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多少纳奴契卡级轻054a型导弹护卫舰舰

盘点外军主流大中口径舰炮
舰炮是现代海军最古老的舰载武器,在20世纪水鱼雷、舰载机和导弹武器出现之前,它曾是是海军舰艇上最重要的主战兵器。舰炮自14世纪装备海军舰艇以来,经过了滑膛炮发展时代(14~19世纪)、线膛炮时代(19世纪至今)。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水鱼雷的出现并没有撼动舰炮作为海战主战兵器的地位。二次世界大战,载满舰载机的航母已经取代以大口径火炮为主要作战兵器的战列舰,成为海上作战新的霸主,舰炮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本世纪60年代,反舰导弹的出现,以及接踵而至的舰空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应用,使舰炮武器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这些精确制导武器射程远、命中率高、破坏威力大、作战效能好,舰炮与其相比相形见拙。于是,一场关于海军舰艇上还要不要装炮,以及装什么炮的争论日益激烈起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曾提出极端的观点:现代军舰可不装舰炮,舰炮可完全为导弹所取代。
在这种环境下,舰炮度过了它的60-70年代“低谷”时期。在经过了众多次的实战检验之后,舰炮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重新确立。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期间,英国MK8型114mm舰炮共发射了包括诱饵弹在内的8000余发炮弹,有效地打击了阿根廷的空中和地面有生力量。据英国司令部白皮书记载,由MK8型114mm舰炮击落了7架阿根廷飞机。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2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使用舰上的406mm超大口径舰炮连续数日对伊拉克军队部署在滨海地区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共发射100余发炮弹,弹丸重量总计一百余吨。摧毁了伊军的岸防导弹阵地、岸炮阵地、雷达站、指挥所等多处军事目标,使伊军遭受重大损失。和平时期,舰炮可执行低烈度作战。舰艇在执行巡逻警戒任务时,对入侵本国领海的外国船只,舰炮可实施告警射击。总而言之,虽然导弹的出现使舰炮的作用降为辅助性地位,但它仍将是现代水面舰艇上必不可少的武器。
大多数国家海军对舰炮采用以口径分类的作法。通常把76毫米以下称为小口径舰炮,76毫米~130毫米称为中口径舰炮,130毫米以上称为大口径舰炮。现代大中口径舰炮主要作为舰艇主炮,通常为加农炮,身管长度一般为40倍口径以上。特点是弹丸初速高、弹道平直、射程较远;可多管联装、结构紧凑;火炮射界大、射速较高;操作灵活,破坏威力大。典型的大中口径舰炮有美国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意大利的“奥托”127毫米舰炮及76毫米舰炮、法国紧凑型100毫米舰炮、俄罗斯的AK-l30型130毫米双联装舰炮及AK-176型76毫米舰炮等。
一、俄罗斯AK-130型双联装130毫米舰炮
1967年,前苏联计划开始开发一款单管130毫米舰炮,用作1135型护卫舰的主炮。但在1969年试制炮的技术测试中发现,单管130毫米舰炮无法实现60发/分的射速,且炮塔重达到100吨,最后只能放弃。1976年,圣彼德堡的阿美第斯特设计局和弗伦泽军火设计局开始共同设计制造双联装的AK-130型130毫米舰炮。尽管1980年服役的“现代”级驱逐舰已经装备了AK-130型舰炮,但此时仍在测试中,直到1985年才正式定型。
AK-130型双联装130毫米舰炮系统包含一套带电视和电子瞄准装置的电脑控制系统。火炮可由雷达控制系统控制实施全自动射击,也可在自主控制模式下由炮手使用炮塔上的康丹瑟光学瞄准具实施射击,还可使用全手动模式射击。AK-130型舰炮配备了炮瞄雷达、红外和光学火控系统,即使在强烈干扰或舰队、电子系统战损的情况下,还可用炮塔右上方的光电瞄准装置进行半自动自主控制,以保持战斗力,具有极高的射击精度和很高的可靠性、生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门70倍口径的130毫米舰炮射速高达70发/分,远超过美国MK45型127毫米舰炮的20发/分,也超过了意大利“奥托”127毫米紧凑型舰炮的45发/分。最大射程29500米,最大射高20000米。由于改进了装填机构,AK-130型舰炮的重量大幅减少,仅为35吨。
