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险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立怎么有理由说拒保原因

为何老一辈的人说平安之类的保险是骗人的?
怎么说呢,父母总说保险(商业保险,比如平安 太平洋之类的)是骗人的。好奇为什么父母会有这个观念。这个论据是从哪里得来的?
按时间排序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再早期的保险销售中存在着许多的销售误导,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保险就是骗人的。
这个,悲伤的经历告诉我:老爸去世了,交了五年共6万元的万能险刚好到期,公司赔了医疗5万,身故十万外加分红四千多。
看了上面许多答主和评论的控诉,不禁想起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小事。当时我在欧洲某地方政府部门实习,遇到一个老人来询问能不能重发某份文件,因为关键信息给弄错了。我上报后,主管问:他申请附件和收件回执都签了没?我说签了。主管说,那他就应该为自己的签字负责任,保护他利益的第一责任人是他自己。我其实不太认同主管的处理,但始终记得保护我利益的第一责任人是我自己。
当你买了养老金分红险却要保险公司赔你住院的费用,你认为会不会说保险骗人呀?
我从事员工福利行业,团险是最重要的福利之一,所以有机会和不少保险行业的同僚打交道,我说说个人的感想,为什么说保险骗人……1.代理人制度:说个真事,一位团险的老总向我抱怨过:“就那XXX引入的代理人制度,把整个行业都搞臭了。我们现在出门都不敢说我是卖保险的,只能说我们是金融行业……”代理人,尤其是独立代理人,是需要严格监管其诚信状况的……我们引入了赚钱的方式,却没有引入监管的力度……2.免责条款保险本是保风险,为了控制风险,保险合同都是有免责条款的,哪些是赔的,哪些是不赔的免责条款要看仔细免责条款要看仔细免责条款要看仔细很多情况下,很多人购买保险时听听业务员说说,你就花钱买,也不仔细看合同,也不仔细看免责条款,你这tmd不是花钱买保险好不好,你这是花钱买教训好不好……3.人祸唯业绩论,是最初保险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意思是,付钱的时候并不知道能不能享受到服务,另一种典型靠射幸赚钱的行业是博彩业),今天我只要把保单卖出去了,未来公司赔光也好,客户吃亏也好,关我屁事。这种情况随着保险业的名声越来越臭,已经有所改善,国家还特意设置了一个犹豫期。但是……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老婆要给娃存一笔钱,从银行回来老母鸡变鸭,变成一张保单……我心中那一万匹草泥马就开始奔腾了,我好歹算是半个从业者好不好,买保险你不找我,你找银行做什么?不过没关系,有犹豫期,明天去退掉即可……拿到合同我傻眼了:合同里有一句,是否跳过犹豫期直接投资(不勾选视作跳过)……我老婆说,合同不是她写的,银行里的人写好的……你们这群流氓,卖保险也要讲基本法好不好#%&#!,你们玩得这么夯,保监会知不知道啊!再看合同,除了有保险公司的名字外,没联系人没联系电话没联系地址……退保都不知道去哪里退。还好我算半个圈内人,这些东西难不倒我,很快第二天我就找到银行,有理有据的退掉了,当然银行也很客气,特别听说我也是保险行业从业者之后……4.保证续保和既往症从2013年开始我们公司因为做团险业务,就大力开始向保险公司推广要他们设计保证续保产品提供给客户。啥叫保证续保呢?团险,国家要求是,一年一续的,比个险更明显。我就以团险为例。假设A公司有一个员工2015年8月查出了癌症,医疗费用很高,保险公司没二话,我们的客户出了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啊,该赔的全赔,还派人去医院探视慰问。员工很感动,A公司很满意。到了年底,A公司要和保险公司开始要谈2016年1月生效的新保单时,保险公司发函过来,不好意思,我们保险公司只保风险,这位员工大哥已经得了癌症,就不是风险了,是实实在在的医疗成本,所以对不住,他2016年的医疗保险我们要做限额,他的寿险(保额通常是24-36倍月薪)不好意思我们不保了……A公司,这个员工在我们公司10年多了,年年都交保费,如今一生病你们就把他踢出去了?