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可以默念道家太上玄门早晚坛功课经日诵早晚功课经吗

第三方登录: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全真诵经必备 看简介描述)
开&&&&&&本:32开页&&&&&&数:268页字&&&&&&数:200千字I&&S&&B&&N:售&&&&&&价:20.00元 品&&&&&&相:运&&&&&&费:北京市朝阳区
至挂号印刷品:5.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2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此书出版社早已断货,现依照原版影印&背胶机制装订,精致清晰&供道友学习参考)内容简介功课经乃修道者之门经,祝国迎祥之大猷。由是而入,可以炼不坏之身,可以达圣通神,可以上极四恩而大济三有,是故教门高真莫不重课诵而谆谆教诫。长春邱祖云:“两堂功课宜持,五品皇经莫怠”。《道藏中》《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里昏朝修》云:“道众凡栖琳宇,当以焚修祀事为先。宫观之住持每日集众升殿焚香诵经,朝真礼圣,当体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学道之志。”《志课经序》云:“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经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全,内功外行而俱有。”诵持不懈,既可保养元和,且可合助道力。是故修真之士当以“功课”以课功。--------------------------------------------------------------------------------目录前言上编:玄门日育早课经注经前诸韵赞澄清韵举天尊提纲吊挂韵香供养常清常静天尊大启请韵小启请韵八大神咒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神咒金光神咒祝香神咒玄蕴咒诸品真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诸真宝诰玉清宝诰上清宝诰太清宝诰弥罗宝诰天皇宝诰后土宝诰南极宝诰北五祖宝诰南五祖宝诰七真宝诰雷祖宝诰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下编:玄门日诵晚课经注经前诸韵赞诸品真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小赞及结经偈等后记……
店主推荐235.00元200.00元50.00元84.00元100.00元本店最新到货大批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高等中医函授教材20余种,量大从优,需者联系。或淘宝交易.htm?spm=686..0.HdO8B9&id=光明中医大学函授教材全套30种共36本(看简介说明)100.00元220.00元1500.00元25.00元25.00元50.00元45.00元50.00元25.00元5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与正一道教
来源:网络&&&&&作者:任宗权&&&&&时间:&&&&&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首领的尊称,或流行民间作为一般民众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等。然而至元代,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但为了笼络人心和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它意识形态的手段,特别是宗教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
元世祖统一江南后,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从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见张陵第三十六代孙张宗演起,直到元末第四十一代张正言止,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大真人,并受命掌领江南道教。以官方名义封张陵子孙为&天师&,并命其掌领江南诸路道教,都是仅见于元朝特有的制命,反映出元室崇奉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的用心。天师封号是尊贵的桂冠,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又是很大的实权,张陵子孙获此荣宠,立即身价百倍,在整个道教界,特别是在众多符箓道派中,地位便显得十分突出和显要。诸如江南地区各级道官的任命,各派宫观的赐额,各派之间矛盾的解决,以及各派有重大事务须向元室请示等,都须首先报告天师,或请天师转达。这样一来,历代天师自然成为江南诸符箓派共同的首领,龙虎宗也就成为各符箓派的核心,这就为日后正一道的成立准备了领导核心。
