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认识长期大量收购蚯蚓干的商人吗?我本人在海南海口

您当前的位置: &&
&& 详细信息
大量收购蚯蚓
类  别:
成  色:
价  格:
来  源:
联 系 人: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本人大量收购蚯蚓,有养殖的请留联系方式。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侯马在线看到的……
同城交易请当面进行,以免造成损失。外地交易信息或者超低价商品请慎重,谨防上当受骗。
赞助商广告
您没有[],将以匿名方式留言(*回复200字以内)
二手交易温馨提示
不要急于将钱汇入对方账户尽量当面交易
本站发布的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本站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二手信息
电话:010-
传真:01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室 邮编:102209
Copyright &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您当前的位置:&>&&>&&>&&
文昌公路旁暗藏蚯蚓收购点 称一个月要一千斤也能收到
作者:敖坤
  尼龙袋内装了十多斤蚯蚓
  公路旁暗藏蚯蚓收购点
  称一个月要一千斤也能收到
  知情人:文昌蓬莱这个点所收蚯蚓均送往琼海烟塘;工商部门将调查
  破坏生态环境祸及子孙后代,监管空白,村民意识淡薄,养殖产业发展迟缓,滥捕蚯蚓形成病态产业链&&
  琼海、定安&&大量的蚯蚓正遭受肆意捕杀。蚯蚓,这种被达尔文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人类的挚友&却被村民用&地龙机&捕杀,换取经济利益。
  这种血腥的捕杀几乎是灭绝性的,大小通吃。
  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教授卓少明就感到心痛:&滥杀蚯蚓破坏的是生态平衡,祸及子孙后代。&卓少明从事蚯蚓研究13年,他正通过研究把蚯蚓用于处理海南农业废弃物,可眼下的现实是蚯蚓越来越少了。
  滥捕滥杀蚯蚓,刺痛了卓少明的神经。可从一个大范围看,我们发现这种行为刺痛的却是海南优质的生态环境、海南的政府监管部门,还有那些滥捕蚯蚓的无知者。
  □南国都市报记者 敖坤
  南国都市报10月22日讯(记者蒙健文/图)一名中年男子骑着一辆摩托车,将一个沉甸甸的尼龙袋送到了定安县龙湖镇与文昌市蓬莱镇的公路交界处的一处平房,随后一名年轻男子接过装了十多斤蚯蚓的尼龙袋,秤斤,给钱。这是21日中午,记者看到的一幕。20日,一市民举报文昌市蓬莱镇有人专门收购野生蚯蚓。记者调查发现,该收购点每斤收购价是4元,里面的人称,就算一个月要1000斤也能收到。
  隐蔽的两镇交界处藏着蚯蚓收购点
  10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蓬莱镇。在卦侯村,记者称要收购蚯蚓,一名男子听后说:&有啊,你想要多少?要活的还是晒干的?&该男子称,一般活的5元/斤,如果是晒干的话几十元一斤。这时,一名老人走过来,对年轻男子说了几句话后,对记者大吼:&你赶紧走!这里没人抓蚯蚓!&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听说有人专门收购蚯蚓,但不知收购点在哪。大概1个小时后,中午12:20,一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男子的摩托车上,放着一个沉甸甸的尼龙袋,挂在车头的一个塑料桶散发出一股腥臭味。
  记者跟着这名男子来到定安龙湖镇与文昌市蓬莱交界处公路旁的一间平房。该平房前有棵大树,房子很隐蔽。一名年轻男子接过中年男子手中的尼龙袋,用秤秤了一下尼龙袋,随后将一张百元钞票交给了中年男子。紧接着,又有人陆续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将一袋袋尼龙袋送了过来,年轻男子只是打开袋子看一眼,然后称重、付钱。
  尼龙袋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记者走到平房前,刚走近一股腥臭味迎面而来。记者凑近其中一个打开的尼龙袋看到,里面装的都是手指粗细的蚯蚓。该收购点男子称,这是别人刚送来的蚯蚓,他们收购同时也出售。