但由于该炮在甲板以下的安装深度达6.2~9.4米,因此只能装备在大型军舰上,如“现代”级驱逐舰、“无畏2”级驱逐舰、“光荣”级巡洋舰、“基洛夫”级巡洋舰等。
二、美国MK45型127毫米舰炮
美国FMC公司北方军械部(1993年被美国联合防务公司并购,2005年又并入英国BAE系统旗下)于1964年在MK42型127毫米舰炮的基础上开始改进研制MK45型127毫米舰炮。当时,研制该型炮的出发点是扬长避短。虽然舰炮在射程、速度、命中精度等方面都不及导弹,但是较大口径的舰炮在两栖作战中,是较为有效的对岸火力支援武器,它具有长时间连续射击、投弹量大的优点,能有力地炮轰岸防的固定面目标。因此,考虑到MK42型舰炮存在有重量笨重(58.58吨)、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尚不高等缺点,不能满足新的作战需求,在设计MK45型时,重点是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易于维修、减少操作人员。研制成功的MK45型舰炮重量仅有22.5吨,操作人员减少到6人,机械结构也有所简化,提高了可靠性,更便于维修。但是发射率却降低到20发/分(MK42型为34发/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MK45型舰炮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付水面目标和岸上目标的命中精度和毁伤概率,美国FMC公司于1977年对舰炮开始了第一次改进,改进后的MK45-Mod1型(以下简称Mod1型)舰炮增加了自动选弹功能,它能够发射6种不同炮弹。1980年2月,在美海军“布里斯科“(Briscoe)(DDG977)号驱逐舰上,对Mod1型舰炮的自动选弹功能进行了成功的验证试验。20世纪80年代末,FMC公司对MK45型127毫米舰炮进行了第二次较大的技术改进。改进的重点是提高可靠性、便于维修。它更多地采用了可靠性好的标准部件,如用固态逻辑电路和放大器取代了延时逻辑电路,用封装式固态红外光电管取代了机械开关和白炽光电管;内装的自检仪器可以随时检测出故障及故障部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海军对MK45型舰炮加大了改进力度,分别研制了Mod2型、Mod3型、Mod4型舰炮,身管长也将原54倍口径加长到62倍口径。目前,Mod2型舰炮已研制成功,日常维修操作已相当简单,操作人员由6人减少至2人,并已装备在美、澳、日本等国军舰上。Mod4型在舰炮结构上作了重大改进,其综合性能有明显提高。
MK45型舰炮首次装备于美海军“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该舰是于1974年服役的。在以后几年里服役的美海军各级水面舰艇,如“弗吉尼亚”(Virginia)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1976年服役)、“斯普鲁恩斯”(Spruance)级导弹驱逐舰(1975年服役)以及“塔拉瓦”(Tarawa)级两栖攻击舰(1976年服役)都装备了MK45型舰炮。80年代中期以后服役的美海军“提康德罗加”(Ticonderoga)级导弹巡洋舰和90年代初服役的“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级新型导弹驱逐舰上装备有MK45-Mod1型舰炮。此外,MK45型127毫米舰炮还装备日本的“爱宕”级驱逐舰、“秋月”级驱逐舰、韩国的“李舜臣”级驱逐舰、“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仁川”级护卫舰、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西班牙F-100型护卫舰等。
如今,MK45型127毫米舰炮已成为美国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上的标准装备。它主要用于舰上导弹的后备武器实施对舰作战和对岸炮火支援。同时,新型弹药及应用技术层出不穷,这使MK45舰炮如虎添翼,作战性能有了极大提高。正在开发的新型弹药有,低成本竞争型弹药(LCCM)、BestBuy弹药、Scramshell高性能炮弹、增程制导炮弹(ERGM)、Mk172新型子母炮弹(cargoprojectile)及其高能发射装药。应用技术有,新型高能材料、末段寻的器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等。
三、意大利“奥托”127毫米舰炮