问题是,你们踢出来了,其他保险公司也没法保啊,所以这个员工就没人管了?长此以往,大家都懂了,到年底不要生癌症,要年头生,而且要死在当年,否则保险不管。所以这种保险就是掐着被保险人自觉的在当年12月31日前把自己的导管给拔了……这是一种变味的保险。保险的定义是分散风险降低损失,现在不少保险公司将其变成了拒绝风险我不能损失。保证续保是什么意思呢?只要第一年保险公司承保了这个员工,只要他在,管他生什么病中什么邪都等一直续保,不能限额不能拒保。这才是保险的本源,这才是不忘初心。另外保险公司经常拒赔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既往症(pre-exist condition),这个投保人之前得过癌症,虽然他痊愈了,但是也必须告知啊,他没说就是有故意隐匿或过失遗漏,我们可以解除合同的。道理没错,但是……有些既往症,比如先天性疾病,投保人都不知道。我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员工身体不适,体检发现有个肿瘤,必须马上摘除,结果手术失败,员工大出血死亡。到了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悠悠的回了一句,这是既往症,他这个肿瘤是先天性的……没有告知我们,我们不能赔……实际上这是瞎说,员工自己根本不知道,所以不属于故意隐瞒或过失遗漏……结果打官司呗。既往症这破事不是中国特色,美帝也是如此,有不少案例,母亲求医生在写孩子的病历时,别写哮喘,改写支气管炎。如果写哮喘,当孩子成年后开始买保险时,哮喘就变成既往症,不能理赔了。补充:经知友
提醒,之前肿瘤手术失败的案例有误:先天性疾病不是因为未如实告知而不予理赔,而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在承保范围。的确如此,在团险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做特殊约定,企业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全部承保先天性疾病(设定最高限额),但可能会导致成本更高。5.在国外,保险依然名声不好各位仔细在各种大灾时期看看保险新闻,比如马航失踪和天津大爆炸,保险公司都是第一时间抽出专人团队核对名单,到处找保险人理赔的(当然马航失踪乘客的家属可能受不了,人还不一定死呢,你丫就喊我签字拿钱)民众的感觉是什么?应该的。万一不赔呢?民众的感觉是:人家都那么惨了,你们还不赔钱,讲不讲道理啊?啊,免责?那一定不是保险人自己弄错了,肯定是你们卖保险的时候没讲清楚咯。所以这是个天生名声就没法好的行业,实际上在国外,保险的名声也是一刀烂。Woody Allen有一句名言:There are worse things in life than death. Have you ever spent an evening with an insurance salesman? (你觉得死亡很可怕?那你是没和一个保险销售一起吃过饭。)美国政治家Bernie Sanders也有一句:People don't trust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companies for all the right reasons.(人们不相信健康保险公司是有理有据滴)美国讽刺作家P.J.O'Rourke作家这么说:Nobody likes insurance companies, especially health insurance companies.(我们都讨厌保险公司,尤其是卖健康险的)最后给题主的建议,保险很重要,还是要买的,但是所有自我标榜成投资的保险,你都可以不要搭理了。
有些保险公司瞎搞,我老婆刚去的那个公司,培训了一个月了,一直在打鸡血,具体产品理解错漏百出,她们公司一直洗进来,回家后我赶快给洗出来,时刻提醒自已,一个不小心,哪个鸡血我没看出来,我又买一份。几年前就这样买了一份,再买就受不了了
