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网络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谁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关于2012年wcdma网络工程环境论证评估报告简本.doc7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关于2012年wcdma网络工程环境论证评估报告简本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检索号:5961-H/HK座机电话号码K-A12 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2012年WCDMA网络新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要本)
建 设 单 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环 评 单 位:国 电 环 境 保 护 研 究 院 国 环 评 证 甲 字 第 1905 号
二一二年十二月
中国 ? 南京
评价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
分公司2012年WCDMA网络新建工程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要本)
项目名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2012年WCDMA网络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评价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证 书 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号
项目经理:
建设单位联系人及电话:何琦勇
1座机电话号码55
环评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宋德宏
1座机电话号码96
1 建设项目概况 3
1.2工程概况 3
1.2.1建设规模 3
1.2.2工程分布 3
1.2.3本期工程主要技术参数 3
1.3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 3
1.3.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4
1.3.2规划相符性分析 4
1.3.3基站选址合理性分析 4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5
2.1.1自然环境概况 5
2.1.2社会环境概况 5
2.1.3环境质量概况 5
2.2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及环境保护目标 5
2.2.1评价范围 5
2.2.2评价标准 5
2.2.3环境保护目标 6
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计算 7
3.1.1电磁辐射类比分析 7
3.1.2功率密度预测 7
3.1.3辐射管理约束距离计算及管理约束距离要求 7
3.1.4典型基站副瓣方向辐射影响预测 7
3.1.5共建共享基站相互影响及叠加效应分析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当前位置:
平南县,古称龚州,位于西江上游,介于北纬 23°2′19〃-24°2′19〃,东经110°3′54〃-110°39′42〃之间,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南近海洋。全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5℃,年降雨量1630毫米,年平均日照1712小时,年无霜期为340天。距贵港126.1公里,距南宁约300公里左右,距广州约369.3公里。县城驻地平南镇,城区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已建成的旅游景点有大王宫、白马双英等10多个。
中文名称:平南县
外文名称:ping nan xian
别名:龚州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广西贵港市
下辖地区:辖4乡17镇
政府驻地:平南镇
电话区号:0775
邮政区码:537300
地理位置:广西东南部
面积:2988平方公里
人口:143万人(2010年统计)
方言:粤语、客家语、闽语等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平南新八景
火车站:平南火车站(南广高铁站)
车牌代码:桂R
重点中学:平南县中学、平南镇中学
秦始皇三十三年今平南境地属桂林郡。西汉时平南
平南县实况
部分属猛陵县地,隶属苍梧郡(郡治所广信,今苍梧)。部分地属布山县。三国时,仍隶苍梧郡,猛陵县和郁林郡布山县地。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析苍梧郡置永平郡(郡治所安沂,今藤县境);析猛陵县地置武城县,县治所今武林镇,隶属永平郡。这是平南境内最早设置的县。宋元嘉二年武城县改称武林县,属永平郡(齐梁陈因之),隋仍属永平郡。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永平郡增设隋建县(县治所今平南大中)。
唐初废永平郡改设藤州,武林、隋建二县隶属藤州。贞观三年(629年)置燕州(治所今武林),下辖武林、隋建,并设秦川县(《大元一统志》作泰川县)而辖之。贞观七年(633年),徙燕州治所至宁风(今藤县地)改名泰州,划武林、秦川隶浔州。同年在原燕州治所武林置龚州都督府,督理龚、浔、蒙、宾、澄、燕、藤七州。又分武林县地置南平县,后改平南,治所今平南镇。平南之得名,旧志载三说:一为晋代陶侃平定交南,封平南侯,故称;二为县内诸山,自蛇黄岭迤逦而来,开广平敞,面南设治,因而得名;三是取南平和西平之名,称平南县《今县释名》(卷五)则载:因县治在永平郡之南,故称平
南。唐天宝元年(742年),龚州改称临江郡(阳建改阳川,仍隶龚州)。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龚州,领平南、武林、隋建、大同、阳川五个县,隶属岭南道。
五代,平南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武林、隋建、大同、阳川入平南。宋嘉佑二年(1057年)又将武郎县(今县北的马练、国安、思和一带)并入平南县,仍隶属龚州。绍兴六年(1136),废龚州,平南县隶属浔州管辖。元(年)平南属浔州路。明朝平南隶属浔州府。