意大利“奥托”127毫米舰炮和美国MK45型127毫米舰炮同是世界上著名的战舰主炮。该炮于上世纪70年代初正式生产和装备,是用在驱逐舰和护卫舰上的高平两用主炮,用来对付飞机、导弹,攻击舰艇和轰击陆上目标。该炮最大特点是结构紧凑、射速高、可靠性好、储弹量大。火炮由甲板上的炮塔部分和甲板下的弹舱以及装填和供弹系统组成。火炮采用127毫米口径、54倍口径长的身管,初速808米/秒,最大射程23680米,最大射速45发/分,且射速可调。该炮由扬弹机供弹。
“奥托”127毫米舰炮的标准型为紧凑型(Compact),开发时间与美国Mk
45型舰炮相近,两者使用相同的弹药。美国在上一代MK42舰炮开发是继承泛用功能,设计采高平两用。然而机械结构与炮身寿命的问题让美国在开发MK45型的时候放弃了对空效能,主要以操作稳定度作为考量;然而意大利设计此款舰炮主要是防空取向,因此在设计时便以超越MK42型的每分40发射速作为标准,采取了与76毫米快炮类似的诸多全新设计,成功的让舰炮系统在轻量化以及自动化下仍具有高射速效果,为了提高射速以及续射性采用了液冷式炮管(将炮身内部凿空并注入冷却液),因此可以维持长时间高射速状态。
火炮系统分成上甲板部与下甲板部,下甲板部为控制室与人力装弹区;装弹手以人力方式将底火与炮弹自弹药库取出,安置进下甲板的圆筒状弹夹,装弹人力最低需求2名,最大射速时需8名装填手运送弹药,扬弹机将安装好引信的炮弹运送至上甲板的火炮区块;上甲板部为火炮区可全自动无人操作,除了主炮外炮塔内规划了3个弹药储藏区共66发的备射弹,炮弹发射后弹壳依照设计动线掉落至下甲板区由人力回收。
除了标准型以外,2003年原厂推出针对吨位较小的舰艇而设计的轻量版(Light Weight)。炮塔重量由原先的40.6吨减轻到25吨,炮身口径长增长至64倍口径,不过回转速度减慢,最高射速也降低为35发/分,搭配特殊弹药射程可达100公里。
“奥托”127毫米舰炮除装备意大利的“大胆”级(Audace)与路·杜·泽·拉·潘级(Luigi Durand de la
Penne)驱逐舰、“狼”级(Lupo)与“西北风”级(Maestrale)护卫舰外,还装备阿根廷与利比里亚的MEKO360系列护卫舰、加拿大“部族”级(Tribal)驱逐舰、日本“金刚”级驱逐舰、“高波”级驱逐舰、韩国“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荷兰“七省”级(De zeven Provincien)护卫舰等。
四、英国MK8型114mm舰炮
二战以后,英国皇家海军提出了应发展一种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的中口径舰炮武器,并最终将114mm(4.5英寸)舰炮选定为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面舰艇主炮的标准口径。60年代初,英国海军开始考虑对当时正服役的MK6型114mm舰炮进行技术改造,并提出了指标要求: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可靠性好。1966年,英国维克斯造船工程有限公司(VSEL)正式承接了MK8型114mm舰炮的发展设计合同,1968年完成样机研制,它以MK6型114mm舰炮为基础,借鉴了105mm自行火炮的一些技术,经过2年多的试验后于1970年投入使用。
炮管设计借鉴了英国陆军“艾博特”(Abbot)105mm榴弹炮管结构,采用单筒式,管长从MK6型舰炮的45倍口径长加长到55倍口径。为了减轻炮管重量,拆掉了水冷却装置。MK8型舰炮的发射率不高,只有25发/分,不太适于作为有效的防空武器。主要使命任务为:在对海射击区域内,对敌海上目标(大、中、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进行攻击;
在射击区域内,对敌岸(或岛礁)上软、硬目标或集群目标进行攻击。
目前,MK8型舰炮已装备在英国海军45型、42型驱逐舰和21型、22型、23型护卫舰上。
五、法国100毫米紧凑型舰炮
法国海军舰炮装备系列与发展,与其它北约国家海军有所不同。其舰炮口径系列简单,且以公制(毫米)作为舰炮口径标准,而不是英制(英寸)发展体制。其现役主战舰艇的主炮是100毫米舰炮,在北约国家海军中通用性差,副炮多为“吉亚特”20F2型或“厄利孔”20毫米舰炮,只有一些辅助舰船上装有30毫米舰炮或早期的“博福斯”40毫米舰炮。法国军火商也曾开发过“萨摩斯”与“撒旦”近程防御系统(CIWS),但都因法国海军没有采用而夭折,所以法国是没有装备CIWS的国家。
法国100mm舰炮由法国克勒索·洛瓦尔(Creusoc-Loire)公司负责研制,最早发展于1953年,1959年开始装备舰队。到了60年代末,先后改进研制出64型和68型。经过几次改进后,发展到68-Ⅱ型时,100mm舰炮在射速、可靠性、全自动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它不仅成为法国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不可缺少的武器装备,完成对舰作战、对空防御和对岸火力支援的多种使命,而且还出口于阿根廷、土耳其等7个国家。
