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至93年台湾老兵探亲视频有多少老兵回大陆探亲.

台湾老兵故事系列&&1989年大陆探亲&(5/7)
台湾老兵故事系列& 1989年大陆探亲 (5/7)
大陆人有的就是时间
隔天一大早,我们又回到机场的免税仓库,领取那三件免税进口彩电。当时像是回到电影「四行仓库」的拍摄现场,一栋栋建筑像是军营和牢房。偌大的千坪仓库,没有繁忙的货物进出,只有三两工作人员懒散冰冷的应付我们,大概是嫉妒我们有免税彩电可领。
签了三联缴费单后,竟然还要我们到银行缴手续费和仓储费,因为我们带了三台电视,每种费用还得乘以三。我以前曾在台中加工出口区工作四年,对于免税、课税的计费概念还有,只是没想到在免税的前提下居然还要缴额外的通关费用,由于没有准备,只好向表哥、堂哥借人民币缴费领货。
虽然还没有跟堂哥他们混得很熟,他们早已再三告诫我不可以骂「共匪」两字。就为了取这三部电视,我们先到办公室取单,到银行缴费,再回到办公室请人核章放行。持核准证明抵达仓库,正好是午休时间,仓库人员不是在吃午饭就是正睡午觉,好不容易等到午休时间结束,我们还得谦卑的说抱歉打断他们的午后读报时光,然后三人像小太监般跟在仓储老大后头领货。没有内线电话联络,只能自己跑单;没有输送机载货,只好自己扛。两个大男人扛三部二十吋电视,不指望我能帮什么忙,只要我少说两句、少惹麻烦就不错了。
在我认定的「四行仓库」和机场间来回走了约十趟,用了一整天时间才提到货。反正在大陆,大家有的是时间,学着习惯就好。隔天搭火车回徐州,还得面临不一样的挑战。
徐州是古时兵家防御要地,是国共徐蚌会战的发生地,也是有名的人口交易集散中心,有上通北京、下抵广州的京广线铁路穿过,东往连云港、西往兰州的陇海线也通过此处。我们一行手提背扛六、七件行李,慢慢步出徐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几百平方米有上千个乞丐如盘蛇般蠕动,或坐或站,或卧或躺。我恐惧谨慎的闭上嘴帮忙搬行李,发现三部电视上不只有六只手,
起码还有二、三十个人围绕我们,手也放在我们的行李上。这二三十个人的小圈,外围有个更大的上百人圈圈,缓缓的逼近我们。那股力量好像人在玩碟仙一样,三部电视就是碟子,我们若放手碟子就自己往另一方向跑了。
公安根本懒得淌这滩混水,自己喝凉水去了。我们大声喝阻,拳打臂甩脚踢挤过那千人丐帮。我不觉得尴尬,倒觉得很新鲜。
作者 周贤君 台湾丰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 > 正文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始末:台湾老兵重归长城
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登上了长城。新华社发
杨斯德,1921年生于山东滕州,曾任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调任中共中央对台办主任。卸任后还曾担任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8年退休。杨斯德长期在邓小平和邓颖超(曾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对台工作,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形成的亲历者,见证了两岸开放的政策演变。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浅浅的台湾海峡,宽大约只有170公里,这头是祖国大陆,另一头是游子台湾。并不宽阔的海峡,对于那些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湾的老兵来说,如天堑般难以逾越。迈过海峡,踏上回家的路,走了整整38年,或者更长。
<font face="楷体_GB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期。
&解放台湾&之转变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杨斯德说,不提&解放台湾&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思想从此逐渐形成。
杨斯德回忆,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同时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
邓小平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文告从中华民族大义出发,联系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分久必合&的历史,说明应当早日结束海峡两岸同胞饱受分裂之苦的局面,倡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并提出&两个寄希望&,即&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1月30日,邓小平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明确提道:&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我们一方面尊重台湾的现实,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杨斯德说,不提&解放台湾&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思想从此逐渐形成。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引起了台湾的高度关注。&两个寄希望&也让台胞印象深刻。杨斯德回忆,台胞通过各种渠道反馈意见,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台湾人民身上。邓小平听到这个意见后,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前加了一个&更&字,即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1980年,全国政协致台胞春节慰问信中,两个改过后的&寄希望&发表,台胞反响很好。
