗到雅典时,看见神庙林立,特别有一座坛是为「未识之神」而设的。保罗并没有斥责雅典人迷信,只是向他们阐释神的属性和大能。让他们明了大自然的奥妙,不是多神信仰中不同的神的作为–虽然他们的像在巧匠的手下,雕塑得神采辉耀,竖立在庙堂中供人瞻仰巾申而是创造天地之大主宰的功劳。神也要让埃及人知道异教那些泥塑木雕的神像,乃出于人所造,不是真神。他们当离弃假神,敬拜独一真神耶和华。他们过去的无知,神不追究,但时候到了,他昭示各地各方的人一巾包括宝座上的法老、庙中的祭司、茅舍中的农夫–都要悔改,信奉真神。
「耶和华是谁?」他是创造大自然的主。在他的吩咐下,尼罗河水不再祝福其信奉者,反带来咒诅;在他的命令下,埃及人所敬拜的蛙虫反成了可憎之物,给全地带来恶臭。然后是虱灾,连术士的身上都长满虱子。接着是蝇灾,使埃及全地都败坏了。「不认识他吗?」他是透过人声音说话的神;他是列祖信奉的神;他是那些哀哼之奴隶的神。他既与受苦的百姓立了约,就绝不反悔;他是救赎、永恒的神。
二、摩西的信心。虽然神的慈爱藉着灾难向法老显明,我们也不可忽视摩西的信心在这些事上所扮演的角色。他的信心从最后一灾可以明显看出来。圣经告诉我们,摩西「因着信离开埃及」,「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然而这分信心也适用于其他的九灾。从出埃及的故事,我们可领略希伯来书所启示的属灵深意,在那里,神的灵揭示了摩西的内在生命,让我们看见他真实的一面。在与法老王折冲尊俎的过程中,摩西紧紧信靠耶和华。他心灵的眼睛时时仰望神的同在与能力,使他能小看当权者的气焰和威风。神怎么藉着一灾又一灾,向他显示他的权能,摩西的信心也越来越增长,深信神言出必行。也因着他的信心作媒介和工具,神得以施展大能的膀臂行神迹奇事。
其实圣经中所记载的神迹奇事,有那一项不是神的作为配合人的信心作成的呢?以诺成为大洪水前之世代的警诫,乃因为他相信大灾难要降临,而与神同行。撒拉在年纪老迈生以撒,也出于亚伯拉罕的信心。红海分开,让出一条逃生的通道,也是因为以色列的领袖伸出信心的杖。那利哥城墙应声而倒,是因为约书亚相信此事必成。电流需要电线来传导,神的大能也需要人的信心合作。虽然人的信心软弱,只要使永生之神与迫切的需要衔接上,就足够成事了。神的充沛恩福能藉着卑微人的微弱信心成就大事,就如汪洋的水灌注窄小的河道一般。思想前四灾时,我们就看到神的爱何等充沛浩瀚。
三、灾难。水变血之灾。摩西觐见法老王的次日早晨,法老王带着重臣百官及祭司到尼罗河畔斋戒沐浴或行祭奠之仪,发现摩西、亚伦持杖等候在那里,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打发我来见你说,容我的百姓去,好在旷野事奉我。」倘若法老王仍不听,耶和华将施惩戒,目的是为:「因此你必知道我是耶和华。」神的第一个启示方法,就是以杖击打河水,使水变血,河里的鱼死亡,河水发臭。这些鱼不仅是埃及人敬拜的对象,也是赖以维生的食粮。
法老对摩西、亚伦的呼吁或者嗤之以鼻,或者静默不语。总之,在无可选择之下,亚伦以杖击水。当他们在埃及群臣面前这么作时,这两兄弟无疑的都对神抱着信心,神也照他们所信的成就了。瞬息之间,尼罗河水起了变化,变成腥红的血。而且一波一波地漫延开来,很快的,埃及所有的江、河、池塘都化为一片腥红。水里的鱼都死了,腥臭扑鼻。人们只能在远离河水的地方挖浅井取水。这场灾难持续了七天。
法老王的术士也如法泡制,使水变血。这使得法老王心里刚硬,以为摩西、亚伦充其量只懂得一些皮毛的法术,殊不知他所敌挡的,具有比所谓之尼罗河神更大的力量。
蛙灾一一一般认为这些灾变是一个紧接一个发生,以便在下个灾发生之前,人们对前一个灾还馀悸犹存。因此整个冲突过程大约为时九或十个月。水变血之灾过了没几天,摩西、亚伦就向法老重新提出让以色列百姓离去的请求,并警告他若再置之不理将有何后果。可是法老既不答应,也不提任何反建议,于是蛙灾就来袭了。
很快的,埃及全地就布满青蛙。数以万计的青蛙从河里跳上来,到处窜动,弄得行人寸步难行。他们还闯进民宅、皇宫,跳到床上,爬到食物里,钻进衣服中。就这样,日日夜夜人们被这群湿冷、黏滑的青蛙骚扰得寝食难安。更糟糕的是:青蛙在埃及乃繁殖女神的象征,不可消灭,否则犯了亵渎圣物的大忌。
