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一、二、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
来源:新华网
作者:胡遵远 李雨迪
原标题: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
  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与红25军一样、主要诞生在我们安徽省金寨县。1935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结束长征。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揭开了红四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
  日,党的“八七”会议召开之后,湖北黄(原黄安县、今红安县)麻(麻城县)两县的党组织以农民革命武装为主力军,于11月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攻占黄安城后,建立了黄安农民政府,并将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是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党领导的正规武装,是红四方面军建军的起点。
  1927年12月, 鄂东军转移至黄陂木兰山打游击,1928年1月鄂东军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
  1928年4月,第七军打回黄麻老区。7月,第七军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
  1929年5月,安徽省金寨县爆发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胜利后,起义军在斑竹园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政委徐其虚,这是鄂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二支红军,是红四方面军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1929年11月,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等县爆发了大规模的“六霍起义”。起义军于1930年初在金寨流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这是鄂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三支红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此,红四方面军最初的三个重要来源,全部形成。
  1930年2月,党中央根据鄂豫皖边区的发展形势,决定建立鄂豫皖特别区,组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并将这三支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一师、红二师和红三师,全军共2100余人。
  10月底,红一军接到中共长江局指示,随即南下作战,拟打通与鄂东根据地和红十五军的联系。红十五军是由活动在鄂东蕲、黄、广地区的革命武装于10月中旬整编而成的,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全军1500余人。因前几次战斗均遭失利,消耗很大,遂于12月初北上皖西寻找红一军以获得补充。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湖北长竹园会师,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两军随即开赴麻城福田河,奉党中央命令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共12500余人。
  10月,在金寨麻埠镇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部及第73师。
  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红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总指挥徐向前骑着高头大马,检阅了这支由300人发展到30000人的部队。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苏区红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第四军军长徐向前(兼),政委陈昌浩(兼);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委王平章。原第四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不久,又建立了红九军,全军共有6个师。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
  1931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攻克鄂东重镇黄安获重大胜利后,《红色中华》报道中称红四方面军为“红军第四军团”,实际上,报道所称的“红军第四集团军”就是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共五个师近3万人。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3个军(四军、九军、二十五军),共6个师。同时,红四方面军根据鄂豫皖苏区周边的国民党军新的“围剿”尚未布置就绪、部队处于分散防守状态的有利形势,连续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4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约6万人,使蒋介石准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的第三次“围剿”未及开始,就遭破产。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创造了避强击弱、包围迂回、围点打援等战法,为中国红军战略战术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家埠战役后,红四方面军在金寨麻埠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第75师、第74师。潢光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连同新组建的独立第1、第2、第3、第4师和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少共国际团,总数达4.5万余人。苏区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拥有26个县级政权。
  1932年7月,国民党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第四次“围剿”。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的指挥错误,战斗失利。10月,部队被迫转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10、第11、第12、第73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越过平汉铁路,经鄂北、豫西,于11月到达陕南地区。留下红二十五军一部和第75师、第27师(原独立第4师改称)组建成新的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领导,在苏区坚持斗争。11月19日,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继任主席。随后,曾中生任方面军参谋长(后倪志亮),张琴秋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2月,红四方面军乘四川军阀混战及其在川北兵力薄弱之机,向川北进军。至1933年2月,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2月中旬,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以近6万人的兵力分3路进攻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经4个多月的机动作战,粉碎了川军的“三路围攻”,共毙伤国民党军1.4万余人,俘其1万余人,使苏区得到巩固扩大,红军得到很大发展。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县木门镇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并决定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和恢复彭杨军政干部学校。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部队进行整训和扩编。徐向前、陈昌浩仍分任总指挥和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傅钟任副主任(后曾传六、周纯全)。以第10、第12、第11、第73师为基础,每师充实部分地方武装,依次扩编为第四军(王宏坤任军长,周纯全任政治委员,辖第10、第11、第12师)、第九军(何畏任军长,詹才芳任政治委员,辖第25、第27师)、第三十军(余天云任军长,李先念任政治委员,辖第88、第89、第90师)、第三十一军(王树声兼任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辖第91、第92、第93师)。随后,曾中生等总结历次反“围剿”作战经验,编写出《与“剿赤”军作战要诀》、《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教材,对提高干部的指挥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8~10月,为进一步扩大苏区,红四方面军乘川军新的围攻部署尚未就绪之际,举行了仪南、营渠、宣达3次进攻战役,共歼川军近2万人并新组建了红二十九军第26师。宣达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同在达县、宣汉、梁山(今梁平)地区坚持斗争的川东游击军会师。随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委员,辖第97、第98、第99师。这时,红四方面军已发展到5个军约8万人。11月,四川军阀刘湘调集20万人的兵力,向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仍采取“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先后挫败刘湘部的4次总攻,历时10个月,奋战至1934年9月,共毙伤俘川军8万余人。11月上中旬,红四方面军先后在通江县毛裕镇和巴中县清江渡召开党政工作会议和军事工作会议,制定了加强政治工作的若干决定和军事教育计划,各部队进行了整训,提高了战斗力。为健全领导,充实连队,方面军进行了组织调整,李特任副参谋长,第11、第26、第92、第97师撤销师部,部队并入其他师,直属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各游击指挥部所属武装合编为独立第1、第2师,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改称红军大学(倪志亮兼任校长)。