&一字值千金。&杨斯德说,这个&更&字表明了中央政策的重点,以民促官,多做台湾人民工作,让台胞了解大陆的政策,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之后,邓小平、邓颖超多次接见台湾各界人士,亲自做台胞的工作。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对台工作九条建议,即后来被称为&叶九条&。其中要点包括:建议举行国共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等等。其中还有一条就是,&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杨斯德说,台湾老兵要求回家探亲的愿望很强烈,但是受到台湾当局对大陆推行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回家探亲的路很艰难,往往要辗转通过第三地才能完成。
另外,台胞长期受到台当局虚假的反共宣传,对大陆不了解。这次确定的&不受歧视,来去自由&打消了台胞的顾虑,激起了台胞要求返乡探亲的强烈愿望和促进两岸关系缓和的巨大热情。
&叶九条&发表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接待台胞探亲的机构,陆续有思乡心切的台湾老兵冒着被台湾当局&法办&的危险,从香港等第三地辗转回到大陆探亲。
共2页: 上一页 1
& 下一篇:
Copyright&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1987去台老兵返乡:夜夜梦神州_历史频道_新浪网
1987去台老兵返乡:夜夜梦神州
 图片说明:1987年,台湾大陆探亲说明会,会中有大批国民党退伍军人
 图片说明:1988年1月,“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14人探亲团,老兵们终于返回了大陆家乡。
  作者:毛剑杰
  日,是去台老兵们盼望了近40年的大日子。
  从这天起,中国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预定当天上午9时开始登记,老兵们在凌晨就已经从四面八方涌来,“门口挤不进去,楼梯挤不上去”,当天办妥手续1300多人。
  一个月后,第一批老兵终于踏上返乡路。1949年前后,他们无奈地告别大陆的故土、亲人,随国民党到台湾,从少年到白发,从风华到迟暮,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这一天的到来,原本或许还要晚上许多时候。是一群老兵用歌声,用标语,用故事,用亲情令整个台湾岛动容,连主政的蒋经国也被打动。
  多年后,“老兵返乡运动”的主要操盘者姜思章说,老兵回家虽是历史潮流所趋、人心所向,但他们已经无法再等。因为,老兵已老,在漫长的等待中,或者客死台湾,或者是,即便回了家,也无法再见到更为老迈的父母亲人……
  军营里泛滥的思念
  姜思章自己是被“抓丁”到台湾岛的。
  日,浙江岱山县13岁的初一学生姜思章,在回家路上被一群国民党兵拦下,强行押上了船。
  与姜思章一道被送去台湾岛的,有13000名年龄从13岁到50岁不等的“壮丁”。
  船启航前,不堪忍受生生离别的壮丁们,带着绑绳就纷纷往海里跳。军人们则往海里开枪,步枪、冲锋枪,后来机枪也用上了。
  枪声消停后,无数尸体浮上水面,“像死狗死猫一样在海浪里上下起伏”,尸体旁则是一片片逐渐扩散开来的血水。
  而后,极度超载的轮船缓缓起航、码头解除封锁,大批前来寻找父兄、丈夫、儿子的妇女瞬间涌来,有的拿着香祈祷,有的跪在海滩上拜,“哭喊、哀求、诅咒,声声可闻”。
  多年以后,姜思章才知道,人群中也有他当时怀有身孕的母亲。
  这只是1949――1950年间,200万人去台大迁徙中的一幕。有人被抓丁,有人被迫逃亡,也有自愿去台的,缘由不尽相同,但都经历与故土、父母亲人生生分离、天各一方的人生至痛。
  此后,在台湾岛的军营里,姜思章白天满满当当的出操、上课、训练,没有时间想家;但一到傍晚,就无法抑制乡愁涌动,和几个伙伴一起跑到操场的角落,互相抱头痛哭,然后继续在“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声中,朝思暮盼着回家的那一天。
  实际上,当台湾岛以“复兴基地”的名义,汇聚越来越多人时,这个名义本身却越来越像一个苦涩的笑话;反攻大陆“五年成功”的承诺,从一开始就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政治支票。
  此后是长达30多年的戒严,国共双方长期隔台湾海峡对峙,这对数百万从大陆来台湾岛的“外省人”来说,意味着回家大门彻底关闭,甚至通讯都绝无可能。
  而思念却已开始越过海峡,没有止境地泛滥开来。
  一个人的抗争
  姜思章无时无刻不想回家。因为“和大陆那头通信”,被同事告发“散布被抓经历”、拒绝在“以军作家”运动中签名等所谓“劣行”,成了军队里的“不稳分子”,被长期监视,通信也因此中断。不久后,姜思章又因不甘忍受军营折磨而开小差,被军法处置,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姜思章的抗争,在众多思乡的去台老兵中并不算激烈。
  在监狱中,他与同室一位任姓广东籍飞行员成为好友,此人因企图偷开飞机返回大陆败露,被判处死刑。等待着随时来临的人生终点,这位飞行员反复告诫他“不要白白牺牲,跟国民党斗先要充实自己。”
  某天早晨,铁门拉开,任姓飞行员被一堆宪兵架了出去。临走时跟他摆摆手说:“记住我的话,再见!”
