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后小腿折断就象折了一样

盘腿打坐时腿脚麻木的对策
盘腿打坐时腿脚麻木的对策
开始练静功时,盘坐对不少人是很难过的一关。坐不大一会儿,腿就又胀又麻。那种滋味真不好受,常常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收功。
&&&&&胀代表着血流不好,麻代表着经络阻滞。越是年龄大的人,或者是腿脚有病的人,麻胀的感觉就越明显。
&&&&&随着功力的提高,能够盘坐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盘坐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变得轻松自在,而且盘坐时那种舒适的感觉,让人久久不愿下坐。
&&&&&人的根结则在头,而两足则是支撑人体的枝干。
&&&&&盘坐,使人两足由伸展状态变为盘曲,减少了真气的散失,使真气得以更多的向头面根结回归,加强了任督二脉的真气运行。同时,盘坐时的下肢封闭,又会带来下座后下肢反射性的舒张。一张一弛,像唧筒一样加强了两足之经络的气血运行。这样长期练功的结果,能使两足逐渐变得柔软、轻捷。
&&&& 头为根结,足为末梢。当我们以盘坐式练功时,两足由发散状变为盘曲,这样可以一时封闭真气下行,使真气更好的集中向头部根结回归。头部根结为生命中枢——神识之居所。神要达到高度入静,必须要有足够的真气量回归于此,充实于其中。否则,真气不足,神失所养,必然涣散,就无法实现清静。我们看到初学者,之所以不能很好入静的根本原因,就是真气尚未充足,不能满足对神识的能量供应。
&&&&&《道德经》“归根曰静”一句话,道出了高度入静的真谛,那就是真气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的回归于脑髓中。修炼要归根,让真气回归到大脑这个根结中。
&&&&&盘坐是练静坐时最常采用的一个姿势。由于盘坐时两腿交叉在一起,封闭了不少流向下肢的真气和血液,可以满足上半身更充足的真气供给,因此对更快打通任督二脉有利。
初学功者,常常受到腿麻木的困扰。本来正练到兴头上,却因腿麻木无法忍耐,不得不提前收功。因此而影响了整个练功进程。
&&& &为什么会出现腿麻?
& 腿麻是因为盘坐的姿势阻遏了气血下行、导致经络不通的结果。
可是,为什么初学功者非常容易出现腿麻木,而经过长期练功之后,即使盘坐很长时间也不出现腿麻木呢?还有,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有时出现腿麻木,有时又不出现呢?
&&&&&同样在盘坐姿势封闭了气血下行、导致经络不通的前提下,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就决定于气血的充盈状态了。
&&& &在盘坐出现腿麻木时,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腿麻木实际上可以分为麻与木两种感觉。麻是一种尖锐的、针刺样的、电流通过般的、比较清晰的感觉。木是一种钝重的、向外膨胀的、模糊性的感觉。麻木的感觉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往往是木的感觉在先,麻的感觉在后。木的感觉比较好忍受,而麻的感觉则难以忍受。
&&&&&麻的实质是气不足,木的实质是血不足。木的感觉先于麻出现,是因为血是有形的,最易受阻。而气是无形的,气受阻是在血行受阻后,气失所养所致。人体的血容量相对处于恒定状态,而真气量却是一个变数。因此,盘坐能保持多长时间腿不麻木,主要由真气量所决定。如果睡眠充足,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则真气充实有余,就能保持长时间盘坐而腿不麻木。若睡眠不足,或身体处于疲劳状态,真气量不足时,盘坐就容易腿麻木。因此,从另一个方面说,根据盘坐时腿能保持不麻木的时间上,还可以间接了解当时的机体状态。它往往和自身的主观感受是一致的。就是说,当主观感觉身体状态不好,疲劳乏力时,盘坐时也容易腿麻。相反,当主观感觉精力充沛,身体状态好时,盘坐时腿也不容易麻木。腿麻木的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足。
&&&&&腿麻木时采取什么对策为好?
首先,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良好,真气化生有源,使真气旺盛,腿就不容易麻木。
&&& &其次,在身体疲劳、困倦的状态下,不要勉强练功。应该先睡上一觉,养足精神再练。在疲劳、困倦状态下练功,不但容易出现腿麻木,而且容易昏沉,练功是无效的。因为练静功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真气能量的,通过消耗真气做功,来产生新的、更多的真气。在机体真气不足的情况下,勉强练功的结果,会使真气由于消耗而更加不足,新的真气无法产生。
&&& &&如果初学者避开了上述两种情况,在盘坐时仍避免不了腿麻木的话,在中途变换一下姿势,或略微做一下调整,也是可以的。
&&& &&随着功力的不断提高,真气越发充足,经络越发通畅,腿麻木出现的时间也就越来越晚,甚至坐很久也不再出现腿麻木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腿径腓骨折12周 的文章

 

随机推荐