中国保险产品形态单一,销售畸形,这是不争的事实,楼上各位分析已经十分透彻,我相信,互联网会逐渐改变这一失衡的产业,事实上,产销分离已经在不断探讨和推动中了。
人们觉得一个事情骗人,基本上原因是:钱交了,保障的时候理赔不到,以后这个钱也拿不回来,等于白白交了钱。再深究钱白交了这个的原因,与国内的保险公司投资渠道,人民币贬值,保险产品有问题等都有关系。
说两个事例吧第一个,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两千年的时候,一天我在姑姑家作客,姑父正跟一个保险从业探讨,虽然我当时一点都不懂,但是我还是听他们侃了一个下午,然后应该是一致商讨出合适的计划了吧,姑父很高兴的签了合同,到现在没有对保险有太多反感的,我进保险公司的时候只是问我辛苦不辛苦什么的,对他的鼓励很受用。第二个,在我来公司不久我才知道家里有两份分红的大病保险,爸妈四十多岁买的,一个人才3万的保额……而且爸妈并不知道合同具体内容是啥,也并没有添加医疗意外等其他的附加险,按我现在的想法,这完完全全就是凑业绩凑的人情保单,并且当时给我老爸推荐的那位亲戚也是属于兼职,当时给我爸爸的理由就是:保险很好,以后家里都会有的…现在觉得好有道理啊~~无言以对啊~~好歹给我爸说说加个意外险也行啊到现在我给家里规划是:自己跟老爸的意外保险是必要的,意外医疗跟住院医疗应该添加,很便宜;父母20万的大病险是阶段目标,通过终身寿险或者定期大病险达到,毕竟快50岁,有很多限制条件之前很抵触保险的老爸现在才慢慢觉得保险确实很有必要的……保险不能骗人,骗人的都是人我还是觉得无论什么职业无论什么年龄,到现在了,真应该多学学必要的保险知识,有空的话找个靠谱的保险从业聊会儿天看看能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以上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寿险公司财务部任职,讲一讲我的亲身经历吧:某日,财务经理唤我去体验公司银行保险部的“理财沙龙”。所谓“沙龙”,不过是请银行出面,邀请一些大客户,再由保险公司理财经理去讲解理财知识,现场促单的活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在银行的自称“理财经理”的人其实一部分是银行自己的客户经理,另一部分则是保险公司的理财经理,而一般客户很难区别二者)沙龙开始先由银行网点大堂经理致辞,再由公司银保部的一位讲师介绍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同时给大家推荐了一款所谓某某集团和某某银行合作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她全程没有提过自己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没有告诉大家她推荐的产品是保险。促单环节更是让我大跌眼睛,理财经理们一个个将受益说的天花乱坠,所交保费比例返还红利被他们硬生生说成保额的比例返还,要知道,这二者所差是十倍啊!!!一位女客户当场签下一笔20万的大单,同时还劝说她一旁的两位客户一同购买,两位客户面对允诺的高收益也为之心动,都签下了5万的单子。这事发生两周后的一天,在公司职场,我经历了”毁三观“的一幕: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眼前走过,我定睛一看,这尼玛不是那天理财沙龙里出20万大单的客户吗?她为何戴着司徽?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托儿!
平安的准员工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可是我就是热爱保险,你们什么办法。我还没入职,而且我是培训岗,已经帮公司谈了一笔生意让一个认识的业务员去跟了。现在年轻人对保险的恶意并不大,就是我父亲那一辈太严重了。我硕士学历从公务员辞职去保险公司差点被我爹打断狗腿后来他成功地利用各种办法搅乱了我工作机会把我打击成抑郁症。好在自杀未遂之后靠药物我好起来了……然后重新去面试,准备重新去保险公司了,再说除了累点有什么不好,山东各地的保险公司分分钟都比当地公务员工资高好不好!!!!
