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三圣接引高清大图可与莲花生大士同时供养吗?

成都铁像寺
铁像寺,四川尼众佛学所在地,在市南十五公里的石羊乡境内。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据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因建成寺供养,即以铁像名寺。抗战期间,宋庆龄女士在成都办的孤儿院,曾疏散到此。佛学院居此,远离闹市尘器,寺周田园千顷,一望无际,寺后溪水潺潺,修竹沿河数十里,不见尽头。院内殿堂巍峨,草木葱郁,屋舍俨然,清新雅静,安宁祥和,实为修学之胜地。整个建筑既独立成院,又浑然一体。以这座历史悠久,道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古刹作学氛围。早在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鉴于当时中国没有一所培养比丘尼的正规学校,郑重提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的构想。隆莲法师的倡仪得到中国佛协和许多大德的支持,特别是赵朴老更是积极呼吁。特地为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山门题写楹联:“律传远绍铁萨那,像法重辉圣尼寺。”1983年中国佛协批准了创办四川尼佛学的申请,并将院址设在由赵朴老亲自考察过的,由能海上师在汉地创办的唯一女众金刚道场铁像寺内。学院与寺庙合二为一,原本是为了传授二郭僧戒,以帮助尼泊乐重建尼郭僧团而为。因此,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特为南传佛教布局之佛玉殿撰书楹联:&“天海慈航,狮子国万里远来,建二郭戒坛,严净毗尼,玉律共调离垢地;&地灵人杰,龙女珠几生修到,会三乘秘旨,演扬般若,金言同阐辩才天。”&以及殿门上“玉汝于成,以戒为师”之匾额。1984年秋季,四川尼众佛学院正式招收第一批学员,她们来自全国各地,一般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及一定的佛学知识,经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入学深造。&&&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峨眉山大佛禅院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  大佛禅院山门东开,十大殿十一个天井,由东向西井然有序。大光明楼药师殿坐南朝北,面向市区佛光南路,为大佛禅院引门,明清式城楼建筑,是禅院的北面入口。禅院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成为集培育僧才、专精修证、佛学研究、弘法利生等于一体的无上道场。  大佛禅院坐西向东,整体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北面(临市区)是佛教朝拜区,即宗教仪式空间,中部是佛教园林文化共享区,南面为佛教院校教育区,即四川佛学院。  南面的文化教育区,内有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大光明讲堂、图书馆等,亭、台、楼、阁,清新典雅;山水映衬,别具一格,成为峨眉山佛教教育、佛学研究和培养僧才的中心道场。按照佛教“佛、法、僧”三宝与“体、相、用”的修学理念,大佛禅院表征普贤菩萨的“脚”,是“僧”的象征,而“僧”是弘扬佛教文化的基础,由此,大佛禅院也就是培养佛教人才的中心。    四川佛学院  峨眉山佛学院是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峨眉山佛教协会承办、以佛学为基本学科的四川省汉语系佛学院,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一所高级佛学院,位于峨眉山大佛禅院内。  四川佛学院一九二四年由成都佛源和尚倡议创办,后因故停办,一九九二年由遍能法师恢复开办。峨眉山佛学院最初于一九二七年由圣钦和尚倡议创办,后因故停办,一九八三年由遍能法师等在报国寺以僧伽培训班的形式开始恢复,一九八六年迁到乌尤寺改为学制二年的僧伽学校,一九九一年三月正式被乐山市教委批准为峨眉山佛学院并迁至中峰寺办学。二〇〇三年四川省佛学院与峨眉山佛学院合并,更名为“四川峨眉山佛学院”。&二零零七年院址由中峰寺迁至大佛禅院内,女众部校址在伏虎寺。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成都昭觉寺
昭觉寺座落在成都市北的青龙乡,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昭觉寺在汉朝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朝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休梦禅师在昭觉寺住持23年,他言峻机悟,启人思维,曾应召为僖宗说法,僖宗赐他紫磨纳衣三事,龙风毯一件,宝器盛辟支佛牙一函。  宋徽宗崇宁年间(年)及南宋产高宗绍兴初年(1131年),圆悟克勤(原号佛果克勤)两度住持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年)在昭觉寺圆寂。至今寺内尚存圆悟禅师墓。圆悟克勤所著《圆悟心要》、《茶禅一味》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日本人至今把《茶禅一味》尊为茶道至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赐昭觉寺&法界精严&匾额,并题五言律诗一道赞之: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  霜皮僧腊老,天籁梵音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  1919年,朱德曾在昭觉寺避难,与当时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他住在现寺内的八仙堂。离寺后曾赠&应世人间&匾额给昭觉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多次赠兰花等物予寺。  近代画家张大千先生曾在昭觉寺住了4年,潜心研究绘画艺术,也给寺内留下了不少珍贵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昭觉寺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方丈慈青任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并当选为人大代表。  在十年动乱中,昭觉寺受到严重破坏,大雄宝殿、法堂被拆,佛像被毁,文物、法器也荡然无存。1984年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到1986年,有80多名僧人先后来到昭觉寺,其中60岁以上的僧人16名,31岁至60岁的僧人44名,30岁以下青年僧人21名。他们中间,有大学学历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5人,小学毕业或识字的29名。僧人们推选了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清定法师担任昭觉寺方丈。   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昭觉寺重建大雄宝殿。日,隆重举行了重建大雄福殿暨佛像开光典礼。重檐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8米高的三身佛像。当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表示光明遍照,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边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能仁寂然,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三身佛两旁侍立着高达3米的阿难、迦叶立像。大殿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昭觉寺巍峨的殿堂、精美的佛像和法器、碑碣等,都赢得了国内外游人香客的赞誉。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成都文殊院
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语系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于四川省成都市区中心地带,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该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7年),初名信相,历经唐、五代、宋、元明诸朝,代有兴废,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由慈笃海月禅师重建,时因人常夜见火光影辉空中,依迹寻至慈笃和尚修行之处,便谓是文殊菩萨应身,故更名“文殊院”。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康熙帝御赐“空林”匾额一块,因此文殊院又名“空林堂”。  走进文殊院这座千年古刹,不仅被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更会感受到他所散发出来的勃勃生机。  文殊院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首任方堂的增建和设施的完善,对于文殊院弘法和对外交流等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文殊院在现任方丈宗性法师的带领下,一方面着手寺院的全面维修和改造,秉承佛教的优良传统,着力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确立了教育和弘法两大工作目标。近年来,复办空林佛教院,增设空林佛教图书馆,兴办空林讲堂,创办《空林佛教》杂志和空林人生佛教网,为佛教思想的普及和推广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空林佛学院:  空林佛学院是由成都文殊院主办,以佛学为基本学科的汉语系地方性佛学院。学院以培养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尊纪守法,信仰虔诚的佛教弘法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佛学学术研究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和各地寺院的高级管理人才为教育目标。 现任方丈:  宗性法师,男,汉族,1973年出生,重庆潼南人,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毕业。  