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太空航天局航天史

人类航天史上有什么趣闻? - 知乎6601被浏览3673606分享邀请回答8.9K3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K28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苏联载人航天屡次失败&加加林被迫冒死升空
按照计划,8次成功试射才算是完全准备好,但实际上只进行了7次,而且其中只有3次是标准意义上的成功。但苏联高层顾不上这些了,因为美国人也在准备载人航天,一切都不能再等了……
&&& 卡斯特罗拥抱加加林
  按照计划,8次成功试射才算是完全准备好,但实际上只进行了7次,而且其中只有3次是标准意义上的成功。但苏联高层顾不上这些了,因为美国人也在准备载人航天,一切都不能再等了&&  &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从苏联境内升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是苏联公民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这条新闻是苏联国家广播电台播音员列维坦饱含兴奋之情播报的。几乎所有上年纪的俄罗斯人都记得这段话。50年后的4月12日,俄罗斯政府高调庆祝这一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重大纪念日,并公布加加林的死因。4月11日,俄&军事观察&网站刊文回忆了人类的首次太空之旅。  试射时,飞船&不肯回家&  因为这一次飞天,加加林成为苏联航天的标志和英雄。苏联媒体随后的宣传只是一味强调官方的准备工作极为细致,万无一失。实际上,人类首次太空之旅并不顺利,苏联方面的数次试射就发生了严重的事故与灾难,而且发射过程中也曾出现问题。  日,一为后来的载人升空做试射准备的火箭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发射塔上爆炸,导致战略火箭军元帅米特罗凡&涅杰林丧生,一支科研专家队伍也全军覆没。为了给加加林这次首航做准备,苏联方面一共进行了7次试射,其中有2次以失败收场。一次是飞船留在轨道上,就是&不肯回家&;另一次是飞船在回地球的过程中被烧毁。当时舱中还有许多动物,它们均&英勇捐躯&。  幸运的是,7次试射中最后两次成功了,它们都是在1961年3月进行的,距离最后的载人飞行不足一个月。其中,3月25日的那次试射成功地进行了飞船着陆前飞行员的弹射伞降。这被广泛视为准备工作已完全做好的标志。  苏共中央主席团的决定  实际上,按照计划,8次成功试射才算是完全准备好,但实际上只进行了7次,而且其中只有3次是标准意义上的成功。但苏联高层顾不上这些了,因为时间已不容他们做更多的准备工作。苏联高层得到消息,美国人也在准备载人航天。对于当时正在各个领域与美国激烈竞争的苏联来说,一切都不能再等了。  就这样,4月3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立即进行载人发射。  密码设定为&125&  专家们心中都十分清楚,这么做是有很大风险的。他们担心的不仅是载人发射和飞行方面的技术问题,他们还担心航天员在经受1个多小时的失重状态和心理压力的过程中,是否能一直保持有效工作的状态。一位专家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担心的是,在一个人面对浩瀚太空的时候,他能否一直保持清醒。&如果他不能保持清醒,那么将操纵太空舱的权力交给他,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专家们设计了整个飞行过程都由地面遥控的操纵流程。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如果出现故障导致地面无法有效遥控怎么办?最后,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如果出现故障,那么航天员必须立即证明自己仍清醒并保持良好状态,然后地面将太空舱内复杂操纵设备的密码告诉航天员,太空舱便转入航天员手动操作的状态。后来,官方披露,加加林上天前,技术人员设定的密码为&125&。  但专家们还是觉得不够保险,他们仍怕中间出现故障而导致飞船无法收回。为此,他们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必须让飞船在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回到地球。他们选择了一条最低的轨道,以保证&东方1号&宇宙飞船返回的难度降低。但这样一来,它最终的坠落地点无法确定,可能是在大洋之上,也可能是在美国。  最终,&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飞行轨道比预定轨道高了40多公里,如果发生机械故障,它至少要在天上&游荡&15至20个昼夜。那样的话,加加林就惨了。因为飞船内没准备那么多的水和食物。  此外,还有一个难题让人挠头。因为发射前的倒计时和点火后的几秒钟最容易发生事故。如果这时发生事故,宇航员必须弹射出仓。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几十米的高度上进行弹射伞降,这毫无疑问是一招险棋。而且,即使他平安降落,那也是降落在火箭附近。如果火箭爆炸,宇航员和赶来的救援人员统统活不了。
(责任编辑:董倩超)
【】洪秀全有妻妾88人,加上各类嫔妃、女官、女司等人,总计两千三百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洪秀全因妻妾太多,连姓名都
【】1840年6月英军入侵中国,先是两艘蛮夷舰船驶入沈家港口。官兵慌乱,张朝发不以为然地说:&夷船被风吹来,常有之事无足惊讶。