保险公司的黑历史,没法洗白。有知友已经回答了,因为他们可能确实被骗过。个人代理人制度是平安引进来的,也就是从那时候我们有了这个认同:大街上穿西装革履的一看就是卖保险的。那批人赚的确实多,手续费高的不得了,但是也确实坑了不少人。总体原因还是行业不规范,个人代理人素质偏低,保险公司自己导向不对,这么几个原因。虚假宣传、销售的问题现在业内仍有,但是确实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对前端人员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就像我新加入的这个团队,十几个人都是本科毕业,也不乏武大,上财这样还不错的学校。总之,希望这个行业能发展的越来越好,趋势也基本不会差。大家买保险的时候,也别光听销售人员说的,自己多研究研究条款,看看哪些是保险责任,哪些是除外责任。别怕麻烦,多研究多问。基本上只要是你问到的,保险公司人员是不敢骗你的。实在不放心就打官方电话,让客服来回答。客服搞不定也会给你转专业人员的,不会自作主张给你瞎说。
这些都是以前保险业缺乏规范和约束造成的,放现在这种所谓骗人的事件是极少的。各种保监会,银监会规定再卖保险的时候业务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说明和风险提示,并对此进行录音,包括购买的保险类型,缴款方式,保障范围,分工派送方式等等。在客户确认购买保险后的一定时间里,保险公司会专门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再次确认购买行为是否为客户本人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犹豫期,若客户在这段时间内又不想买了完全可以为其办理退保手续。在国外,很多人买保险图的是个保障,分红什么的都是其次,但是国内嘛,大家都将之视为理财产品了,过分看重收益而忽略了保险最基本的保障功能。当然了,现在国内保险业的名声真的是不怎么好,卖保险估计比卖身都难了吧哈哈哈~~~~
保险从业人员造孽,请看以下来自微信公共号88供应链(sz88gyl)的内容。保险营销员自毁长城!偷自家客户卖P2P产品——保险行业的恶劣风气,总是源于利益,受害的总是受骗者。在当下的网贷行业,P2P平台为了增加销量,往往都会采用销售返点的方式,来寻找二级代理人。于是,这其中的利益,招来了不安份的保险从业人员。为了获得额外的回报,众多保险营销员一边卖保险,一边则私售P2P产品,甚至不惜自毁长城,通过各种手段挖角自家客户谋取私利。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保险营销员是如何挖角自家客户的。手段一:分支机构保险营销员一边卖保险,一边私售P2P产品。据山东某保险分支机构公司负责人透露,分支机构大多数保险代理人不同程度在P2P平台都有兼职,甚至专职。该人士解释称:“因为个险是签代理合同,营销员与另外一个单位签劳动合同,保险公司也没有办法管理。”而一位保险营销员的解释,正好折射出庞大营销群体的心理状态:“我对任何同业都不抵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近客户,谁都想把手中的客户资源好好开发。还有,平安员工都会动心,更何况我们这种小代理公司。毕竟我们不是保险公司员工,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收入负责。”保险营销员一边卖保险,另一边则私下销售P2P产品,这一切销售行为都是借助保险公司的名义在进行,而产品一旦出现风险,保险公司哪里脱得了干系?近期的金赛银事件,就是因保险营销员参与高收益产品销售,而使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深陷其中。而且,保险营销员谋利的想法看似符合逻辑,实则是铤而走险。保监会曾发文严格规定:禁止分支机构擅自销售非保险类金融产品。同时,营销人员利用公司信用和客源谋私利,出了事故,公司还得背锅,哪家保险公司甘愿当王老五?所以保险公司一旦发现营销员的私售行为,基本都是实行严厉的处罚追责制度,解除代理合同,甚至开除。手段二:离职者怂恿老客户退保购买P2P产品。保险营销员中长期业绩不佳者自然会被淘汰,而成绩斐然的也可能会另谋高就。最近,有保险公司银保部经理爆料称,有人冒充该公司营销员给老客户推荐P2P产品,有疑似离职人员冒充该公司代理人约见公司老客户,怂恿他们退保购买P2P产品。