  川陕苏区全盛时期,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4个师1.5万人发展到5个军(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11个师34个团,总兵力共8万余人。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至此,红四方面军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再一次击败以刘湘为首的川军的六路围攻,歼灭大量川军部队,并缴获众多武器物质,大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到达顶峰时期。
  1935年1月至2月,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广昭战役和陕南战役。
  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这是红军第三支长征队伍,行程一万余里。其时,红四方面军为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国民党川军邓锡侯第28军和田颂尧第29军共52个团的兵力,布防于广元至南部长约300公里的嘉陵江西岸,企图凭借嘉陵江及其西侧后剑门关险要地形,扼制红军西进发展的通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决定集中方面军主力,分成第1、第2两个梯队,选择守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尔后向两翼及纵深发展,进占嘉陵江、涪江间广大地区,求得在运动中大量歼敌。
  28日晚,战役开始。红30军一部在苍溪城南塔子山附近秘密渡江,迫近对岸时被守军发现,突击部队在炮火支援下登岸,全歼守敌1个营,攻占滩头阵地。29日拂晓,红30军主力相继渡江投入战斗,攻占西岸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并击退援敌1个旅。与此同时,红31军在苍溪城北鸳溪口强渡成功,一举攻占对岸险要阵地火烧寺,击溃守敌1个旅,直插剑门关。红9军一部在阆中城北涧溪口顺利渡江,于31日攻占阆中。第1梯队占领西岸要点后,迅速向守敌纵深及两翼发展进攻。第2梯队红4军从苍溪渡江投入战斗。红9军一部击溃守敌2个旅的阻击后向南疾进,并在红4军一部配合下,于4月2日攻占南部县城。红30军及红9军另一部于3月31日攻占剑阁后,红30军一部和红31军进攻战略要冲剑门关。经4月2日激战,全歼守敌3个团。接着星夜兼程,于3日攻占剑门关西北的昭化县城。
  国民党军遭此打击后,其第29军退守射洪、盐亭、三台,第28军主力退缩广元及其以北地区,另以一部布防梓潼、江油、中坝等地。据此,红四方面军首长决定集中主力歼灭梓潼、江油地区之敌,并伺机向川甘边发展攻势。10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攻占梓潼,包围江油县城,前锋直逼战略要地中坝。邓锡侯急忙亲率10个团增援江油。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4至15日,在江油以南击溃援敌,并于18至19日连克中坝、彰明。同时,红30军一部溯白龙江而上,于10日攻占青川,而后北上摩天岭,歼胡宗南部1个营,14日攻占平武。红四军一部于21日攻占北川。至此,战役结束。
  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共歼国民党军12个团多约1万人,攻克县城8座,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红四方面军向川甘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军总司令部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到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南下途中,部队损失严重,付出了重大代价,红军由南下时的10万之众锐减为4万余人。在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一再电令下,1936年3月,南下部队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地区,向西康东北部转移。4月上旬,攻占道孚,炉霍、甘孜等地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红四方面军序列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辖5个军1个骑兵师,第4军辖第10师、第11师、第12师和独立师,各师直辖营,不设团部;第9军:辖第25师、第26师、第27师和模范师,师直辖营,不设团部;第30军、第31军仍各辖两个师;第33军番号撤销并入第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下辖第30师、第15师和两个直属团;第32军:辖第94师、第96师;红军骑兵师:师长许世友,下辖3个团,约3000人骑。还有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治委员何畏;中共大金省委:省委书记何柱成(后为邵式平);大金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王维舟;金川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邵式平。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地区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7月2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2、6军团正式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军总部决定将第32军编入二方面军建制。这时,张国焘在党中央的耐心争取和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同意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编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北进。左路纵队,由第四军第10师、第11师、第30军第88师和红二方面军组成,由朱德、贺龙率领,7月3日从甘孜地区出发。中央纵队,由第4军第12师、第4军独立师、第9军全军、第31军第93师和四方面军总部组成,由徐向前率领,7月2日,从炉霍地区出动。右路纵队,由第5军和第31军第91师组成,由董振堂率领,7月10日,从绥靖(大金)、崇化地区出动,负责后卫。7月27日,中央批准红二、四方面军组成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
  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于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擅自决定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
  红四、红二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今金川)出发,克服重重困难,于8月1日抵达包座地区,在举行岷洮西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后,于10月9日和22日分别到达甘肃省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1936年10月下旬,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5军、第9军、第30军,共21800余人,西渡黄河。11月10日中革军委电令授予渡河部队“西路军”称号,指示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并指定陈昌浩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统一指挥西路军的作战行动。西路军统率第5军、第9军、第30军和骑兵师。第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第9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陈海松,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第30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骑兵师:师长董俊彦,政治委员秦贤道。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处境的恶劣,虽经半年的征战厮杀,付出了重大牺牲,到1937年4月,西路军终遭失败,余部的一部800多人由李先念等率领转战祁连山,在中央代表陈云的接应下,至新疆后返延安;另一部900余人在王树声、李聚奎等率领下分散游击绕回陕北。徐向前与秦基伟在警卫全部战死的情况下,乔装商人艰难返回陕北。陈昌浩突围后,在当地一湖北老乡家隐藏近半年,寻找党组织未果,返回湖北老家,三年后返回陕北。
