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湘山寺塔群最近为什么没和尚

全州湘山寺
建于唐正德元年(公元756年)的全州湘山寺是广西最古老的。该寺有“楚南第一名刹”之美誉,又号称“楚南第一禅林”,为江南四大古寺之一。该寺为湖南郴州资兴县全真大法师所建(全州之得名,便赖这全真和尚的盛名),有“兴唐显宋”之美称,宋朝先后有四位皇帝为该寺授敕五次,共牒五道。
湘山寺里面的妙明塔,始建于唐代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是广西最古老的塔。全塔下粗上细,塔高七层26米,底层直径6.8米,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内设螺旋砖阶,直达塔顶,并层层设有回廊,木栏栅围,飞檐外翻,塔顶尖尖,形同珍宝葫芦。
湘山寺还有一宝:放生池石雕。放生池呈长方形,面积41.4平方米,依池中天然石灰岩进行立雕,集珍奇异兽于一池,有仙鹤孵蛋、龙呈祥云、蝙蝠张翅、鲤鱼跃门、蛇作钱绳,麒麟吐书、雄师戏子、小蛙大龟共29尊。或伏或跃,或卧或飞,天地水陆动物群居一池,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高度大小不一,大的有一米左右,小的只有20厘米。
相传全真大师佛学造诣极深,佛法无边,引得峰峦洞穴中的生灵前来伏卧殿前,俯首听经。年长月久,这群生灵“佛法在心不在相”,“渐渐息奔波”,“从容随步性平和”(全真大师词句),而和善相伴,常聚于放生池畔闲卧。一日,大师课后路经此地,见善男信女远远站立,不敢近放生池一步。大师目视池畔生灵,口中念念有词,说声“罪过——去罢!”众生灵霎时化为丝丝轻烟入池遁水往西天净土去了,池畔只留下形似生灵的无数平圆石头。后人依石山之势,精心雕凿,恢复生灵原貌,即今人所见到的放生池动物群雕。
麒麟吐书。
蝙蝠张翅。
雄狮戏子。
龙呈祥云。
蛇作钱绳。
仙鹤孵蛋。
传说由于所雕的放生动物形象逼真,有的在人间为妖作崇,故增雕一位穿官服的老僧护池,始得平定。
湘山寺内的摩崖石刻,是寺内尚存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之一,大多数石刻都集中在妙明塔旁的飞来石附近,原有100多幅,可惜由于保护乏力,近半因开山取石遭受损毁,现存石刻55幅。
寺内尚存唯一的一幅绘画石刻,是清代中国最著名的画家石涛的兰花图,该刻高0.8米,阔0.63米,刻于妙明塔飞来石旁。一直跟着他的宦官何涛,临老回桂林时带着石涛送给他的两幅兰花,来到全州县湘山寺,找来全州最好的工匠,将兰花刻于寺中,那兰花碧叶迎风招展,欲指行人,暗香隐隐,似从石壁逸出,一笔一画,巧夺天工。据了解,现存的石涛遗作中只有两幅石刻《兰花图》,一幅在扬州,另一幅就在全州湘山寺妙明塔旁的飞来石上了。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抚杨芳的《游湘山寺》诗:“宝刹名山两擅奇,相传无量涅槃时,禅参落日明初观,境托浮云接九疑。会见藏舟穷窈窕,谛观习坎咏涟漪;湘源风景图难尽,谁是王丞画里诗。”字遒劲洒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至今还被许多人拓去作习字范本。
寺内最气势磅礴的一幅石刻,要数清康熙皇帝于公元1715年(清康熙54年)御笔亲题“寿世慈荫”的巨幅石刻。它位于湘山寺西部仁寿峰距峰顶不远处之笋布台台崖上,字幅宽八米四,高二米二,字径一米六,笔力雄浑苍劲,不仅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还成了湘山寺里的一大旅游景点,令前来观光的游客留恋忘返。
寺内最令人感慨的诗刻,是国民革命军第54军第133师师长陈亲民题在飞来石旁写的《胜利铭》:“挥戈东指,猛虎驱羊,河山再见,日寇归降;笑口高涨,热泪如狂,空前胜利,国威大扬。弱肉强食,发奋图强,殷鉴不远,悲惧为良;建国上紧,祸戒萧墙,披沥相勉,同胞勿忘。”诗后附有:“全沦逾年,余帅一三三师为前驱,乘克复百寿,桂林破竹之势,于本年八月十七日光之。兴狂所感,跋此以铭。”
寺内惟一的外国使者在寺院中题词的一块诗刻,是安南国(今越南)朝驾使湛轩黄仲政的诗刻。安南国使石刻,至今仍较为清晰,是不可多得的一块碑文,也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州湘山寺_桂林全州湘山寺旅游指南
全州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县城西隅,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距今已1250多年历史,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禅林”之雅称,鼎盛时期全寺仅建筑面积就多达18000平方米,僧众达3000多人。看湘山寺可从“九头”了解湘山寺历史原貌。  一、看山头  站在湘山寺山脚下,背依湘山寺,前临湘山左右环抱,犹如单体沙发,自古名山僧众多,湘山寺良好的风水更加突显他的发展优势。  二、看来头  湘山寺作为楚南第一禅林,自有成就其历史地位的原因有条件。  湘山寺来头之一是历史悠久。1200多年历史,沉淀了湘山寺不朽的文化。  来头之二是皇帝亲临膜拜。宋真宗、宁宗等四位皇帝亲临膜拜,康熙皇帝御笔题词。  来头之三是湘山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头之四是湘山寺主持全真和尚,尊称无量寿佛,是东方的释迦牟尼佛,影响深远。  