据P2P行业人士透露,各个地区P2P负责人,很多都是保险公司跳槽过去的。如此一来,他们推销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险公司的客户。这些P2P产品推销人员,一方面借助以往营销员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又通过保险公司本身的声誉来签合同。而在金融业,以保险公司的名义销售另外的金融产品并不合规。然而,如果不出现兑付风险,保险公司很难对销售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而且P2P销售人员警惕心很高,销售过程很难露出破绽。手段三:盗取客户信息,冒充保险公司搞P2P讲座。据上述银保经理爆料,他们有老客户打电话给公司称,接到电话说要在保险公司楼下集合,去旁边的酒店参加老客户答谢会活动。但据他们了解,这是一批销售P2P产品的人员,假借保险公司名义开展活动。如此明目张胆的欺骗,让保险公司负责人瞠目结舌,震惊不已。保险公司一般会定期针对银行客户举办一些讲座,但都是在银行内部,没有外驻场地。而该经理所说的上述事件,所涉及的客户主体都是银保渠道的客户,如此举办活动的表现显然有猫腻。保险公司人士分析,P2P人员所通知的都是银保客户,如果没有证据,很难确定流出环节是出在银保销售人员、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手段四:非保险营销员“门前挖角”,带保险客户退保闪投自家产品。在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大厅,很多人都出入自如,其中就包括一些不相关人士。在某些保险公司客户服务大厅,出现了一些自称保险业务人员的人带着保险公司的老客户退保,并鼓励退保客户购买P2P产品,并当面拿着POS机刷卡,或退保后直接带去附近的P2P公司办理业务。在客户服务大厅内,断断续续上演着此类退保事件,而有保险公司人员则称,现在这一情况愈演愈烈。有不少投保人接连向保险公司反映,有人打电话约自己到保险公司办理手续变更业务,并留有公司地址以及提醒客户别忘了带上本人身份证、一张银行卡、保单原件等信息。不过,投保客户赶到保险公司后却被“业务员”拉到旁边的P2P公司,有的客户发现苗头不对,立马返身去保险公司前台询问才发现险些被骗。手段五:鼓励保单质押贷款,追逐高收益。P2P曾经是金融业领域高收益的代名词,动辄超过20%的收益率让不少投资者动心。然而,就在P2P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时,P2P产品的销售人员却瞄上了保险公司的客户,怂恿投保客户通过保单质押贷款来投资P2P产品。在保险业,长期寿险产品都有现金价值,通常而言,当所缴保费越多、所缴年限越长,保单的现金价值就越大,保险公司为了解决客户急需用钱,提供了保单质押贷款功能,也就是说,投保人可能将自己的保单进行质押,获得保单现金价值60%-80%的贷款,期限为6个月或一年,利率均高于银行贷款。正是这一为投保人化解燃眉之急的保单服务功能,却被P2P销售人员看到了商机,鼓励投保客户通过这一方式贷款转投高收益的P2P,从中赚取利差。市场竞争不能蛮干从以上保险营销员的挖角手段来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利益。但如果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看,这实质是P2P和保险这两个金融产品对市场的激烈争夺。P2P抢夺客户的战火,已经从商业银行、证券市场烧到了保险市场。不过,对P2P平台来说,在国家严令P2P平台去担保化的政策下,和保险行业深入合作,只不过是早晚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所以,P2P平台也不能因为竞争就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而视长远利益与不顾。虽然保险业因为定价和风险原因,还看不上P2P这个屌丝,不愿承保。不过,野蛮攻击只会招致更加坚决的反击。以上是88供应链微信,欢迎关注,探讨P2P、保理、股票、保险等话题。
看到了忍不住想回答,现在在泰康做内勤岗位,常碰到老人家来办银行保险满期退款,每个老人都愤愤不平,因为几万块钱存几年下来,收益真的比不上银行定期。