清代,平南县仍属浔州府。清乾隆九年(1744)浔州
平南中心广场
府改隶右江道。清咸丰六年(1856)八月,大成军踞平南改称武城县,属大成国辖地(建都秀京即今桂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大成国灭,平南重归清统治,武城县复称平南县。民国2年(1913年)推行省、道、县三级区域制,平南县隶属郁江道(道治今苍梧)。
民国3年改苍梧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设区,平南隶属梧州区(区治今梧州)。
日,平南县获解放。1950年1月,平南县隶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梧州专区与郁林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平南县隶属容县专区。1952年5月间,平南县将原所属的罗运、罗香、平竹、那平等四个乡划归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同时又将原同和乡的黎田拨给藤县。1958年7月,撤销平乐、容县两专区,分别设立梧州、玉林两专区,平南县属玉林专区。1971年,玉林专区更名玉林地区,平南县属玉林地区。日国务院批复贵港市升格为地级市,平南县改属贵港市至今。
平南县辖17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平南镇、平山镇、大坡镇、寺面镇、大洲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安怀镇、思旺镇、大鹏镇、官成镇、同和镇、丹竹镇、东华乡、思界乡、马练瑶族乡、国安瑶族乡。
平南县语言有汉语、壮语、瑶语,以汉语为交际工具。汉语主要使
用粤、客、闽三大方言,即白话(粤语邕浔片/勾漏片)、客家语、福建话,普遍会讲白语。但机关、中学、矿山、工厂、农场,能听能讲普通话的人也较多。平南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共处,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的现象十分普遍。故少数民族群众都会讲平南白话。居住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边邻的壮、瑶群众还会讲柳州话、桂林话。亦有些人能讲几种民族语言。
日常生活用语白话、客家语、福建话,只在一些原始词汇、语音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语言在语法和语义上基本相同。南北河的白话又有些差异,北河白话多阴声、入声调,语尾较平,南河白话多阳声调,发音较重浊。平南、丹竹、武林、大安等圩镇居民多为广东商人后裔,故说话较近广州方言。特别是大安圩上人说话的声调,与广州语音更为相似,丹竹圩次之。说客家语的乡村有大鹏乡的思洪、思乐,思旺镇的镇西、思旺街、新政,安怀乡的谷塘、高岭、得寨。国安乡的思和、花洲、甘雅、民安、发达,官成的官东、岭西、横岭、新新等村。赤马乡、东华乡、思界乡有些自然村民也讲客家语。讲福建话的有官成镇的畅岩村、迥龙村,环城乡平田村的吕姓、林姓,上渡乡的雅埠村、六凤村的郑姓。此外还有思界乡的思界村、新旺村的林姓和曾姓,南荫的吴姓及丹竹三河村的林姓等。
平南县自然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00多种,植物资源1000多种,其中各种树木300多种,药用植物500多种,森林覆盖率53.3%。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石灰石、花岗岩、红砂石、重晶石、金矿、高岭土等10多种。其中石灰石储量40亿吨,含钙率高达54%以上,是水泥与化工等行业用的优质原料;红砂石储量20亿吨,花岗岩储量30亿吨。境内有浔江、大同江、白沙江、乌江、大鹏江、思旺河、秦川河等河流,地表水拥有量65.9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7.53万千瓦。
平南盛产优质米、石硖龙眼、肉桂、茶叶、烤烟、桑蚕、八角、瘦肉型猪、桂花鱼等优质农副产品。
平南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西江横贯县之中部平原,
平南县西江大桥
境内全长4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2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15条,集雨面积2987.7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5.4亿立方米,全县雨量充沛,水能蕴量8.41万KW。全县建设有大、中、小型水库55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3座,水库储水量达5亿多立方米。
全县主要渠道611条,总长1238.4公里,输水量66.7立方米/秒,塘坝2730座,引水工程5座,全县排灌机械保有量1209处,KW,水轮泵站158处,276台。三大灌区渠道贯穿19个乡镇,年供水量4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县内西江河道当江段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防洪堤95.5公里,沿江水闸55座。城区建设罗冲桥排涝站1处,装机160KW。保护面积38万亩,人口53.84万人,大堤绿化33公里。平南县水力资源丰富,其中大鹏河系建引水梯级电站9个,分支小电站6个;大同江水系可开发建设梯级电站11个,建成后的大同江水系利俩电站已通过立项,投资1.45亿元,装机为6300KW×2台,目前正在努力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该项目工程。六陈水库平南县六陈水库距平南县城50公里,总库容3.39亿立米,有效库容1.73亿立方米,水库灌区渠道总长265.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5.8万亩,坝后电站装机3×1600KW,水库集灌溉、发电、供水、养鱼为一体。东平水库平南县东平水库总库容422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5面亩,电站装机3×800KW。水库集灌溉、发电、供水、养鱼为一体。官成水库平南县官成水库位于当江北岸官成镇,距离县城区15公里,有三级柏油路直通水库大,水库库容2245万立方方米,库区面积约6000亩,灌溉面积7万亩,装机1540KW,水库集灌溉、供水、发电、养鱼为一体,由于距离县城区较近,极具开发观光、旅游、游泳、垂钓和休闲度假的价值。田贵水库平南县田贵水库位于平南县北部国安瑶族乡田贵村,建于1975年10月,引水蓄水集雨面积108.6平方公里,总库容5020万立方米,电站装机2×1250KW,是一座以为发电为主,结合洪电灌溉、养鱼、休闲度假的园林式水库。