法国克勒索·洛瓦尔公司 1978年对68型100mm舰炮开始了改进设计工作,并在同年法国海军展览会上展出了改进的样炮模型,命名为100mm紧凑型舰炮。该型炮保留了68型舰炮的内弹道性能不变,主要是减轻重量,提高火炮的快速性、发射率、精度和可靠性。广泛采用了铝合金和高强度玻璃钢材料,明显减轻了该炮重量,全炮仅重17.5t,是同口径舰炮中最轻的,能装在500t级以下的小型水面舰艇。改进供弹系统,确保了高的发射率,它比68型100mm舰炮的发射率提高了50%,最高达90发/分,身管长位55倍口径。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使从炮塔到技术舱之间的60~80条信息能够即时得到处理,提高了该炮的快速应变能力。
该炮定型后于1983年投产,但法国海军由于旧式的100mm炮贮备过剩,因此并未装备。但在出口市场上,先后有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海军购买了该炮。中国在其基础上仿制出了H/PJ-87单管100mm
55倍口径舰炮,并装备052B型驱逐舰、052C型驱逐舰、054型护卫舰。
六、意大利“奥托”76毫米舰炮
1958年,意大利开始研发一款实用型的62倍口径76毫米舰炮,并于1962年投入生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主力对空舰炮装备意大利海军。20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在第一代76毫米舰炮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二代的紧凑型76毫米舰炮,全重7.5吨,射速85发/分。该炮一经推出就倍受西方国家海军的青睐,它适于装备护卫舰等中小舰艇,具有很好的防空能力。在当时的军火贸易出口市场上,76毫米紧凑型舰炮赢得了很多用户,是目前装备量最大的76毫米舰炮。其中,美国于1975年引进了76毫米紧凑炮加以仿制,并命名为MK75舰炮,作为“佩里”级护卫舰的主炮。日本也引进了生产许可证,由日本制钢所生产。
虽然76毫米紧凑型舰炮的射速已经达到了85发/分,但是意大利人并不满足。20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奥托”公司开始改进它的76毫米紧凑型舰炮,改进重点是提高发射率和精度。1985年首次展出射速为100~120发/分的76毫米快速型舰炮,并于1988年4月开始在“勇敢”号驱逐舰上进行海上实验。之后,又继续改进出射速120发/分、精度更好的76毫米超速型舰炮。近年来,为了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又推出了具有隐身特征炮塔的版本,并装备日本的“隼”级导弹快艇和挪威的“南森”级护卫舰。
七、俄罗斯AK-176型76毫米舰炮
70年代初,小型快速攻击型舰艇发展迅速。例如,德国“虎”(Tiger)级导弹快艇、丹麦“惠勒摩斯”级导弹快艇等新一代舰只相继服役,这些舰艇上均装备了意大利“奥托”76毫米紧凑型舰炮。受其影响,前苏联海军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提高其小型导弹护卫艇、轻型护卫舰等小型水面舰艇的战斗力。为此,在AK-726型双联装76毫米舰炮的基础上,由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机械制造厂负责研制了AK-176型单管59倍口径76毫米舰炮,该炮于1975年在“牛虻”(Slepen)级巡逻艇上进行了试验,1978年服役。它最先装备于俄罗斯海军“纳奴契卡”(Nanuchka)Ⅲ级轻型护卫舰,以后主要装备于“塔朗图尔”(Tarantul)级、“格里莎”(Grisha)V级、“帕契姆“(Parchim)Ⅱ级轻型护卫舰、“马特卡”(Matka)级快速攻击艇以及各种军用船。同时,还出口保加利亚、古巴、德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该单管舰炮用于抗击来自空中的威胁目标,打击海上目标和岸上可见目标。
