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小布什老婆颁布的安全战略

& 9?11事件 美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9?11事件 美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9月11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和前总统小布什夫妇在纽约世贸遗址举行的&9&11&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场悼念遇难者。
  10年之前,本&拉登及其追随者发动的这场恐怖袭击激怒了&山姆大叔&这位世界&巨人&,用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9月11日在五角大楼纪念仪式上的话说:&为了这个愤怒的国家,美军向敌人伸出了复仇的拳头。&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自10月7日美军开打以后,特别是反塔联盟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使世人愈感到始料不及, 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戏剧性变化,许多分析家们的预测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再次,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 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库尔德武装力量。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并动用了美国在海湾地区驻扎的大量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支援。
  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表示,本月底美国部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届时,自奥巴马上任以来,9万名美国士兵将被带回故土。尽管这对民主党的中期选举不会有利,因为阿富汗战争已经愈加血腥而充满争议,但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里程碑。
  8月31日,对于美国人和伊拉克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按照奥巴马去年制定的时间表,从这一天起,驻伊美军正式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驻伊美军人数降至5万以下,并于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撤军。奥巴马说,作战部队的离开意味着这场战争&结束&,伊拉克将自己&做主&。这场由美国前总统小布什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自由行动&将&寿终正寝&,但伊拉克会迎来新曙光吗?
  不过,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没有让布什政府感到羞愧,因为这时候,美国人已经找到了第二块遮羞布&&&将伊拉克建成中东民主的典范。布什承诺要给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带来自由和安全。 然而,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国内不断爆发的反美武装袭击、教派冲突,让伊拉克的政局极为动荡,&安全&成为奢侈,虐囚丑闻的连续曝光也让&自由&成为谎言。
  经济衰退 美国反恐付出的代价
  然而,10年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巨人&已是&伤痕累累&。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给美国民众带来深深的政治伤痕,也让美国陷入社会、宗教、种族对立,而庞大的反恐战争经费则加重了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据报道,美国反恐战争的军费达到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5年至2010年6年间积累的预算赤字。沉重的军费拖垮美国经济,已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10年的美国,被美国媒体称为&焦虑的10年、衰落的10年,甚至是失去的10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当天在五角大楼纪念仪式上坦言,&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付出了难以置信的代价,有4478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阵亡,另有1648名士兵在阿富汗阵亡,还有4万人在上述两个国家受伤。仅死亡人数一项就是&9&11&事件死难者的两倍多。
  而在&反恐&名义下,美军曝出的&虐囚&以及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等丑闻也重创了美国的国际声望,在反恐战争中造成的大量平民伤亡更使美国失去道义制高点。据保守估计,在美国反恐前线的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战事共造成大约13.7万平民死亡,更制造了780万难民。(提示: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转载或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请慎重判断。)
正在读取...
新闻热搜词赞助商广告本周十大热门资讯 文史最新专栏图文精选最新评论 文史赞助商广告|||||||||||||||||
9?11事件15周年:如何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
  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15周年纪念活动在美国纽约“9?11”纪念广场举行。图为遇难者家属参加纪念活动。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在遭受恐怖袭击后轰然倒塌,举世震惊。15年来,全球反恐形势依旧严峻。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恐怖袭击的频率和烈度均呈上升之势。人们不禁再次反思和发问: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如何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
  “我们不能再浪费下一个15年”
