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

2016年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日01:19 &佚名&
JE范文为您整理、编辑《2016年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3500字)》一文,为了您更好完成一篇精彩的范文,JE范文还为你准备与《2016年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3500字)》的范文《2016年人际交往的阶段性(600字)》、《2016年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3500字)》、《2016年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阶段性工作总结(3000字)》、《2016年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5500字)》、《2016年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3500字)》、《2016年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1800字)》等几篇其它用户喜欢的最新范文【本文后面】。
小学数概念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数概念,但是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于是对于某一种概念,教材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要求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为此本文试从小学数概念发展规律和小学生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来阐述其教学中的阶段性。
一、小学生数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生数概念的深刻化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只有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数概念,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心理学家丁祖荫的研究:小学生概念掌握表现了阶段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较多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型式掌握概念,也就是说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他们获得数概念的过程,往往是个反复感知,辨认同类事物不同例子,分不同层次抽象概括其本质特征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是这样形成10以内数概念:数实物(使实物与数目相联系)――拨算珠(抽象出事物的数量特征,用有形的算珠代表事物)――读写数字(用抽象的数字代替算珠)――形成数概念。
随着数概念范围逐步扩展,在学习20以内数、100以内数,万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获得数概念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但每个阶段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同层次水平,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不断发展深化,下面就数数和读写数为例加以说明:
教学20以内认数时,在数实物的过程中突出“十”为单位的基础上一个个地数,孕伏计数单位“十”和“一”;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要凭借实物图,从图、数的对应地读,写做起,以便突出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0以内认数时,数实物要分层进行:第一层从二十起一根根地数到100,弄清100以内数的顺序,第二层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掌握整十数的顺序并感知10个十是一百,第三层接近整十数往下数,突破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难点,第四层在数数的过程中凭借实物感知100以内数的组成,在读、写教学中不再依靠实数而是借助计数器。在感知数位的基础上形成读、写一般表象“都从高位起”。
教学万以内认数,有了100一以内数认识的基础同时由于数的再扩展,所以通过计算器半轴象地进行数数练习;在读、写数教学中要提高抽象概括的水平,如读数第一步通过656、3812两数读法总结出“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千,……个位上是几就读“几”,第二步通过703、5006两数读法总结出“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第三步通过400、8000两个数的读法总结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第四步通过3040读法,最后总结性概括读法。
2、小学中年级是处于直观概括水平到抽象概括水平的过渡阶段。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发展水平已逐步具备概念同化的条件,数概念的学习可以运用已掌握的万以内数的概念去理解新的多位数的概念,把万以内数的概念与多位数的新概念进行联系,实现知识迁移,使多位数概念的本领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类化,从而得到融会贯通。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把10个一是十……10个一千是一万的数法类推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的数法,通过计数器上多次操作后概括出“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较高的单位,每个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写法也可以从个级、万级类推到亿级,最后综合概括。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借助计数器,数位顺序作为中介逐步独立抽象地读、写过渡。
至此为止,在学生头脑中,仍只认识一些具体数,而不知道什么叫“数”,即使以后引进小数初步认识,学生也不知道数的各种类别,因此只要能读会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给出“整数”这个概念。
3、高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数概念结构,分化融合新概念的能力大大提高,常常能利用旧的概念对新概念进行本质分析、判断,逐渐能够根据非直观的“重要属性”、“实际功能”、“种属关系”掌握概念。在“数的整除”这单元中要经常用到自然数、整数这两个概念,因此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和正确区分它们。首先可以分别运用举例方法定义自然数概念,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自然数。因为一个物体也没有无需数数,“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而且简要说明整数不仅是自然数和零,还包括其它的数,以增强概念科学性。
基于以上认识小学整数概念深刻化分为“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多位数”、“整数”几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发展,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二十以内”以认识基数、序数,掌握计数单位“一”为重点;“百以内”以掌握计数单位“十”为重点;“万以内”以掌握计数单“百”、“千”和数位为重点;多位数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为重点;“数的整除”以定义整数概念为重点,经过多次循环逐步完成小学阶段整数的基本认识并不断深化。
