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前线军工什么条件下科技槽全开放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73|回复: 1
邓小平掌权后下马了多少尖端军工及民用科技项目
邓小平掌权后下马了多少尖端军工及民用科技项目 & &邓小平掌权后,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没必要在国防建设上花费钱财,要集中财力把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上去,所以,大量的国防科研项目、国防科技工程下马了。现略举数例。& & 1、运10飞机下马。& & 2、截至1982年,中国空军总计下马原定项目31项:其中主要有:⑴、远程轰炸机;⑵、对地强击机;⑶、空中优势战斗机;⑷、大型军用运输机;⑸、武装专用直升机;⑹、地空远程、中程、近程导弹。& & 3、截至1982年,中国海军总计下马原定项目11项:其中主要有:⑴、包括现在才出来的“093,094”;⑵、“092G”大型导弹SLV驱逐舰;⑶、中国早期航母& &4、截止1982年,第二炮兵部队下马原定项目多达45项:& & 其中主要有:包括了多弹头形式的“DF6A”固体发射的“DF7A”“DF12”空射火箭。& & 直-7下马& & 直-7是中国空军原定于设计制造,用来替换早期研制的mi4即直-5使用的。他的最大运载能力与适航性。均达到了俄罗斯产米8的基础。而在同时代出现的法国AS332。其性能与直-7设计参数十分接近。1975年定型后,在1978年原计划投入试验生产。但是,1978年一声“春雷”把这个“文革产物” 下马了。如今21世纪我国面临灾害却缺少直升机运输能力,唯一可靠的竟还是为数不多的俄国的麋鹿和美国的黑鹰。若曾有机会中国是否愿重新提高直升机产业?要是当年直7搞下去,这次救灾那会出现今天这种情况,至少你不卖,我自己可以造,现在自己又造不出,买又买不来,给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是青藏高原真的有事,装活塞式发动机的直5是飞不上去的,靠那24架使用了30多年的黑鹰怎么行?现在据说中国又在仿制米17,性能和直7差不多,走了30多年,又从头开始,本来只比人家落后几年,现在比人家落后几十年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毛的战略眼光是邓所没法比的.& & 直-8下马& & 现在的直8性能完全比不上已下马的真的直8,真的直-8是中国早期设计的武装专用直升机。其设计注源类似前苏联设计的米24。其性能绝对可以与当时欧美国家的武装专用直升机匹敌。原定于1979年试验生产!结果,1980下马。原型机于当年被解体.& & 歼8II一拖再拖& & 真的歼8战斗机,并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I型。而是在1974年就定型的歼8II。虽然中国国家军事刊物,对此作出了“技术处理”但是,早期设计的痕迹依旧显露了歼8II不属于80年代的特征。按照正常计划。1982年应该上马的并不是后来再一次从新翻新“放大样”长须鲸I。而是歼8II。但是那个时期没有“洋人”认可是很难设立项目。因此1984年在美国格鲁门公司首肯下,定型并且与格鲁门公司联合改进“和平典范”计划。也称“军刀1”中国空军为此耗费了10年的拖延时间。& & 歼9样机免遭解& & 歼9战斗机设计定型与1975年。这是中国早期设计的前鸭翼布局的战斗机。其设计好于歼8。是用作中国主力制空战斗机的项目。与同时代出现的美质F14A,法国幻影IIIV。都是同一个级别。其性能与作战能力均不在后者之下。原定于1979年生产的歼9战斗机,随即在80年初被下马,原型机按照要求应该在当年内解体。好在有良知的中国设计者,保留了它。使得今天你可以在航空博物馆见到他的身体。& & 歼10亦搁浅& & 原计划的歼10战斗机,是在歼9基础上的持续研发的,它的气动布局远比现在的半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采用大批的当时较为先进的设计。其技术注源含量不低于同时期出现的美国F16A,F15A。而且她是中国早期设计定型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改革初期,也被迫搁浅。好在以色列人慧眼!把它拿过去。& & 多项核潜艇被PK& & 093核潜艇计划,是中国海军早期定型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双壳耐压壳体建造。流式冷却散热核技术。潜射早期导弹。鱼雷10A尾流指导武器,反舰鱼雷管道发射导弹。CH1型作战指挥中心系统,K1型水下无反馈卫星接受系统。自导鱼雷规避系统。等等13项重要科技。094型是同时期定行的。他采用前者同类型类似的核技术。