  知情人称收的蚯蚓送往琼海烟塘
  随后,该男子询问记者是要买还是要卖?记者称开药厂想找蚯蚓做药引。该男子自称姓龙,这些尼龙袋内所装的都是附近村民抓来的蚯蚓,都是用&地龙机&抓的。&你知道&地龙机&吗?就是那种插在地里用电的机器,抓蚯蚓很快的。&该男子称,他们卖给别人都是在4元/斤,就算一个月想要1000多斤也可帮忙收购,但若是晒干的话,价格会高一些。通常他们收这些蚯蚓都是送到厂里。
  据该镇一知情人称,平时只要是下过雨后,地里的蚯蚓就很好抓,有村民用&地龙机&抓蚯蚓然后送到收购点。&通常他们都是中午收购多一些,然后直接送到琼海烟塘片区的蚯蚓加工点。&该知情人告诉记者,蚯蚓被抓之后,如果不及时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就很容易死亡,因此只要收购点的人收购得差不多了,就会立即用车把蚯蚓送走。
  工商部门将根据记者反映情况调查
  随后记者将车开到了距离该平房十多米处的位置,此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但仍有几人骑车前来将蚯蚓供给收购点。记者估算了一下,该收购点内所收蚯蚓约有七八袋。中午13:50分,记者来到了文昌蓬莱工商所。记者与执法人员回到收购点时,原本堆放在平房前的几个尼龙袋的蚯蚓已不见了。
  文昌蓬莱工商所所长符祥信介绍,此前从未有市民向他们举报蓬莱有人收购蚯蚓。符祥信表示,根据记者反映的情况,针对该收购点,工商部门将对其进行调查。
  野生蚯蚓被滥杀之痛
  生态之痛
  破坏生态平衡祸及子孙后代
  说起滥捕蚯蚓,卓少明教授很生气:&他们用电捕杀蚯蚓,大小蚯蚓都杀死了。这样造成的生态破坏是会祸及子孙的!土壤里没有蚯蚓,将造成土地贫瘠,肥力下降,相应的农作物也将面临减产。更严重的则会波及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一年、两年也许看不出来,但是三年、五年就会显现了。&
  琼中农业局有关负责人称,大量抓捕蚯蚓,已经导致琼中上万亩槟榔和橡胶减产,&影响槟榔橡胶减产的原因有很多,但蚯蚓减少引起土地硬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蚯蚓的好处,我给你说半天都说不完。&卓少明说:&现在发现的蚯蚓化石,最早是在7亿年前。那时候,人类还没出现。7亿年了,蚯蚓的形态没有太多变化。&蚯蚓作用很大,最简单的,蚯蚓在土壤中能够帮助植物翻动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流动,因此叫&农业的犁手&;同时蚯蚓还能够分解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净化土壤,而他产生的粪便还能肥沃土壤。
  尴尬的现实是,滥捕蚯蚓成灾。由于本地蚯蚓繁殖慢,一般要一到两年才能性成熟。卓少明担心,有一天海南的蚯蚓会灭绝,&最后蚯蚓没了,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滥杀蚯蚓,刺痛的将是整个海南的土壤环境、生态环境。
  监管之痛
  无法律依据各部门&踢皮球&
  面对村民毫无节制的滥捕,相关部门的监管依旧不到位,理由是&找不到相关法律依据&。这导致海南滥捕蚯蚓愈演愈烈,逐渐形成了一条从捕到销的完整产业链。
  卓教授记得,2006年甚至更早就有村民滥捕蚯蚓了。2007年,《南国都市报》便关注了琼海烟塘镇捕杀蚯蚓、晾晒蚯蚓等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遗憾的是这没有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警觉。如今,琼海、定安已成为重灾区。
  10月22日,记者致电琼海、定安两地农业、环境部门,他们均表示:&缺乏法律依据,不好干预&,&最多是劝导村民不要这么做&。
  省野生动物保护局表示,&捕杀蚯蚓出售近两年才开始,国家没有规定由哪个部门管理,建议咨询农业或环保部门。&
  省环保厅生态处表示,蚯蚓并非列入名录的保护物种,没有相关法律保护,&得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后才行。&