二、小学生数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在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运算过程中,小学数的数概念迅速地获得发展,数概念的内容不断丰富,运算能力逐步地提高,其发展和丰富的趋势为:
1、数概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
根据教材的编排,数概念认识是以整数为基础按整数、小数、百分数的顺序扩展其范围,为体现认识的阶段性,整数分五段逐步扩展其范围,小数和分数又都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都是结合实际初步感知,不给出定义;第二阶段已具备抽象理解的条件又有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把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并不断增加认识的深度,比如分数初步认识阶段平均分的物件“一”与数量1所表示的意义是一致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条线段)而在分数理性认识的第二阶段对单位“1”的理解体现了一定深度(不仅可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一类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分数初步认识阶段只从一个方面来认识意义,而在理性认识第二阶段不仅要从定义上理解一般意义,还要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方面加以理解。
2、数概念的内涵逐渐丰富
小学数概念不仅按学生认识结构扩展不断丰富,还将随知识结构发展规律逐渐丰富其内涵完善数概念。如“0”的认识,小学生学习了数5以后就开始学了,这时“0”的意义有两个:其一表示没有;其二表示起点: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以及被乘(除)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除法以后,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一个单位也没有,这是第一种意义的延续,到了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小数近似数这一内容时,“0”的意义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比较30与3,使学生明确小数末尾0,表示精确度(2.95 ~ 3.04)。当然“0”的意义还不止这三个方面,其它的到中学再学。
三、小学数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儿童概念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概念本身的不断充实和改造上,而且表现在概念系统的掌握上,因为小学生要掌握的概念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任何一个概念总是与其他有关概念有一定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因此教师要经常不失时机地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概念的系统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概念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着的,要很好地掌握数概念和运用数概念,就不仅要掌握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还必须了解概念间的联系,按逻辑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数概念基本的几种关系(如下图所示)。
无限小数 自然数
同一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对立关系
“质数”和“素数”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重合,是同一关系;“自然数”的全部外延包含在“整数”和外延之中是从属关系“偶数”和“质数”两个外延只部分重合是交叉关系;“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两个外延互相排斥而它们的外延相加的和又等于邻近的种概念“无限小数”的外延是矛盾关系;“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而它们的外延相加的和小于邻近的种概念“自然数”的外延是对立关系……
除此之外对于确定的概念从非逻辑的各种角度考虑还会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如20和5,从数字大小考虑是20>5;把20看作单位“1”则是部分与整体关系;从“整除”的角度考虑又是约数和倍数关系……所以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由小到大地建立数概念系统。
数概念之间,前后之间,纵向之间的联系,每个相对独立数概念都是整个数概念之间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共通性。
(1)进行纵向疏理,前后沟通组建数概念小系统。如:
(2)注意横向沟通,套成数概念链。
如: 整 除
倍 数 约 数 奇数与偶数
公倍数 质数和合数 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分解质因数 最大公约数
(3)纵横综合,融会贯通,形成数概念网络。
揭示了概念纵横联系后,还要逐步引导学生寻找小系统与小系统之间“联结点”,穿线结网,联结成概念较大系统并能化成学生头脑中概念的认识结构。
零 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整数 自然数 整除
数 按整数部分
小数 有限小数
假分数―带分数
应该强调,为帮助小学数概念系统化,要注意:必须按照概念系统本身的逻辑顺序去掌握,做到循环渐进,因为知识本身是有序的;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系统化工作,也就是对许多有关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小学生从掌握表象到掌握概念,从掌握概念到深化发展概念,最后到概念系统化是小学数思维发展一般道路,也是我们进行概念教学应遵循的规律。
《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一)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二)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三)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小学数学是由许多概念、法则、性质等组成的确定体系。每一个法则、性质等实际上都是一个判断,而且离不开概念。可以说,判断是概念与概念的联合。因此,要使小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并且能够实际应用,首先要使他们掌握好所学的数学概念。在中国编写小学数学课本时十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 数学概念的确定 在小学如何确定或选择应教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选定数学概念时既要考虑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选择数学概念时应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选择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有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绝大部分的数、量和形的概念是具有广泛应用的。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变化的。因此小学的数学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有所变化。例如,1991年我国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后...