  和往年一样的是,今年的9月11日,全美各地都在举行纪念“9?11”事件的活动。但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是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年,候选人迥异的反恐政策正深深地撕裂着美国。生活在此起彼伏的枪击案以及恐怖袭击阴影下的美国民众,从未拾回昔日的安全感。反恐正变得越来越像一道无解的难题。
  “9?11”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针对反恐战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并不断强化了“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理念。“小布什认为摧毁恐怖组织的栖息地就能彻底消灭恐怖分子,然而恐怖主义却在更多的地方出现。从长远看,美国的战略失误增加了恐怖威胁,使反恐任务变得更为艰巨。”美国国务院前反恐怖主义协调员丹尼尔?本杰明分析指出。
  奥巴马担任总统后,在反恐战略上采取了全面收缩的策略,并很快提出美军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离的时间表,同时首次将本土列为反恐最重要的“战场”,战略重点也由“域外打恐”转向“境内防恐”优先。
  然而,就在“基地”组织在国际社会的联合打击下逐渐沉寂的时候,美军撤离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却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新温床。尽管奥巴马将反恐政策的重点转向国内,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加州枪击案和奥兰多枪击案等事实证明,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依然是一道难题。
  “我们需要新的反恐战略”,“9?11”事件调查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基恩和李?汉密尔顿9月9日联合呼吁,“我们不能再浪费下一个15年,反对恐怖主义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归根到底,正确的战略才是唯一的希望。”
  反恐并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役
  15年来,国际反恐总体形势堪忧,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不仅在中东肆虐,还在欧美国家制造了多起恐袭。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越来越威胁到欧洲国家的安全,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种族矛盾,致恐袭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也使得欧洲不断受到难民问题的直接冲击。欧洲的天空也盘旋着恐怖威胁的阴云。反恐成为欧洲政治安全中重要的议题。
  法国自2015年初以来多次遭遇恐怖袭击,政府在短短两年内不断加强反恐措施,通过加强安保力量、增加军费开支、扩充军力警力、取缔宣扬极端思想的组织和宗教场所等一系列措施,力保民众安全。德国和比利时也相继在遇袭后采取加强边境管控、提高警卫巡查等措施。在欧盟内部,时不时可以听到呼吁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反恐联盟的声音。
  比利时司法部前部长顾问、欧洲内部安全问题专家皮埃尔?贝尔特莱认为,2015年1月《沙尔利周刊》巴黎总部遇袭事件使欧洲各国开始加大反恐力度。当地分析认为,需要各方普遍达成共识的是,欧洲反恐并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役,需要各国之间更加紧密的互通有无、同心协作。恐怖主义的跨国性使得只有国家间携手“战斗”才有望消灭其滋生的温床。
  “标本兼治”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9?11”事件15年后,“基地”组织没有被铲除,西亚北非多国仍然处于动乱之中。动荡的中东局势,不仅为“基地”组织提供了扩展势力的空间,更催生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15年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埃及《金字塔报》11日刊登评论员文章如此表示。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沙伊赫认为,“‘9?11’事件对整个国际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但它给中东地区带来的更多是一场灾难。”近来中东地区相继发生暴恐事件,多国恐怖活动依然猖獗,令外界对该地区的反恐局势感到担忧。陷入反恐战争的地区局势紧张,战争愈演愈烈,其复杂程度比以往更甚;而那些并未直接卷入反恐战争的中东国家,恐怖主义正以更加隐蔽的“独狼”式袭击扩散,对地区安全造成威胁。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以恐袭为主要形式的对抗不断发展,大量平民成为受害者。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5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阿富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发生的恐怖袭击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报告还表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015年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次数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这两个国家当年恐袭次数均超过1000起。
  巴基斯坦和平研究所所长阿米尔?拉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派出军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意图通过军事手段重新建立阿富汗秩序,但阿富汗自此经历了15年冲突,导致国内安全形势日趋动荡,美军也深陷其中抽身乏术,这充分证明了军事介入并非解决阿富汗国内恐怖主义问题的有效途径。美国采取的反恐措施并未对恐怖主义“对症下药”。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新形势,国际社会需要拿出“标本兼治”的反恐措施。
  (本报华盛顿、巴黎、开罗、伊斯兰堡9月11日电 记者高石、王远、韩晓明、徐伟)
  《 人民日报 》( 日 21 版)
  美国“9?11”事件15周年:纽约举行活动悼念罹难消防员
责任编辑:董容语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9?11事件发生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在干什么?(2)