而且加入了消音瓦概念。是早期设计核潜艇中的佼佼者。对比美国70年代的核潜艇,它绝对不逊色与“培临斯”级。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它将以中国最习惯使用的方法“边设计,边改进”。顺延到80年代,他的能力与凶悍可见一斑。。但是1981年它与她的姊妹093被搁浅。而随后应该在1982原定上马的095,096级核潜艇。均在1980年被PK。& & 反导被扼杀& & 反导计划。中国早期设计于上海的卫星试验中心,曾经设计并且在西昌发射了1箭多星。而DF6型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早期最大的3枚搭载弹头计划。这是中国在人造卫星出现以后,又一次叫美苏震惊的举动。它的出现将使得中国获得与美苏几乎同步的“多弹头”能力。而且它具备了“二次载入”机制。这是美国在1979年才开始引入的。然而在80年代对和平和幻想中,它砰然倒地,被作为文革产物肢解,1998年,有人在废旧纸堆里面找到了他的设计原型图纸。上面占满了污秽。& & DF7惨遭肢解被销毁& & DF7计划,他的最大搭载能力达到6枚弹头。每枚当量12万吨。在搭载3枚弹头2枚欺骗弹头之际,他的最大飞行距离,抱歉!已经可以覆盖USA。而他的指导机制采用了惯性导航引导指导技术。这是中国首批采用这样设计的导弹。而同时期美国、苏联也开始采用。但是,好呀!终于世界人民看到它被需要它保护的国家肢解销毁。& & 大型驱逐舰计划遭雷轰& & 大型驱逐舰计划。这是中国海军自49年开始,仅有的一个大型水面舰艇计划。他是在原有基础上,从新设计完成。为了适当解决当时南部中国海域与越南问题。威慑南亚国家。延续扩展12海里。使用的。他的设计与法国海军的同时期“花月 ”,“梅临”级同等。采用了早期的箭楼和体结构,引入了作战指挥中心结构。为此研制了大型平板雷达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座标雷达。他是相控阵技术的前身。而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与1975年建造。1978年下水。他是第一艘安装了A型早期相控阵的美国海军驱逐舰同时也是采用了大平板三座标多普勒技术。但是中国原本与他同级别,同档次,同等能力的。准宙斯盾驱逐舰。在全民经商,国防靠后的热潮中,连图纸都没有留下。& &
10年未造1艘核潜艇中国在一声轰雷中结束了自己的先进以后,在1997年,1998年与俄罗斯联合研制(实际引进俄罗斯技术)使得093级核潜艇达到俄罗斯VIII级技术标准,但是这与中国早期设计的标准几乎倒退了1个量级别。094也是如此。中国海军为此却拖延了整整17年。在这17年内。美国海军发展了约6代。俄罗斯海军发展了3代。法国海军2代。英国2代。而中国,从1979-1989年,没有制造过1艘核潜艇。在下马风的同时,国防科研部门在全民经商,国防靠后的热潮中推行市场化、自负盈亏、军转民等,一些有丰富经验的科技人员被迫转业、转岗、流失。& & 下面再说说重大民用工业和科技项目的下马& & 自动放弃长城、曙光大型计算机项目& & 80-84年,中国果断选择了大型机计划即863工程的1代长城(曙光最早前身)。而日本,此时无论技术,市场。都基本与美国同步。但是,一贯自大的日本人,感觉自己在大型机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亚洲。因此,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始大型机算计研制。但是,在设计研发中,诸多技术难题至使日本感到难以前行。而美国为了达到早期的技术垄断,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误导日本大型机发展。阻碍其象XL大型集成电路发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80-83年。中国自己已经完成长城1代大型机,以及曙光1号巨型机的制造与研发。当时的,中国人因此刚刚改革开放,因此非常想得到自己与国际高科技技术的行业内标准相差的距离,生怕自己进入&闭门造车&时代。1982年长城2号大型计算机及其重要的技术资料,被那时天真的中国带到了&纽约国际科技博览会&&东京新技术交流会&。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技术壁垒,并且采取中国人一贯的&自卑弱点&,低着头走进所谓国际科技殿堂。在东京日本专家发现中国计算机技术遥遥领先他们的时候,十分丑陋的以所获得的美国诸多学术资料来对中国人进行科技欺诈。告诉中国人&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但是在美国,美国军方对中国大型机算机技术的高超,给予了十分高度的关注。