平安电销续收劝阻坐席路过,才辞职……行内的应该懂劝阻是干什么的。电销也称直通寿险,占比平安总寿险利润很低,现在正在改革。电销客户通过官方服务电话来退保的就由我这个岗位来处理,竭尽一切劝客户保留使用,当然,十个电话回过去能保留的有三个就是绩优了,很不错了,个人的实收也就在22%左右,低的时候20%,高一点也就25%。每天通时要求3个小时,接通才算时间。正常客户投保后会有销售坐席的团队长再去电确认,跟进有新契约回访,到售后的催费坐席,到最后劝阻坐席,从投保到退保都有无缝衔接的关怀。大多数退保的客户无非销售误导:存钱送保险,交十年保二十年以为十年就返还保费结果拿到合同发现是二十年,退保没损失或者损失只有10%-20%,保单借款没说利息,销售承诺投保后办贷款办信用卡,意外险的住院医疗给客户说也要保疾病,额外的满期健康慰问金被当作年化收益的曲解;只要有利于销售坐席的曲解推销绝对不会说得很清楚,只要客户不在投保后的十天犹豫期退保那销售的提成不会少,即便客户投诉成立录音佐证最多一两百罚款,没错,客户投诉已经是常态化了,人家一单成功的保单提成交罚款绰绰有余,这被理解为公司的默许和纵容也就无可厚非了,公司都有质检和咨诉部门,不过更像是对外门面需要和迫于法规设置的虚职,录音不怕,有专门话术教销售甚至售后规避风险,咨诉一般客户知道号码是-9?销售会主动告知吗?我们售后主动告知都会被警告,不能主动引导客户去投诉,除非客户主动问及,就是这样一种和稀泥的处理态度。除了误导来退保,还有被自家个险耸单的去买平安福护身福了,也就是渠道冲突,经济问题的失业破产没钱交,没理赔的自己没弄清保障内容或者销售有误导的,服务态度不好的电话骚扰了业务员加保说升级老保险结果是新给客户投了份的,剩下就是不沟通的。电销的保险不知道大家或身边的有多少买过,反正呢现在客户资源是越来越少,除了免费险,自身贷款客户,信用卡客户,车险客户,自产暖名单,感觉就是能卖一个算一个,像续期呢也就蹭一碗饭吃,前景并不看好,毕竟聪明人越来越多,傻子是骗一个少一个,不过还是为我国人群平均智商的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吧。如果有买了电销保险要退的打完电话给客服登记就不用理了,3天是劝阻处理时效,超期自动退,所以有接到电话说不接电话处理有什么什么影响啊都不用理会,吓唬你呢。当然,对自己权益受损,公司一直处理不下来呢直接保监会投诉,这好比给一个贞洁烈女灌了春药的效果,这种坍塌式的反差会让人上瘾哟。个险懂一点的都清楚,投保首年50%保费就要扣除,而后以25%、15%、10%、5%同样的返点给保险代理人,所以遇到一个愿意把细枝末节给你讲清楚的保险代理人是比较幸运的。个人呢是非常反感一般的形式推销保险,建立你的需求,给你危机感,灌输保险意识,动不动就是你家里人要是出意外了要是住院了你拿的出几十上百万呢,还是用训诫的口气,敢情是你把我的钱赚了,爽的还是你,动不动就是你得癌症肿瘤怎么办,生活习惯不好,作息无规律,环境污染,运动少,多肉少菜抽烟喝酒,有这些习惯年纪大一点没有癌症肿瘤的你给我找出来能够证明一般性,好想回他没有医学常识。我真想问要是买了保险得了大病没陪才最惨的,到时候找谁?他们不会和你扯太深,会的也就那几招,都是浅层横向唱高调,吃灯草灰放轻巧屁,双重标准,偷换概念,用一些诡辩把你说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始终觉得国内的保险才是最牛逼的空手套白狼。积点阴德,少作孽,没有那么黑心的我就主动把自己淘汰了。以上……
说个自身经历吧:在80年代有太平洋保险一个所谓的“独生子女险”(具体名字不知道)。每月存5元,一年60元,交到18岁成年,合计1080元。满期生存金好像是1400元左右,净赚300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讲,结个婚也就是500元彩礼,据说当时的房子是包分配的。so,家里给我买了,当时我妈的月收入是29元钱,拿出每月5元买了。辛辛苦苦不间断的存了18年。上大学那年(2003年),妈去保险公司取出来了,真给了1400元,好像还多给了点儿。当时我们这儿的房价是均价4000元/平。彩礼嘛......就不说了,说了也没意思,反正不是500了。你说老人们说点儿啥?当时勒紧裤带给孩子拿出全部的爱和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买的保险,都保了点儿啥?是骂街彰显自身的修养不足?还是骂保险公司骗人泄泄愤?还是骂点儿别的?
