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际滨海旅游业发展组织形式有

旅游组织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旅游组织是指为了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适应旅游业的健康、稳定、迅速、持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职能或协调发展职能的专门机构。
旅游组织旅游组织的分类
1.以旅游组织的职能范围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国际性旅游组织、国家级旅游组织和地方性旅游组织。
2.以旅游组织的职能性质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行业组织。
旅游组织旅游组织模式的基本类型
1.旅游部模式
2.旅游局模式
3.部辖旅游局模式
4.混合职能部模式
5.旅游委员会模式
6.非中央机构模式
7.民间组织模式
旅游组织各国旅游组织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1.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旅游组织我国的旅游组织
一、我国的旅游行政组织
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
3.地级市县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二、我国的旅游行业组织
5.中国妇女旅游委员会
6.中国乡村旅游协会
7.中国旅游文化学会
8.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
旅游组织国际性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WTO)
2.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3.世界旅行社协会(WATA)
4.国际饭店协会(IHA)
5.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6.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7.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
8.国际旅游协会(IAT)
9.国际汽车联合会(IAF)
10.欧洲旅游委员会(ETC)
11.美洲饭店及汽车旅馆协会(AH&MA)
12.欧洲运输部长会议(ECMT)
13.国际铁路联盟
14.国际旅游联盟(AIT)
15.世界一流饭店组织
企业信用信息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旅游组织——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1旅游与旅游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旅游与旅游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5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世界旅游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_百度知道您的位置: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创新发展模式,实施精品战略,力争我省旅游业的快速、持续、跨越式发展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
新华网 ( 14:47:15)
稿件来源:
  2003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开幕了。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研究《贵州省关于竞争选择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实施方案》和《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规划管理工作;总结2002年全省旅游工作,安排部署2003年的工作。
  下面,我代表贵州省旅游局党组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2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2002年是我省旅游业的丰收之年。一年来,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200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连续第三年保持了30%左右的增幅。据统计,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5%,收入外汇7950万美元,增长15.76%,相当于全省出口贸易外汇收入的18.71%;接待国内旅游者2200万人次,增长4.76%,国内旅游收入
99.86亿元人民币,增长31.72%;旅游企业完成营业税金7500万元,增长3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6.43亿元人民币,增长30.65%,相当于全省GDP的
8.99%;并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原定于2005年实现的第一个“倍增计划”。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要求,从我省实际出发,对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将有力地改善和优化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推动我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圆满完成了《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的指导帮助下,《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02年9月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国内知名专家评审组的评审,获得了国家旅游局的批准。我省《总规》是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世行资金第一次投向旅游业的创新性尝试。国家旅游局的批复意见中指出:“《总规》在规划项目的组织形式和运用方式上为我国省级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一次成功的范例;制定的空间发展战略、示范项目、近期行动计划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在注重对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强调了市场导向意识;《总规》结构新颖、内容详实、较好地体现了国际视角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前沿思想”。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总规》的编制过程当作统一认识、培训队伍、宣传贵州的过程。通过编制《总规》,不仅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专业水平,培养了一支规划专家队伍,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密切了与世界旅游组织的联系,把贵州推向了世界。为贵州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跨越式发展,开启了新的思路。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正式建立。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2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1200万元,并将根据财力情况适当增加。这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力度,贵阳、黔东南、铜仁、毕节、遵义等地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  ――《贵州导游――绿色喀斯特王国与文化千岛之旅》公开出版发行。由石秀诗省长作序,我省多学科专家共同撰写的这套导游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度介绍我省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规范导游词,填补了我省历年来没有高质量导游词的空白。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导游水平和队伍素质,增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贵州志?旅游志》通过了评审。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全力支持下,我省各级旅游局多方组织力量,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于2002年底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编纂工作,并通过了评审。  在取得以上突破的同时,其他各项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  (一)宣传促销得到加强,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一年来,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和省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2002年外宣工作计划,全省各地紧紧围绕“2002年中国民间艺术游”的各项主题活动,加强了与省内、国内和国外新闻媒体的多方合作,积极宣传贵州。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保证了客源的稳定增长。  在海外市场促销工作中,首次赴台湾进行交流访问,加强了与台湾旅行商的合作;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世代友好,相约中国”大型旅游促销交流,并在仙台、长崎、大阪成功举办了贵州专题旅游推介活动;先后组织旅游企业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促销。并参加了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尔代夫举行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增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在国内市场促销工作中,加大了对武汉、重庆、厦门、上海等重点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力度,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推介会,并组织旅游企业在国内旅游热点城市建立了宣传招徕窗口,有效地拓展了国内旅游市场。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省各地成功地举办了屯堡文化节、苗族姊妹节、阳明文化节、遵义国际旅游节、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苗族芦笙节、侗族鼓楼节等37项富有地区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游”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产品建设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加大了对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共争取到旅游国债项目6个,资金6300万元;国家旅游局专项资金370万元;除了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200万元之外,省计委还安排了非经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万元;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进一步健全了贵州旅游招商项目库,新增招商项目30个。  