在两者几乎同时代将进入亿次计算时代,美国军方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美国人思维不同于亚洲人,直线化,单一化。尤其在科技领域,有点刻意古板,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国希望与中国秘密制定&高级计算机技术协议&来控制这种技术流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这些华约国家。但是,中国没有答应。& & 日本,则是借此次交流会机会,于第二年自行开发所谓大型机算计系统&昭和1&,当时,日本精密加工的确比中国好,因此外观漂亮,不像中国的&土气&,中国专家们一度放弃了长城、曙光。1984年初863计划全面开始之后,由于当时北京政府强制下,该计划才没有被勒令下马。但是,中国科学院递交的报告称:长城、曙光,由于技术相对于西方国家,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建议作为民用。多么愚蠢的举动!无偿出卖了自己最先进的科技,而且还把自己骂得一无是处。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悲哀& & 1985年&XX&电脑公司,这是美国唯一一家全华人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体系电脑公司。美国政府为了技术封堵,迫使其XX公司与美国IBM合作。XX公司不得已,向中国求援。而此时,中国采取的一切对外软化外交,为了&睦邻友好&,断然拒绝XX公司回国,日本此时则果断接受。并提出邀请。但是,XX公司坚决拒绝与日本合作,于1986年宣布破产。自此INTEL从此打掉唯一个华人竞争对手,与APPLE一起完胜美国计算机个人系统霸主。& & 自动放弃工业自动化项目& & 1985年日本在&睦邻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参观了沈阳某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家再一次在日本&进口&同行面前显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几乎整个自动化项目都拿出来叫日本人进行所谓&审定&,但是作为日本此时完整工业自动化还只是一个&雏形&,而中国是已经成形的科技项目。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而已。1986年。日本对外宣布首次制造研发成功整体化工业自动项目。而此时中国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 自动放弃数字焊接系统& & 1988年就是美国和平典范计划刚刚结束。中国国内所谓&美国民主,西化中国&思潮不断上升。那个时代,一切国产科技技术都是垃圾的理论到处都是。上海X船舶制造与日本进行&睦邻友好&,把经过自己多年心血研制的&XXX型集约化数字焊接系统&无偿的又一次卖给日本。这套系统,是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在秘密条件下利用早期俄国电子机床,自己设计的。可以说80年代亚洲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但是,在日本&高度审视下&。被勒令下马。1989年中日签署进口日本大型焊接系统。大约是3亿左右美金。但是由于89事件被停止。1992年通过与法国XX公司交流合作,中国人才如梦方醒。引进的法国12亿美元电子数控设备。其中80%是中国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专家给审视掉了&。这些都是高科技。至于类似诸如用雅马哈摩托车技术换取中国宇航精确导航技术之类的愚蠢的所谓合作,当时的中国何止这些。要说日本为何至今民用技术,依旧强大于中国,其结果80%的贡献是来自日本的&友好邻邦&中国。还有众多的重大民用工业和科技项目的下马,比如船舶、数控机床,大型工程装备等等 ,在下马的洪流中,人才流失则是最为可惜的。& & 邓小平一贯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在他看来,凡是外国有的,我国就没必要自己造。这种观念致使我国的国防科技和现代化装备至少比应有的落后了30多年。(包公开铡整理2014年5月30日17:56:43)
来源.cn/s/blog_61ab7c580102ebs8.html
顶贴,顶贴
Powered by台湾的军事装备研发能力到底如何?
对这个比较好奇。因为感觉台湾中科院还不错啊?从中正战机到可以覆盖大陆全部(覆盖大陆全部?存疑)的导弹,现在还有沱江舰,现在从军情观察室据说反导系统可以拦截大陆全部型号导弹。那么台湾的军事装备研发能力到底如何?感觉华人都挺聪明啊,台湾和印度比谁强?