看了大多数回答,真的感觉知乎用户的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保险本身是一个好东西。然而因为一些小概率的负面新闻的放大导致民众对其印象不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保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强。去年李博士强调保险的重要性与规范性。保险股也因此大涨。未来的中国的医疗模式中,商业医保可能也会占一席之地。就说说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老爸去年体检的时候发现了膀胱内部有肿块,活检为膀胱癌早期,马上入院电切治疗。之后出院后向某某保险公司出示了病理单,保险公司核对以后,60多w立马到账。遗憾的是由于老爸的这个病和癌有关从此以后,重大疾病保险是买不了了。老爸的公司给每一位正式员工都买了防癌险的,每个月每人几百元。今年年初也在两家保险公司分别给我买了几份大额重大疾病险举切身经历,不是说想炫耀什么,也没什么想炫耀的。只是想说,购一份靠谱的保险,至少可以让你少许多后顾之忧,至少能给你和你的家人一份保障。
1、关键原因是他们没搞清楚对保险的定位。保险不是投资工具,是风险转移的工具。但不少人却仍然按投资来要求看保险,在乎投入产出比。如果不发生风险事故,用不着保险,最终就会得出保险无用的结论。反之,那些获得过保险赔款的人,相信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反而会更相信保险。2、不排除在索赔时遭遇过纠纷,或对保险索赔流程和规则不够理解,或不幸遇到了不讲理的保险公司,从而失去信心。
就说我爸一个朋友,二十几年前买了一个寿险的产品,多年来保险公司一直电话请求赎回,他当然不会同意。这个事情据我了解在绍兴的一些村镇也有发生,保险公司拿钱挨家挨户求赎回当年的保单。说明当年买保险不是只有赔钱,到目前来说也是有赚钱的,只是看眼光和运气了,并且这个道理即使放到现在也一样适用。另外,现有对保险的“偏见”基本都是集中在寿险,寿险早年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坏了一锅粥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在重新塑造保险行业的正面形象,尤其大品牌保险公司的内部稽核远远比外部监管要严厉许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李佳明的个人保险咨询网
&关注李佳明微信
网站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搜索险种名称
越胖越有福?劝孩子多吃点时 你该注意的这些事!