新刊(4月下)百年清华的起点,是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彼时的中国如风中残烛,内外交困,&独清华获受国耻之赐&。那一刻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已内化为清华人的品格。此后的一百年间,清华大学随国家的命运而沉浮,但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注定要挺起中国的脊梁,他们在战火硝烟中筑起民主、自由的堡垒,在满目疮痍时打造了国学研究院的神话。即使遭遇了&伤筋动骨&的院系调整、风雨飘摇的十年内乱,依然厚德载物,默默前行。
&& 抉择与考验:百年清华的六大拐点&&&&清华最贫穷也最&富有&的时光/李响&&&&我以我血荐轩辕:黄花岗起义始末/吕峥&&&&皖南事变真相辨析/王洪光&&&&吉普、可口可乐二战成名启示录/刘郴山&&&&最著名的一次十字军东征/熊崧策&&&《乱世佳人》:随风飘逝的战争与爱情/佳音
热点文章排行
  该书翔实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事迹,解读了蒋的崛起历程及其掌控中国后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揭示了其最终丧失中国政权的必然性。
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言之凿凿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质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
本书对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涌现的思潮进行反思,运用大逻辑大视野的审读和人物活动事件脉络的细节化书写,剖析了5种主要思潮的历史、现状和影响。我的纪念馆
今日历史-苏联宇航员在联盟11号返回时全部死亡 - 族脉网
日 苏联宇航员在联盟11号返回时全部死亡
联盟11号是苏联发射的载人宇宙飞船,属于苏联第三代飞船“联盟”系列。联盟11号完成了航天史上的几项重要创举,但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不幸发生事故,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联盟11号于莫斯科时间日上午7时55分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该飞船执行的任务十分重要:按计划,联盟11号应与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礼炮1号对接,并让3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站内。当时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遭到一系列重大挫折,政治局高层已经基本放弃与美国在登月方面的竞争,转而发展更有实际价值的空间站。就在1个多月前,联盟10号飞船第一次尝试与礼炮1号对接取得成功,但由于转移舱技术故障未能使宇航员进入空间站。联盟11号的3人宇航员小组包括:指令长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飞船于日与礼炮1号成功对接。6月7日10时45分,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时22分,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不少宝贵资料,干得相当出色。对接期间,还两次将空间站的轨道抬高。 6月29日下午9时,3名航天员离开礼炮1号返回。但3人都未穿航天服。飞船离开空间站后飞行了4个多小时,并保持着同地面上的联系。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返回舱失压事故时间线:0秒:当着落返回舱和轨道服务舱分离时,连接轨道舱和返回舱的换气阀门被震开。原因是本应先后引爆的爆炸螺栓同时引爆了。此时高度为168千米。开始失压;若干秒:气压即已经下降到致命的程度,且气阀位于宇航员座椅的下方,无法定位和封堵;40秒:飞行数据记录器中的生物传感器显示宇航员死亡;212秒:舱内气压降到0。 尽管返回程序都是正常的,返回舱也在降落伞减速下,安然着陆。但当人们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航天员的尸体。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飞船设计不合理,座舱拥挤,只有脱掉臃肿的航天服才能坐下。当时联盟号返回程序就明确规定,航天员在返回前必须脱掉航天服。对此设计和程序,不少科学家当时就反对,但航天部门的领导人不接受正确意见。为此,苏联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被撤职。 这一事故是原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事故发生后,又一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礼炮1号此后再无人进入。飞控中心不得已,于发射后175天,忍痛发出降轨指令,将其退回到太平洋上空烧毁。联盟号飞行又一次中断飞行达2年3个月,以改进联盟号安全性能,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太空航天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