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内容创业这件事儿到底靠不靠谱的创业项目

热门推荐:
  近两年,遭遇网企收购的传统媒体不在少数,而获得投资的新媒体也不少。
  用「媒体」一词描述现在的内容生产者们,往往令一些老牌媒体工作者嗤之以鼻:一来,很多所谓新媒体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媒体资质;二来,他们产出的多数内容,以某些尺度衡量,水平也与传统媒体相去甚远。
  然而,大到罗辑思维、papi 酱这些全民内容生产者,小到铅笔道、硅谷密探等相当垂直、小众的生产者,内容创业斩获投资早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你或许不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但他们普遍有自己的关注者,在输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围绕内容创业投融资风暴的争议主要有二:其一,如 papi 酱的一部分爆红者,估值真的应该这么高吗?其二,用户较少、估值较低的另一部分,真的值得投吗?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创业是可以获得投资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家企业要成长,一定具备、或在将来可能具备盈利能力,而不是纯粹的博眼球、制造新闻。因此,内容创业假如想从一个人、一个微信公号、一个小团队发展成一家公司,想要拿到融资、快速成长,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变现模式。
  内容创业有哪些种类的变现模式?我们可以从效率低到效率高,暂且分为三种,这三种在历史上基本也是循序渐进的。我将它们概括为三重境界:
  看上去卖了什么,实际上什么都没卖;看上去卖了什么,实际上就卖了什么;看上去什么都没卖,实际上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第一重境界,就是卖广告。我把广告放这儿,买不买是客户的事儿――正因为媒体广告并不具备十分强的转化能力,或者说媒体无需对广告效果负多大责任,媒体自然也无法从广告中获取太多收益。产品最后卖得怎么样,跟媒体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这样的转化效率就非常低下――媒体自降身价抛售节操,收益却是未知的。很可怜,但这也是多数传统媒体的做法,也由此,传统媒体难以享受互联网时代内容膨胀产生的价值,越来越难做了。
  第二重境界,是跳过广告卖产品,或者说给自己打广告。比如知乎卖自己的书,IT 桔子卖自己的活动之类。当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则是卖无需用心的东西,比如借自己名气卖个贴牌产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各类游戏视频解说卖肉松饼、卖外设了,饼和设备当然无需他们自己操心,有专门的公司代理。但这几乎是在直接售卖自己的影响力,效率要高得多,收益几乎也与自己的用心程度挂钩,比较公平、可靠。
  第三重境界则是直接售卖自己的影响力。时至今日,最常见也最成熟的售卖影响力方案,是媒体接受投资或赞助,然后帮股东或赞助方发出声音――感受一下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老牌媒体的做派就能理解。这种模式常见于时政、财经媒体,然而这一模式也稍显古老了,最重要的是它的效率并不高――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无法在这种模式里被验证,跟直接卖广告反倒是相似的。
  也正因如此,第三种模式到了今天,务必要有新的呈现方式。从卖广告到卖产品,假如效率想再高些、载体想再灵活些,就必须直面金融的玩儿法――卖证券。这并不意味着内容生产者要冒着犯罪的风险兜售各类金融产品或者节操全无地替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而是说,内容生产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时候到了:假如投资人只懂自己的行业,假如传统行业大佬不懂互联网,那么他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影响力最大、最专业、最权威的媒体的推荐,甚或背书。假如能够将这种权威转化为信任,再将信任转化为交易,内容生产者的变现方式就从卖广告、卖产品升级到了卖股权。
  为了实现这种程度的信任,内容创业务必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才有在当前时代高效变现的可能:
  够垂直:幻想在各个行业都做到权威,勇气可嘉,但基本属于做梦。一个媒体在运营上只能有一种调性,而这种调性一定只适合少部分行业,并且只能吸引少部分员工。别忘了,您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极致、权威,而非广泛的话语权。
  够专业:不能玩儿过分的标题党,不能在内容里加太多跳跳糖,这会干扰人们的理性思维,最终背离你吸引理性决策者的目的。对于真的想成为权威的媒体来说,吸引大众的眼光绝非目标,而既然您早就抛弃了卖广告、卖产品的低级模式,流量当然也不再那么重要。不能为了博眼球牺牲专业度。
  够持久:权威务必是累积出来的。想在流量上一夜爆红,吸引千万转发,虽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终归不算稀罕事,新榜上偶然爆发的新号也从来不是没有。但是,基于目前流行工具的格局终究已定,时间跨度大一些,很少有新号能战胜多年老号的。这说明,要想赢得口碑,务必要做足够长的时间――在那之前,不要盲目拿广告变现,那只会毁了更远的未来。
  当然,除了这些主观要求之外,考虑到客观环境,内容创业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些特点:
  质量方面,虽说不求流量、不求吸引眼球,至少也要足够好,能固定粉丝,能吸引脑残粉――而且还不是那种真&脑残的脑残粉。我们是不需要通过流量转化赚钱,但出名还是有必要的,哪怕在小圈子里出名呢。
  所选领域方面,蓝海这么大,就别再去撞已经有人做过的方向了。内容创业火起来,主要就是因为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以及互联网表达多媒体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前没法做、做了没法赚钱、要赚钱就要很大规模的内容,比如美食评论啊、体育评论啊,都从机构媒体运营向普通人运营转变,成本大大降低,这也就是这一波内容创业的本质。也因此,还没变过来,或者还没有人做得够好的方向,是非常多的,不要揪着「风口」硬挤独木桥。
  人员构成方面,则要轻量、灵活、转身快。任何内容创业,最怕的事情有两个:没有牛人,做不出好内容;能做出好内容,却只能依赖牛人。这两件事儿说的是一回事儿。牛人一走,你的内容页就完蛋了,就谈不上远景。因此,不然您自己是牛人,不然就瞄准那些水不深、可以把新人培养成牛人的领域。太依赖他人,就丧失了内容创业的立身之本。
  我们可以观察,最近这些年已经成功、或者逐渐斩获投资的内容创业,即便家底薄、流量差,基本也都符合以上这些要求,尤其是够垂直这一点。而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走上了「直接售卖影响力」或者说「卖股权」之路,具体例子就不提了。
  而如 papi 酱这样的特例,则也算不上特例――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内容创业的变现之路,至于 papi 酱怎么变现,只能说如今的解决方案比较勉强,而且也尚未经过时间验证。投资人对其倾心,可能是在考虑商业模式之前,唯恐被对手先行投资,才会抢先出手的。当然,从最初的「10 亿估值」传言变成最终大家看到的合理数值,也说明了 papi 酱的变现模式,还有待考验。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TECH2IPO创见专注互联网创业创新,我们报道最前沿的科...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为什么内容创业会如此如火如荼?--百度百家
为什么内容创业会如此如火如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这一篇,则想从头梳理,看看为什么在这个时点,资本对内容创业,产生了如此旺盛的兴趣?
两个新闻。
第一个:一帮从南方系出来的人做了一个“南友圈”,主要是做创业项目孵化、投资等为创业者服务的。这里的创业者,既然是前南方系的南友圈,自然主要指的是南方这个媒体集团的离职创业者。
第二个:前证券时报战略投资总监范卫锋离职做了一个名为“高樟资本”的投资基金,按照老范的说法,主要投的是新媒体项目。他口中的新媒体,大概指的就是新的媒体项目。因为他说他不碰O2O啦电商啦游戏啦之类。
另外还有几起融资消息,都和内容创业有关。
公号P2P观察的运营公司拿到了上市公司汉鼎股份1000万的投资,2成股份出让,倒推可得估值5000万。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完成了A轮,估值号称过亿。
大象公会完成了A轮融资。
当然,还包括一条、罗辑思维这些更鼎鼎大名的创业项目,还包括吴晓波的狮享家投资矩阵。
我上一篇《内容创造者:始于内容的创业》提到了从内容出发带有媒体属性的创业项目正当时,这一篇,则想从头梳理,看看为什么在这个时点,资本对内容创业,产生了如此旺盛的兴趣?
