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用什云南怎么吸引人才高科技人才

当前位置:
吸引高层次工业人才来滇就业 云南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来源:云南网
数十位高层次工业人才来滇找“婆家”
“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太吸引人了,感觉整个城市都是暖意浓浓的。”在昨日举行的“2012高层次工业人才云南引进交流会”上,一位从南京来昆找“伯乐”的博士如是感慨。这场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与省工信委联合主办的“鹊桥会”,吸引了近百位知名院士、博士后、博士、科技人员及本土知名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其中有数十位高层次人才来滇找“婆家”。这场交流会旨在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工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启动工业人才开发计划
“美丽的云南呼唤人才,祈盼人才。”主办方介绍,此次交流会以“集聚人才创造活力、促进云南跨越发展”为宗旨,以“科技支撑产业、人才引领发展”为主题,主要开展科研项目对接、课题合作研究和人才供需见面活动。
云南省工信委副主任周赤向与会人士介绍了当今云南工业发展状况。他表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再为云南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桥头堡建设不仅让云南对外开放优势更加凸显,而且加速了云南特色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加之云南多年积蓄的发展潜力已逐步释放,云南工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及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更是蕴含无限商机。
有统计显示,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与工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工业人才队伍,工业人才总量达到80多万人,占全省人才总数的30%左右。云南工业人才队伍打造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工业人才总量达到222万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的工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40万人,掌握专业技术的中高级科技人才达到80万人,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技术人才达到100万人。
为建立起最主要的工业竞争优势,在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引领下,云南开启了工业强省和人才强工“双战略模式”,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撑,突出人才在工业发展中的第一智力支撑。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工业人才开发行动计划”,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着力把云南打造成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人才高地。
引凤筑巢云南有优势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极具优势的中医药资源,因此对我很有吸引力。”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蓝德宾主要从事分子及细胞生物化学的研究,他对我省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希望下一步能与云南的生物制药企业进一步深入交流,在各种条件成熟后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云南生物制药行业的合作交流,包括“留在云南发展”。
而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郭金来眼中,云南当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要吸引更多人才安家落户云南,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陆晓辉)
责任编辑: 雷啸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当前位置:
桥头堡建设下云南10万小语种人才如何培养
&&来源:云南网
美编 张维麟 画
小语种专业学生走俏市场
今年号称“史上就业最难年”,而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率6月底就已近80%,与往年持平。
张卫国是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缅甸语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早在今年3月底的建设银行瑞丽分行考试中,他就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拿到了建设银行的offer。5月份,一心想做老师的他,又参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招考,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同为缅甸语专业毕业生的梁琼斋,在今年4月份就以流利的口语和扎实的翻译功底得到面试官青睐,并与万宝矿业缅甸有限公司签约。本月中旬,她即将赴缅甸担任公司翻译,成为中国企业驻缅单位的一员。
据介绍,今年该院共有283名毕业生,截至6月30日统计,签约率已近80%,总体上与往年持平。其中,缅甸语专业的28个学生全部签约。
作为省内探索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先行者,近20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培养的小语种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由于就业有优势、生源质量好,2008年以来,泰语、缅语、越语3个专业已纳入普通高校一本招生,其余5个专业为二本招生,录取生源的最低分数高出二本线30分,并吸引来自广西、重庆、四川、福建等省外生源就读。
与越南山水相连,独具地域优势的红河学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与当地政府合作,培养了一批边境口岸、贸易急需的小语种人才,如今,这批毕业生早已成为当地口岸边检一线的骨干。2007年后,该校培养的越南语毕业生,也以独具的优势进入省级、州级政府管理部门。甚至尚在学习的泰语专业学生,就已被泰国电视台接收为试用节目主持人。该校越语专业每年招生都要突破计划,并成为在校生转专业的热门首选。
桥头堡建设呼唤小语种人才
如果以目前的3.5万人为基数,云南小语种人才3年中尚有7万人在学规模需要扩展。
在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上,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近年来逐渐发力。2007年,省政府就加强高校培养小语种人才召开过专题会议,并决定2007年由省财政补助200万元,专项用于高校小语种项目。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2亿元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其中,在全省高校及职业技术院校积极推广以小语种为重点的外语教学也受扶持。
2011年,云南省启动实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加快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省高校小语种在学规模达到10万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如果以目前的3.5万人为基数,云南小语种人才3年中尚有7万人的在学规模需要扩展。对此,云南民大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陆生分析,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推进实施,我省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不可估量。在这方面,广西的经验可资借鉴。陆生说,广西高校各个学科的目标定位都朝着东南亚南亚走,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为大开放大开发先行一步培养有专业背景和语言优势的国际化人才。
红河学院的雷明珍院长也持有类似的观念。她认为,在学规模达到10万人,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是“学什么、做什么”的语言类人才。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相关的方方面面,将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因此,扩大语言的通识教育、增进对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将小语种在学规模扩大到10万人是绝对需要的。以此为前提,培养的将是大批具有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和胸怀的储备性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在桥头堡建设中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拓展培养模式需扫除制度障碍
高校小语种教学资源不足,需要改善双学位认定、跨校修读等规定,增进校际合作。
据部分高校分析,10万在学规模目标的实施,主要分解为不同语种语言类专业、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等培养模式来实施,包括语言类+专业、专业+语言类等多种复合型培养模式。同时,加速扩大小语种人才培养规模,将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结合、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结合、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结合等多种途径。以此为基础,积极鼓励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并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而大规模、多模式的高校小语种教学,面临着“师资短缺、教材匮乏、学习规模及质量亟需大幅提升”的短板。以云南民大为例,要实现20%的在校生修读学习小语种,相当于还要增加近3000人的规模。而对于起步更晚、基础较差、师资不足的院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此,陆生院长认为,实现院系间、校际间资源共享,跨院系、跨学校修读小语种或相关专业不失为理想模式。目前,呈贡新校区已入驻师生超过10万人,不同高校可开放优质资源共享、互补。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目前教育部和省内高校有关规定,要实现上述“跨越式学习”的理想模式,还有着许多制度机制方面的无形障碍。比如,校内、校外的双学位认定,跨校修读学分认定以及学习档案管理等;对于跨校学分的收费准许及标准制定,也同样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支持。如果上述障碍不扫除,校际间不仅难以自行操作管理,学生也难有参与修读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王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有什么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