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会讲神、主,还有教会讲韩国邪教上帝的教会,相信哪一方靠谱?

当前位置:
>>>恩格斯说:“卡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
恩格斯说:“卡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B.卡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C.卡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卡尔文主张加强王权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理解题干意思,恩格斯的意思是卡尔文主张民主和共和的教会,实际上强调教会的独立性,如: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这实际是对王权和教权的挑战。所以卡尔文并没有主张加强王权。答案为D。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卡尔文新教主张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恩格斯说:“卡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主要考查你对&&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加尔文宗教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加尔文宗教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①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进行宗教改革: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所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在他们的支持下,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发展。但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了英国大片土地和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传播的影响: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教会情绪更加高涨。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受新教影响,主要是受加尔文教的影响。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2、内容:(1)1532年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法令:规定:教会立法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影响:1533年在由国王亲自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莱默主持下,法庭正式判决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宣布了他与安妮?布琳之间的合法婚姻。被亨利八世的狂妄所激怒的教皇于1533年发布诏书,判决他的离婚无效,并以开除教籍相威胁。亨利八世则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一系列对抗罗马教廷的法令,终止向教皇交纳一切岁贡,宣布英国国教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教会,只服从国王的权威。(2)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影响:标志着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3)年实行了一系列新教化的改革:内容:废除修道院制度,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及其他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影响: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 3、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限于教会行政方面,他确立了国王对英格兰教会的至尊地位,惩处了一批否认国王至上权威的主教和修士,还有拒绝承认亨利离婚合法性的臣民。他把370多所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使英格兰的修道院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世俗地主和乡村贵族的财富大为增加,他们因而成为拥护宗教改革的最坚决的力量。但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英国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天主教教义依然是英格兰教会的正统信仰。4、结果: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5、影响:建立了必须服从英王意志和国家法令的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专制王权,要求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自己需要的廉价教会,形成清教运动,后来以清教为旗帜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亨利八世和他的女人们:
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国王亨利八世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自从14至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作为民族国家而日益勃兴。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比较集权的“新君主制”。为了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这一王朝最著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借口教廷干预其婚姻而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亚瑟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就是安妮?博林)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砍头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肺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妇,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Boleyn。而安妮?博林当初不愿像她妹妹一样只是做国王的情妇,于是给予亨利八世巨大压力要求成为“公众认可的”皇后。当然最后通过亨利八世与教会的决裂,不需要再获得教皇的批准,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娶AnneBoleyn为皇后。