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领导对作为下属的老师说好好照顾某某老师 英文学生,那个老师会怎么想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_写给某某的信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
学习啦【写给某某的信】 编辑:秀珍
  作为中学生,关心学习,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情写封信给相应的领导吧,或许你会有好的收获~!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篇一
  一位中学生致美国布什总统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布什总统先生:
  您好!我是中国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中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名叫林博。
  惊悉&9.11& 恐怖事件,深感悲愤。恐怖分子不仅劫持了飞机,还利用飞机撞击了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数以万计的无辜的人们在这次事件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离开了亲人。我不知道在这次灾难中有多少同龄人失去了生命,但我知道有成千上万的同龄人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亲人。我&&一个爱好和平的少年,向他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无限的祝福。
  9月11日我们正在进行军训,无法了解事情的全貌,周末回家,我迫不急待地查阅了各种资料、新闻、图片,基本上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世界上的恐怖组织和行为,时刻威胁着各国人民,给和平的社会平添了一缕缕火药味,作为一个中国少年,我强烈要求您和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打击恐怖组织。
  但是,最近几日来&战争&和&复仇&的阴影不停地向人们逼近,尊敬的布什先生,我感到迷惑不解、感到忧虑。
  尊敬的布什先生,在中国中学生的辞典里,&复仇& 是一个多么古老的字眼。&血族复仇& 、&血亲复仇& 那是原始社会的余绪;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不正是&复仇& 二字搅得周天寒彻吗? 这种&以暴止暴&的复仇行为,只会招致国际舆论的谴责和恐怖分子更进一步的报复,却无助于铲除恐怖主义的威胁。我希望您能够按照国际社会许可的规则惩办恐怖分子。
  尊敬的布什先生,在中国中学生的辞典里,&战争& 和&恐怖& 本来就是同义语,我相信您一定清楚,一旦爆发战争,又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会倒在血泊中,又不知有多少与我一样大的少年会失去花一样的年华,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尊敬的布什先生,在这些无辜人的眼里,您又该是何种形象?
  尊敬的布什先生,同在一片蓝天下,沐浴和平的阳光,悲剧不应再上演,无数双热爱和平的眼睛正注视着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都渴望一片和平纯净的天宇。不要让硝烟抹黑了蓝天白云、黯淡了希望的眼光;不要让子弹夺去无数生命,射伤一名中国少年充满善良期待的心&&
  中国重庆外语学校四班 林博
  XXXX.X.X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篇二
  中学生写给校领导的一封信
  校领导:
  本文原定假期开写,但学生考前燥热难耐,不得已于考前一周六晚提前开写。
  学生作此文的目的有倾诉、有交谈、有&进谏&;可谓之曰&信&,亦可称之为&疏&。战线可能会拉得很长,其间有思维不连贯之处望见谅;学生年少,;言辞激烈之处取其意即可;学生学艺不精,有错字、病句、语意不通之处请海涵;文章涉及方面较多,主题思想还请老师亲自提炼。
  试问:老师行于世间数十载,不知可曾有过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学生治学十一年有余(我向来称自己的学习为研究,故用&治&,因为我研究不透理解不了的东西记不牢固无法化用,所以凡事都要亲自研究)阅师过百,称心者唯老师一人矣。(学生谓之&称心者&,指教学思想相投之人,并非&教学能手&)从师而学半年以来深感老师之与众不同,不知老师是否曾为自己的特立独行、不为人理解而感到孤独。学生甚惜之。有多少人知道鹤立鸡群也是一种痛苦。