早期正一道教一直重视的诵念。成为其重要的功课经,《洞玄五称经》称:
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焕乎奇文,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西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于七祖。[1]
早期的太平道的于吉就宣扬&立精舍、烧香、读道书&。精舍即是早期的宗教活动点(或说基地),烧香是宗教活动,读道书应该是早期功课修习行为。《太平经'守一入室知神戒》说读道经之功德:
其读吾书道文,合于古今,以类相从,都得其要意,上贤明翕然喜之,不能自禁止为善也,乃上到于敢入茆室,坚守之不失,必得度世而去也&&是故古者贤明德师,乃能助帝王致太平者,皆得此人也;故其言事悉顺善而忠信也,乃其所受道师善也&&其中中贤力共读吾文书,合于古今道文书,以类相从,力共而不止,其贤才者,乃可上为帝王良辅善吏,助德君化恶,恩下及小微草木&&帝王长游而无忧事,群臣下俱示教力为之,莫不顺善而忠信,无刑罚而治,其善不可胜书&&其百姓俱共读吾书道文,上下通都合计,同策为一,无复知为凶恶者也&&[2]
前及,初创的教义教规,名为&三天正法&。其诵习《五千文》应是早期道教的功课经,乃是道民必修之课。早期诵习《五千文》就是以&默诵&或&直诵&来学习经文,了解经义。在《大道家戒令》中就明确阐明道士诵持《道德经》的重要性:
悉当须明师口诀,指谪为符命,道复作五千文,由神仙之要禁。[3]
诵习《五千文》是道民、祭酒、大治头本人的自我修习,提高认识,修炼情操的一种方式。天师道一直到现在都在持诵《道德经》。道士们共同修习功课行为,应该来自早期的天师道。北魏时期的天师的&专以礼度为首&开始改革了这种简单的修习行为,改&直诵&为&音诵&:
吾(老君)今并出音诵歌诫,宣勅诸官章书之法,如生官文书,可得达理,凡愚道官,不练章表,奏不就于明,能学习练法&&言达斋功,胜于千通。[4]
寇谦之改&直诵&为&音诵&,使&祭酒&领着&道民&们一同诵习,整齐划一,遂成一种共同修习的宗教仪式,这应是道教徒作功课活动的前身。后来,道教音诵功课形式愈来愈复杂,《洞真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则称:
凡修众经,以《琼文》为先,诵咏寂室,静庆霞轩,群魔伏使,万试敢前,随意所修,乃得道真,万遍道备,腾身太清。[5]
成书于隋末唐初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则称诵念&三洞宝经&者,&形陟绛霄&,而听到诵念者,&乃神生碧落&,&莫不人天仰赖,生死依凭,为群品之津梁,实众真之户牖&。
正一道教教习音诵功课是从童子开始的,《道门通教必用集》称:
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传闻舛差,蹈袭芜鄙,悉加厘正,俾就谨严。[6]
早期的正一道教认为,通过诵经万遍,道士可以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据《无上秘要》引《洞玄空洞灵章经》称:
善信男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若能长斋,诵经灵章,万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飞行,其道高妙,不得漏泄。[7]
因为,&千遍通神,万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凶&,通真就可以&经灾履厄,腾景三清。&[8]正由于如此,在天地运终,星宿错度,日月失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师友命过等事发生时,都要诵经,&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9]宋真人在《赞救苦经辞》中则认为讽诵《太上灵宝天尊说救苦经》的人,就是&莫不代天尊而演说经教,体大道以引接浮生&。[10]代天说教就是宣传教义。
从元代起,由于历代天师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各派之间接触频繁,从而彼此间的交融更加广泛而深入。如玄教大宗师吴全节既向陈可复学雷法,又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还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玄教另一弟子陈日新既精诣黄箓斋科,又研究道书丹经。茅山道士赵嗣祺参学玄教,张雨拜玄教道士王寿衍为师。武当全真道士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等都向清微派宗师黄舜申参学清微法。徐异既嗣为第二祖,又向全真掌教兰道元参学全真。赵宜真先学正一法,次师全真道士金志扬之徒张铁玄、李玄一学内丹,复向士学净明忠孝之道,被尊为第四祖,如此等等。各符箓派的互相参学交融,为组成正一道大派准备了思想条件。