来头之五是全州的地名因全真和尚而改名。全州原名清湘县、湘源县等名称,后因全真和尚法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当时的政府为便于管理和惦记全真和尚,故改湘源县为全县,后升为州,全国因一个著名主持更名仅此一家。  来头之六是历史政要、文人墨客都来朝拜、游历。徐霞客、洪成大、解缙、-、-邦等众多政要参观此地,清代四大画僧之一的石涛在此晨钟暮鼓21年,“搜尽寺峰打草稿”铸就了其历史风范。  来头之七是湘山寺在韩国有复制。韩国也有一个全州,也有一个湘山寺,两市结为友好城市,历史上韩国曾送来夜明珠,金字《华严经》等六件宝物,后被日本销毁。  三看湘山寺石头。一是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放生池,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二是石涛的兰花图。三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四是历朝历代各种摩崖石刻。  四看湘山寺钵头。湘山寺鼎盛时期僧众达3000多人,洗钵岩泉就是一大见证。  五看人头。湘山寺农历2月19、6月19、9月19日人头攒动,湘桂各地信男善女达10万人之众,场面壮观。  六看笔头。湘山寺有石涛大画僧的笔头讲述历史,有康熙皇帝题词,有近代书法家全州籍人士伍纯道绝笔题词,也有全州高中等学子的美妙笔头,描绘他们精彩的人生。  七看坟头。妙明塔作为无量寿佛涅之地,给后人的无限优思。  八看墙头。湘山寺非凡的历史,精妙绝伦的宗教艺术被可恨的日军纵火烧毁,留下的石头在倾诉外国侵略者的滔滔罪行。  九看彩头。吸山水之灵气,千年古刹以其特有的灵气,荫护着芸芸众生。  湘山寺,楚南第一名刹,座落在全州城西北风景绚丽的湘山脚下,据《全州志》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4月,高僧无量寿佛爷云游到湘源县(今全州),登上湘山笋布台,凭高远望,只见湘山石峰径相耸秀,五华围绕,三水汇流,左有钵盂山,右有圣禅岭,前览州城,背依湘山,绿水如带,雄山似簪,钟山川之灵秀,集天地之精英,遂决意定居于兹。“剪棘结茅,躬畲自给。”开创了净土院,传播佛教。  湘山寺,素有“兴唐显宋”之誉,宋朝时宋徽宗、高宗、宁宗、李宗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净土院敕改为(景德寺),更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公元1101年徽宗皇帝南巡,亲临礼塔。把景德寺敕为湘山名刹。湘山寺由此得名,名声大振,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候,每日僧人有3千之众。湘山寺森严高大的建筑群,遍及湘山山上山下,一直延至万乡河之滨,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左右,还有31处奇岩异洞。12口清泉甘井,供游人息憩。湘桂两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香火一路钟声,汇于古寺中,湘山寺以其规模浩大,号称“楚南第一禅林”。  “未探桂岭千峰秀,先览湘山一段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平妖传》里也曾描述到了弹子和尚云游湘山寺的圣景。黄庭坚,徐霞客,解缙,王夫之等数以千计的骚人墨客都身临胜境,舞诗泼墨。1993年-率白色起义的红七军占领全州城时,曾邀游湘山寺,相传1943年工农红军长征时,当时的“红小鬼”-邦也在湘山寺住了一晚上。1943年著名的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空前的万人追悼会就是在湘山寺举行的。遗憾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那段无情苦难的岁月,1945年湘山寺在日寇兵败的铁蹄之下,焚毁殆尽。  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现存的湘山寺还保留了放生池动物石雕群、洗钵岩泉、寿佛殿、妙明塔、飞来石、康熙崖刻等景点。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全州湘山寺关注指数:740]
????????????????????
全州湘山寺点评
元芳,你对全州湘山寺怎么看?--说两句吧!
共有7条评论
网友于 11:53:54发表:我在全州高中读过书,那时跟湘山寺未分开。现在政府大力保护境况好多了,据说许愿很灵验!
网友于 16:45:44发表:湘山寺,用历史观还是不错的,只是被日本人销毁了,同时也就破坏了全州人民的发展
网友于 10:19:15发表:是啊
网友于 2:42:21发表:传说和现实差别很大,实则是个乱坟岗。是的,同意一楼和二楼的说法三楼正解
网友于 2:41:58发表:传说和现实差别很大,实则是个乱坟岗。是的,同意一楼和二楼的说法
网友于 2:41:12发表:传说和现实差别很大,实则是个乱坟岗。我也这么觉得,比乱坟岗好一点
网友于 2:40:30发表:传说和现实差别很大,实则是个乱坟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全州湘山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