该舰炮的主要特点是:1、射速高。该炮在设计上采用了双路快速供弹和自动机的高速循环动作,使舰炮的射速达到了120-130发/发。2、持续射击能力强AK-176舰炮弹鼓储量大,差不多是“奥托”76毫米舰炮的2倍,并配有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所以在不进行补弹的条件下可长时间地持续射击。3、可靠性好,易于保养维修。AK-176舰炮从定型生产、出厂验收到装舰后的实弹试验等,它所经过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把关的有关试验,提高了可靠性。该炮的机械部分的故障率为0.2%,电气部分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为300小时,这些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炮塔上有多个维护门,维修人员可方便地出入,排除一个机械故障一般只需10-12分,排除一个电气故障(如随动系统中的故障)一般用30分。4、瞄准方式多、生存力强。AK-176舰炮有全自动、半自动瞄准、人工瞄准三种工作方式,这反映了前苏联海军在舰炮作战的指导思想上与西方国家有明显不同,近些年,俄罗斯海军最新装舰的单管100舰炮和双管130mm舰炮也都保留有手动瞄准方式,它体现了俄罗斯海军设法在复杂的海战中发挥舰炮的最大效能,提高其生存能力的作战思想。5、环境适应能力强,弹道性能好AK-176舰炮能在7级海情、-40+~50°C的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它的初速较大,射程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据越南《青年报》4月18日报道
兵韬志略丨欲“以小博大”,越南提前交付最新“闪电”导弹艇 - 热点_【北京联盟】
兵韬志略丨欲“以小博大”,越南提前交付最新“闪电”导弹艇
/ 作者:admin
北京联盟摘要:据越南《青年报》4月18日报道
兵韬志略丨欲“以小博大”,越南提前交付最新“闪电”导弹艇,上一篇:
下一篇: 。据越南《青年报》4月18日报道,近期越南巴松造船厂完成了两艘最新型“闪电”级导弹艇的建造,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交付给了越南海军。 北京联盟 / 这是越南根据2009年与俄罗斯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自主建造的最后两艘“闪电”级导弹艇,大
据越南《青年报》4月18日报道,近期越南巴松造船厂完成了两艘型“闪电”级导弹艇的建造,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交付给了越南海军。北京联盟 /这是越南根据2009年与俄罗斯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自主建造的最后两艘“闪电”级导弹艇,大大增强了其海军的外向攻击性能力。北京联盟 /长期以来,越南海军一直是以轻型装备为主体的近岸型海上力量,舰艇普遍存在型号老化、武器落后和吨位较小等缺点,远远不能满足其当前海洋安全战略的需要。北京联盟 /近年来,越军通过向外购买与自行研制相结合的手段,积极加强海军武器装备的建设与更新。由于导弹艇具有“以小搏大”的非对称优势,因此成为越南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北京联盟 /经过30个月的精心施工,越南两艘国产最新型“闪电”级导弹艇下水。北京联盟 /构建海上快速打击群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作为俄罗斯“王牌”出口产品之一,“闪电”级导弹艇由苏联海军“纳奴契卡”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发展而来,是目前越南海军最先进的水面突击快艇。该艇满载排水量为550吨,采用双驱动轴,动力装置为2台燃气轮机,具有较好的结构设计和强大的动力系统,最高航速可超过40节,具有较长的续航能力,能控制近5000平方海里的海域,在海上执行任务持续十天以上,并可实现海上快速突击,消灭近岸和中近海的敌方水面舰艇、运输舰及登陆艇等。北京联盟 /在作战性能上,“闪电”级导弹艇比世界同类级别的舰艇配备有更强的火力,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可与轻型战舰、两栖战舰及护卫舰媲美北京联盟 /——配备有12枚便携式SA-N-8“针”式防空导弹、四座两联装SS-N-25“天王星”反舰导弹,还可为潜艇实施保护并执行侦察任务。北京联盟 /作为“闪电”级快艇的主力打击武器,SS-N-25“天王星”是一款中程亚音速导弹,在射程、速度、战斗部威力、海平面巡航高度等方面都与美国海军的“捕鲸叉”反舰导弹极为接近,装有140千克的穿甲爆破弹头,配备有延时引信,可使导弹战斗部在穿透军舰外钢板后在舰内爆炸,对舰艇的毁伤能力极强。有关试验表明,3000吨级的护卫舰只要命中一枚,即可丧失战斗力,命中2枚则可完全被击沉。北京联盟 /此次“闪电”级导弹艇交付后,越南海军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该类舰艇。