这场蛙灾使法老王稍有悔意,速召摩西、亚伦两兄弟来,请他们求神使青蛙离开陆地,他就答应让以色列百姓去赎野祭祀耶和华。为了更彰显神至高无上的权能,摩西请法老王自定解除蛙灾的期限,然后才离去,向神呼求:「摩西为扰害法老的青蛙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照摩西的话行。」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的巫师术士虽然也能仿效摩西变法,让青蛙从河里上来,却无法消除青蛙之息,而法老王好像也没为此向他们求助。苦难的解除不可能假手于魔鬼撒但或他的仆役。拯救只能透过耶和华忠仆信心的祷告而来。此灾让法老王受到教训,觉悟耶和华凌驾众神之上,只有他能照其旨意行事。
虱灾–法老王见灾祸松缓,就又硬心不肯兑现诺言,于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的吩咐,以杖击打尘土,尘土在埃及遍地变作虱子。埃及人的生活习惯极讲究洁净,特别是祭司,一日要数度斋戒沐浴,常常刮面剃须,以免玷污圣礼。然而突然之间,埃及的虱子多如尘土,「就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有了虱子」,连祭司、法老王都不能免。举国上下必然一片震惊。埃及神庙有的供奉圣牛,有的供奉圣羊,侍候得无微不至,每日加以清洗保养,毛发光鲜发亮,如今竟也长满肮脏恼人的虱子,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神藉此灾审判埃及众偶像,好让法老王知道他才是独一真神,万民都当尊崇。那些术士想要依样画葫芦,却黔驴技穷,知道变此灾的神力量是高超非凡的。他们甚至劝法老相信这是神的手段,法老却顽硬如昔。有时神会藉出人意外的声音教导我们,但愿我们有敏察的心。
蝇灾——我们不能十分确定所谓的「蝇灾」是不是指普通的苍蝇;很可能是甲虫的一种,它乃是太阳神的象征。可是这位埃及最强大的神如今也和他们作对了,成群的甲虫飞进法老的宫殿、臣仆的房屋、民宅,腐败了遍地的作物,惟有住在歌珊地的以色列人得以幸免。神把他的百姓分别出来,却让埃及人受所拜之神的殃害。这场灾难刺伤了法老的心,所以他决定让步,容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向耶和华献祭。摩西不能接受这个提议,因为以色列人不能以埃及人视为神圣的牲畜献祭,否则势必造成争端冲突。法老王觉得他言之有理,就答应他们可到旷野去献祭,只是不可走得太远,条件是蝇灾次日必须终止。「于是摩西离开法老去求耶和华,耶和华就照摩西的话行。」
在这一切过程中,摩西只是神施行奇事的媒介、器皿、工具。这些灾难由神发动,藉着其忠仆的信心–照神的吩咐去行,说神吩咐他说的话–执行,也因着他信心的祷告而终止。透过这样的信心,神得以向万民彰显他的大能、慈爱和拯救。
性格日渐成熟
希伯来书三2
「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来三2)。
如果我们的重点在讨论出埃及记,那么我们就应详细研究接下去的各种灾难。可是本书的主旨在探讨摩西的生平,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只是衬托的背景,因此焦点应该放在摩西如何在短短数个月中,由米甸的畏怯迟疑,变成「在埃及地法老臣仆和百姓的眼中看为极大」(出十一3)
从剩下的几个灾难,我们可以探索摩西的性格是如何锤炼成熟的。其奥秘在于他对神立即、毫无疑问的顺服,不在乎人的看法,目标坚定,无限忍耐,英勇不屈,坚持到底的信心,不住地祷告。
畜疫之灾–在初期的服事,摩西屡屡缺乏信心。在遵行神指示之前,总找出种种藉口:「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法老怎肯听我这拙口笨舌的人呢?」「看哪,我是拙口笨舌的人,法老怎肯听我呢?」显然他这样的人需要多方鼓励、说服,才能去实践神的吩咐。