自担任文殊院方丈以来,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慈善公益活动,推动佛教社会化、大众化、生活化等现代弘法工作。广泛开展以网络、杂志等现代传媒为载体的弘法途径,着力推行夏令营、弘法周等多形式弘法格局。  出版论文集《问学散论》,学术专著《解密身心和世界入门》、《改造生命的原理》,演讲集《生命是快乐的旅程》、《做人做到人人都喜欢》、《活着是一场修行——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及佛法与人生系列讲座丛书十余册。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成都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此寺相传建于东汉,因史料不足,难以断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从这里至今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无垢净观舍利宝塔&素有&东方斜塔&之称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现任方丈:  意寂法师俗名傅世立,重庆市开县人,1963年9月出生。他1985年9月到新都宝光寺出家,在宝光寺兼洛阳白马寺方丈明高大和尚座下披剃为沙弥,1987年9月又在明高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90年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2001年结业于四川省佛教执事进修班。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宝光寺第二十五代方丈。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乐山乌尤寺
乌尤寺位于四川乐山市东岸,与凌云山(乐山大佛)并列,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时改今名。寺建于乌尤山上。乌尤山又称离堆,又名青衣山,位于乐山市东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铜河(即岷江)汇流处。寺中有尔雅台,传为汉犍为郡郭舍人注释《尔雅》处,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径5米,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寺中还有罗汉堂等许多楼台殿宇,绿瓦红墙,掩映其间,景色佳丽。  乌尤寺座落于乌尤山顶,原名正觉寺,始建于唐朝,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所建。现山顶建结茅亭,为“唐惠净上人结茅处”。北宋时,改正觉寺为乌尤寺,以山名寺。乌尤寺在明清时两度毁于战乱,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末年和近代所建。遍能法师1920年在乐山乌尤寺出家,著有《乌尤寺楹联集释》、《凌云、乌尤寺史略》。日在乐山乌尤寺安详圆寂。  乌尤山自1984年开放以来,每年有上百万游人香客前来观光、朝山。乌尤寺和全国其他寺庙一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购买国库券,为灾区捐资献物,受到各界好评。  与乌尤山相距一华里便是凌云山,著名的乐山大佛就位于凌云山栖鸾峰下。乌尤寺与乐山大佛遥相呼应,成为此地的两大盛景。  高僧大德  遍能法师()俗名许指光,四川乐山市人。1920年在乐山乌尤寺出家。先后入四川佛学院、北京柏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学习。历任乌尤寺方丈,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务长,新都宝光寺方丈,峨嵋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人大代表。长于文学、书法,著有《乌尤寺楹联集释》、《凌云、乌尤寺史略》。日在乐山乌尤寺安详圆寂。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乐山凌云寺
<font id="53aaae3票
凌云寺在凌云山上,九峰环抱,寺宇辉煌。因为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凌云寺创建于唐初,开元初年(约713年)开凿佛像,寺宇又有扩建。据《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峰各有寺”。但到会昌四、五年间,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灭佛,凌云山庙宇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  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目前,凌云寺已开辟成“乐山大佛陈列馆”,馆内陈列大量实物、文献、图片和模型,展示了乐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历代保护维修史,充分反映出乐山大佛不愧为世界艺术瑰宝。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的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峨眉山报国寺
<font id="53aaa3f票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光明山下,为峨眉山的进山门户,冯玉祥曾题“名山起点”。该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原名为会宗堂,祀普贤、广成子、楚狂,取儒、道、释三教会宗之义;清康熙年间重修,并取佛经中“四恩”之一“报国主恩”意,御赐“报国寺”名。后经两次扩建,成为四层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寺庙。 四川峨嵋山的众多寺庙里,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游峨眉山的起点。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也是一件贵重文物。报国寺门口,新建一亭,挂有明嘉靖年间圣积寺所铸的一口大钟。钟高2.3米,重10余吨,敲钟时声闻30余里,当时因在晚上敲,故名“圣积晚钟”。  报国寺还设有峨嵋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种陶瓷玉石、文献字画、金属器皿和战国时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峨眉山报国寺中最珍贵的文物,是明代大瓷佛、华严铜塔和大钟。  大瓷像  大瓷佛像在七佛殿后,高2.4米。佛像底座为干页莲花,佛身披着千佛莲衣,喑含“一花一世界,千页千如来”的佛像经义。这尊瓷佛体量高大、比例均称、线条优美、光彩熠熠,是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由江西景德镇烧制而成。  华严铜塔  华严铜塔又叫“紫铜华严塔”,坐落在大雄宝殿后的平台上,是中国现存铜截中的珍品。该塔铸造於明代,高7米。塔身分上、下两部,每部各铸七层楼阁,全塔共分14级。塔上铸有精美的小佛像4700尊和《华严经》全文。铸工精细,令人惊叹。  大钟  大钟悬挂於报国寺对面小山上的圣积晚钟亭内,名叫“莲花铜钟”,铸於明代喜请四十三年(1564年)。钟高2.8米,钟唇直径2.4米,重12500公斤,称为“天府钟王”。钟体铸上了晋、唐以后历代帝王和佛教高僧的名讳,还铸有《阿含经》经文。  保护植物  报国寺旁有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距今约亿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罗纪留存下来唯一幸存的木本蕨类,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现任方丈:  永寿法师1963年生,四川省富顺县人。1982年于峨眉山万年寺出家,1985年4月在新都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法师修学。1999年当选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2年应邀担任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顾问,2005年荣膺峨眉山报国寺方丈,现任峨眉山大佛禅院住持。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峨眉山万年寺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海拔1020米,雄踞于骆驼岭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为峨眉山六大古寺之首。晋隆安年间(397—401)开始在此建寺院,起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时多次修葺,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朝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为其母亲庆贺七十大寿,赐金修筑无梁砖殿,并题写“圣寿万年寺”五字金匾。从此,寺名被改称万年寺,直到今日。  万年寺现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该座园林式的寺院已成为峨眉山最大寺院。  万年寺中存有大量珍贵文物,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万年寺中有三件宝:  无梁砖殿  原名无梁殿,因其全部为砖结构,才被称作无梁砖殿。它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圆地方。殿壁、殿顶,甚至门楣额枋、斗拱、窗棂皆为砖砌。该殿重檐雕甍,环匝绣棂琐窗,门阴刻有全蜀山川形势、云栈剑阁以及水陆途程等等,美丽无比。殿内的四面墙壁上,万佛围绕。内壁下部有二十四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放有铁铸的佛像;内壁中、上部砌有横龛道,也放有许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顶上,绘着四位飞天的仙女,分别抱着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殿顶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间的一座较大,四角的较小。殿顶四角还饰有狮、象、鹿等瑞兽。有人说,若把无梁砖殿视为一个巨大的塔座,那么,无梁砖殿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式塔。  普贤铜像  在无梁砖殿内有一尊普贤铜像。相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员多次向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嵋山现相。