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户是不是还有每个月能拿到公资

查看: 888|回复: 3
高州 精准扶贫对象户 补助多少钱一个月?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轻松玩转论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高州 精准扶贫对象户 补助多少钱一个月?
跛个四百廿几,冇跛个三百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精准扶贫怎样落实到户,扶贫户享有那些优惠款项呢_百度知道家中有正式编制人员的家庭不拿入精准扶贫对象,那么把户口移除是不是就有资格了_百度知道现场就餐的市民挤爆大门,场面极为混乱。
老人以拿钱给儿子为由,要儿子回家详谈养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徐丛杰对于自己的1.2亩蔬菜大棚非常满意。刘玉海现在每月的收入有3000元。
  已经建成的100亩蔬菜大棚。
  为什么不把钱直接给贫困户?政府的贷款村里帮忙理财,全村都是徐从杰的担保人,如果本金还不上,将要从整个合作社里扣,如此村民也会多多帮衬、督促他。 ――大场镇南辛庄村会计
  在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勤劳耕作是最简单的致富之道,但仅靠土里刨食的收入脆弱且微薄,容不得一点懈怠和懒散。走访西海岸新区的贫困村,村里的贫困户很多都是单身汉,日复一日的孤独与疏离,他们变得消沉、颓废,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单身汉走上致富之路,也就成了精准扶贫中的重要课题。
  -盘活土地资源
  空房变旅馆还能收租金
  海青镇刘黄崖村村民刘玉海正守着一块十米见方的空场,面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麦田,麦穗已经发黄,一阵风吹来能闻到沁人的麦香,成熟的季节快到了。
  等小麦收割,面前的这块空场会扩大规模,根据规划这里将要变成一个遍植绿茶的农业产业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月前,刘玉海被聘来“看园”,发到手里的3000元工资是他这辈子拿过最沉的一沓钱。刘玉海今年56岁,矮小、瘦弱、内向,说起话来不敢抬头瞅人,一双手绞着不知道往哪里放。他是村里的单身汉,住着祖上留下来的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老屋,唯一的财产就是一亩口粮田,收入少得可怜。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未想过离家打工,“就我一个人,有啥拼头?”和刘玉海一起“看园”的村民刘洪臻却是“想走走不了”,他的妻子患精神一级残疾,不能离人。可妻子每个月的药钱最低得三四百元,儿子正在读大学,每年差不多两万元的花费,单靠家里的三亩地根本无法负担起昂贵的医药费和学费开支。
  几年前刘洪臻学着跟村里致富的人养猪,本钱不够只能先买上两头小猪仔,养殖不成规模加上不懂技术,看着人家每年十几万元地赚,他算了算自己刨除成本没多少赚头。
  直到村里搞起了生态旅游,将村里的土地、房屋重新规划,作为贫困户,他们的土地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率先流转出去。
  考虑到刘玉海和刘洪臻的实际情况,村干部给他俩安排了一份好活计。因为前期建设工地上不能离人,一些施工工具还需要有人看守,村里出钱在地头上盖了个简单的小房子,刘玉海每天守24个小时,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刘洪臻因为夜间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只守白天,一个月拿2000元工资。
  不仅他俩,整个刘黄崖村的村民都尝到了甜头。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农业生态园的前期建设吸收了大批劳动力,等农业生态园建起来以后他们可以变成产业工人,每天拿工资。
  “上个月的工资已经发到手了”,从来没有过积蓄的刘玉海笑红了脸。他的“古董”房子也得到了修缮,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不只是刘玉海的房子,全村的房子都要变样了。考虑到村里的闲置房很多以及未来发展生态旅游的规划,“第一书记”孙瑞亮介绍说,要把村子建设成乡村旅馆,“不扒不拆,只是政府统一出钱统一布置。房子还是老百姓的,想自己做农家乐的可以自己管理,如果不想费那个心思也可以将房子租出去由承包公司统一管理,我们要留得住乡愁。”他觉得盘活了资源,土地就能活起来。
  刘洪臻也准备把自己家里闲置的两间屋子拿出来,“交给上面统一管理,我收租金”。政府还帮他的儿子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财政赤字”越来越少,刘洪臻晚上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一个都不能少