平南县水陆交通方便。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粤港澳地区的东向最便捷通道。境内通过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省道容县至太平公路与广西公路网连通。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区仅需6—10小时,距南宁300多公里。沟通大西南、桂中、桂东地区的来宾至平南二级公路,及桂东南地区的南北交通干线容县至平南二级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县内公路总长700多公里,建成了平南西江大桥等桥梁20座,所有乡镇均通柏油公路。水运发达,常年可通2000吨级船舶。下达广州、深圳和珠海,到香港、澳门分别为540公里和490公里,上汇郁江、黔江,直达柳州、南宁及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港口码头建设日臻完善。
平南至广州高速公路已经相继开工建设,纵向的荔浦至北海高速公路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建设。2011年还要开工建设柳州至肇庆快速铁路,以及柳州至平南高速公路。桂林经平南至玉林湛江海口的铁路项目也已经纳入规划,2012年准备兴建的梧柳高速也将经过平南境内,随着一系列铁路与高速公路项目的相继实施,未来的平南将是桂东南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之一。
横向的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穿过境内,设有平南火车站,预计2014年通车,届时平南结束没有铁路的时代,直接进入高铁时代,到广州、南宁分别只需1.6小时。
200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9亿元,增长21.8%;完成财政收入5.85亿元,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增长4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5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4354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3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38.8%。
2011年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35亿元,增长6.8%;完成财政收入9.04亿元,增长1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8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6022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增长17%;外贸出口总额7966万美元,增长60%。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0.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增长25.7%;财政收入9.5亿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7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6976元,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23%;港口吞吐量1850万吨,增长9.3%。
平南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历史上以种植业为主,兼营林、渔、牧等业。农业生产主要是人工操作,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是不稳定的。
解放后,党和政府一向重视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县内农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49年农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计)为3338万元。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当年总产值为3345万元。1957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农业总产值为4135万元(按当年不变价计)。1965年按1957年不变价计为5436万元。1983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逐步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当年按1980年不变价计总产值为24191万元。1987年总产值增至25485万元,比1949年增加22147万元,增长7.63倍。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1987年总产量为33842万公斤,比1950年的9650万公斤增加24192万公斤,增长3.5倍。畜牧业以猪、牛养殖为主,1987年生猪为74.69万头,比1950年的11.67万头增长6.4倍。耕牛生产1987年为68938头,比头增加3910头,增长6.01%。渔业生产发展较慢,1987年鱼总产量为247.7万公斤,总产值为628.6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47%。林业方面,解放后,年年植树造林,但成活率低,加上林业政策多变,封山育林措施不力,几度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增长不大。从1952年起至1981年,累计人工造林148.69万亩,成活率占46%;飞机造林自1969年和1970年两年造林35.55万亩。1984年调查,飞播造林有效面积为12.85%。大径木材和森林复盖率比解放初期还有所减少。