笃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无梁砖殿。  这尊铜像高7.35米,重62.1吨,造型为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宝座之上。只见,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颗宝珠,比一般菩萨更加华贵美丽。头向左微斜,双眉清秀弯曲,两眼含神平视,鼻小口端,腮部丰满,两耳佩环,颈戴项圈,胸垂珠饰。上身垂直端坐,身着披肩,环系彩带,胸部半露。双腿盘曲,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庄重之间,又显自然。双臂弯曲,手执如意一只。莲花宝座为金色,高1.3米,宽2.53米。莲花宝座下,一头白色大象,俯首贴耳,目光下视。鼻低垂,六只长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莲花之上。普贤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俨然一位贵妇,雍容华贵,典雅端庄。这尊铜像体量之大、造型之优美、比例之匀称、形态之逼真、工艺之精湛,出自一千多年前,实在令人叹服,堪称国宝。 &佛牙  万年寺内藏有“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俸。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火化,全身都变成了细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齿完整不化。而事实上,据专家考证,这枚牙齿并非释迦牟尼的牙齿,而是剑齿象的牙齿化石,距今已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了,颇为珍贵。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峨眉山华藏寺
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金顶(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该地的代名词),其意可各有所表。&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光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  金顶最高处,有一稀有珍品,称作“金顶铜殿”,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妙峰禅师请西蜀藩王潞安捐造的。殿高8米,宽4.8米,深4.3米,上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棕锁窗,通体皆用铜件焊成。屋顶檐瓦馏金,在阳光映照之下,金光闪闪,迢耀百里,固名金顶。铜殿内置普贤骑象铜像,高5米多,两旁陈列24尊铜佛,现规模仅次于万年寺。门枋阴刻“云栈剑阁”和“峨眉山道全图”,四周铜壁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万尊。在铜殿外还树有铜塔和铜碑。有趣的是,一般寺庙的大门都是朝南的,唯独峨眉山的都朝东,金顶的铜殿,却又例外的朝西,这也可算是峨眉山的独特之处了。据说从前西藏来的信徒只礼拜金顶,因为释迦牟尼的故乡在西域。该殿不幸在清代烧毁。  新建的金顶华藏寺建筑面积为169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高、中、低三重连接组建,分金殿(普贤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祖堂、方丈室、禅堂和寮房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红墙黄瓦,白玉栏杆,大理石地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格局。正门华藏寺匾额为赵朴初会长手书。日,云集海内外200余名高僧大德和千余名各界人士隆重举行了落成典礼暨开光法会。新建的华藏寺巍峨雄伟,富丽堂皇,雄峙于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顶之巅,使峨眉山更添秀色。重修的华藏寺采取了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及石砖混合结构,配备了防火、避雷、蓄水排水设施。    十方普贤菩萨像:  金顶十方普贤像,地址&中国四川峨眉山金顶&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设计,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  十方普贤菩萨像通高48米。(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总体重:660吨,建筑面积:1256平方米,工艺:铜铸镏金工艺,材料: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铜像外部镏金,造型:普贤菩萨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座台上,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马尔康昌列寺
昌列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首府马尔康的昌列山上,“昌列”是藏语,意为闭关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高僧隐修闭关的地方,出现过很多位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高僧大德。  昌列寺距梭摩河河谷的垂直高度有900米,海拔3400米。它初创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距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宁玛派的著名寺院之一。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上世纪80年代在老寺院的基址上进行了重建。  2004年,在老庙不远处动工新建了一座颇具现代建筑风格的宏伟大殿——大经堂,该大殿工程巨大,主体为钢混结构,所有墙体均为花岗石砌成,经堂正门为四根巨大的缕空雕刻的龙抱柱,四幅巨大的四大天王壁画,经堂内有四根20米高的汉白玉正方形大柱,上面的雕刻精纶无比,经堂内所有木制装饰材料为红木,经堂灯饰采用意大利进口,经堂内八尊金佛来自于尼泊尔,房顶全部采用贴金,远远望去金碧辉煌!  新寺院是由高达六层的寺院主楼、四栋僧侣宿舍楼、寺院宾馆和游人接待室等构成。寺院主楼一楼为大经堂、二楼为讲经堂、三楼为藏经楼、四楼为多媒体电教室、五楼为金佛殿、六楼为陈列馆,楼顶为金顶。寺院地势开阔,环境优美,有雪山、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有诗曰:“春之圣山杜鹃艳,夏之圣山绿地毯,秋之圣山彩林灿,冬之圣山结佛缘。”  马尔康县到昌列寺共有两条小路,都是沿着107国道出城向西藏方向左拐,两条小路弯弯曲曲谷底开始,像梳子一样来回一直爬升到海拔3500左右的昌列寺,路很窄,许多地方只能一辆小车通过,个别弯子小车也需要倒一下才能拐过来。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色达喇荣寺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向东南方向约18公里处,海拔3700米。    该院是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后,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继承和发展藏学大、小十明以及佛教传统文化而创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晋美彭措上师不顾年迈体弱,于1980年到色达县喇荣沟这个荒无人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创建了只有32名学员的小型学经点。至1982年,中央下发了(82)19号文件,根据文件提倡各教团体创办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精神,晋美彭措上师在色达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极大的毅力把学校推向了更加完善、更加充实的新阶段,一所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学习和实践佛教文化艺术的大学已初具规模。日色达县政府批准了喇荣学经点的成立。1987年班禅副委员长题写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的校名,同时致函色达县人民政府说∶&新龙喇嘛晋美彭措准备在色达喇荣寺筹建一所佛教五明学学校,这是一件好事,在此,我同意并批准建之。希望你们给予应有的协助,使之切实办好。&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给学院题词∶&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是全知班禅仁波切悦意批准建的,至今已有五年历史,在此过程中发展壮大,特祝吉祥如意。将来继续培养爱国爱教,能为人民服务之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欣然挥毫为学院题写了汉文&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牌。1997年由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在色达县委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现今的伍千余名来自藏汉蒙等民族的佛教四众学生和一百余名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以及四位精通汉藏语言的教师,并配备了比较齐全的教学设施。&学院主要依据藏区寺院的传统教学模式并采纳当今各大学、中专的管理办法和教学方法。自创办以来,先后培养造就了一批批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相当佛学造诣的专门人才,光扫盲即已达两千五百余人,为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雅安云峰寺