台湾那个中科院就一个雄风拿得出手吧?那个雄风大概就是台湾军工的底裤了。那个IDF就算了,美国提供全套技术还摔死试飞员,用来和幻影2000用来高低搭配的低档货,而略高于幻影2000的原版su27在大陆都快退役了,估计IDF面对歼8有质量优势覆盖大陆?你确定中国领土面积有960万而不是960?那个沱江舰不到600吨的排水在大陆这边只能叫艇,而且就造了一艘铺个龙骨就是个大新闻,大陆这边022不知道比它高到哪里去了,再说了,600吨带超量的弹药号称反舰火力比多数3000吨级巡防舰还高,照这个尿性052D可以自称武库舰了。拦截大陆全部导弹。。。美帝的天顶星科技都不敢这么说,还有,用40年前的古董货铺路抓号称反导系统是闹哪样啊。======================================================4.9 补充对于最高票有异议:倘若台湾也能像印度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说不定现在已经搞出能覆盖大陆全境的核威慑体系了。首先先说结论:这一点是不可能在台湾发生的,就算有全世界大国的齐心协力也没法达到,尽管很多人包括我对印度军工不屑一顾,但是有一个本质上的现状:印度是一个天生的大国下面说理由: 军工的实力由工业决定,而军工则是覆盖所有工业门类最大的部门,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没有足够的工业人口和土地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无法完成装备的研发——制造——装备这一完整链条的。现代装备不是兵马俑里面的秦弩,一辆第三代坦克的零部件至少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你就算从美国拿到了完整图纸工艺和生产设备,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你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完成生产的过程;这还是陆地上的坦克,如果是火箭呢?三代机呢?核武器就更难了,2300W人口的“国家”能够有足够工业人口生产成百上千的离心机?那你就把全岛的人口都填进去吧,那么台湾就陷入了80年代苏联的陷阱:没有人口来进入轻工业,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宝岛变成死岛。再看印度:就算印度的第二产业只有GDP的20%,只有4000亿美元,就算印度的工业产值只有中国的十二分之一但是:这样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印度,工业人口是台湾的30-50倍,土地面积是台湾的100倍。尽管我对印度的军工不屑一顾,但是这是未来继中国后唯一一个有机会能够完成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未来的对手只能是中美,而不是一个三万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的小岛。=======================================================补充:这个以色列也是个小国,人口也不多以色列有整个美国的工业体系作背书,台湾有吗?跟人口有关系?瑞典表示你在扯淡不好意思,瑞典同样逃脱不了这个规律。瑞典的军工的确是傲视北欧,但是也仅仅是傲视罢了,我谈论的是整个工业体系,而不是一两件军事装备,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估计你想说的就是JAS吧?想必S“坦克”和伟士比应该没有资格拿出来说的。而就算是瑞典军工体系精华的JAS:发动机先是404J,后来换装414G;格斗弹用的是AIM9和120,值得一提的是,相控阵用的是爱立信,这个相控阵还是很不错的。我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否定瑞典的军工,而是告诉你,瑞典军工在现代工业分工如此细化的时代,仍然能够研发出一款三代——三代半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人口在1000W这个档次的国家所能做到的工业极限,很明显,作为“半个飞机”的航空发动机瑞典没有动力(可以直接拿美国的发动机),也没有这个实力(工业人口明显不足)来研发了。里面有简氏防务对各国综合军工水平的量化评价:里面是没有瑞典的
前面回答的基本都对,不过要俺说:国民党玩军工尿性是一贯的。这是张作霖父子经营的沈阳兵工厂,当时规模和质量在东亚差不多算数一数二的,仿制的各类轻武器相当不错,甚至还有生产的过重炮和装甲车的能力。可惜九一八时完完全全就张学良败家给日本了。后来在日本的运营下,这个兵工厂在二战期间加大生产力度,成为侵华日军武器弹药最主要的供给厂家。( 1944年日本经营下沈阳兵工厂武器的月产量:步枪6000枝,轻机枪80挺,重机枪60挺火炮的生产能力:38式75 野炮、41式75山炮、94式75山炮、92式75步兵炮、88式75高炮的月产量都能达4-8门,94式37平射炮30至50门,81迫击炮10门到 20门子弹月产150至900万发,炮弹3万至5万发,手榴弹7至15万颗,250公斤飞机3万到4万无烟火药30-40吨,黑火药250-500吨,硝铵炸药200-450吨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的45%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囧!