  学生理解老师,生于这个年代、生于这个社会,面对学校、面对家长、面对高考制度,老师的教育思想终难推广。当然&因材施教&才是真理,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只适于一些内动力强的学生,更适于好学生,与大多数老师的教育方法相比,老师您这一套学生以为更适于重点班。此重点班非彼重点班,而更像第一届重点班,如今的重点班,越发不重点了,鱼龙混杂、鱼目混珠。学生以为还是两个班的好,客观说咱们学校没有四个班的尖子,杂人多了,重点班也没什么意思了。以我们班为例,可塑之才不过十几人,整个年级也就百十来人,如今可好,该进重点班的让普通班老师扣在手里耽误了,重点班里坐着一片白占地的。我不认为重点班只重学习,有的人们什么干不好?如今,学校从上到下有多少把重点班和学习好划等号的,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普通班学生讽刺重点班学生的话我已不忍耳闻。造成这种状况和老师对学生思想的奴化有很大关系。
  重点班越来越没有重点班的样子与学生水平有关,与老师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学生生于正中长于正中,学生幼时想校园一望,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不知为何十年过去学校里剩下了一帮来的比我都晚的老师们,我不知道好老师都用到哪去了。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刀把儿上镶钢既不好看,也不中用。老师您也知道重点班学生不好带,这帮老师应付得了我们?举二例证明,老师自高一带我们以来到如今说不知道已经习惯了,因为侯嘉琦问她的问题十有八九她无法回答,习惯了;老师,从换了以后我问过他俩问题,之后不会我也不问了,因为我问他的问题从没给解释过,他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让记住,不理解记住了又有何用。据学生道听途说,一二班老师也好不到哪去。(学生此番话无攻击老师之意,客观叙述事实)
  还是那句话,好老师都到哪去了?学生要问,广大深受&不知道&所害的学生也要问。学生长在正中,知道一些事,好老师都到重点班,会有好多人不同意,别的年级主任会气的睡不好觉的。但学生要问问他们:把孔庆东请来你们那学生就能学好?把牛顿请来他们就能把好?什么水平的学生什么老师教,才不至于大材小用,不至于用宰牛刀杀鸡、用水果刀宰牛。资源分配极不合理。
  我想和老师谈谈什么方法才是教育人的好方法,尤其是教育好学生的方法。不知老师是否注意过这段文字: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一番话说到了学生心里,学生认为,育树与育人道理是一样的。老师们有几个做到了&顺木之天&?有多少老师做到了利用学生的天赋顺水推舟?偏偏要逆流而上以示自己尽心竭力,实则自讨苦吃。(学生知道老师不容易,没有不尊敬老师之意,功归功过归过,赏罚要分明,他们费心费力学生见到了,学生心理感激他们,但这不代表学生就得容忍他们不懂教学不懂管理的现实)昨天与家母谈话间得知教我的这些老师也都不小了,一算也十来年了。学生不解,十几年、三千多天他们都做什么了?干什么不想什么不知道琢磨,这就是教育家与老师之间的区别,教授和副教授真不是一个级别。赵老师辛苦,学生亲见,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从早到晚,学生不知道赵老师做了些什么。写教案吗?没见上课有什么新意,四十分钟叨叨下来不知道说多少&就是&,&就是说就是&已经成了学生们调侃的口头禅,一节课流水账下来学生从没找到过重点,讲到哪算哪,下课就算讲完这一节了,别管剩多少,只说不重要,学生们可着是不知道哪重要。(告诉老师个小秘密,学生长这么大第一次上课睡着就是这半年,还是班主任的课,我都佩服我自己的胆量)是在做题吗?学生也没见他对题有多深的认识,上文说了,经常不知道。是在管班吗?班会一周开一回说的正事没有&就是&多,半年了找学生谈过话吗?学生没印象,如果找学生叫学生写检查也算的话那就是&经常谈话&了。学生费解,我们耗费时间的本事就够可以了,还有更甚者。(举此例意在说明部分老师不研究教育教学,无攻击赵老师之意)
  家母说老师您为我们特意选了一些宽松的老师,好意我们记在心里了。但如果没有人教给我们知识,再宽松又有什么用?靠我们吗?我没意见,如果真让我自学的话,我希望某些老师的课就不要上了,不如还给我让我自己看书,他们的课既学不到课本上的东西,也开阔不了眼界,纯属浪费时间,让我看一节课书也比他叨叨半天有用。别的人总说您上课怎么怎么着,我看挺好,长见识,比学什么都有用。
  XXXX.X.X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篇三
  枣庄一中学生写给校领导的一封信
  校领导:
  我是来自枣庄一中东校的一名学生,在这里谈一谈学校的制度。自从上学期开始,学校不断进行改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质量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学校的休息制度着实令人不满意。
  去年刚开学的时候每两周休息一天半,后来变成了每两周休息一天,现在甚至变为每个月休息一天,我们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我们知道学校是为我们的学习考虑,但没有良好的休息怎么有高效率的学习呢?