洪武七年明太祖以灵宝斋仪失于文繁,又命邓仲修、傅若霖与南京朝天宫住持宋宗真等删繁摭要,重新修纂,并&设筵以宴享之&。明太祖为新纂之书(即《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所作的御制序文中称:&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天师道教借机也统一的功课经典仪范。
明清正一道教派别众多,有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等诸小派。但均以《正一经》为共同奉持的主要经典,主要法术是画符念咒、祈禳斋醮,为人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龙虎山自古以正一祖庭相称,早期天师道教以《清微启请告歇科》为早晚功课(或称《早朝金科》)。正一日诵早晚课所颂的经文与全真道教相同,惟最后几篇经文用字稍有差异,如《雷霆总诰》,早课用&仰启&起始、&我今有请望来临&结尾,晚课以&安奉&起首,&安奉座坛庭&作结;《土地咒》早课内的《启请》,晚课以《安奉》代替。1994年经、曾广亮重新辑录,命名为《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早课包括:《澄清韵》(或用香赞&祥烟初起,三界氤氲,罗天海岳异香腾,到处霭慈云,通真达信万生皆遐临。&)、《八神咒》、《开经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玉清诰》、《上清诰》、《太清诰》、《玉帝诰》、《天皇诰》、《星主诰》、《后土诰》、《南极诰》、《救苦诰》、《斗姥诰》、《三官诰》、《玄天诰》、《老祖天师诰》、《葛仙翁宝诰》、《许真君宝诰》、《宝诰》、《东岳宝诰》、《普化宝诰》、《雷霆总诰》、《社司咒》、《土地咒》。晚课主要延续天师道教传统,继续持诵《道德经》。
茅山道教一直应用《茅山早朝科仪》、《茅山午朝科仪》作为功课修持经典。其《茅山早朝科仪》分殿内与殿外两部分,殿内包括:众唱《步虚》、高功说白、《荡秽》、步《九凤罡》、《开启对唱》、《迎鸾接驾》、《五方安镇》等,殿外包括:《上天台》、《祝香咒》、宣读意文等。午朝内容包括:法鼓三通,乐师奏《万年欢》,高功持圭掐诀拜四方、步三台罡三上香、高功起《威灵咒》、请称法职、宣读疏文、念三茅词、举念华夏颂,高功高功咒天门、地户等作用,焚符召将、召五方、熏表、断罡符、《开天符》出池、《小礼经》、《十念》等。后来茅山道教有了专门功课经为《上清日诵早晚功课》。
早期注重符箓斋醮活动,祖师的弟子中不乏精通斋醮音律之人。其中&元神周真人&就&少好天文音律之学&,[11]&神惠曾真人&也&少为道士,天资明敏,博学多能,修三天法师之教,逆知来物&,[12]&普惠钟离真人&乃&善符禁之能&,[13]隋唐时期的洪崖张真人&身长七尺五寸,眉目疏秀,语音如钟。善琴书,善长啸。&[14]玄宗曾经召见,得闻长啸之音&应声而发,音韵清绝&。[15]长啸本道教法术之一,后来被应用到斋醮经韵音乐之中。白玉蟾真人曾经游历,并书《玉隆会》、《仙云会》二记,删定《净明符箓科教诸书》。[16]
元代,净明派逐渐融入全真道教,如至元年出生的丹扄徐真人,先从中黄黄真人(元吉)学净明道法,后又参蓝真人于长春宫,&得全真无为之旨。&[17]明代的逍遥张真人擅长&修持祭斗&之法。[18]
明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其它一切支派皆归纳于这两派之中。正一支派主要有:大茅真君名盈所传清微派;天师张虚靖所传;许真君传净明派;真武玄武派。明末清初,道教功课经行持仪式有走向大一统的趋势。首先是净明派在清初开始阐扬正一、全真一体的精神。如净明派的《修真朝课》的《普真诰》说:
宗坛立极,道统心传。清微灵宝及先天,道德混元兼正一。[19]
净明派将功课经进行了两次修编规范,所以,流传到现在有两种版本:一种为《修真功课》,一种为《早晚功课》。这两种版本都与全真道教的版本接近,说明净明派在清代初逐渐归入全真道教后,早期净明派功课经很可能被新兴起的全真道教所吸收。但从净明派《修真朝课》中所录全真《北五祖诰》、《丘祖忏悔文》等处看,其功课编撰似乎晚于全真道。
净明派《修真功课'修真早课》内容包括:举&常清常静无上大天尊&三称、《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说常清常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三清诰》、《玉皇诰》、《后土诰》、《金容诰》、《玄天诰》、《三官诰》、《真武诰》、《圣母诰》、《祖天师诰》、《三茅诰》、《北五祖诰》、《郭祖诰》、《萨祖诰》、《灵安真君诰》、《妙化申真人诰》、《七真诰》、《南五祖诰》、《普真诰》、《普化诰》、《灵官咒》、《土地咒》、《三皈依》。《修真晚课》内容包括:举&十方救苦无上天尊&三称、《开经偈》、《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斗姥诰》、《天皇诰》、《北极诰》、《五斗诰》、《天罡诰》、《周天诰》、《文昌诰》、《丘祖忏悔文》、《小赞》、《青华诰》、《灵官诰》、《三皈依》。