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1)产生:公元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2)定国教: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分裂: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4)神权统治的确立: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通过整顿,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②天主教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③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2)表现:①经济上: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②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教堂星罗棋布,人人信教,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赎罪券: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皇乌尔班二世(PopeUrbanII),于1095年,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运动,为了让十字军战士加强其宗教信仰,教皇宣布所有参军的人,可以获得减免罪罚。并为每一位十字军人发放赎罪券。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罪罚”。开始决定100年出售一次,可是尝到甜头之后,于1400年时调整为50年一次,到了1450年又改为每25年一次。到了1501年贪财的教皇宣告5年出售一次,到了1506年干脆改为1年出售。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由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教阶制度:天主教会按照等级制度组成的教职体系和教会管理体制。罗马帝国后期参照帝国的官阶体系而形成,后逐步扩展定型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教阶制的主体由主教、神父和助祭三个品位组成。主教品位又分作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即首席主教,一国教会组织之首或首都所在地的主教)、大主教、主教和一般主教等级次。助祭之下还设有一些其他较低品位。教会管理体制则依照这一等级层次,逐级对下行使管理权。罗马教廷把整个西欧的基督教组织及神职人员,按着这一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统统纳入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组织体系之中。&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1、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2、不同: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通过在个人的虔敬信仰中与上帝直接沟通,而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则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加尔文的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2、内容: 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在加尔文看来,《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授意写出来的。因此,《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和路德一样,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笃信;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建立日内瓦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使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归正宗的坚强堡垒; ③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一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加尔文则把人的工作、日常生活以及一切世俗劳动,都看作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崇高目的,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的意义,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他认为在发展生产,聚敛财富方面越成功的人,便是为上帝增加了更多荣耀的人,也一定是为上帝所拣选的人,也就能够成为社会上越受尊重的人。“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因此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 ④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据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上帝,为了灵魂的得救。 ⑤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日内瓦的教会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训练与审查预备牧师,并施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事则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小议会推举2人、60人议会推举4人、大议会推举6人)和牧师5人组成。宗教法庭负责监督信徒的宗教生活和审理宗教案件,并找出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还规定:星期天,除某些人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家畜外,垒家人都应去听布道。如果有人在布道开始以后才到会,则予以警告。仍不改正,罚款3苏。凡唱下流放荡的歌曲,跳舞者,监禁3天,然后送交议会,对酗酒、赌博、吵架,放高利贷的人,也有相应的处罚。 ⑥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加尔文一方面坚决反对天主教义和罗马教廷,但另一方面又迫害他所反对的教派和个人。日内瓦市民上层在夺取政权后,就加紧对市民的控制,强制市民遵奉加尔文编订的《教会信条》、《教理问答》,连生活方式、娱乐等都加以干涉。加尔文在日内瓦工作二十余年,帮助日内瓦市建立加尔文教派的神权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也同样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凡不同意他的主张的人,或遭迫害,或被迫离开日内瓦。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和解剖学家塞尔维特因批判圣经和三位一体说,竟被加尔文用火烤了两个钟头以后烧死。 3、影响: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广泛的传播。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派,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4、作用: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