  11月中旬,在“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任弼时、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统一指挥下,红四方面军第4军和第31军协同红一、二方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斗的胜利。12月2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保安同党中央及中革军委会合。7日,中革军委扩大组织,由毛泽东担任主席。此时第4军军长陈再道,政治委员王宏坤;第31军军长萧克,政治委员周纯全(后为郭述申)。“西安事变”以后,红4军、红31军向东开进,于1937年1月到达三原、淳化地区。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余部和红29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129师,广大指战员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中革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投入抗日战争。
(责任编辑:张昊)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之最【2】
中央红军入甘后攻克的
最险要关口――腊子口
日,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四团发起了进攻腊子口的战役。下午4时,红四团一营率先向腊子口守敌发起攻击,但敌人火力凶猛,几次进攻均未能奏效。红一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及红二师师长陈光,立即赶赴前线指挥作战。红四团团营干部共同商议制定了正面进攻和侧翼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当夜24时,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联名给红三军军长彭德怀发电报,令后卫部队红三军和军委纵队一部截击敌援兵,严防敌军从洛大和道扎一带侧袭进攻腊子口的红四团,保证先头部队胜利夺取腊子口。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9月17日清晨,红四团突破鲁大昌部设置的两道防线,胜利夺取天险腊子口。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党中央最早正式决定
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议
1935年9月,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境内,在这里获得一批报纸,从《大公报》《晋阳日报》等报纸上得知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会合的消息,报上还有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略图。根据这些消息,党中央决定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通渭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俄界到哈达铺,再到榜罗镇,党中央实现了战略方针的改变,为千回百折的长征红军找到了战略转移落脚点。
红军长征在甘肃建立最早的
省工委和省苏维埃政府
红四方面军入甘后,于1936年9月建立了以岷县为工作中心的中共甘肃省工委。傅钟任书记,曾传六、何长工、刘少文、郭潜、华民、邵式平为常委。同时成立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何长工。省苏维埃政府设立裁判部、文教部、劳动部、农民部、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辖岷县、临潭、漳县、渭南镇、渭源、通渭、武山、会宁等8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甘肃是红军长征部队
到达最全、地域最广的省份
甘肃省是参加长征的几支主要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日,红二十五军从陕西双石铺进入甘肃,取道陇南、陇东,9月7日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后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延川县永坪镇会师;日,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巧夺腊子口,强渡渭水河,横跨六盘山,10月16日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8月,红四、红二方面军进入甘肃,先后实施了岷洮西固和成徽两康战役,10月中旬与红一方面军在静会地区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至此,从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占领甘肃省10余座县城和过境环县、华池等30余县,行程3500余公里。
党中央援救红西路军最早的军事行动
日,中央军委为解红西路军之危,决定组成援西军。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员,张浩(林育英)任政委。援西军组成后,于3月5日急速从陕西淳化、三原地区出发,进入甘肃境内。援西军到达镇原时,得悉红西路军已经失败,此时援西军与红西路军相距两千里之遥,按中央指示暂驻扎镇原待命。援西军随即在西兰公路一线进行营救和收容红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的工作,在镇原县城和各镇设立红西路军接待站,有不少失散人员经过各种渠道来到镇原,其中有徐向前、李聚奎等高级将领。
最有影响的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1937年2月,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接收和收容在甘、青一带失散的西路军人员,周恩来提出在兰州设立办事处。5月,张文彬、彭加伦率领朱良才、况步才等7人从西安到达兰州,建立办事处。最初设在中央广场陇海大旅社,10天后迁到南滩街54号(今互助巷2号)前院办公。对外称“彭公馆”。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29日,中共中央派谢觉哉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兰州。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办事处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9月,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兰州“八办”的创建和活动,是抗战期间甘肃抗日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甘肃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肃国统区最早建立的
中共省级工委――甘工委
日至26日,谢觉哉主持在“八办”驻地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孙作宾任书记,委员郑重远、吴鸿宾、刘日修、刘杰,分别负责组织、宣传、青年、妇女等工作。甘工委成立后,把发展党组织的工作面扩展到除陇东以外的整个甘肃国民党统治区。
(责任编辑:朱海涛)第一篇: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c)军。 a.一 b.二 c.四2.(c)后,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三湾改编 3.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央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a)。a.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 b.军长 c.总指挥4.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了(c)的光辉思想。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 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权”思想的著作是(c)。 a.《井冈山的斗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反对本本主义》 6.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a)。 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7.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c)。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b)。a.福建长汀 b.江西瑞金 c.江西于都 9.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b)。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土地革命时期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名称是(b)。a.劳动童子团 b.共产儿童团c.少先队儿童团11.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因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位同志年龄稍大,被大家尊称为“五老”。他们中有(b)人参加了长征。a.3 b.4 c.5 12.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c)次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a.3 b.4 c.5 13.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 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 周恩来 14.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a)。