云峰寺始建于唐,位于荥经城东南4公里处,赐额于宋,兵毁于元,修复于明,续修于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绝: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吸引诸多文人墨客光顾,如张大千、许世友、刘文辉等名人曾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寺内千年的桢楠、银杏、古杉参天,荫翳蔽日,形成天然“氧吧”。  具有古刹大气的云峰寺,一九五四年列为西康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沧海桑田,云峰寺经近代高僧清德大和尚的修缮,九重十八殿终已重辉。晨钟醒世,墓鼓警人,佛音缭绕,香火薪传。每逢会期,善男信女人流如织。2011年12月,云峰寺住持上智下灯法师大善法缘,从缅甸仰光恭迎释迦牟尼佛真身脑舍利、释迦牟尼佛血舍利、佛陀弟子阿难尊者(多闻第一)、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罗侯罗尊者(密行第一)、&富楼那尊者(说法第一)、尸婆罗尊者(福报第一)、龙军尊者(十六大阿罗汉之十四)、薄拘罗尊者(善容第一&)、五百罗汉等诸圣者舍利,永久供俸于雅安云峰禅院。成为中国大陆供养舍利最多的寺院,成为佛教界备受瞩目的一件大事。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著名学者华轩居士曾感叹道:“天下秀色尽于此、履止其间岂思还”。  峨眉山佛教文化遗产丰富。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嵋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峨嵋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西康色须寺
&&&&&&&&色须寺位于中国四川,青海,西藏三省交界处的甘孜州,石渠县海拔约4200米的雪域高原。始建于清朝盛世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700年由藏传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的色拉寺高僧葛举洛绒曲登创建,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庙群。色须寺院设显密宗两大学院,下属5个康林(分院),15个真札(班),有良好的习经制度,曾两次受到班禅大师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赞扬。色须寺是康区能授“格西”学位的两大格鲁派寺庙之一。  &&&&&&&&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色须寺收藏了许多佛教稀世珍宝:其中有2000多年历史的“莲花生大士供养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国家级文物有密宗格鲁派创始人宗嘎巴大师牙舍利,世间仅存的三颗中最大最珍贵的一颗。镇寺之宝有2000多年历史佛陀时代古印度那烂陀寺院僧人受戒使用的法器键椎佛杖,被世人奉为佛教圣物。&寺院老经堂还藏有佛学经典瑰宝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十余套以及罕见的三百多年历史的梵文原版古经书。  &&&&&&&&寺院广场建有纪念十世班禅大师转塔加持过的舍利塔;寺院南边是强巴殿,殿内供奉着十八米高的弥勒佛像;寺院北边建有极乐世界经堂“解脱大乐洲”,供奉着以阿弥陀佛为主的西方三圣像和八大菩萨以及莲花生大士和宗咯巴大师等佛像一千多尊。除此之外,寺院还新建了印经院,高级格西佛学院,大经堂,藏医院,慈善院,招待所和食堂。&&&&&&&&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四川噶陀寺
<font id="53b4c98fc2e32aa30d票
&&&&&&&&噶陀位于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流域的白玉县河坡地区白龙沟朵念山的山腰,海拔4800米,与西藏仅一山之隔。在宁玛巴传承三流,六大金刚道场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个。&噶陀&又译作噶妥、(嘎拖、嘎多),英译称Kathok。噶陀寺堪称宁玛派的母寺。在过去的800年间,由圣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有十万之众。如今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噶陀寺原有的经堂、密宗神殿、修学堂、印经院、闭关房、僧房,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毁坏几乎成为废墟。全寺僧众活佛为修复寺院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历时十年时间,终于基本完成了重建工作。新建大殿三座,其中大金殿占地60多平方米,可容纳两千余名僧侣诵经习法,其建筑风格全部选用藏式彩画木雕,墙壁四周绘有释迦佛本生传及佛教寓理故事。殿内供有各种密宗本尊佛像、佛塔,庄严殊胜。修学院为一百多名到噶陀游学修法的学僧提供优良的修学环境,培养出一批批出类拔萃的僧才。当代噶陀寺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圣地。&按照始于元朝克珠.益西布巴任波切的前例,宁玛噶陀法统在每年藏历六月初十莲花生大师生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法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僧侣,信众汇集于此,共同诵经祈祷。相传最大的一次法会,有十八万僧人参加,身着红色法衣的僧侣聚集在噶陀及周围的山坡上,如红色的海洋,映照天空。他们齐声诵经,其场面之壮观,气势之磅礴。一时在印、藏两地传为佳话。公元1992年,重建不久的噶陀寺在当代主寺直美信雄仁波切财力支持下,由洛珠.丹贝坚参仁波切主持了吉文.仁波切的坐床仪式和千僧大法会。又在1995年广邀宁玛各传承寺院的活佛、僧众共四万多人,举行规模浩大的“万僧大法会”,法会中,僧侣们同修“三身坛城”同为佛法昌盛,世界和平而祈祷。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四川朗措玛寺
&&&&&&&&“朗措玛寺”——即“天海金盘寺”,位于四川省阿坝县麦尔玛乡,由大成就者邬坚所能始建于179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邬坚所能是“第二佛”莲师的化身,是宁玛白玉派的开创祖师仁真根桑希(持明普贤智慧)的心子,他当时在禅定觉受中通过智慧空行母的授记,建立了朗措玛寺。&圣地“朗措色叠贡土丹秋阔朗”译为“天海金盘寺释教法轮洲”,是“朗措玛寺”的藏文全称。“朗措”乃天海,“色叠”译为金盘。群山环绕的“朗措玛寺”,按照风水来判断,犹如一块金盘,这就是“金盘”的由来。“贡”是寺的意思。“色叠贡”就是金盘寺。“土丹”则是释教,即释迦牟尼佛教法。“秋阔”译为法轮,“朗”译为洲。“土丹秋阔朗”是释教法轮洲的意思,这是贝诺法王在几年前亲赐的名字。&藏传佛教有八大传承教派,朗措玛寺的传承主要是宁玛派。在藏传佛教中,宁玛派是历史最悠久的一脉。“大圆满法”即是宁玛派最为精髓的法要。追溯历史,寺院曾出现过无数的大德高僧,他们都是精通佛理的大成就者。寺院第13位住持秋为喇嘛秋加(秋为法王),他的法缘最为广大,他是第一世敦珠法王十三位虹身成就的弟子之一。&当年寺院有常住僧众上千人,其中有四大弟子被称为寺院的“四大柱子”。寺院规定僧众每年最少闭关100天。极其殊胜的“大圆满法”——是使有情众生虹身成就唯一的法门,也是闭关僧众主要修行的法门。寺院每年四月初八举办的“极乐法会”也是那个时候创办的,此法延传至今。参加此法会,能使修行者快速具足往生极乐净土的四个条件。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四川生日寺
&&&&&&&&生日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她的汉语为狮子之意,丛山峻岭有如八大法行本尊坛城,曾得到过莲花生大师的亲自加持,是座非常殊胜的伏藏神山,其中有座高高耸立的山就象高昂的狮子头似的。神山的四周还有犹如张开翅膀的大鹏金翅鸟似的圣山,有形如普巴金刚的圣山,大威德金刚圣山,马头金刚圣山,金刚手圣山,护法的圣山,财神的圣山,还有狮面佛母的山洞,度母山&洞等,山上长满了四季常绿的松柏树,广阔无垠的草原,蓝天白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令人神往,是一座非常殊胜的弘扬佛法的宁玛派寺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当把压在瓦砾下的印经版从土中取出来时,虽然这些印经版在地下埋了近三十年,由于护法的保护,大部份的印经版和原来一样,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依然如故。活佛决心让挖掘出来的经书与经典、法器都能利益众生,所以寺院里法会常年不断,夏天五月召开八大空行本尊法会、六月召开中阴听闻解脱法超度法会;秋天召开金刚萨埵、极乐法会;冬天召开金刚手、普巴金刚法会。让生日寺成为弘扬藏传佛教大圆满法和修持大圆满心髓为主的寺院,让凡是愿意实修的有缘弟子都能得到解脱,孕育更多有修有证的修行者,利益有情世间。虽然生日寺地处边远山区,至今还没有通电,可是这个地方非常的清静,特别适合修行的殊胜好地方。&1985年经甘孜州白玉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遂宁兜率寺
&&&&&&&&四川遂宁兜率寺位于遂宁金华镇水洞街,始建于明代景泰年间,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坐西向东,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山门、弥勒殿、大雄殿、千手观音殿、药师殿、厢房等组成复合式四合院落,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柱收刹较大,殿内多用圆木。千手观音殿梁架简练,殿内用减柱造法,空间颇为宽敞。为县级文物单位。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四川亚青寺
&&&&&&&&&&&&&&&&亚青寺始建于公元1985年,由大圆满龙钦,龙萨两大清净传承祖师:喇嘛阿秋仁波切修建主持。喇嘛仁波切圆寂后现由众生怙主: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切住持,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建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有数万间修行者居住的小木屋,纵横交错的河流包围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每当清晨或黄昏,炊烟弥漫,河水闪耀着金光,颂经声随风远远传来,犹如天籁,动人心弦。&蒋阳龙多加参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境内创建了第二铜色德山亚青邬金禅修圣处——亚青寺。亚青寺的“圆满光明殿”(亚青寺大经堂的名称),是仿照著名的桑耶寺主殿“邬孜大殿”而建,外形气势磅礴,内有160根柱子组成,这一切都有着深远的喻意。&寺院网址:&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成都大慈寺