另一种版本也分两部经典,其中《早课》经内容接近全真丛林版本,包括:《澄清韵》、《八大神咒》、《中启请》、《玉清诰》、《上清诰》、《太清诰》、《玉皇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祝延圣寿文》、《灵官诰》、《三皈依》《回向偈》。其经中在《玉皇诰》后注明&住其宫观,祝奉其圣,添唪其诰,活法行持。&[20]
《晚课》内容包括:《开经赞》、《志心朝礼》、《斗诰》、《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青华诰》、《变食咒》、《饭上字讳》、《潽济咒》、《丘祖忏悔文》、《灵官诰》、《警语》、《三皈依》、《回向偈》。
其经后特别&跋文&标明为&净明法嗣青云谱[21]全真弟子朱道明&撰写。[22]跋文称《功课经》:
为善若水,盈科而进&&演净明宗教,有门庭、有径路、有宫墙数仞,登堂入室者,大小由之。[23]
纵观正一《功课经》的编撰,净明派最为规范完备,且较近于全真道教。其实,按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说:元末,江南道教诸派间,盖已无多大区别。[24]当时的全真道士金志扬长期居住龙虎山,以行符水祈禳而文明四方,王玄真学习东华派祭炼法,撰有《丹阳祭炼内旨序》。
[1]《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第324页。
[2] 罗炽主编:《太平经注译卷九十六&守一入室知神戒&第一百五十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05页。
[3]《道藏》,第30册,第571页。
[4]《道藏》,第18册,第213页。
[5]《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第324页。
[6] 同上注。
[7]同上注。
[8] 同上注。
[9] 同上注。
[10]《》娄集,第4册,巴蜀书社,1986年,第14页b。
[11] 周占月、朱良月鉴定,青云谱藏版,西山、重刊:《净明宗教录》第2册(卷六),第79页
[12] 同上注,第80页。
[13] 同上注,第83页。
[14]同上注,第85页。
[15] 同上注,第86页。
[16] 同上注,第93页。
[17] 同上注,第95页。
[18] 同上注,第99页。
[19] 同上注,第4册(卷十),第49页。
[20] 同上注,第63页。
[21] 青云谱前身是一座道院,相传早在2500余年前,周灵王之子即在此开基炼丹。西汉为&梅仙祠&;东晋始有道教净明派,建&太极观&。唐为&太乙观&,宋为&天宁观&,至清初定为&青云谱&。
[22] 《净明宗教录》第2册(卷六),第79页。周占月、朱良月二师鉴定,青云谱藏版,西山、南昌万寿宫重刊,第82页。
[23] 同上注,第81页。
[24]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763页。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道教之音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道教之音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热点推荐
所谓悬棺,是指人死后用棺材装殓,然后把棺材悬于山崖上这种悬棺葬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中原地区比较罕...[]
《荀子宥坐》中子贡问孔子: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夫子回答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作为...[]
妈祖是海丝路上各国人民敬仰的神女,是世界和平女神。一带一路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
三清宫 景愈藏而境界愈大 上清宫 天师殿 道教建筑中的装饰 道教创始初期,修道者大多住在深山的茅舍或洞穴之中,...[]
门神,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家宅保护神之一。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过春节时在门上贴门神的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免费结缘道教入门经书、北斗经、三官经、清静经、太上感应篇!