a.“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c.“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1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c)。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 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16.党内(a)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是造成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a.“左”倾冒险主义b.经验主义c.主观主义 17.红军长征的原因(b)。 a.日本的入侵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北上抗日18.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b )撤离,开始长征。 a.福建长汀 b.江西瑞金 c.福建上杭1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20.红军长征后,敌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b)道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a.3 b.4 c.521.当中央红军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c)余人。 a.5万 b.4万 c.3万 22.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a)天险,占领了遵义。 a.乌江 b.湘江 c.大渡河 23.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c)。 a.两河口会议 b.俄界会议 c.遵义会议 24.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a)。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25.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26.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c)。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27.遵义会议取消了(c)的最高军事指挥权。a.王明、博古b.李德、王明c.李德、博古28.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特征是(b) a. 经验主义 b. 教条主义c.盲动主义 29.遵义会议结束了(a)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30.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a),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a.四渡赤水b.湘江之战c.娄山关之战31.长征途中,红军(b)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32.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c)。a.朱德 b.彭德怀 c .刘伯承33.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大渡河,南攻北堵,围歼红军,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b)第二。 a.项羽 b.石达开 c.李秀成 34.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a)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a.22 b.19 c.1735.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a),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a.泸定桥 b.赵州桥 c.卢沟桥 36.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 a.长板山b.梦笔山c.夹金山 37.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过几座大雪山,到达(a),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a.四川懋功b.四川安顺场c.四川甘孜 38.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从四川松藩的毛尔盖出发,经(c)天艰难跋涉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a.15 b.6 c.739.中央红军(红军陕甘支队)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在甘肃宕昌县(a),得到了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 a.哈达铺镇 b.榜罗镇 c.吴起镇 40.(c)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包座战役b.突破腊子口c.直罗镇战役 41.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命令一部分红军南下重过草地而导致重大伤亡,红四方面军由8万余人减为(a )。 a.3万余人b.4万余人c.5万余人 42.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 c)。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 俄界会议上 43.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b)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a.朱德、叶剑英b.朱德、刘伯承c.陈昌浩、徐向前 44.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b)胜利会师。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45.日,根据中央命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c)任总指挥。 a.任弼时b.关向应c.贺龙 46.红军长征后,项英、(a)等领导的八省游击战争,在长江南北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a.陈毅 b.杨靖宇 c.刘志丹47.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a)。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48.日,中央红军到达(c),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a.陕西延安b.四川甘孜c .陕北吴起镇49.二万五千里是(a)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50.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全国(b)个省区。a.10 b.11 c.12 51.参加长征的共和国元帅有(b)人。 a.10 b.9 c.8 52.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将领是(b)。a、陈赓 b、粟裕 c、徐海东53.诗词(c)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后,行至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写的。 a.《七律?长征》b.《念奴娇?昆仑》c.《沁园春?雪》5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登上(b)时的咏怀之作。 a.长城 b.六盘山 c.娄山关 55.在红军长征中,(a)是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唯一报纸。a.《红星报》b.《拂晓报》c.《先锋报》56.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的红军领导人(b)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著作。a.叶挺b.方志敏c.夏明翰57.(b)在长征途中创作了24幅写生,成为记录长征唯一的形象史料和珍贵的艺术品。a.廖承志 b.黄镇 c.舒同 58.今年7月19日是《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诞辰(a)周年。a.101 b.95 c.9059.长征途中,在娄山关战斗中指挥部队担任主攻的南阳籍将领是(c)。a.李雪山 b.谭政 c.彭雪枫 60.1932年10月,红(c)方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向西转移,途经南阳的新野、邓州、内乡、淅川等地。a.二 b.三 c.四61.1932年11月,红(b)军在战略转移中经过桐柏、唐河、方城、社旗、南召等县,进入伏牛山区。a.二 b.三 c.四 62.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退出(a)开始长征。 a.豫皖苏区b.湘鄂川黔苏区c.川陕苏区63.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从(a)何家冲开始出发长征。a.罗山县b、新县c、光山县64.红二十五军途经南阳时,为红军当向导的鄂豫边委书记是(b)。a.郭述申 b.张星江 c.姜宗仁65. 