&&&&&&&&&&&&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中心,春熙路附近,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公元622年玄奘20岁时正式在此寺出家为僧,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唐玄宗赐额“敕建大圣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为清顺治至同治年间陆续重建。唐、宋之际,寺以壁画着称,苏轼誉为“精妙冠世”。寺宇宏丽,院庭深广,为成都著名古寺。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师玄奘从长安到成都,随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学习佛教经论。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间,究通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讲经,为蜀人所景仰。玄奘不以此为满足,乃泛舟三峡,取道荆州至长安,实现他赴西天取经之壮举。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避难成都。玄宗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他深受感动,乃为英干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次年,无相禅师重建大圣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间。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镇蜀,扩修大慈寺普贤阁,又凿解玉溪流经寺前,使大慈寺环境更趋完美,成为唐代颇具声望的讲经胜地。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达国师)讲经于普贤阁下,听众每日达万余人。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题额,故“不在除毁之例”,是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也是当时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寺。由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幸蜀,许多著名画师也聚集成都,使成都绘画之风大盛。仅在大慈寺中,就有壁画千余堵,留下作品的全国知名画师多达六七十人。据宋代李之纯《大圣慈寺书记》载:“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宋代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等书,对大慈寺壁画作者及内容也多有记载。宋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与其弟苏辙游大慈,对唐代佛画大师卢楞伽的作品倍加赞赏,称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宋人认为是第455尊罗汉转世,是净众、保唐禅派的创始人。宋代道隆禅师,十三岁出家于大慈寺,在寺学成之后,淳佑六年(1246年)率徒东渡日本,首传禅法,后嵯峨天皇特召谒见,并敕迁建仁寺。道隆在日本三十二年,弟子众多,其名望可与唐代鉴真和尚相比。道隆示寂后敕赠“大觉禅师”,为日本有禅师谥号之始。大慈寺在唐宋极盛时,占有成都东城之小半,是当时成都的游览名区,每逢庙会更加热闹。大慈寺附近商业繁荣,寺前形成季节性市场,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同时,解玉溪两岸还形成夜市。从《方兴胜览》“登大慈寺前云锦楼观锦江夜市”和田况诗《登大慈寺阁观夜市》的记述中,说明了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况。夜市习俗,一直沿袭到近现代。明宣德十年(1435年),大慈寺毁于火灾,明末复毁。清顺治间重修,知府冀应熊为书“大慈寺”匾额。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中轴线上建筑为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及藏经楼、接引殿(1958年辟东风路拆除),两旁建筑为客堂、斋堂、禅堂、戒堂等,共占地四十余亩,山门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黄云鹄榜书“古大圣慈寺”石匾;各殿堂石柱上,刻有清代名士顾复初等撰书的楹联。1981年,公布大慈寺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改建大慈寺为成都市博物馆。2003年底,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慈寺恢复开放筹备小组。日,大慈寺正式对外开放。日,大恩大和尚荣膺成都大慈寺中兴第一代方丈。该寺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大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雄伟壮观。寺内殿宇宏丽,院庭幽深,古木参天。现内设茶园、棋苑、名小吃店。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中心。唐代新罗国(今韩国)无相禅师,原为新罗王子,开元十六年(728年)到长安,受到唐玄宗召见,后入蜀参拜智诜、处寂禅师。玄宗幸蜀,复获召见,并命重建成都大慈等寺。现在山门上的“古大圣慈寺”五字,落款日期为光绪六年(1880年)腊月初八,距今已一百二十多年,这说明该匾并非民间传说的唐玄宗或唐熹宗所书的御匾。古匾高约70厘米,长约3米,为红石雕刻而成。年款为“光绪六年佛成道日”(即农历腊月初八),落款为“楚蕲黄云鹄书”。其两旁各有一小石匾,分别刻有“真解脱门”、“大光明路”字样。黄云鹄()为清代著名书画家,字祥人,号芸谷,是湖北蕲春人,清咸丰三年进士,历任兵部郎中、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回乡后主讲江汉书院。桂湖碑林的龙藏寺碑宫、雅安蒙山永兴寺、白马寺喷珠泉都曾留下过他的书法作品。历史上,“大慈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文物是名画和铜佛。据专家评价:该寺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和罕见的艺术宝库。据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及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等史料记载:该寺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宋苏轼曾誉为“精妙冠世”。宋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特别是描述五代时四川著名得得和尚(贯休)的《渡海罗汉图》(平等阁藏《中国名画集》(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上册第七幅所绘)最为有名。原藏家狄平子在原画左边有一题记:“此幅原绢上,有僧来复题云:蜀僧贯休临唐卢棱伽过海罗汉图,藏在成都大圣慈寺六祖院内罗汉阁。后五百年弟子来复游方过此,恭观敬题。云云”;据说,该寺的铜佛、石佛也曾有大小数百尊。均先后被战、乱所毁。其中,最有名的有两尊:一尊毁于1927年;一尊曾保存至解放后。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彭州龙兴寺
&&&&&&&&&&&&彭州龙兴寺坐落在彭州市区,背负古城南联街坊,原是一座红墙环护,古柏参天,竹树葱笼,远近闻名的千秋古刹。相传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初名大空,历经梁、隋等朝代的不断扩建、培修,渐具规模。唐武则天称帝时有沙门法明等10人,进《大云经疏》,内称有一女身为佛之传世,当代唐为天子,今神皇是也。武后大悦,令将此经颁行天下,并于天授元年(690年)十月二十九日,诏令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翌年,大空即易名为大云寺,供有以她新造的年、月、日等字表示时间的石刻铭文佛像。神龙元年(705年)武后病卧,其子中宗宣布复位,再造唐室后,命各地造中兴寺为国行道,大云寺遂改为中兴寺。到神龙三年忌用中兴一语,又诏告天下,把以前诸州所立的中兴寺,一律改为龙兴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再度宣布“敕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彭州龙兴寺之名,从此确定下来。唐武宗时,因全国约5万所寺院,僧侣太多,皆不纳税,且需寄食于人,实经济上一大损失,乃于会昌五年(845年)七月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灭佛政策,限期拆毁寺庙,强令僧尼还俗,派出四个御史,分行天下督察,彭州龙兴寺在劫难逃,一时“废为闲地,僧峨巾像示灭,钟声绝耳,楼台为薪”。次年三月武宗卒,宣宗李忱五月继位,立即恢复对佛教的崇信,于大中元年(847年)五月下令复佛,每州造两寺,各地“斤斧之声不绝”。龙兴寺也由预知禅师主持重建,殿宇、寺墙均一一修复,装塑金身佛像,绘制天堂、地狱的壁画,为世人善恶的“箴规”,还创建浮屠(佛塔),利用汉魏六朝几何纹墓砖和隋代宝相花纹砖垒砌成巧夺天工的密檐式17级、高41.5米的方形砖塔,并以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檐马、朱雀衔铃等遗物装饰塔身,还把“会昌法难”中被砸的大小不等、服饰华丽、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的数十躯(合)石刻造像,置于塔基下面长宽各2.6米,深3米的正方形地窖中。寺塔同建,共同起到“弘扬佛法”的作用。时彭州刺史陈会专门为此撰有《彭州九陇县再建龙兴寺碑》,以纪其事,载入史籍。北宋时有寺僧平润常讲《圆觉经》,龙兴寺一度称为圆觉禅院,其徒保聪请文学家苏洵撰有《彭州圆觉禅院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僧智润进行重修,锦城张贲撰有记事碑立于塔旁。明末战乱,寺庙受到破坏。清初兴建后,到道光时,龙兴寺已庑序倾圮,林木萧疏。同治初,县令傅培梅始新建大殿5间,两序24间,钟鼓楼2座,培修天王殿3间,新筑照墙、围垣100余丈,山门2间,并补修塔座。龙兴寺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衰,先后五易其名,到20世纪40年代,共占地80余亩,地域宏敞,规模宽广,僧众100余人。主体建筑为天王、大佛、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四重,均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加上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观堂等共150余间,是一组完整的佛寺建筑群。各殿堂房舍之间均有走廊连接,遮阳蔽雨,庄重美观,精巧实用,是川西平原上一座“十方丛林“,开期传戒的大寺,素称”七佛圣地“,享誉西蜀。