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越南海军的水面舰艇主力可能将会以该导弹艇为主。这些导弹艇将分组编队,分散部署在从金兰湾到海防港甚至越占岛礁的海军基地内,形成海上快速打击群,并辅以苏-30MK2战斗机和“基洛”级636型常规潜艇,用于应对各种海洋安全威胁并实施海军作战任务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增强立体海防作战能力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近年来,越南国防战略提出了要建设一支具有全面立体海防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的远期目标,以优先发展先进护卫舰和导弹快艇为主,使越南具备攻击对手大型舰艇的能力,并在沿海地区与周边国家展开争夺与对抗。为此,越南海军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通过列装从飞机、轻型护卫舰、大型驱逐舰到导弹艇、潜艇等一整套的海战利器,以完善海军的立体作战能力。北京联盟 /此次建造“闪电“导弹艇,就是越南海军实施该发展规划,加强海军立体作战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力图将目前以轻型装备为主体的近岸型海上力量,打造成一支具有全面海防攻击能力的现代化海军。北京联盟 /在目标实现途径上,越南认为,依托其“S”形海岸线和所占据的星罗棋布的南沙岛屿,可以构成相对完整的海防体系,从而通过“以点控面”,以地理优势发挥小吨位舰艇的战斗力,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强势海军相抗衡。北京联盟 /而由于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的原因,越南应重点发展经济、有效的非对称性“杀手锏”装备,重点就是类似于“闪电级”导弹艇的中小型水面舰艇,通过利用其漫长海岸线以及全部濒临南海的地理优势来弥补实力不足,从而全面提高海军的立体作战能力。北京联盟 /此外,在武器装备建设上,越南一直不满足从国外进口,而是希望能建立起自身的军工基础体系,以实现武器装备制造的自主化。此次越南完成6艘“闪电级“导弹艇的建造,就是越俄双方合作与技术转让的重要成果,也是越南国防工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里程碑。北京联盟 /除了建造舰艇本身外,越南还从俄罗斯处获取了为该艇生产Kh-35反舰导弹升级版的许可证,并以补偿合同的形式获取了先进的导弹生产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越南导弹制造工业的实力不足。越南也因此成为继印度之后第二个同俄罗斯联合生产反舰导弹的国家,为其加强海军立体作战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北京联盟 /谋求南海地区军事优势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当前越南加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南海地区的有效监控,并抢夺中国在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越南充分利用靠近南海的地理优势,非法占领了中国在南沙的29个岛礁。正是借助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获取的巨额收入,越南才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向俄罗斯等国家采购了大量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先进武器,如“基洛”级潜艇、苏-30MKV战机、S-300防空导弹、“棱堡-P”反舰导弹等。 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从近期越南政府的表现来看,越南正越来越侧重于准备以武力来应对南海问题,通过增强海军的实力来寻求获得南海局部海域的控制权,并将其作为与中国谈判的筹码。北京联盟 /此次“闪电”级导弹艇的交付,将使越南在南海地区拥有更强的制海作战实施能力。越南海军可依托越南本土基地,克服气象条件的限制,抵达南海任意地点作战,在部署上也更具灵活性,既能采取本土基地的执勤形式,又能在南沙群岛实施外海部署。近年来,越南海军就多次将“闪电”级导弹艇驻泊在南威岛等岛屿临时基地,作为越南海军为战时外海部署的适应性训练,以谋求在南海地区的军事优势。