加尔文(),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日生于法国北部努瓦荣。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523年到巴黎就学;后赴奥尔良大学学习法律,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1531年回到巴黎,专攻神学,约1534年成为新教徒。1534年因提倡路德教义亡命瑞士的巴塞尔。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原理》。该书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此后,除短期被迫离开外,一直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因此,有人称加尔文是新教的教皇,日内瓦是新教的罗马。日死于日内瓦。有《加尔文全集》52卷传世。加尔文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班克罗夫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尔文是美国之父。菲利普?沙夫: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德国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vonRanke)说:“加尔文是美国真正的立基者。”法国历史学家论到加尔文宗信徒时说道:“这些人是英国真正的英雄。他们建立了苏格兰,他们也建立了美国。”这些都说明了加尔文深远的历史影响力。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The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宗教改革的地位与影响: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其结果是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动摇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得以广泛传播,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发现相似题
与“恩格斯说:“卡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7192242066208342230980248067208397为什么网上有人说基督教会是邪恶的,圣经已经抛弃了教会,而教会被魔鬼掌控,人在里面祷告无法传达给上帝_百度知道               
教会那些常见的逻辑矛盾
x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阿伯拉尔说过,我们当今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挽回那些已被世人肯定,但因世人普遍认同而被忽略的真理。这句话的延伸也有道理,有些在教会中我们普遍认同的理念或者表述,也许恰好违背了基本的逻辑。我们反观一二:
一、常见的逻辑矛盾
1、&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是某些神学派别对加尔文教会的简单化总结。问题是,既然是&一次&,就有逻辑上的&两次、三次&;既然是要强调&一次&得救,&永远&得救,那就不可能还有&一次&和&永远&的并存。如果这句话神学上可以成立,应该是&一旦得救,永远得救&。
2、&蒙恩的罪人&:这是另一种基督徒习惯性的自谦之称。但逻辑上看:如果一个人已经蒙恩be saved了,就不应该还是罪人了,如果还是罪人,就还没有蒙恩。这句话想表达的是:我虽然蒙恩了,但还是会犯罪。但会犯罪不代表就是罪人,这种神学和逻辑上都不是同一个概念。
3、&奉耶稣的名向耶稣祷告&:既然是奉耶稣的名,怎么有向耶稣祈祷?逻辑上不成立。在圣经中,耶稣教导的祈祷是向父神祈祷,比如,祂教导的主祷文,都是向父上帝祈祷。我们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是代表我们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以基督耶稣中保的救赎立场向父神祈求。不过,在神学上因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当我们向耶稣祈祷,就代表了同时是在向父神和圣灵祈祷。
4、&因为有人在那个节期因为拜过鬼,所以基督徒不能过那个节&。代表性的观点是安息日会反对过圣诞节,认为圣诞节是罗马人拜太阳的节日,因此基督徒不可以过圣诞节。另也有福音派教会认为,中秋节是中国人拜月亮的节日,故基督徒不可以过中秋节。这些表述都有严重的逻辑和神学性的错误。首先,所有的日子都是上帝的日子,魔鬼无法占有上帝创造节日。其次,有人在某个日子拜过鬼,不代表那个日子就成了鬼节。你过还是不过,它都是一个日子。第三、罗马人悔改以后,把他们最大的节日献给上帝,用来记念上帝而摒弃对太阳的敬拜,这是他们悔改的表现,而不能作为不可以记念圣诞的理由。第四、中秋节等原本并非拜月亮的节日,而是有人误用了对月亮的敬拜,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在这一天做错了,而废弃这一天。试问,哪一天没有被人类误用过?因此,如果我们因为那个时候,或者那个地方敬拜过偶像而废弃它,除非我们离开世界方可。这不是圣经的价值观。圣经的价值理念是尽一切的可能见证基督。
5、&决志不等同重生,因此传福音不可以有决志&。这似乎是一个叫做保罗许华者的观点。固然,决志不等同重生,有很多基督徒以为带领一个人决志祈祷,就完成了传福音的工作,这当然是误解。许华的观点是,决志没有圣经根据,故不可以有决志。实际上,使徒时代,有人一旦表示愿意信主,教会就给他离开施行洗礼。那个说出来表达信主的心志,和接下来的水洗,就是决志信主的表现和标志。因为决志不能等同重生,又因为圣经没有决志一词,而废弃传福音中的决志,这中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在当代教会,我们无法给一个愿意信主的人离开施行水礼,如果以决志的形式表达自己信仰的心志,不仅有使徒教会的依据,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6、&&耶稣&的像不是偶像,十字架代表了神圣的能力。其他画像就是偶像&。很多教会习惯性地把一个标志为耶稣画像的人物像作为耶稣的象征。他们不仅不会稍微忌讳可能的涉嫌偶像敬拜,而且把那个画像当作上帝同在的标志。另有教会把十字架当作上帝附身的象征,不仅要对着十字架祈祷,也以十字架当作上帝神圣临在的象征。而相反,如果有任何带着宗教意味的象征性画像,他们就会觉得极不舒服。比如,他们邀请佛教徒到教会礼拜,但如果佛教徒邀请他们去庙里参观,他们就会害怕被魔鬼附身。试想,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上帝比魔鬼更大,你何以畏惧庙宇?如果某个画像可以象征耶稣,和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偶像崇拜有何本质不同?
7、&不可偷窃却理直气壮地盗版&。我们都知道不可偷窃,但在教会里,盗版确实习以为常,甚至带着某种属灵的理直气壮的自豪感去做的。这一点,直到今天那些参与盗版的教会或者德高望重的教会领袖都没有任何愧疚感,甚至是冠以为上帝盗版,所有的恩赐都是上帝赐予的名义去盗版。当然,中国教会盗版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比如,出版不易,教会需求太大,没有合法和合适的途径为教会提供足够的资料。但其实并非所有的盗版都有着善良的目的,有些纯粹就是为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一个网络时代,依旧有很多网络盗版的现象,盗用他人的版权,作为自己的原创,这就有沽名钓誉之嫌了。盗版不仅是偷盗,而是一种践踏他人劳动成功,不尊重作者的行为。上帝是创造的主宰,祂也希望祂创造的人类有创造性creative。因此,尊重创作是对上帝的尊重,抄袭和盗版是对上帝的僭越。
8、&常讲感恩,却反对具体的点赞(赞赏)&。如果你去看看佛教的平台,你就会对他们平台发展的速度,阅读量和读者的赞赏感到诧异。在自媒体、轻媒体时代,基督教是被其他宗教边缘化的。佛教徒有大量的赞赏,因此,他们可以办高质量的媒体。而在基督教内部,我们享受很多人辛苦原创的文章和释经等资料,以及教会免费的,连广告收益都没有的APP,却很少见基督徒有多少赞赏以支持文字福音的事工。在基督教媒体中,读者阅读量和赞赏的比例大约是五百分之一。和基督徒动不动嗤之以鼻的佛教媒体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奇怪的是,基督徒常见感恩,你阅读了他人的文章,提升了你的价值,你使用了人家的APP,难道就不该有一点廉耻的赞赏行为吗?更奇怪的是,很多人在网络和平台上对自媒体创作基督徒指桑骂槐,甚至咒诅性语言都派上了用场。试想,你使用人家的原创,提升了你的价值,为何就没有与你宣称的感恩相应的行为?还要指责他人不该设置赞赏?你不点赞也就罢了,还要用咒诅性的语言咒骂原创点赞(赞赏),这符合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吗?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信平台,也需要一个至少五人以上的创作和美编的团队。难道人家不需要养家糊口,难道维持一个媒体不需要付出成本吗?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约需要40分钟的写作时间,而一次编辑则需要3-5个小时。他们靠什么维持?难道我们要拱手让出一个庞大的媒体市场?在新媒体时代,让我们的教会缺席吗?