中央红军长征牺牲了约多少人?( c)a 8万 b 12万 c 17万66.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a)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甘肃会宁县和甘肃静宁县 b.甘肃静宁县和陕北吴起镇c.甘肃会宁县和陕北吴起镇 67.三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渡黄河西进,经艰苦转战,一路由(b)领导,在党中央关怀下经营救进入新疆,后回到延安。a.董振堂b.李先念c.陈云68.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至5月,红一方面军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了(a)。 a.东征 b.西征 c.北征 69.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a)第八路军。a.国民革命军 b.抗日先遣队 c.抗日先锋军 70.“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出自毛泽东的(a)一文。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c.《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71.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多少省?(a )a 11 b 12 c 1472.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时间?( a)a.1936年 b.1935 c 1937 73.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c)a 棋盘山 b岷山 c六盘山 74.红军长征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b )a四渡赤水b抢渡金沙江c遵义会议75.“十大元帅”中谁没参加过长征(a )a陈毅b林彪c彭德怀76.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 c)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导致长征的开始?a.三 b.四 c.五77.长征起始点为( a)a.瑞金 b.湘西 c.遵义78.长征大致时间为( b)a.1933年至1935年 b.1934年至1936年 c.1935年至1937年79.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间为( a)a.1936年10月 b.1936年11月 c.1936年12月80.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点为(c )a.甘肃 b.遵义 c.陕北81.第五次"围剿"时间大致为(c )a.1933年3月 b.1933年6月 c.1933年9月82.红军长征开始后第一仗是( b)a.瑞金战役 b.湘江战役 c.平型关战役83.湘江战役红军人数削减了约(b )a.2万人 b.5万人 c.7万人84.遵义会议的时间为(a )a.1935年1月 b.1935年7月 c.1935年12月85.遵义会议时红军人数约为( b)a.1.7万人 b.3.7万人 c.5.7万人86.遵义会议后红军决定( b)a.南下 b.北上 c.东进87.红军共渡过(c )次赤水河a.两次 b.三次 c.四次88.经过娄山关时,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b )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a.周恩来 b.毛泽东 c.王明89.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a )地区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会议a.会理 b.上海 c.瑞金90.蒋介石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b )"。 a.孙中山 b.石达开 c.洪秀全91.至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 a)渡过了大渡河。 a.泸定桥 b.古北口 c.安顺场92.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为(b )a.小金山 b.夹金山 c.大金山93.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c )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a.一 b.二 c.四94.6月12日,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 a)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a.张国焘 b.王明 c.博古95.8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a )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a.张国焘 b.王明 c.博古96.毛儿盖会议后,红军进入了(b )大草原a.上甘岭 b.毛儿盖 c.漠北97.日,(a )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以武力分裂和危害党中央。a.张国焘 b.汪精卫 c.李德98.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是(c )a.徐州会战 b.四渡赤水河 c.突破腊子口99.(b )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伦吣嗤琛=鹕乘脑蒲屡蠖汕藕崽骱8册荷角Ю镅缶】铡!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100.( b),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 a.日 b.日 c.日10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c )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102.( 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10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a )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10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a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105.(b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10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107,红军长征的原因( d )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0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b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10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d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1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1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d)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1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13,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c )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军事和作风问题 11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d )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巴西会议上 d.俄界会议上 1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 (d )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116,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a) 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 周恩来 d.朱德 陈毅 1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d )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118,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c )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19,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d )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120,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 b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121,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 b )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122,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 d )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123.