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此外,最近越南还提出要在2020年前建成“南沙舰队”的计划。根据该计划,越南海军将大力发展巡逻艇、导弹艇和机动式岸防导弹系统,并将作战能力定位为“即使无法夺取制海权,也能给对手造成较大损失”,不断增强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威慑力。北京联盟 /此次越南海军在接收两艘新建“闪电”级导弹艇后,势必会将它们部署到南海水域的交通要道上,以监视并准备攻击中国舰艇北京联盟 /,并能保持随时有两艘艇可出海作战的能力。北京联盟 /此外,越南还修建和扩建了岘港、归仁、芽庄、金兰等几个中部及南部的重要军港和军民合用港口,并计划在北部修建一座可容纳中型航空母舰的新军港,使得其海上作战能力将达到可控制整个南海海域制海权的要求。北京联盟 /可以预见,随着海军实力的逐渐增强,越南海上力量在南海地区的活动范围将会不断扩展。未来,越南还将可能会通过大规模生产“闪电级“导弹艇,在其海岸线之外实行区域封锁行动,从而使南海的主权纠纷更加复杂。北京联盟 /难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虽然越南已经具备了建造“闪电级“导弹艇的能力,但其国防工业基础整体不强,武器生产体系也不完整,存在着较多的短板。越南目前只能生产2000吨以下的中小型船只和一些轻型武器弹药,而不能生产大型舰船和重炮,且舰载雷达、导航和声呐等电子信息系统都必须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先进程度也参差不齐,体系配套能力很差。北京联盟 /虽然越南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使军事工业逐步由简单制造维修型向高技术改造、生产与维修相结合型过渡,但受到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能力的制约,即使越南倾尽全力,也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现状,实现体系作战的目标更需假以时日。北京联盟 /从战争能力来看,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一两件武器的的对比,而是靠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整个军队的作战体系来进行支撑。越南海军虽然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如苏-30战机和“基洛”潜艇等,但远远不足以在高对抗环境下对其已经非法占领的岛礁及周边海域形成有效控制。即便是依靠某种先进武器的单一性能可在局部冲突中勉力一战,但一旦爆发全面战争,面对来自立体多方向的打击,就会束手无策,被动挨打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闪电”级导弹艇也是如此,其设计成型于上个世纪,虽然进行了多次改进,所装备的导弹还算先进,但由于其体积狭小,无法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俄制电子设备都是极其笨重,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所配备的各种防空武器和反潜武器都显得单薄。北京联盟 /如果面对携带反舰导弹的直升机,即使有着40节的超高航速,“闪电”似乎也只能哀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且,这些小型舰艇也基本不可能在面对一支大型舰队时取得区域制海权,更无法对远程作战编队提供可靠掩护和支援打击,因此难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北京联盟 /此外,随着越南不断加强对先进武器装备的建造与采购,促进其军事能力特别是海军军事能力快速发展,势必将会引起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甚至引发地区军备竞赛,给包括越南自己在内的南海地区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从而不利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北京联盟 /
兵韬志略丨欲“以小博大”,越南提前交付最新“闪电”导弹艇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54b型导弹护卫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