9、&不可拜偶像,却常拿基督徒明星说事&。基督徒高升宣扬不可拜偶像,却广发喜欢宣传某某明星是基督徒,甚至以诈传诈地声称某总理于某某时候受洗。且不说大多数都是假消息,就是真消息这与基督教的合理性有何关系?难道这些名人信主就证明了基督教的合理性?难道他们拒绝基督信仰,我们就失去了信仰的合理性?基督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名人的基础上吗?这是赤裸裸地丢弃救恩,用破烂不能盛水的池子承载伟大的救恩之泉。
10、&不可撒谎,却常会夸大教会的影响力&。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把中国基督徒人数夸大为上亿,甚至1.5个亿,甚至更多。有些是真诚的误解,有些是故意的夸大。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一点调查研究,就无限制地夸大数据和教会的影响力,都涉嫌了撒谎。对基督教的传播百害而无一利。
11、&不可亏欠人,却普遍被亏欠传道人&。毫无以为,一位负责任的传道人比大多数社会岗位都要辛苦。圣经的教导是,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旧约时代利未人的收入高于普遍的以色列人的平均值。加尔文的要求是,牧师相当于教授。且不说中国教会能否做到如此。大多数地方的传道人都是社会收入最底层的人群。教会残忍地苛刻传道人的待遇。以南方为例,某些城市小学教师的平均收入为1.3万。而这个数字往往是传道牧师的三倍。一个全职牧师抵不上一个小学教师的三分之一。这不仅是传道人的辛酸,更是整个中国教会,和教会机构的耻辱。我们的教会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传道人,淘汰掉不合格的传道人,同时,也应该提升传道人的待遇,以符合圣经那不可亏欠人的教导。
12、&强调分别为圣,教会管理和世俗社会没有两样&。我们一方面在讲台大讲上帝的心意,一方面却在教会的行政和管理上依旧采用了封建式的独裁机制,有些教会多年没有任何管理层的换届,即便有过,也不过是认为的玩弄教会的操作程式而已。这已经成了中国教会的潜规则。称呼耶稣为主,却依旧是人治独裁。高呼唯独圣经,但教会管理就立马变成了&中国特色&,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却常以上帝之名做非义之事。实际上,他们是选择性地相信圣经。
13、&宣讲福音活不出福份&。圣经明明说到圣灵所结的果子是仁爱喜乐和平&&但你看到很多基督徒,不一定有喜乐平安。教会宣讲福音,信徒却没有活出福份;谈赦免却常见罪疚的捆绑;讲求圣洁却走不出罪恶的泥沼;传讲神却没有神迹;讲解圣经却未必经历圣经;讲包容却容不下异己;彼此相爱却相互诋毁。使徒时代的教会是&使徒大有能力,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没有一个缺乏的&。这才是一间正常的教会。笔者深恶痛绝成功神学(你可以参看笔者的&我为什么反对成功神学&一文),但我更不喜欢失败神学。信仰不以世俗的成功为目的,但更不是以失败为结局。整天愁眉苦脸,被罪恶深深捆绑,这不是上帝的心意,也不是圣经教导的基督徒应有的生活形态。
14、&相信真神,却不信神迹&。很多神学院老师自称福音派,强调唯独圣经。但对圣经中明显记载的那些耶稣和使徒时代的神迹奇事是嗤之以鼻,要么认为是神话,要么说当代不需要神迹,甚至有人认为,神迹时代是先知和使徒时代的特产。神迹在汉语的语境中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上帝做事的事迹。有神就应该有神的作为,如果上帝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不改变的,为何那个时代有神迹,现在就应该继续有上帝的工作。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就应该相信,在这个时代祂依旧能做奇妙的事。
相关文章:
·经文注释·
       
Copyright &
Jnmd.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又名: )
邮箱: (#改为@) 网站QQ群:  客服QQ:
基督福音网站,内容由热心肢体亲笔或惠寄或转投,部分为本站扫描收集整理,版权归基督所有,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原作者联系我站处理,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邪教上帝的教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