《道教入门经书》一、《清静经》《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的道家经典。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既无”才能“湛然常寂”。然后“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经文大旨,主要是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在道经之中不失为纯正之品。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称此经乃天人所习,由西王母授金阙帝君,金阙帝君授东华帝君,东华帝君授葛玄,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葛玄书而录之,因以传世。《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一篇博大精深、逻辑性惊人的经文,每一句话可以解释成上千字的思维过程。涵盖了宇宙人生的全部真相,让人真正意义上地明白真理并获得解脱。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清静经》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言简意赅,义理深刻,一向为道教人士所重视,视为道教性功修持之准鹄。道教将其作为日常念诵的经文之一。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戒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清静经》在后来的道教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由於一般人思维的局限性,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并无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正因为「道」本身是难以言说,所以在《清静经》里写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抽象,但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道,是「一」之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而生生不息即是道体的作用,道存在於天地之间的生命意义。《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二、《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篇经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人感应”和“道教承负思想”。《太上感应篇》问世后,许多人只把它看作是劝善之书,强调它的社会功用,这是不全面的。《太上感应篇》重视行善去恶,目的在于求道,因而它首先是一部道书。这是我们需要指出的,否则就无法全面认识这部影响广泛的古籍。尽管如此,《太上感应篇》所竭力倡导的善行,竭力主张去除的恶行,诸如爱国爱民、敬长爱幼、慈心于物等等思想,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经《太上感应篇》的提倡,就更加深入人心,对规范世人的行为是大有帮助的,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该书中的承负观念,虽然与佛教因果报应有些相似,但又与佛教观念有一定的不同。佛教认为因果通前世、今世、后世三世,该书则更强调现世与人对环境的蝴蝶效应,作恶有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消亡。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学,现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视现世,更加珍惜现实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长生者”,就必须回避大大小小“有数百事”的过错,而与避恶相统一的是趋善,“善”能使人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得道成仙。因此,《感应篇》大谈行善的好处,它在道教宣扬的人生最高境界——得道成仙的理想下,竖起了一架可以登临的梯子,即现实的行善心态与落实。《太上感应篇》作为一部道教经典,它所阐扬的入世行善以求长生乃至成仙的理论,使积善成仙这一修持法门得以流行推广,从而便利民众修道。该典籍含摄了儒、道两家的主流思想,最大限度地扩充社会的行善群体,促进了人间善业的发展。《北斗真经》《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经中称,北斗七星君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也是道教斋醮科仪“顺星拜太岁”的必诵经书。北斗经的由来在太清仙境太极宫里,玉殿巍峨,琼楼森耸,金碧璀璨,霞光流辉,圣德巍巍的道祖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端坐其中。