通过努力,我省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等地区列入了国家“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黎平、从江、榕江和赤水等5个旅游建设项目列入“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优先发展备选项目。一批市、县、重点旅游区完成了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进一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2002年重点推出了屯堡文化、民族节庆、阳明文化、长征文化及一批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在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中,先后对四家旅游区进行了质量等级评定,其中兴义奇香园被评定为2A级旅游区。  (三)市场治理取得成效,行业管理逐步加强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通过开展旅游区经营秩序、旅行社资格、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定点车辆资质的治理整顿,推行了《贵州省旅游企业诚信公约》,建立了“公对公”合法佣金制度;在省及各地县旅游管理部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并通过聘请特邀行风监督员,拓宽了民主监督的渠道。此外,通过开展导游员计分管理、打假打非专项检查,查处和取缔了一批“黑社”、“黑导”、“黑车”。  在行业管理方面,加强了对旅行社门市部的管理和旅行社业务年检,取消了全省所有的出境游代办点;通过对旅游饭店的星级评定和复核,推进了饭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抓好三个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安全为重点,加强了对旅游区、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娱乐场所、旅游购物点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及时公正地处理旅游投诉,依法维护了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推进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优秀旅游县
(市)检查标准》。贵阳、都匀的创优复核完成了初审。遵义、铜仁市提出申请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教育培训力度加大,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一年来,全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全年共组织、指导培训旅游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18890人次,并在全省旅游行业开展“文明导游员”的评选活动,完成了《贵州导游基础知识》、《贵州现场导游考试》两本教材的编写。通过开展“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助学工程”工作,首次选送我省28名贫困学生,采取减免学费等“五免一补”的方式到中国旅游管理干部院校进行系统学习。进一步加强了旅游教育培训的对外合作交流,先后选派旅游管理人员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省外专局组织的赴瑞士、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的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以及我省规划专家组赴爱尔兰、法国、西班牙的培训考察;与法国洛泽尔省旅游局就双方在贵州大学联办法语旅游专业班,并互换留学生达成了合作协议。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一年来,全省旅游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围绕“加强行风建设、大力整顿旅游市场”这一中心任务,以学习教育、制度建设为基本手段,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切入点,加强了对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加大了行风建设和纠风力度。通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旅游行风治理整顿工作,强化和规范行业管理,使旅游行政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游客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行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受到了国务院纠风办和国家旅游局的表扬。  一年来,我省旅游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旅游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等有待进一步理顺;整体形象宣传、综合接待能力、产业要素配套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旅游汽车客运市场无序竞争、旅行社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旅游企业实力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二、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加入WTO、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都为贵州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对旅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从贵州实际出发,加快旅游业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产业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贵州发展的全局。这不仅在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所占经济总量的不断上升,还在于旅游业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较强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是贵州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还有助于引进消费群体,扩大市场容量,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旅游业必须充分发挥其富民、强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特殊功能和产业联动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振兴。  面对新的机遇、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根据“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提高旅游业档次和水平转变”的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实施精晶战略,力争我省旅游业的快速、持续、跨越式发展。这也正是省委、省政府20号文件的精神实质所在。  在过去的二十来年里,东部和中部甚至西部不少地方的旅游发展模式都是以量取胜的模式,一个景区开发出来之后,大量的游客涌到这个地方,以量的堆积来实现它的效益。贵州旅游过去走的也是这条路,因此形成的产品主要是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以至游客的消费水平和企业的效益水平都很低。因为观光型旅游最容易做,但是效益却最低,而且大量资源被闲置,应有的效益与拉动经济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是难免的,但如果现在仍然沿袭这种传统模式,可能会把别人的弯路再走一遍。更为严峻的是,贵州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经不起这样的破坏,带来的必定是不可持续发展。贵州要避免重走这样的弯路,必须精心谋划,扬长避短,调整结构,提升素质,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在市场定位上,必须坚持以市场多元化为基础的两级化战略,着重开拓高消费层客源市场,走高价“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模式,以此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避免超出环境的承载力,重走东部和中部地区“人满为患”的弯路;二是在产品开发上,必须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绿色生态旅游产品为主体,以精品、绝品带动普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为重点,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民俗、文物古迹、商务会展等特色旅游”;三是在资金投入上,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建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途径,“拓宽旅游项目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走社会开发旅游,社会办旅游的路子;四是在宏观管理和经营机制上,强化规划管理,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要特别重视经营机制的创新,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加快资产重组和改造,推进集团化、专业化的进程。五是在发展速度上,采取赶超式发展模式,其一是贵州旅游业超前于全国平均速度,其二是旅游业在贵州的国民经济发展中速度超前。  实施精品战略,就要坚持“以特取胜”和“以质取胜”相结合。  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所突破,才能有所作为。我省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具备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和绝品的物质条件。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追求特色,以特取胜,是贵州旅游业实现“赶超”和“跨越”的关键。以质取胜,一是要在客源上以质取胜,着重开拓高消费层客源市场,以此提高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二是要在建设中以质取胜,避免规划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强调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三是在服务上以质取胜。通过提高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所有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并以此赢得市场,塑造贵州旅游新形象。
  三、2003年工作的安排意见