注:张学良你个败家的孙子)这是阎锡山经营的太原兵工厂,能够生产轻重火炮,这是阎锡山经营的太原兵工厂,能够生产轻重火炮,,,机枪,,炮弹,子弹。能够生产火炮是一大亮点。依靠兵工厂,阎锡山建了不少于10个炮兵团,在抗战中曾经打出过比较有气势的火炮齐射。不过由于工艺材料质量不过关,据说发射若干发炮弹炮管会变形,所以买家多是差评。买家好评的是晋造手榴弹,威力比较大,最高日产达十万多颗。阎锡山一直把这个兵工厂藏着掖着,生产的武器只给晋军用,对中央隐瞒地很深啊。抗战爆发后随着太原陷落,这个兵工厂也被日军占领,晋军炮团弹药供给断绝,阎锡山大价钱建起的炮兵团从此成为摆设。前面那两个是军阀控制的,整体来说,规模较大、种类较齐、管理不错。不过抗战开始后由于没有内迁后又被日本人控制。在整个二战中一直保持较高产量——可惜大多数是资敌。以下是国民党政府控制的兵工厂:这是汉口兵工厂,中央政府控制的最大兵工厂。抗战开始后完成了西迁(为毛不是抗战前就西迁没搞懂),所以没有沦落为敌手。内迁后和金陵兵工厂合并的新厂生产轻武器和枪弹,成为抗战中国民党军最主要的自造武器来源,但产能远远不能和同时期的沈阳兵工厂相提并论。抗战之前有段比较无语的一段历史是,国民政府曾经有段时间打算把厂子迁到巩县 ,结果人和机器搬过去了,相应厂房却迟迟建不起来,然后又搬回汉口了。这么重要的企业搬迁如此草率,俺也是醉了。这是巩县兵工厂。应该说,这个工厂算当时比较先进的,全套的德国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能够制造各种枪支弹药,其中包括马克沁重机枪、“花机关”、150mm重型迫击炮等名牌产品,甚至还有一个年产120吨毒气的化学战剂工厂(能生产催泪、呕吐、喷嚏等非致命毒剂,以及光气等致命性毒剂)。1937年受命西迁(怎么又是抗战开始才西迁?),可惜搬迁组织极为混乱,过程中丢失大量设备,以致失去生产能力。逃到湘西的一个分厂只能保持每年几百挺机枪的生产能力。虽然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但该厂被认为研发能力是最强的……所谓中正步枪就是这所兵工厂研发的……囧这是巩县兵工厂。应该说,这个工厂算当时比较先进的,全套的德国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能够制造各种枪支弹药,其中包括马克沁重机枪、“花机关”、150mm重型迫击炮等名牌产品,甚至还有一个年产120吨毒气的化学战剂工厂(能生产催泪、呕吐、喷嚏等非致命毒剂,以及光气等致命性毒剂)。1937年受命西迁(怎么又是抗战开始才西迁?),可惜搬迁组织极为混乱,过程中丢失大量设备,以致失去生产能力。逃到湘西的一个分厂只能保持每年几百挺机枪的生产能力。虽然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但该厂被认为研发能力是最强的……所谓中正步枪就是这所兵工厂研发的……囧除了这四大兵工厂,当时国内还有些别的兵工厂,以下为9.18之前各兵工厂月产量。汉阳兵工厂月出三十节机关枪52架、十年式山炮2尊、三七平射炮8尊、八三及七五迫击炮20尊、步枪200枝、自得来手枪200枝。 (国民党政府经营)上海兵工厂月出三十节机关枪64架、克式七五山炮6尊、克式陆炮1尊、八二及四五迫击炮50尊、六寸及八寸白郎林手枪20枝。
(国民党政府经营) 金陵兵工厂月出马克沁机关枪35架。
(国民党政府经营) 巩县兵工厂月出俄式双轮马克沁12架、十五公分迫击炮22尊、七九步枪1300枝。
(国民党政府经营) 华阴兵工厂月出三十节机关枪10架。
(国民党政府经营) 辽宁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十八年度规划全年出一三式轻机枪300架、一七式重机枪50架、七七野炮40尊,七五山炮26尊,三七平射炮50尊、十公分轻榴炮8尊,十公分五榴炮2尊,日出一三式步枪130枝。 (军阀经营)注:个人觉得这个数据被极大缩水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月出七五山炮30尊、十公分五榴弹炮3尊、自得来手枪400枝,冲锋机关枪1000 枝,日出哈其开斯机关枪20枝、三八式六五步枪40枝。
(军阀经营) 广东兵器制造厂月出手提机关枪15架、七九步枪1200。
(军阀经营) 成都兵工厂月出机关枪若干、自得来手枪若干,日出步枪数十枝。
(军阀经营) 1931年之后,国民政府对兵工厂进行了一定整合和扩大经营,有一定增长。不过,经历了翻天覆地的黄金十年的蓬勃发展,在日本帝国主义即将要亡国灭种的强烈刺激下,国民政府军工生产组织协调能力表现相当差,战争军工准备远远滞后现实军事威胁。当然,你要说国民党政府没有准备战争也是委屈他了,只不过,他更多的资金用在进口军火上了。有个统计说当时国军有一半是使用的外国武器,其中最主要的进口国是德国,另外英国、法国、美国、比利时、苏联、日本等也有大量武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当时进口武器质量肯定比自产好,但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是战争期间这种出口很容易受到制约,比如德国就在77事变后停止对华出口军火,二是后勤保障难度成倍增加,打个比方,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步枪居然有44种之多(步枪44种:七九步枪(汉造、巩造、粤造、奉造、川造、江南造、晋造、德造九八式、德造八八式套筒、德造二十四年式、比造二十四年式),六八步枪(沪造、粤造、奥造、菲利宾),十一公厘步枪(德造格拉司毛瑟、德国造九响毛瑟、德造单响毛瑟、黎意五响、黎意单响、英造马梯呢、英造比伯地),八米厘步枪(日造村田式、奥造曼利夏、奥造赫德曼边针),三分五步枪(法造哈乞开斯、美造温者司、英造林门登边针),六五步枪(日造十三年式、日造三八式),七七步枪(比造、奥造史高达),四分五步枪(英造林门登边针、英造士乃德、美造米斯力),德造九响毛瑟十公厘步枪,英造太白胎六分步枪,法造法得利步枪,美造哈乞开斯十一厘步枪,美造云吉司一生一步枪,美造七米厘步枪,俄造7.62步枪,俄造单筒一生的毛瑟枪,意造六六步枪),口径不一,弹药生产和保障难度成倍增加。