要知道,以前,这个现象,从未发生过。
史前时代的个人主页基地就不说了。那个时候,网民都没多少人。
我们来说说博客。
博客是大众化的产品,至少是大众层面上普遍认知的东西。但我好歹也做过一个独立BSP(博客托管服务商)的运营官三年,我真的从来没听说过大规模的对博客进行风险投资的现象——可能江湖里偶尔个别投资案有。
再到微博。
微博出现了一些投资案。但微博的投资案大致是两种:一种是对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所谓agency的投资,一种是类似段子手联盟对段子手的孵化,或者叫经纪。有些粉丝百万当量级的大V,转发一条东西收费不菲,但江湖里也很少听说专门针对某个大V进行投资的风险投资。
然后就到了微信公号。
去年年头我就写过类似的文章,称自媒体开始成规模地进行机构化。机构化很重要的一点是设立公司后有人愿意投资。
同样是开个号,做内容,为什么要到了微信公号这个阶段,才引起了大量投资人兴趣?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问法是:同样是开个号,做内容,为什么要到了微信公号这个阶段,才会让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有利可图?
第一个理由,公号有粉丝概念,或者叫“订户”。这个概念其实博客是没有的。博客有访问量,但博客很难统计到底有多少人是它的持续阅读者。借助类似Google Reader这样的第三方工具(RSS阅读器),可能可以建立起订户概念。但RSS阅读器一般崇尚博客进行全文输出,于是订户回到博客上进行与博主的互动,变得困难很多。
第二个理由,博客不具备社交链属性,很难引起“链式传播”的效果。虽然我在做运营官的时候成天和甲方鼓吹这种链式传播,但其实我心知肚明,这根链条,很容易断。
第三个理由,博客不是为移动而生的。但其实这个理由并不能成立。因为博客兴盛的时候,压根没有什么移动互联网,不为移动而生,好像也没啥关系。
有订户、有基于社交链条的链式传播,成为内容创业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两项,内容创业并不成立。
下一个问题是:微博也有啊。为什么微博没有出现今天这种现象?
我们来看看大V的商业运作。通常,支付大V的费用是因为希望他们进行某条微博的转发,转发时能写点评论那就更好了。即便是大V愿意发一条微博,到底也是140个字。140个字,委实难以做出太好的文章,要么就是营销迹象极其明显,要么就是不符商业意图。
微博的短小体裁,使得这个螺蛳壳实在太小,能做的道场极其有限。虽然微博具有长微博功能,但一来这个功能(非图片长微博)推出的比较晚,二来,老实讲一句,长微博的阅读量其实并不高。
太轻的东西,很难在这上头做出规模化的创业项目。
不过,在我看来,原因远远不止这点。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微信公号本身,是不做流量分配的。
让我们站在甲方的立场来考虑一下问题,假设你现在是一枚市场总监之类的中层干部,你现在手上有1000万的年预算要花销掉。
桌面时代,一开始是投门户,然后是投搜索(百度)。百度是中国广告收入最高的公司,而且远超任何一个单一门户。可见市场总监有很大一块要去买搜索关键字。
对于搜索来说,它的一个秘密是:不讲内容价值。
比如说你写一篇关于平板电脑的博客,写得妙笔生花又如何?只要不在搜索结果页里出现在前三屏,用户点不到,等于白写。
对于搜索营销来说,重要的其实不是内容的价值,而是SEO的价值。是页面代码或者超链接地址很规整的价值,并不是页面里图文的价值。
甲方之所以还很愿意在门户或者地方新闻网站投放的原因在于,这些网站的权重比较高,容易被搜索到然后产生reach。或者索性干脆点,直接自己买关键词,导向自己的网站。
默多克曾经抱怨过谷歌是个小偷。虽然这话听着是默多克实在不愿意拥抱新时代,但他的话本身有几分道理。在搜索当道的时候,内容,其实是没多少价值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微信公号的搜索烂透了。即便用搜狗(还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进行微信公号内容搜索,如果关键词不出现在标题里,你压根搜不到。这样的搜索,和没有搜索,差别也不大了。至于移动端微信里自己的搜索,从技术角度来说,那就更烂了。
这使得你这位手握1000万预算的市场总监很郁闷。缺少一个流量分配的大节点,就好像缺少了一个支点,别说撬动地球了,连一台车你都撬不动。大大小小的阿基米德们,徒唤奈何。
我总是以小人之心去推测张小龙:他是故意的。一个缺少搜索的庞大的内容体系,才能让内容凸现出价值来。
软文一脉,过去的价格并不高。
但现在的价格越来越高,去年我认为它有点虚高,会回落。后来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价格并不会回落。
它的要点在于:由于搜索对内容价值要求不高,一篇好的软文和一篇坏的软文,价格可以相差无几。