  其一,我们现在一天上午有五节课,下午有五节课,晚自习还有三节,一直上到十点。若再加上晨读,一天整整十四节课。每天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晚睡早起,却没有时间来调理,怎么能支配好自己的精力呢?上课没有精力听老师讲课,下课再花费宝贵的时间去补习,学习又怎么提高呢?
  其二,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是住宿生,他们回一次家不容易。就连那么一点时间都被学校霸占了。每天中午,学校的门口都有许多家长来看望学生。你们难道都视而不见吗?他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这里不就是想见学生一面吗。我们也想父母,也想家。
  其三,自从上学期学校从衡水考察回来后,就开始一昧地实行&衡水模式&。的确,&衡水模式&作为现代高考制度下的一颗&怪蛋&,适应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但在衡水光环的背后,又是什么?每年衡水中学都有因压力过大而自杀或抑郁的学生。这样的事情,几乎年年都有。衡水在给许多家庭带来希望的同时,又给多少家庭带来一生难忘的痛苦!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并不反对加强管理,这毕竟有利于我们学习,但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处理好学生的休息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XXXX.X.X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中学生写给领导人一封信]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写给某某的信】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好好珍惜对你严格的领导_陳安之老师演讲-爱微帮
&& &&& 好好珍惜对你严格的领导
问题: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陈安之老师演讲》关注即可!每天仅20个添加名额,微信人数即将上限!要求不高的领导看似好,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不想让你下属变得强大超过你。我们要记住:&1、越是对你有要求的,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的,越啰嗦的领导,你有这样的领导一定要好好珍惜,他才是能真正帮助你成长的好领导!2、任何强大公司都不会给下属安全感,而是用最残忍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自强不息!3、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4、凡是想方设法逼出员工能力,开发员工潜力的公司都会升腾不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要么变成狼,要么被狼吃掉!&5、最不给员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实给了真正的安全感,因为逼出了他们的强大,逼出了他们的成长,也因此他们有了未来!您想学习更多相关文章吗?请添加微信号caz93888每天为您更新励志,销售,管理,商战案例,等经典文章,免费学习.此微信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欢迎您的加入。6、如果真的爱你的下属,就考核他,要求他,高要求,高目标,高标准,逼迫他成长!7、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低标准养了一群小绵羊、老油条,小白兔。&那么这是对下属前途最大的不负责任! 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让你的下属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让员工不断的成长,就是领导对下属最伟大的爱!救与被救! 共勉之!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热门微信推荐&陈安之微信号:caz93888(←长按复制)陈安之 简介:陈安之是当今华人中最顶尖成功学专家,他的成功学,励志书籍,励志文章,成功学课程,激励了无数人发奋向上,突破瓶颈,实现梦想走想成功。&徐鹤宁微信号:xhntzw(←长按复制)徐鹤宁 简介:徐鹤宁出生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薪家庭。她从小就立志一定要成功!在大学就创业开办健美操俱乐部供自己和哥哥上大学。她连续3年每一个月都是第一名。 她和亚洲成功学权威陈安之老师同台演讲,被陈老师誉为亚洲销售女神!她用超强的行动力突破不可能,创造人生中惊人的奇迹!&团队管理销售微信号:zgsxw188(←长按复制)团队管理销售 简介:(team management)基础在于团队,而团队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团队管理是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所以可说是合作式管理。