(几个内迁的兵工厂才尼玛几条生产线?)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呵呵~ 好像目前的台军还是这个主流思想。真不知道梧桐了,丫拿什么来消耗。在这样情况下,整个二战期间,看看下图这个表,国民党政府治下的军工就是一个笑话。各国军用飞机产量: 美国262524架,英国124164架,140885架,144183架,日本62036架,意大利13371架,中国呵呵呵呵。 各国坦克产量: 美国:轻型29680辆,中型50632辆,重型2202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0633辆 :轻型5968辆,中型19516辆,重型1830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1044辆 :轻型17438辆,中型67352辆,重型8467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18975辆 日本:轻型3934辆,中型2576辆
中国:轻型呵呵 中型呵呵 重型 呵呵 自行火炮及突击炮呵呵呵呵呵呵各国军用卡车产量:美国2382311辆,英国480943辆,345914辆,197621辆,日本汽车总量为164268辆,意大利汽车总量84625辆,中国呵呵呵呵。 中国抗战八年武器产量状况:步枪55万支 轻机枪4万挺 重机枪2万挺 82MM以下的迫击炮12500门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 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
咱们这是八年的产量,比人家多一倍的时间好不好。你说,我们先辈拿什么跟人家打仗?怪不得这么多壮丁死的不明不白呢。除了产量无语,国民政府组织能力更是无语。与其他国家动辄总体战、全面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服务军工相比,中国军工及其配套企业可谓是艰难生存。比如:1943年,重庆18家铁厂中14家倒闭,4家钢厂中1家钢厂倒闭……在被的国家玩命提高钢铁产量的同时,我国居然还能上演这等钢铁企业倒闭停止生产的奇闻,连《中央日报》都尼玛看不下去了: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不要强调困难哈,就是在鹰酱战略暴力轰炸下,日本都能采取遍布农村郊区家庭式的小作坊维持军火生产。要是单靠国民党政府自己打抗战,要是没有各种苏援、美援支撑,我在猜常凯申会不会1940年就跪了。相比下,TG玩兵工简直就是甩KMT一条大街不止了,当然,开局难度要增加10倍以上。这是八路在太行山附近黄崖洞场景还原。机器很破是吧?不过,就用这破烂,这个厂居然做到了月产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炮弹3000余发,还制造刺刀等武器,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有人老是问共产党在敌后武器装备弹药从哪里来呢?可以回答的是,除了缴获的,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自产的。没这点本事,根本维持不下这么多的战斗人员。这是八路在太行山附近黄崖洞场景还原。机器很破是吧?不过,就用这破烂,这个厂居然做到了月产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炮弹3000余发,还制造刺刀等武器,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有人老是问共产党在敌后武器装备弹药从哪里来呢?可以回答的是,除了缴获的,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自产的。没这点本事,根本维持不下这么多的战斗人员。前面有人问八路兵工厂有没有造出过自动步枪,答案是确实造出来过。见下图。这是兵工厂工人使用废枪管试制的半自动步枪。从外形上可以看出是在日军38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导气活塞如图在枪身右侧。日晋绥区政委关向应在延安病逝,为了纪念关向应同志,研制人员将这款步枪称为响应式自动步枪。该枪产量极少,仅十余支却是中国在自动步枪上一次伟大的尝试。我猜主要还是受制于工艺和材料,没法大规模生产。这里引用一段资料对比下国军和共军生产的掷弹筒,可以看出双方军工业水平的差异掷弹筒是二战中中国战场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是一种轻武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迫击炮,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隐蔽性很强。只要装备使用是日本和中国。