老君随方应化,分身遍满天下,常以大悲大愿之心观察三界众生。老君观见众生飘沉生死轮回,生在人道的,有的富贵,有的贫贱,还有很多人常生烦恼、造了各种罪愆而堕于地狱。看着众生浮沉苦海,老君心生怜悯,在公元155年正月七日这一天,分身下降凡间,来到了成都府(原祖天师立二十四治,应老君升座玉局于此称玉局治),顿时间天地肃清,万神拥护,地神从地底涌出一座玉局宝座恭迎老君圣驾。于是,老君升座玉局,为祖天师宣说《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诀,让天师广宣要法,普济众生,让世人知道北斗玄妙,知道人的性命都是仰赖大道而生,修奉北斗乃延生正途。老君说经将毕,龙鹤天仙前来恭迎老君返回太极宫中,玉局座又沉入地底,而其故迹就在今天的成都市北。而北斗本命延生经诀亦流传至今,造福众生。老君慈悲,传下北斗真诀,正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老君传下 此《北斗真经》即意在使世人知道自己的性命乃是由道而生,祈福祈生应该投告北斗真君。而诸葛亮祭北斗续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北斗延生这一观念一直在我国流传。老君说经之时告诉天师,能修斋醮朝礼斗真,虔诚献礼,功德深重。不仅能够一洗灾罪,还可化解种种急难,进而纳福臻寿,也可以三生皆得福寿自在。北斗真君判人间善恶、司阴府是非。礼拜北斗,可以注福延生,消灾解难。持诵此真经的人,于内神清气爽,渐生慧光, 与道合真;在外则可以使魔鬼精怪降服,使之不能侵扰持经之人;这功德不仅能够善及生人(自己以及眷属),就算是已故先人也能同沾此圣恩超脱阴府苦难。正信之人,持诵此经,则会具备智慧圆明之性,不断开发道心。正可出群迷之路,信可渐入希夷之门,进而归奉玄门正教,圆满则与道合真,步入金门。这才是步入修道的所在啊!而道为体法为用,北斗乃元皇正炁所结,须知步罡、取气、练养、等都与北斗有着密切联系。《北斗经》全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可见此经是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本命真君以及本命真君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的,修奉北斗乃是除尽灾殃降福延生之路径。祸除则福至,清净则烦恼渐除,如此则渐渐地与大道契合。而《北斗真经》所在之处,有千真万圣以及天师所谴的十戒仙官护法,因而魔鬼精灵都会潜匿逃遁,各种灾殃也会消灭。可谓功德无量。如何修奉《北斗经》最简便易行的就是持诵自己本命所属星君尊号。七元真君的圣号,若非道心深重、宿世都有善缘的人都不可得闻。所在身心清净即可持诵,虔诚之至则可感召本命星君,星君则会以其大悲大愿的威神救度持诵之人,这功德力不可估量,善功圆满之时,更是妙不可言。 所处清净,诚心正念地朗诵《北斗经》亦具有不可思议功德。持诵北斗真文可远离灾厄,福寿臻身,保命延年,得到身心境界的升华。志在修道的人亦可由此经得道逍遥,证圣成真,出离生死,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一定的福缘和苦修是不行的。若在特殊的日子,如本命生辰(身中万神聚会),北斗下日(北斗真君下降人间考察善恶),能够忏悔己过并持诵真经的人皆得延生注福,随心祈祷更是善无不应。如果有条件,能够举行斋醮,严制坛场,依仪行道,其功德不可思议,生生世世都不会违背大道赋予我们的真 性。如果条件有限,在这样特殊的日子,能够面朝北方,斟水献花供奉北斗星君,哪怕只是冥心持诵真经、本命星君圣号、向北斗真君祈祷,都能得到北斗真君神恩垂慈,获福无量。此外,能在家中清净之处好好收藏一本《北斗经》也具有很大的功德,若能供奉则更妙。 值得一提的是,念诵《北斗经》需要避忌明戊以及暗戊。北斗咒最后七元讳常人也不应该念出来。 以上所述为经中所言一般信士以及向道之人修奉朝礼斗真的方法。而作为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北斗经》也有一套秘传修法传承至今,经法箓罡等十分完备,即老君所谓“更有深妙,不可尽述”之诀;当然,这是道内师徒之间秘传的,不是抱着几本书就能学会的,就像抱着《道藏》练雷法的人是雷不出个所以然的。老祖天师得老君传授北斗真经妙法,欢喜无比,作礼敬拜老君而赞叹道,真是难得遇到这样的无上法桥啊!天师誓愿弘扬北斗真经,并且说,如果有男女信士,受持读诵《北斗真经》,我将会派谴十戒仙官,护持诵经之人。天师以其神力说赞,家有北斗经,宅舍得安宁,父母保长生,万邪自归正,营业得称情,厌胜之物化为尘;更能阖家康健,五路通达,罪业消除,六畜兴生,疾病痊愈,财不虚耗(道教以精气神三宝为身中之财宝),横事不起,常保亨利贞。天师有此说赞并以神力加护,可见奉行《北斗经》功德之大!若能印行流传《北斗经》更是具有不可思议功德。《三官经》上元天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咸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中元地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存没沾恩。