团队管理需要管理者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团队目标,营造工作氛围,激发团队潜能使团员目标一致,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马云微信号:mayun819(←长按复制)马云 简介:马云,男,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日本软银董事、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犹太人经商之道微信号:ytr6688(←长按复制)犹太人经商之道 简介:犹太人以精于理财、善于经商而著称于世。第一,犹太商人善于寻找并把握机遇。第二,犹太商人重合同、守信用。陳安之老师演讲微信号:caz6199(←长按复制)99%的人继续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陈安之:世界华人成功学权威,亚洲顶尖演说家,全亚洲成功学最知名畅销书作家,陈安之国际教育训练机构总裁.是当今国际上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励志大师.终身使命——以最短时间帮助最多人成功。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老师好好学习 学生天天向上
& &校长传媒
&风轻扬&&吴非&
<img DATA-S="300,64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MZKuqcgkibpgIm72sDWVwRyXzibkMTOt0BkxziaAVLhicHtlOUkt60PDWmKibtOLKf0oRiclDFF71LP03q6K6DjGK3O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STYLE="margin: 0px 0px 6 padding: 0 height: auto ! width: 670" NAME="js_cover"
ALT="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TITLE="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
老师好好学习 学生天天向上
文|风轻扬(我是个爱生活的人,爱学生的人,爱把属于语文范畴的课外知识灌输给所有爱语文的人的人)
最近,机缘凑巧,读到了《郑南之歌》,郑南大师的“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对我启发良多。是啊,老师如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仅仅靠吃老本,学生怎么能够青出于蓝与时俱进呢?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语文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因为语文最难做到深入浅出。而语文课堂,因为老师的照本宣科随意套版断章取义,学生对知识点不具备系统的认知,因而对语文兴趣索然,认为学不学应该样,有没有好好学一个样就是明证。语文老师本来就应该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然后通过恰当的解说,认真地训练,学生才可能学有所成天天向上。
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觉得,要引导学生做到“工夫在课外,”老师首先要做好工夫在“课外”。就是说,在专业技术过硬的前提下,语文老师必须有学到老的干劲,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我自己正不断努力着。下面是几则课堂片段,请方家指正。
在讲解概念或者名词时,我特别强调四个字:“约定俗成”。为此,曾引用了一个小故事:
一堂低年级的英语课上,老师教学生认字母“abcd”,有一个学生提问了:老师,“a”为什么读“【a】”?老师解释许久,学生仍一头雾水,于是老师走到该学生身边,伸手捏住了学生的耳朵。学生喊了起来:哎呀,我的耳朵!老师反问:你怎么知道这是“耳朵”?
于是约定俗成得到解释了。然后,我还引申到“人”的概念:“人”字的形、音、义是约定俗成的,如果,老祖先当初把它的音定义为今天的“犬”字的读音,今天的“犬”还是低级动物吗?英国人把它写作“peper”,读作“皮袍”呢!我们学英语其实也是学习英国的约定俗成。于是,包括数理化在内的所有科目,我们首先要学的就是约定俗成。
——算是触类旁通吧。
说到表达技巧,我曾引用一则经典笑话:
一人与数位朋友相约郊游,到了约定的时间地点时,人未到齐。许久,倡议人说道:“唉,该来的没来。”于是有位朋友离开了;他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人数又少了一个;有位很老友的朋友劝他说话注意点,他却说:“我又没说他们!”唉,不欢而散。
——于是,无论说话、写作文,必须照顾到受众的语言理解力和感受,恰当是前提,然后追求清楚与巧妙。
关于诗词的意境意象问题,我让学生们做了一个简笔画小游戏:
拿出一张纸,横着摆放,在纸的中间位置均匀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姓的前面写下“E”,上面写下“M”,下面写下“W”,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下面写下“W”,后面写下“Q”。大家看看,这些字母若连在一起,是什么?
听话的学生认真在看,在想,心急的已经在用弧线连字母了,突然有人爆出一笑:“猪啊!”
笑声中,我解释道:这些字母就相当于诗词中采用的“意象”,弧线为我们串起的图案就相当于诗词为我们营造的“意境”。简笔画可以用弧线,而诗词就只能靠我们的领悟了,通过对意象的领悟,在大脑中形成的像,就是意境。
——也算是愉快教学吧,最关键的是,学生对意象意境这两个抽象的概念还会抽象吗?