&&&&这时,我感觉身后站了一个人,安迪?卡德凑近我,悄悄对我说:“又一架飞机撞上了双子塔中的另一座大楼。”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故意带着他那马萨诸塞州的口音,“美国正遭受袭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竟然有人胆敢袭击美国。
  阅读课还在继续,但是我的思绪早已飞离教室。谁会做出这样的行径?造成的损失有多严重?政府需要做些什么呢?  新闻秘书阿里&弗莱彻站在了我和记者中间,他举起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先什么都不要说。我也没打算说什么,当时我已经想好接下来要怎么做。课程结束后,我会平静地离开教室,去了解事实真相,之后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  在安迪进入教室7分钟后,我回到了之前的房间,有人在那里放置了一台电视机。当电视机用慢动作重放第二架飞机冲撞世贸中心南侧大楼的片段时,我看得心惊肉跳。现场出现了巨大的火球和滚滚的浓烟,情况比我预想的要更加糟糕。美国人震惊了,我需要立即发表电视演讲。我迅速地写出了我的演讲稿。我要向美国人民保证,政府正在采取应对措施,并且我们一定会把袭击者绳之以法。之后,我希望自己尽快返回华盛顿。  &女士们,先生们,此刻对于美国是一个艰难的时刻,&我开始说道,&&&两架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这很明显是一起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那些电视前的家长们和社区成员们听到这一席话倒吸了一口气,因为他们本以为这是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行经是不会得逞的。&我接着说道。在演讲结束时,我提议为殉难者默哀。  之后,我发现我说的一句话竟和我父亲之前做出的承诺如出一辙。在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后,我父亲说道:&侵略行为是不会得逞的。&但这种巧合绝非有意而为之。在我自己写下的演讲稿中,原本写的是&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行经是不会成功的&。但父亲的话一定是深深印刻在了我的潜意识当中,危机再次发生时,便浮现出来。  特勤局希望把我送往空军一号,越快越好。我坐车行驶在佛罗里达41号公路时,通过车中加密电话与赖斯通话。她告诉我实际上还有第三架飞机,这架是撞向五角大楼的。我坐在座位上,仔细思忖着她的话。之后,我的思绪逐渐变得清晰:如果只是一架飞机的话,这可能是一次事故,两架的话就绝对是一次袭击,要是三架的话无异于向我们宣战。  我全身的血液沸腾了。我们一定要查出幕后黑手,决不能放过他们。  在机场,大家已经表现出了战时的状态。特工们佩戴着突击步枪,在空军一号周围巡视。两名空乘站在悬梯的顶端,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恐惧与悲伤的神情。我知道此时此刻数百万的美国民众也有着同样的心情。我走上悬梯,拥抱了空乘人员,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进入了总统舱,要求单独待一会儿。之后,我想到遇难飞机上面的乘客面临的恐惧,以及丧失亲人的家属心中的悲痛。那么多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失去了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我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天能够缓解人们的伤痛,指引美国渡过这一难关。我还想起了最喜爱的一首圣歌中的歌词:&在此危难时刻,赐予我智慧,赐予我勇气。&这首歌的名字叫《优雅之神,荣耀之神》(God of Grace and God of Glory)。  我的心情可能和大多美国人是一样的,但我的责任是不同的。之后会有时间哀悼,会有机会将袭击者绳之以法,但首先我要应对这一危机。自珍珠港事件后,这是我们遭遇的最为惨痛的一次突然袭击。这也是自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第一次有敌人袭击我们的首都。在那样一个上午,我总统任期的目标变得清晰起来:在国家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保护人民,维护自由。  要想成功应对危机,第一步就是安定民心。而这也是我在佛罗里达州就试图去做的事情。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理清事实,采取行动以保卫国家,并帮助遭受袭击的区域尽快恢复。随着这些工作的进展,我们也需要想出策略,以将这些恐怖主义者绳之以法,遏止他们再次袭击。
(责任编辑:张淑燕)
【】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出身皖南望族,赵家也是天津的大家族,但他们1921年的婚礼却是蓄意向世俗的一场挑战。他们先到中山公园
【】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准备从汉口迁到上海,作为总负责人的瞿秋白找到毛泽东说:湖南正在通缉毛这个&共党要犯&
&9&13事件&十大谜团&&& &&& 40年前的9月13日凌晨,林彪一家匆忙乘坐三叉戟飞机,自山海关机场起飞,最终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font color="#&13事件&震惊世界,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党章中被确立为接班人的林彪为何落得叛国出逃、折戟沉沙的下场?  40年前发生的一幕,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毛泽东南巡与&九&一三事件&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林立果策划的三个刺杀毛泽东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被毛一一粉碎?林彪专机是坠毁还是被导弹打下来?&&学者舒云根据大量目击者的回忆材料和最新访谈,试图拨开云雾,尽可能还原那一段历史的真相。
热点文章排行
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时曾遭清廷驻英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的全力营救终于脱险获得释放,获释后他即写了一篇被难经历自述。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
  一个国家,有时候会在惊心动魄的浪潮卷过之后,却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有时候又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出很长一段路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