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下元水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青灵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一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我们最初接触道教经典大多都是《老子》《庄子》一类,往往因其意义晦涩难以真正读通,再者市面上的翻译书籍又多是文人笔调,以阶级、思想、主义而划分,更令人难以琢磨,我们不禁会问神仙第一步究竟是什么经典呢?什么才是能实学实用的基础经典呢?先生们说古之先贤大部分从《三官经》开始,它就是求道阶梯的第一步。《三官经》全名《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也作《三官真经》或《三官感应妙经》大致称赞的是‘三官大帝’的福德及神通妙用。道家最讲究一个‘用’字,而合适之用往往称为‘妙’。‘三官经’之妙我们则完全可以从其经名得知一二,‘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一本经共计‘一千六百七十五字’区区一千余字就有这么大的效果?起初的朋友往往不信我这句,都说:太玄!太玄!不实际。可我接下来说的都会让他们信服不已。我国信奉‘天地水三官’的历史悠久,《仪礼》《觐礼》就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这是我国先民服王道而尊道理神的表现,天地是养育生灵的父亲,而河水是滋润万物的母亲,如何能不尊不敬呢?太一生水篇开题就以“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这还不能说明么!回头在说《三官经》的妙处,经文主体第一段:“尔时 救苦大仙 在大罗天上 九气紫微天宫 上白道君曰 集会三元 天地水官 三界四府 众圣曹官 考较司 同诸仙众 讲说经法 救拔众生 放大光明 照见天下 万国九州岛之地 江河湖海之内 阎浮世界之中 受苦众生 造恶非善 广结冤雠 多行不足 财交弗明 不敬天地日月三光 呵风骂雨 欺神灭像 瞒天昧地 亵渎圣贤 不敬父母 叔伯六亲 奸盗邪淫 不忠不孝 非礼非义 断绝往来恩路 不敬五谷 秽污遭贱 不行正道 大斗小秤 明瞒暗骗 横言曲语 白日咒诅 怨天恨地 不恤己身 不修片善 天不容 地不载 致生恶毒 多起瘟疫 多招讼非 轻重难逃 故作事因 得此苦报 恶难临身 无处解释”开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举头三尺有神明,而神明就是我们人类对错的考较者记录者,同时也说明了此经的由来。其后更是直接明白的描绘出人的种种恶习,告诉我们受苦众生的因果来由,从正面说他是一种批评,这种批评很直接很了当,从侧面来说他也是我们活在世上的戒条,以上诸多错误过失,或一或二或三四我们都自觉不自觉的触犯过,这也是造成我们生活中种种痛苦,不顺的主要原因。“于是救苦大仙端简 上告三元天官曰 善哉善哉 此等众生 遭刑苦难 若有善男信女 皈依三元 斋戒三年圆满 命道转诵此经 三五十遍 千五百遍 踊跃忏悔 悔过愆尤 道君曰 即有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于是告下 三元天尊 即驾五色祥云 行九气清风 至都会府 云台山上 放大毫光 广大惠力 无边法显 济民救苦 福应万灵 诸天升降 除无妄之灾 解有雠之愆 赐千祥之福 脱九厄之难 离三途之苦 痴蠢康泰 削去原罪 拔除冤根 永消愆尤 父母存亡 沾恩离苦 四生六道 饿鬼穷魂 孤魂野鬼 九玄七祖 未离地狱之中 存亡众生 杻械枷锁 囹圄闭塞于是地官 至七月十五日 即与狱囚地狱 受苦众生 除罪簿 灭恶根 削死名 上生籍 已去提 未去提 已提至 未提至 已结证 未结证 已发觉 未发觉 逢赦除之 地官曰 五刑十恶等罪 永不赦除 天尊言 龌龊龃龉 蛇牙虎口 心如锥刀 恶毒之人 鬼眼鬼心 多计巧言 拱瞒痴愚 蠢子何知 割他肉不念他贫 只念己富 肥家润身 使心用心 返累已身 心根结成 罪根难灭 贪财利已 天雷霹雳 瘟气流传 缠害身体 冤愆相并 并及子孙 于是救苦大仙 再告天官 天官曰 转诵此经 至满千遍 大作踊跃 悔过愆尤 断恶修善 即有地官赦罪 所有恶孽愆尤 俱一赦除 心心忐忑 尽一皈正 恍恍惚惚 耳目心定 神魂安静 精神复旧 罪灭福生 无量功德 其福无边 道君曰 世间众生 招瘟惹灾 毒气流行 众生染着 偕是造恶非善 冤雠相并 致生恶疾 淹延未愈 若诵此经 病即痊愈 若诵经者 至端阳中元之日 即有三元 追回行瘟等众 考较轻重等罪 俱一赦除 水官曰 世间夫妇 命犯孤辰寡宿 刑害绝嗣 皆是前生不施 今生受之 若有善男信女 晨夕好静 沐浴烧香 燃灯诵经 修斋布施 悔过消刑 便生端正 有相之男 聪明富贵之子 声镇五湖四海 宿世今生 故作误为 谋财负命 今世为儿取命化财 女人妊娠三朝五日 不行分娩 或在身儿亡 生下儿亡 三六九岁儿亡 十一五岁儿亡 一日一夜 万死万生 俱是冤愆相临 化目化财 骗协财物 化为畜生 若有善男信女 发心施财 斋戒沐浴 转诵此经 悔过愆尤 即使愆尤永释 人鬼分离 产生无难 母子双全 关煞无刑 生长成人 利益双亲 经力宏深 祈福福至 禳祸祸消 