为了让学生切实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我用了两则笑话:
1.某年三十,父子三人在一张红纸上各自写下一句新年愿望,然后贴在中堂。父亲写的是:今年好;老大写的是:晦气少;老二写的是:不得打官司。本来挺好的,但大年初一舅舅来拜年时却大呼小叫起来:怎么这样写字呢?快撕掉撕掉: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唉,就因为那么一点点……
2.一人对前来串门的自以为是的“朋友”很有些反感,碍于面子,又不好说,正好天变了,要下雨的样子。于是写了几个字让“朋友”鉴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本意是让他识趣点,走了的,谁知该人直夸主人厚道好客,还不走了。怎么回事呢?标点问题。大家不妨试断一下,看可以断出多少种意思来。
——标点,能说不重要吗?它可是我们写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感情表达非他不可。
自律他律问题,好解释,但易抽象,学生不易明白,因而难以入脑。这一点学生周记中时有流露,尤其是独生子女,不懂得怎么与人相处。于是,我尝试着化抽象为形象了:
1.爷爷、孙子和驴子去赶集。本来各自悠闲地走着,旁人说话了:傻帽,放着驴子不骑,在锻炼吗?于是孙子上了驴背。不久,又有人说话了:这样惯小孩,难怪说这是垮掉了的一代。于是驴背上换成了爷爷。不久,又有了批评的声音:老人心真狠,孩子这么小,哪里走得动哟。于是爷爷、孙子都骑上驴背。可是还有声音:怎么就没有保护动物协会的人来管管呢?那么小的驴子,居然被两个人这样虐待!于是,爷爷和孙子把驴子扔到河里,高高兴兴步行去赶集了。
——这样的他律,好玩吗?
2.一个电影镜头:走乡串户买二手成衣的商贩,劝试穿的农民买了吧:你穿着多精神,多好看呀!农民:好看吗?真的好看?哦,我花钱,你看好看?不买!
——典型的自律。
然后,我告诉学生,走极端都是不好的,分清场合,分清事件,合理运用自律他律才是正着。
其实,我所引用的故事、笑话等,都来自于日常的阅读,一方面课堂气氛活跃了,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点牢固了,再就是,学生们也会自己重视课外阅读了。学生对语文还会应付吗、排斥吗?兴趣真的需要引导、培养;老师真的需要以身作则。
所以,要想学生天天向上,老师必须好好学习。语文老师尤其应该如此。
望不吝赐教。
(风轻扬的博客)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MZKuqcgkibpgZzujZ5mVaPFicJVtXbp3AiaEFwiaenicibicMKMgxHeSmD8AlHHcu7YjrtGRg24CENAdHPme6pSsHhH8A/0?wx_fmt=jpeg" DATA-RATIO="0.666" DATA-W="500" SRC="/mmbiz/MZKuqcgkibpgZzujZ5mVaPFicJVtXbp3AiaEFwiaenicibicMKMgxHeSmD8AlHHcu7YjrtGRg24CENAdHPme6pSsHhH8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ALT="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TITLE="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
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文|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名杂文作家,校长传媒专栏作家)
我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
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教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
教师职业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这一点,教师自己必须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因为只有教师知道如何去学,学生才有可能跟随他学习。
承认自己需要学习,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从走上讲台的第一个星期起,我就想到,随“教学”的开始,属于我的学习也开始了。因为面对的这五十多个人,他们的智慧总和必然大于我,我唯一高于他们的,是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然而这种不足道的“优势”会很快消失。
我的同事,大多数是在22岁左右毕业来到学校的。在他刚走上讲台时,谁都会认为他的“专业水平”处在并不高的状态;其实,此时的他,缺少的只是经验和资历,一般而言,他的知识水平比工作了十多年的教师要“新”一些。
在教学方面,他只要带过两轮教学,那些经验和技巧足以应付低水平的中考和高考。落后的分数评价机制会很快给他带去显性的利益;于是,他很可能停滞徘徊在起点附近,不思进取。
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熏染下,很多教师在繁重的重复教学中疏于学习,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已经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按照我国的劳动退休制度,大部分教师得在60岁左右退休,而一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却定格在22岁左右这个符号上。在教学的这三十多年内,他只能用陈旧的方法向学生教授陈旧的知识,该是多么可怕!