山门系牌坊式建筑,位处整个中轴线正南端,高悬“龙兴禅院”匾额,外面两边红墙上有笔力雄浑,字态端庄的“十方丛林”四个大字,诗人书法家李湘石亲笔所题。东边山门题的是“觉路”,西边则是“静门”。一进山门,就是龙兴宝塔,然后是有3间房舍的天王殿,正中是手持念珠,跷脚而坐、袒胸露腹、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像,相传他就是布袋和尚。其背后有4米高的接引佛塑像。两侧彩塑着顶盔贯甲、高丈余、威武的四大天王像,各具神态,两面相视,佛门称为“四大金刚”,象征守护佛法的天神;东方护国天王,身白色,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左手握银鼠,右手持伞。殿内正中原有“天彭胜景”的匾,后以林森所书“龙兴寺”匾额取而代之。大佛殿也称中佛殿或三大士殿,正中为3米高的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塑像。其背后是韦驮,又叫韦天将军,他英武俊俏,身着武士装,手执金刚杵,护卫着对面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正殿大雄宝殿是最主要最庞大的建筑,高出地面1米,殿宇飞屋檐翘角、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大雄为梵语,是摩诃毗罗的意译,即像大力士一样,一切无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来作为对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尊称。大雄宝殿正北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为清康熙年间用马桑树为木柱建成,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正中供释迦牟尼大佛,后面是南海观世音全景像,两旁悬挂邑人赵茂生画师所绘十八罗汉长条画像。大殿正前方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送赠主持寺务的超凡方丈的全金匾颜体“大雄宝殿”一通,佛像前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正乘和尚赔的“拈花入座”匾和“真如灭谛”、“弘宗演教”等匾额。此外钟、鼓、木鱼等法器,均按佛教仪轨陈设,是寺僧早晚上殿和礼佛的地方。藏经楼是一幢楼殿结合建筑物,清光绪时由新都宝光寺真印禅师仿宝光寺藏经楼而建,一楼一底,重檐歇山式屋顶,为石木结构,面阔7间,29.4米,进深4间19.4米,通高13米,楼上前为7尊如来佛,正中塑千手观音,背面是济公长老塑像,两边塑十八罗汉,“紫云阁”匾悬挂正中,墙上挂着裱好的清代竹禅(1824年—1900年)书写的《金刚经》和所画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像。这里珍藏着日本赠送的《碛砂藏》《频伽藏》和清初印行的《大藏经》,斯里兰卡国王赠的《佛舍利》《贝叶经》等佛家重要经典。还有清末清福和尚长途跋涉历尽艰辛从缅甸运回的玉佛一尊,均属珍贵佛教文物。寺中原有不少名人字画和题咏,方丈室有赠超凡和尚的“超而不超、凡而不凡”的题词,客堂挂有于右任用宣纸书的“龙兴舍利宝塔”六个大字。“客堂”、“五观堂”匾,为晚清温江县李湘石所书。进二道山门的过道壁上有木刻的昌州(今永川)游子明(俊)于民国年间于此做县令时所撰,流传于今的“破塔高撑一角雄,世尊留法鬼留工,任他风雨摇清夜,漫道江山说大同”咏塔诗句,以及四川按察使黄云鹄(1819年—1898年)的诗碑等。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藏黄教法王宗喀巴大师由嫡传汉区第一个密宗道场即设于此。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龙泉镇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区三十七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岔湖二十一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庄、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构成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石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庙。蜀汉时期(221―263),蜀将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唐时建大殿。明正统年间(),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宝相,使大宝殿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并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驻锡天成寺期间,曾自锦江泛舟,出峡云游楚、吴等地,得荆王江夏王等厚遇,名声大震。振兴臣济,成为一代高僧,并被朝迁岫封为荆壁禅师。天成寺亦隋之名扬巴蜀,饮誉海内。楚山本人更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我国古典名蓍《聊斋志异》、功代文人墨客及近代大作家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里,对石经寺的名声及香火盛况均有描述。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石经寺经历代变迁,现占地200余亩。朝宇建筑坐西向东,顺应山势由东向西逐层上升。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天王殿、驮殿、塔林、大雄宝殿、三圣殿、昆灵殿、祖师殿、方丈院、大师殿藏经楼及五观堂等建筑。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两次亲临石经寺,并按班禅额雨德尼.却吉坚赞之意,将能海法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西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还于此,设密坛。1981年,石经寺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石经寺依山立,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大雄宝殿前有午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植,大友邻殿北侧有古银杏两株,系唐贞观年间(627-649)植,至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石经寺最早不是寺庙,它是一座官员的狩猎山庄,始建于东汉末年(公元189—214年)。它由汉景帝第五子刘馀后裔、益州牧刘焉所建,其子刘璋子承父业时扩建。三国蜀汉时,赵云曾承袭该产,在此地镇守成都东大门龙泉山。蜀汉灭亡后,山庄被当地老百姓改建为庙,取名灵音寺。到了唐代,寺庙依山而建,初具规模。明正统年间(),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庙宝相,使大雄宝殿等建筑金碧辉煌,更名天成寺。天成寺改名石经寺,是到清朝后,跟一部金刚经有关。相传清朝初年,京城有一大官名叫宋思仁,被奸臣陷害,贬于简州(今简阳)任州牧。宋思仁一气之下,卧床不起。有一天,他梦见黑白、无常二鬼勾他下阴曹地府,走到简州北门大桥,一慈眉善目的和尚拦住他去路。和尚问:“这样死了,岂不可惜?”宋答曰:“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孝敬父母。不死安乎?”和尚将手中拂尘往上一舞,宋思仁被扇往空中直往下落,他连声惊呼:“救命!救命!”和尚笑了说:“看来这个世界还有你未了的尘缘啊!”说完,和尚不见了。宋思仁醒来,他的疾病逐渐好转,开始在治内做一些好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地方权贵。有一天,他微服私访被恶人认出,恶人准备对他施以毒手。这时梦中的和尚又来到他面前,一甩拂尘将众恶徙打倒,再次救了宋思仁一命。宋思仁为了报答和尚的救命之恩,多次寻找始终不见和尚踪影。后来他遍访简州寺庙,终于在天成寺看见了楚山法师,原来两次救他的正是天成寺的祖师菩萨。为了感恩,宋思仁拨重金整修寺庙。竣工以后,他又刻了一部石质“金刚经”共计32块送往寺庙,并在祖师洞上方手书“月白风清”四个大字。从此以后,这里便叫成石经寺。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龙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间扩大为寺,更名为龙藏寺,元末毁,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后再建。经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诗僧雪堂主持,敬贤重才,招致文人荟萃,诗人书法家辈出,建龙藏寺碑林,树大朗和尚筑堰治水功德碑。著名诗人、书法家顾处长初晚年居家龙藏寺,卒后与继室范雒娟同葬寺侧。龙藏寺为最典型的“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性质的寺院。此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历代规模宏大。清初,大朗禅师住锡于此。大朗属破山海明禅师下传宗派,但不是临院济正宗,而属于临济岔派。寺内住持自大朗以后,都是师徒代代相传。此寺的“本家”寺院有什加慧剑寺、彭县中正寺等,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寺外还有脚庙(即下属寺庙)十座,田地千亩以上。寺内也部分接待云水僧挂单,1940年还传过一次戒。此寺斋堂前挂的梆(木鱼),不像子孙庙鱼尾向山门,也不像丛林鱼头向山门,而是鱼头向斋堂外,与大殿平行横挂的。龙藏寺,占地300余亩,寺内风景秀丽,古树众多,珍藏着9幅精美的明代壁画,它荟萃了苏轼、黄庭坚、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石涛、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何绍基等古今著名书法家的200余座碑林。其中,大殿里气势恢弘、绘画精美的壁画更是被视为艺术精品,被称作“天龙八部”。(如今80%的碑刻近100通被移至新都升罨桂湖,改称桂湖碑林)。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泰安寺坐落在青城后山泰安古镇,是青城山现存佛教寺庙中最悠久者。古籍载:“唐代初建,逮明复振;楼殿壮丽,甲于青城。”自唐宋以来,一直为佛门弟子向往的圣地,并为佛教的讲习之所。经各代修葺和重建,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及僧舍斋房等建筑。寺内现存清代古碑三通,山门“古泰安寺”为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镌刻。寺外有明代著名高僧鉴随禅师灵塔,寺周有古红豆树,银杏树及松楠等参天大树数十株。