  2003年全省旅游业的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促进旅游富民、扩大旅游就业、建设旅游大省为目标,认真实施《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市场促销、加强旅游教育培训、规范行业管理,推进旅游业信息化进程,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旅游业的道路,确保全省旅游业的快速、持续、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是:力争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增长10%以上,收入外汇增长15%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  根据以上要求和目标,2003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按照《意见》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认真实施《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全省旅游规划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的要求,在《总规》的指导下,围绕支线机场建设,尽快完成黎平、兴义、荔波、铜仁、赤水、安顺等地的旅游开发详规;各市、州
(地)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区),要按照《总规》的要求,抓紧对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并抓好本地区优先发展旅游区详规的编制。加强对旅游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认证工作;尽快建立旅游规划专家委员会,对旅游规划进行技术把关;加快制定旅游规划通则,逐步把旅游规划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优先发展旅游教育培训。要切实把旅游教育培训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完成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的制定。健全和完善全省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切实抓好贵州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合作项目的实施,从今年起正式实施我省与法国洛泽尔省互派留学生的旅游教育合作计划。进一步扩大现有旅游院校
(系)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州、市(地)组建旅游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在岗人员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从业人员管理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的从业人员队伍。  (四)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促销手段。市场开拓是确保旅游持续增长的关键,针对客源市场两极化的实际,启动贵州旅游信息网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的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针对国内外不同市场的旅游宣传平台及旅游电子商务、国际国内旅游预定网,加大对远程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进一步调整我省旅游客源结构,着力开发入境游市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等国内市场,提高高消费层游客在我省客源中的比重;注重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都市旅游等新兴旅游市场的拓展;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及与重点客源城市的协作,与周边省区市联手策划推出省际特色线路;发挥对港台、日本、东南亚传统客源市场宣传促销的连续效应,力争年内日本、台湾客源增长有较大突破;着力开发韩国、欧美市场,形成开放、联动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确保全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较快、稳定增长。  (五)千方百计争取投入,加快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意见》提出的“旅游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要按规划实施,突出重点、适当集中、提高使用效率”的要求,2003年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建设的重点,一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1至2个旅游区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区,集中力量进行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启动贵州旅游信息化工程,提高贵州旅游业在市场开发、招商引资、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在深化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围绕支线机场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以抓好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加快全省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四是结合全省公路建设计划,积极推进兴义至鲁布格、荔波至南丹、威宁至昭通、织金至清镇等重点旅游公路建设,有机组合重点旅游区进出通道、旅游城镇及旅游区之间的连线公路,尽快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环线。  进一步完善旅游项目库建设,抓好旅游国债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对我省的更大支持。通过旅游信息化建设,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并力争取得新的成效。加强对旅游国债、旅游专项发展资金等政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特别要通过实施旅游国债项目,拉动和引导社会投入,努力形成我省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各地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提高项目实施的集成度,形成各部门各行业与旅游业开发、宣传、管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尤其要争取把本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西电东送”、生态建设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及交通、扶贫、绿化、环保、城建、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努力使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在结构和质量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提高接待能力,完善配套功能。要积极支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一批上档次的星级饭店、会展中心和博物馆、文化体育中心;今年要完成民居旅馆、乡村旅舍建设及服务标准、管理办法的制定,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实际,鼓励发展家庭旅馆、乡村旅店,并对其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按照市场运作规则,引进海内外优强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或独资等形式,参与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客运业务,提高接待能力;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满足旅游黄金周及旅游旺季团队运力需求保障机制,增设专门办理旅游团队预定票点和窗口。多方投入,加快各中心旅游城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咨询服务设施。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中心城镇建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大力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服饰、工艺晶、乐器、特色食品以及花卉、盆景、奇石等旅游商品,积极挖掘、开发和创新贵州传统美食,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名食街”、“小吃城”,借“2003中国烹饪王国游”主题年活动,积极推动“黔菜出山”。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丰富旅游文化娱乐内容,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  (七)规范行业管理,进一步推进全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今年要以整治旅游汽车客运市场和旅行社规范经营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创建诚信企业,建立合法、公开、透明的佣金制度和导游人员报酬制度,遏制旅游企业不正当的竞争,努力使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好转。要以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实施好旅游星级饭店、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要在继续推进国家各项旅游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省级旅游管理、服务标准;抓好GBl0001.2《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国际标准的检查落实,推进景区导游员服务标准。继续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兼并等形式,引进优强企业,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经营活力,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行社企业;全面推进“创优”工作,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市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把治理污染、美化环境与建设风景林带、景观道路结合起来,进一步营造城市旅游环境和旅游氛围,提高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有条件的县要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县”、“贵州省优秀旅游城镇”,把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把旅游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依法治旅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大力树立和宣传廉洁奉公、开拓奉献的先进典型,推进全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志们,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第一年,也是实施旅游业“十五”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向着建设旅游大省、培育支柱产业的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优异的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贵州分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