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哪里会师?( b)a. 西康的甘孜一带 b.甘肃会宁 c.甘肃平凉 d.甘肃天水124.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d )a.战略后退 b.突围转移 c.突围后退 d战略转移125.在哪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a )a. b. c. d.126. 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a )a.贺龙 b,刘伯承 c.任弼时 d.肖克127. 日, 红一方面军部队攻占会宁城,控制西兰大道一段,这为什么创造了条件?( c)a.长征胜利 b.战略大转移 c.大会师 d.建立革命根据地128. 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d)a.蒋介石 b.杨虎城 c. 张国焘 d.张学良129.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干七百人,开辟了哪个游击根据地?(a )a.鄂豫陕 b晋察冀. c.陕甘宁 d.冀鲁豫130.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死》、《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的是谁?(b )a.刘胡兰 b.方志敏 c.叶挺 131,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 )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 )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 )万人。( a )a 5 4 3 b 6 3 4 c 5 4 4 d 4 5 513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哪个战役时作的词( a )a 四渡赤水战役 b 二渡赤水战役 c 三渡赤水战役133, 日到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了,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当年,太平天国将领就率数万大军进抵此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a)a 大渡河 石达开 b大渡河 李秀成 c 赤水河 石达开 d 赤水河 李秀成134, 长征路红军通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a 大铜山 b 大银山 c大金山 d 大铁山135.长征开始的时候红军总共多少人?(d)a.5.4万 b.6.2万 c.7.6万 d.8.6万第二篇:关于公布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关于公布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获奖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各中学、职校:根据局《关于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惠教字[号)精神,各校认真组织学生踊跃参与,计有35所中学1万多名学生参加此次竞赛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现将知识竞赛活动获奖单位和个人公布如下:附件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名单。附件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名单。惠 安 县 教 育 局二一四年十一月十四日附件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名单惠安一中惠安二中科山中学螺城中学高级中学后西中学惠南中学东园中学 工农中学 惠安三中附件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一等奖:(26名)姜学燕(后西中学)杨惠玉(惠安二中)黄惠燕(惠安一中)林丹丹(惠安一中)李婉霞(惠安二中)陈世平(松林中学)张渊棱(襄惠中学)郑惠敏(洛江中学)郭颖如(惠安三中)二等奖:(36名)庄跃阳(惠安五中)辛大钊(上坂中学)黄燕(高级中学)张晓燕(岩峰中学)获奖学生名单黄建培(后西中学) 康华艺(后西中学) 张春辉(莲山中学) 何志军(莲山中学) 王凤菊(惠安一中) 汪君娥(惠安一中) 陈碧娥(惠安二中) 陈碧丽(惠安二中) 詹明丽(惠安二中) 林志达(松林中学) 林志勇(松林中学) 张燕霞(襄惠中学) 张媚媚(襄惠中学) 蔡培凤(洛江中学) 李冬玲(工农中学) 温晓云(工农中学) 董思达(惠安三中)陈昭驰(惠安五中) 陈妙青(惠安五中) 潘晓龙(高级中学) 柯鹏霞(高级中学) 王伟杰(岩峰中学) 黄丽萍(岩峰中学) 杨聪月(东园中学) 郑细敏(东园中学)郑仲杰(东园中学) 张萍霞(吹楼中学) 胡晓婷(黄塘中学) 施小红(黄塘中学) 黄树平(黄塘中学) 陈云婷(莲山中学) 陈志法(惠安一中) 黄亦妙(惠安一中) 许晓茹(惠安一中) 庄小玲(惠安一中) 余鑫祥(东山中学) 许真真(东山中学) 孙培林(张坂中学)杜天灵(工农中学)程泽阳(科山中学)黄晓艺(螺城中学)36名)张弓(五峰中学)柯杰阳(吹楼中学)李萍真(青山中学)陈婉(莲山中学)黄杰波(文笔中学)欧杰锋(瑞东学校)谢苍松(玉埕中学)黄泽钦(文笔中学)余潇(崇武中学)张婷婷(延寿中学)黄珊(张坂中学) 曾晓平(松林中学) 陈伟清(科山中学) 卢婷婷(科山中学) 黄婷婷(惠南中学) 胡晓峰(惠安三中) 王萍(螺城中学) 贺静(螺城中学)李惠香(上坂中学)王红红(东周中学) 林萍萍(吹楼中学) 庄伟建(锦水中学) 卢丹丹(惠安四中) 何定阳(莲山中学) 陈素丽(秀江中学) 杨君其(秀江中学) 蔡世洋(文笔中学) 杨伟群(瑞东学校) 卢阳阳(瑞东学校) 谢龙波(玉埕中学) 黄楷榕(玉埕中学) 孙志军(张坂中学) 张丹凤(文笔中学) 李苗红(崇武中学) 陈小云(净峰中学) 邱惠娥(崇武中学) 张萍萍(延寿中学) 陈晓波(伙成中学)三等奖:(陈锦虹(伙成中学) 杨婉萍(洛江中学) 何思祥(辋川中学) 何晓(辋川中学) 黄娜萍(惠南中学) 庄炜玲(惠南中学)第三篇: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问答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问答1、 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边区进行的战略转移。提到长征,不少人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总行程约 六万里 余 里。因此,“长征”与“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同一概念。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率中央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000多人撤离中央苏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向湘西挺进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长征。这是红军第一支长征队伍。中央红军以后改称 红一方面军 军。3、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镇之后,在甘泉地区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一方面军胜利结束长征。4、 红一方面军 军的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说。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是指 红一方面军 军的行程。5、日,红 25 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行程近万里,于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成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这是红军第二支长征队伍。6、日,红四方面军8万人开始退出川陕苏区,向川西作战略转移。日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甘肃南部的 会宁 ,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这是红军第三支长征队伍。7、日,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这是红军第四支长征队伍。这只队伍于日按照中革委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6 年 10 月 22 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 静宁县的将军堡 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行程两万余里。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8、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7日在 遵义 召开扩大会议,揭发和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 等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指挥红军北上,日中央红军向 娄山关 之敌发起进攻,打垮了国民党追击的部队,2月28日,中央红军再夺遵义。