气脉汇聚,环境空灵的泰安古寺,实为居士们拜佛参禅、休闲疗养的绝佳境地。泰安寺坐落在桐里山山脚下,兴建于韩国新罗庆德王元年(公元742年)。高丽太祖时期,慧彻大师曾经在这里讲经,并将这里扩建成拥有132间舍房的大型寺庙,使这里成为桐里山派的中心所在。寺庙内保存有慧彻大师舍利塔(273号文物),广慈禅子塔(274号文物)等四处珍贵文物。位于桐里山的凌波阁(82号地方文物),地处险峻的山谷内,实为一大绝境。战争时期,凌波阁不幸倒塌,后经重新修缮,保存至今。距离寺庙入口1.8公里处,是清凉的溪涧和茂密的林荫。秋天这里枫叶如火,景色更加婀娜秀丽。大雄宝殿是泰安寺的主殿,也是寺内最大的殿堂。殿前有宽阔的月台,殿顶梁架构造雄伟,殿内斗拱形制多样,是一处具有民族传统的木构建筑。殿内,正中有五尊金身如来佛像,人称五方佛,是金代原作。大雄宝殿它是泰安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大殿立在高达3.3米的台基上,月台上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造的牌坊和钟鼓亭。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殿顶当心间有八角形藻井,内围列有两层斗拱,下层为七铺作,上层为八铺作,由下而上层层叠收。殿内亦采用减柱法配列支柱,空间开阔。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金代重修。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正中有平基藻井2间,余为彻上露明造。斗八藻井内围列斗拱两层,下层为七铺作,上层为八铺作,雕制精湛。其形制、手法均与大殿本身梁架结构和斗拱形制相同,为辽代遗构。殿内佛坛正中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端座于莲台,人称五方佛,是金代原作,法相庄严,姿态清雅,衣纹流畅,雕技高超,虽然经过历代彩绘修饰,但仍保留辽金塑像之艺术风格。硕大的莲座镶有莲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狮首等装饰,手法雄健,与其上之五如来佛像同为辽代遗物。周围还有弟子、菩萨恭谦敬谨。两侧是二十四诸天,这些立像高达2,5米左右,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形态各异,可看出他们的年龄、性格、文臣或是武将。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其中塑造最为出色的是东侧六臂“日宫天子”和西侧“月宫天子”,日宫天子,眉目清秀,肌肤丰满圆润,身材修长,衣饰流畅,表情含蓄,善良慈祥,雕塑家把他们塑为女性,更见身姿婀娜,华贵不凡,那玉臂轻舒,富有动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宫天子与月宫天子塑像,犹如两位活着的贤惠、文静的少妇站在那里,确是金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不愧为精品杰作。西、南两壁绘有佛传故事画。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东侧为文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普贤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脊的辽式楼阁,采用平座暗层做法(即两明层之间有一暗层),尚存唐代楼阁遗风。细部结构许多处与辽清宁二年(1056年)所建应县木塔相似。1953年修缮时发现“(金)贞元二年(1154年)一行造”题记,证明系金代重建。普贤阁结构精巧,形制古朴,高高耸立于寺院之内,建于金代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可登阁远眺。阁南有琉璃烧制的五龙壁一座,色彩绚丽,富丽堂皇。旁侧一尊铁牛,保存完好,四肢健壮,楚楚动人,原在御河西岩,为镇压河妖,消除水患而铸造伫立。后移于此处。普贤阁和文殊阁为一对称的楼阁建筑,位于大殿与三圣殿间的东西两侧,又称东楼、西楼。东侧的文殊阁在民国初年毁于火灾,西侧的普贤阁是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修之物。坐西向东,面阔3间,进深3间,乃一座3间见方的两层楼阁,重檐九脊顶,下檐为平座,上檐施以斗拱,两檐均以筒瓦覆盖,外观精巧,比例匀称,乃研究中国辽金建筑的珍贵实物。三圣殿是泰安寺的中殿,殿内中央三尊像为“华严三圣”。山门是寺内正门,内有天王塑像四尊,这四尊佛教护法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的印象。泰安寺内,还有一座五龙壁,五龙色彩艳丽,给寺内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气氛。三圣殿建于金天会六年(1128),该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结构上探合宋辽建筑特点而独具风格,可谓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殿内四根立柱与四根辅柱支撑梁架,庑殿顶式。左右次间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金代斜拱盛行,硕大华丽者以此为最。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充分显示出古代建筑之民族古朴风貌。内塑立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称“华严三圣”,取名三圣殿。三圣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萨侍立,佛坛后面有护法韦驮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无比。此殿还存有四通碑碣,为研究该寺之重要文献资料,论其建碑历史之最先,碑额雕刻之玲珑,碑文词藻之华丽,碑刻书法之精湛,惟朱弁撰写之《金碑》誉为佼佼者。金羁朱氏于此寺达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经过而为之记,故不仅文采飞扬,且记载翔实可信。三圣殿雄踞于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为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建于金天会六年。殿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8米,南北宽13.5米。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五脊顶,左右次间的斜拱形制多样,色彩斑斓。这种斜拱是辽金建筑的特有形制,它不但承载檐部重量,且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梁思成曾评价这种“斗拱”说:“伟大??,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认为如此大而触目,“与屋顶争抢着视线”,非常与众不同,肃穆得让人觉得有点压抑。殿内只用4根主柱和4根辅柱支撑梁架,顶部采用“彻上露明造”的做法,加大了空间,便于做佛事活动,是减柱法的典型实例。山门亦为天王殿,单檐五脊顶,面阔5间,27米;进深两间,10米。当心间辟门。山门前后立有檐柱各6根,分布整齐;纵向另立中柱6根,共18根,内外柱一样高,凿削规整,形制美观,为现存金代山门中的巨构。山门悬“威德护世”匾额,字体敦厚有力。迄今,泰安寺内收藏着不少文物,其中包括原大同市东门外御河西岸的镇河铁牛等,以及南门外兴国寺的明带琉璃五龙壁照。这两件重要文物显然为善化寺增色不少。泰安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泰安寺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泰安寺——中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泰安寺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双流应天寺
&&&&&&&&&&&&&&&&&&&&应天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镇南边胜利镇境内的牧马山麓。距成都市市区约14公里。沿成都至新津之大件路行至双流界牧马山麓,千年古刹应天寺就坐落在这里。该寺占地约四十亩,依山而建,气势巍峨。应天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旧县志记载:“清初重修殿寺重,方丈斋厨,绕曲幽邃,云峦竹树,胜甲一方”;并称“县中此刹最古,唐僖宗赐名”,此为唐僖宗避黄巢之乱,驻驆于此,故尔此名之事,该寺一经皇帝赐名,历朝代更迭而不变,旧名遂不传于世。《十国春秋》、《宣和画谱》和《书继》等古籍,以及近年张公所著《中国佛教文化辞典》中,对应天寺的诗、书画都有记述或条目,《全唐诗》和旧《双流县志》、《华阳县志》都收录了五代时前蜀翰林学士欧阳炯七言古风《题应天寺天王壁画歌》。现在的应天寺,寺庙殿堂虽不似文殊院、昭觉寺等庙宇那样终日香火缭绕、信众如织、钟磬齐鸣、法事不断,却也有不少人专程到此,烧香拜佛。一九九零年佛智法师住持以来,新建殿堂四座、荼毗塔院和普同塔,以及生活用房等,大悲殿傍的诗屏上,前镌刻欧阳炯长诗,后镌刻佛智法师玉佛殿开光五言古风,颇有“异代诗人音韵通”之感。处处可见的法师撰书、楹联,深含禅机佛理,体现出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由于年代久远,庙宇里清代建筑油漆退色,大雄宝殿已属危房,急需修缮,据庙里僧人说主要是缺少经费,现在正在筹措之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里的僧人和居士非常朴实,待人热情,知者无不给予好评。&&&&&&&&寺院官网:/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广汉龙居寺