但这种多忧多疑的性格后来却消失了。在此之前,他观见法老王至少已有七次,每次都带着沉重的信息,而且一次比一次更令法老王及其臣仆惊骇。虽然一连数次都没有达成使命,但是当神差遣他第八次去见法老时,他既不灰心犹豫,也不怀疑,完全顺服照作。
我们不可低估单纯、无疑虑的顺从,对人格成长的价值。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被神绝,改选大卫作主,就因为他不顺从神的命令行事,而大卫是合神心意、遵行神旨的人。主耶稣在与门徒分离前的教训,也一直强调顺从天父旨意的重要性。顺服是爱的考验;是得神启示的条件;也是人与神的关系拉近的前奏。我们越顺服神,人格也越臻于成熟。不信与不顺服是常常相提并论的类似词(来四11);由此我们可推论:顺服与信心是彼此依存,缺一不可的。神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作,不要计算代价,怀疑后果。如果神吩咐:「你去见法老,对他说……,」你就顺服的话,神必派你作更大的事,而且性格的成长蜕变,将是再多的沉思默想、祷告祈求所无法企及的。
法老王不听神的警诫,结果瘟疫流行,「埃及的牲畜几乎都死了。」在尼罗河畔绿洲吃草的牛群;富户眷养的埃及名马;农夫的驴驹;载运货物的骆驼;耕田的水牛;为埃及带来大量财富的绵羊–全都罹患瘟疫,死尸遍野。不仅富有的地主破产,穷人更是赤贫如洗,整个贸易体系也为之瘫痪。这次灾难比往前都厉害,可是神却眷顾歌珊地的百姓,「以色列人的牲畜一个都没有死。」
疮灾–在评估一个人的工作之时,我们往往得考虑他的人格。有些工作对某类性格的人非常投合,对另一类型的人则无法忍受。作为神审判埃及人的媒介,对生性温和、慈柔的摩西而言,是一项吃力勉强的工作。他不愿看到灾情遍野,而更希望磨难尽快过去;虽然同胞深深刺伤他,然而他的恻隐之心使他宁愿自己受咒诅以求保全他们。四十年的牧羊生活把他的心磨练得又柔软又细腻。如今蒙神拣选,以降灾彰显他的至高无上,这分差事须要他勉为其难。
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畏缩,因他知道神是公义也是无限慈悲的,他如此行必有他的美意。是故,当神吩咐他和亚伦取几捧炉灰向天扬起,落在人及牲畜身上变成泡疮,他毫不迟疑地顺服,取了炉灰,在法老王及其群臣术士面前向天扬起,结果「行法术的在摩西面前站立不住,因为在他们身上和一切埃及人身上都有这疮」(11节,)。这疮灾甚至穿透庙堂的屏障,降临豢养在庙宇里的牲畜。
雹灾–越到后来的几个灾难,亚伦的分量也越轻。在前三灾,耶和华总是晓谕摩西:「你对亚伦说……。」(七19,八5、 16)到了第四灾、第五灾(八20,九1),神的话只临到摩西。第六灾(九8)是两兄弟同时受命。但是第七灾,神只对摩西说话:「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天伸杖,使埃及遍地的人身上和牲畜身上,并田间各样菜蔬上都有冰雹」(22节,)。接着的蝗灾(十12)及黑暗之灾(十21)情形也是一样。为什么会如此,我们无从得知。看起来亚伦不是因为行为有什么偏差而失职。很可能他缺乏摩西那种单纯、直接、立即顺服的动机。摩西的信心随着一次又一次体验神的信实及可靠而增长,直到成为实现神旨意的完美工具。因此亚伦的角色日益削弱,摩西越来越挺立人前,手持木杖,成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
而且在这个灾中,摩西的口才似乎大为精进。以前结结巴巴的口舌如今滔滔雄辩,具有强劲的慑服力。突然之间,他不再需要亚伦作居间的媒介,而成为神的直接代言人。以前他因缺乏自信,向神讨价还价所作的错误决定,神并没要他负责到底(出四15一17)。有时我们因一时冲动说了不智的话,后来深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西五经的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