  贫困户有优先入股权
  大场镇南辛庄村民徐从杰站在自己一亩二分多地的草莓大棚前,米黄色厚棉布衬衫束进裤子里,腰间别着智能手机,俨然一个大老板的样子。
  去年十月之前,他是村里省定贫困户。由于轻度的精神残疾,徐从杰没能娶上媳妇,唯一的弟弟离家多年,几年前父母去世后,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
  生活没了奔头,种田、打工全看心情。麦种撒下去,等到来年夏天,雇台机器也就收了。种下花生,有时荒草长得比豆苗还高,“反正一年赚不了几个钱”。
  村里不是没有致富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南辛庄就有村民种起了草莓,这两年慕名过来采摘的游客还真不少。不过种草莓费力气,浇灌要从远处运水,每年盖棚、掀棚更是费工夫,而且由于种植不成规模,销售渠道也不稳定,因此很多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在土里刨食,村子成了贫困村。
  去年6月,“第一书记”来了,经过走访分析,利用本地优势,将原来村子里各家各户分散的草莓大棚拆掉,新建起草莓产业园,三十几座近三米高的草莓大棚比邻而建,引水渠的水就从棚前流过。整个村子成了一个草莓种植企业,家家户户都可以入股,每个村民都是股东。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草莓专业合作社运动中,像徐从杰这样的贫困户没有被撇下,而是成了重点帮扶对象,拥有优先入股权。
  盖草莓大棚需要钱,可徐从杰的裤兜比脸还干净。没钱怎么办?政府就帮着贷款。通过招商引资,镇政府和胶南海汇村镇银行合作实施“红果果成长计划”,为每个贫困户提供4万元贷款,利息政府还,徐从杰需要在第一年还一万元本金,剩下的3年内自由还清。
  一个人过惯了,徐从杰压根儿不会管理资金。于是四万元启动资金由政府帮着管理,建大棚花了一万二,买草莓苗、化肥、农药、雇工的钱提前写申请,审核通过后批准领款。
  今年三月份,草莓熟了,徐从杰又开始每天五点起床了。可喜的是,满地的“丰香”、“麦香莎”个个饱满、香甜多汁,一点儿不比别家的差。
  闻着草莓香,进村采摘的游客们来了,徐从杰拿着村里统一制作的门票守在草莓大棚门口,“每人50元,想吃多少吃多少,管够”,如今的他真的是一个老板了。
  整个采摘季,游客采摘的草莓数量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剩下个头小点的草莓,进村的收购商统一收走,整个销售过程都不需要徐从杰费心。
  单一个收获季就让徐从杰成了万元户,刨去还给政府的1万元,手里还有一两万元的富余,他给自己买了手机,别在腰上,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单身汉致富路
  不仅拔穷根还要拔懒根
  记者走过的两个村,采访的三个贫困户里就有两个这样的单身汉。有人说孤单久了,人就容易变得消沉,对这些单身汉而言,他们似乎失去了奋斗的动机。到底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采访中一位乡镇官员提到“扶贫先扶志”,对于徐从杰来说,没把他刨除在草莓合作社之外,给了他一份事业,或许已经把他的“志”给扶起来了。
  但仅仅做到这样还不够。采访时咨询跟随的村会计为什么不把钱直接给贫困户?会计告诉记者,像徐从杰这样的单身汉散漫惯了,如果把钱直接给他,没有节制的他们任性地把钱花完了怎么办。“不仅要拔穷根还要拔懒根”,因此他们想出了资金代管理的办法。政府的贷款村里帮忙理财,全村都是徐从杰的担保人,如果本金还不上,将要从整个合作社里扣,如此村民也会多多帮衬、督促他。另外,徐从杰草莓园生产所需要的每一笔费用需要申请,也避免了资金的滥申、滥用。
  或许是受到贷款的压力,抑或是感知到来自外界帮助的温暖,有了事业的徐从杰变勤快了,“身上背着债哩”。
  去年十月份,第一茬草莓苗种了下去,他每天五点起床,跟雇来的三四个短工一起忙到太阳落山。
  为了不让土地闲着,刚收完草莓,徐从杰又跟村民们一起在大棚里种上了芸豆,放眼望去,满棚绿油油的芸豆架似乎望不到头。徐从杰每天都会来棚里逛上几圈,从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翻翻叶子、浇浇水,眼看着满架的芸豆一天天变大。
  “你看,就快熟了,又能收入万把块钱吧”,徐从杰准备给自己添台冰箱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草莓合作社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村民们又过起了守望相助的日子,因为每家每户的利益休戚相关。南辛庄村对贫困户的扶助方式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可复制的样本。
  文/本报记者葛欣鹏李杨图/本报记者高绪亮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隶属于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是以视听互动为核...