但在微信公号里不是这样的。
缺少了搜索,内容价值得以凸现:因为获取稳定流量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内容做好然后获取订户(粉丝)。
其实这某种程度上回到了传统媒体的时代。精致的媒体的价格,总归比粗制滥造的贵一些。
手握千万预算的你,要么狠狠心,去买个朋友圈广告——但实在太贵了,有可能没一个星期就花光了。要么,你就多投点公号吧。
一个始于内容的创业者告诉我,从今年年头开始创业,现在大致一个月的营销收入已经过了十万,能养活整个本来就不算太大的团队了。
这个数字不高,但我得说一句的是,在博客时代,你想都不敢想。
被搜索截流掉的营销收入,再次回到了内容创造手中。
传统媒体的迅速崩溃,恰逢其时。
当微信公号的内容价值得以凸现,那边厢传统媒体终于hold不住,多米诺骨牌似地接踵倒下。
大量浸淫内容多年的人才不得不另寻出路。这也给做好内容带来了可操作性。
一条的徐沪生就是做传媒出身的,主攻视频的罗振宇是央视跑出来的,吴晓波本人,也是内容出身的著名财经作家。
一边需要内容价值,一边能够提供内容价值,两者一汇流,内容创业,如火如荼。
整篇文章最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结论:一旦微信出手打造搜索(以腾讯做过搜搜的历史,技术不是障碍),以微信公号为代表的内容创业,将大难临头。
不过,看上去貌似不会。腾讯系的搜索力量,现在瞄上的是:知乎。
最后还是要多一句嘴。
如果完全依靠营销收入,公号的商业价值有,但有限。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论证了这点。
但有了营销收入,以内容切入进行创业,会易走很多。
至少,有流水的公司,好估值,是吧?
—— 首发 新榜 ——
后面的话:微信如果做搜索,当然公号不存在什么页面代码问题,也谈不上链接地址静态化。这和百度这种搜索情况不同。但一旦有一个成型的搜索,肯定会涉及到排序规则问题。同样的关键词,什么样的文章排前面,什么样的文章排后面,这个规则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按阅读量排序?按粉丝量排序?还是按什么排?
按阅读量排看似是个好规则,但一样有问题。在某个时点上某个关键词所涉及的A文可能阅读量还不够(因为它刚刚发),但如果没有搜索,那么它可以免除强者恒强的结果。如果有搜索,阅读量B文就会产生马太效应。于是,时间作为一个权重就要赋值上去。赋权多少呢?
这大概也是微信官方迟迟不推搜索的一个原因吧。我听说到的一个消息是,微信有一个team在弄这事。不管什么规则,我个人还是希望,尽可能和内容价值本身能匹配。当然,这句话很大而无当,内容价值的量化是蛮困难的一件事。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
阅读:683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从现在被报道出来的远程信息网络诈骗情况看,绝大多数都是用ATM...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更多公众号:trendmakers你行我知道,创意在“我造”!集聚最潮人、发现最酷热、感受最前沿的国内外智能硬件和创意设计。钛媒体旗下智能社区产品。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内容创业这件事儿到底靠不靠谱,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新浪理财师官方微信sinalicaishi
扫描下载理财师手机客户端
李大霄底部论到底靠不靠谱
[此观点是对该条资讯的解读]
昨晚看到新浪网上老艾主持的牛眼看盘访李大霄的一段视频。总体印象:1、李大霄还是挺能说的。2、李大霄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李大霄说了什么呢?1、底。差不多这是提及频率最多的一个字。理由说了九条,为什么这里是底?态度很坚定,就是底了,为什么要这么坚定?差不多有两个原因:一是要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给大众以信心,二是说能涨能跌等于白说,是浪费大家时间。老乐感言: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说:"就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历中如果能告诉点大家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股市的变化。”江恩也是预测大师,但在其晚年的江恩二十一条中找不到一条是关于预测的,最多的是关于风险防范的内容。2、价值投资,投资蓝筹,远离黑五类。要与上市公司一起成长,而不是投资者甲去赚投资者乙的钱。