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行动,共计歼敌两个师八个团,俘敌约3000人,是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再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10、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再云贵川边界地区赤水河流域,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尾追堵截,争取战略主动的作战行动。四渡赤水后,红军以一部兵力牵制敌人,主力急速南进,于3约底南渡乌江,将敌军全部甩在乌江以北。而后,红军进军云南,威胁**,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渡过 金沙江 ,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1、中央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地区后,日,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5月25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 17 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12、1935年6月初,红军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900多米的 夹金山 。8月下旬又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红军长征最艰苦的阶段是爬雪山、过草地,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红军将士***了雪山草地,但有上万名红军战士长眠在若尔盖草地。13、日下午,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逼近甘肃南部要隘 腊子口 。 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隘口,是四川通向甘肃的要道,俗称天险。经过激烈战斗,9月17日凌晨红一方面军红四团夺取了天险 腊子口 。14、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于日到达懋功地区的 夹金山下的懋功 ,与 红四方面军 先头部队会师。15、懋功会师以后,张国焘任 红军总政治委员 ,随左路军行动。但他反对中共中央关于红军 北上 的决定。16、日,张国焘在川北的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 临时中央 ”,自封“ 主席 ”,另组“中央***”和“中央军委”等,并一伪中央的名义通过决议,宣布撤销一些中央领导的职务,开除当即,下令通缉。朱德、刘伯成等在会议上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7、 1935 年 6 月 6 日,张国焘宣布取消 第二中央 ,6月10日,张国焘复电中央,表示同意于月底北上。18、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迎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 直罗镇 全歼国民党第一零九师又一个团的胜利。这一胜利,巩固了陕北根据地,“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19、在中央苏区时,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五人,被尊为“苏区五老”。长征时,由于 何叔衡 年逾花甲,不能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没有随军长征,其他“四老”孙军完成了长征。20、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中央苏区成立了以 项英 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由 陈毅 任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负责领导留在南方苏区之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这支南方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 第四军 。21、长征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事件,有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长征。其中有一位越南人,1924年随胡志明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也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军衔的唯一的一位外籍将军。这位越南藉将军是 洪水 。22、在四川省石棉县境内,大渡河上游,有一个重要渡口,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此强渡大渡河。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今红军从这里强渡大渡河成功,打破了蒋介石要毛泽东、朱德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这一要渡口是 安顺场渡口 。23、《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 肖华 ,他选择长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12个事件,对长征的伟大壮举和精神进行了歌颂。张有文工团的作曲家为其中10段谱了曲,1965 年 8 月 1 日正式上演。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和喜爱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套组曲,生前曾17词观看排练和演出。24、毛泽东在谈到长征的意义时,这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 宣言书 ,长征是 宣传队 ,长征是 播种机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25、长征结束后,党对张国焘退却逃跑,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彻底清算,对张国焘本人也进行了挽救。但他执迷不悟,竟逃跑投考国民党。日党中央作出了 撤消张国焘党籍的 决定,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第四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军事知识竞赛100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军事知识竞赛100题一,填空题1,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年月),地点().2,红军"长征"开始时的"三人团"指挥部队,他们分别是()()周恩来.3,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共有两个纵队和五个军团,请问五个军团的代号是1军团,3军团,5军团和(),().  4,红军长征时一军团军团长是林彪,政治委员是().5,红军长征以后,留下的一部分红军组成南方八省游击队.请把下列游击队与其领导人联结起来.闽西南游击队叶飞湘鄂赣游击队张鼎丞谭震林闽东游击队傅秋涛湘赣游击队项英,陈毅赣南游击队谭余保6,红军长征初期的总政治部主任是().7,长征中"洛甫"这个化名是指().8,长征中毛泽东运用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与敌作战,取得空前战果.请问《孙子兵法》这部兵书共有()篇.9,(版权归好范文网:)(1)巧过金沙江(2)飞夺泸定桥(3)四渡赤水河(4)强渡大渡河(5)突破腊子口,是红军在长征中的几次最著名的战斗.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10,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召开会议,众多领导人赞同毛泽东放弃与红军二,六军团的会合.11,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句,请指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是指长征中的哪次战斗()12,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的伟大创举,请问长征共经过()个省.13,红军长征中巧过金沙江是一次著名的战斗,请问金沙江位于()省.14,我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问:遵义会议是(年月日)在遵义召开的.15,南昌起义领导人叶挺,贺龙,朱德,周恩来,刘伯承.没有参加长征的是().16,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职务是().17,中央红军长征中共()次占领遵义城.18,红军时期发,江西有一个县参加红军人数最多.请问这个县名称()19,红军时期,湖北省有一个县参加红军人数最多,出了二百多位将军.请问这个县名称()20,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哈达铺,原创:/与红军二十六军军长()和二十五军徐海东部会合.21,我国有些地方具有富于革命意义的别称.请说出南昌革命别称().2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到革命成功,延安功不可没,延安的革命别称().23,红军的起源地井冈山.请说出井冈山的革命别称().24,长征开始之前,瑞金作用很大.