&&&&&&&&&&&&&&&&  龙居寺是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广汉市城西八公里新丰镇龙居村。据记载:龙居寺“相传为唐代禅宗八祖大寂禅师马祖道一创建的佛寺”。寺内尚存其塑像。&&&&  殿堂建筑40多间,周围楠木、香樟近百株。主要建筑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三间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顶,正方形建筑,屋顶为角柱、檐柱和外檐横枋上的斗拱承重(托住)。内壁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彩绘壁画12幅,画面各高3米,宽2.3至2.5米。绘有十二贺觉、护法、诸天、四众弟子等。神态生动,笔法灵巧。属国中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殿后10余米为藏经楼,左厢壁间有一“梅花碑”,镌刻瘦梅数枝,有较高艺术价值。&&&&  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坐北向南,宽深各10.10米,呈正方形。其格局系九宫八卦模式,融入“八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搁榫式建筑体系。这种格局是古代天子居住的“明堂”,为一般建筑少用。四周不用裙板,而采用中国的传统建材,从阑额到地袱高3米,通体编篾,然后涂上棕丝捣绒泥和白灰。主体工程完在后,隔了19年(明成化二年)方在壁上绘上“十二园觉菩萨”。历时550年,无虫蛀、无裂纹。而阑额部分楼台亭阁,犹金光熠熠,神采飞扬,烟云舒卷自如,堪称民间壁画精品,《中国佛像艺术》赞美有“唐代遗风”。惜“大跃进”进期,毁掉佛像,作为仓库堆积粮食,致画斑剥。据壁画师研究,此画非一般颜料,乃矿物精粉,可管800余年。&&&&  寺门上方嵌石刻“龙居古刹”四字,其字笔势雄浑,庄严古朴。中殿外两侧耳门,石刻对联二副,系清代著名书法家半支笔、县人张怀泗撰书,至今完好无缺。藏经楼侧庑刊有“梅花碑”石刻。疏梅数枝,劲秀挺拔,为清代作品,颇为人们所赞赏。&&&&  左侧配殿壁上,刊有县人吴思训撰的《题龙居寺有怀先正履空逸士并序》碑,赞扬了明末汉州遗民“履空逸士”(侯拱堂)“耻事异族,鄙薄功名,自甘泉石,终老山林”的高尚情操及其佚事。此碑具有史料价值。&&&&  1988年至1992年,龙居寺新建“罗汉堂”,并从缅甸请回玉佛十余尊,其中有座玉石观音高1.80米。1993年至1997年,利用三水镇拆庙之机,运回石柱,于原藏经楼之后新建“大雄宝殿”一座。落成之日,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陈正智赠送《大藏书》一部40件共85卷,储于新建之“大雄宝殿”内。经过连年不断的维修和保护,使这座具有1200余年历史的“龙居古刹”,更加璀璨夺目。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遂宁灵泉寺
&&&&&&&&&&&&&&&&  灵泉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远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佛教圣地历称:西方圣境”,北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钦赐寺名《资圣禅院》明孝宗弘三年(1490)赐名灵泉寺,重建下寺佛堂,清朝乾隆尊重佛教在灵泉寺大规模增修殿堂当时的《灵泉寺》已是楼阁重叠,神像繁多。&&&&  灵泉寺绝顶有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洄,宋代苏东坡对灵泉有赞咏曰:“泉泉泉泉泉泉泉,古往今来不计年,玉斧劈开天地髓,金钩钓出老龙涎”,并于壁间大书《七泉》二字,全寺上,下两寺,下寺建于灵泉山麓,建有《大雄殿》、《天王殿》、《文昌殿》、《古佛殿》等十二殿堂。上寺建在灵泉山顶,有《观音殿》、《祖师殿》、《眼光殿》,等九个殿堂,以及新建的《观音阁》寺内林木苍翠,清幽宜人,建筑宏伟壮观,历来为川中名胜早以名扬川内外。灵泉寺历史悠久,历代高人涉足灵泉,留下不少遗迹,清朝贤相张鹏翮诗称颂:“千载灵泉古道扬,唐朝名胜冠诸方。云龙野树藏山寺,风送霜钟到德阳。石佛阶前秋月冷,残碑亭下稻花香。霞杼直上高峰顶,万里睛空望帝乡。”清道光二十三年,两广总督林则徐,到遂宁登上灵泉题署《香林德水》匾额。&&&&  灵泉寺地外中亚带,全年气候温和,植物很好,是川中丘陵地区最美富饶的植物宝库,绿化面积达233公倾,森林覆盖93.90%现有乔木,灌木、草木、摅蕨类植物30个科,60余种,古柏600余株、麻椁树223株,黄椁树69个科,早以成为游人观赏之所,四方香客朝拜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的二、三、九月香会期间,来自省内外,县内外的善男信女,观光团体,摩肩接踵。高峰期达200万人次,大道常有塞之势。&&&&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1958年被四川省委文件批准,灵泉寺为四川省汉族地区第一批佛教道教各山寺庙宫观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经省,市于日再次批准《灵泉寺》为佛教开放寺庙,经过十多年的恢复修建。灵泉寺以它庄严,清幽的风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宗教信徒和游客的瞻仰观赏。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蓬溪鹫峰寺
&&&&&&&&&&&&&&&&  蓬溪县鹫峰寺(近称白塔寺)是塔、寺结合的古刹丛林。建于鹫峰山阿,坐落灵鹫之首,山形拱秀,草木郁葱,宛若灵鹫。寺左有古塔一座,为十三级,楼阁式方砖塔,宋嘉泰年建,重建于宋庆元年间(),此后元、明、清各代均有扩建。寺座北面南,占地面积3724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全部建筑集宋、元、明、清四代特色,集殿、堂、楼、阁、园林于一体。主体建筑为四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和观音殿。(1983年将天王殿移建赤城湖清幽岛上)。荣载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  白塔名鹫峰寺禅院佛顶舍利宝塔。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由县彦李白琳创建于蓬溪县鹫峰山。塔为四方形仿楼阁式砖塔,高13层及塔高36米。各层仿木结构为四柱三间,柱有明显侧足。撩檐枋上棱砌砖二层,再叠涩五层,使塔檐深远厚实,一至六层头,补间施装饰性斗拱,每层2.4米,为一斗三升,拱间篆花形,底层塔门向西开设,余为三方设假门。各层每边置拱门三个,中有方形心轴,缘石砌梯道盘旋至顶,每层塔心壁施斗拱三升承托穹隆顶形为得龛,穹壁彩绘壁画,前塑佛像为一佛二弟子,共十三身。底层四柱镌缠龙四条,塔刹为宝瓶顶,施五级球形葫芦攒尘收结,有诗曰:直凌汉宵三千尺,阁尽沧叠八百年。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达州报恩寺
&&&&&&&&&&&&&&&&  天府报恩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报恩乡清河六组,渠县最北端,距县城65公里,距达州市45公里。方圆近百公里唯一一千年古寺,北与达县石梯镇相望,该寺面积300余亩,四面环水,别致典雅。始建于唐朝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1300多年。&&&&  据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唐志淳撰书碑文《渠县重建白乳高僧塔记》记载:天府报恩寺唐僖宗广明时(公元880年)叫弥唐院,明洪武中期改称报恩寺。&&&&  唐末院毁,宋朝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佛教信徒吴福舍基在中华大地上广建新院。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渠县报恩寺。殿内供奉着大小不等、神态各异的佛像、菩萨近百尊,另有一吨重青铜大钟一口,千年古树四棵。至明朝嘉靖年间(公元年)钦差大臣严嵩,亲笔重写了“天府报恩寺”五个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门石壁上。&&&&  清朝末年,达州知府因其祖父就教于此寺,不忍看寺院年久失修而破乱荒芜,发起重建天府报恩寺,使之得到全面修整。修整后的天府报恩寺成为达州地区佛宗文化知名寺院,先后有宗元、宗广、化山、化峰等高僧在此住持。&&&&  1959年,在破四旧时期,寺院僧人纷纷逃离,天府报恩寺被拆毁,仅存大雄宝殿一座主院。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广元皇泽寺
&&&&&&&&&&&&&&&&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城西嘉陵江畔,气势宏大,殿宇轩昂,身价非凡,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泽寺不仅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还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大门、则天殿、二圣殿、大佛楼、小南海、吕祖阁、五佛亭、武氏家庙、钟鼓楼等建筑,新建有女皇山庄,宋代墓室浮雕墙。&&&&  皇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据明代陈鸿恩所撰《皇泽寺书事碑》载:“皇泽寺相传为武后创”,清代张邦伸《云栈记程》中也说:“武后秉政,建皇泽寺于此”。&&&&  也有人说,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给她建庙命名“皇泽”,是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年),当地政府又对该寺进行了改扩建,形成“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当时的皇泽寺,临江是“则天门”、“天后梳洗楼”、“乐楼”(戏楼),还有“弥勒佛殿”、“铁观音殿”等建筑。&&&&  其后屡有毁建,现存建筑大部为清代建筑。已历1300多年的皇泽寺,主体建筑有大门、二圣殿、则天殿、大佛楼、吕祖阁、五佛亭等,寺依悬崖,下瞰江流,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不凡,颇有巴山蜀水之秀丽巍峨。&&&&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皇泽寺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
最具文化影响力寺院
最具公益影响力寺院
最具建筑影响力寺院
最具教育影响力寺院
最具禅修影响力寺院
最具国际影响力寺院
最具发展影响力寺院
宜宾龙吟寺
&&&&&&&&&&&&&&&&  龙吟寺,四川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名龙尾寺,坐落蜀南竹海景区内的竹海镇农林村2组海拔980米的九龙山上,为蜀南竹海第二高峰。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连天,天风吹荡,竹涛声声,恍若龙吟,故名龙吟寺。&&&&  龙吟寺位于翡翠长廊东北方三公里处,寺庙占450平方米,景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包括龙吟寺、青云长廊、游龙坡三部分。以青山、古寺、竹文化、佛教文化为特色。&&&&  龙吟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年),曾有正殿、下殿、侧殿。清朝嘉庆年间海惠和尚重修。历经沧桑,已于1959年全部圮毁,还剩基石,台阶和石门框,框上有对联:“双树插青云龙吟虎啸,四边连空碧乾端坤倪”。&&&&  龙吟寺现还存有佛像41尊。正殿和下殿有佛教的阿弥陀佛、韦陀、“三佛”、十八罗汉、文殊、普贤、观音等,庄严肃穆,有威武之感,与一般寺庙所塑的慈祥文静的佛像风格不同,据四川省文化部门和史馆的专家考证,有近似西藏的内格。两侧的罗汉、或坐或倚,或笑或思,形态万千。前殿,后殿和两个廊坊还有阿弥陀佛,观世音、韦陀天、灵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三圣图片大全大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