近几年来,我县根据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实际及加快绿色产业的现实要求,按照“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18.4%,提前3年多实现了本届人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2004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29元,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增加了154元,增长12.1%。2004年1月至8月中旬,全省共有74个县的考察团专程到元谋学习考察农技协工作的经验及做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元谋这块土地上、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 一、全县农技协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农技协经过17年的探索和实践,从无到有,...
近年来,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由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加速培养人才,人们都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目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有各种做法,究竟哪种比较好,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先了解幼儿数学初步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否则盲目地进行教育,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妨碍幼儿身心的发展。本文根据一些调查研究材料就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作一概述,并对如何发展幼儿的数概念提几点看法。 数(这里指自然数,下同)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还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掌握数的读写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所以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下面着重从四个...
小学数概念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数概念,但是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于是对于某一种概念,教材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要求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为此本文试从小学数概念发展规律和小学生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来阐述其教学中的阶段性。 一、小学生数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生数概念的深刻化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只有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数概念,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心理学家丁祖荫的研究:小学生概念掌握表现了阶段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较多应用“具...
识字教学阶段性总结 “人生识字聪明始”。从这里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在 小学 阶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 语文 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 语文 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它各学科学习的质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些陌生的汉字呢?作为主抓识字教学的语文教师来说,不妨试图改变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自己课题实验的情况。 一、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一)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兴趣的提高。 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通俗易懂。教学中充分发挥短文识字的载体作用,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激活...
宿迁高等师范
安庆师范学院
南京市金陵技工学校
2015年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三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计算机专业...
2016年耐人回味的楼盘广告语(3500字...
shaw发布于
18:27:57 | 3357 次阅读 [][][] 各种学历的含金量比...
上学不花钱、国家有补贴助学金照样领,大好的机会请速来霸州市新概念美容美发学校学习。入学后免除学杂费、住宿费...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3.5公斤;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
3.5公斤。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
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25分,12岁以上约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 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5.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感知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
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
(2)理解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
用,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
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即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3)巩固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上的、技能技巧上的准备。
(4)运用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
二是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三是由被动运用向主动运用转变。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2.小学生学习的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做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指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认真听,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注意看,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
(4)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整理笔记,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求助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5)指导学生写作业的方法
先复习后写作业,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仔细审题,了解题意,明确习
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细心检查,根据习题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1)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水平与其思维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其变化发展态势与思维发展趋势大体相同。低年级学生只能从具体的道德情境中进行直观的感知和描述,对道德概念的内涵含混不清,概括水平很差;高年级学生对道德概念则能进行相对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对道德品质的判断
中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判断主要受外部情境的制约,评判是非功过的标准和原则取向主要依附教师或家长权威,在评价道德行为的时候主要根据行为的效果考虑。中高年级小学生道德判断逐步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能够做出独立的自我判断,道德判断和评价水平逐渐提高,评价道德行为开始注意到行为的动机,并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虑。
(3)道德意志的发展
小学生道德自制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虽然各种意志品质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意志的自觉性比较差,极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自主精神。低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受暗示性突出,经常屈服于别人的观点,三年级以后独断性特征比较明显,表现得易冲动、任性、固执己见,盲目拒绝别人劝告和意见。
(4)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对教师和家长权威依附性很强的阶段,道德行为水平较低,存在模仿性行为和无意行为,且行为习惯并不巩固;到了中年级,随着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学生有时会表现出言行不一致,导致道德行为水平下降;高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道德行为习惯在量和质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2.小学生品德指导策略
(1)引导小学生抽象思维,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具体形象性,而且这一过程具有不平衡性和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其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通过对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其道德概念理解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2)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培养道德意志力,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必须激发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动机,通过唤醒儿童的同情心将外部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小学生内心的需要,使其能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地完成行为;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锻炼小学生道德意志力,通过品德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克服从依附型向自觉型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品德心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以情促知,以意调行,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生品德成长过程中存在言行不一的时期,对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加强小学生言行不一致时期的品德教育。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认识社会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但却是品德言行不一的典型时期,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31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等内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 岁儿童...  把握小学生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把握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杜乌京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王海英...  王海英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浅析小学高段语文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北马路 小学 王海英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很...  树德小学题号 得分 一二三四五 命题教师:王海英六...体现数学课程的基 本特点――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  而王海英教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地诊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学生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 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  学生的学习压力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邓涛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 、王海英...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 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