天尊言 雠人永泮 冤家债主 自消自灭 孤魂等众 九玄七祖 四生六道 轮回生死 出离地狱 即往东极天界 救苦门庭 救苦地上好修行 只有天堂无地狱 阎王一见 不敢高声 童子夜叉 擎拳拱手 牛头马面 总尽皈依 一十八重地狱 狱狱逍遥 三十三天天宫 宫宫自在 超生天堂之境 即无地狱之声 出离地狱 永离苦难 径往人天 超生净土 快乐无量 一去一来 无挂无碍水官曰 天下众生 星辰不顺 运限迟留 凶曜冲并 多生疾病 或瘟病相侵 或痢疾疮毒相侵 或肿毒疥癞相侵 气候喉疸相侵 咽喉风毒相侵 泄泻风痰相侵 祖冢瘟气相侵 住基风水相侵 邪师败圣相侵 火眼痨瘵相侵 吐血蛊毒相侵 白日咒诅相侵 刀兵火盗相侵 水渰颠狂相侵 吊颈枷锁相侵 秽门闭瘴相侵 年月日时不利相侵 斫伐坛庙树木相侵 挖坑动土相侵 开基开沼相侵 添新换旧相侵 修前整后相侵 疟疾疹疾相侵 瘟灾瘟气相侵 官符口舌相侵 致生恶疾来缠 众生染着致于丧亡 若诵此经 即使恶疾不缠 吉星相护 凶曜退散 万祸冰消 千祥云集 经通天界 福临人间 天尊言 天下众生 江河湖海 舟航商贾 风波汹涌 惊惶忧惧 若诵此经 皈依天地水官 水府众圣 即使风恬浪静 水途安妥 舟航稳载 绳缆坚牢 所谋顺遂 诸圣拥护 万神锡福 于是天尊而说偈曰 九气青天上 日月星斗真 天地水官帝 云雷电鼓随 金童执华旛 玉女捧香花 五色祥云内 放出白毫光 照一切天下 显身救众生 庆云祥烟护 拔离诸苦难 兴云布洪雨 驱雷掣电行 卷起扬尘土 神气威猛烈 广大智慧力 法显无边济 无极无量法 无量度众生 无极无量光 照出诸魂众 一切冤家鬼 尽离地狱中 存亡诸众生 一切离苦难 天尊说经已毕 若诵此经 随力见功 酌水献花 其福自应 家有此经 宅舍光明 灾难无侵 佩带此经 万神拥护 鬼祟永灭 心念不空 福力自然 神力扶持 随心应口 此经共计一千六百七十五字 字字真诠 句句消愆 行行灭罪 卷卷赐福 一切诸天上帝 三界十方众圣 闻说此经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作礼而退 ”这段则对受苦大众讲述了忏悔、转运之法,就是消泯种种过失、错误而除灭罪的种子,让人可以清净自身方便入道,同时这种功德可以恩泽宗族让已亡故的先人也仰赖天尊经力、和我们的信力超脱投生福地(此即道家所谓天人感应,感应者呼应而已),真经在描绘我们的苦痛真是详细无比,已经可以让我们看见故作妄、痴迷不悟的身后下场,先生说‘人无利而不往’的确如此,一味劝学只会让人心生反感,而如此真实详细的描绘出我们的身后隐痛,又如此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解决之道,有多少人还能‘自期死路而不信守奉行’呢?学道人念到这就明白了,为什么说《三官经》是学道的第一步了,宝诰中明确了‘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人们未入道况且不能做如斯种种,而我们选择入道更不得不为过去的罪过‘买单’,这单不得不买,买了就能消灾延寿,买了就能赐福赦罪解厄,身上的污垢少了,自然烦恼少了,阻碍少了,我们入道也就轻松了许多,俗语说,祸去则福自来也。更使得信力不足,用心不纯的人望而生畏,先生说学道是枯燥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如果没有‘恒心’‘信心’‘勇心’是根本无法成就的,所以祖师定下入道须诵五百遍三官经,这500的经文就是一个开始,一个小小的试金石。故曰:《三官经》为学道之第一步。以上所说都是我个人的体会,真是无虚,实实在在的好处你能看见。愿大众都能称颂此经。结缘须知本次免费结缘,每份包括:《北斗经》,《三官经》合订经折本, 《清静经,太上感应篇》合订本,共两样缘品! 结缘道友每人只限结缘一套,数量有限,赠完即止。 本次结缘为免费结缘,只需支付快递费用即可,本想快递到付,咨询快递公司后,到付的费用比现付高很多,为节省费用,所以需先支付快递费用,我们再支付给快递公司。
各地宫观如需经书用于免费流通,请联系
微信:zixu68 电话:,告知需求数量及收件地址邮费支付方式本次结缘发货环节已统一外包给合作快递公司负责,每个地区邮费不同,详情请查看下面明细。快递费用下面快递费用包含仓储、包装物料、打包、快递单处理、快递费等人工及相关费用,请仔细看好,再申请结缘。首重:15元/份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贵州、海南、内蒙,20元/份。新疆、西藏,26元/份如有疑问请添加微信号:zixu68,咨询支付方式:微信转账 请添加微信号:zixu68微店支付为方便各位道友结缘,开通了微店,微店支持微信支付、银行卡或信用卡支付,点击左下方“”即可进入微店结缘点击下方“微信群大全”进入微店结缘。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免费结缘道教入门经书、北斗经、三官经、清静经、太上感应篇!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尚人绣是一家专注于个性生活的网站让现代生活充满个性化色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拼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