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武器出现武器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有哪些?_百度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武器有什么???并且说上关于他们的事实1_百度知道盘点首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武器(图) - 军事历史 - 奥秘世界
盘点首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武器(图)
作者:aomicom
字体大小: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噩梦。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佔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原因除了当时的战术影响以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科技&,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让我们回顾一下在中首次使用,或者得到快速发展的武器。
1.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诞生于一战前,但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在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仍然还有应用。德军一线部队由于步坦协同的需要开发了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但MG08式马克沁机枪仍然在德军二线部队中服役。在中国,马克沁机枪被仿制生产,称民24式重机枪。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建国后,民24式马克沁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2.巴黎大炮
日7时20分,&声巨响突然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响起。伴随著滚滚浓烟,从睡梦中惊醒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之后,每隔15~20分钟就有爆炸声在巴黎城内响起,一直持续到下午。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
可是,对于电台的说法,巴黎市民并不相信,因为他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声。事实上,这种被命名为&威廉火炮&的超级巨炮就是德军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鉴于其威震巴黎的业绩,德军又把它称为&巴黎大炮&。
关于的文章
猜你感兴趣
关注周排行
关注总排行当前位置:
>>>世界大战被称作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下列新式武器不是首次出现第一..
世界大战被称作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下列新式武器不是首次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是A.毒气弹B.坦克C.原子弹D.飞机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子弹首次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号和9号&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出两个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故选C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原子弹是二战时期出现的新式武器,本题还可以联系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内容。1964年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了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世界大战被称作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下列新式武器不是首次出现第一..”主要考查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西欧沦陷,日本投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西欧沦陷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5.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攻克柏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两次世界大战数据比较:闪电战:德意志国防军在二战中大规模运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德军将领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德国入侵波兰: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迅猛推进,很快占领波兰西部。在此期间,苏军也进入波兰,占领东部地区。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东部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年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政权上台,形成二战的欧亚策源地;3.客观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德国闪击波兰:德国闪击波兰:日凌晨,德国实施白色方案,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波兰的军队很快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静坐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从1939年9月当德军进攻波兰时到1940年5月德国真正进攻法国之间,但在西线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德国的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法国陆军在波兰沦陷后没有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也没有进行新的特殊部署,而是守在马其诺防线之后,等待德国军队的进攻。马其诺防线:马奇诺防线,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电车通道。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法国迅速沦陷的实质:德国发动二战后,英法准备不足,没有对德国采取相应措施,是绥靖政策的延续。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1.德军采用闪电战,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2.法国消极防御;3.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4.意大利趁火打劫;5.法国国内在德国入侵后没能组织有效的防御。二战入侵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始末: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西欧国家。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其诺防线的北端。这使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进逼,而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着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线生机。当时的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于是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5千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危机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战斗力,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奇迹。波兹坦会议: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他的同意。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日本投降: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1.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2.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后;3.重申波茨坦公吿,笫八条的《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4.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5.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6.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2.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消灭日本关东军;3.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展开全面反攻。 日本投降的意义:1.标志着轴心国集团的彻底溃败;2.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密苏里号签字仪式:
发现相似题
与“世界大战被称作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下列新式武器不是首次出现第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10271721661882021987021843981972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