平南县历史上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总耕地的65%至75%
。粮食作物中,又以种水稻为主,占粮食用地80%至90%。其次为红薯、木薯、芋头、大豆、麦。经济作物用地一般为总耕地的5%至10%。1983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稻谷产量大增,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用地增到总耕地面积的10%至20%之间。解放前,经济作物主要种植花生、桑、晒烟。解放后,主要是花生、烤烟、麻、桑;20世纪80年代后,以种植花生、糖蔗、晒烟为主,其他作物用地一般为总耕地的20%左右。
平南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县,广西肉桂、蔬菜、畜牧水产基地县,盛产优质米、蔬菜、水果、甘蔗、茶叶、烤烟、桑蚕茧、石硖龙眼、荔枝、柑橙、芒果、余甘果、蜜枣、玉桂、八角、瘦肉型猪、三黄鸡等优质农副产品。其中肉桂为世界三大名桂之一,清朝道光年间就已享誉海内外。石硖龙眼是广西平南县名特优水果,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7年,平南县已种植石硖龙眼2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石硖龙眼商品生产基地,1996年广西平南县被农业部评为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县。
于2002年规划建设平南丹竹余甘果园,拥有果园4万多亩。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大玉余甘果种植列为绿色食品开发项目之一,大玉余甘果系列产品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纯天然食品金奖&,2002年广州首届全国粮油副食品博览会&天然保健食品金奖&,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获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亲笔提词&为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牌扁。游客在进行生态游的同时,可采摘余甘果等水果,品尝余甘果茶、罐头、果脯、果酒等。
平南丹竹余甘果
为适应市场需要,平南县及时引导农民进行龙眼无公害化生产,打造质优安全的品牌龙眼。2004年该县通过了无公害水果产地的认定,率先成为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同时,镇隆镇示范果场通过创建龙眼出口基地,进一步提升龙眼果品的质量档次,成为广西首家获得出口资格的龙眼出口基地。随后,丹竹示范果园也获得出口资格,生产的龙眼成功地出口到加拿大,开创广西龙眼出口的先例,提高了龙眼种植的经济效益。
平南养殖业多年摘取广西外销仔猪第一的桂冠,而且成为广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达标县,也是广西2个基地建设达到优秀水平的县份之一,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瘦肉型猪基地县;人工饲养的猴、蛇等小动物出口年超百万美元。
清末前,县只有落后分散的纺织、打铁、造船、烧砖瓦、制陶器、烧石灰、酿酒、榨油、制烟丝、加工竹木器以及制鞭炮等个体手工业。清道光年间,县内桑蚕业逐步发展。清末民初。广东商人在丹竹建立广兴纶缫丝厂,这是县内第一个工厂。民国15年、21年,广东人在大安先后开设两个镬厂,共有工人100多人,年产镬头3万多只,其他手工业也随之兴起。
抗日战争前,日本等国的生丝等洋货源源输入,使县内生丝生产迅速下降。其他手工业也受到严厉的打击。民国27年(1938年)秋,广州沦陷,西江航道阻塞,县内手工业又乘时兴起。据民国29年(1940年)统计:全县有私营手工业1262家,共有资本26.89万元(国币),从业7610人。其中主要的有织布108家,资本1900元,从业216人,日产布900丈。织毛巾78家,资本4000元,从业156人,日产毛巾150打。卷烟14家,从业216人,日产卷烟8050包。印刷2家,从业10余人。制毛刷5家,雇工14人,日产牙刷310支。其他多是从事打铁、制豆腐、酿酒、制烟丝等个体手工作坊。这时期的名优手工业产品有:锋利耐用,驰名海内外的黄三利的“三利小刀”;色润、丝细、味醇的“大安齐丝烟”;制作精良的“思旺蓝耪”。民国31年(1942年)又有城厢盘塘人江海科开办的光源火柴厂。当时曾使用煤气机作动力,有七八十个工人。由于原料、销路、技手术等诸多原因,开办不久即关闭。
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国货物乘机而入,县内一些手工行业因受打击而衰落。至1949年,工业总产值219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仅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6%。解放后,人民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1952年1月兴建发电厂,是县内第一个国营工业企业,装机容量40千瓦,供县城机关和街道照明。1953年在大安建大安电厂和农具厂。年先后把大安镬厂、平南益群酱料厂、丹竹陶瓷厂、平南印刷厂、大安前进染织厂改为公私合营。1956年,县内有国营和合营企业8间,有职工400多人,当年工业总产值882万元。1956年完成了对全县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成76个手工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平南的工业基础。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85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9.4%。
