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扶贫户四口人买房10买房子80平方米够吗应向政府交多少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正文,style:null"
tag="_currentdir"
objid="6047"
href="#">>>
嵩县扶贫开发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嵩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因嵩山起脉于此而得名。辖9镇7乡310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集山区大县、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军事禁区、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于一体。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秦巴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全县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3.6万户8.4万人,贫困面在14%以上。特殊县情为:
一是山大、人稀。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三版图大县。其中深石山区占95%,丘陵区占4.5%,平川区占0.5%,素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峰700多座,白云山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河南省第一高峰。全县3741个自然村,其中200人以下1849个,50人以下1160个,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6人。白河镇人口1.4万,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96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平均72人,每平方公里不到50人。目前,尚未通公路的自然村960个,630个自然村9.25万人饮水不安全,危房户33200户,尚有深山独居、散居贫困人口7918户、31848人。
二是地少、贫瘠。共有耕地面积47万亩,人均不足0.8亩。陆浑水库周围人均2分多,部分村人均不足1分,群众戏称:活着无地种,死了没处埋。而且耕地大都是瘠薄的坡耕地、“挂画地”、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被人们形象地描述为:地像墙上挂,旱涝都害怕,一场大雨下,要啥没有啥。
三是多重限制、内生乏力。2000年被确定为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区,全县210万亩的天然林地封山,要求人不上山,树不下山。境内的陆浑水库在2006年被确定洛阳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面积72.44平方公里。嵩县南部驻扎着二炮部队,全县被划分为军事禁区。因此,嵩县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受到国家政策诸多限制。全县财政收入5.6亿元,人均950元;城乡个人储蓄存款47.6亿元,人均不到8000元;1000万元以上的不超过20户;从事一产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6%,从事二、三产人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5.7%,群众综合素质较低,增收致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发展内生动力缺乏。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扶贫成效如何、群众能不能增收致富,是检验嵩县领导干部是否执政为民、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全面协调的最重要的标准。面对特殊县情,多年来,嵩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群众脱贫致富为核心,用扶贫开发统揽全县经济工作全局,集中政策、资金、干部等各种资源,通过搬迁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累计投入资金6.25亿元,建成搬迁安置点128个,搬迁深山贫困群众8064户、33858人;完成119个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共硬化通组入户道路412公里;种植核桃22万亩、中药材20万亩、烟叶4万亩、花卉2.8万亩,畜牧饲养总量达647万头(只)。全县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530元增加到2012年的6475元;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1年的551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5.6亿元。
二、新十年扶贫开发思路和做法
新十年,我县将抓住被列为秦巴片区扶贫重点县的历史机遇,继续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农村工作大局,按照“整乡推进,梯次开发,整合资金,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与就地扶持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坚持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实现搬迁与开发并举,安置与增收同步,全面加快深山区群众脱贫步伐。每年选择3—4个乡镇,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项目,对50人以下的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对200人以上的自然村道路、饮水、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培育致富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利用3—5年时间,完成全县16个乡镇104个贫困村区域连片扶贫攻坚任务,再用3—5年时间,对全县剩余贫困地区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我县以黄庄乡、木植街乡、旧县镇、白河镇为主战场,以24个贫困村为重点,大力开展扶贫攻坚。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三点:一是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搬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引导深山群众向县城集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产业集聚区集中、向旅游景点服务区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建成“安居园”、“培训园”、“创业园”三园互动的搬迁安置小区。在安置点规划上,把道路、学校、幼儿园、卫生室、休闲广场、便民超市、敬老院、社区物业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服务设施一次规划到位,实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二是整合资金,完善设施。今年,我们整合扶贫搬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3157万元,将补贴标准由每户1.5万元提高到3万元,计划将黄庄乡、木植街乡、旧县镇、白河镇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的深山独居、散居群众及50人以下的边远自然村群众全部搬出深山,进行易地扶贫安置,搬迁1349户4738人,规划安置点13个,建设周转房189套、保障房168套,普通安置房992套。对鳏寡孤独憨傻痴呆人员,由政府出资建设30平方米周转房,产权归集体,周转使用;对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等特困户,建设50平方米的保障房,实行差别化补贴政策,降低房价,保证贫困群众居有其所。在资金运行管理上,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协调、引导、整合行业部门、社会帮扶等资金进行配套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搬迁扶贫投入模式。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投工投劳;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如村部、休闲广场、学校、幼儿园、卫生室、超市、物业管理等,以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为主,辅以政府奖励补助;生产性项目以群众自身投入为主,以项目引导和小额信贷贴息帮助贫困群众。三是扶持产业,促进增收。