李大霄算了一笔帐,有的股票要二千多年才能收回投资,所以要远离题材,拥抱蓝筹。老乐感言: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股市就是天堂,上市公司给的回报就能大获丰收。股神巴菲特80%收益也是二级市场的差价,其实就是赚了乙方的钱,比方他曾经投过中石油,低吸高抛大赚一笔走人。价值投资从安全边际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有道理,但如果谈是赚了谁的钱境界更高这个角度来讲实在牵强。我打开工商银行最近十年复权走势图,我没有看到应有的回报。安全边际本身也是复杂多变的,第一看起来安全的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讲未必是有利的,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安全的黑五类也可能成长为未来的黑马。投资的核心应当首先是风险管理,其次是眼光,再次是运气。这个眼光主要靠的是交易规则与执行,运气是某阶段的产物,长期来讲运气是要被中合掉的。风险管理的核心又是什么?是坚定价值投资的理念远离投机吗?索罗斯是投机者,可是没有死,活了这么多年,而且活得很好。说明风险管理的核心不在于你是投资的还是投机的,而是在于交易的规则以及执行。如果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忠于价值投资的理念,那么投机型交易的风险就没有办法控制了,比方对冲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的尺度,但它跟价值投资无关,再比如仓位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尺度,但它也与是否价值投资无关。而我认为,对市场持某种特定的甚至坚定的看法,恰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把主客意愿强加给市场。当然如果你无所谓时间成本的话,一个底打漏了还有下一个底,底是一定能找到的,而这种找底的思维方式本身恰恰是风险源之一。我想至少可以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更妥当一些:大盘某处针对某类型的个股具有较高安全边际,可以先以什么样的仓位进行布局,之后如何修正。2、认真:李大霄说自己是认真的。老乐感言:我从字里行间、语气语态表情里能感受到这种认真,以及真诚,倡导价值投资本身也并非不安好心。但对价值投资的解读却是千差万别,甚至可能观点是对的,论证却没有逻辑,或派生出N个错误的子观点。比方我不认为找底与价值投资之间存在着逻辑必然性。3、细节:老艾说话老被李大霄打断。老乐感言:"你听我说……”老艾几次表述被李大霄打断……老艾也比较傻老问人家:假如婴儿底打漏了怎么办?李就是避而不答,其实这还用问吗?打漏了那咱们就下一个底见呗!谈话中间老艾的一套一直被李当作价值投资的反面论证依据。其实呢,在我看来,老艾对过也错过,大对对应大错,而李大霄也一样,对过也错过,仅从最近三年的情况来看,老艾当初大力唱多创业板时大对过,当然后来是大错特错,李大霄底破产的案例不少,但并无留下特别的印象哪一段特别风光的表现,但有一种可能:这几年默默无闻地价值投资了什么,且成功了,且没向外界说……【关理计划】新一期新浪理财师老乐天天发计划是为期6个月,只发售一天,就是日,从5月20日正式封闭计划开始操作,封闭之后就不再能购买计划。老用户上期不要求退款的可以使用特权现在就直接购买,只需付100元即可购买。如要求退款的则要在5月19日当日抢购。首次购买计划者也只能在5月19日当日参与抢购。本期计划链接:5月19日上午10:00开抢
实战型观点包:选时选股,穿越牛熊。
观点私密部分,解锁后立即查看
购买后即可查看该观点私密部分
购买后即可解锁观点包内所有观点的私密部分,还可获取观点包更新提醒
影响客户数
添加私人理财师
提问(100元)
Ta的观点包
订阅价格:
11.8万人关注
Ta的最新计划
已运行天数
大家说()
Ta的其他观点
转5(个人用户8:00-21:00)
手机客户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新浪理财师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所有理财师提供的咨询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内容创业这件事儿到底靠不靠谱-钛媒体官方网站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内容创业这件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到底有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