1958年“大跃进”期间,大安镬厂、大安前进染织厂、丹竹陶瓷厂、印刷厂先后改为国营工厂。同时兴办大安钢铁厂等18家工矿企业。该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021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全民大办钢铁”期间,大部份人员投入钢铁前线,同时抽调职工600多人,兴办大小工厂57个,加工项目有淀粉、农药、土化肥等75种。工厂企业项目虽多,但由于原料缺乏,能源不足,生产技手术上不去,人心浮动诸因素,致使产品质量低劣,很多产品销售不出去,甚至报废。至196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06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比1958年减少1215万元。1963年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之后,县办的工矿企业只剩下平南电厂、印刷厂、农械厂、珠江酒厂、丹竹陶瓷厂
平南县境内设有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人民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大地保险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桂银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齐全,服务网点遍布全县城乡。
通讯设备先进。光纤电缆、短波和微波构成发达的电信网,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轨。公众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万门,全县25个乡镇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程控电话。建成了大容量长途数字传输网、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会议电视电话网、数字数据网、语言信息服务网等。
民国26年(1937年)春季,平南开始实施幼儿教育。当年有城厢幼儿园,大安、武林、六陈、平山、福寿、寺面、白马、丹竹、思旺、平政、镇西、旺官等中心校附设幼儿1班,共17班,583人。31年,城厢、大安、思旺、丹竹、官成、平山幼儿园各一所,共12班,518人。抗日胜利后,幼儿园只有城厢、大安两所。幼儿园之经费由当地商会募捐和公铺、市场摊位租解决、且政府问或补助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原有城厢、大安2所幼儿园外,思旺、丹竹等圩相继开办幼儿园。
1958年秋冬,随着人民公社集体食堂兴起,几乎每个生产队都开办幼儿班。数月后,全县大多数幼儿班由于教师工资不解决因而解散。
年,大部分生产队都办起了季节性的幼儿班,组织制度比1958年办的健全,仍无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幼儿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979年,县教学研究室幼儿教育组成立,和县妇联共同抓好幼儿教育。统一规定幼儿班开设语言与常识、算手术、体育、音乐、美工5科,统一参照北京市幼儿园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每年集训全县幼师2次。发动督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开办幼儿园(班),增添设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1982年7月统计,全县公办、民办幼儿园240所,幼儿6521人。
1985年,提高幼儿教育要求,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小学附设学前班,招收6岁以上未满7岁幼儿入学。因此,很多农村幼儿园改为学前班。
1987年,全县乡镇办、机关办、企事业办幼儿园30多所,49班,幼儿1931人,教师82人;全县小学办学前班491班,学生15638人,教师472人。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学生和县内热心教育的开明士绅率先改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私塾,加授算手术、格致一类新知识,有的私塾改办为小学,停止读经讲经。
民国成立后,大学院颁行《小学校令》。平南镇、大安、寺面、六陈、丹竹、思旺等大圩镇及富裕村庄陆续开办小学,由当地宾兴、商会、会馆、团局、祠堂主办。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初小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手术、图画、唱歌、体操7科;高小有国文、修身、算手术、中国历史、中国地理、自然、手工、图画、唱歌、体操10科。“五四”运动以后,县内所有圩市和较大的村庄陆续设立初级小学。一般是教师1人,学生四五十人,复式教学。学制4年,科目有语文、算手术、常识、体操、图画、音乐6科。平山、大中、大坡、大洲、富藏、镇隆、白马、官成、大旺、大鹏等圩相继开办高级小学。科目有语文、算手术、历史、地理、三民主义(公民)、自然、音乐、图画、体操、手工10科。民国17年(1928年)全县初级小学209所,高级小学21所。民国21年,全县小学273所,学生9326人,为学龄儿童的15%,前后总共受过私塾和初级小学教育,粗识文字者98491人,占总人口的24%。
民国23年(1934年)广西开始实施国民义务教育。24年,全面实施,村设国民基础学校,学制4年,设语文、算手术、音乐、体育、图画5科。语文、算手术课本由广西教育厅编印。乡设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大都含初级班、高级班。高级班学制2年,设语文、算手术、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劳作、音乐、图画、体育10科。从此,小学教育迅速发展。民国27年,全县村街均设国民基础学校,共450所,全县61乡设中心校60所,学生71334人,国民基础学校学生占学龄儿童85%,(当时学生流动很大,学年末比学年初往往减少百分之二三十)教职员1980人。
民国33年(1944年)日军来犯,大半乡村遭受蹂躏。光复后,仍有不少小学奄奄一息。38年,全县小学生20859人,为26年的40%。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恢复学校,并实行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方针。
1952年土地改革胜利结束,工农子弟大量上学。1952年,在校小学生从1949年的20859人增到59297人,仅次于学生最多的1938年。