教师只有比学生更善学,才可能会教
相比而言,教师的工作很容易走向平庸。
2004年课改开始时,很多老教师反对使用新编教科书——这是我们预计之中的,毕竟课改需要他们多付出一些时间理解消化新教材,而他们感到精力不足了;但没有想到的是,一些中年教师也反对,原因是他们认为“刚刚熟悉教学,进入了平衡期”。课改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一旦具体到教师的专业提升意识,便会出现这种惰性或是职业倦怠。
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撑,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发现问题,并始终正视问题,重视个人思考的价值。那些年,我对语文教育产生的疑问及引发的思考,对后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都起了重要作用。直到今日,我仍在不停地思考……
教师只有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可能会“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知道需要学习,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教师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包括自己的学生
教育不能仅仅凭借爱心,也需要智慧。仅仅有对教育的热爱,不一定能胜任教学任务。对一名富有爱心的教师而言,他可能先得有智慧,因为“教育”将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术业”可能更重要。
“了解自己”,是学习的起点。多年来,我深切地感到,我的智慧是有限的好多领域的知识我不了解,好多应当读的书我没读过,这就让我始终把继续学习当作生活的主要内容。每位教师都可能有自身的教学优势,要敢于“扬长”,但也要敢于“不避短”,善于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当然也包括向学生学习。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学习他不是为了成为“他”,而是为了成就“我”。有这样的意识,就能不断开拓学习的新途径。
在长期的工作中,认识了很多比我年轻的教师,我只注意他们强于我的地方,这样,我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学到了更有趣的知识。如果我自以为是、倚老卖老,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时有感悟。
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了更多有趣的问题,探究与思考使自己能以学习为乐事。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的比30年前聪明了一些,在对职业的认识上有了新的高度,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MZKuqcgkibpgZzujZ5mVaPFicJVtXbp3AiaxkH7Eiatuv8tFYticZGeSII2EgRAybLA5HiceBmqk4bKrdpB8ShAPLj0w/0?wx_fmt=jpeg" DATA-RATIO="0.75" DATA-W="5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375px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500px ! visibility: visible !"
ALT="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TITLE="吴非: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
老师好好学习
学生天天向上
——记襄阳国栋文化教育小桔灯培训学校老师江安园
文|楚天快报记者 王永萍
“读书读人问自己。”这是襄阳国栋文化教育小桔灯培训学校老师江安园作文培训的写作理念。
教孩子汲取学习的正能量
2005年,江安园来到小桔灯培训学校从事作文培训教学工作,如今已经从教近10年。她说,我很感谢我的学生,他们让我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在教学上,江安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将作文写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小学生写作,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小学生没有固定的写作技巧,知道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写,这个时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
如家长和老师分别带着孩子去紫薇园看花,家长带孩子游玩一天,水、食物供应不断,但孩子回家后仍然不知道写什么。而老师带同学去紫薇园,就会给学生讲每种花的知识,以及不同种类花的特点,这就给了孩子素材的累积,让孩子学会观察事物。
而对于初中生,则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初中生基本掌握了写作技法,但怎么写出有思想,又与时俱进的作文就很重要,这就在于素材的选择和运用。
因此江安园总结作文写作理念为“读书读人问自己”。她说,一个人不光要读书,同时还要读身边的人,从别人身上学习正能量,最后再问问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充实改正自己。
作文是一个人内心的告白,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写出来的作文不会体现出宽容大度,而每个孩子受环境影响,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激发孩子的正能量。
适度鼓励更利于孩子成长
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写出优秀的作文,却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江安园说,很多家长经常埋怨孩子,埋怨孩子笨,成绩不理想,却没有方法的具体引导。如家长经常要求孩子把手洗干净,却极少有家长告诉孩子如何把手洗干净。
江安园认为,一分钟改变世界,其实是心态的改变,家长有了1%的改变,孩子就会有99%的回报,适度的鼓励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理念也融入到她的教学中。
有次班级放幻灯片,有个同学不小心关掉了电源,惹来班级同学的埋怨。但她没有批评,而是给同学们分析,教室里开关太多,不容易分辨,并就此告诉学生每个开关的用处,顺利化解了学生们的不满。
课堂上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让江安园觉得有成就感。她说,我从不怕孩子犯错,而是在孩子犯错改错中,她也在进步。
她认为,教学中,懂学生很重要,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会天天向上。
(本文选自《楚天都市报》日A12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照顾女下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