27926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解决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代表委员热议精准扶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连日来,出席全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围绕“精准扶贫”展开了热议。大家认为,要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全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于瞄准、射中脱贫的“靶心”,切实解决好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原标题:解决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代表委员热议精准扶贫
  图①:民族地区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图②:炎陵县神农谷山清水秀。(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图③:日,花垣县团结镇职业技能培训基地,70多位农村妇女在学习缝纫技术。(资料图片)张耀成 摄  图④:日,炎(陵)汝(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资料图片)邓仁湘 郭慧稳 摄影报道本报记者 贺佳扶贫,对于地处内陆、基础设施仍欠完善、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湖南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毫无悬念地成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省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更令人振奋鼓舞的是,去年11月3日,总书记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就如何搞好扶贫开发特别是精准扶贫作出重要指示,为全省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连日来,出席全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围绕“精准扶贫”展开了热议。大家认为,要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全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于瞄准、射中脱贫的“靶心”,切实解决好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报告看点】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全面落实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坚持精准扶贫,实行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强化产业扶贫,统筹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坚持整村推进、连片扶持与重点帮扶特困村、特困户相结合,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抓好贫困地区教育工作。【两会热议】●说现状:这几年,是脱贫步伐迈得最大的几年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扶贫攻坚中奋力前行。代表委员说,随着全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底气也更足了。底气,源于这样一组数据——全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908万人下降到2012年底的767万人,减少15.6%;到2012年底,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40元、745元、436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7%、28.2%和15.8%。来自我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省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欣喜地说:这几年,是自治州发展最快、脱贫步伐迈得最大的几年。“以往从长沙到自治州要1到2天时间,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目前我们已建成高速公路5条、在建2条,湘西已由过去的交通盲区摇身成为武陵山片区的交通枢纽。”叶红专说,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瓶颈得到破解,以、农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体系正在初步形成,并直接带动了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省人大代表、炎陵县县长刘正平对此深有同感:“炎陵通过这些年的扶贫开发,1.23万贫困农户4.3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由10年前的1760元上升到3608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扶贫攻坚仍然任重道远。”叶红专介绍,仅自治州尚有贫困人口85.04万人,2012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的53.4%,全省的56.8%,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处于落后位置;同时,全州还有469个村未通自来水,575个村未进行农网改造,74个村未通公路,因灾、因病、因残和因子女读书致贫返贫现象还比较普遍。●谈问题:基础设施薄弱是最大瓶颈讨论中,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谈到,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当前阻碍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省人大代表、龙山县贾市乡东桃村支部书记彭林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这两年村里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但通往产区的机耕道苦于没有资金来源一直没能硬化,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无法进山。彭林向记者算了笔账:从山上每挑100斤柑橘下来,光人工费用就要10块钱,而现在柑橘的市场价每斤才5毛钱,生产成本实在太高。“如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跟上来了,生产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大伙发展生产、发展产业的干劲就会更足,大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土地的比较效益将进一步显现。”作为一名曾长期在我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沅陵县从事扶贫工作的基层干部,省政协委员、怀化市政协副主席向建平坦言,扶贫扶了这么多年,和自己比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制于基础设施、产业、教育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贫困地区无法有效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与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逐步拉大。拉大的不仅是发展速度,还有思想观念。向建平说,随着近年来中央和省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补助办法,有力促进了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别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要是要不来富裕的,等也等不来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不能一味地‘输血’,而应该着力增强贫困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自我‘造血’、稳步脱贫。”采访中,许多代表委员直言,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任务日益艰巨,今后啃的都是“硬骨头”、趟的都是“深水区”,打的全是“攻坚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形势,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候了,要更加精准、更加符合实际。●提建议: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形成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阻碍发展的瓶颈究竟是基础不行、环境不优还是人的素质不高?我个人理解,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要摸清底数、找准穷根、真正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寻找脱贫致富的正确路径。只有搞准了这些情况,才好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刘正平表示,在新的一年,炎陵将按照这一原则,全力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切实解决好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扶贫攻坚就要像打靶一样,努力瞄准目标,确保精准射击。”叶红专介绍,自治州已经明确了“三个瞄准”工作方向,即瞄准扶贫主要目标,确保2020年全州农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到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瞄准扶贫重点地区,突出对中高海拔连片贫困地区和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瞄准扶贫重点对象,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贫困群体扶贫力度,帮助脱贫致富。摸清家底是基础,找到脱贫的正确路径更为重要。从罗霄山崇山峻岭中走出来的省人大代表黄赫鹰,是桂东县一家茶叶公司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已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发展茶叶种植,带领大家增收致富。“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富民增收,必须把发展特色产业放在扶贫开发的重要位置。” 黄赫鹰深有感触地说。他还建议,省里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扶贫攻坚,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责无旁贷。但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扶贫合力。”向建平认为,在现有国家、省、市、县四级扶贫网络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倡导企业家、扶贫志愿者从事扶贫事业,形成以专项扶贫为主导,以行业扶贫为辅助,以社会扶贫为补充的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模式,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延伸阅读】2013年,我省全面完成了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规划的报批、审批工作,先后启动实施重点项目2000多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先后出台《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武陵山罗霄山等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支持片区发展的政策文件。安排资金3.65亿元,启动第二轮453个国定贫困村和211个高寒山区村实施整村推进。安排资金1.56亿元,共完成职业教育和转移培训61848人,资助自治州籍贫困大学生3200人次,组织实用技术培训21.4万人次。全省共派出7535个单位、2974个扶贫工作组、9485名机关干部在贫困村开展新一轮驻村扶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