1954年,调整学校布局,各行政区设重点小学1所,各学区设中心校1所,乡乡办小学。学校的数量以及班级数、人数都比1952年略为减少,而学校的质量却大大提高。
1958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国家办学,群众也办学。各小学于国家下达的编制外增招班级,所需教师由学区党支部遴选报区公所任用,经费则由当地乡村统筹。于是,1958年全县小学由1957年的555所,学生60218人增到639所,学生77282人。
1964年,实行两种劳动两种教育制度,耕读小学迅速发展。是年,连耕小在内,全县小学615所,3236班,学生93138人。教职员3571人,其中公办1721人,民办180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严重摧残,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68年以后,小学六年二段制改为五年一贯制。课程精简为语文、算手术、图画、音乐、体育、劳动6科,高年级增加农业知识。学生除学文外,还学农、学工、学军、也批判“资产阶级”。课本突出政治。着眼应用,少讲基本知识,更少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小学附设初中,再戴高中帽子,教师往上提,财物往上用,教育质量下降了。1975年全县小学244所,4140班,教师5460名,平均每班只有1.32名。其中公办教师1832名,占33.6%,民办教师3628人,占66.4%。这10年小学毕业生读、写和计算能力比较低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物质待遇。教育事业有了发展。1981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86.83%,1982年为92.79%,1983年为93.37%,1984年为95%,1987年为95.7%。
平南办中学始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桂平、贵县、平南、武宣四县合办浔郡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建成平南中学堂,次年招收预备班。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招收四年制中学班,每年1班,学习科目为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音乐、体操。学生大都来自名门望族,出身于大馆书房,新学基础知识极差,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教员缺乏,教学极不正常,学生流动甚大,第一二班毕业生仅14人。
民国13年(1924年)全国改行美式学制,中学分为高初中两段,各3年。平南只办初中1所,依照《新中学大纲》进行改革:实行训育主任制,训育主任由广西教育厅任命,国民党员充任,其他教师仍由校长聘用。实施三民主义教育,举行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纪念周,《修身》科改为《党义》。加强自然科基础知识教学,数学分为算手术、代数、几何、三角;博物分设动物、植物、矿物、生理卫生。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科目为语文、英语、数学、自然、生理、历史、地理、党义、农业、音乐、体育、图画。民国19年以后,必修科加设农业、经济、园艺、林业;选修科目为应用文、中文法、代数、几何,学生可自由选读前两科或后两科。不久,选修科目改为英语、教育、任选其一。
民国14年(1925年)起,开始招收女生,男女同校。17年开办图书馆,扩大学生阅读范围。购置挂图、标本、模型、仪器、施行演示实验教学,采用语体文编写的课本,提倡白话文。
1931年,新桂系重新统一广西以后,在教育上,以“训练青年相与效忠民族及参与乡村建设,施行爱国主义及生产教育为主旨”,依此要求改革中学教育:《党义》改为《公民》;实行童军训练,进而实行军事训练与管理;开办农场、林场、学习生产技能;取消选修制,统一设置公民、童军、卫生、国语、英语、算手术、代数、几何、三角、动物、植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劳作、图画、音乐18科;统一课本,统一举行毕业会考;教育厅统一审查教师资格,统一任免调动。这时期,平南县立初中学生6班。另于民国21年(1932年)用龚南宾兴田租房屋开办私立龚南初级中学,学生3班,民国24年停办。
抗日战争初期,按照《抗战建国纲领》,实施抗日爱国教育。开设《战时训练》科,图书馆增添进步书报,校内经常举行唱歌、演讲、演剧、壁报、图画比赛,对社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但课程基本不变,课本也一直沿用战前的。这时,广州私立培桂中学迁到平南武林上课。高初中18至24班,平南县立初中6班,全县中学生30班,约共1500人,教职员100人。
抗日中期、后期,国民政府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要“集中一切意识思维智慧与力量于一个方面”,(即集中于蒋介石的国民党、蒋介石的三民主义)。依此要求,平南各中学实行导师制,每班1员,考查学生个性,审阅日记,指导学生思想行为和课外阅读,协同童军或军训人员管理学生,定期向上汇报学生思想言行。毕业时出具训导处证书,写上评语。此外,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纪念周改称国父纪念周,《国民党员守则》作为《青年守则》,师生于每周集体朗读一遍。又在中学建立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这时期,平南县初中12班,学生500多人,而私立龚南初中也于民国31年(1942年)恢复,学生6班,连同私立培桂中学,全县总共42班,学生2000多人,教职员150人。
民国33年(1944年),私立培桂中学迁到容县,1945年秋迁还广州。民国36年(1947年)平南县立初中改为完全中学,每期招收高中1班,初中2班。私立龚南初中改为县立初级中学。38年,全县初中18班,高中