请说出瑞金的革命别称().25,我军创立时有广州起义()和()三次起义26,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赞扬彭德怀,写了一首诗后两句是:()().27,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一位参谋长,是我军第一任军事科学院院长().28,日,发动"西安事变"的是()().29,皮肤和衣服染有军用毒剂液时,应立即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避免中毒()30,枪弹击中有生目标,为什么伤口的进口小出口大()31,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师,()().32,你知道下列算式在什么情况下成立吗①.11 1=100;()②7 1=10;()33,请说出我军缴获得第一架飞机的取名叫什么()34,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请问面积是多少().35,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正,副总指挥是(),().36,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正,副参谋长(),().37,我军十大将中,有一位是少数民族.他是谁().38,红军长征出发时共()人,到达陕北时中央红军仅有六千人.39,现在一提三军,大家自然会想到陆海空三军.可在我国军制史上早就有三军之说.请说出古代三军是指().4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先后在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请说出这两枚原子弹的名称.()()41,请指出下列古战场现在的位置:赤壁之战;()垓下之战.()42,1955年授衔十位元帅中,没有参加长征的是().43,请回答下列军事名著的作者:《制空权》(),《战争论》()44,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爱国将领留下了以身许国的抒怀诗篇.请问下列名句是谁说的;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②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45,有些军事成语是由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演化而来的.请问"纸上谈兵","草木皆兵"分别源于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战例()().46,长征中,牺牲红军最多的一条河是().47,"红军"名称的由来是().是一个时期的军队代称,还是一副对联的描写.48,"长征"名称的由来是().是历史的总结,还是红军的一篇布告.49,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军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胜利会师.50,红军长征结束后,国共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南方红军改编成新四军.军长()政治委员().二,选择题51,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a,湖北武汉b,湖南桑植c,江西赣南52,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第二次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师.a,酒泉b,老虎渡c,会宁53,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世界上的军事防线很多,二战时法国为防德国入侵修建了一条防线称().a巴列夫防线b,马其诺防线c,阿登山防线54,红军长征在贵州省遇到最大的当地军阀()阻击.a,王家烈b,何键c,薛岳55,日在前沿激战腊子口的红军是().a,红1团b,红2团c,红4团56,1955年授衔的我军大将中,下列哪位没有参加长征().a,栗裕b,徐海东c,陈庚57,红军长征渡过湘江时,红军总政治委员是().a,王稼祥b,周恩来c,洛甫58,武装泅渡用什么姿势最合适a,自由泳b,蛙泳c,仰泳59,"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选自()创作的《梅领三章》.a,叶剑英b,刘伯承c,陈毅60,长征中的(),被毛泽东称为"龙将军",后来为新中国高等军事学院院长.a,叶剑英b,刘伯承c,邓小平61,红军长征是___开始的.a,1928年b,1934年c,1936年62,在北伐战争中赢得"铁军"称号的是()率领的独立团.a,叶剑英b,陈庚c,叶挺63,红军长征五大会师是()结束的.a,1933年b,1934年c,1936年64,红三军团军团长是().a,林彪b,聂荣臻c,彭德怀65,二,六军团的军事主官分别是().a,聂荣臻,左权b,贺龙,肖克c,刘伯承,邓小平66,红军长征中干部团团长是().a,罗荣桓b,陈庚c,许世友67,红军1团在强渡大渡河组成了突击队.请问突击队勇士为多少a,18b,20c,1768,红军四团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组成了突击队,队长是谁a,熊尚林b,赵章成c,廖大珠69,红军四团飞夺泸定桥是传奇式故事,泸定桥桥身共()根铁索.a,12根b,13根c,14根70,泸定桥是()年间由一位姓卢的工程师建造的.a,康熙b,民国c,光绪71,刘伯承与()结盟,为红军快速穿过彝族区取得宝贵的时间.a,彝教人b,小叶丹c,沙格丹72,红军与彝人的结盟地点在().a,越西b,冕宁c,普宁73,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长征中一共爬过()条山脉.a,15条b,18条c,21条74,日红军夺取娄山关,娄山关位于()北部.a,四川省b,贵州c,云南省75,日至24日,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指挥下,进行()战役.a,哈达铺b,会宁c,直罗镇76,红军长征时一军团军团长是().a,林彪b,聂荣臻c,彭德怀77,日,中央红军在()二渡赤水河.a,绞平渡,娄山关b,太平渡,二郎滩c,茅台,二郎滩78,蒋介石妄图利用()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a,金沙江b,乌江c,大渡河79,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红军总参谋长()亲临一线指挥抢渡大渡河.a,刘伯承b,聂荣臻c,叶剑英80,在红军长征中,素有开路先锋之称的红1团,团长是().a,杨成武b,杨德志c,杨勇81,红军飞夺泸定桥是红四团的光荣,红四团政治委员是().a,杨成武b,杨德志c,杨勇82,1935年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在川西懋功,两河口会议后红军总政委是().a,王稼祥b,张国焘c,毛泽东83,1931年12月,红军政治部由邓小平同志负责创办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请问该报的名称是().a,战斗报b,长征报c,红星报84,我军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神炮手,在17勇士强渡大渡河时,他只用两发迫击炮弹就击毁了敌人碉堡.请说出他的名字().a,赵章成b,朱瑞c,孙继先85,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坚决制止了张国焘红军打红军的错误.a,陈昌浩b,徐向前c,叶剑英86,1934年六月,红军长征中遇到第一座雪山是().a,小金山b,夹金山c,玉山87,日,红军抢占甘南天险(),开通了红军北上的通道.a,白龙渡b,腊子口c,罗达口88,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中央红军翻越雪山后,派三十军政委()迎接.a,王树声b,王首道c,李先念89,日,张国焘和毛泽东相会在(),一座喇嘛寺;标志着一,四方面会师.a,达维b,两河口镇c,理县90,日上午,中央红军占领甘肃小镇(),在报纸上发现了陕北红军.a,集宁b,吴起镇c,哈达铺三,简答题91,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原创:/一大批科学家为国家的核武器导弹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誉称指的是哪位科学家:①中国导弹之父;()②火箭"老总";()③两弹元勋;()④核弹先驱;()92,请说出下列诗句的作者: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9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引用了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六个著名战例.请把每个战例与胜方主帅用线连接起来:楚汉成皋之战刘秀新汉昆阳之战曹操袁曹官渡之战周瑜吴魏赤壁之战陆逊吴蜀彝陵之战谢玄94,请问下列剧目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洪湖赤卫兵》;()《江姐》;()《刘胡兰》;()《红色娘子军》()95,把下列铁路线与经过的关名相连:宝成铁路嘉峪关京广铁路牛栏关兰新铁路阳平关川黔铁路临铭关96,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丰富的军事内涵.请回答下列军事成语的出处和大致意思:①投笔从戎:出处(),大意().②马革裹尸:出处(),大意().③围魏救赵:出处(),大意().97,请说出下列歌曲的作者:①《黄河大合唱》;()②《抗日军政大学校歌》;()98,下列题词是毛主席分别为谁题写的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②提高警惕,保卫祖国;()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99,下列名言分别是哪位著名历史人物说的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00,下列革命歌曲分别产生于哪个时期①《打倒军阀》;()②《大刀进行曲》;()③《我是一个兵》;()④《打靶归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军事知识竞赛100题》第五篇: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 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该篇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6545.5个字)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复制或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红军 红四方面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