  这或许是姜思章后来极力推动成立组织、以帮助老兵返乡的思想根源之一:在强大的军政机器面前,每个个体的抗争都是如此弱小、不堪一击。
  姜思章还听山东菏泽籍老兵高秉涵亲口讲了一件事:一位20岁的厦门籍士兵决心横渡台湾海峡游回对岸,不幸被潮汐推回了金门。负责审判他的军法官正是高秉涵。按照军法,他不得不判这个士兵死刑。
  临刑前,高秉涵说:“小弟喝点酒”。士兵却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
  高秉涵自己又何尝不想家?在判处小兵死刑的同时,高秉涵心想,若是我,哪能等六个月,三个月我就游回去!
  1981年,高秉涵的一位学姐在移民阿根廷后回祖国探亲,返台后召集菏泽旅台乡亲100多人聚到一起,分发珍贵的礼物:一家一个烧饼,三个耿饼,山楂和红枣各五粒,一调羹故乡的泥土。
  “泥土何其多,唯独故乡贵”,高秉涵把一半土珍藏在了自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另一半则分多次掺在茶水中喝了,“那是家乡的味道,甜的。可还舍不得咽下去,慢慢地像品茶一样,叫它多呆在嘴里一段时间……”而耿饼和烧饼,直到放得发霉了也没舍得吃。
  我们已沉默了40年
  到1980年代,当年追随而来的“外省人第一代”大多已临近暮年,怀乡思亲之情愈益强烈,进而将眷念之情写成文字,胆大者常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通电话、写信等细腻感人的情节。
  走得更远的,甚至已经有了半公开的行动,姜思章就是一个很早的“积极行动派”。1978年,为恢复与海峡那头家人的联系,他甚至去舞厅通过一位舞女转托香港客人捎信给大陆。
  1979年元旦,祖国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即日起停止炮轰金门,并呼吁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行。姜思章知道,回家的转机真正来了。
  1982年,他以到香港去看舅舅的名义,转道广州、上海、宁波,72小时舟车劳顿后,终于回到了阔别32年的老家舟山。母亲早已在码头等候,姜思章一眼认了出来。船刚靠岸他就跳了出去,连爬带跪地冲向母亲,不顾旁人的惊诧,抱着母亲的腿纵情嚎啕大哭。
  2年后,高秉涵也冒险去了香港,在那里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姨妈和已经认不出模样的姐弟。“那几天我们生怕耽误了相聚的分分秒秒,倾诉相思之苦”。但他再也没能见到母亲。
  姜思章如愿先回家了,但数万与他同去的壮丁和他们大陆那头的亲属,仍在海峡两边遥遥相望而不得见。
  得知姜思章归来后,几十里外都有人赶来打听、请他带信。姜家院子椅子、凳子太少不够招待,来客就蹲在那里问父亲,问丈夫,问儿子,问兄弟……
  返回台湾后,如何让数以百万计的“外省人”自由返乡,便成为姜思章的心头所系:“感同身受之悲,更有同船共命之情”。他带了无数信件、口信回台湾,他要把这些信息尽力一一转达。
  可是,当年仅舟山群岛被抓丁的年轻人就超过两万,从何找起?看着老乡们一脸遗憾地离去,姜思章决心站出来,为更多的老兵们争取权益。
  1982年回大陆探亲之前,他已经参加了台湾的“党外运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国民党不开放大陆探亲不满意。1981年12月,姜思章拜托的“议员候选人”康水木,在政见发表会上,首次公开要求台湾当局准许老兵回乡探亲。
(责编:dongle2)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编者按:“民国女性”已然成为阅读时尚。民国女子们的才情和感情共同成为“八卦”的对象...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7年台湾老兵探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