  省农业厅执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捕杀蚯蚓、电鱼等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这都是不允许的,但具体的法律条文现在还没有。农业厅将了解具体情况,引导农民不要这么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昌、琼中则对滥捕蚯蚓采取了监管措施。2013年4月,文昌蓬莱镇有村民抓捕蚯蚓,随后蓬莱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4名正在使用电击、喷药水等方式捕捉蚯蚓的男子带回派出所调查。
  琼中则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早在2011年,琼中国土资源局便联合工商、农业、林业等部门,两次捣毁野生蚯蚓非法收购点12个。
  无知之痛
  不知蚯蚓益处只图眼前利益
  海南蚯蚓普遍个头较大,其中产于保亭的&保亭环毛蚓&是中国个头最大的蚯蚓。这些大个头蚯蚓是上好的中药材,吸引着安徽、广西、广东等地的药材商前来购买。
  这些优质的本地蚯蚓经过简单的解剖清理内脏后晒干,即可成为中药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学院教授辜孔进说:&蚯蚓有祛风通络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面瘫、中风等疾病。由于多属于长期用药,因此需要量很大。&
  同时,蚯蚓的价格也一路上涨。据了解,2006年加工好的蚯蚓价格约20元/公斤,2009年涨到约70元/公斤,到年最高涨到150元/公斤。卓少明说:&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村民肆意捕杀蚯蚓,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曾经从事蚯蚓养殖的吴淑玉说,不少村民用药水用电抓蚯蚓,一般抓到的有大有小,药材商只用大蚯蚓,一些小的被丢弃,&很残忍&。
  网友们对此也愤怒了,在新闻跟帖、微博、贴吧中,许多网民留言,严厉批评大规模捕杀蚯蚓的行为。其中还不乏冷嘲热讽,&短视,农民竟然杀害益虫&;&见钱眼开,子孙遭殃&;&自绝后路,愚昧无知&。
  对于朴实的农户来说,他们只知道捕杀蚯蚓有着唾手可得的经济效益;他们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他们不知道蚯蚓的用处。
  海南大学教授史学群说:&这需要我们做好引导,做好科普宣传;要让老百姓明白蚯蚓的作用,明白保护野外蚯蚓的价值。&
  产业之痛
  滥捕蚯蚓铸就病态产业链
  既然海南蚯蚓有着如此高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政府何不引导农户进行产业化养殖?由此将一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引向一条科学、正规的产业化道路。
  2010年,吴淑玉放弃了在内地的工作,回到龙塘创业,他选择了蚯蚓养殖。吴淑玉说:&滥捕野生蚯蚓必然不长久,而且破坏环境。现在形成的这条产业链是病态的,将来必定崩溃。我觉得,这就是商机。&
  他投资一万多元,利用自己家空闲的一亩地,办起了&海南蚯蚓养殖园&。他从安徽、湖南进口蚯蚓品种&大平2号&。好不容易饲养出一批却发现,&海南本地对大平2号这个品种不认可。药材商嫌弃它太小,渔具店嫌它没有韧,不适合钓鱼。&吴淑玉又从山上挖回一些蚯蚓作为&苗&饲养。可养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本地蚯蚓繁殖很慢,饲养效益低;其次野性较强,驯化存在难度。2012年,吴淑玉放弃了他的蚯蚓养殖园。
  总结失败的原因,吴淑玉说主要是&缺乏资金、技术&。
  但卓少明教授说:&根据现在的技术条件,海南蚯蚓完全可以驯化养殖。但是,目前坚持下来从事养殖的人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放弃了。&
  如果海南的蚯蚓养殖真的能走上一条产业化道路,那么现在滥捕蚯蚓的情况或许能够得到根治。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蚯蚓收购厂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