随着南北走向的平南至容县、平南至武宣、平南至金秀二级公路和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等4条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建设,以及规划中的桂林经平南至玉林湛江海南快速铁路,加上东西走向的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柳肇快速铁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柳州至平南高速公路和西江黄金水道等4条水、陆路大通道的规划建设,平南将成为&四纵四横&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成为连接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枢纽重镇。根据平南县的未来发展规划,城市主要向东发展,利用交通干线与丹竹对接,向南发展,利用镇隆至平南一级公路与镇隆对接。沿容县→平南→金秀公路为县域主要城镇发展轴,桂平→思界→平南→丹竹及南梧公路为两条城镇发展次轴,整个城市呈&带状城市,组团发展&态势。立足这些优势,争取到2020年,把平南建成县城区人口6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5.6%的现代化江滨园林城市。抓好城区防洪堤、江滨大道建设、月亮湾城市花园,月亮湾小区、东湖时代广场、瑞雁小区、乌江小区、将军小区、瑞雁大道、龚州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加快东湖环湖路及护岸、江滨公园、乌江公园、牛排塘风景区、体育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抓好城隍岭森林公园、城区绿化、小游园及居住区公共绿地、防护林带、道路绿化、观光苗圃等10项绿化工程的建设。
平南县科技工作主管单位是县科技局。下辖科技开发中心、科技技手术情报所、电子计算中心、防震工作办公室,承担全县科技教育工作及知识产权工作。
平南县注重引进农业新技手术、新品种,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全面实施“种子工程”、“优质谷示范工程”、“吨粮田综合技手术开发”、“万亩优质桑园建设”、“吨糖蔗示范建设”五大农技开发工程,大大促进了全县经济作物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扎根与示范。培育开发的“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苗木供应区内外市场,规模大、效益显著。自治区创新计划重点项目“龙眼商品化生产及保鲜加工技手术开发”、“龙眼低产园技手术改造及商品化果园建设”均已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创以项目为载体架起区内外龙眼相关人士、教授和广大果农之间的技手术金桥,带动了石硖龙眼生产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其次,注重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力开发企业主导产品,为全县民营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手术支撑。
已经执行完成的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有“广西桂花水暖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电镀生产线自动化技手术开发”和“楼顶池外全自动控制阀技手术开发”。正在实施当中的区级星火计划项目有:安泰化工有限公司执行的“彩色薄膜生产工艺技手术开发”和“可湿性除草乐粉剂生产工艺技手术开发”,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大胆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技手术引进,促进了个体企业向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转化。平南县科达橡塑工业公司与外省科技机构合作研制“真空浇注型陶瓷橡胶衬里模具”项目开发的成功,带动开发新产品71种。平南县永隆机械厂厂长陈国栋不断推出专利型新产品,已申报批准的专利产品脚踏式切蔓机享誉大江南北。隆重推出的多项专利产品——高效节能环保型节能炉,参加了由广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中国发明协会、广西知识产权局在北京联合举办的“百姓专利”首届十大专利人物评选活动颁奖晚会。永隆机械厂的各种专利型新产品产销两旺,已成为了全县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楷模。
1949年以前,平南县的卫生事业非常落后,广大城乡卫生状况十分恶劣,缺医少药,疾病丛生,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夺去了无数群众的生命。
2007年,全县共有公立医学卫生机构31个(解放初仅有1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23个;职工总数为1868人(解放初为10多人),其中获副高级以上职称31人、中级职称384人、初级职称943人。医院病床数911张;卫生系统固定资产达4862.2万元。房屋建筑面积为9.6万平方米;医学器械设备价值为2118万元。此外,有民营医院2家,职工150多人,病床131张;县内每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卫生所,共有乡村医生及个体医生1000多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较健全的医学卫生保健网。
同时,全县的医学技手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县人民医院能开展脑肿瘤摘除手术、颅脑外伤处理、高血压脑出血术、断肢再植手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等技手术项目,各科医学技手术均达到区内县级医院领先水平。预防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天花、疟疾、丝虫病、麻风病、小儿脊灰炎等达到了消灭或基本的目标。各种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有效地保护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平南城区公立医院主要有:平南县人民医院、平南县中医院、平南县红十字医院、平南县妇幼保健院等。