在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6个扶贫产业园,着力引进服装加工、鞋业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保证每户至少1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二)强力开展整村推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就地扶贫成效好的2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饮水、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体提升。今年,重点对黄庄乡、木植街乡、旧县镇、白河镇24个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一是整合扶贫、发改、国土局、交通局、农办道路建设资金1325万元,修建通组道路69条75.9公里,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通组入户道路全部硬化,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二是整合水利局安全饮水资金556万,建设饮水安全工程61处,解决20个村8881名群众的吃水问题。三是整合教育局中小学食堂改造、幼儿园建设、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258万,新建学生食堂14个、改扩建14个,新建幼儿园20个、改扩建3个,新建学生宿舍130间,为24个贫困小学配备数字教育设备,选派县直学校优秀教师127名对4个乡镇进行支教,改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四是整合卫生局卫生院改扩建资金590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4个、村卫生室5个,培训村医32名,提高乡村医生补助,积极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是整合文化、教育、新农村等部门资金120万元,对村级文化广场配备音响、体育器材,每个村的农家书屋增加2000元图书,丰富广大农民群总的文化生活。
(三)积极培育致富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嵩县是河南省生态资源富集区,85%的县域面积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为此,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5A嵩县”理念和发展战略,就是按照“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全域规划、城乡一体”原则,把全县域作为一个开放式的5A级景区来规划、来建设、来管理、来营销,让每个嵩县人都在5A景区内幸福地、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总体目标是:建设5A嵩县,带富城乡群众,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路径是:环湖种牡丹、荒山栽核桃,林下养鸡羊、树间种草药,拦河造景观、农舍变宾馆,家家农家乐、人人服务员,等到2020年,人均十只草药羊,人均百只爬树鸡,人均三亩经济田,户均一人能就业,力争收入翻两番。全县已建成大坪万亩油菜花、木植街杨山、九店石头部落、大章太极山、车村芳香谷等7个休闲农业观光园,30个生态旅游村,促使山区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依靠参与旅游服务在家门口实现体面致富。目前,全县建成家庭宾馆近千家,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商户28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8万个。尤其是沿国道311和省道248,打造木札岭—天桥沟—白河镇百里农家宾馆长廊,直接带动就业1万人,解决了4万人的就业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种养业。结合贫困村的自然基础和发展实际,以搬迁安置点和整村推进村为平台,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引进中国森林控股、河南益豪集团、河南绿色阳光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发展牡丹、玫瑰、薰衣草等花卉苗木基地2.8万亩,栽植核桃22万亩、建成千亩以上基地村20个,种植烟叶4万亩,发展养殖场(户)2865个,总饲养量647万头(只),嵩县注册的 “爬树鸡”、“草药羊”品牌在全国叫响。河南益豪集团在旧县镇马店村实施包括万只种羊繁育场、10万种羊繁育基地、100万只羊养殖基地、100万只肉羊加工厂、500万只商品羊交易市场、28公里104种品种羊展示长廊等在内的草药羊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引进种羊5000只,已建成500只规模合作社32个,带动50只以上养殖户376户。为有效破解贷款担保难问题,我们探索了一个全新的贷款担保模式:即具有贷款担保资格的在职干部与农户结成对子,为群众提供贷款担保,干部与农户形成共同的投资主体。益豪集团为干部提供反担保,所贷资金由农户负责偿还,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农户、担保干部、村集体经济、保险金。三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坚持培训与输出相结合,提高务工技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整合嵩县中等专业学校、劳动技校、中医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强力发展职业教育,收缩长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着力打造旅游、采矿、电焊、电工、计算机应用、驾驶维修、卫生医疗、旅游导游等10多个重点专业,实行技术等级鉴定和订单培训,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县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税费减免等政策,农业、扶贫、科技部门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在部分乡镇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形成了“培训、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目前全县年输出劳务15万人以上,常年境外务工3000多人。
(四)加强两项制度衔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一是按照“两项制度衔接”,积极探索低保与扶贫相结合,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开展孤儿救助,为203名准孤儿、337名事实孤儿每人每月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600元。二是县乡财政筹措资金,通过乡镇敬老院改扩建,提高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将集中供养率由现在的45%提高到95%以上,实现贫困村五保户全部集中供养,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真正做到老有所养。三是实行差别化管理,建设保障房,通过“互助家园”,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留守老人做饭难、吃饭难、养老难问题。四是严格落实上级政策,将住院一次性花费报销标准提高至90%,将血友病等20个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试点范围,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将扶贫攻坚与农村党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两委”班子建设。利用“支书、村长”培训班和专家讲座,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注重从退伍军人、外出返乡务工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民担任村干部,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同时,从大中院校毕业生中选拔村官充实到各行政村。通过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带领广大贫困群众改善基础设施、谋划致富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13个搬迁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3个主体完工,其它正在主体建设;硬化道路65公里,占总任务的85.6%;开工安全饮水工程61处,竣工58处;完成1个乡镇卫生院、6座学生食堂、20个幼儿园的改扩建任务。预计道路、饮水工程6月底全部完工,学生食堂、幼儿园改扩建8月底前全部完工,年底前13个搬迁点主体全部建成。
版权所有:嵩县人民政府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28
网站维护: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子信箱:
技术支持:嵩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嵩县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