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日军使用最广泛的,其主要性能数据为:口径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与掷弹筒相配的炮弹 是九一式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外有纵横刻槽,将弹体分成50块(就是我们俗称甜瓜手雷),装有TNT炸药6.5克,理论杀伤半径为8米。  日军侵华后,由于见识到掷弹筒的作用国军和八路都曾使用过并且仿制,先看国军早在1934年的就开始仿制日本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1938年改进新式掷弹筒,命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但是这款掷弹筒的射程也只有250米。整个抗战期间,国军的军工企业生产了4万多具掷弹筒,还有多达150万枚的榴弹(平均每门三十多枚榴弹)。不过由于射程远近于日军同类产品,国军掷弹筒射手在对抗中非常吃亏。  八路军
黄崖兵工厂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八路军方面称为五零小炮。[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国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是又借鉴国军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自己的一个系列产品。]
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在掷弹筒规模产量上,国民党政府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在创新和进取上,TG的兵工企业值得赞赏的更多。黄崖工厂最后发展成9个兵工厂和1个试验所。到解放战争时期,工厂增至26个,职工达1.4万余人,制造的武器达50多个品种,据说,其中包括高达这种神秘武器。国军名将张灵甫将军所率的整编74师就是受到装备高达的华野围攻而战败的。张将军自杀成仁前曾赋诗一首:不是国军不努力,奈何共军有高达。从侧面反映了共军兵工厂的开挂能力,国军输的不冤枉啊! 最后奉上的是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所谓“军工科技成就这是国民党国民政府1947年制造的“蜂鸟”乙型直升机,共轴旋翼,在应该说概念比较新,可惜毫无实用价值这是国民党国民政府1947年制造的“蜂鸟”乙型直升机,共轴旋翼,在应该说概念比较新,可惜毫无实用价值这次民国政府研制的“研驱一号”战斗机,该机由美国人主持研制,使用美制发动机。由于国内航空工业基础太渣,试飞都没完成便无下文。这飞机挺漂亮,可惜了。就算是偶尔有昙花一现的设计,但是由于国家工业基础、社会动员能力、对科技人员重视不够,所以,国民党的所谓军工研发要么好大喜功狂妄自大,要么毫无自信不敢创新,国军威武,蒋公神奇,100年尿性不变。好吧,我就是鄙视果党。如果不是他把军工玩这么渣,如果我们的先辈能够拿够多够好的武器上战场,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坦克飞机大炮,我们还会付出2000万生命这么大的代价么?(我把WW那个号称仅次于美国的,但实际指标还不如淘宝上组装货的无人机删了,感兴趣的自己百度吧。)
台湾虽然在发达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但好歹是一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工业社会,其军事装备研发能力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怎么说也能排进top20%甚至top10%。能研发超音速反舰导弹、隐身导弹艇、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地区(即使是自己只能造个壳子里面设备全进口这种程度的「研发」),抻出手指脚趾就能数得过来。别说研发了,哪怕是把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保养维护好,都已经超出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的能力上限。以海军装备为例:当年前苏联送给印尼一条近乎全新的巡洋舰,没过几年就报废改成监狱了;前些年土豪油霸阿联酋从荷兰买来两条二手护卫舰,结果玩不转,干脆改成了游艇。台湾这几十年来能够维持一大批进口舰船、尤其是基德级这种万吨大驱的作战能力,还能自行组装并改装佩里级护卫舰、自行设计建造大型补给舰和隐身导弹艇,近来还开始推进「潜艇国造」,这能耐在东南亚差不多都可以横着走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台湾是中美角力的前沿阵地,周边虎狼环伺。拿当今世界两大反动堡垒的标准去衡量台湾,自然会觉得其军事装备研发能力弱爆了。印度的情况也与之类似,比台湾强一点吧,毕竟印度能搞坦克、弹道导弹和原子弹。不过这也跟国际环境有关——倘若台湾也能像印度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说不定现在已经搞出能覆盖大陆全境的核威慑体系了。
沱江舰?你说那个吹自己RCS只有渔船大小的渔船大小吨位的沱江舰?