&&作者:&&浏览:
  金融界保险频道综合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肥胖的后果可不仅仅是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据美国报道,新的研究指出那些过度肥胖的孩子,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比医生估计的还要大。在这项研究中,大约有50%的孩子患有高血压,几乎15%的孩子患有糖尿病,75%的孩子有患心脏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临床外科和儿科副教授马克·米夏尔斯基博士说:“过去,青少年过度肥胖只被当成日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仅仅会影响到成年人的健康。但研究表明过度肥胖的青少年已经患上心血管疾病。”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6-11岁的肥胖儿童比例一路飙升,从1980年的7%跃升至2012年的17%。而年龄在12-19岁的肥胖儿童比例从5%增加到20%以上。
  在 2007年到2011年期间,研究人员先后对242名19岁以下正被接受减肥手术的孩子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孩子的体重系数达到50左右,这意味着身高180cm的人体重为308斤。研究发现,肥胖导致这些孩子有三大疾病风险。
  首先是高血压,大约有50%的孩子患有高血压。早前美国加州大学曾经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指数越高,收缩压高的几率就越大,肥胖男孩和女孩发生收缩压偏高的几率分别是体重正常同伴的3.5倍和9倍。
  其次是糖尿病,几乎15%的孩子患有糖尿病。胖人中的胰岛素含量虽然不低于正常人有的甚至还高于正常人,但由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受体缺陷,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在一连串的反应下最终导致胰岛素的生成不足,引发糖尿病。
  第三是心脏病风险较高,有95%的孩子至少有1项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5%的孩子有4项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商业保险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补充
  金融界保险精算师认为,这一类人群应首先考虑人身寿险,如果单买重疾险,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对身故进行赔偿,所以在购买时,要挑选含身故责任的险种。其次是考虑健康险和意外险,但无论购买哪种人身保险,体重超标者都会增加保费。
  重度肥胖者要多交20%的保费
  重度肥胖者一般需要增加20%的保费才能够投保。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的发病率。同时,如果因为肥胖原因,导致上述病症,保险公司可能会拒保。
  金融界保险精算师提醒:保监会规定,对于少儿重大疾病,以死亡为给付(即死亡保险)的保险金额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中,低于17岁(含)的被保险人的保额不得超过10万,其他地方为5万。
  所以,如果是家长为孩子们购买保险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些信息,那些吹嘘100万保额的,肯定是忽悠你。
  最后要注意的是,投保人尽量选择含有保费豁免条款的重疾保险,一旦被保险人生重病或者身故,保险赔偿后的续期保费将全部免除。
  金融界保险精算师还表示,由于重疾险的种类很多,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故每种类型的价格肯定存在区别。所以,每个投保人应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保险并非一朝购买一劳永逸,而是要伴随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风险变化进行调整。
  孩子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1、饮食:饮食因素是孩子肥胖的重要因素。偏食、挑食、饮食不规律、好吃甜食、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营养不均衡,或者过多高热量、高能量的摄入,都可能导致肥胖;
  2、运动:运动少,不仅是导致孩子肥胖的重要因素,也是孩子肥胖后的结果。多运动不仅能预防孩子长胖,还能提高孩子身体免疫力。
  3、遗传:父母一方肥胖的家庭,子女肥胖的几率在40~ 50%;父母都肥胖的家庭,子女肥胖的几率在70%~80%;
  4、药物:有些药物在可以医治某些疾病的同时,还有导致身体肥胖的副作用,是长高药,千万不要随意服用,长高药多以激素为主要成分,是导致孩子肥胖的重要药物。药物性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人群2%左右。
  5、疾病因素:甲减、II型糖尿病、胰岛素瘤、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也会导致肥胖。
  6、其他因素:母亲孕期肥胖、新生儿体重超标、精神压力过大、家长错误意识等也是导致孩子后天肥胖的重要原因。
  怎么判断是否肥胖?
  儿童的正常体重计算公式:儿童体重(KG)=年龄×2+8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低于标准体重60% 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轻度营养不良;
  标 准 体 重 的 90 -110%正常范围
  高 于 标 准 体 重 的120%肥胖
  越胖越有福?孩子,不要再继续“吃下去”了。
  专家提醒
  尽早对危险致病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变阻止疾病的恶化。一些重度肥胖的青少年需要进行减肥手术等强化治疗,以减少患早期心脏疾病、糖尿病发生的机会。此外,家长要注意从小就避免孩子肥胖,注意控制饮食,多吃蔬菜不要过量吃肉,同时注意不要总是在家看电视玩电子设备,要多外出走动锻炼身体,消耗身上的脂肪。
法律免责声明:本网站并非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对本网站所载内容是否恰当、是否适宜销售不做任何担保。关于使用本网站所载资料时在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所引发的任何后果,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做任何担保,亦不做任何陈述。本网站不应被视为在任何国家向任何人销售产品的要约或请求。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承担由本网站所引起的任何责任和损失。 本网站上的相关产品信息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上的介绍为准。
Copyright &
厦门诚创网络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拒不履行生效判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