平南县是一个经国家体育总局评定的全国体育先进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民间体育活动非常丰富多彩,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龙舟、抢花炮、武手术、气功、篮球、拔河等大型活动;小型活动的有斗蟋蟀、斗鸡、顶竹杠、打拐,打田螺、舞狮、象棋、钓鱼、登山等。民间赛龙舟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从清朝一直沿袭当代,每年端午节,丹竹、武林、大成及县城等地都有划龙舟或举行龙舟竞赛。赛龙舟由热心者发起,自由组队参加。每条龙舟16至20人,其构造比普通舢板艇较长稍小。比赛时,一般从上游适当的地方“放龙”,沿江直下,绕过沙滩或河洲一至二次后,便逆水直趋“标船”夺标。锦标是彩旗,头标红色,二标黄色,三标绿色,分别写上“独占鳌头”、“中流砥柱”等字样。此外还有金猪(烧猪),美酒等奖物。获头、二、三标者,即鸣锣庆贺,并按锣声节奏一边划桨,一边吆喝,沿江上下“游龙”以示胜利。
平南县荣获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2007年、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7年、2009年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07年、2008年、2009年度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进步奖”、“2008年、2009年全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连续四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全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广西优果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广西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县”等荣誉称号。
平南县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之七:乐器门、平南乐曾记载“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廓村庄、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曰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子弟,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甚整。从记载中可以知道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一直在龚州大地上萌芽成长。据1986年普查,民族文化有民间舞蹈、木偶戏、八音、采茶戏、粤剧等。其分布大致遍及全县各乡镇,这些音乐、舞蹈、戏剧经历了各个不同翰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推动了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具体简况如下:
民间舞有四个类型:
第一类为采茶舞,该舞流行于南河各地,它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它表现劳动场面和爱情生活、形式是载歌载舞,多在岁暮或正月表演,适用于庆丰收、庆婚娶、贺新年等一切喜庆场合。
第二类为自娱舞。这类舞蹈在我县不多见,只发现一个叫《四季木屐舞》。应用于宣传时事、借物抒情、即兴表演、赞颂丰收等。
第三类为拟兽舞。以兽舞分《龙舞》、《狮舞》、《鹰狮舞》、《麒麟舞》。常出现于新春佳节、迎神赛会、婚娶贺寿等大型喜庆场合。
第四类为祭礼舞。即跳师和道公舞,两种舞均带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用于丧事道场,酬神、安龙、起福、还福等场合。
木偶戏是平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手术形式。县城及各乡镇均是手杖木偶戏,它简单灵活,几平方米一个木偶棚,二十个左右的男女老少几个形象,两个艺人一人打击乐,一人操纵木偶,开台锣鼓一闹,便唱起当地山歌,舞起木偶来。演出的节目均是传统剧目,如《说唐全传》、《精忠全传》等,也有艺人自己创作编排的剧本,各行当角色安排适当,文武唱做念打均一人完成,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也有故事、有人物、有冲突、有戏看、观众欢迎。
平南地方八音是从《平南乐》发展而来的,是劳动群众喜爱的吹打乐曲。八音积累了大量曲牌和锣鼓经谱,同时经过长期实践,表演艺手术得到步步提高,成为我县民间文艺的宝贵财富。一九五六年,官成镇苏茆村的八音,参加县文艺会演获奖后整理成《闹八音》,参加地区、自治区文艺会演均获奖。一九五七年自治区歌舞团把《闹八音》整理改为《普天同庆》往北京汇报演出。八音的器乐、由双皮小鼓、高边锣、大、双锁呐等几件乐器组成,除喜庆、丧葬使用的俗用的曲牌外,还有不少采茶、粤剧常用的一些曲牌,曲调优美流畅,质朴自然,听后使人倍感亲切。
采茶戏是从外地传入的,最初的演出形式是载歌载舞,由一男一女(男扮)或一男两女表演,男的叫茶公,女的叫茶娘。茶公穿普通便服、扎腰带,戴荷兰帽,手执钱尺;茶娘着大襟
平南城区中部图
花衫,系彩裙,戴头盗,舞绣花手帕,多在岁暮或正月演出,人有喜事,如结婚、贺屋、生日等也请去表演助兴。最早演出的采茶歌舞是《三拜》、《十二月采茶》等,到民国期间,转演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探村》、《闹五更》、《卖茶》等,就慢慢地演变为有简单情节的有矛盾冲突的采茶戏。如《陈世美》、《吕奇正》等,采茶戏因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能普遍传播,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粤剧虽然不是平南的剧种,但它却是全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手术形式。明末清初,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广东逐渐向广西移民,大批广东商人溯江西上,渐渐地把粤剧带到广西。尤其是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进军广西,失败后红船子弟流散各地,他们向当地人传艺授徒,粤剧便传播开来。现平南镇、大安镇、丹竹镇、思旺镇等均有粤剧曲艺社团。
平南县境内有“畅岩怀古”、“白马
你是平南人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人代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