这种对比意义不大,欲以一省之力抗衡天下么。。。WW的军工虽然逗但好歹能造点飞机导弹军舰神马的,i don't fly从八爷一直打到歼20(&﹏,它研制出来的时候是给大陆带来不小的压力的,那时候主力还是六爷七爷呢,八爷得留着对付F22⊙﹏⊙,雄风云豹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世界上能研制武器的也就那么几个,呆湾陪坐末流,人家只是个2300万人口的小岛,你让它跟东亚某几个流氓就是耍流氓(⊙o⊙)。它的硬件实力世界能排十几二十位的(你说软件?草莓兵笑而不语)
前面干货很多,我就来抖个机灵好了从这个新闻来看,台湾的军工研发能力其实强的离谱啊。
东南网10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据台湾“中央社”29日电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29日宣称,若获得执政权,明年将会启动新构型1500吨级潜艇研发,及垂直起降战斗机研发,潜艇计划在10年内下水成军,并进入量产。
蔡英文与竞选团队当天提出所谓的,宣称2016年到2020年间,希望为岛内航天、造舰、资讯安全创造约2500亿元新台币的商机。民进党计划利用高雄、屏东、宜兰等船舰工业,明年开始启动新构型1500吨级潜艇的原型艇研发。除了无人机项目持续研发,民进党若执政,还会推动高级教练机的自研自制,并且启动下一代战机的研发。
民进党还提出建立“第四军种”,岛内称为“资通电军”,希望在2019年成立,在2024年完成功能的充实与人员的满编,届时会有6000人的规模。十年内自研潜艇,第四代战斗机,无人机,高级教练机,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且强调下一代战机要从机体机构到发动机都自己研发,同时潜艇还要在十年内就下水成军,偏偏这一切总投资还不到3000亿台币(约80多亿美元)这研发速度和投入产出比,真是光耀古今台外,被过中美。
此图虽只有几架灰机
不过基本已能说明目前湾湾无论在军事装备还是军工研发还是军事心态上面对大陆时的情况或者用此图作者及评论原话来个补充说明:“成飞秋山澪携棍子筷子中秋豹哥外加发财对I DON'T FLY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围观,王师没戏了”哦至于有人问IDF一直试图对阵的八爷呢?八爷枪挑F22去了
没空搭理IDF折叠我吧
感觉等于啥也没回答
吹逼太多了吧。中正号这玩意搞到后期还反过来把自产机身卖给了美国人,挺长脸但也就这样了。经国号美国人给了很多图纸和技术援助啊。连印度都是这几年才做到导弹覆盖全中国,还不保证实际战斗力,台湾那雄风极限射程300公里连覆盖台海海峡都做不到。沱江舰明显是走了高大全的歪路,作为轻型舰艇居然敢塞这么多武器,重心被迫拉高,结果现在刚服役爆出适航性差的丑闻,其实也是意料之中。买个老掉牙的铺路爪就是反导了?美帝的TMD和NMD哭晕在厕所。台湾的军工在蒋经国时期是个巅峰,但即使是巅峰也不过是搞出了经国号。现在台湾的军工是一直走下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到谷底。从这几年的台北防务展就能看出来,台湾能拿出手的只有万年不变的雄风和性价比感人的云豹。轻兵器方面就是一堆山寨(山寨AR,山寨M14EBR,山寨M40,山寨SCAR还超重了)+脑洞(IPHONE4当瞄具的超短机枪),唯一还有点救的就只有40毫米火箭筒。雷霆2000火箭炮这玩意宣传得厉害但实际水平并不出众,但对于台湾来说足够了。
在同等体量的国家或地区算是不错的…不过他们的媒体总要和大陆比,比不过就拿美国或者日本和大陆比,比赢了还要嘲笑嘲笑大陆…有点像高中里的尖子生一定要和研究生在学术领域一较高下,输了还总说他哥有多牛逼多牛逼一样…
收拾菲律宾还是有点富裕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女前线s评价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